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学习三项机制心得体会7篇

| 忧伤草2

  “三项机制”是我省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创新实践,是巩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的重要举措,也是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活力的迫切需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干部学习三项机制心得体会,欢迎参考!

  干部学习三项机制心得体会一

  自治区制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机关首问负责制度》、《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机关限时办结制度》、《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机关责任追究制度》,这三项制度的颁布实施,是为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搞好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加强行政效能建设长效机制的关键。为使三项制度在我镇全面贯彻实施,确实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近日,镇党委、镇人民政府组织全镇干部职工集中学习了这三项制度,通过学习,使我受益非浅。

  一、首问负责制是开始,限时办结制是核心,责任追究制是保障,这三项制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环环相扣。建立和严格执行这三项制度及行政效能建设的其他配套制度,将形成强有力的约束机制,促使各部门特别是具有审批职能的部门和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改进服务态度,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间,严格办结时限,提高办事效率,从而建立起加强机关行政效能的长效机制。

  二、建立健全首问负责制。实行首问负责制,切实转变干部作风,是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树立良好的政府机关形象的客观要求。机关工作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对基层和群众要求办理事项的,第一个接待群众来电、来访者(即首问者),要热情接待,周到服务。接听电话应文明、礼貌、热情,做好记录,并负责落实所问、所办之事。热情为到访者、来电者提供准确的信息。对到政府办事的人要热情、主动,属在本人职责内的事要及时处理,首先接受办理的人员要负责到底,能当场办结的要当场办结,不能当场办结的要告知办结时间,并负责该事项的跟踪督办,对申办材料不符合要求的,必须当场验明和明确告知申办者,并进行详细指导和说明。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受理的事项,应当向当事人说明理由,并告知该事项的具体承办部门的有关联系电话,必要时亲自引领前往,引导其找到相关部门或个人办理,直到让群众满意为止。对把握不准的事宜或者特别重大和紧急的事项,及时请示领导。要求首问责任人熟悉业务、精通技能,否则就必须换岗。要实行挂牌上岗,以便企业和群众监督。

  三、全面推行限时办结制。指各级机关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单位,依据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对其行政单位和管理服务项目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予以办结的制度。限时办结制是防止办事拖拉,进一步缩短办事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的一项基本制度,服务部门要理顺内部职能关系,优化工作流程,科学设置程序,规定办结时间,杜绝久拖不办、办而不结的现象。行政机关所有向社会办理行政许可或非行政许可审批及其它申报事项,必须在法定期限或者本机关承诺的期限内办结。对特别紧急的事项要急事急办,随到随办。情况特殊需超过办事时限的,要经上级领导批准并事先告知审批对象。凡没有正当理由超出法定或本部门承诺时限的,要依规依纪追究责任人的行政不作为责任。具备条件的行政管理事项要实行超时默认制,行政机关超过规定期限未做出决定的,一律视为同意。

  四、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责任追究制度是指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首问负责制度、《限时办结制度》,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以致影响执行力和公信力,贻误行政管理工作或者损害行政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等行为予以责任追究的制度。重点抓三方面:1、实行部门首长问责制。实行部门首长对本部门的工作全面负责,并对其行使职权引起的后果承担责任。各政府部门对所属工作部门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造成重大失误或不良影响的行为,要追究部门行政首长的责任。2、实行行政过错追究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规定的职责,影响行政秩序和行政效率,怠误行政管理工作或损害行政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造成不良影响或后果的,要追究该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3、加强行政效能监察。要设立效能监督机构,健全效能投诉网络,完善效能投诉受理机制,努力做到投诉有门、办理有效、有诉必查、查明必处。监察重点要放在与对外开放、招商引资以及发展民营经济密切相关的行政部门和执法管理部门,以及行政审批中的不规范行为、违反服务承诺的行为、滥用行政执法权的行为、行政不作为、工作作风等方面。坚决追究违反有关制度,破坏投资环境的单位和个人,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营造干部作风和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浓厚气氛。要加强行政过错责任追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责任追究落实不到位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需要立案调查的,严格按案件检查的规定程序办理。要公开曝光影响恶劣的典型案件。

  通过学习我认为,将“三项制度”具体化、制度化,并实行三项制度情况作为干部年度考核的依据。这对于加强干部建设,提高干部素质,提高机关行政效能,更好地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

  有了制度,就有行动的依据。关键在怎么落实在具体操作中,这是最为关键的问题。大家相信,有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有区党委的高度重视,我区的干部作风将得到切实的转变。全区干部队伍一定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辛勤公仆。干部的良好形象在人民心目中得到提升

  干部学习三项机制心得体会二

  画一个圆的时候,能不能画圆,在于圆心的掌握;确定某一物体的具体位置,在于建立合理的坐标系;而“三项机制”的提出,即为干部干事创业指明了新的坐标。何为“三项机制”?那就是干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告诫全党,“面向未来,面对挑战,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并围绕这个主题对全党明确提出了八点要求。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关键就是要深刻理解“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要求,牢固树立党的意识、党员意识,全力以赴做好本职工作,努力为党的事业发展添砖加瓦。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们共同的任务。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建立的干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 切实解决不想为、不能为、不敢为、不作为等懒政怠政问题。

  第一,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鼓励激励干部。在我们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一部分消极的观点,在他们看来自己在岗位上干多干少一个样,多干少干工资都是一样的,那么这样的话,偷偷懒,少干的活,还能少好多“麻烦”。针对这一类干部,我们必须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鼓励激励。首先,要积极引导干部转变固有观念。意识是行为的先导,只有思想意识到,行为才会有所改观。其次,对工作上积极主动、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的干部,应采取“荣誉+奖金”的鼓励政策,让好的榜样带动全局。最后,每半年公开评选一次工作等级鉴定,可划分出优秀、称职、不合格三类标准。要求各位干部公平公正的作出评选。使好的榜样发挥带头作用,“落后”的同志再接再厉。

  第二,实事求是,容错纠错。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求我们实事求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有错就改且知错能改的就是好同志”。允许人犯错误,也要允许人改正错误,这是人民内部矛盾性质,但是,如果有错不改,知错不纠,则是政治犯罪性质,要从质上作区别对待问题的处理。新政班子们要活学活用。俗话说:常在河边走,那有不湿鞋。干多了总有干错的时候,不干永远就不存在错误。激励干部踏踏实实的干工作,就要秉着一颗“宽大”的“心”包容其错,只要不影响大局,及时纠正,那么依然是好干部。

  第三,培养干部的各项工作能力,能上能下。我们常常对一个家庭主妇的高大上的评价莫非就是“出得厅堂,入得厨房”,相比较而言,我们对一个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就是“活学活用,能上能下”。怎样使我们的干部能上能下?“打仗还需技术硬”的道理在这里依然符合。党员干部的各项工作能力要加强培养。就具体某项工作而言,涉及的工作能力是全面的。党员干部必须认清事实,培养各方工作能力,才能使自己在岗位上能上能下。干了最小的事情,也能拿得下最复杂的“工程”。

  “三项机制”是我省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创新实践,是巩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的重要举措,也是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活力的迫切需要。我们将把贯彻落实“三项机制”与抓好当前各项重点工作紧密结合,以奋发有为的精气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四个全面”。从而着力打造“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的新陕西。

  干部学习三项机制心得体会三

  “四群”教育启动以来,安宁市紧紧围绕群众得实惠、干部受教育、作风有改进、发展上水平、社会更和谐的总体要求,抓好“三项机制”、解好“三大难题”、做好“一篇文章”,形成了民生实事全面落实、干部教育扎实推进、广大群众支持参与、社会和谐更加巩固的良好态势,为安宁建设滇中城市经济圈产业中心城市夯实了群众基础,创造了良好环境。

  建立“三项机制”,抓好民生实事,强化“四群”教育支撑力

  坚持把建立健全“三项机制”作为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支撑教育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开展的重要措施,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一是实施“五全覆盖”,全方位推进联系工作。实施市级领导干部联系村(社区)、机关单位联系村(社区)、科级干部联系村(居民小组)、机关干部联系群众、科级干部联系规模企业“全覆盖”,做到了全市各级干部、各个市级机关联系市域内97个村(社区)、496个村(居民)小组、438户大中型企业和4.5万户群众。

  二是实行“四个一”机制,无条件完成惠民任务。要求机关单位每年为所联系的村(社区)做1件以上实事、解决1万元以上资金、资助1名以上困难群众、扶持1户以上致富带头人;机关干部每年为所联系的村(社区)上好1堂以上党课、办好1件以上惠民实事、选好1条发展路子、写好1篇民情分析报告。

  三是建立“两大协调机制”,大力度解决民情问题。建立“四级”民情分析会议制度,制定“民情调研、民情梳理、民情分析、民情办理、民情反馈”的“五步走”解决机制,形成了民情收集、协调解决、反馈回复的良性互动机制。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已调研企业2000余户(次),收集各项民情2481件;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困难问题661个,协调项目180个,解决资金共计1945万元;投入资金5518万元,完成抗旱应急水利设施6306件;新建生鲜超市、蔬菜直销点14个;15个社区达到昆明市“和谐社区”建设标准。[page]

  解好“三大难题”,抓好教育引导,提升“四群”教育内驱力

  全力抓好教育引导,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让广大干部在接地气中增进对群众的感情,形成重民之识、重民之情、重民之举,增强上下一心谋发展、真心实意惠民生的动力。

  一是强化学习培训、加强宣传引导,解决干部认识模糊的问题。将“四群”工作理论和政策列入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计划和干部培训课程,并以点带面宣传,让干部全面、正确把握教育活动实质、“三大工程”实施要点。

  二是聚焦惠民实事、狠抓落实结果,解决干部作风不实的问题。要求干部作为联系群众的第一责任人,在一线服务群众、在一线培养感情、在一线解决问题,并将结果列入干部考核内容。半年来共收集群众和企业反映各类问题1749条,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679个,群众满意度达96%以上,密切了干部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转变。

  三是重视群众利益、增强宗旨意识,解决干部群众观念淡漠的问题。把是否重视群众利益、是否维护群众利益作为干部考核和选拔任用的重要标准,使高度重视群众利益、自觉维护群众利益成为干部的自觉行动。半年来,已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省级重点建设村项目241个,村级公益事业项目75个,推动16户中小企业跻身规模以上企业行列。

  做好“一篇文章”,激发群众力量,增强“四群”教育生命力

  开展“四群”教育,不仅要让群众受得实惠、干部受教育,更要激发群众参与,让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才能使“四群”教育形成和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一是教育活动尊重群众意愿。要求干部进村入户前要掌握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与规律,尊重少数民族群众风俗习惯,轻车简从、自行前往、直达村组;严禁接受土特产、吃吃喝喝、铺张浪费,增加群众负担。二是涉民决策听取群众意见。规定凡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必须通过党员、联系干部、村(居)民代表入户征求意见,召集村(居)民代表进行民主决策,真正让群众“知道、参与、作主、监督、满意”。三是教育过程邀请群众监督。组织以各街道推选的群众代表为主的5个联合督查组,深入村组对党员干部驻村入户、帮扶解困等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并将结果直接向市“四群”办反馈。四是工作成效交由群众评判。向联系群众及企业发放《测评表》,每半年以村(社区)为单位召开一次群众为主体的评测大会,群众测评结果作为“四群”教育考核的主要依据。

  通过做好“群众主体”这篇文章,充分激发了群众参与“四群”教育的热情。联系八街办事处五岳村的干部与省纪委“四群”教育工作队员,坚持群众主体、依靠群众工作,认真抓好群众决定的引水灌溉沟渠工程建设,通过省级机关、市级部门、街道工委、村委会的四级联动,多方协调资金推进项目;广大群众主动投资投劳,充当建设主角,短短半个月内就修建灌溉水渠1500米,建成后将为周边600多亩田地提供灌溉水源,群众力量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与彰显。

  干部学习三项机制心得体会四

  日前,省委印发了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其核心要义是“让能者上、对错者容、使庸者下。”这是省委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重要制度安排。我通过认真学习,深切感受到,作为县级纪检监察机关负责人,落实“三项机制”,就要在学深悟透上深人一层,在全面执行上快人一步,始终坚持“三个区分”,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在正风肃纪中激励广大干部敢于担当、创造新业绩。

  一、深入学习,把握理解“三项机制”的重大意义

  省委出台“三项机制”,我理解,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大意义:一是激励改革者。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走向深入,党员干部队伍中出现了工作畏难、不敢担当、求稳怕乱等“为官不为”“为官怕为”的现象。“鼓励激励”机制,就是重点解决干部干事创业动力不强的问题,树立的是让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精神上受鼓舞、物质上得奖励、政治上有提升的鲜明导向。二是保护担当者。改革创新就意味着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冒因循守旧者不需要冒的风险。“容错纠错”机制,就是重点解决干部干事创业活力不足的问题,树立的是为创新者容、为担当者容、为实干者容的鲜明导向。三是鞭策无为者。实现陕西的追赶超越,各级党员干部就要勇于担当、敢闯敢试,就要把责任高高举过头顶,把压力真正扛在肩上。“能上能下”机制,就是重点解决干部干事创业压力不够的问题,树立的是让平庸者下、让失职者下、让不适应者下的鲜明导向。要学深悟透“三项机制”,把纪律规矩立起来、挺在前,让广大干部放开手脚履职尽责,甩开膀子真抓实干,让上的干部更有激情、下的干部心服口服。

  二、强化教育,引导干部形成担当有为的思想自觉

  全面执行“三项机制”,首先要引导广大干部正确认识干事创业和遵纪守法之间的辩证关系,自觉在思想上想干愿干积极干,在行动上能干会干善于干。一是用正确的理念坚定“有为”。不担当、不作为的根子是党性不强、动力不足。补足精神之钙、寻找力量之源至关重要。要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让广大干部用坚定理想信念,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到干事创业上。二是用严明的纪律界定“有为”。鼓励和支持干事创业者,必须以党纪党规为准绳,用“严”的戒尺规范干部权力行使。要深入开展党章党纪党规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自觉在纪律约束下,依规依纪抓发展、抓改革,求突破、求创新。三是用严格的法律规范“有为”。依法行政是正气充盈之源、万心归聚之泉。要加强法治教育,督促广大干部想问题、作决策坚持于法有据,抓工作、办事情运用法律手段,切实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四是用先进的典型激励“有为”。要强化正面宣传,用“有为”的文化塑造人,让勇于担当,勤政务实的要求在厚重的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要深入宣传干事创业的先进典型,让干部学有坐标、改有方向、追有榜样,凝心聚力,提振精神。

  三、挺纪在前,综合运用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

  全面执行“三项机制”,要始终坚持“三个区分”,综合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树立遏制腐败、鼓励干事的执纪导向,使广大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一是坚持抓早抓小。要进一步强化监督检查,开启全天候“探照灯”,紧扣“六大纪律”及时有效发现、纠正和查处干部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属于在改革探索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通过咬耳扯袖、红脸出汗,在民主生活会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帮助绝大多数有问题的干部纠正错误。综合运用约谈提醒、诫勉谈话、函询等方式,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教育、早纠正,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错误,违纪演变成违法。二是准确定性量纪。要坚持依纪依法、不枉不纵,将“三项机制”贯穿纪律审查的初核、调查、审理等每个环节,真正把工作失误与个人腐败、缺乏经验与明知故犯、出于公心与以权谋私区分开来。对于一心为公、敢于担当的干部,如果不是主观故意,要允许试错;对于工作中出现瑕疵但可以弥补的,也应当给予宽容,根据问题性质和情节轻重,免予责任追究或者从轻、减轻处理,保护好广大党员干部的干事热情。三是做好澄清反馈。坚持查处违纪是成绩、澄清问题也是成绩。对因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得罪人而受到诬告、错告的党员干部,及时澄清事实,消除负面影响。对恶意诽谤中伤他人的,严肃查处,还干部清白、正社会视听。对一心为公但偶有失误的党员干部,给予全面客观公正评价,不能让干事者流汗又流泪。四是严守纪律底线。坚持以纪律为尺子衡量党员干部的改革动机和具体行为,对有禁不止、有规不依的;打着改革创新和为民服务等旗号谋取私利的;严重阻碍改革发展和损害群众利益,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干部,以“零容忍”态度严肃查处,绝不姑息。对典型案件要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形成震慑。

  干部学习三项机制心得体会五

  建立了相互配套、紧密衔接的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共同构成了一个系统、完整、理性的干部管理制度体系,极具创新性、科学性、导向性和操作性,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遵循,更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的有力抓手。

  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力军,应通过新闻宣传、典型引导等形式,抓好宣传解读,营造浓厚氛围,推动“三项机制”在商洛落地生根,为干部干事创业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舆论支撑和文化条件。

  一、增强使命意识,做到鼓励激励有目标。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矛盾凸显的“拐点”,社会转型进入“深水区”,反腐败斗争进入“常态化”。这一系列重大变革,给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传统思维、传统方式带来了深刻影响,或多或少在领导干部、关键少数中形成了干得多了容易出问题、干少点求稳点的畸形从政心态,甚至是为了不出事、宁可少干事的懒政心理。

  建立党政干部鼓励激励机制重在解决干部使命意识不强、干事创业内动力不足的问题,坚持精神激励、物质激励、政治激励“三管齐下”,让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动起来、干起来,得褒奖、获重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干部攻坚克难的积极性。对于宣传思想文化系统来说,就是要着力提升能力素质,解决本领恐慌问题,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创造更加宽容宽松的工作环境,鼓励激励宣传战线始终保持一团活水。

  二、增强法纪意识,做到容错纠错有底线。依法治国、依规治党是历史大势,也是保护干净干事、勇于担当者的基本指向。增强法纪意识,既是保证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现实需要,更是保护干事创业者的必然要求。

  容错纠错机制是依法治国在党政干部管理领域的具体化,是用制度规定鼓励探索、宽容失误,让敢担当、敢创新的干部没顾虑、有舞台,但绝不是乱作为的“避风港”。对宣传思想文化系统而言,就是要坚持容错不容罪、容错不容贪、容错不容偏的原则,把先行先试的失误与明知故犯的错误、“非禁即入”的探索创新与有禁不止的顶风作案、推动改革的无意过失与牟取私利的肆意妄为等行为区分开来,在不突破法律、纪律、政策、道德“四条底线”的前提下,对改革创新过程中的失误或失败,既从精神层面给予人文关怀,又从制度层面为其撑腰壮胆。

  三、增强人本意识,做到能上能下有规矩。党中央提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了谋事要实、创业要实的明确要求,体现了我们党一贯重视识人选人用人的正确导向。基层党政干部直接面对群众,既要完成上级分配的任务,又要面对面解决实际问题,客观上形成了矛盾交织、压力山大。

  能上能下机制就是兑现对干部的奖惩,以形成正向传导,解决干部外部压力过大的问题。要把为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搭建晋升平台,作为评判各级领导干部执政水平的重要标尺,有效防止评价失准、用人失误。既要把有为干部配置在岗位,也要鼓励那些需要“下去”的干部再加历练不气馁,在其他岗位上发光发热、各展其长,让干部流动调整成为常态。但对于在管辖范围内意识形态方面出现严重错误导向、造成恶劣影响、受到省市委通报批评的市县区及其部门党委(党组)书记和有关领导干部,严格按办法要求坚决进行调整。同时,要坚决杜绝、严肃惩处那些论资排辈、搞团伙圈子的党政干部,从根子上清理歪风邪气,确保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整个干部队伍有热情、有生机、有活力。

  干部学习三项机制心得体会六

  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是符合时代的发展,也是让我们党内干部能更加纯洁的有力保障。这可以完善干部队伍的管理,是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坚实后盾。干部能上能下,只是口上说说,但从来没有落实到实处,根本没有任何的威慑力,因为没有制度保证。现如今,《规定》的颁布实施,那些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干部队伍中的乱象可以得到改善和清理。哪有不为干部“能上能下”有新规鼓掌叫好之理!

  干部“能上不能下”成普遍存在的现实顽症不知已经多少年。不否认以前那些干部曾经在现任的领导岗位上辛苦过,努力奋斗过,也着实为民办了实事。可是时间长了,就滋生了官僚主义、拜金主义等问题。他们在工作中不再吃苦在前,冲锋在前,轻则原地踏步毫无建树重则贪图享乐,生活糜烂。这样的干部阻碍了干部队伍的新陈代谢。但干部没有监管部门,一旦当上领导,好象没有下的可能了,因为只能上不能下呀!于是,德才兼备的年青干部上不了岗无用武之地,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年轻干部的积极性;同时这样的用人环境也使有为的年青干部的思想变得僵化,不思进取,工作上得过且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固化思想。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大家都明白,但在干部的管理中却堵塞,干部队伍上下流动性差,墨守成规是现在干部队伍中的一种工作现象。因为各部门负责人不进取,而下面的年青干部肯定更不敢越雷池一步。而现试行的《规定》让有为年青干部看到了希望,希望各级党委(党组)都能把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纳入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重要内容,形成“能者上,庸者下” 的常态。使得每一个领导干部在位只能一门心思谋在位的事,否则将被有为之士取而代之。如此一来,就会在体制内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个人认为对于干部队伍的管理和监督一定要早做安排才有可能把干部队伍中的庯者,劣者尽可能清扫出去。不要只是口头上说而不在实践中践行,一定要执行,勇于把不作为,不廉洁、不干净、不担当的领导干部调整打扫出去,使我们的干部队伍永保青春活力,永远纯洁从而营造一派正气的用人环境。

  干部学习三项机制心得体会七

  建立干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是省委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五个扎实”要求、实现追赶超越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的制度安排。“三项机制”出台后,驼峰路街道办事处金华路社区迅速组织学习贯彻。

  社区党支部及时召开社区党员干部会议,专题学习“三项机制”,准确把握内涵、实质,并结合当前实际,展开集中讨论;研究部署社区学习贯彻工作,强化工作责任,夯实工作基础。

  会议强调,社区党支部应当把“三项机制”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集体学习党章党规、学习系列讲话的过程中,增加“三项机制”学习内容;通过社区微信公众平台、电子屏、公示栏、社区今日头条号等社区媒体资源,积极创造“三项机制”学习贯彻的良好氛围;积极引导全体党员利用网络、手机、党员远程教育平台等媒体媒介开展自我学习。

  社区全体工作人员通过深入学习“三项机制”重要文件精神,纷纷表示“三项机制”的学习贯彻必须同社区实际以及社区重点工作、基层党建等工作深度结合,切实解决社区干部“不善为”、“不想为”、“不敢为”问题,着力打造作风过硬、充满激情、奋力拼搏的工作队伍,凝心聚力,追赶超越。


    相关文章

    1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