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散步说课稿五篇模板

| 小姚2

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是一篇自读课文,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细节”,渗透着浓郁温馨的亲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散步说课稿,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语文散步说课稿(一)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教师:

你们好!我叫赵畅,2001年毕业于安徽技术师范学院,中学二级教师。是尹集中学七年级的语文教师。今日我说课的资料是《散步》的教学设计。下头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理念、学生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本说课资料在学科知识体系中所处地位和作用)

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细节”,渗透着浓郁温馨的亲情。表达一个大主题——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第五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资料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散步》,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2.教学目标。

经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景和新课标,我确定的三维目标是:

①知识与本事: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词句含义,品读文章清新质朴的语言。

②过程与方法: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阅读,理解,品味一篇美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用心去发现感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分别为:

重点:

①感受文章浓浓亲情,增强学生的家庭职责感。

②透过文章浅显质朴的语言,品味文章深刻含蓄的意蕴。

难点:

③理解文章最终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4.教学关键点:理解文章最终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

突破方法:经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家庭生活的温馨回忆,经过教师配乐朗读、教师指导朗读、学生诵读等环节,使教师、学生、文本三位一体,使整个课堂氤氲在浓浓的亲情及和美温馨的家庭生活氛围之中。这样,学生就能沉浸于文本,培养了学生良好朗读习惯的同时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

经过组织“鲜花献给可敬的人”这样一个语文活动,让学生深入文本,经过对文字作细致揣摩,感悟文章的语言魅力。然后经过小组讨论或班级交流方式,对文字进行深刻体味,品味其蕴涵的深刻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遁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进取的提倡和践行;语文课程还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有助于学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

根据以上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理念:动情朗读,探究内涵,体情悟道。

三、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活泼好动,不喜欢被动地理解知识。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本事。

四、教法学法

七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本事。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营造与文章资料相吻合的浓厚的亲情氛围。

2.诵读教学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理解亲情美,欣赏语言美。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帮忙学生理清思路,增强直观性,体现人文性。

4.语文活动式教学法:结合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设计语文活动“鲜花献给可敬的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对文字的感悟本事。

学法指导:

1.圈点勾画。让学生勤动笔墨,养成良好习惯。

2.朗读感悟。抓住关键语句反复朗读,从中体会思想感情。

在学习时,我认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进取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渲染亲情(约三分钟)

播放歌曲《让爱驻我家》,经过优美的旋律和诗化的歌词,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发学生对“家”进行认真审视,从而架起文本与生活有效沟通的桥梁。然后请学生自由发言,畅谈对“家”的理解。

(二)、朗读课文,感悟亲情(约八分钟)

1、听读课文,初步感受亲情。

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整体感知文本,用简练的语言讲述散步过程,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听”和“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理解文本、品味语言而不要流于形式。)

3、检查阅读效果:(屏幕显示)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节呢

C、散步的地点

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E.结果如何

(问题宜简单,学习起步阶段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资料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当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一样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供给一个共同的平台。)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三)、精读课文,探究美点(约二十分钟)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朗读,从文章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地方。

2、采用“我最喜欢的是,因为它美在———”的句式,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语文学习的要义之一就是学习语言,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要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课堂活动设计

:鲜花献给可敬的人

多媒体展示:假如你有一束美丽的鲜花,请你把它献给文中的某个人物,你将献给谁请你结合文中描绘人物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说说你献花的理由。

(1)学生阅读能够进行小组间的合作。

(2)交流反馈。学生自由表达自我的见解,教师点评。

(3)学生的解答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能够献给文中的“我”,因为他孝敬老人,有家庭职责感,在处理家人的分歧时讲原则,不宠爱孩子。

②能够献给文中的“妻子”,因为她贤惠、明理,孝敬老人,尊重丈夫。

③能够献给文中的母亲,母亲慈祥善良、善解人意,疼爱孙子。

④能够献给文中的孩子,他聪明活泼,也很懂事。

(4)一个散步中的分歧,在一家人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关爱中消除了,于是他们共同走向了那条开着金色菜花、长着整齐桑树、闪着粼粼水波的幸福小路。请同学们齐读文章最终一段,感受一家人的温馨幸福。

(四)、拓展阅读,升华亲情(约八分钟)

1、多媒体展示作者写作本文的契机之一,为学生阅读思考文章最终一句话的深刻内涵作铺垫。

我与来西南政法学院进修中国民事诉讼法的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出我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的“孝”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又说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礼貌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他还同我一齐去看过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说这种“由政府出面召集,全国像一家人在过年的事,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

2、朗读理解课文最终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经过反复诵读这句话,教师适时点拨,使学生明白“母亲”代表老一辈,“儿子”是年幼的一代。“我和妻子”正是人生的中年,要背负起赡养老人,抚养下一代的职责。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2、多媒体播放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将爱心传递下去》,让学生观看体会中年人的爱心力量。

(五)、真诚行动,抒发亲情(约二分钟)

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完美。回家为自我的父母、家人做一件事:捶捶背、揉揉肩、洗洗脚……帮忙父母做点家务,陪父母散散步……

打个电话告诉家人,你很爱他们。

(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已知与未知的中介,学习过程中,认真研究教材是必要的,可是学习课文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课内外结合,以外促内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

(六)、总结全文,表达祝福。(约二分钟)

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职责来担当。仅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教师把下头这副对联送给大家,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横批:相亲相爱

(七)、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的原则是既要简洁、形象、直观,又要体现教学资料的要点,突出教学重难点,所以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为:

散步

莫怀戚

尊老

母亲

整个

我爱妻子

世界

儿子

爱幼

我的课说完了,多谢大家!

语文散步说课稿(二)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本事目标】

1.会写“信服、嫩芽、分歧、取决、拆散、委屈、水波粼粼、一霎时、各得其所”等9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经过小组合作、小组交流的方式学习文章重点语句,并在交流过程中互帮互助。

2.能借助换题、比较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作者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感悟课文中一家四口人尊老爱幼、其乐融融、温馨和陸的氛围。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借助换题、比较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作者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难点】

能感悟课文中一家四口人尊老爱幼、其乐融融、温馨和陸的氛围。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题情境设置法、组织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先出示一首台湾作家张文亮的诗《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学生推荐指名读。教师配以适当的导入语,从而引出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经过共学单的方式检测学生的预习情景。

教师掌握全班学生生字词的学习情景:经过学生举手确定正确率,并请学生自由提班级同学本课易错的生字词及相关注意点。

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资料。

明确:文章讲述了一家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散步中发生了分坡之后,分歧在一家人的相互理解中消除了。学生对文本资料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也对文章之中四口人的家庭氛围有了初步感受,那便是其乐融融、相互关爱。

(二)深入探究,研读课文

1.分析重点语句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最能集中体现一家人其乐融融、相互关爱的温馨气氛的语句,用笔画出来。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地背上的加起米,就是整个世界。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理解。

2.换题引发思考

学生与班级同学分享换题及原因。交流后,教师引导学生将自我的题目与课文的题目进行比较,思考:为什么作者用“散步”作为题目呢?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交流,教师进行必须的总结。

明确:经过散步这一件小事来表现一家人的温情与职责,这种写作手法就是“以小见大”。

环节三:巩固提升

开展小练笔。

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分享练笔,其余组员对他人的练笔用不一样记号画出闪光之处,必要的时候也能够适当提出修改意见。

最终,同学推荐一篇佳作上台展示,学生朗读,教师点评。

环节四:作业设计

1.学生在课后根据组内成员的意见修改自我的练笔,并上传到班级的微信公众号上。

2.将练笔以朗通的形式录下来,并构成班级的朗通合集加以保存。

五、板书设计

散步

以小见大,彰显真情

语文散步说课稿(三)

各位评委教师好,我是初中语文组...号,今日我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散步》。接下来,我会按照说教材、说学情、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环节,来对本篇文章进行说课。

(首先,进入我说课的第一部分)

一、说教材

《散步》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也是一篇精读课文。它的语言平易朴实,内涵丰富,耐人寻味,讲述了一家三代互敬互爱的浓浓亲情。本单元一共包含五篇文章,都是以亲情为主题,从不一样角度表达作者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经过阅读理解人间真挚而完美的感情。

二、说学情

七年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养尊处优,受到长辈的百般呵护、宠爱。所以,亲情观念淡薄,没有构成正确的家庭伦理准则。同时这个学段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是对于生活的观察不够细致,作为七年级的第一篇文章,《散步》就是为了帮忙学生提高他们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三、说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读写和理解“蓑、酝酿、婉转、嘹亮、欣欣然”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等;概括文章的主要资料。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反复的阅读中深入理解关键语句,体会人物的形象美,提高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和职责感,养成尊敬长辈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构思技巧,品味文中优美的画面。

教学难点:探寻并研讨文章意味深长的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浓浓亲情。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上,我会以朗读教学法为主,辅之以讨论法、点拨法,让学生经过阅读去解决问题,经过词句的推敲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法上,根据本篇文章的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本着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宗旨,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

(一)图片导入,激发求知欲。

上课伊始,我会PPT展示几组全家福照片和有关孝道的名言。让学生谈谈自我的感受,最终揭示家是充满爱的地方,既有父母和爷爷奶奶对我们的爱,也有我们对他们的爱。进而揭示课题,开启本篇文章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会给学生10分钟的时间默读课文,要求:①结合字典或者参考书扫清字词障碍。②概括文章的主要资料。③用横线画出文中感动的句子。

(1)默读结束后,我会顺势对学生的自学情景进行检查,PPT出示生字词,指明学生朗读,然后由学生点评其中读错的地方,字词障碍扫除后,我会再指明学生带领全班学生读一遍。

(2)我让学生按照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的结构,来概括本篇文章主要资料。最终学生会总结出:本篇文章经过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田野上散步过程中产生分歧而最终和好的故事,体现了互敬互爱的浓浓亲情。

(3)学生畅谈自我感动的句子并说明感动的原因,我预设:“她此刻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等句子,感动的原因无外乎其间蕴含的感情,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我会让学生结合自我和父母的经历谈谈感受。

当这些问题解决后,学生头脑中已构成清晰的思路框架,为接下来的析读奠定基础。

(三)析读课文,质疑问难

(1)齐读文章1、2自然段:

①让学生思考,从中能够提炼出哪些信息,这个问题比较清晰浅显,就是地点——田野,人物:我、妻子、儿子、母亲(板书)

②同时对于基础知识冒号用法进行强调,即引出解释和说明,同时PPT出示几个例子强化印象。

③体会”她此刻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其中蕴含的母子深情,即母亲明理、儿子孝顺。最终,我会指明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二自然段,读出温情。

(2)自读3—5段,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①小组合作讨论:”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熬“字的用法,最终由小组代证明确答案:忍受,耐苦支持的意思.表示文中的母亲度过严冬时是十分艰难、痛苦的.同时让学生想象,母亲在冬天会面临哪些困难?是寒冷、是疾病、还是行动不便、以及容易滑倒等等。

②齐读第4自然段,同时明确该句属于环境描述,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其中描绘春天的生机和活力,以及对于生命的热爱。

③感受”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中儿子的天真可爱,并且要求学生读出顽皮淘气的感觉。

(3)情景再现,我会让学生上台表演6—8自然段,演出一家人在散步时面临了什么分歧,又是如何解决分歧的。同时让学生在台上自由补充每个人的心理独白。比如,母亲看到小孙子想走小路时,她是怎样想的;儿子看到父亲要走大路时,他又是怎样想的。从而将故事完善。

(4)顺势结合课文总结:母亲是什么样的人?我是什么样的人妻子是什么样的人?儿子是什么样的人。(板书)

(5)小组合作讨论,为什么“我背上的同她背上加起来的就是整个世界。”最终明确: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产生了一种深沉、庄严的感觉,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後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四)品读课文,总结手法

在分析完“我背上的同她背上加起来的就是整个世界。”后,顺势总结本篇文章是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同时举例说明以小见大手法,强化印象,除此之外本篇文章还擅长运用环境描述,让学生再次就以上两种手法进行练习。

(五)布置作业

1、课后收集有关尊老爱幼的名句,并抄写在成长记录手册上。

2、以“亲情”为话题,选择好写作角度,运用以小见大和环境描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六、板书设计

(略)

语文散步说课稿(四)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本说课资料在学科知识体系中所处地位和作用)

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细节”,渗透着浓郁温馨的亲情。表达一个大主题——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第五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资料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散步》,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2.教学目标。

经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景和新课标,我确定的三维目标是:

①知识与本事: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词句含义,品读文章清新质朴的语言。

②过程与方法: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阅读,理解,品味一篇美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用心去发现感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分别为:

重点:

①感受文章浓浓亲情,增强学生的家庭职责感。

②透过文章浅显质朴的语言,品味文章深刻含蓄的意蕴。

难点:

③理解文章最终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4.教学关键点:理解文章最终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

突破方法:经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家庭生活的温馨回忆,经过教师配乐朗读、教师指导朗读、学生诵读等环节,使教师、学生、文本三位一体,使整个课堂氤氲在浓浓的亲情及和美温馨的家庭生活氛围之中。这样,学生就能沉浸于文本,培养了学生良好朗读习惯的同时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

经过组织“鲜花献给可敬的人”这样一个语文活动,让学生深入文本,经过对文字作细致揣摩,感悟文章的语言魅力。然后经过小组讨论或班级交流方式,对文字进行深刻体味,品味其蕴涵的深刻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遁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进取的提倡和践行;语文课程还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有助于学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

根据以上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理念:动情朗读,探究内涵,体情悟道。

三、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活泼好动,不喜欢被动地理解知识。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本事。

四、教法学法

七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本事。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营造与文章资料相吻合的浓厚的亲情氛围。

2.诵读教学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理解亲情美,欣赏语言美。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帮忙学生理清思路,增强直观性,体现人文性。

4.语文活动式教学法:结合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设计语文活动“鲜花献给可敬的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对文字的感悟本事。

学法指导:

1.圈点勾画。让学生勤动笔墨,养成良好习惯。

2.朗读感悟。抓住关键语句反复朗读,从中体会思想感情。

在学习时,我认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进取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渲染亲情(约三分钟)

播放歌曲《让爱驻我家》,经过优美的旋律和诗化的歌词,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发学生对“家”进行认真审视,从而架起文本与生活有效沟通的桥梁。然后请学生自由发言,畅谈对“家”的理解。

(二)、朗读课文,感悟亲情(约八分钟)

1、听读课文,初步感受亲情。

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整体感知文本,用简练的语言讲述散步过程,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听”和“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理解文本、品味语言而不要流于形式。)

3、检查阅读效果:(屏幕显示)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节呢

C、散步的地点

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E.结果如何

(问题宜简单,学习起步阶段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资料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当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一样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供给一个共同的平台。)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三)、精读课文,探究美点(约二十分钟)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朗读,从文章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地方。

2、采用“我最喜欢的是,因为它美在———”的句式,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语文学习的要义之一就是学习语言,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要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课堂活动设计:鲜花献给可敬的人

多媒体展示:假如你有一束美丽的鲜花,请你把它献给文中的某个人物,你将献给谁请你结合文中描绘人物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说说你献花的理由。

(1)学生阅读能够进行小组间的合作。

(2)交流反馈。学生自由表达自我的见解,教师点评。

(3)学生的解答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能够献给文中的“我”,因为他孝敬老人,有家庭职责感,在处理家人的分歧时讲原则,不宠爱孩子。

②能够献给文中的“妻子”,因为她贤惠、明理,孝敬老人,尊重丈夫。

③能够献给文中的母亲,母亲慈祥善良、善解人意,疼爱孙子。

④能够献给文中的孩子,他聪明活泼,也很懂事。

(4)一个散步中的分歧,在一家人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关爱中消除了,于是他们共同走向了那条开着金色菜花、长着整齐桑树、闪着粼粼水波的幸福小路。请同学们齐读文章最终一段,感受一家人的温馨幸福。

(四)、拓展阅读,升华亲情(约八分钟)

1、多媒体展示作者写作本文的契机之一,为学生阅读思考文章最终一句话的深刻内涵作铺垫。

我与来西南政法学院进修中国民事诉讼法的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出我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的“孝”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又说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礼貌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他还同我一齐去看过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说这种“由政府出面召集,全国像一家人在过年的事,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

2、朗读理解课文最终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经过反复诵读这句话,教师适时点拨,使学生明白“母亲”代表老一辈,“儿子”是年幼的一代。“我和妻子”正是人生的中年,要背负起赡养老人,抚养下一代的职责。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2、多媒体播放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将爱心传递下去》,让学生观看体会中年人的爱心力量。

(五)、真诚行动,抒发亲情(约二分钟)

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完美。回家为自我的父母、家人做一件事:捶捶背、揉揉肩、洗洗脚……帮忙父母做点家务,陪父母散散步……

打个电话告诉家人,你很爱他们。

(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已知与未知的中介,学习过程中,认真研究教材是必要的,可是学习课文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课内外结合,以外促内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

(六)、总结全文,表达祝福。(约二分钟)

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职责来担当。仅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教师把下头这副对联送给大家,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语文散步说课稿(五)

一、依托课标说教材

《新课标》强调审美体验,注重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用情感和心灵去感受、欣赏、评价文学作品,进而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单元课文,从不一样角度书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学生阅读这些课文,能够加深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情感体验。《散步》是一篇文质兼美、构思精巧的散文。文章虽然简短,却语言优美,意蕴深厚。作者只是选取了生活中散步这一日常小事,却营造了一家人互敬互爱、互相谦让的和谐氛围,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学习本篇课文能够培养学生的朗读本事,感悟生活,加深亲情体验,促进完美品德养成的本事以及写作本事。

二、立足学情说目标

七年级学生,朗读课文时一般不注重语言的语气、节奏变化,且大部分学生难以把握好文章的感情基调。多数学生由于考试的压力以及自我为中心的习惯,所以对亲情的感知力不强,跟着课文学写作的意识也十分淡薄。与此同时,七年级学生又思维敏捷,求知欲强,表现力丰富。七年级正是培养学生语文习惯和语文本事,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时期。所以,依据以上学情和《新课标》三个维度的理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本事:有感情朗读课文,力求读出文章的情味。

2、过程与方法:经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品味语言之美,体会文章人物的形象,理解课文深层意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加深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情感体验,感悟生活,反思自我,增加家庭幸福感。

其中教学重难点分别为: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之美,体会文章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深层意蕴。

三、依据目标说策略

1、教法:用朗读法来引导学生感悟语言之美、品味人物的形象,把握文章主要资料。小组内分主角朗读、讨论、探究文章深层意蕴。

2、学法: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关键语句,品关键词,深入思索,反复品味,加深感悟,提升感情。

四、以学定教说过程

(一)初读课文,概括事件

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揣摩朗读的语气和节奏,然后演读,同学间互评互读,教师适时点拨、指导、范读。要求学生在把握本文清新、明朗、愉悦、亲切、舒缓、从容的感情基调的基础上练习朗读。

然后,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找出人物、环境、情节等要素,概括本文所写事件。学生不难概括: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散步。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完善散步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此环节先培养学生朗读课文的本事,后自主学习,培养从文章获取信息及概括事件的本事,最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思考探究:在应对分歧时,"我"为什么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儿子?从而得出结论:在两头不能兼顾时,照顾长辈,这是“我”的处事原则“孝”,学生也初步感知了作者的情感。

(二)赏读课文,畅谈感受

此环节引导他们关注自我的阅读感受,要求在自我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批注。教师能够提示学生以“小说三要素”为抓手,选取其中感受最深处来谈。

1、默读课文,边默读边圈点勾画,找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字词句或令你感动的句子品析,教师适当指导。

学法指导:

(人物:这个家中三代四口人,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示例:"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境。

(环境:文章写景有什么特点?)示例:“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些景物描述点染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传达出万物复苏的生命感慨,还展现了一家人散步的完美情景和幸福心境。

(情节:应对分歧时,"我"为什么决定走大路,妻子、儿子是怎样想的,母亲为什么改变主意走小路?)

此环节学生独立思考后,再要求他们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将自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朗读出来,同时将自我对人物的形象理解与小组成员交流分享,每组选派代表全班展示。

学生展示时,教师引导他们经过谈对一家四口的印象来学习分析人物形象,引导他们经过谈“散步”的起因、经过、结果来理解课文的深层意蕴(理解“好像我背上同她背上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深入思考文章的主旨和情味。

(三)品读语言,学习写作

这篇散文作者莫怀戚运用小说笔法,在叙述“散步”这件简单的生活小事时,经过运用截选、嫁接与改造等方法,使事件富有了曲折性和镜头感,引人入胜。同时,在语言的运用上,作者还善于采用对称句、大词小用等方法来丰富文章资料。这些技巧都能够作为教师指导学生“跟课文学写作”的资源。这一环节中,要求学生找出文中具有“两两对举出现,而字数和结构相同或大体相同”特点的句子。

出示范例:“她此刻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根据范例,学生不难找出“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对称句。找出这些句子后,让男女生配合读,然后不失时机的讲解对称句的特征和作用,并鼓励他们写一写,运用到自我的作文中。

本文的语言除了很多运用对称句之外,还有大词小用、小题大做的显著特点。例如,“分歧”“职责重大”这样的大词小用,增加了文章的幽默感和生活情趣;结尾的“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似乎有点小题大做,但却含义深远、耐人寻味,起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找的同时,也明确其作用,让学生将这些写法运用到以后的作文写作中。

(四)感悟生活,纸笔传情

联想家庭生活中感动人心的细节故事,例如:一家人在一齐收看电视节目,每个人喜欢的节目是一样的吗?你们家是怎样处理的呢?学习这篇课文后,你还会和以前做法一样吗?

以“某某我想对你说”写一个两百字的片段。

设计意图:第一个问题的设置旨在让学生在平凡的生活中去寻找,去发现,去感受亲情之美,既贴合本课的主题,又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发现亲情,感受亲情,珍爱亲情。学生学完这篇课文肯定还有很多话想对自我的亲人说,但平时他们不会特意去表达,所以设计第二道题,以片段作文的方式,说出自我内心的想法。引导学生观察细节小事,珍惜亲情。


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说课稿优秀范文

幼儿园小班科学说课稿最新范文例子

七年级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模板

中小学教学教案模板范文

幼儿园中班圆形美术说课稿精选范文集锦

幼儿园大班科学垃圾分类说课稿范文模板

八年级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模板2020

2021年小学课堂说课稿范文最新模板

幼儿园小班科学声音说课稿范文2020

小学心理健康活动教育说课稿最新模板

    相关文章

    45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