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征文10篇

| 巧绵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全社会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营造良好氛围,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征文(10篇),希望大家喜欢。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征文10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征文1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

“我们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科学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题中应有之义。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先秦时期,我国就形成了“五方之民”共天下的格局。秦朝开创大一统局面,开启了中原地区以“书同文、车同轨”为象征的国家统一进程,展开了“五方之民”及其后裔连续不断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画卷。这就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根深叶茂的原因所在。

我国在近代遭受西方列强侵略的危难中没有四分五裂,一个重要基础就在于历史赋予中华民族共同体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各民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维护、激发和加强各民族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丰厚遗产,集中体现为历史上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域、共同书写了中国的历史、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精神;巨大优势,集中体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族人民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同心共筑中国梦。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是维护、建设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要素和动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各民族团结携手,共同迈进全面小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写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觉认同。“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基于文化认同。中华文化集中国各民族文化之大成,各民族文化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础。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有利于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各民族文化在融入和推进中华文化建设中实现升华,既是各民族文化得以保护传承、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实基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征文2

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有着56个优秀儿女,在辽阔富饶的祖国大地上快乐的生活着。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59%。其他55个民族人口流量虽较少,但他们居住的地域范围却非常广阔,从我国东北乌苏里江流域到西北的帕米尔高原,从海南岛的椰树林到内蒙古的大草原,都是居住着我们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

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地方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甘肃、青海、云南、贵州、四川、等省、自治区。这些地方大都位于祖国的边疆,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少数民族人民世代为保卫祖国边疆、建设边疆而奋斗不息。

伟大祖国的56个兄弟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共开拓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国家要富强,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民族手足同根、骨肉相连,为走向共同繁荣、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而并肩奋斗着。

为了促进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让各民族同胞共同走向富裕,国家把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丰富资源与东和部地区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结合起来,实施了西部大开发的.计划。

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重大的建设项目已经全面展开,在西部地区全面实施了免费义务教育,有利促进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教育的和谐发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征文3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只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歌里唱的真好。中国人民经历了多少苦难,还是那么团结。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中华大地,中国人民团结奋战最终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老话说的好“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难折断。”这句话说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团结就是力量。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级大地震。在阵阵的轰鸣声中一栋栋房屋高楼在转眼之间都崩塌。许多的人都在顷刻之间失去了家园和亲人。是团结让汶川站了起来,各大厂家纷纷捐出水和食物,许多明星和慈善家都捐出资金。为汶川人民建设医院、学校和家园就这样又让汶川人民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云南发生百年不遇的严重旱灾。地里的庄稼完全绝收,甚至于很多地方就连人们正常饮水都出现了问题。当地的人们不论老少为了解决饮水问题,不惜艰难跋山涉水到有水源的地方背水、挑水、驮水回家。这一情况后来被记者叔叔阿姨报道出来后,全国人民纷纷向灾区群众捐款捐水,以解决灾区人民生存问题。这真是印证了一句话“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就这样靠大家和灾区人民的自救方式,旱灾最终在全国人民的帮助下得到了解决,灾区人民又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这么多的见证都说明了中华民族是个团结的大家庭,谁有了困难大家都会向他伸出援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征文4

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基础,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冲突是各族人民之祸,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三心合一心,黄土变成金”。

团结是力量,团结是财富,团结是生产力,团结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础。“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使数万同胞遇难、数百万人痛失家园,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蒙受巨大损失。地震天不塌,大灾有大爱。

地震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传播着血浓于水的中华民族骨肉亲情、民族大义、文化大同、无疆大爱,全国各族人民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国主义精神,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果,是党富民强国大政方针的生动写照,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的强大力量。

高举维护国家统一、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的旗帜,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爱民族团结,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民族团结,自觉扞卫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扞卫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坚决粉碎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图谋。

没有民族的和睦相处,就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就没有各民族的兴旺昌盛。只有各兄弟民族手挽手、心连心,团结一致,才能众志成城,抵抗自然灾害,应对金融危机,在风云突变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征文5

我国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不仅有美丽如画的自然风光,而且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物产丰富,还拥有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水力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等。

我国南方气候温和,少数民族的服饰多种多样。男子一般穿对襟上衣和裤子。妇女穿的飘逸轻盈,各有特色。如傣族的绸料筒裙,景颇族的毛织花裙,苗族、布依族和部分壮族妇女的百褶大筒裙,彝族的多层百褶裙,黎族姐妹的绣花衣裙等。

由于我国各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不同,经济、生活方式也不同,他们的住房结构各具特点。在湿润多雨的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一般居住在干栏式楼房里。这种楼房分上下两层,所用材料以竹木为主。楼房上层用于圈养家禽、牲畜,放置农具或杂物。有些少数民族人民甚至完全用竹子做材料,建成别致的小竹楼。一栋栋造型独特的小竹楼,掩映在青青翠竹和香蕉,柚子树织成绿色帷幕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美丽极了!

在春暖花开或秋收季节,壮族群众喜欢开展抛绣球的活动。抛绣球是壮族男女相互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青年们在草坪或空地上竖起一根高十米的木杆,顶端钉一块木板,木板中心有些圆孔。男女各为一队,以抛出的绣球穿过木板上的圆孔为胜。也有在场中间搭歌棚,绣球抛不过棚或抛出界,或接不住对方抛过来的绣球,就要被罚唱歌,非常有趣。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人啊。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征文6

民族团结是我们从未忽视的问题。五月的和风伴着我们迎来了自治区第26个民族团结教育月。今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民族团结从中国上千年的历史中从未褪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率先为少数民族打开了向汉族学习的大门。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历时十八年,考察了许多国家,把西域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政治、经济等都向汉武帝作了详细汇报,为汉朝反击匈奴创造了有利条件,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来往。大漠的驼铃声记录着遥远的文明。在抗日战争时期也有一批爱国的少数民族为祖国的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用他们的生命换来了之后千万同胞们的幸福生活。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所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保障了少数民族同胞的权利,使得在新疆生活的47个民族能够像一家人一样相亲相爱的生活。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中所展现的民族团结精神深深烙印进了人们心中:忘不了全国各族人民为汶川遇难者默哀的情景,忘不了玉树地震中藏族孩子渴望生命的眼光。忘不了国庆节天安门前那56根民族团结柱。这是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我们有血浓于水得亲情。

我们学校是一个各民族学生与老师和谐相处的大家园。学校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回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的同学。学校在学习生活方面也给予少数民族同学很多的关心,而我们也应该用一种团结、友爱的态度来对待学校里的每一位少数民族同学。只有关系的和谐才能创造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校园。

无论从哪一方面说,和谐都是发展的前提。如果没有了团结我们很有可能成为那个近代任人宰割的中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就会成为空谈,变成一个遥遥无期的梦想。面对国内外严峻的形势,我们更应做到团结,用一种全新的姿态面对世界!居安思危能使我们防患于未然,能让我们见证一个蒸蒸日上的新家园!

回望历史,我们拥有辉煌的华夏文明;我们共同书写中华的传奇!展望未来,我们拥有美好的明天,我们共同仰望同一片蓝天!

民族团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更加发扬光大这种精神。民族团结是新疆稳定的“保护之神”,让我们手拉手,心连心,各民族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一起建设美好家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征文7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正如这首歌中所唱,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泱泱大国,民族团结是一条重要的发展大计。

新疆更是一个多民族的聚集区,在这里民族团结显得非常重要。7·5事件之后,三个离不开成了这里的发展之大计。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

是啊,只有各民族团结一心,祖国才会有今天的辉煌!只有民族团结了,经济才能更迅速的发展;只有民族团结了,才不会发生昨天的悲剧;只有民族团结了,人民才会安居乐业。我们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地,走向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

纵观千百年来的民族发展史,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兄弟民族,生活在这片辽阔而富饶的土地上。各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各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尽管各民族之间,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着矛盾与不和,发生过冲突和战争,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一直是历史的主流。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融合成为团结的整体,并经历几千年的.变故与动荡而永不分离,正是因为我们的祖辈们如此团结,如此有凝聚力。

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和亲入藏,土尔跋扈族在渥多锡带领还乡……这些事例虽然来自离我们非常遥远的古代,但至今仍然广为流传。

不光在古代,在今天也有很多这样的事例:

人们不会忘记,为了挽救尿毒症晚期的维吾尔族学生毛兰·吾买尔, 23岁的王燕娜姐姐,把自己的一颗肾,无偿捐赠给了素不相识的维吾尔族“弟弟”。

人们不会忘记,在天山深处偏僻的库车县栏杆村,维吾尔族老人卡德尔,用40年时间写下了1000多篇日记,记载了解放军与当地村民之间拥军爱民的故事。这位老人说,我的眼睛不行了,但要把写日记的任务交给儿子,这日记不会停,一定会一代代写下去。

人们不会忘记,被誉为维吾尔“音乐之母”的“十二木卡姆”在新中国成立前已濒于灭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将其列为重点抢救的艺术品种,组织力量收集、整理和保护;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哈萨克族的《阿依特斯》等一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项目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手握手、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维护民族团结是刻不容缓的,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去的,让我们每个人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滴水可以汇成江河,不传谣,不信谣,不参与违法犯罪活动,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共同筑起一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铜墙铁壁。

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水,沙子混合以后,比花岗岩还坚硬。我们要团结,不要分裂,让我们民汉一家亲,永远这样相亲相爱吧,如果我们分裂了,别的国家就有机可乘,必将会让我们走向灭亡,如果我们心连心,手握手,筑起铜墙铁壁,那么,就算有再强大的敌人,我们也不会害怕!我们中华民族必将象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征文8

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从个体的角度来说,没有什么比脱离共同体更具杀伤力的事情,离群索居或遭到抛弃的恐惧孤单和坐立不安,足以让一个人在精神意识上出现障碍和紊乱。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认知、生存与价值呈现,只有在具备共同体意识的海面上才能生发并荡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涉个体的生命体验与价值,有助于形塑一个有理性、有情感、有道德、有自信、有价值的个体。

有助于培育公共精神,形成个体理性品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是社会成员在公共空间中共营美好生活的过程。依托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指引与规范,成员们在努力营造共善生活中发觉并形成一系列理性的公共精神,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包括公正、平等、参与、法治、互助、宽容、合作、信任、廉洁、分享、责任等。这些公共精神的形成,既得益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也会以公共利益的增量方式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效果,最终还会落脚到公民个体成员身上,以健全理性品质和健康人格为基本的风范体现。

有助于生发同胞情感,给予个体心灵归属。任何成员都不愿意生活在一个冷漠疏远的社会中,而理性又无法完全提供情感上的需求。唯有在情感充沛的基础上,成员相互间才会有亲和力,才更愿意接近彼此,相信彼此为情同手足的同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不仅会形成理性的公共精神,还会生发友爱、关心、同情等同胞情感,这些情感在给予个体精神慰藉和心灵归属的同时,也提供了长远乐观的前景预期与归宿。

有助于提供道德规范,提升个体生活体验。共同体意识可以提供成员彼此间相处的良善秩序,也为个体提供了待人接物的基本规范。无论是理性的公共精神,还是感性的同胞情感,都容易为大家所接纳和偏爱。就如白居易所言,“以心度心,以身观身”,共同体意识可以促成共鸣性的良知和善意动机,进而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慢慢形成相对稳定的道德规范体系。这些道德规范对丑恶能够形成一定的约束与规制,消解歧视、偏见等不愉快的生活体验,进而提升个体生活的品质。

有助于形成自信心理,促进个体积极行动。作为一个成员,当其所处的共同体在灿烂悠久的文明基础上能够团结凝聚、能够富强独立时,其自身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也会油然而生。当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信并不等同于盲目自负,而在于寻求积极的自强行动,努力学习并进步。正是源于各族同胞的进步努力和能动维护意愿,才形成了多元之和与一体之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并为个体提供自信行动的根基。

有助于自我全面发展,实现个体人生价值。个体的人生价值虽由自己能动创造,但最终还是由共同体提供机会、由对他者和社会的贡献来获得评判。也就是说,自我人生的价值意义构建,是由整个共同体作为参考系并由共同体意识加以支撑。宽泛地说,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是成员间相互接触联系、创造机会与价值意义的过程,也就是促进自我全面发展的过程。范文写作同时,个体获得的各种知识经验、秉持的各种共善性的价值信念、创造的各种价值贡献,都需要在共同体中才能完成和体现。

综上所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种状态;既与整体的规范尊严相关,又与个体的德性修养相连;既关乎整体的命运走向,也涉及个体的生命价值。有耕耘才有收获,有付出才有结果。唯有参与铸牢过程、巩固铸牢效果,才能产生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促成小我和大我的自觉自立、自爱自尊、自主自律和自强自信,最终实现个人梦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征文9

一、深刻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的理念内涵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深刻认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首先需要准确把握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纵观古今,中国是一个大一统的文脉延续几千年而从未断裂的文明共同体;是一个走向现代化的超大规模的多民族共同体;是一个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共同体,这也是 20 世纪中叶以来中国最大的现实。

“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这句话为我们辩证认识“一体”和“多元”的关系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算术意义上的加总,还应具备函数意义上的统合性特征。费孝通先生曾经指出,56个民族是基层,中华民族处于高层;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支流,共同汇集于高层次的中华民族的秩序之中,高层与基层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

多民族的差异性是包涵在中华民族的统一性价值之内的。同时,民族共同体的建构并不意味着消灭差异、否认各民族文化的多元性。中华民族是包容一体、交融一体、多样一体、海纳百川的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不仅包含着56个民族单元,而且还包容着中华民族的每一个民族的每一个人民个体。应以开放的心态包容文明的差异,在共同繁荣发展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只有深刻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的理念内涵,才能切实理清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搞清楚哪些方面必须“同”,哪些方面可以“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靶向治理。

二、充分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战略意义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国无魂不立,族无魂不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充分体现了党在新时代赋予了民族工作的新内涵和新使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深刻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国家,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56个民族共同的梦。只有牢固树立各民族水乳交融、唇齿相依、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理念,才能汇聚起新时代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三、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和手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只有各民族和睦相处,相互交往交流交融,才能真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发展。因此,要不断创新公共治理的政策措施,消除各民族交流交往障碍,拓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渠道。通过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使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

这一点体现在我们高校工作中,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各族学生在共同学习生活中彼此相互沟通,加深了解、增进感情。通过扎实推进“双语”教育,让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在更大的空间范围里进行交往交流交融。交融并不是要取消民族之间的差异,而是尊重差异、包容多样,通过扩大交流交往交融,让各族学生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四、践行守望相助理念,担当责任,忠诚奉献

作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源地、开创地,内蒙古开创并成功实践了民族区域自治道路,形成了内蒙古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全面推进了内蒙古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赢得并长期呵护了“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

作为工作、生活在边疆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提高政治站位,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到日常各项工作之中,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履职尽责,争做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模范。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征文10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统一、团结的多民族国家。中国一共有五十六个民族,其中,汉族占了总人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其他五十五个民族人口较少,称为“少数民族”,比如满族、回族、傣族、苗族、壮族、土家族……

民族融合一直都是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鲜明特征。在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有四个主要的时期,分别是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宋辽金元时期和清代。在中国近代史上,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中国各民族都面临着为实现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共同任务和使命。在长期抵御外来侵略的斗争中,各个民族之间建立的患难与共的关系和深厚的友情,也意识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重要性。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中央根据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状况,制定了民族区域自制制度。这项制度是从中国国情出发,体现了国家尊重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也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的原则。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稳步发展成就瞩目,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面貌焕然一新,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为了进一步改变民族地区的落后状况,全国打响了脱贫攻坚战,二零二零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这句话表明,缩小各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共同繁荣,共享发展成果,才是真正的“全面小康”。

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部民族团结、融合发展、共荣共存的历史。在中国,“各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中华民族是一个共同体。

而在美国,持续发酵的“乔治·弗洛伊德”事件暴露出西方国家存在严重的种族歧视问题。其实,西方种族歧视问题由来已久。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一直推行暴力、血腥的殖民主义政策。西方的殖民主义史是人类的一部黑历史。殖民主义是西方种族歧视问题的根源所在。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一些西方国家,因为社会制度、贫富分化等原因,导致有色人种和少数族裔受到不公正待遇。现在不少西方国家的民众为了表达对弗洛伊德死亡事件的不满,正在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

相比之下,中国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才有了今天中国的繁荣昌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局面,继续为维护民族发展和实现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愿世界少一些暴乱和不公平,多一些和谐与平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征文10篇相关文章: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最新5篇大全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与感悟5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学习心得5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个人心得(5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感悟心得(5篇)精选

新时代好少年强国有我主题征文600字十篇

凝聚民族力量建设壮美广西征文(十篇)

“民族体育云绽放”征文范文5篇

我和新时代国家安全主题征文大全10篇

2022“民族体育云绽放”话题征文范文5篇

    相关文章

    119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