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0疫情防控的最新心得体会5篇

| 腾宇2

  在这场重大斗争中,广大科技工作者充分展示了拼搏奉献的优良作风、严谨求实的专业精神,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在这里,我代表党中央,向奋斗在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一线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2020疫情防控的最新心得体会5篇,希望能帮到大家!

关于2020疫情防控的最新心得体会5篇

  2020疫情防控的最新心得体会【篇一】

  3月16日出版的第6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文章强调,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文章指出,要加强药物、医疗装备研发和临床救治相结合,切实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要推进疫苗研发和产业化链条有机衔接,为有可能出现的常态化防控工作做好周全准备,疫苗作为用于健康人的特殊产品,对疫情防控至关重要,对安全性的要求也是第一位的。要加快推进已有的多种技术路线疫苗研发,同时密切跟踪国外研发进展,加强合作,争取早日推动疫苗的临床试验和上市使用。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疫苗研发和产业化体系,建立国家疫苗储备制度;要统筹病毒溯源及其传播途径研究,搞清楚病源从哪里来、向哪里去;要做好患者康复和隔离群众的心理疏导工作;要完善平战结合的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要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要从人居环境改善、饮食习惯、社会心理健康、公共卫生设施等多个方面开展工作,特别是要坚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当前,新冠疫情在多个国家出现。我们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科技的应用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了强大科技支撑。

  2020疫情防控的最新心得体会【篇二】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署名文章《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中强调: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要把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作为科技战线的一项重大而紧迫任务,综合多学科力量,统一领导、协同推进,在坚持科学性、确保安全性的基础上加快研发进度,尽快攻克疫情防控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文章充分体现了科研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广大科研工作者亦上紧了发条。

  此次疫情防控中,科技的出彩瞬间也颇多,值得借鉴和学习。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联合成立了疫情防控大数据攻关团队,快速开发出“密切接触者测量仪”,大家可以自主查询自己是否属于“密切接触者”。武汉火神山医院首个“远程会诊平台”的投入使用,有效缓解了武汉一线医护人员紧张的问题。另外,5G云端医护助理机器人、5G云端消毒清洁机器人、5G云端智能运输机器人和5G巡逻温测机器人的使用,有效降低了更多医护人员被感染的风险。可以说,科技的使用的发展为我们抗击疫情提供了不可估量的价值,为我们的生命安全上了一层保护罩。

  总书记曾多次指出,我们比以往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面对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必须迎头赶上、奋起直追、力争超越。我们正面对着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历史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必须紧紧抓住。

  2020疫情防控的最新心得体会【篇三】

  走进21世纪,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要把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作为科技战线的一项重大而紧迫任务,综合多学科力量,统一领导、协同推进,在坚持科学性、确保安全性的基础上加快研发进度,尽快攻克疫情防控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要加强药物、医疗装备研发和临床救治相结合,切实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尽最大努力挽救更多患者生命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科研攻关要把危重症患者救治当作头等大事,强化科研攻关支撑和服务前方一线救治的部署,坚持临床研究和临床救治协同,让科研成果更多向临床一线倾斜。要加快药物研发进程,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加快推广应用已经研发和筛选的有效药物,同时根据一线救治需要再筛选一批有效治疗药物,探索新的治疗手段,尽最大可能阻止轻症患者向重症转化,切实提高治愈率。要采取恢复期血浆、干细胞、单克隆抗体等先进治疗方式,提升重症、危重症救治水平,尽量降低病亡率。要统筹病毒溯源及其传播途径研究,搞清楚病源从哪里来、向哪里去。利用病毒蛋白和不同受体的结合特征,评估可疑动物作为中间宿主的可能性,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开展流行病学和溯源调查,提高精准度和筛查效率。

  要完善平战结合的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坚持平时和战时结合、预防和应急结合、科研和救治防控结合,加强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和能力建设。要统筹各方面科研力量,提高体系化对抗能力和水平。要加强战略谋划和前瞻布局,完善疫情防控预警预测机制,及时有效捕获信息,及时采取应对举措。要研究建立疫情蔓延进入紧急状态后的科研攻关等方面指挥、行动、保障体系,平时准备好应急行动指南,紧急情况下迅速启动。在保证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共享科研数据和信息,共同研究提出应对策略,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2020疫情防控的最新心得体会【篇四】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为贫困群众产业发展和就业创业带来了较大影响,如何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尽最大力量“把时间抢回来、把损失补回来”,切实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指出:克服新冠疫情影响,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6000多字的重要讲话是一份脱贫攻坚再动员再部署的行动指南,激励着各地干部群众为攻克最后的绝对贫困堡垒而顽强奋斗。作为一名扶贫干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尽力减轻疫情对贫困户产业发展和就业创业增收带来的影响。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当前,受非洲猪瘟和新冠疫情影响,仔猪市场供应短缺,价格飙升,增加了畜禽养殖成本,直接影响农户养殖积极性和养殖规模的扩大。笔者认为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大财政扶贫资金、产业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切实降低群众规模养殖投入成本,扩大养殖规模,持续稳定增收。3月19日,财政部也表示,中央将通过政策、资金等多个渠道,提高生猪保险的保险金额,降低养殖户的生产风险,这让准备规模养殖的个人和企业看到了希望。

  二是多措增加销售。受疫情影响,部分禽类养殖大户出现了滞销情况,可组织家禽养殖户同周边农户进行协商,在价格等条件达成一致的前提下,将辖区内规模养殖场饲养的家禽分散发放给周边农户饲养,尽力减少养殖户经济损失。坚持“线上+线下”结合,充分利用以前客户资源以及天猫电商平台多渠道找销路,并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机遇,积极拓展禽类产品销售渠道。

  三是加强就业服务。各级各部门应扎实抓好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摸排,并根据省内外疫情防控形势、企业复工安排、岗位需求和劳动力特点等情况,积极帮助群众外出就业。按照“分批有序错峰”要求,优先组织贫困劳动力返程返岗和外出务工。针对暂无外出务工意愿的人员推荐到就近企业就业,或引导群众通过打零工、春耕生产等实现就地就近就业或居家灵活就业。

  2020疫情防控的最新心得体会【篇五】

  2020年3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专门赴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新冠疫情防控工作。这是习近平在火神山医院指挥中心视频连线感染科病房,与病房内患者和医务人员亲切交流。

  在这场重大斗争中,广大科技工作者充分展示了拼搏奉献的优良作风、严谨求实的专业精神,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在这里,我代表党中央,向奋斗在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一线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纵观人类发展史,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我国历史上有很多防治瘟疫的医疗著作和方法。《汉书•平帝纪》记载,元始二年,“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提出了“隔离”是防疫的重要举措。明代中期我国就出现了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术。18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爱德华•琴纳发明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方法,经过几代科学家不懈努力,最终研制出灭活天花病毒的疫苗。随着现代医学科技发展和公共卫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霍乱、鼠疫、流感等这些曾经对人类造成巨大危害的传染病逐渐得到了有效控制。近些年来,在抗击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甲型H1N1流感、埃博拉病毒等多次重大传染病中,科学技术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通过传染病重大科技专项研发部署,在传染病防治领域的科研水平、技术能力、平台建设、人才队伍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提升。2020年3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考察新冠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工作。这是习近平在军事医学研究院重大疫情应急防控药物研究室了解疫苗和抗体研制情况。

  当前,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我们对新冠疫情的源头和宿主、传播途径、致病机理、危害性致命性、诊疗方案、救治药物以及患者康复后是否存在后遗症等,都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越是面对这种情况,越要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勇担责任、尽锐出战,尽快攻克疫情防控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相关文章

    23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