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出身名门,曾被徐志摩抛弃、又经丧子之痛,却最终活成了一个时

| 忧伤草2

  无论我们的人生,

  有多少疼痛和委屈,

  都始终要坚信,

  只要你足够坚韧和强大,

  这个世间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那些打不倒你的,

  终将成就一个全新而精彩的你。

  ——国馆君按

  她,出生于上个世纪民国时期的名门世家。

  她,嫁给了赫赫有名的浪漫诗人,却遭到嫌弃被逼离婚。

  她,最卓越的身份是中国银行家,一生充满了心酸与传奇。

  她,就是大才子徐志摩昔日的原配妻子——张幼仪。

  但在与徐志摩结合的那段婚姻中,她是不幸福的。

  “媒妁之命,受之于父母。”张幼仪年仅15岁就辍学回家,嫁给了大她四岁的徐志摩。但徐志摩对她满是嫌弃,说她是“乡下土包子!”

  徐志摩的轻视、冷落,甚至尖酸刻薄,让张幼仪失去了自信。后来她回忆起这段婚姻,说当时的自己自卑,恐惧到只剩下“怕”。

  张幼仪随徐志摩留洋,也正是在这期间,徐志摩爱上了另一个奇女子——林徽因。

  为了和林徽因在一起,徐志摩向怀着两个月身孕的张幼仪提出离婚,并绝情地提出把孩子打掉。

  她怯怯地说:“我听人说,有人因流产而死去。”他冷冰冰地回道:“还有很多人因火车出事死掉,不照样有很多人坐火车吗?”

  后来张幼仪被自己的哥哥接到德国,生下来她和徐志摩的第二个儿子彼得。一直对她不闻不问的徐志摩也追到了德国,但却不是来看望她的,而是为了逼迫她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字。因为“林徽因就要回国了,现在非离婚不可!”

  她终于放弃了。签了字。

  离开了徐志摩的张幼仪,并没有自暴自弃,怨天尤人。即便她后来经历了幼子彼得的夭折之痛,她也选择了重新站起。

  张幼仪在德国生活了四年。她进入德国裴斯塔洛齐教育学院读书,边学习边带孩子。回国后她凭借出色的德语在东吴大学任教。

  后来在四哥张嘉璈的支持下,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她很快让银行扭亏为赢。

  她还创立了云裳时装公司,成为了当时上海最高端、生意最兴隆的时尚汇集地,陆小曼、唐瑛等名媛都是她的常客。

  张幼仪后来说到:“我的人生大概可以一分为二,去德国前与去德国后。去德国后,遭遇了人生最沉重的创痛,与丈夫离婚,心爱的儿子死在他乡,那是人生最黑暗的时光,一切都跌倒了谷底。所以,不再害怕!”

  张幼仪的改变,也让徐志摩刮目相看。他在给友人的信中提到:“张幼仪真是一个有胆量有志气的女子,她真的什么都不怕。这两年来进步不少,独立的步子站得稳,思想确有通道。”

  徐志摩还投资了她的云裳时装公司。原以为离婚后的他们会老死不相往来,没想到却在另外一种关系中找到了平衡和默契。

  后来,当徐志摩逝世的消息传来,陆小曼、林徽因等人都陷入了悲伤之中。她却出乎常人的镇定,妥善安排后事。

  晚年,有人问她爱不爱徐志摩。她的回答说:“我对这个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总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就是爱的话,那我大概是爱他的吧。在他一生中遇到的几个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自从与徐志摩离婚后,张幼仪独居多年。直到1953年,一名叫作苏纪之的医生走进她的生活。当苏纪之向她求婚时,她第一个考虑的不是自己,而是写信给儿子阿欢询问意见。

  阿欢很快给她回了信:“母孀居守节,逾三十年,生我抚我,鞠我育我。综母生平,殊少欢愉,母职已尽,母心宜慰,谁慰母氏?谁伴母氏?母如得人,儿请父事。”

  字里行间,浸润着儿子对母亲的疼惜和怜爱之情。

  张幼仪的一生为别人付出了太多太多,却唯独忽略了自己。

  梁实秋在《谈徐志摩》文中这样评价张幼仪:“她沉默地、坚强地过她的岁月,她尽了她的责任,对丈夫的责任,对夫家的责任,对儿子的责任——凡是尽了责任的人,都值得尊重。”

  张幼仪曾言:“我要为离婚感谢徐志摩,若不是离婚,我可能永远都没有办法找到我自己,也没有办法成长。他使我得到解脱,变成另外一个人。”

  张幼仪的一生,虽然有诸多心酸,但是相对于普通人默默的一生,也算精彩而圆满。

  她的圆满来自于她的坚强与温厚。

  或许生活就是这样,我们不必要过多计较和抱怨。

  那些打不倒你的,终将成就一个全新而精彩的你。

    相关文章

    9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