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记者节特别节目观后感

| 镇圳

推文网小编精心整理中国记者节特别节目观后感,希望这份中国记者节特别节目观后感优秀5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更多中国记者节特别节目观后感资料,在搜索框搜索

中国记者节特别节目观后感【篇1】

“探寻真相的脚步,追赶时光的身影,挥洒汗水的青春。”这一次如约而至的中国记者节特别节目让我久久不能平静,让我打心底地敬佩记者这一职业。作为时代的见证者和记录者,他们用手中的笔、话筒和镜头,传播每一种声音,挖掘每一个真相,替百姓发声,宣扬党的意志,同时也记录着这个时代的进步。

我敬佩那一个个坚守岗位,不辞辛苦的记者,用千万个日日夜夜,给百姓带来一个个报道,一个个故事,让大众能听见来自五湖四海的声音。在危险中记录着战争的面貌,刘万利在生死中砥砺前行,支撑他的,是责任和一颗爱国的心。他为国家骄傲,在他心里最深处,是一面国旗;在军队中陪伴解放军,记录军人的艰辛,感悟英雄的含义,杜娟在人民军队中传播他们的故事,感染着我们每一位,燃起我们心潮澎湃的情怀;见证着“一带一路”的兴起的李承泽,一路播报,一路收获,一路前行;看到榆林治沙造林成功的郝冲,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在推动绿色发展的路上传播着属于这里的声音。

还有很多很多的故事……

而令我印象最深的,是2017年4月在淄博发生的故事,一个孩子掉入10米多的枯井,通过网络直播,让大众的心连在一起。因为挖掘机不够,用网络将消息扩散,半小时转发量超百万,成功地让21台挖掘机同时工作最终救援成功。这一次事件,是融媒体报道的实践,也是其优势的最好利用案例。利用不同的载体进行传播,用创新报道方式推动救援成功,让无数的观众在线见证一个新闻的发生。我由衷地为自己选择了这样一个专业而感到自豪,也是这时才明白,我们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优势和意义所在,肩负责任,与大众同行,观众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

对于新闻记者来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我们的座右铭;对于全国观众来说,大国故事,能给予我们力量;作为广大网友,凡人小事才能打动人心,最珍贵的是真诚。心中有信仰,笔端有力量,我们每一个记者都要有自己的价值方向,要有坚定党的信念,讲好中国故事,记录伟大时代,用笔尖刻下每一个瞬间,用镜头见证每一场巨变。

牢记使命,讲好中国故事,是每一位记者的使命。

中国记者节特别节目观后感【篇2】

周四下午,我们集体观看了“好记者讲好故事”的视频,受益良多。我深知,要做一名好记者就要为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一名好记者不光要讲好故事,还有恪守职业操守,进一步增强社会学责任感。在视频中,这些记者们通过照片和演讲的形式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个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故事触动心灵,演讲引发共鸣,大家为正能量而热血沸腾,为捍卫共同的价值观而热泪盈眶,为记录这伟大的的时代而心潮澎湃。

《好记者讲好故事》每一位记者所亲历的故事,感人、亲切而有生动。每一个朴实无华的故事,犹如都化作了一束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我们的心房。

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泽仁拉姆记者所讲述的卓嘎和央宗一家的故事。两代人五十年如一日,坚持守护着脚下这片边疆国土,不畏惧大自然的狂风暴雪,也不畏惧邻国印度人的恐吓,甚至连家里至亲的遇难也没有令他们退缩。半个多世纪的坚守完美诠释了“中国,一点都不能少!”家是玉麦,国是中国。短短八字,直抵人心,这凝聚的既是卓嘎和央宗一家坚守玉麦的决心力量,更是这两代人浓厚的爱国情怀。尽管玉麦位于极寒的青藏高原上,但我从一家人的坚守中感受到了无尽的温暖,也感受到了是我们的国旗、国家、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力量,共同建构起我们安全而美丽的中国。

除此之外,记者崔真真所讲述的她本人作为一名新闻主播,在融媒体中心发展下转型为一线记者的故事也让我深受触动。高跟鞋、运动鞋、雨鞋三双鞋见证了她职业转型的所走的道路。她从无知、迷茫,到踉踉跄跄地摸索到融媒体改革,到最后感受到了媒体融合的力量,走到演播室以外的世界,成功转型成为一名一线记者。而我作为一名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学生,也深知媒体融合的艰难,但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媒体人应对困难时的那份坚持,面对变化时的那份沉着,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我们更应该接受磨练,满怀希望地迎接未来。

通过聆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新闻热情,看到了什么是新闻人的坚守和责任,让我反思这个时代的新闻意义,给了我继续走下去的信心和勇气。讲好故事即使鼓励别人,也是教育自己。作为一名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拥有伟大的新闻传播理想,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坚定了做一名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好记者的追求。今后更会脚踏实地,发现越越来越多的中国好人,挖掘越来越多的中国好故事,讲述越来越多的中国好梦想。

中国记者节特别节目观后感【篇3】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观看了好记者讲好故事。我们持续看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

这里的每位记者讲的都非常棒!他们讲的每个故事都非常感人,还有值很多得我学习的`精神。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李丹讲的“大山深处的幼儿园”。那里的好多孩子都不知道早上要刷牙洗脸,当他们看到牙刷时都不知道该怎么用。后来,在李丹阿姨10天的教导下,他们不仅学会了怎么刷牙,还可以完整的说出汉语。如果有机会我也想去告诉他们牙刷是怎么用的。当我看到大山里的孩子,冬天还光着黑乎乎的脚丫穿着破凉鞋时,我心里真的非常难过,好想把自己的鞋送给他们穿呀。

这里的幼儿园有5个班,其中4个班里都漏风,里面的桌子椅子都很破。李丹阿姨还在这里认识了一个叫小阿牛的姑娘,她都十岁了还在幼儿园里上一年级的课程,上完课就要去操场上自习,因为他们还要腾出教室让别的孩子上课。

从这里我体会到,不是每个地方的孩子都像我这样幸福,有多少儿童还缺衣少食,不能接受好的教育。我要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珍惜学校里的每一天。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实现自己的理想!

妈妈的话:观看好记者讲好故事,我和孩子都感触很深。每一个故事不仅令我们感动、而且还传播着一股强大的正能量。这些正能量会在成长的道路上凝聚成一种坚不可摧的力量,激励着孩子前行!

中国记者节特别节目观后感【篇4】

我叫余__,是__市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率的一名记者。

今天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一段经历。那是我从事记者行业8年来,最难割舍一段情结,也是我对爱岗敬业这一价值观的全新认识。

那是在20__年的夏天,我们频率进行“走转改”,我领到的任务是“走访留守儿童”,要求与被访的留守儿童同吃同住,至少24小时以上。

说实话,这样的采访,以前我做得并不多。有时为了赶稿子,一天要跑多个现场。不过,既然是“走基层”,那就得踏踏实实,“把身子沉下去,把情感带回来”。

我去的那户人家,在肥西县高店乡邵庙村。家里有两个孩子,是姐弟俩,姐姐上初一,名叫静静,弟弟叫称称,当时才4岁。

这户人家日子的艰难,超出我的想象。爷爷、父亲因病先后去世,少了“顶梁柱”的家,也几乎坍了一半。母亲无奈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年迈的奶奶带着两个孩子。

我去的时候,给姐弟俩带了些文具学习用品,还有几样点心,虽说只是一份心意,但已让两个孩子欣喜的眼睛一亮了。

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小男孩称称的天真顽皮,和姐姐静静的沉默少语,让我的采访很难进行,只能听着奶奶时不时的念叼,从中拼凑起一些不完整的段落。好在静静很快接受了我这个不速之客,支言片语中,吐露出她的一些意识和想法。令我吃惊的是,这个13岁的孩子,已对自已的未来有了一个执着的想法,她说,念完初中,可能就不念下去了,会像妈妈一样,外出打工。因为,她要给弟弟挣学费。说到以后可能上不了学,她流下眼泪。

听着这个懂事的姐姐这个“人生计划”,我先是震惊,继而沉默了。我无法开导她。面对家庭的困境,这个女孩或许很难有其他的选择。

第二天,我就要和这个刚认识的小朋友说再见了。我在她的枕头下留下我的电话,还有200元钱。我真的希望能帮她一把。后来,她真的打来电话告诉我说:“余姐姐,等弟弟上学了,我想到外面去看一看。”

采访应当说是成功的,稿件《暑假里的留守儿童》也顺利完成了。

可是,从那开始很长一段时间,我很害怕再去接触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因为采访免不了要问一些问题,而我最想知道的,也正是这些孩子埋在心底,不愿说出来的。

我一直在问自已,面对这样的一个群体,我的采访,是一次次触及他们的伤处,还是揭示了他们真实的困境,让社会更了解他们,去为他们做更多的事情?

敬业,并不只是愿意为工作花费时间和精力。敬业,应当是对岗位的正确理解,发挥岗位应有的作用。我怜惜而心痛的感受,或许没有错,但用这种情绪把自已包裹起来,而放弃了记者应该有的责任与担当,这是失职。

记者,应当用心去听,用心去记,用心去写,用心,去鼓与呼。

在之后的几年里,我又陆陆续续走过__很多乡村,去和留守儿童接触、交流。我始终做一名观察者,一名记录者,记下他们的忧愁与欢乐,记下他们的梦想与憧憬,当然,其间也有孤独、无助、冷漠,甚至叛逆。

今年6月9号,贵州毕节发生4名留守儿童自杀身亡的悲剧。痛定思痛,留给人们更多的思考: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需要引起全社会更多的关注,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

记者,应当站出来,为留守儿童大声疾呼。

我再一次走进留守儿童的家。这一次走访,我不再仅仅是探寻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更多的,是把话筒递向他们的家长,他们的老师,乡镇的负责人。我想知道,为这些孩子,他们应该做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打算做些什么。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__的快速发展,乡镇经济的崛起,已有越来越多的乡镇工业园、农业示范园、种植养殖场,吸纳了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他们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越来越多了。同时,全市乡镇实现了留守儿童活动室全覆盖,在这里,留守儿童又有了一个大家园。

在这篇《__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调查报告》的连续报道中,我在结尾处这样写道:“留守儿童的问题是不可忽视也不能回避的。而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家庭、学校、各级政府乃至全社会,都应该为这些孩子创造条件,共同撑起一把‘心灵保护伞’”。

各位评委老师,我和留守儿童的故事,就讲到这里。

最后我还想说一句,希望能为这些孩子撑起“心灵保护伞”的人越来越多。说这句话,是我的职责所系。

谢谢大家!

中国记者节特别节目观后感【篇5】

观看完《好记者讲好故事》之后,更让我了解到在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篇章中,记者是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从开山岛,再到雪域高原,再到跨海大桥建设……它们记载于记者的笔端,凝聚新时代中华民族的新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供给精神的力量。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就在我们身边的港珠澳大桥的故事。港珠澳大桥,作为世界上最长跨海通道,被一些外国媒体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因为有了这座桥,珠江口东西两岸,基础设施实现互联互通,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创造了诸多世界之最。它集桥、岛、隧于一体,其中开凿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成为世界级的工程难题。2013年5月,第一节沉管成功安放。一节沉管的大小,超过一艘航空母舰的排水量,如此巨大的沉管要在最深44米的海底对接,这样的难度可想而知。而港珠澳大桥要完成的则是30多次这样的“深海之吻”。其中,近500项专利技术,为全世界同类工程提供了“中国经验”。

其中林鸣最让我感动,而为超级工程的总工程师,他全部工作亲自坐镇指挥,每件事都亲力亲为。即便是在因过度劳累而导致鼻腔出血,手术后4天,他又回到了工程现场随船作业。正是因为有这些大国工匠,才能成就这件世界工程。

正是因为各经济特区勇立潮头、锐意进取,充分发挥“实验田”和“窗口”作用,才能成就我国改革开放来的辉煌成就,实现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一个生动缩影。

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节点上,回望来时路:那是创造中国奇迹的道路,那是沿着改革开放行进的道路,那更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而我们做为一位媒体人,我们虽不能像那些工程师一样为国家建设宏伟的建筑和伟大的工程。但是我们可以为社会报道更多有益的新闻,让这些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工匠们的精神广为人知。为社会主义前进的凝聚新的精神力量,高举社会主义的精神火炬,让社会主义建设做的更加顺利。

    相关文章

    79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