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周永开个人事迹简介范文

| 嘉欣2

周永开做组织工作成效显著。到1949年下半年,通、南、巴、平共发展党员1300多人,建立区委16个,支部70多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2年周永开个人事迹简介范文,希望您能喜欢!

2022周永开个人事迹简介范文

周永开个人事迹简介范文【篇1】

11月13日,一缕缕阳光透过树叶间隙,洒落在干净整洁的院子里。大树下,十来名小区居民围成一圈,全神贯注地聆听一位老人的宣讲,不时发出阵阵掌声。

这位老人便是周永开,四川省原达县地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今年92岁。1991年,周永开在达县地区纪委离休。离休29年来,周永开一直坚持讲党课,教育引导人们始终坚守初心,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同住小区三楼的邻居戴淑琼正在家中准备午饭,听到院子里老书记在讲课,随即放下手中的家务活,来不及等电梯,一路小跑着下楼。还没坐下,又看到身后86岁的母亲,披着外套也跟着下了楼。“老书记的话很有道理,我们很喜欢听他讲课,一听见他的声音,我就下来了。”

这是周永开今年讲的第十次党课,专门为小区邻居宣讲党的_全会精神。“总结了前几年的工作,对国家未来发展提出了规划,更关注我们老百姓的生活。你们看,现在国家发展好了,我们小区也建设好了,我们一定要把小区管理好。今年要在小区成立共产党员志愿服务队,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事情,传达党的声音,收集社情民意,服务基层群众……”

不变的信仰,执着的追求

1928年,周永开出生在四川巴中一户农民家中。年少时,他亲眼目睹了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打土匪、分田地,为农民办实事,革命的种子从此便埋藏在他幼小的心灵。

1945年初秋的一个夜晚,17岁的周永开举拳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从那一天起,周永开暗下决心,“一定要做有益于党、有益于人民的实事”。

怀着这样的初心,在革命战争年代,周永开从事地下工作,在敌人面前临危不惧,毅然开展武装斗争;新中国成立后,曾历任原巴中县委副书记、书记,原达县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地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等职。无论在什么岗位,他都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一直用行动践行自己年少时许下的承诺。

认真、较真,是他最鲜明的性格特征。时至今日,周永开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当了4年零40天的纪委书记。他反复强调:“当纪委书记,就要敢于较真碰硬,敢于坚持原则”“惩贪治腐,不能只面向基层干部,必须从领导干部抓起。”提起当年让他印象深刻的事情,是顶着压力,查办了两个地区副专员的案件,都依纪依法给予了处理。“我一生最痛恨的是对党不忠诚、背着组织干坏事的干部,今天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最英明的决策。”

“我们必须得罪贪腐分子,让人民相信我们。”纪委书记的工作经历,让他更加坚定了初心和信念,“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支撑我的始终是不变的信仰。”

离休后,周永开寻思着要贡献余热,便带着两名退休干部奔赴花萼山。10多年来,他先后50余次上山,长时间蹲点护林,一次在翻山越岭时不慎跌倒摔成重伤,住院治疗几个月才康复。以前500多亩的荒芜之地,如今已被华山松和漆树等装扮得绿树成荫,被列为国家级生态环境自然保护区、国家社会公益项目实验基地。

花萼山上的“清风林”与腊梅,是周永开最魂牵梦绕的美景。今年,周永开先后两次回到花萼山,再看看那片山、那些树……周永开用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兑现了他当初“把绿色还给大山”的誓言。

“我的党费,我一定要亲手交纳”

“这是我这个月的党费。”10月23日,周永开和往常一样搭乘公交车,来到达州市纪委监委机关离退休干部支部,郑重地将60元党费和党费证交到支部书记冯银宗的手上。

在泛黄的党费证扉页,两行字格外醒目:“党费月月交,党性步步强”,这是周永开亲笔写下的格言。小本子记录着从2016年1月至今,每月交纳党费的时间、金额和收款人签字。这样的小本子,周永开的抽屉里还有厚厚一摞。

“对于这位有着75年党龄的老党员、‘老革命’来说,每月绝对不会忘记的事情,就是亲手交纳党费。”冯银宗介绍说。

周永开的家距离达州市纪委监委5公里多,坐公交车需半个小时,这么长时间的路程对于年迈的周永开来说是很不容易的。“曾经有人建议,由我们代交或者主动上门收取,却被‘周老革命’严厉批评了。”

“按时交党费是每个党员应尽的义务”这句话深深地刻在周永开的心中。在他看来,党费与党性息息相关,交纳党费是庄重而严肃的事情,决不能有半点含糊,更不可由他人代劳。

“一名党员,清楚自己党费多少、按时足额交纳是最基本的要求,我的党费,一定要亲手交纳。”周永开话语坚定。

周永开个人事迹简介范文【篇2】

“把一切奉献给人民”

“这是我和妻子对一线抗疫人员的一点心意,请一定帮我们送达武汉,拜托你们了。”2020年2月13日上午,周永开夫妇将早早委托儿女从银行取出的10万元现金,郑重地交到了达州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手中。

今年初,一场新冠疫情突然来袭,那些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身影,始终牵动着周永开的心。当他得知全国特别是湖北武汉严峻的疫情形势,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自己却不能帮上什么忙,晚上更是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一定要为疫情防控做些什么!思来想去,最终周永开和妻子商量决定,捐出平日里省吃俭用攒下来的10万元积蓄,为战胜疫情尽自己最大所能。

“无力上前线,小情助武汉。疫情当前,我们年纪大了,就只能捐出一点钱表达心意。”周永开说这话时,眼中泛起了泪光。

周永开对“公”慷慨,对“私”却极度苛刻,每一笔捐款都是他和妻子吴应明节衣缩食而来。每每回忆起当年从事地下工作期间的场景,他便感慨万千,说今天的生活已经很幸福了,对于物质方面“自己够用就行”。他和妻子至今仍住在上世纪八或九十年代修建的职工宿舍,60多平方米的老屋里,每一件家具都称得上是“古董”了。沙发破了,就拿布遮盖拿线缝上;椅子坏了,就用绳子固定绑住;一套蓝色中山装,更是穿了几十年。

然而,每当遇到那些有益于群众的事,周永开却总是慷慨解囊。自掏腰包购买树苗,守山护林;捐赠奖学金近20万元,助学救困;多次主动交纳特殊党费,2019年7月一次交纳10万元……

这些年,他已经记不清捐献了多少钱,但他始终记得“把一切奉献给人民”的庄重承诺。“共产党人没有私心,等我们老了,我所有家产包括这房子也捐献给国家。”

周永开个人事迹简介范文【篇3】

周永开,男,汉族,四川巴中人,1928年3月出生,1945年8月参加工作,同年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原达县地委副书记,1991年6月离休。

周永开同志是践行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典范,是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他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解放前冒着生命危险从事川北地区党的地下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全心全意为百姓造福,一辈子听党话、跟党走,用实际行动践行“党是一生的追随”的座右铭。在职期间,他恪尽职守、苦干实干,带领广大群众植树造林;顶着压力查办案件,坚决同腐败行为作斗争。离休后,他积极投身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牵头组建退休干部义务护林队,不遗余力参与万源市花萼山护林造林,推动花萼山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终以旺盛的革命热情践行“人可以离休但共产党员永不会离休”的朴实承诺。

他把群众当亲人,多次拿出离休费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先后捐资18.9万余元,连续10余年资助数十名花萼山贫困学生。他自掏腰包为花萼山群众购买中药材种苗,推动成立川陕萼贝专业合作社,带动老区人民规模种植、脱贫致富,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周老革命”。他对自己和家人始终严格要求,主动放弃单位集资建房选房名额,至今仍住在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老家属院,绝大部分家具仍然是上世纪90年代的用品。周永开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把一辈子奉献给了革命老区,奉献给了花萼山,被当地人称颂为“花萼愚公”。

周永开个人事迹简介范文【篇4】

花萼山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被誉为大巴山动植物基因库。“因为穷,当地人把树砍掉当柴烧,开荒种粮,生态破坏严重。”1993年11月的一天,周永开首次上山,眼前的景象让他大吃一惊,在山上搞旅游的幻想瞬间破灭。

“要把绿色还给大山。”第二年,他花费数万元积蓄购买了一批树苗,在山上租了两间茅草房,带着两位退休干部踏上保护花萼山的征程。

1995年初,为了对山上冬季资源再一次摸底,他带着一名向导徒步穿越花萼山,途经国家梁、小窝凼等险要之地,不小心深陷在积雪中动弹不得,经过紧急抢救才苏醒过来。“我找拐杖准备下床时,感觉杖底与以前不一样,提起看,多了一颗防滑铁钉。”谈起这件事,周永开依然激动,“那些年,我的19根拐杖上都有老百姓悄悄钉上的防滑钉。”

“莫砍树,不打猎,为了子孙后代要保护好山林。”周永开走遍花萼山11个乡镇30多个村,苦口婆心宣传。山上条件艰苦,巡山一整天,饿了吃干粮,渴了喝山泉,晚上只能睡在垫着棉絮的木板上。在他带领下,项能奎等5位村民成为义务护林员。

周永开的苦心有了回报,村民自发造林上百亩,林业部门在花萼山实施公益林项目,这些山林被村民亲切地称为清风林。20多年来,周永开护林4万余亩,种植清风林1300亩,花萼山在2007年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95年有一阵,周书记三天两头找我们开会,商量发展山木药材。”时任花萼山项家坪村文书的项尔方回忆。在保护环境基础上,周永开帮助群众发展起绿色经济。

花萼山的野生萼贝品质一流,能否人工种植?周永开买来种子,找到村民李如银:“老李,你先试种。我联系了一家中药材种植基地,你去学,费用不用操心。”如今的项家坪村,成立了川映萼贝专业合作社,萼贝年产值数百万元。

周永开个人事迹简介范文【篇5】

2000年的项家坪村,还没有一个高中生。一天,周永开找到村党支部书记项尔方:“我们定向培养几个娃娃,帮助他们走出去。”最终,他选定7名学生,并联系爱心人士定向帮扶。对此,护林员蒋大超感激有加,现在,他的两个子女一个在万源纪委工作,一个在万源三中教书。

在周永开看来,捐资助学绝不仅仅是做好事,“这是培养我们事业接班人的大事”。一个六岁娃,父母打工时去世。看到孩子无依无靠,这个在反动派白色恐怖中眉头都不皱的铁汉,忍不住泪湿衣襟。“孩子的生活我来照顾!”一句带着党性温暖的话语,如同一盏明灯,点亮了孩子的人生。周永开还在母校巴中市巴州区奇章中学、化成小学倡导设立“共产主义奖学金”,先后奖励师生近400人。

在守山护林的岁月里,周永开经常动员亲戚朋友为贫困户捐款捐物,然后请人背上山,挨家挨户发送。村民蒋大杰说:“周书记送了好几套衣服给我们,我们也学‘老革命’,拿了两套送给了更困难的人。”看到特别困难的家庭,周永开便自己掏钱,这家给50元、那家给100元,早已数不清给了多少次。

“这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有了这种传承,才使得巴渠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更加清楚地了解过去,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周永开发起组织“巴山渠水共产主义运动友好学校”联谊会,将川东北12所具有“红色基因”的学校紧紧联系在一起,至今已举办联谊会15次。他还以这些学校的史实为蓝本,组织拍摄了《巴山教魂》电视教育专题片,编纂了《热血》系列丛书,成为全市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读本。

周永开个人事迹简介范文【篇6】

迄今,周永开还住在20世纪80年代国家分配的住房里,家具已经非常老旧。“其实,爷爷是有机会换房的。”孙女周婧回忆,2005年,达州市纪委集资建房,论资历和职级,周永开可以第一个选。“爷爷说,我退出,年轻同志就有机会。”有儿女提议把选房资格让给自己,被周永开狠狠批评了一顿:“你又不是我们单位的!”对于这样“倔强”的做法,家人早已习以为常。

组织拟提拔老伴儿,他说,能力不够,群众会有意见;组织要提拔儿子,他说,还年轻再锻炼锻炼。至于孙辈,他更是顾不上,甚至见面都少。“小时候很少见到爷爷,只知道他做好事去了。长大后,看到乡亲们那么尊敬爷爷,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周婧说。为正家风,周永开别出心裁搞了个“家魂奖”。考试内容很特别,不是技能才艺,而是一年为群众做了多少好事。

周永开还积极发挥余热,为全市纪检监察干部上党课,用红色文化为大家凝心铸魂。他常教育纪检监察干部说,“作为党章的忠实维护者,我们应该率先做到对党忠诚、清正廉洁、敢于担当。”

老去的是岁月,不变的是信仰。“一直到死,争当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这是周永开的初心,更是毕生的追求。如今,他还不时梦回花萼山,那里野生腊梅连片成林,隆冬季节傲霜斗雪。


2022周永开个人事迹简介范文相关文章:

《不负革命先烈遗志践行强国有我誓言》心得体会8篇

    相关文章

    119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