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农业强国之路这样走学习心得

| 邱妹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通往农业强国之路这样走学习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通往农业强国之路这样走学习心得

通往农业强国之路这样走学习心得【篇1】

立足我国国情、立足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立足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立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不简单照搬国外模式,走适合自己的路。

明确根本保障:党的领导

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都明确了责任目标。作为党的各级第一责任人,特别是县委书记要把乡村振兴作为重点工作加以部署,主要精力要抓乡村振兴。作为第一责任人,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解决农村人才不足的问题,要让农村里面事情有人干、有人能干。通过党领导三农工作,让我们的目标和重点任务能够完成。

明确三大重点任务:01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表示,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抓好粮食生产,抓好其他重要农产品的安全稳定供给,这对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恢复至关重要。下一步在建设农业强国的过程中,要把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作为头等大事。要抓好耕地的保护,也要抓好耕地的质量建设。这里面重要的抓手,就是要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争取把全部的永久基本农田都建成高标准农田。还要推进种业的科技创新,把粮食的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上。

02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要促进要素的全面流动,这里面就包括了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其中产业振兴是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进一步落实,如果说各个地方发展粮食生产,保障重要农产品安全稳定供给是国家安全的需要,那么发展特色产业,就是各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需要,以及我们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需要,所以说一定要抓住土特产,有自己的特色优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样土特产的竞争力就会更高。产业振兴有成效了,人才就有了用武之地,文化、生态、组织也就有了基础,所以说要抓住重点任务来推动、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03推进农村现代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表示,农村现代化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我们在建设农业强国的过程中间,不仅仅要解决农业问题,建设强大的农业,还要解决好农村问题,农民问题,让农业强大起来的同时,使乡村美丽起来,使农民富裕富足起来。

明确两条实现路径: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

双轮驱动实际上就是一个靠科技创新,一个靠深化改革。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科技创新重点要依靠自身的力量来整合现有的科技资源,特别是要把公共部门的科技资源和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合力,发挥举国体制,让科技在农业强国建设过程当中真正发挥作用。

深化改革一定要以农村的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为重点。一方面是要深化土地制度改革,首先要稳,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之后保持30年不变;其次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不能动。另一个方面是一定要把土地资源盘活,实现优化配置。

通往农业强国之路这样走学习心得【篇2】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近年来,连儿湾乡党委贯彻落实“三农”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培育壮大特色农业产业,推动农业全程机械化全面高质量发展。

党建引领,创新农机服务组织。近年来,连儿湾乡按照农业农村“三位一体”改革要求,按照“因地制宜、聚焦产业、服务农民”总体思路,从服务群众、壮大产业、增加收入等重点谋划,加快构建以基层党组织引领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组建以村党组织书记任队长,农机合作社、农机户为成员的农机服务队,为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壮大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主体,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经营规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截止目前,连儿湾乡共完成5支服务队组建,占全县服务队组建10%以上。

资源整合,搭建农机服务平台。依据产业布局,利用现有农机资源优势,村级农机服务队按照专业化服务、市场化运行的要求,采取“机械入股、单机核算、统一派工、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的方式,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服务,解决了小农生产与大市场对接难的问题。同时,连儿湾乡立足农业产业发展实际,找准产业方向,坚持市场导向,在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基础上,主动作为、先行先试,通过以低租金提供场地的方式,积极推进农村闲置资源盘活改革,利用农业机械化水平高的优势,通过强化农机装备,引进4家农机品牌销售企业入驻,并在乡级街道市场开展商品展销,进一步激发了农机市场活力,吸引周边乡镇群众到市场购买农机农具,不仅盘活了资源,扩展了营销渠道,进一步解决了群众购机多跑路、跑远路的问题,从而逐步实现“市场资源带增收,增收致富兴产业,产业兴旺促振兴”的共赢局面。

多元发展,提高农机服务水平。大力推进农机服务,是构建“集约化、组织化、专业化、社会化”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支撑。近年来,连儿湾乡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大力培育发展多元化、多业态、多形式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订单作业、代种代收、托管服务等模式,探索完善订单作业、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模式,加快推广“互联网+农机作业”的信息化服务,“让信息多跑路,让农机多干活”,逐步形成总量适宜、布局合理、全程全面、经济便捷、专业高效的农机化服务新格局。

人才培育,强化农机服务保障。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的理念,育强农业科技“尖兵”,立足乡村振兴和全乡特色产业发展需求,组织11名科技特派员指导发展特色产业,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农业发展规划和技术培训服务,实现了科技人才“高位嫁接”。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举办全市小麦全程机械化种植“田间日”活动,主导产业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75%以上。常态化邀请有关专家教授和农机中心等单位技术人员开展讲座讲学、现场指导、咨询服务,培训各类农业农村科技人才3100余人次。

通往农业强国之路这样走学习心得【篇3】

2022年,我国迎来了粮食产量的“十九连丰”,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以有限的耕地养活世界上约五分之一的人口,中国人的饭碗,再次牢牢端稳在自己手里。作为世界上的农业大国,我国具备着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供给保障能力,但若要迈进世界农业强国的门槛,所要具备的条件,却不仅是这些。

在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蔡海龙看来,世界上的农业强国分为两类。“一部分是像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这样农业资源丰裕的发达国家,他们不仅具备规模化经营的条件,而且拥有很强的农产品生产能力和出口能力。而另一类则是如以色列、日本、荷兰,也被称作农业强国,这是因为他们本身的资源禀赋并不充裕,但能通过科技和精细化的生产,在某一产品和环节上具备很强的竞争力。”

那么综合来看,目前全球的农业强国有何特点?“三高”是蔡海龙给出的答案,“也就是高的劳动生产率、高的土地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他提到,最终表现在市场上,农业国家的农业产品会具备很强的竞争力,它们通常质量优、数量多、对比之下有很大的价格优势,“这是一个农业强国应该具备的能力。”

通往农业强国之路这样走学习心得【篇4】

2022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建设农业强国要体现中国特色,立足我国国情和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这意味着我国的农业强国之路需要区别于当今世界上的现代化农业强国模式,寻找“同归”前的“殊途”,走一条自己的路。

为什么在走向农业强国的道路上要体现中国特色?我国如何体现中国特色?蔡海龙告诉新京报记者,实际上,这与我国农业目前存在的短板息息相关。他提到,一方面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在巨大的人口基数面前,人均资源其实很少,资源禀赋如同“原生家庭”,是无法被改变的。

而另一方面,蔡海龙提到,与目前世界上的农业强国相比,我国的科技实力仍然相对落后;在生产环节,标准化程度还较低;而在农业经营方面,我国的品牌化运营和商品化运营能力还有待提高。“也就是说,在前端育种、中端生产、和末端经营上,我们目前距离农业强国都有差距,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我国‘大国小农’国情决定的。”蔡海龙说。

但每个“原生家庭”又都有各自的“家底儿”,这些也是我国在迈向农业强国过程中,中国特色的体现。“虽然资源禀赋缺乏,但我国资源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这表现在我们既有像黑龙江这样,适合大规模生产的黑色沃土,也有西南地区属于丘陵地带的小规模农业。”蔡海龙说,“这也决定了我国的强国之路肯定不是一条单一的路线,我们东北有规模化的农场,西南有具备高附加值的特色农业。资源的多样化,也注定了我国的农业强国路线是多样化的。”

同时,蔡海龙进一步提到了我国“大国小农”的国情背景,“即便很多地方经历了土地流转,但我国农业人口的体量还是比较多的,总体上还是以小规模经营农户为主,这样的背景使得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很难提升。但我们通过社会化服务,在某些生产环节上实现了规模化经营。”蔡海龙说,这是我国提高劳动生产力的重要创新和手段,“我们用市场化的方式,解决了我国人均土地资源不多,土地规模小的弊端。”

最后,蔡海龙还提到,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满足14亿人口对农产品的需求、吃得饱又能吃得好,创造世界未有的先例、如何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业强国实践中不以割裂农村和农民为代价,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中国特色的体现。

通往农业强国之路这样走学习心得【篇5】

会议指出,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科学谋划和推进“三农”工作,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解决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不搞脱离实际的面子工程。

蔡海龙指出,补足农业短板关乎顶层设计的根本问题,而根本问题的具体表现,即会反映为当下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

他提到,资源禀赋的不充足,表现出来的实际问题是我们如何保障重要农产品的充分供给,如何进一步提升重要农产品的供给能力。“另外,小农户的劳动生产率低,表现出来的就是农户们会更关心怎样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收入;庞大的农业人口生活在乡村,农民们也就更在意怎么能让乡村变得更宜居宜业、怎么推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教育、医疗、养老等等问题。”

蔡海龙表示,顶层设计是长远的规划,政策会推动短板补齐,而当下最受农民关注的实际问题,则是将短板具象化、具体化,解决问题更侧重于实干,更能体现实效。

    相关文章

    286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