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铸魂育新人作文8篇

| 付甘

教师,以教育为生的职业。这个职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职业之一。按照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内,根据学校设施条件和个人职称专业,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培根铸魂育新人作文最新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培根铸魂育新人作文8篇

培根铸魂育新人作文篇1

“师者,人之模范”。这句两千年前的古训,至今仍有其强大的生命力。“学高为师,德正为范”,为人之师,当率先垂范;栽培桃李,须辛勤耕耘。

冰心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每个人都需要爱,这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的典范。我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试图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门,因为我知道,每一扇门的后面,都将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个门的开启,都将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

当我第一次站在三尺讲台上,成为一名光荣的教师时,我才发现那是一个浩瀚的世界。也许是性格使然,我并不是一个善于和学生较劲的老师,更没有控制他们的意愿,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对班级的管理,我都更愿意跟学生平等共处,在一种温和宽松的氛围中求得相互的进步与发展。尊重学生的需要,相信他们的能力,不轻易抹煞、扭曲、置换学生的积极性,也无意于树立一面惟老师论的大旗,是我自为人师以来时时提醒自己,并且时时实践着的。

只有火才能点燃火,只有心才能塑造心。把批评转化为亲和的魅力之帆,才能使学生在人生的航程里不断调正方向,让学生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成长。“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对学生自尊的呵护,给学生于尊重,让学生真正的从心灵深处感化和触动,这才是教育对爱的诠释。

教师是一项需要献身的事业;在我看来,教师也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事业。“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每一次我读到艾青的这句诗,我都禁不住在想:诗人的情感世界里有着怎样的感动,而这些感动又是怎样化作澎湃的激情?我不停地思索,终于找到了答案:正是这些学生给了我另一个心心相融、息息相通的世界,让我从他们的感动中沉淀出对教师这份职业炽热的激情。

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师对学生的爱更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学生的真诚。这种爱是无私的,它要毫无保留的献给所有学生;这种爱是深沉的,它蕴涵在为所有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当中;这种爱是神圣的,它能凝成深厚的情谊。

耿耿园丁意,拳拳育人心;身于幽谷处,孕育兰花香。最后,让我们发起青春的誓言:任凭岁月更迭世事沧桑,任凭青春流逝憔悴红颜,我会永守心中这盏希望之灯;共同树万世之师表,铸不朽之师魂!

培根铸魂育新人作文篇2

作为一名从教了六年多的教师,虽然我对师德的相关内容早已了然于胸,也陆续看了那么多的名家大论,但真正该自己说的时候,却又觉得其实师德之意涵盖甚广,只言片语是难尽其意的。不过基于内心所感又想一吐为快,所以只好也为自己的师德说信手涂鸦起来。

首先,早有古人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我们教师身为“真、善、美”的倡导者、传播者、实践者,就应该做到像“善利万物”的水一样刚柔并济,永不放弃且洁身自好,不随波逐流、趋炎附势。

其次每个学生都是我们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单独的个体,既然是单独的个体,那么自然便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一面。这种情况从古至今素来如此。鉴于此,古圣人孔子曾提出过因材施教一说,就是说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分别使用不同的教育方式,这就和水一样:当其为雨露,则润物而无声;当其为云霞,则遮天以蔽日;当其为池塘,则包容万物;当其为瀑流,则一泻千里;当其为河海,则滚滚而成涛。

盖因如此,我们对于学生也要施以不同的管理方式,对于淘气任性、不求上进的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谆谆善诱;而对于勤学苦读,励志图强的学生要多加肯定表扬,令其再接再厉,精益求精。如此这般,我们才能教好每一个学生,促使他们健康快乐的茁壮成长。

总之,耿耿园丁意,拳拳育人心;身于幽谷处,孕育兰花香。让我们发起青春的誓言:任凭岁月更迭,世事沧桑,任凭青春流逝,红颜憔悴,我会永守心中这盏希望之灯;树万世之师表,铸不朽之师魂!

培根铸魂育新人作文篇3

“从师”这个看似平常的词在如今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美德,小到学习有问题问老师,大到拜师领悟道,都已远远比不上古时的人们。

现在的学生懒于问老师,他们总想着一个知识点没懂没关系,结果日积月累,雪球越滚越大,再想去问,已不知从何下手。看似他们是懒于问,实质根本就是不想问,对学习的态度不够重视。有的人或许认为自己现在的生活已经足够,不需要努力,继承父母的产业就好。实则,如果你没有能力,再多的产业也经不起挥霍。有的人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便干脆顺其自然,踩着香蕉皮滑到哪算哪,这种态度也是不可取的。

上面提到的两种学生是不想学的表现,除了影响他们自己,也影响了他人。他们习惯于以一种轻视的态度面对从师,当有些胆子比较小,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想去问老师,他们在一旁指指点点,甚至是讥笑,这就使得他们不敢去问了。而且,这种风气在如今的学生中已成为了司空见惯的现象,似乎谁去问老师谁就是异类。

古时的人们没有我们现在优越的条件,但从《劝学》和《师说》看来,古时的学者崇尚求从师求学,《劝学》是勉励人们学习,而《师说》是韩愈在违背了当时的社会风气下坚持从师的信仰。现在看来,属实惭愧,我们有了更多更好的条件,却不懂如何学习了。

以上讲述了“不从师”,当然,现在“从师”的人也不可能没有,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抱着学习的心态去从师。

一部分人为了从师而从师,明明没有问题,硬是找老师浪费时间,其目的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看上去很认真,一直在问老师问题,实际上一点效果都没有。另一部分人一遇到问题,想都不想,便向老师询问,这与不从师几乎没有差别。养成了这种依赖,不愿思考,老师讲过便自认为懂了的习惯,亦十分糟糕。还有一部分人借着问老师问题的时机与老师攀好关系,对同学吹嘘着自己与某某老师的关系很好,有些同学还可能因此产生攀比心理,这种从师的心态就出了问题。更有甚者,将老师当成了一种工具,随时可弃,那么这个人的品德一定很低劣了。

这些都是在从师的态度上出了问题,“无问呻吟”是麻痹自我的自我欺骗心理;不经思考是对学习的懈怠,对自己放低要求;攀关系的人虚荣,学习不是让人追名逐利的,而是使人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而利用老师的人就是品德问题了,这样的人最终也不会有好结果。

从师是一种提升自己的途径,它建立在自己思考无果的前提下,摆正态度,从心中尊敬老师,虚心学习即可。这就是我们应该做到的从师风尚。

培根铸魂育新人作文篇4

从师,顾名思义,即为跟从老师学习。对于当今社会而言,难的不是“学”,而是弄清楚弄明白,“学什么”和“为何学”。

人们在求学之路上缺乏质疑精神,盲目从师。这是一种机械化学习下导致的必然结果———不论是学生还是成年人都只是知道自己需要不断学习,却不知道到底该向老师学习什么。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当老师讲解题目,传授道理有误时,大部分人都不会选择发声,一是因为不敢,二是认为老师就是权威,最终不假思索的将对的错的都全盘接受。这显然不是我们从师的正确意义所在。即便是师长也并非圣人,他们也需要在学习中不断自我改进,成长。人总会有犯错之时,从师固然是好,但若是盲从则是弊大于利,得不偿失。智者在从师学习的过程中会有自我的独立思考,因为他们明白自己要学的其实是真理和师长身上的美好品质。愚者只知学而不知其所以然,久之便形成了盲目跟从的风气,其实并未弄懂从师学习的真谛。最终,就无可避免地要出现两极分化,即韩愈笔下的“圣益圣,愚益愚”的境况了。

究其“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的根本原因,我认为分界线在于知道并明了“为何而学”。也许是社会风气使然,学习变成了一件功利化,机械化的事情,我们更习惯于高强度的训练应付考试的能力,试卷考什么我们就学什么,趋于一个模式化的过程,鲜少有人会仔细思考,到底是为了什么才学习。功利化的学习就好像是工厂的流水线,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思维逐渐固化,丧失了每个人不同的个性,缺乏自我人格,最终导致我们难以独立思考,变成了千篇一律的流水线产品。

从师学习的中心显然不能只围绕“升学”“找好工作”转。在这样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学习重要的是能沉下心来———不论是对于老师还是对于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显然不是应对考试如此浅表,这实质上是一条修身养性的道路。在摄取知识,提高思维境界的同时,我们也在被师者身上的闪光点和精神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成为更好的自己。

综上所述,在从师学习中思考,并明确自己为何要学习以避免过分功利化,才是当代社会该有的从师风尚。老师与学生互相影响,共同进步,在如此良性从师的过程中,学习自然而然的会成为一种发自内心的习惯,弥补自身不足,成为更加优秀的人。

培根铸魂育新人作文篇5

从师,意为向老师学习。而“老师”一词又有何定义呢?《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老师”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而后随着历史的推进,人们渐渐把”老“与”师”结合在一起,称为“老师”,指那些教学生,传授知识的人。故曰:“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而这句话其中,传道居于首位,授业居于次位,解惑居于末位。不难看出,三者有一定的逻辑与轻重关系。古时候的人们更注重于传道,而非授业。

古时以“君子”作为学习“道”的极点,也以此来作为个人思想情操的目标,老师则是这君子之道的领路人。学生在此过程中,以学道为主,习业为辅,更注重的是个人思想上的修行。

无论是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还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经典,都强调“修学先修心”的观点。因此才会诞生出古往今来,谭嗣同、司马迁、柳宗元、王安石、胡适等无数志士仁人,他们的成就皆因为他们的内心世界已“圣心备焉”。

而在当代,大部分学生更加注重的是“业“上面的修行。无可厚非,这样的行为是在当今世界最快成功的一种方法。但这样的结果是,学生根本不知道学的意义何在,学到的东西除了满足将来物质上的需求,不知怎样进一步满足精神上的需求。

谭嗣同学习的目的在于变法图强,改变中国;司马迁用一生之所学,撰写《史记》;柳宗元、王安石、胡适,从唐宋到近代,他们意在用自己的学识改变国家。可见,前人学习,多是为了自己心中的远大理想而奋斗,当今的学生却迷失了从师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为何而从师。

从师绝非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而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一种满足,为了追寻更高层次的目标而努力的一个过程。当年周恩来总理能怀着满腔热诚,喊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如今又有多少青年明确学习的意义、知晓自己为何而读书呢?

青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若当代从师都只是为了自身的利益,那么国家将无未来可言,中华民族又从何谈起复兴?从师,学何种“道”、怎样学“道”、怎样去传承“道”才是当代应该思考的。

从师,更要从道。

培根铸魂育新人作文篇6

风就像一位魔术师,它让整个世界变得神奇而美丽。

春天的风是轻柔的。它轻轻地吹拂着,河边的柳枝立刻探出无数个小脑袋,轻轻摇晃着,好奇地欣赏着岸边迷人的风光。春风轻轻地拂过大地,一阵细雨过后,小草宝宝吃得饱饱的,不停地生长着。它们望着充满生机的世界,好像在说:“你瞧,这世界多美呀!”

渐渐地,渐渐地,春风走了,夏天来到了。夏天的风是猛烈的,它呼呼地刮过,瞬间飞沙走石,暴雨倾盆,风儿借着雨势,把一棵棵参天大树连根拔起,狂风过后,地上一片狼藉。让人看着就胆战心惊。

盼望着,盼望着,凉爽的秋风终于来了。它开心地在田野上奔跑着,跳跃着,好像一个顽皮的孩子。它跑到哪儿,就把丰收和欢笑带到哪里。秋风吹来,瓜果飘香。农民伯伯看到这一幕,脸上不禁露出喜悦的笑容。你瞧,那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鸭梨,还有那甜蜜蜜的柿子……肯定能卖出一个好价钱。

当人们还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时,冬爷爷不知不觉来到了。它全身穿着雪白的棉衣,对着大地猛地一吹,整个世界都穿上了一件洁白的棉袄。北风呼呼地刮着,寒风刺骨,人们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衣,黑熊躲进了树洞里,鱼儿藏在了湖底,小动物们躲在地下再也不敢出来。北风“哈哈”大笑,得意地以为大家都怕它。可是小朋友们却一点也不在意,他们在雪地里快活地堆雪人、打雪仗,欢声笑语在雪地上空久久回荡。

风果然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它让世界拥有生命,它让世界变得丰富多彩,我爱四季的风。

培根铸魂育新人作文篇7

孩提时的我,曾羡慕老师的妙语连珠、文采飞扬。梦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登上三尺讲台,面对一群求知若渴的顽童夸夸其谈、口如悬河,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

十年寒窗苦读,一朝跃置龙门。80后的我如愿以偿,终于登上了梦寐以求的舞台,开始思考规划着我的人生之路。

六年来,我谈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但在自己的岗位上从不敢懈怠。在专家的指引下,在同事的帮扶下,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深深地感悟到:教师的魅力不仅仅在于拥有广博的知识,而是在传播知识过程中所展示的人格特征。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除了言传,更要身教,用自己的示范行为来教育学生。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自己应当精通,要求学生崇尚的行为,自己应当行之;同样,要求学生反对的行为,自己应当坚决杜绝。在教学实践中,以自己的言传身教感染着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教师的威信,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每个人的灵魂时刻都受到冲击。教师更应当“吾日三省吾身”,从容对面,时刻慎行。

托尔斯泰说得好:“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么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个完善的教师。”

生活中,我善于参加学生的活动,喜欢倾听学生的心声,乐于关注学生的成长。教学时,我们讲到有关象棋的知识时,课下,我便与学生下盘象棋,使学生不在寄身于教师的威严之下,从容地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我虚心接受学生的批评,建立起良好的师生情感。但是我们还应严慈相济,不能无原则的迁就和放任学生。“教不严,师之惰。”当然,严也要严而有方,严而有度,严而有情。因此,教师要把爱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眼出于爱,爱寓于严,做到爱而不纵,严而不凶。

抛开荣华富贵的梦想,放弃奢侈浮华的追求,固守着三尺讲台,看重自己的职业,让我们携起手来,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培根铸魂育新人作文篇8

《救学生要紧》讲述了5.12汶川大地震,下午2时28分什邡洛水中心小学地震来临时,黄涌老师镇定自若,带领同学有序撤退。他希望同学们一个不少地安全离开教学楼,把生的希望留给自己的学生,可是他却毫无顾虑自己的生命。生命成可贵他知道,可是心中想的只是自己的学生呀!

逃离出来的一个个学生都站在安全的操场上最后等待老师的出现。这时看见黄老师抱着一个鲜血淋漓的受伤同学从废墟中冲出来,刚一放下受重伤的同学时,余震不断发生,地动山摇,教学楼还继续在倒塌,危急时刻黄老师再次爬进倒塌教室中,又一次背出最后一名嗦嗦发抖的女同学时,轰隆一声巨响,房屋全部变成一片狼藉,同学们得救了。他这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了一个老师在最危险的时候不顾个人安危,一心为了同学,他认为孩子们的生命比自己更为重要,像这样爱生如子的老师何止这一个呀!

请看谭老师双臂护着四个孩子的生命自己却牺牲了,还有张米亚、瞿万荣、吴忠红……他们像慈父慈母百般呵护着每个孩子,牺牲时却毫无怨言,面带笑容。

灾后又是你强忍住失去亲人的悲哀,和同学们在帐蓬中上课,安慰失去亲人的学生,让笑脸重新绽放,正由于你们无私奉献,浇灌着灾后重生的花朵,才使得这些花朵开得更加鲜艳多彩。

读《救学生要紧》一文后,改变了我以往对老师的看法,以前我总是认为老师凭一支粉笔,一本教课本,教书育人没有什么高尚,比起科学家相差甚远。现在我深深感到千千万万的“护花使者”在默默无闻辛勤耕耘,作出了无私的贡献,教育我们成长,没有你们的奠基,哪有今天的科学家,哪有今天卫星上天,哪有祖国的繁荣。我为拥有你们这样品德高尚的老师而自豪、骄傲和幸福。老师您是最可爱的人!

为人师表的老师处处影响了我,教育了我成长,我深深爱上了老师这一个神圣而又光荣的职业。我要接下老师这个班,像他们那样,不断燃烧自我,照亮别人,诠释教师的博爱情怀,做学生楷模,把毕生精力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让祖国的花朵开得更加灿烂。

    相关文章

    193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