有关重阳节的习俗作文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关于重阳节的习俗作文吧。
重阳节的习俗作文(一)
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一个纪念先人及扫墓的节日。
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
这一天,正值仲秋季节,天高气爽,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中国历代许多文人雅士,每当此时,登上高处,一面饮菊花酒,一面吟诗取乐,留下无数诗篇。
九月,严寒的冬关即将降临,人们开始添置冬装,他们也不忘在拜祭先人时烧纸衣,让先人在阴间过冬。这一来,重阳节便演变为扫墓及为先人焚化冬衣的节日。
重阳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是家人团聚的佳节;也是一个纪念祖先的家人。在新加坡,仍有一部分会馆保留重阳节祭祖的习俗,叫做“秋祭”。
其他人士可以在这一天选择较有传统意义的庆祝方式,比如一家人或与友好相约到户外活动,既可享受大自然的风光,又能联络亲友之间的感情。
农历九月初九,月日均是九数,双阳相重,故名重阳节。重阳节作为一个以娱乐为主的节日,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
其中最突出的节俗活动是登高,登高之俗始于西汉,刘歆《西京杂记》云:“三月上已,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作者将重九与重三相对,并指出了登高驱邪免祸的用意。唐代诗人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中也作了描述: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九登高,并不仅仅登临饮宴、赋诗作文而已,它还有其他活动。这些活动综合而成为“登高会”。登高会也叫“茱萸会”,因此也被称为“茱萸节”。
重阳节的习俗作文(二)
九月九日重阳节到了。大院的重阳节有一种传统,喜欢晚餐凑在一起吃。几家约好,把吃食端到一桌上。夜幕降临,灯光闪耀,人们饮着菊花酒、二锅头,吃着丰盛的饭菜,欢聚畅谈,交流情感。一张张笑脸,一阵阵笑语冲出狭小的房间,大家互相祝福着健康长寿、事事平安,大杂院处处洋溢着祥和的气氛。
重阳那天,人们有敬老的风习,各家晚辈都要给上了年纪的老人多一些体贴。除了专给他们做些可口的吃食外,分家另过的亲属须慰问老者,出了嫁的闺女一早要回娘家探望父母,以报答养育之恩。有条件的人家,还要陪老人去看看热闹儿逛逛公园,这样会让老人心胸更加开阔,便于长寿。
赏菊花是市民多年传统风俗,戴菊花防灾去病也是人们旧时一大习惯。重阳节到来各大公园将举办菊花展,北海、天坛、紫竹院、植物园名声最大。
重阳节之时,北京正值秋风送爽,天高云淡的季节。到空旷之处放风筝,不但简便易行,也是很受人喜欢的一种娱乐活动。清代时老北京人放飞之举极为热闹盛行,店铺集市都出售各种纸鸢,花市卖的风筝种类最全质量上乘。
如今,曾经住过的大杂院早已变迁,昔日重阳节“又见花糕处处忙”的景象也已不见。但时逢佳节吉日,不由得又想起老邻居在庭院吃着花糕,喝着清茶说笑聊天的温馨,思念童年一起欢笑玩耍的小伙伴。不知不觉当中想起毛泽东的诗词: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重阳节的习俗作文(三)
九月九日重阳节到了。大院的重阳节有一种传统,喜欢晚餐凑在一起吃。几家约好,把吃食端到一桌上。夜幕降临,灯光闪耀,人们饮着菊花酒、二锅头,吃着丰盛的饭菜,欢聚畅谈,交流情感。一张张笑脸,一阵阵笑语冲出狭小的房间,大家互相祝福着健康长寿、事事平安,大杂院处处洋溢着祥和的气氛。
重阳那天,人们有敬老的风习,各家晚辈都要给上了年纪的老人多一些体贴。除了专给他们做些可口的吃食外,分家另过的亲属须慰问老者,出了嫁的闺女一早要回娘家探望父母,以报答养育之恩。有条件的人家,还要陪老人去看看热闹儿逛逛公园,这样会让老人心胸更加开阔,便于长寿。
赏菊花是市民多年传统风俗,戴菊花防灾去病也是人们旧时一大习惯。重阳节到来各大公园将举办菊花展,北海、天坛、紫竹院、植物园名声最大。
重阳节之时,北京正值秋风送爽,天高云淡的季节。到空旷之处放风筝,不但简便易行,也是很受人喜欢的一种娱乐活动。清代时老北京人放飞之举极为热闹盛行,店铺集市都出售各种纸鸢,花市卖的风筝种类最全质量上乘。
如今,曾经住过的大杂院早已变迁,昔日重阳节“又见花糕处处忙”的景象也已不见。但时逢佳节吉日,不由得又想起老邻居在庭院吃着花糕,喝着清茶说笑聊天的温馨,思念童年一起欢笑玩耍的小伙伴。不知不觉当中想起毛泽东的诗词: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