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容忍》观后感心得

| 嘉欣2

推文网小编精心整理《零容忍》观后感心得,希望这份《零容忍》观后感心得优秀7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更多《零容忍》观后感心得资料,在搜索框搜索

《零容忍》观后感心得(精选篇1)

作为一名年轻干部的我们来说,一定要引以为戒,厚植为民情怀,用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理解“吃喝玩乐”的内涵,做一名人民满意、组织放心的新型年轻干部。

“吃得”了苦,在艰苦环境中磨练“能力”。1969年不满16岁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梁家河,几乎是躺在跳蚤堆里睡觉,黄土高坡上吃的是“玉米团子”、水煮白菜等“粗茶淡饭”,而他也被人们笑称为“吃苦耐劳的好后生”,为以后工作的开展和基层管理经验的积累奠定了良好基础。而作为年轻干部要涵养“撑船打铁磨豆腐”的吃苦精神,保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顽强意志,把吃苦当作人生宝贵的财富和成长的契机,在吃苦中磨砺初心和意志,在吃苦中拼搏奋进、建功立业,即使在矛盾尖锐、千头万绪、焦头烂额时,也要沉着冷静、思路清晰,要相信现在吃的“苦”,一定是为了更好地体会来之不易的“甜”。

“多喝”墨水,在不断学习中提升“水平”。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勤奋好学,已经到了夜以继日的程度;为造福群众,他去四川学习沼气技术,建起沼气池,帮助村里解决燃料问题;他还勤于思考,会把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学者就同一观点的看法进行分析对比,提炼升华,形成自己的观点。作为年轻干部要以广袤无垠的农村土地为学习的平台,深入基层,拜群众为师,在家长里短里成为“行家里手”;尊实践为友,在细照笃行中练就一身本领;以书本为辅,在字里行间里温故知新,付诸行动。唯有学习,才能避免“本领恐慌”,才能成为一名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基层“全能手”。

“玩出”新意,在创新方法中加强“实效”。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都鼓励年轻干部要有创新意识,他在正定县时调研发现三角村亩产过千斤,可农民还吃不饱,于是他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给县委书记写信反映,对全县种植结构进行调整,适当压缩粮食作物,上经济作物。结果,一年就彻底解决了农民温饱问题。时代在向前发展,环境在不断变化,年轻干部不要让思想“同质化”、让解法“标准化”,不要让“闭门造车”的守旧思想限制了思维的活跃度和创新创造能力,敢于破才能更富有创新能力,与时俱进。面对新征程中的新形势、新要求,必须有开放创新的精神,主动求新求变,在工作中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积极思考,多想好方法、好点子,打开视野和思维,切实把各项工作做实办好。

“乐于”奉献,在不断实践中落实“成果”。“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过付出的重要性,而在梁家河知青岁月中,他敢付出讲奉献,经常花费时间和精力,帮助群众解决问题。而作为年轻干部,树立“有付出,就会有收获”信心,因为收获不是在“今天”就是在“明天”。那些想制定好政策,却不愿意深入基层、花费时间精力去调研的干部,无异于“隔空建楼”,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就要求年轻干部在开展调研的过程中保持一颗甘于付出的心,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以满腔的热忱、眼睛向下的决心、能吃苦的勇气、遇水搭桥的气魄,常到基层一线、田间地头,多去百姓家中,掌握第一手资料,把群众所忧所想所思所盼兜上来、带回来、解决好,切实把基层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零容忍》观后感心得(精选篇2)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五集电视专题片《零容忍》,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坚持自我革命,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一刻不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系统施治、标本兼治,不断实现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战略目标,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充分发挥。

“态度不能变”,说到底就是把握政治方向、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讲政治、守规矩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之一,也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就必须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方针,让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党中央权威的旗帜更加鲜明醒目,党员干部要自觉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牢固树立政治意识,保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执行不走偏、不走样;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增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用严密的制度、严格的执行促进权力在正确轨道上运行。

“决心不能减”,说到底就是坚持斗争信念、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发声亮剑。从严管党治党,归根结底就是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破坏党的团结统一的人和事作斗争,就是同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问题做斗争。因此,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定力,坚定斗争意志,主动扛起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冲突敢于挺身,面对消极错误言论敢于发声,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将一个“严”字喊在口中、放在心上、落到实处,奔着矛盾问题、风险挑战去,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士。

“尺度不能松”,说到底就是保持高压态势,用好问责利器正风肃源。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必须坚持严字当头,做到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把制度的刚性立起来,以有力有效的问责唤醒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党员干部要在复杂形势面前保持头脑清醒,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增强危机意识、底线意识,切实提高防范和化解风险能力。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继续保持反腐高压态势,对“四风”问题做到伸手就捉、露头就打,避免“反腐”走向“反复”。要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育优良作风,消除滋生影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一切因素的“土壤”和“温床”。

全面从严治党,是决心亦是信心,是导向更是方向,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始终以实的作风、严的标准,做到定位向责任聚焦、责任向监督压实,奋力书写好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新答卷。

《零容忍》观后感心得(精选篇3)

近日,单位组织观看了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拍摄的五集专题片《零容忍》。看到片中“老虎”所犯下的一件件令人发指、触目惊心的案例,心绪难平,感触颇多。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们走向深渊、万劫不复?究竟是什么促使了曾经也是各自岗位上的佼佼者,走向犯罪的不归路呢?仔细思考,正是因为他们理想信念动摇、忘记了自己的初心、缺失未来目标只顾眼前利益导致,由此看来,要当好党、国家和人民的卫士,就需要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初心,谋划未来目标。才能为党、国家和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

要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我们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一个人缺“钙”得了“软骨病”,遇到风吹雨打就会站不稳,面对艰难困苦就会思想滑坡,遇到诱惑就会出轨越界。就如宣传片里案例,有的人明知道违法乱纪、出轨越界、跑冒滴漏要被严厉惩治,却依然执迷不悟。究其根本,还是理想信念不坚定造成的。他们这些人活在世间,理想信念不牢固,认为共产主义理想虚无缥缈,看不见也摸不着。认为只有金钱才是真的,能够满足自己的欲望和权力。所以到自己坠入犯罪深渊时才追悔莫及。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清正廉洁底线。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才能始终不渝、不怕雨打风吹、不怕千难万险,坚定不移维护好我们的党、国家以及人民。

要保持初心。从《零容忍》所展示的案例中,我们发现,有的人走上领导岗位以后,思想就发生了质的变化。例如白向群及赖小民在自己忏悔时表示,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年幼时生活过得很艰苦,在当初自己选择走公职之路时,都希望自己能够为群众办好事,做好事。但当自己走上领导岗位后,却将手中之权作为自己谋取私利、_的工具。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忘了初心,忘记了权力该为谁用,事该为谁谋,心该为谁系。所以,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时刻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时刻牢记初心,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行。

要谋划未来。在纪录片的案例中,有些党员干部虽然自身不贪污不腐败,但是对工作缺乏热情、缺乏动力、缺乏规划目标,对工作不作为不担当。在岗位上安稳度日,只求应付检查,未将百姓幸福、民族复兴作为己任。又有些党员干部,迷恋一时之功,大搞开发、大兴土木,建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对未来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缺乏谋划,待自己离开,留下“一地鸡毛”。所以,广大党员干部在岗位时,应当立足当下,做好当前工作的同时,也要谋划未来之路。站在全局的高度、发展的角度,统筹规划,确保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零容忍》就像一把利剑,高悬在我们头上。广大党员干部应该时刻警醒,时刻保持理想信念的坚定,牢记初心,在岗位上谋划好未来道路,管好自己的心、口、手,做到心不贪、口不馋、手不伸,为党尽心、为国尽力、为民敬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零容忍》观后感心得(精选篇4)

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对干部的监督,是对干部的爱护。干部监督是一门艺术,要做到精准有效,务必跳出三个“固定思维”。

监督方式跳出“等米下锅”的思维。问题线索是监督干部的一种惯用方式,确实省事不少,就能找准干部的“症结”,但终究是“道听途说”,仍需要进一步调查核实,才能“药到病除”。一些监督部门只是张贴出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就在办公室“守株待兔”。单纯依靠信访举报线索开展监督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工作要求,必须转变监督方式,变被动为主动。监督工作不能坐在办公室“等米下锅”,要迈开步子、深入基层、沉到一线,深入调查研究,听群众的心声、听真实的声音,这样才能早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主动介入监督,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

监督渠道跳出“八小时之内”的思维。干部监督并非仅限“工作圈”的认知和关注,往往在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圈”“朋友圈”“战友圈”等,会看到干部更多更真实的面目。近年来,很多落马官员的违法违纪行为都发生在八小时之外,他们在八小时之外的休闲活动中进行权钱交易和利益输送等。因此,干部监督要延伸监督触角,前移监督哨岗,防御干部“八小时之外”在一些“小事”“小节”上栽跟头,使广大干部在业余时间不离组织、在生活社交中不忘党性原则,严格自律,防患于未然。

监督导向跳出“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思维。洗碗越多,摔碗越多。勤奋的干部,工作失误肯定会更多。有些单位动辄问责,存在“泛化问责”“凑数式问责”的现象。这种“不分青红皂白”“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监督问责,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干部想干不敢干、创新无底气。监督干部要准确运用“四种形态”,坚持依规依纪依法,始终体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既把“严”的基调贯穿于监督执纪全过程,又把爱护和帮助体现在监督各环节。用好用足第一种形态,把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要严格按照“三个区分开来”,根据监督结果精确开展容错纠错,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

《孙子兵法》里有一句,“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上乘的兵法是用谋略挫败敌方的战略意图,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最下之策是攻打城池。干部监督是抵制腐败的战斗行为,党组织要跳出“固定思维”,善用谋略挫败敌方的战略意图,保护干部、净化生态。

《零容忍》观后感心得(精选篇5)

近日,反映纪委监察体制改革成效的五集纪实专题片《零容忍》的播出,向广大干部群众揭示了反腐败斗争背后的故事,“老虎”们现身说法深刻反思自己走向堕落的历程,让广大党员干部深受震慑和警醒。

从纪实专题片中,笔者深刻认识到只要思想上“堕”入了深渊,行动上越了底线、踩了红线,那么随之而来的“多余之物、夺来之财、躲避之责”都无福消受,只会成为落入法网后量刑的依据,成为签署贪款赃物单上的沉重之笔,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多”亦无用。幸福感来自于什么?金钱增加越快、获得越多,人就越幸福么?其实不然,在关于幸福衡量标准中,金钱和幸福的关系遵循着一个理论——边际递减效应。也就是说,钱财累计到一定的标准后,幸福感的增幅是不明显的。而若是通过职务便利等行为带来的不法财物,就像贵州省原常委、副省长王晓光受贿茅台酒,其妻子感叹“扔也扔不掉,喝也喝不了,送也送不完,倒也倒不尽,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心里装着忐忑、良心受到谴责,这种“悬崖边”的行为,又怎能带来幸福感?贪多无用、得不偿失,党员干部唯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看破“利”字,摒弃奢靡之风,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做人,才能赢得群众认可,获得真正的幸福,不然只能徒劳无功,换来一间牢房、一张床。

“夺”亦无用。以不法手段夺来之财,终究不是自己的。专题片中“落马”的领导干部,大多都是为政一方的“一把手”,手中的权力如果得不到好的监督和制约,“瞒天过海”“只手遮天”“失职渎职”等情况便会发生。这些对象大多都是职务犯罪,拿着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却做了满足个人私欲、亵渎干部身份、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情,用职务之便去“夺”私利,搞团团伙伙,搞帮帮派派,这些都必将受到人民的唾弃和法律的制裁。我们应该看到,这些“大腐败”,多半都是从收取一件小礼品、一个小红包,而打的一声小招呼、透露的一点小秘密开始的。绵绵细雨往往不能引起重视,但若不及时躲雨、避雨,终究还是会湿透衣裳,甚至感染风寒。所以,我们从成为一名公职人员那一刻起,就要防微杜渐、抓早抓小、慎独慎微,谨慎使用手中权力,依法用权、依法办事,不拿一针一线,不夺不义之财,不让细雨透衣裳。

“躲”亦无用。权力必须在阳光下运行。近年来,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试点工作在全国推广,组建起国家、省、市、县四级监察委员会,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实现对所有形式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在制度的健全完善和反腐败高压态势下,制度上的漏洞得以填补,“九龙治水”产生的监督空白、死角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躲”在制度空子里的郭海案在停滞三年后仅用三个月便解决,“躲”在内幕交易和亲戚账户背后的王晓光也逐渐暴露,“躲”在时间背后的艾文礼、秦光荣等人也不再心存侥幸,而是主动向组织自首……众多的案例和事实告诉我们,“躲”是没有用的,只有公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党员干部才能在阳光下行走,才能形成万众一心加油干的干事氛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组织保障和源源动能。

“堕”是根源。“堕”是根源,忘记初心和使命是根源。这些案例启发和告诫党员干部,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补足精神之钙。同时,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持续深入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机制改革,形成党内监督、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全面监督网,运用“四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堕落干部”,实现惩治极少数、教育大多数,最终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良好政治生态。

“我知错、认错、悔错……”愿这一声声忏悔,能够警钟长鸣、警示后人,愿看片人不再“堕”为片中人。

《零容忍》观后感心得(精选篇6)

近日,电视专题片《零容忍》热播,这部反腐专题片生动讲述了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巩固和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故事。片中多名落马“老虎”忏悔的镜头,震撼心灵、发人深省,警示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纪律和规矩意识、筑牢“防腐墙”,练就过硬的抑欲功夫。

看看这些“大老虎”们的贪欲。秦光荣北京和老家各有上千平米“大院”、王晓光家里堆满4000多瓶茅台酒、艾文礼带3个箱子交代问题、赖小民家藏现金2亿多元、白向群敛财过亿……成了柳宗元笔下“见物就要,从不嫌多,即使无法负荷也不罢休,直至活活累死”的现实版蝜蝂。

听听这些“阶下囚”们的忏悔。孙力军(公安部原党委委员、副部长)表示:没想到自己成了一个法治建设或者公平正义的破坏者。王富玉(贵州省政协原党组书记、主席)表示:我疯狂的贪欲登峰造极,但我不知道要钱为了什么。周江勇(浙江省委原常委、杭州市委原书记)表示:在这么重要的一个城市主政,现在犯下了严重的错误和罪行,痛悔不已。

“欲为焚身火,贪是锢身锁”,这句古话不无道理。人生天地间,总有七情六欲,谁不喜欢钱财?官员不是不能爱财,关键是要取之有道,来路正大光明;不是不能爱钱,而是应恪守底线、时刻绷紧红线,莫让心理失衡,要做欲望的主人而不是奴隶。做官、发财当两道。既然已为官,就要放弃发财念想。《清朝野史大观》记载:清道光年间,刑部大臣冯志圻酷爱碑帖书画,但他从不在人前提及此好,赴外地巡视更是三缄其口,不吐露丝毫嗜好心迹。一次有位下属献给他一本宋拓碑帖,冯原封不动退回,有人劝他打开看看无妨。冯志圻却认为,这种古物乃稀世珍宝,我一旦打开,就可能爱不释手,不打开,还可想象它是赝品。“封其心眼,断其诱惑,怎奈我何?”其自断财路、不给诱惑接近自己的机会,难能可贵。

“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贪念的种子一旦发芽,便很快地疯长乱长,心灵的田地必然荒芜,最终在权力欲望交织的泥潭中愈陷愈深、无法自拔。“对于不知足的人,没有一把椅子是舒服的。”知足的态度是党员干部对物欲的一种淡然与淡泊、对理想信念的坚定与执着,更是人生智慧。有廉政寄语说:“吃菜根淡中有味,守清廉梦里不惊。”深藏功名的老英雄张富清虽然一直过着朴素的生活,却知足感恩:“我吃得好、住得好,比以前不知道好了多少倍,比贫困农民也好很多,只要国家发展得好,我们的日子都会好起来。”如老英雄一样,杨善洲、甘祖昌、沈因洛等这些淡泊名利、简朴本分的道德明镜灿若星辰,值得党员干部细照笃学。

自律最能体现共产党员的硬核实力。党员干部要时刻铭记党员身份,把入党初心刻在心里,把为民使命扛在肩上,算清人生大账,给欲望安上闸门、给行为划上边界;要心中有戒,畏法度,知进止,在名利等诱惑面前、在抉择关头,多些“小心驶得万年船”的约束,多些“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自警,心中立戒尺,戴好紧箍咒,如此,我们将永葆“清泉绝无一尘染,长松自是拔俗姿”的清廉本色,坦然地过好淡泊而有尊严的生活。

《零容忍》观后感心得(精选篇7)

习近平总书记说,“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提醒领导干部要坚定自己的人生选择。而纵观这些落马的年轻干部,他们大多“少年得志”“年轻有为”,正处于事业的起步上升期,却因为缺乏长期的党性历练、基层锻炼、社会磨练,在物欲横流中放松了思想警惕,迷失了自我方向,膨胀了私心贪欲,最终一步步滑向职务犯罪的深渊。因此,年轻干部把好理想信念的“总开关”,自觉树立起廉洁从政的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一要勤自警,筑守拒腐的“防线”。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要深入学习党纪党规,不断提高党性认识和纪律意识,以时代楷模为标杆、以反面典型为镜鉴,常思自身不足、常敲自警之钟,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切实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二要常自省,严守廉政的“红线”。要以“钉钉子精神”强化自省意识,做到“吾日三省吾身”。要经常对照党章党规检查自己的言行,反思自我要求严不严,反省自己在廉政方面是否存在“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懈怠思想。三要严自律,坚守纪律的“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廉洁自律是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年轻干部就应该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带头模范遵守党纪国法,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此外,作为组织部门要侧重从对年轻干部的选拨、培育、管理、使用等各环节入手,扎牢年轻干部管理的体制机制笼子,以“三个突出”督促年轻干部“干成事”“不出事”。一是突出选人用人是关键。要始终坚持“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要在干部考察过程中注重从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综合考察干部的现实表现和综合素质,考察组万万不能被一些年轻干部“两面人”的“伎俩”所蒙蔽。二是突出德才兼备是标准。要坚决克服重才轻德现象,在干部考察中不能单一强调干部的年轻化、高学历化标准,而是要全面考量研判,特别是要着重考察年轻干部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行。三是突出完善机制是保障。建立健全淘汰机制,及时把那些政治不过硬、廉洁不过关、群众意见大的“问题干部”坚决调整出干部队伍;不断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及监管机制,并结合平时(季度)考核、年度考核等方式及时对有问题的年轻干部进行纠错纠偏;进一步健全提醒督促机制,扎实开展领导干部提醒、函询和诫勉等工作,并用好谈心谈话机制,对有苗头性问题的年轻干部及时开展提醒谈话。

总之,年轻干部是党的事业长盛不衰的坚实基础和重要资源。我们应该多维度、全方位地去提高年轻干部自身的反腐“免疫力”,坚持严管厚爱并重,抓早抓小、惩前毖后,让“青年”才俊们都能成为堂堂正正、干干净净的“清廉”才俊。

    相关文章

    96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