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读书笔记摘抄

| 忧伤草2

  “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菊与刀读书笔记摘抄,欢迎阅读参考!

  菊与刀读书笔记摘抄一

  第一次看到《菊与刀》这本书,就被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富有洞察力的描述和严谨客观的立场所吸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日败局已定,美国亟需制定战后对德、日的政策。对德国,美国比较了解,政策也比较明确,即武装占领,直接管制。对日本,美国不太了解。当时有两大问题需要研究:第一,日本政府会不会投降?盟军是否要进攻日本本土而采用对付德国的办法?第二,假若日本投降,美国是否应当利用日本政府机构以至保存天皇?为了回答这两个问题,美国政府动员各方面的专家、学者研究日本,本尼迪克特这本书就是受美国政府委托(1944年)研究的结果。

  她根据文化类型理论,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把战时在美国拘禁的日本人作为调查对象,同时大量参阅书刊和日本文学及电影,写成报告。报告中推断出的结论是:日本政府会投降;美国不能直接统治日本;要保存并利用日本的原有行政机构。因为日本跟德国不同,不能用对付德国的办法对付日本。战争结束,美国的决策同这位人类学家的意见一致,事实发展同她的预料和建议一样。

  1946年,本尼迪克特把这份报告整理成书出版,立刻在日本引起强烈反响。1949年初被译成日文,1949年至1951年,日本几家杂志约请专家举行座谈,对此书进行评论,有的并出版了特集。

  “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征。但本尼迪克特在以此命名本书时,似乎并未从这种含义出发,而是以“菊”和“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亦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又黩武,尚礼而又好斗,喜新而又顽固,服从而又不驯等等),由此入手,进而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并指出日本幼儿教养和成人教养的不连续性是形成双重性格的重要因素。著者把日本文化的特征概括为“耻感文化”,认为它与西方的“罪感文化”不同,其强制力在于外部社会而不在于人的内心。对于这些观点,有些日本社会学者评价很高,认为表现了“深刻的洞察力”。有些日本历史学者则不同意,认为作者把特定时代、特殊社会集团的社会心理当作“日本人”的普遍心理,在方法论上有非历史的和超阶级的缺点。评价虽然不同,影响很大则是事实。1951年此书被列入日本《现代教养文库》,至1963年已重印三十六次。1982年出版的一本介绍“日本学”名著的书中称赞此书是现代日本学的鼻祖,是文化人类学者研究日本的经典性著作。1986年一篇综述战后日本研究状况的文章列举七种代表性观点,说《菊与刀》是令人注目的一种。凡此都表明,此书影响至今不衰。

  《菊与刀》的出现,不但通过此书了解日式的文化,也让我感悟一二。相信在很多人眼里,最讨厌的莫过于日本人,日本的帝国主义侵略暴行也植根与现今的每一个华人。但又从某个角度佩服与日本人,对外来文明的向往和吸收,贯通与现今日本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日语中的一些名字,如自行车,电话,的读法都是直接音译的,可见当时的拿来主义如此之快。

  从江户时代起,和日本内战不断,直到德川家康一统日本。和中国不同,日本的仕阶层,指的是武士。日本武士有着高尚的地位,同时誓死忠诚与各自藩主。没有藩主的武士称之浪人。据《四十七浪人》记载,浪人为了替自己死去的藩主报仇而杀死自己的妻儿也是可能的事情。在西方国家也包括中国人也看不明白的表象下,其深层次的体现出日本人对“情意”的理解。

  但同样又是二战败后的日本,反而兴高采烈的欢迎战胜国美国下榻自己的国土,其欢迎程度好像是日本来了一批美国暴发户旅游一样。

  中国和日本都有着一言道不尽文化背景,但影响我最深的还是日本快速发展中其文化的张力,在日本也有闭关锁国的时期,美国用战舰敲开了日本国门,但当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交火,很快日本就打开的国门,用一种欢迎的态度去接受,开始了国家间的通商,当时的西方工业化使得日本望尘莫及,日本人开始从这一刻起,从师从中国开始师从西洋。一切都发展的如此之快,工业西化,生活方式西化,文化西化。这样的速度也一度冲击的传统文化。甚至有的传统文化一度明令禁止,如相扑等被西方国家认为是丑陋的极近裸体的活动。当日本一切与西洋相同时,日本还是原来的日本么?日本人的开始反思。传统文化是否还具有意义,日本是否继续一味的仿西。人们提出的质疑。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容,是日本人又提出新的观点。

  谓日本之诡异,在美国全力以赴与之作战的敌人当中,日本人是最让人感到费解的对手。

  西方国家认为,即使在战争中,也应该遵循一些符合基本人性的战争惯例,但在日本人眼里却没有这些概念。

  谓日本之强大,其可称为亚洲历史上最好学的民族。文化中包学历中国儒家哲学,工商业集西方之大成。直到2007年世界500强企业里有67家日本企业,足足比中国多了一半多。

  希望今后能去日本,不为别的,就是想去哪里感受一下风土人情,近距离接触一下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民族。

  本尼迪克特小传

  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1887年生于纽约。原姓富尔顿(Fulton),其祖先曾参加美国独立战争。她本人大学时期主修英国文学。1919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类学,是Franz Boas的学生,1923年获博士学位。1927年研究印第安部落的文化,写成《文化的类型》(Patterns of Culture,1934年出版)一书。1940年著《种族:科学与政治》(Race:Science and Politics),批判种族歧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对罗马尼亚、荷兰、德国、泰国等国民族性的研究,而以对日本的研究,即《菊与刀》一书成就最大。战后,她继续在哥伦比亚大学参加“当代文化研究”,于1948年9月,病逝。

  菊与刀读书笔记摘抄二

  《菊与刀》,作者:露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1887-1948),美国女人类学家。她在1944年接受美国政府的委托,从事日本民族的人类学研究。在当时两国交战,无法进行现场交流的情况下,露丝仅仅凭借调查在美国出生的第二代日本移民,观看日本的电影、纪录片,入读日本的出版物、以及他人的日本研究文章写出了这本书。这本书也成为少有的完全通过二手资料完成的学术著作。在书中,作者通过菊花和刀这两种日本皇室的象征来揭示日本人的性格、思维方式和行为动机等。这本书面世已经超过半个多世纪了,但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了解日本的重要学术著作之一。

  我是在去年买的这本书,但直到这几天才拿出来。总体来说这还是一本学术读物,自然读的并不是太容易,有些地方有些晦涩,再加上本人的水平实在太差,悟性不够,所以读起来还是有些困难的。虽然如此,学习终归是一件好事,而且本人对这些方面也有一些兴趣,所以在读过之后还是有所学习的。

  说实话,我对日本没有什么好感,我想大多数中国人有同感。作为中国人,谁也不会忘记抗日战争。8年抗战的胜利对于近代中国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件啊。从八国联军开始,甲午战争、二十一条、五四运动、9·18事变、12·9运动、8·13抗战、西安事变,直到七·七事变,中国在20世纪的头50年都与日本有着重大的关系。在这50年间,有多少中国人被日本人杀害已经无法准确统计:旅顺口惨案,全城2万多人只剩下36个人,济南惨案6千多人被杀,南京大屠杀30万人,以及在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大大小小的血案、惨案……,仅仅8年抗战,中国死伤超过3500万人,这笔笔血债,条条人命都是日本人欠下的。当然如何区别对待日本人民和军国主义政府,如何区分普通日本人和右翼极端分子对我来说不应该是件难事,但问题在于日本人就是日本人,日本政府所表达的就是日本人民的意志。所以在现实的世界中,中日之间的斗争和制约仍然是不可避免的。

  作者在书中罗列了种种日本人的矛盾表现,既文雅又残暴,既谦逊又无礼,既爱美又崇尚暴力。从书中可以看出作者着重强调了日本这种矛盾性格来自三个方面的原因:日本人的“等级观念”、日本人的“情义观念”和“羞耻观”,以及日本社会是如何训练、培养和继承这些民族特性,并在社会生活和国际斗争中加以运用的。

  日本人是一个非常奇怪的民族。在日本的神话中,日本民族是由猴子演变来的。日本民族的起源传说其实就很生动的表明了日本民族的性格和宿命。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猴子呢?日本民族就是一只野性难驯的猴子。既有可爱伶俐的一面,又有冲动、暴力的一面,既聪明又愚蠢,既认真好学,善于模仿,又一知半解,没有耐心,总之,日本民族就是一个处在半人半兽之间的民族,虽然表面是一副人的皮囊,但骨子里依然是未完全开化得畜生。《菊与刀》的作者虽然看到并阐述了日本人的这种矛盾,但还是不够深入和透彻,没有从更深远的历史中寻找线索,发现依据。当然这也是由于作者对东亚历史的了解有限。

  二千多年前,秦帝国统一中国。始皇帝为长生不老,命令术士徐福带领三千童男童女出东海寻找灵丹妙药。当徐福一行到达日本时,人类的文明才第一次照耀这个太平洋中的大海岛。当地的土著人——日本人的祖先,那些由“猴子”变成的人才见到了比他们不知先进多少年的文明。从那时起,这些土著人开始学习模仿穿衣遮体,种地为生,建房以避风雨,才渐渐有了语言,甚至才刚刚开始学习用火。由于这些人类文明的基础不是自己演化来的,而是从其他民族那里模仿和学习来的,所以日本根本就没有自己的进化历史。历史发展到了唐朝,日本再一次被大唐文明所震撼,又一次向文明的大唐学习,这一次学到了从社会习俗到政府设置,科举制度,土地政策,甚至宗教、服装等等各个方面,并且根据汉字的偏旁部首终于创造了独立的日本文字。但是毕竟无论是社会制度、文化风俗都不是本民族的,所以日本人的这次学习又是一次被阉割了的学习,仅仅学到了表面的形式,而没有参透背后的内涵。到了近代,通过明治维新,日本又转向更强大的西方学习,学到了船坚炮利,却没有学到人文民主;学到了弱肉强食,去没有学到人到尊严,学到了霸权,却没有学到自由平等。纵观日本的历史,日本的发展几乎全部是对其他文明的学习模仿,唯独没有日本本民族的发展,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而日本民族也在千年的模仿学习中,形成了一种强盗逻辑,即什么都可以从别人那里拿到,如果别人不给就去抢,去夺,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惜任何手段。这不就像是一只猴子总想变成人,学人穿衣,学人吃饭,学人读书认字,可是无论读了多少书,可书中的道理却一点没明白,没学会,因为在猴子的世界里,人类的思想和规则并不起作用,而这只猴子拿来的多了,条件反射的形成了从人那里拿东西的习惯,但人类不能满足它的兽欲时,这个畜生的兽性就发作了,进而其野蛮禽兽的一面就表露出来。自卑、学习、亏欠、嫉恨、暴怒、发狂、失败、自卑……,日本人就是这样不断的恶性循环,自我施虐,最终形成了日本民族的矛盾性格,隐忍和狂暴的两面极端。

  总之对于日本人的性格和思维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概括。首先,日本从古到今从未有过任何给人类思想史和文化史带来重大意义或变革的成就和影响。所谓的日本文明和思想不过是在中华文明和西方文化得基础上进行的小修小补,是一种离开日本刀岛就无法存在的地方寄生文明,其存在和影响的意义甚至都没有美洲的印第安文明重要。其次,从古至今日本人没有为人类的历史和文明的发展贡献出任何有价值的成果。当前已知的日本的文化、思想甚至经济等无不包含着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内容。日本人只是将这些东西拿来,糅合在一起,学到了皮毛,但永远无法学到精髓,因为日本人不具备这样的智慧和能力。最后,日本人清楚的知道自己其实只是一只会照猫画虎的猴子,文明中的每一样东西都不是自己的,所以在东西文明的夹缝中终于找到一条生存之道,即自身存在的理由就是永远跟着最强的那个,在这一点上日本人做到了。

  日本的矛盾思维和行为从最根本上说是日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导致的。日本文化到目前所有的成就都是寄生繁殖在其他文明上的。日本的谦虚表现在日本是一个好学生,但日本的骄狂则表现在日本从来没有真正学到思想的精髓,也就是只有一知半解就自以为了不起,像猴子一样以为穿了人类的衣服,有了人类的皮囊,会说人话就是人类了,这是幻想。日本从明治维新后的表现就像一个猴子暴发户。日本是战术的行家,但是战略的矮子。从对美国的态度就可以看出。当年美国人用大炮轰开日本国门,二战时不惜为幻想与强大的美国一战,战后直到现在对美国百依百顺,从中可以看到日本的战略表现是极度摇摆的,从来就没有一个真正清晰明确的定位。无论是脱亚入欧还是谋求亚洲霸主地位,妄想的成分都大于实际的审慎的思考。这种战略谋略是肤浅的,可是日本人永远也走不出这个怪圈,其原因就是日本从来没有过真正独立、自主的思想和行为观念。日本文化历史的积淀中有太多外来的东西,日本没有很好的消化,而且采取一种急功近利的方式加以分拣、舍取、提炼,从而导致思想上的缺失,进而影响了整个日本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无论日本的菊花多么典雅,日本园林多么精致,日本传统文化中都能看到中华文明的影子,而无论日本的战刀多么锋利,也无法摆脱西方物质思维的影响。

  现在说说日本人的“羞耻观”。记的看过一篇文章,说日本人为什么总是在南京大屠杀的人数上纠缠不清,是因为日本人有与世界其他民族完全不同的“羞耻观”,即做贼不被发现不为耻,做贼被发现是最大的羞耻。好奇怪的“羞耻观”,做了坏事,没有被别人发现自己不会觉得内疚,没有负罪感,如果被人发现做了坏事,会觉得很丢人,但不是因为做错了事,而是因为被人发现了,所做的坏事不重要,而是自己被发现失了面子、丢人了是耻辱的。从露丝的书中也可以看到耻辱观对日本人的影响。在书中,作者把这种“羞耻观”归结为日本人重现世,轻生死的世界观,对感官享受的推崇,以及情义观对日本人的影响,日本等级观念的要求每个存在的人应该有相应的地位和人生评价,如果做了于自己地位不相称的事就会被人嘲笑,就会在社会上抬不起头来。日本人就是在这种环境中形成了奇怪的“羞耻观”。说好听了是自我要求高,说不好听了就是自虐成瘾。日本人的种种变态行为:吃人肉、吃粪便、剖腹、变态的性乐趣等等都说明日本民族是一个在思想上没有完全进化的民族,虽然人类都有其动物性的一面,但日本这种集体的、日常的、习惯化的兽性行为时人类社会中绝无仅有的。对日本人而言,像鸵鸟、缩头乌龟一样在侵略行为和罪行上拒绝认罪,躲躲闪闪,含糊其辞是日本人本能的表现。这再一次说明日本民族是思维浅薄和混乱的下等民族。在历史问题上不同的态度和行为表明了日本民族和日耳曼民族的差距,从而也证明了日本根本没有资格成为世界的一流国家,没有担当,不负责任。日本奇特的羞耻观使日本从来就没有过与过去进行彻底决裂的勇气和决心,更别提行动了。所以对于日本而言,任何与其民族自身性格不相配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现在追求入常,出兵反恐等动作不断的日本与一世纪前妄图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打日本帝国如出一辙。

  日本民族性格上的矛盾差异其实是日本民族极端自私本质的外在表现,日本民族的羞耻观更是对日本民族自私利己本质的反映形式。重视自身的低级“感官享受”,强调个人的、极端自我的所谓荣誉、名义、在忠君、情义的名义下所谓自我牺牲等等,其实无不在说明日本民族的极端自私。整个日本民族在历史演变和发展过程中,从未有过对人类自身及其发展的更深层次的探索和思考,从没有站在更高的历史层次上面对人类自身的命运。日本既没有中华民族的广博大义,也没有西方对人类个体的思考,日本民族在人性上是虚伪的,是没有灵魂的民族,其行为和思维上的极端表现就是一个无魂的躯体在不断的寻求可以寄生的地方,日本民族是一个非常可怜的民族,从根本上说,不过是人类历史和文明的寄生虫而已。

  露丝·本尼迪克特在这本书的最后准确预言了日本在经济上的崛起和成功,而且也预言了日本政治、军事野心的死灰复燃。作为一个人类学家,露丝的这本《菊与刀》是成功的。尽管作者是从西方,特别是美国的角度来看待日本,但确实系统的阐述了日本的性格、思维特点,以及在此基础上日本人行为的内在依据和意识动向。

  在日本,无论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还是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都没有经历巨大的动荡和革命。没有像法国和中国那样,整个社会和阶层,每一个人都被裹挟在巨大的社会变革中,彻底摧毁旧的社会和制度,从根本上进行思想解放,日本甚至也没有像英国那样,虽然保留了君主制,但社会自下而上发生了巨大转变。日本无论那次变革都是从上而下的转变,日本社会从没有经历过彻底的扫荡,人们的意识并没有从更深处进行变革,无论外在世界变成什么样,但日本人最内在的矛盾东西却从未打破过。这就使日本民族的命门,是它的最薄弱之处。中日两国在东亚地区的斗争还将持续很长时间,虽然从整个历史过程来看,这个时间并不长,但在当前的经济、技术、政治环境来看,这个斗争是再所难免的。未来会终有一战,这将决定亚洲、太平洋西岸的霸主是谁,但更重要的是将日本从脱亚入欧的幻想中打回到亚洲现实中,这一仗必须要够狠,要打得日本经脉尽断,触及日本的灵魂深处。这一仗可能是战争,可能是经济,也可能是意识形态,总之这一仗之后,日本应该可以成为中国对美防御的一道屏障。我们可以很好的利用日本民族这些所谓的性格、思维特点,牢牢掌握对日斗争的主动权。

  菊与刀读书笔记摘抄三

  高三时,我开始憧憬将来出国留学,而那个梦,牵引着的是两个高飞的风筝——美国和日本。去美国留学是很多人的梦想,美国是当代最发达的国家,是世界民-主、自由和法制的一面旗帜(这当然可能只是自我标榜),美国有着最优秀的高等教育……选择美国的原因那么多,去日本的想法,相对而言,就比较让人不解了。

  其实,我想去这两个国家的主要原因异曲同工。我所希望的,是在真真切切的两个世界中,真真切切的了解两个国家的人。或许,因此,我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或有意地改变身上的劣根性。我的思想深处一直觉得,中国的文化纵然辉煌灿烂,表现出创造者极高的智慧,我们的骨子深处,是有些劣根性的,我们的文化所培养出的某些国民性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我需要改变,这种改变可以来自模仿与借鉴,就像婴儿牙牙学语。美国人崇尚自由开放,他们处世直爽,乐于交流和竞争,他们的很多东西可以让我作为榜样。

  日本已经成为中国人心中一个难解的结。一方面,两国经济将成水乳交融之势;另一方面,这个一衣带水的邻国却多次在教科书、靖国神社等问题上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我看过刚上映不久的《南京!南京!》,对日本,乃至对日本人,我有时也充满仇恨。但同时,对它我又有着说不出的好奇。它能在内忧外患中,通过明治维新,成功的从一个封闭落后的封建岛国变成极具侵略性的现代化帝国主义强国;它能在战败后迅速崛起,30年时间就让它的平均国民收入赶超美国;日本企业在世界五百强中共有81个,居世界第二……日本人凭什么取得这些成绩?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武士道的内涵有哪些?疑惑太多,我也总想从日本人身上看到点什么,学到点什么,所以它也牵动了我的留学梦。

  了解事物有两个方法,一是实践,比如留学目标国以了解目标国和她的人民;此外,阅读,从他人的经验、阅历中学习也是非常有效的。现在看来,我的留学梦遥遥无期,但对这两个国家的好奇却从未衰减。我唯有选择这第二种间接的途径。此时,《菊与刀》出现在我的视野,怎可错过!

  是为阅读《菊与刀》的前前后后。其实也无非是动机强烈,意识对物质产生相应的反作用的结果。

  《菊与刀》是本讲文化、讲民族性的人文类著作。然而本书的形成以及强大的影响力是他显得如此耀眼、如此与众不同。

  本书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二战期间,她受美国战时情报局委托,利用一个文化人类学家所能利用的技巧来从事日本民族性的研究,其后向情报局提交了一份出色的研究报告。1946年,由于美国政府的对日政策以及日本整个局势的发展基本上与这份报告的主旨一致,于是作者就在原报告的基础上增写了关于研究任务和方法以及日本投降以后的日本人的前后两章,以《菊花与刀———日本文化的诸模式》出版。

  本尼迪克特的理论发表后,获得了广泛的赞同和好评。日本著名评论家川岛武宜指出:“尽管本尼迪克特本人一次也没有到过日本,但却搜集到了那么多的重要事实,令日本人都感到非常惊讶。本尼迪克特依据这些事实栩栩如生地描绘了日本人的社会生活、行为方式和文化的全貌,推导出了日本文化的具有决定意义的诸特征”。确实,作者深刻而又敏锐的分析能力令人赞叹不已,特别是在当时日美两国处于交战状态的情况下,她基于文化相对主义的立场,坚持用客观冷静的态度看待日本文化,这种坚韧不拔、宽宏大量的精神,保证了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反观我们,2001年世贸大厦被炸后,谈到911,很多国民便神采奕奕的大谈美国是“活该、报应”。先不管美国与我们有什么“深仇大恨”,这种行为本身即是非常不应该的。看待世界不能仅凭一时情绪,不能总带着有色眼镜,为911欢呼庆贺是对恐怖活动的认可,更是对人本精神的藐视!

  在看《菊与刀》的正式内容之前,本尼迪克特首先就给我们上了有价值的一课——客观的审视世界,冷静的看待对手,摈弃简单粗暴的看待世界和历史的二分法,破除那种非黑即白的世界观。

  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菊与刀》揭示了日本人的本质性格,亦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黩武,尚礼而好斗,喜新而顽固,服从而不驯服”等等。这种异常矛盾的民族特性,贯穿了日本的整个文化,成为日本独特的文化气质。

  其实,菊花和刀象征着日本文化精神中矛盾的两极,恬静淡然却又刚烈残忍。从对战争的看法可以看出,日本重视精神的力量,而对物质的对比嗤之以鼻。在他们的战术手册上有这样一句,“以吾等之训练对抗敌军数量上之优势,以吾等之血肉对抗敌军之钢铁”这充分说明了日本是怎样将菊花和刀的精神结合起来。如果说菊花象征的是某种可以抵抗外界的精神力量,刀这个符号,代表的就是顽冥不化的崇尚由这种精神带来的道德优势和力量。这种重视精神轻视物质的文化内在,使得日本在作战时常常采取异常极端的方法,凶残的对待已经放弃抵抗的普通人民。

  日本人为什么会发动侵华战争?这当然不能简单的归咎于日本人“坏”。

  日本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这种文化中没有原罪,没有忏悔,也不需要原谅。他们的一切行为都可以用忠义和各得其所来解释。日本虽然从中国引进儒家伦理中关于忠和孝的观念,但却极为鄙视被儒家视为最高准则的“仁”。 因此,忠和孝成为他们伦理中最主要的两极。而在对待天皇的态度上,这两种力量完全则是成为了合力。日本人对天皇有着近乎神般的崇敬和忠诚,几乎成为一种准宗教。而在宗教中,神的发言是没有人可以质疑对错的,这就为日本的战争找到了借口。所有的屠戮都可以以对为天皇忠诚找到借口。

  表面上,对天皇效忠使日本人疯狂的、不惜一切扑向中国。但是这一切的起源在哪里?日本是个有着强烈等级文化观念的国家,从中国汲取来的关于等级的观念,在这个国家里生根发芽,根深蒂固。日本文化里有种各得其所的说法,他们相信只要每个人在社会等级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那么这个世界就是完美的。虽然这和平等自由等观念相悖,但自由也有种含义就是尊重每个民族自己的选择,因此对这种社会准则,我们没权评论。但可怕的是,日本在处理国际关系时,也把各得其所当作最高准则。他们不仅为每个人找到位置,而且越俎代庖的要为每个国家打上标签。这正是日本发动大范围侵略战争的深层动机,他们认为自己在该地区内是处于等级的高序列,因此它要整饬这个地区的秩序,让每个国家处于自己应该的位置。这种强制的不由分说的输出,背后的精神内核就是可怕的等级制。

  另外,从文化内涵上看,日本文化中有强烈的负恩感。在日常生活中,接受恩情根是一种让人难以承受的情分,因此,必须倾尽全力去偿还。但,报恩是由条件的,就是施恩者必须是自己认为高尚的,可以偿还的人。作为从中国那里承受文化恩泽的国家,日本一直对中国怀着复杂的心理,既感到难以偿还,又对近代中国的沉沦感到羞辱,这种羞辱来自于其自身国力的增强,由此感到曾收到过这种国家恩惠的可耻。这种复杂的心情由各得其所的借口成为发动侵华战争的内在原因。它要为中国重新确立自己的地位,就是作为日本的附庸,并把这作为报恩的一种方式。

  日本在处理国际关系时,把各得其所当作最高准则,他们要为中国重新确立自己的地位,并将这视为报恩的方式。然而,战争中的日本人发现,中国人并不欢迎他们,而只有仇恨。日本人意图构建的大东亚共荣圈和国际关系的等级秩序,只不过是一厢情愿。他们还没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他们缺少实事求是的态度。并非每个国家都向他们那样痴迷于等级秩序,只能在稳定的等级中才能获得安全感。中国崇尚以和为贵,然而在亡国灭种的危机前,所有中国人又会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英雄气概站出来,即所谓“忍无可忍,无需再忍”。缺乏实事求是精神的日本人,没有想到,在中国他们会遇到如此顽强的抵抗,一盘散沙汇聚成了一个坚强有力的铁拳!

  在“实事求是”方面,作为日本另一个对手的美国显得高明得多。日本是一个很独特,甚至很“怪”的民族,美国人知道他们对日本国情、人本文化、日本的民族性不够了解,他们不能不加区别的就用对付德国的办法对付日本,因而他们组织了学者对日本的民族性进行研究,这些研究者中就包括了本尼迪克特。她在报告中推断出的结论是:日本政府会投降;美国不能亲自直接统治日本;要保存并利用日本的原有行政机构。后来,美国的决策同这位人类学家的意见一致,而历史也仿佛是在设定的轨道上前进。毫无疑问,美国对日本的占领方式是有效的,而这种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精神,归功于人类学家准确的预见。结果是日本投降后几乎没有抵抗,完全服从“敌人”的管理,而美国,通过清理并利用日本政府机构,作为一种统治工具,为自己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资源。在此过程中,我们惊讶的发现,正确的意识产生了如此巨大的积极作用,指导实践,趋利避害。

  开始,上帝就给每个民族一只陶杯,从这杯中,人们饮入他们的生活。任何外国都不能命令别国的人民接受某种方式。此所谓自己活,也让别人活,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当前全球化背景下,这是任何国家或民族都应遵循的,日本已经在这个问题上付了学费,希望它吃一堑长一智。而中国,完全可以依自己的国情独立自主发展,走和平崛起之路,只是希望不再出现第二个日本,强行输出自己的价值和认识。


    相关文章

    19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