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抗疫情乡村医生事迹范文
陈元泰成为一名医学大学生,他立志扎根基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009年9月,他志愿参加了国家的“西部计划”,去了贵州省毕节地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抵抗疫情乡村医生事迹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抵抗疫情乡村医生事迹范文篇1
“杜医生生病了!”
消息传来,丰都县湛普镇村民黄淑媛先是一惊,然后立马告诉了邻居李素兰。两位70多岁的老人二话没说,装了一篮子鸡蛋,背了一背篼黄瓜、茄子等蔬菜,赶去探望杜医生。
乡亲们口中的“杜医生”叫杜天勇,是湛普镇卫生院的党支部副书记、工会主席、副主任医师。
今年44岁的杜天勇,已在湛普镇卫生院工作了16年。作为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他治病救人、恪尽职守。新冠疫情肆虐期间,他在身体多次出现剧痛的情况下,靠吃止疼药在岗位上咬牙坚守了25个昼夜,后经入院检查,被确诊为肺癌骨转移。
“我是党员,也是医生,我应该冲在最前面”
黄淑媛和李素兰辗转1个多小时,才到达目的地。
见到杜天勇时,两位老人满头大汗,眼泛泪光。看到这一情景,倚在床上的杜天勇也红了眼眶。
自今年3月出院以来,像这样的场景,杜天勇已碰到过很多次。
杜天勇与前来看望他的乡亲们非亲非故,只是单纯的医患关系,然而,他们之间的感情又胜似亲人。
“杜医生是个好人,怎么就得了癌症呢?”黄淑媛抬起颤抖的手擦了擦眼泪。
话还要从疫情暴发之前说起。
今年1月17日开始,杜天勇便一直在卫生院帮外地同事代班。本计划大年初一值完班后回家休息几天,没承想疫情席卷而来,杜天勇和同事们随即投入到了紧张的防控工作之中。
“我是共产党员,也是医生,不管以哪种身份,我都应该冲在最前面。” 杜天勇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从1月25日起,预检分诊、轮值发热门诊、跟踪发热病人及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杜天勇每天忙得像陀螺一般。此外,他还是白水社区、马安村、燕子村签约的家庭医生,定期去病患家中走访的工作也未曾间断。
湛普镇虽然常住人口只有1万余人,但离县城较近,人口流动往来频繁。要守住这一方平安,杜天勇认为自己这个关口必须把严。
或穿梭在卫生院,或出现在老百姓家里,杜天勇累了就在卫生院值班室休息一会儿,饿了就吃方便面应付一下。
夜深人静闲下来的时候,杜天勇才感到自己左肩膀疼得厉害,但他并没有放在心上,总是吃上几片止痛药,睡个囫囵觉,第二天又上班去了。
其实,杜天勇的肩膀已痛了一个多月了,因为没有时间去看,便一拖再拖。
“扛一扛吧,这点痛算什么,还是防控疫情要紧。”就这样,杜天勇靠着一颗颗止疼药,过了25个昼夜。
直到2月9日上午,杜天勇在给病人做预检分诊时,左肩的剧痛再次袭来,豆大的汗珠不断从额头上滚落。同事见状吓坏了,催他赶紧去医院检查,杜天勇却坚持坐诊,无奈之下,院长杨必龙开车“强行”把杜天勇送去了医院。
诊断结果出来了:肺癌!而且,癌细胞已经向左肱骨转移。
一时间,杜天勇的诊断结果让家人同事都难以接受,杜天勇自己也经历了短暂的崩溃。
“不抽烟不喝酒,怎么会得了肺癌?”杨必龙眼睛一酸,掉下了眼泪。
在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治疗了30多天后,杜天勇的病情有了明显好转,肺部肿瘤缩小70%,左肩部疼痛明显减弱,精神状态恢复正常。
“我离不开他们,他们也需要我”
送走了黄淑媛和李素兰两位老人,杜天勇拿起手机打开微信,几条信息被推送出来:
“杜医生,今天感觉好一些了吗?”
“杜医生,我要回城上班了,走之前想过来看看你。”
“这些都是我以前的病人或者病人家属。”杜天勇笑着说,“他们中有很多人大老远地赶来,不是为了看病,而是专门来给我加油打气的。我离不开他们,他们也需要我。”
杜天勇所在的湛普镇卫生院,平常由3名医生轮班。但除了日常工作之外,若遇到每月赶场日,杜天勇还会自发来到卫生院继续上班,因为赶场日往往村民问诊需求量大。
“杜天勇很和善,是我们院里的‘全能医生’,很多居民到医院都点名要他看病。”杨必龙说,抗疫期间,杜天勇每天接诊的患者都在三四十名。
杜天勇住院治疗期间,同样也有不少患者来到卫生院,询问杜天勇去了哪里,何时回来看病。
在得知杜天勇的病情后,一位曾被居家隔离的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感到难以置信:“那个每天都会两次上门测量体温,送来体温计、口罩以及防控宣传资料的杜医生,原来一直忍着病痛。”
谈到自己的病情,杜天勇却要乐观得多:“如果病情允许,我还想去走访那些家庭医生签约户,给他们送医送药。帮扶户乳腺癌患者和帕金森患者都该去走访了,不能因为我的病耽误了她们的病。”
“大医精诚,止于至善。”除了岗位的坚守,杜天勇还热心公益事业。
杜天勇经常到湛普镇献血点义务宣传、维持秩序,积极参加县红十字会举办的各种公益活动,还为贫困家庭、孤寡老人开展义诊义检,为困难群众送衣送粮,为乡村留守儿童过生日。
让自己的存在,变成一束光,照亮世界的一角。杜天勇认为,人的一生,谢幕之时应该比开幕之初更为高尚、更为圆满。
“我还有一个心愿……”
“请帮我缴纳1000元特殊党费。”
“好的,给杜主席点赞!”
“‘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医务工作者应尽的责任,我因身体原因不能坚守在一线,甚是愧疚!愿我的点滴之情,绵薄之力,能为抗击新冠疫情作点贡献,静待春暖花开!”
这一段对话发生在2月13日的早晨,病床上的杜天勇睡醒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党组织缴纳了1000元特殊党费。
“其实杜天勇家庭条件并不好。”杨必龙介绍,杜天勇的父亲患有阿尔兹海默症,母亲也瘫痪在床,大儿子正在上大学,小儿子才一岁多。很长一段时间里,照顾家人的重担都落在他妻子一人身上。
幸运的是,好人有好报。这段时间,有很多好心人添加杜天勇的微信为他捐款。“有时我刚一添加,这些陌生朋友就直接发来转账红包,让我一定要收下。”说着,杜天勇拿出一个笔记本,本子上整整齐齐地写着上百位捐款者的姓名,以及丰都县卫健委,湛普镇党委、政府,湛普镇卫生院等各级捐款单位。
杜天勇翻着本子的手微微颤抖,他一行一行地仔细浏览上面的名字,眼睛再一次湿润起来。
“我还有一个心愿……”杜天勇顿了顿。在和病魔抗争的这段时间里,杜天勇作了一个决定——捐献遗体,“等这段时间治疗结束,我就出院去办理遗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手续。先办好,不然哪天我突然走了,就来不及了”。
坐在床角的妻子邓晓兰看见这一幕,把头扭到一边,抹着眼泪。
3月15日,乡镇医生杜天勇入选重庆市“战‘疫’英雄·最美的你”主题宣传活动第二批抗疫先进典型人物名单。在重庆市渝中区解放碑商圈、江北区观音桥商圈茂业大楼、南岸区长嘉汇购物广场等重庆地标性建筑的LED屏幕上,10名战“疫”英雄轮番亮相。
3月21日,杜天勇出院。在家休养不久后,闲不住的他重返工作岗位。在乡亲们的牵挂和祈盼中,那个身穿白大褂、脖子上挂着听诊器的杜医生又回来了。
“忠臣不畏死,故能立天下之大事;勇士不顾生,故能立天下之大名 。”杜天勇用生命守护生命,用忠诚和无畏抒写着自己壮丽的人生!
抵抗疫情乡村医生事迹范文篇2
在贡井区桥头镇增产村泥泞的山路上,总是有一位白大褂带着口罩,提着药箱,艰难却坚定地走向乡亲家里看病。如果你仔细打量,会吃惊地发现,这位医生在一瘸一拐地缓慢走路。原来,他年幼时患上败血症导致左腿短小,左腿股骨头已经坏死。但就是这个行动不便的人,却在二十多年的风雨中坚守在乡村的医疗岗位,坚持为乡亲们送医看病、送药、打针、量体温……
特别是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他拖着残疾身躯,坚守在抗疫一线,同基层党员干部一道保卫着乡村的安全,将青春和医术献给了乡村医疗卫生事业,他就是深受村民们喜欢的医生——桥头镇增产村医务室的“跛脚村医”黄永剑。
突发病难左脚残疾
1981年,黄永剑出生在桥头镇以外十多里的偏僻山村增产村石厂坡民院中,小学就读于增产村小,后升学到桥头中学读初中,成绩保持在全班前10名,他刻苦努力,成绩优秀,并一直担任班长。
可惜好景不长,1991年刚满10岁的他,有一天突然感觉腿部剧痛,继而全身发烧疼痛难忍。父母赶紧将其送往自贡第四人民医院,检查出他患了化脓性股关节炎加败血症。
当时,医院下了病危通知,看着曾经生龙活虎的儿子奄奄一息,父母苦苦哀求医生做手术。医生们冒险做了手术,黄永剑奇迹般地起死回生。黄永剑家里贫苦,这次手术花去的一万多元治疗费,还是父母四处借钱,东拼西凑的。
随后,伴随黄永剑的就是艰难困苦的保养、锻炼和恢复,为此他足足修学了一学期。当他能够拄着拐棍走路后,就赶紧复学了。从老家石厂坡到桥头镇中学就有十几里山路,他每天天不亮就要起身,背着书包和干粮,拄着拐棍,一摇一跛地向中学走去。由于双腿疼痛,黄永剑每走几分钟就要歇一会儿。每天到校时间就是四五个小时,有时候走不动了,路过的同学就主动背他走一段路。
后来他灵机一动,自制了滚珠板车,上学也不那么艰辛了。板车坏了,同学们又帮着做了新的滚珠板车,陪着他一起走过漫长艰苦的求学之路。
苦学医术报效桑梓
1997年,黄永剑以优秀的成绩考上自贡卫校,他常常想着,家里为自己治病的借款都没有还清,父母还在为自己读中专做着无休止的重活。他下定决心:绝不能荒废时间,必须利用机遇刻苦钻研,锻炼医学能力!
黄永剑勤学好问,敢于实践,特别是在第三人民医院实习期间,他认认真真向老师、医生们请教和实战。黄永剑说,在三医院实习这二年,是自己医学技能进修的最好年华,老师们的无私帮助和指导,给了他莫大的鼓舞和培养。
2000年中专毕业后,黄永剑在桥头镇医院做临聘人员,参加农村医务工作的具体实践。2001年,经镇医院老师们的推荐,他参加荣县乡镇医疗系统统一考试,正式作为村医到家乡增产村医务室工作。
对黄永剑而言,这真是意想不到,却又真实发生的神奇事情。自己是在同学与乡亲的帮助下,从这里一步一摇走出去读书学习,如今黄永剑怀抱感恩,以“学有所成,反哺家乡”这一坚定的意志,学得一身医学知识又回到了养育自己的家乡,投入到为父老乡亲看病送医的工作中。
黄永剑保持医者仁心和赤脚医生的传统,坚持下村入户、送医上门,对本村所有慢病患者进行随访,对分布在村里各个地方的疑难怪病人员、年老不便行动的瘫痪、高血压患者,要给予针对性地诊治和安慰。
2001年夏天,赖大姐回家途中被蛇咬,到县市医院路途遥远,又舍不得花钱到大医院医治。黄永剑获讯便带上药品器具,拄着拐杖走山路去给赖大姐看病、打针。
还有一次,增产村6组的冯婆婆从高坎摔下,腿摔断引发败血症,大医院下了病危通知,通知家属准备后事。家属虽然把棺材寿衣都准备好了,但始终不甘心,于是希望黄医生可以上门输液,死马当活马医。没想到,经过半个月的治疗,冯婆婆竟然奇迹般地康复了……
黄永剑每天风雨无阻为村民送药看病打针输液,他的报恩行动和高超的医术,博得了父老乡亲的交口称赞,诠释了医者仁心。
坚守抗疫坚守安全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个岗位,一份责任。
身有残疾的村医,拖着不便的腿脚,每天来来回回监测村里18个湖北返乡村民的身体状况,黄永剑用行动保障了全村人的健康。从非典到扑灭山火,都有他冲锋在前的身影,这是一名普通共产党员在危难面前的初心,也是一位乡村医生对乡亲们的大爱。
今年新冠疫情爆发后,全镇全村党员干部迅速到各路口、社区、农家院落监测和宣传防疫,为村民抽血检验,投身到抗击新冠病毒的工作中。村医疗室中,黄永剑每天要为乡亲们看病、测量体温,分期到桥头镇医院各点参加检查、测量体温等工作,还要密切注意村里各生产队各家户出现意外,不间断上门查问。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黄永剑拖着自己的残疾腿脚,每天来来回回监测村子里从湖北返乡过年、散布在村里各处的18个村民,及时掌握他们的身体状况。
每天配合桥头镇卫生院的安排,入户为这18个居家隔离人员进行一天两次体温监测,询问、观察他们的实时身体动态,记录台账,成了“跛脚村医”的特殊任务。黄永剑说:“我的任务就是守住18个人,守住了这18个人,便守住了全村2400多人的安康。”
增产村有2400多人,各户分布很远。早上7点,黄永剑就得出门,有些村民家里开车到不了,他就跛着脚一步步走路去。每天,黄永剑不是在村民家中,就是在山路上。
负责全村医疗工作的同时,黄永剑还要支援乐自高速桥头收费站卡点,同公安、交警等部门的同志一起,在站点排查车辆、测量体温,守好外地车辆进入贡井的第一道关口。轮到值夜班,天冷与久站刺激他的病腿越发疼痛。同事们让他休息,他却咬牙坚持:“不能影响检测排查工作,这是大事。”
增产村村支书杨宗国挨家挨户排查、宣传防疫时,每次碰到黄永剑,都叮嘱他要注意安全。杨宗国说:“之前有两天下雨,有些小路全是泥巴路,看他跛着脚走路不容易,生怕摔倒了。”
2月1日上午,不到一个小时,黄永剑已两次走进武汉返乡居家隔离观察人员刘大姐的家。第一次是上门监测体温,观察到她有些咳嗽,立马返回桥头镇卫生院汇报,第二次他又上门为其抽血检验。刘大姐看他一瘸一拐地走进门,赶忙去搀扶他坐下:“黄医生,你对我们太负责了,你自己腿脚都不方便,喊卫生院换个人来嘛。”黄永剑回答道:“我是共产党员,又是学医的,这个时候当然是我上。”
通过连续监测和观察,刘大姐的血常规显示暂无问题。2月7日,增产村18个从湖北返乡的村民全部解除隔离。这样的结果,对于村医黄永剑来说,就是坚持在乡村抗疫一线的意义。
全家行动发展村医
由于疾病,黄永剑长时间行走或站立十分疼痛。好在妻子曾武平是村里的网格员,也是一位党员,能帮上黄永剑的忙。曾武平说:“他走路痛了就搀扶一下他,帮他做下记录,帮他分担一点。”黄永剑常年要负责村里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的日常诊疗,很多不容易去、去不到的地方都是曾武平扶着他走去。
黄永剑在工作上的坚持和毅力不仅感染着村民,也让家人更加团结勤奋。黄永剑家里条件依然艰苦,他生病医治的费用到现在还没有还清。父亲因病过世,为了还债,六十多岁的母亲还在外打工挣钱。
在母亲不能照看、父亲去世的环境下,黄永剑一直在营建轻松、奋进的家庭气氛,希望让小10岁的妹妹能够安心读书。好在妹妹也以哥哥为榜样,她刻苦学习,成绩优异,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并从西南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妹妹成为了家里最高学历和最全面医学专业知识的人,这是黄永剑非常满意的结果,希望这将会对乡村医疗和他的村医事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抵抗疫情乡村医生事迹范文篇3
孙子文,男,1981年出生,中共党员,开封市鼓楼区南苑牛墩村卫生室医生。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全国爆发以后,在区卫健委及仙人庄卫生院领导指导下,孙子文身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他付出了所有的干劲,身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展现了应有的无畏。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工作中,面对疫情,他挺身而出,冲锋在前。
2020年1月23日,在接受区疾控中心疫情防控工作培训之后,便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面对孩子的恋恋不舍,爱人的担心,孙子文坚定的告诉他们“我是医生,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治病救人,抗击疫情是我分内之事,是我必须做的。”从2020年1月23日至今孙子文一直在卫生室二十四小时待命。
由于牛墩村是疫情防疫重点村,村里设立了疫情防控监测点,孙子文为监测点免费提供自己卫生室仅有的2个电子体温枪,并向支部申请在监测点值班,作为党员的他始终坚持初心,冲在疫情最前方。
2020年01月24日至2月17日,连续23个昼夜,孙子文每天要近距离为确诊人员的密切接触家属测体温、询问健康情况,送体温表、口罩,定期去其家中消毒,帮助并解决居家隔离人员的生活困难,甚至照看密接人员家中的家禽。在该村的疫情防控监测点值班岗位上,也经常有他的身影出现。同时,孙子文还主动请战,承担全区确诊人员和疑似人员的密切接触者的转运工作,该工作,不仅要与密切接触者近距离接触,承担很大的感染风险,并且异常辛苦,从到上级卫生院做个人防护、陪同密切接触人员办理转院手续,再到将他们安全送达转运隔离点、解除自身防护,每次转运工作都要持续6——8个小时。在孙子文义不容辞地坚持下,通过孙子文相继安全转送密切接触人员17人,当中,有高度怀疑的疑似病例,也有需要搀扶的老年人,面对被感染的风险,孙子文从来没有选择过退缩,每次接到转送指令,总是立刻赶来。
2月6日早上9点,接指令后的孙子文,到州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换急救车接1名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出院,当办理完出院手续,已经近正午12点,将其送至仙人庄卫生院隔离后,已经是下午1点,为了节省防护服,主动询问另1名反汴人员是否出院,在车里等到下午2点,驱车到开封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其出院,直至等到下午6点办理完出院手续,开车将其送回板桥小区,换车脱下防护服已晚上8点,这一天,防护服在他身上穿着近12个小时,一天没吃东西,一天没上厕所,汗水浸透全身,轻度脱水,那天看到他疲惫的身躯,在场人无不为之动容。
在这期间,孙子文父亲患过一次重病,因家中无人,他把自己做简单的消毒后立刻赶至家中,亲自给父亲输液,又突然接到指令去魏都路伊园小区接4名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到淮河医院复查,并送仙人庄卫生院进行集中隔离。因父亲还在输液,把弟弟从家中叫来照看,当天完成任务后已经下午5点,回到父亲家中已经快五点了,看着躺在床上的父亲,他第一次掉下眼泪。
2月18日,全区密切接触人员的接送工作已基本完成,他又立刻写下请战书,欲去武汉与疫区一线同仁并肩作战。
正当国内疫情相对稳定,大家都认为可以舒一口气的时候,新的使命又来了。由于国外疫情的不断恶化,接送从国外返乡人员的使命又落在了他的身上。3月15日一大早,接到上级卫生院命令,需驱车前往新郑机场接2名从韩国返乡的人员,没吃早饭的他,做好防护上午9点就出发前往机场,在交接现场由于交接程序和手续问题,一直等到下午3点才顺利将2人接走,期间,由于没有备用防护服,他不敢喝一口水、不敢吃一点东西,将人安全的接回隔离点已是下午5点,来不及吃一点东西就又赶回自己诊所替换身体不好的父亲,一个烧饼、一包榨菜,就是他那一天吃的第一口饭。3月17日早上,又接卫生院指令,还需驱车前往新郑机场接1名从菲律宾返乡的人员,这一忙碌,又是一天。在此期间,由于辖区从国外返乡人员较多,孙子文始终担负着辖区境外输入人员和湖北返乡人员的机场、高铁站转运工作,前后共转运各类人员40余次,一个人架起了一道通往隔离点的生命线。
4月1日,该区设置在美途酒店的又一个隔离点正式开始运行,由于缺人手,已联系在岗2月有余的孙子文主动请缨,赶赴该隔离点开始工作,承担整个隔离点的卫生消毒工作。
截止今日,他依然在自己的岗位上拼搏着。最难能可贵的,他干的这些工作,并不是他的分内工作,甚至本可以不去承担这些重担,他之所以非要这样做,是基于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良知,还有一名共产党员的党性。
如果说,一个共产党人的价值非要去拿某种标尺去衡量的话:那么,不计功名利禄的付出、不顾个人安危的挺身,才真的是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价值所在。
抵抗疫情乡村医生事迹范文篇4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即是战斗。一级应急响应,就是战斗的“集结号”,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被青州市卫生健康局评为“青州市优秀院感工作者”的妇幼保健院护士王__。从2019年12月开始,直接进入紧张的防控疫情“守卫战”,坚守防控阵地,全力保护服务对象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疫情面前,她是勇敢无畏的“逆行者”,抗击疫情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战争,虽然身为医护人员,但她也是父母牵挂的儿女,是孩子亲爱的母亲,面对疫情她选择逆向而行。2022年3月11日,正在医院工作的她接到援潍任务,她来不及收拾行囊,来不及与家人告别,便踏上了援潍的列车。在疫情面前她毫不犹豫选择舍小家顾大家。到达潍坊潍城后,她迅速投入“战斗”,从清晨到傍晚走遍潍城的大街小巷,照着电灯坐着三轮,披星戴月马不停蹄,一直在忙碌,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妇幼人的使命与担当。
疫情面前,她是勇于担当的“冲锋者”,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核酸检测需要做到科学严谨,决不允许抱着敷衍应付交差了事的态度,甚至冒着被感染的风险。2022年3月14日20:36接到紧急任务为密切密轨者采样,她主动请缨,这意味着有更大的感染风险,工作十分危险。凌晨3点结束工作的她,已经不记得自己爬过多少层楼,走过多少条街。卸下防护口罩后,脸上是深深的印痕,卸下防护服,浑身上下已经湿透,但她始终无怨无悔,她也知道,自己也是血肉之躯,也存在被感染的风险,但是她更清醒的明白,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必须冲锋在前,不怕牺牲,为了疫情防控工作,她已经将个人的生死和安危置之度外。
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坚守仍在继续,他将与同事们一起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坚决打赢打胜疫情防控阻击战,待疫情防控斗争一线彰显白衣天使的责任与担当。
抵抗疫情乡村医生事迹范文篇5
袁__,女,35岁,本科学历,护师,2006年毕业于益都卫生学校,于2014年通过自考取得本科文凭。该同志是医院较为出色的护士之一,曾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护士。
她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服务热情周到。在护理岗位上始终兢兢业业,无怨无悔,默默无闻地奉献,用炽爱温暖着病榻上的患者,用满腔真情感动着每一位病人的心灵。
她切实全面履行自己的职责,她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时间向患者讲解入院宣教、手术前后宣教、疾病知识及药物知识宣教、饮食指导、肢体锻炼等健康教育工作,经常巡视病房,与患者沟通交流,以最快的速度解决患者的疑问及要求,及时观察记录病情变化,评估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采取护理措施,观察效果。得到了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的一致好评。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工作中,她负责何官辖区内居家隔离人员的核酸采样任务。在推送的居家隔离人员名单中都是从中、高风险地区或重点地区返青人员,风险高,对个人防护、专业技术要求高,规范处置采样及医疗废物,防止病毒传播。推送的名单信息不全,入户采样还要一并对隔离人员及同住家属的个人信息。
近段时间疫情形势严峻,居家隔离人员不断增多,在大量的信息汇总、把收集来的大量信息还有录入电子表格内,各方信息联络过程中,她始终坚持不计得失、任劳任怨,精准统计,让真实的信息及时的报送到上级医院的实验室,对采集的样本按照要求规范处置,防止样本泄露,引起感染。及时将样本送至上级医院进行检测,尽快将检测结果发送到每一位居家隔离人员的手机上。不仅是入户采样的信息还有医院内发热哨点的重点人群患者信息每天两次上报卫健局,一报就是一年多,从未间断,报送工作开展至今,累计向各方报送表格信息不计其数。多少天的日日夜夜,她始终恪尽职守,站在了防控疫情的第一线,用耐心、爱心、决心战斗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助力。
无论多苦多累她总是脸带微笑以温暖的双手和一颗善良的心,抚慰无数的病人;驱散了无数患者身心的痛苦和忧伤;她的敬业,她的无私,是南丁格尔精神的真实写照。她是一位当之无愧的优秀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