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四号征文10篇
神舟十四号,简称“神十四”,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十四艘飞船。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第二次飞行任务,也是该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神舟十四号》征文(10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神舟十四号》征文1
2013年刚起步时,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集成技术中心团队平均年龄不足30岁。就是这支年轻的团队,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从0到1研制出中国自己的空间站实验柜。
他们曾经展示过“祖孙”三代实验柜,这是技术路径的一次又一次突破。在外观上看,它们一代比一代小:高度由2.2米降低为1.8米;从内涵上看,却一代比一代精:重量减半,承载比从1:1提升到1:4。也就说,最早实验柜自重200公斤,只能载重200公斤的科学实验;而现在却用不到100公斤的自重,搭载了400公斤的在轨实验。
科学实验柜“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其复杂程度不亚于一颗卫星。刚接到任务时,团队都不知道“太空实验室”应该长什么样,便以国际空间站为标杆进行设计,诞生了一代柜。但是,国际空间站规模423吨,而中国空间站最终确定为180吨。这就意味着,科学载荷的柜体必须尽可能“瘦身”“增肌”,把重量让给科学实验。
千锤百炼之后,我国终于形成独立自主的技术体系,不仅能跟国际并跑、领跑,甚至还有独创。例如,在国际上首次采用电子学和热控一体化控制;标准化接口可支持未来上千项科学实验的滚动实施;无容器材料科学实验柜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在空间无电荷补偿下的金属加热熔凝实验……
时隔近23年,在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7秒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6月5日17时42分,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整个对接过程历时约7小时,标志着中国空间站任务转入建造阶段后首次载人任务正式开启。
神舟十四号将陈冬、刘洋和蔡旭哲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开启6个月的太空之旅,并将见证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先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神舟十四号发射后,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化为应急救援船随时待命,计划年底发射,对接于核心舱前向对接口。空间站将首次停靠两艘载人飞船,实现6名航天员乘组在轨轮换。
发射载人飞船并不是一蹴而就,自从4月16日神舟十三号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圆满完成了航天任务后,神舟十四号就已经准备就绪。在我国的航天工程发射工作计划里有个“老传统”,发射一艘飞船,同时要有一艘飞船进行待命,能胜任随时随地进行发射升空的重任。早在4月17日,执行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便已经选定,并开展了相关的训练和任务准备。
发射飞船的“黄道吉日”也有很大学问,航天器的发射需要的气象指标,包括温度适宜、风速合适,地面到高空不能有强的风切变、雷电、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等;运输过程中如果遇到震动和突然的横向加速度会造成火箭重心偏移,来自地面的浅层风就会影响火箭的垂直稳定性。由于火箭的箭体往往是由金属材质构成,遭受高能攻击会造成重要器件损坏,所以发射场周围10公里半径范围内不能有雷电出现,塔架四周还会配备更高的避雷塔以防万一。
同时,潮湿天气是固体燃料火箭的“大敌”,燃料的燃烧效能会受潮湿影响而下降,飞行高度也随之降低,很有可能完不成既定任务;温度也是需要着重注意的点,一般要求发射场温度要在-20℃到40℃,温度太高会造成燃料加速蒸发流失,温度太低则会使燃料凝固。
为啥发射基地的选址要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导弹、卫星发射中心,拥有地势平坦、人烟稀少、全年少雨、白天时间长、年平均气温8.5℃、相对湿度35%-55%等优点,每年约有300天可进行发射试验,再加上配套设施完善,成为了执行航天发射任务的最佳场地。
随着神舟十四号的升空,中国航天又一次成为全球焦点,也意味着中国空间站即将全面建成。《新印度快报》报道称:“一旦中国空间站建造完成,中国将成为唯一运行自己空间站的国家。”法新社认为,中国空间站将成为国际太空合作的重要平台。自2010年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是全球航天领域最大的变化之一,中国航天事业在未来也将继续高速发展。
近年来,中国航天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包括但不限于“神舟”问天、“嫦娥”揽月、“北斗”指路、“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悟空”“慧眼”探索宇宙奥秘,中国探索太空的步伐坚定不移,不断刷新太空中的中国速度、中国奇迹,谱写出中华民族“飞天梦”的新篇章,为中华人民的“航天梦”“强国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翱翔于太空不仅展现出我国强大的实力,也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风云”“北斗”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捷,超过2000项航天技术成果助力智慧城市等加速发展。去年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这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在广大青少年心中播种下航空的种子。期待神舟十四号顺利完成任务,争取将中国航天的足迹散布在太空的每个角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神舟十四号》征文2
“我是一只小小鸟,想要飞却总是飞不高”唱着赵传的《我是一只小小鸟》心中不免有一丝失落,我就像歌中的那只小小鸟,想要翱翔于宇宙之中,去探索世界、地球之外的秘密,却总是飞不高,只能想象着我的一个航天梦。
别看我是一个女孩,但我也想与2013年的航天员王亚平一样,付上太空。在星期天的时候,我坐在电视机前陪妈妈看新闻,正巧看到了即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的神舟九号,心中万分激动,心也随着电视节目走了,伴着几声倒计时“十、九、八……一”一声惊天的巨响,神舟十号如巨龙一般冲上天空,仅仅几十秒,就已经冲出了大气层,飞在了太空中。
途中,几名航天员很少活动,因为他们身上穿着厚厚的制服,行动很不方便,不过我仍很羡慕他们可以在宇宙中穿梭。真想长大以后和他们一样,飞上太空,观看出地球以外的其他的星球和宇宙的景色。
做一名航天员需要经过一些艰苦的训练和检查,不过,我相信,我一定能通过那些艰苦的训练,因为别人可以,我一定也可以,为了我的航天梦,加油,努力奋斗吧!2005年的时候,一颗想飞上天的种子就已经萌生了,那是我懂事后第一次观看飞船升空,场面至今我都忘不了。所以现在才有了这个梦。
虽然与欧洲那些发达的国家相比这不算什么,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却是一项重大事件,每一小步的进步,才会造就一大步的成功。作为青少年,我们的目标就是努力学习争取为国争光。我们承载着祖国对我们的期望,我们一定会奋发图强,越飞越高。我也会努力想我的.航天梦靠近。
《神舟十四号》征文3
据介绍,今年将计划实施6次飞行任务,完成我国空间站的在轨建造。其中,长二F火箭执行两次载人飞行任务,即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发射任务。
自执行神舟十二号任务起,长二F火箭采取“发射1发、备份1发”及“滚动备份”的发射模式,为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加上“双保险”。此次发射的长二F遥十四火箭,就是神舟十三号任务的应急救援火箭。与应急值班“站岗”3个月的长二F遥十三火箭相比,长二F遥十四火箭“站岗”时长翻倍。如果从2021年8月17日“吊装起竖”算起,再加上发射准备时间,其竖立时间长达近10个月,这也刷新了此前长二F遥十三火箭创下的站立6个多月的纪录,是迄今为止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竖立时间最长的一枚。
作为目前我国唯一一型载人运载火箭,高可靠、高安全、高适应性是长二F火箭始终不变、摆在首位的目标,研制团队持续进行了多项技术改进,使火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再上新台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二F火箭总体主任设计师常武权介绍,目前,长二F火箭的可靠性评估值达到0.9894,安全性评估值达到0.99996这一国际先进水平。
30年间,长二F火箭全程参与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每一步,自1999年首飞迄今,已成功发射14艘神舟飞船和2个空间实验室,其中包括9次载人发射任务,成功率100%。空间站完成在轨建造以后,将转入为期10年以上的应用与发展阶段,未来几年,长二F火箭还将继续以每年2发的高频率执行发射任务,在我国空间站运营过程中担纲重任。
《神舟十四号》征文4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4日透露,经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由航天员陈冬、刘洋和蔡旭哲组成,3名航天员将进驻核心舱并在轨驻留6个月。
这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继2022年5月天舟四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之后第二次飞行任务,也是该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将在轨完成空间站组装建造。从1992年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到如今神舟十四号整装待发,中国人的飞天梦伸向更远的天际。
《神舟十四号》征文5
此次神舟十四号乘组任务重大。随着神舟十三号乘组在6个月太空飞行后顺利返回地球,意味着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圆满收官。而依据相关计划,空间站建设阶段一共有六次发射任务,分别是两个载人飞船、两个货运飞船以及两个实验舱,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是我国空间站建设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大家可能不知道,中国空间站的建设可以说是个“搭积木”的过程——天和核心舱作为积木的核心,货运飞船、载人飞船、实验舱甚至是未来将要发射的巡天望远镜都将与天和核心舱对接。而神舟十四号乘组将肩负建设阶段的大部分工作,开个玩笑,相当于中国空间站建设的“施工队”了。
目前空间站组合体是“两船一舱”构型,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和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分别停靠在天和核心舱的前后对接口上,整体呈现“一字形”构型,空间站最终建设完成后会成为标准的“T字形”构型。
神舟十四号时期,问天实验舱等如何对接空间站呢?大型舱段如果直接和空间站对接,巨大的撞击将对空间站姿态产生巨大的扰动,从而改变空间站飞行姿态,甚至带来意外。不出意料的话,此次神舟十四号也将采用神州十三号时期的径向交会对接,解决姿态扰动问题。
在轨期间,乘组将面临构型多——其间经历9种组合体构型,状态新——要操控小机械臂和组合臂、从问天舱气闸舱实施出舱,任务密——实施5次交会对接、3次分离撤离、2次转位、2—3次出舱,各次任务环环相扣等挑战,对乘组执行任务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
《神舟十四号》征文6
本次发射的新闻发布会上还提了一个重要词语:“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
人们早就幻想,在宇宙空间建立永久性的居住村,让地球上的人长期在那里生活、工作,并作为到其他星球旅行的中转站。20世纪70年代,宇宙飞船围绕地球做太空旅行和登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面以后,建立宇宙空间站的目标就近在咫尺了。
1971年4月19日,世界上第一个长期围绕地球运转的人造天体——轨道空间站,从苏联拜科努尔宇航中心发射升空,它取名“礼炮”号。“礼炮”号轨道空间站实际是一个天空实验室,里边很宽阔,分成几个部分,可以同时进行几种科学实验工作。此后,美国的"天空实验室"和欧洲的"太空实验室"等等空间站相继上天,开展相应的科学研究。
一直以来,我国利用神舟飞船留轨舱和返回舱,开展了以多模态微波遥感器为代表的29项实验;利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神舟飞船和天舟飞船,开展了70余项实验。特别是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支持空间应用的能力较前期有了大幅的跃升,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
太空实验室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例如,天宫二号搭载的空间冷原子钟是国际上首台在轨运行的冷原子钟,日稳定度3000万年的误差小于1秒,实验掌握了冷原子团的在轨激光冷却、操控、与微波相互作用及冷原子探测等关键技术,对未来空间高精度时频系统提供了直接技术支持。
据了解,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中国空间站舱内可以部署25台科学实验柜,每台实验柜都是一个小型的太空实验室,可以支持开展单学科或多学科交叉的空间科学实验,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问天实验舱主要面向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梦天实验舱主要面向微重力科学研究。
2022年5月10日,天舟四号货运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神舟十四号》征文7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7秒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3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第3次载人飞行任务。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续,航天员将进驻天和核心舱,开启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空间站平台维护与照料、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舱段转移等工作以及空间科学实验、技术试验。
目前,空间站组合体已进入对接轨道,状态良好,满足与神舟十四号交会对接的任务要求和航天员进驻条件。
《神舟十四号》征文8
随着人们对地球的探索越来越深入,各国已经不满足于探索地球这“一亩三分地”,早在上个世纪便将征途转向了星辰大海。航天技术的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科学和技术等综合实力的反映,能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提升国际威望,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空间科学实验的重大战略工程之一。
970年7月14日,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代号为“714”工程,飞船取名为“曙光”号。1992年9月,中央决策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对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神舟十四号》征文9
在我小的时候,就梦想着能够坐着宇宙飞船,穿梭在令人神往的太空中,寻找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在那里建设我们新的家园。那里没有汽车排放的尾气,没有工厂排放的污水,没有严重的沙尘暴天气,到处是风和日丽的景象……
人类的智慧和努力实现了航天梦想。600多年前的万户是世界上第一个想利用火箭飞行的人,之后,前苏联的尤里。加加林成为了登陆太空的第一人,美国的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首次登上了月球,实现了我国古代“嫦娥奔月”的传说。中国的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也成功登陆太空,实现了中国人的梦想。我也常想着自己哪一天也能成为“第一个……”
那一天,我做了一个神奇的梦,我穿着宇航服,神气十足,驾驶着飞船,探索在神秘的太空。我一脚踏上了火星,看见满地是坚硬的石头,如同一尊尊石像,招着手,欢迎着我的到来。我正欣赏着火星上的美景,忽然看见北边一片黄色,我定睛一看,竟然是一场沙尘暴!它很快向我移来,逐渐将我裹在了它的中间,我顿时觉得自己要飞起来似的。沙尘暴好像是个急性子,来得快,去得也快。我看着远去的沙尘暴,心中的大石头总算落了下来。忽然,一个奇妙的想法浮过脑海:利用火星上的资源,把它改造成城市般的模样,治理好沙尘,种上各种各样的树木,地球上的人们可以移居到火星上,这样,地球不会像现在这样拥挤了,两个星球上的人们互相往来,结成了深厚的友谊。我心里乐开了花,我成了第一个开发火星的人。
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无数个科学家用智慧架起了宇宙的天梯,用生命铸造了航天的宫殿,我们要踏着先辈的脚印,去实现更伟大的航空梦想。
《神舟十四号》征文10
小时候,我非常喜欢读关于宇宙的书籍,梦想着有一天,自己能像杨利伟叔叔一样遨游太空。
可能是我太喜爱航天了,在我的记忆中,隐隐约约浮现了“神舟”五号发射时的情景:一艘体形较大的火箭在一次次倒数中准备发射,当一句洪亮而清晰的“点火,起飞”回荡在我的耳畔时,火箭下方出现了火团,随即往上“冲刺”,直指苍穹。当火箭发射后,我又蹦又跳地大喊道:“我长大也要坐火箭!”妈妈问我为什么,我说:“成为英雄!”妈妈笑了,我也笑了。
现在,我也是时刻想着我上太空的情景:一身笨重的宇航服,一个大大的氧气罐,我背负着全国人民的希望,坐在了火箭中点火、起飞!”火箭在上升,天空从蔚蓝色变成了深蓝色,忐忑的我终于看到了宇宙!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月球,月球是白色的,明暗分明,非常不平整。很快,我到达了月球。下了飞船没有了地吸引力,走一步就会跳起来就像兔子一样。月球上有大大小小犬牙般的环形山,就好像沙漠一般。在月亮旁边只能看到地球呈半圆形,地球大部分的天蓝色是希望,连绵起伏的山岭和辽阔的草原它们代表的绿色是梦想,地球的黄色代表的陆地是家乡啊!我把从地球带来的种子撒在月球的沙土里,这种子不仅仅是种子,还包含着全国的希望!因为月球没有水和空气,所以种出的玉米要比地球上的高十几倍,简直都快赶上一棵大树了!我还种植了许多花。在月球种的花形状各异,五颜六色,绚丽多彩。忽然,从我的身后窜过一个身影。我猛然一惊,回头一看,只见它长着一双绿色的眼睛,圆形的脑袋,细小的胳膊……原来是外星人!它们奇怪地说了一些我听不懂的话,出于礼貌,我连忙打了个招呼,外星人又说了一些“奇语”,突然一阵刺眼的光闪过,它们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