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硕士称大厂2万月薪践踏学历怎么回事

| 和杰

清华硕士称大厂2万月薪践踏学历!这是眼高手低还是实力被低估?下面是小编用心整理的清华硕士称大厂2万月薪践踏学历怎么回事,如果大家喜欢的话,欢迎大家收藏并积极分享哟!

清华硕士称大厂2万月薪践踏学历怎么回事

清华硕士称大厂2万月薪践踏学历怎么回事?

一则网帖提到,清华大学应届硕士生拿到某互联网公司的offer,职务是位于北京的“后端开发工程师-基础架构”。他吐槽,“给了月薪2万,甚至不如本科,恶意低薪很恶心,践踏学历制度。”

连日来,这则“吐槽帖”在网上引起热议。

一位北大应用数学专业的毕业生告诉九派新闻,刚进大学时,新生欢迎会上有个老师说:可能北大就是很多人这一辈子的巅峰了,你可能之后就不停地走下坡路。他一直记得这句话,也告诫自己,“‘2w月薪是对学历贬低’其实是一个很学生思维的看法。”

另一位清华软件工程的应届本科生则看到,一些学校不如他的学生,虽然技术比他好,但会被拒绝。这让他心情复杂。正是因此,他庆幸自己高考出色,但也希望充实自己。

不过,也有人认为,互联网公司的工作强度大,有理由给出更高薪资。

以下是他们的讲述。

【1】“‘2w月薪是对学历贬低’其实是很学生思维的看法”

北大应用数学专业本科 2014年毕业

我刚进北大时,新生欢迎会上有个老师说:可能北大就是很多人这一辈子的巅峰了,你可能之后就不停地走下坡路。

过了这么多年,这句话一直留在我心里。我觉得,一个成功的清北毕业生要做的事情就是去标签化,意识到清北毕业没什么了不起,只是你人生的一个阶段而已。

我对这位清华硕士的抱怨感到奇怪。在我看来,2万多元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来说,其实也不算少了,因为他相当于吃到了互联网行业的最后一波红利。如果他去一些传统行业,他拿的薪水只会比这个更低。

并不是说你的学历跟你的工作成就是直接绑定的,它最多体现你学生时代读书比较认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比较强。至于你的团队协作性,对整个行业发展趋势的判断之类的,其实都是看不出来的。

所以我觉得他这个两万其实相当于对一个清华硕士的学历付费,已经是一个很合理的范畴了。

我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来说,算上税和五险一金,招聘月薪2万多的员工意味着企业给这个员工的每年支出至少在32万以上,只有当他给企业创造的效益超过了32万,对企业来说才是不亏损的,才会考虑招聘他。

但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来说,这个光靠他自己是很难达到的。即便他创收了百万,也更多依赖的是企业的结构和平台,而不是他个人的能力。如果我们把这个清华的员工换成别的985毕业生,他们能做到的创收未必会有什么差距。所以“2万月薪算贬低学历”其实是一个很学生思维的看法。

我的情况可能跟其他同学都不太一样。首先我们应用数学系,大部分同学会选择出国或者保研,保本校的研。而我是想直接工作的。

从大二起,我就在北京一家头部培训机构,做竞赛相关的课程兼职。工资是每小时120元。等到我大四的时候,能力一点点培养起来了,我自己去组班,那时候时薪就挺高了。一小时能有5000元,毕业之后就更高了。

刚毕业的时候就有百来万的收入,但我毕业一年后没有再从事这方面。我想着这样的工作是不可持续的,寒暑假上大课对身体的消耗挺大,一天站八小时下来,嗓子都哑了。

所以,我后来就去开发线上的平台了。提供软硬件方面的服务,收取机构使用费。很多北京上海的私立学校、国际学校都有这样的业务,比如一个老师在传统的黑板上写板书,可能擦了就没了,我们的硬件能让黑板上的板书以电子的格式储存下来,保存到系统上。

我的同学们,进了投行的话,大概还在晋升路上,反正就是金融圈打工人呗。国内外差挺多的,国内的头部证券公司,这两年行情挺好的,干到现在百万以上是绝对有的,但再往上就不太可能了。如果留在美国的话,薪水可能翻个两三倍。当然,我们同学之间很少会问薪水,我只能说这是行内的普遍情况。大部分同学应该是近两年买了房子。

北大的教育非常自由、纯粹。你可以不带任何目的地去学任何你想学的东西。老师们给我们上课也就是纯粹的授业,和就业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在北大,我领略到了高等领域的数学之美。如果说物理学是在描述宇宙的本质的话,数学的存在则是独立于宇宙的。所谓的收获,也就是在那片纯粹由理性构筑的领域内漫步的快乐吧。

我不会觉得北大学生这个身份有太大的特殊性,也不觉得这个身份值得别人为我支付高额溢价,我不会因为这个产生落差。何况作为一个本科生,我的学识只能算得上一个半吊子。

但我相信,我作为我是特殊的,值得被人支付高额溢价,而我要做的就是向别人展示这一点。在工作里,我一直会碰到陌生的问题,需要不停学习新的东西。但我对这个过程就非常适应。

我们同学之间经常会感慨,还能有什么能比学数学更难的呢。我们完全不担心工作上的新工具、新技能,反正学就是了。这个部分,我觉得是值得被支付高额溢价的。

【2】“看到很努力的同学因为学校不好被拒,心情复杂”

清华软件工程本科 2023年毕业

我即将从清华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目前已经签约了一家外企。我了解到的,北上深的薪资在40到50万之间,非北上深的薪资在30到35万之间。

我其实算比较明确的,本身就是在软件学院,就业基本上就是去当成程序员。

去年进入大三时,我就在想,是深造还是就业。在网上和同校的前辈了解之后,我觉得工作经验很重要,本科毕业也能有不错的薪资,最后就决定放弃保研,专心准备就业。

去年二月到三月的时候,我去找实习,主要目标还是大厂,有拿到阿里、字节和美团的实习offer,最后选了离学校近的字节。但是工作一个月后就感觉,大厂节奏可能不适合自己,就同时找了一个外企的实习。

平时不太熟的亲戚会觉得,清华的学生就很厉害。这让我有点压力,别的倒没什么。

求职也会比较自信,因为过简历和面试会稍微轻松一点。真正工作后也没什么特别的,同事也没有因为我是清华的给我很高压力,对我特殊对待。

我在学院的排名一直靠前,但是我其实没觉得自己是“突出”的,毕竟没有做出什么能发表的科研成果,也没有参与组织学院的重大活动。我给自己的定位就是做好自己的事,不会太拿自己去和其他同学作比较,毕竟他们都很优秀。

如果说有什么落差的话,我在实习和就业中看到,一些学校没有很好的同学非常努力,懂得也比我多,但因为学校不好,被拒绝了。我因为有清华的身份,即便技术没有那些同学好,也可以进入面试。

我会有一种很难描述的感觉。一方面庆幸自己高考考得好,能够让求职顺利许多,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其实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向他们学习。所以,我找到工作后,也会找时间去学习充实自己,但是工作忙起来还是有点力不从心。

【3】“今年的名额比往年少了很多”

北大电子信息类硕士 2023年毕业

我就是2023年即将毕业的北大电子信息类应届硕士,说实话,那位清华硕士吐槽字节“恶意低薪”的事,我觉得没啥问题。

2023年,字节校招宣传的招人名额比起往年少了很多,整个互联网行业也是裁员不断,所以今年字节(或者其他大厂)校招的难度和门槛比往年更高。

我毕业后打算去互联网公司,参加了秋招,像字节这种大厂offer也有几个。互联网寒冬,面试机会不算太多,很多大厂、中厂不怎么招人。

在22年12月前,也就是字节还没有盘点招人名额之前,字节给那些拿到意向的同学开的薪资都是跟往年差不多,我身边同学技术岗位开的月薪资,高的有3万以上,普遍2.6到2.9万,薪资爆料平台上最低也有2.2到2.4万。

然而今年市场行情不好,意向书超发,但是拒绝率低,而且12月份字节招人名额盘点,结合去肥增瘦的政策,很多同学的offer就被盘没了,所以就会出现开出1.8万、2万这样的“劝退价格”,其实这就是字节不承认毁约的一种手段罢了。

只不过,这位清华同学为了发泄情绪,后面的言论有点争议,比如说践踏学历制度,稍显幼稚。

【4】“没有处在他的生活,评论是不客观的”

北大法学本科 英国法学硕士 2022年毕业

我本科是在北大读的法学专业,之后还去英国读了两年的法学硕士,2022年毕业。现在在银行总部的法务部工作,月薪到手1.6万到1.7万。但是它的晋升空间比较小。像银行的这种晋升制度,实现财务自由的可能性就非常小。

我们这一届毕业生,大概一半的人去了律所,一半人去了国企、央企或者说政府机构。比起往届来说,去律所的人相对有所下降。

我自己还是想跳出来的,以后可能会去券商或者投行。在国企就是悠闲,但无聊。可是我现在身上还有50万的户口违约金,所以跳出来可能也是两三年以后了。那个时候再进律所,竞争力会非常小了,因为律所不太认可国企的工作经验。但是你要法务对口再跳的话,其实跳券商和投行的后台会很方便。

我最近也看到,网上有清华硕士吐槽字节跳动恶意低薪。我觉得这个得看具体的部门。如果去的是像人力、法务这种很后台的、非核心的工作,月薪不到2万很正常。但是如果他是程序员,每天加班很严重,工作压力很大的话,2万块钱,真的是有一点点紧张,你要知道字节跳动的工作强度是很大的。

网友的评价,很多时候是根据他们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的。可能在我家那边,其实八,九千也能算高薪了,因为租房也就一两千块钱。但是你在北京,比如说我在西城工作,房租就是五六千块钱,对我来讲就完全不够用。

你没有处在他的生活,单纯地这样去评论他,我觉得是不客观的,你还要考虑到他的租房成本、生活成本、交际成本这些因素。

【5】“我刚毕业,还处于摸索状态”

清华水利工程本科 2022年毕业

我是清华水利工程专业的,2022年本科毕业,现在在某地铁运营分公司工作。我刚入职,工作才满1个月,属于是半文职半技术的岗位,也做一些科研工作。

因为我刚进来,目前还什么都不会,正处于一个老人不教,新人在学的状态。都是我自己慢慢摸索。月薪一万多吧,不到两万。

我大学同学大部分都出国了,我们这些人,一部分进了政府,一部分就是进私企、国企。我之前在总公司实习时间比较长,所以毕业后也就直接签了这个公司。结果总公司那边满岗了,然后把我调到分公司。

其实当初我还有一个水利部的工作,但是感觉太养老了,而且工资有点低。我现在有点后悔,早知道去考研究生了,还是学校舒服点。现在的工作虽然简单,但是需要看领导眼色,总之就慢慢往上靠吧。先在这里工作一段时间,看看后续怎么样,如果可以的话就留下,不行的话只能跳槽,毕竟我还年轻,还有选择。

最近网上清华硕士炮轰字节跳动的帖子,我觉得有点不切实际。2万块钱差不多也可以了,清本毕业的也差不多就这个价钱。不过他要求提薪资,为自己争取权益,这个是相当合理的,虽然提了可能也没用。

中国2022月薪过万占比

1、北京:26%的人月薪过万

2、上海:23%的人月薪过万

3、杭州:22.1%的人月薪过万

4、深圳:19.1%的人月薪过万

5、广州:18%的人月薪过万

6、南京:7.9%的人月薪过万

在当下的社会里,相信大部分打工人都有一个小目标——月薪过万,上述就是当下在国内一些城市月薪过万的人数比例,从上面的数据当中,大家不难发现在不同的城市,这个小目标实现的难易程度显然是不一样的。在北京,平均薪资水平最高,月薪过万人数超过了四分之一,位居全国城市前列。其次是上海,作为我国两大头部经济城市,北上的月薪过万的人数都超过了五分之一。

不过呢,对于北京上海这些房价动辄五六万甚至十多万一平的城市,月薪过万稍微显得有点不够看,但就算如此,在北京上海月薪过万的人也没有很多,占比也不过才26%跟23%而已,也就是说五个人当中只有一个月薪能够过万!而对于二、三线甚至十八线的城市来说,月薪过万是真的算非常高的工资了,像南京月薪过万的才7.9%,而南昌icon、合肥、郑州这种城市就更低了。

在上面的数据当中有一个城市表现得令人惊讶,那就是杭州,惊讶的原因是杭州月薪过万的占比竟然高达22.1%,比深圳广州这两个老牌一线城市还高,而且与上海的差距只有0.9%。为什么杭州会有如此亮眼的表现呢?杭州月薪过万的比例为啥能达到22.1%呢?个人觉得跟杭州的产业结构有很大的关系。

杭州被称之为中国的互联网之都,而互联网行业的薪资一向以高薪著称,像阿里巴巴,员工的薪资待遇在行业内外都是很具有竞争力的,不少高校大学毕业生都想着今进阿里工作,除了薪资待遇好以外,其它方面的福利也比较好,像员工每年都能有一次免费体检,并且自己的父母也能够享受到,并且员工子女以及本人都能够享受到百万医疗保险,在大城市工作让人压力最大的就是房子了,而阿里对于这方面也有福利,满足一定条件的员工能够申请一定额度的无息购房借款,这一制度极大地缓解了员工的买房压力。

杭州,在很多城市的评比中都已经是可以和四大一线城市相媲美的了,以前都是说北上广深,现在都叫北上广深杭了,从这也能看出杭州的发展速度之快,自然薪资待遇也不会低了!

2022平均月薪

国家公布的社会平均工资数据,叫2022年全国城镇就业人员社会平均工资,不包括农村就业人员。像2022年全国就业人员总数为7747 1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数仅仅44247万人,农民工总量为29077万人。确实是农村居民的有关数据存在很难统计的问题。

(一)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社会平均工资。2022年的标准提升为97379元,平均每月工资待遇8114.96元,比上年多名义增长了7.6%。如果刨除物价因素,实际上增长了5.2%。

什么是城镇非私营单位呢?主要指的是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港澳台商投资公司、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其他形式的城镇非私营单位。

很多人可能觉得国有企业是平均工资水平最高的,其实不然。2022年平均工资最高的单位是外商投资企业,平均工资达到了112089元,增加了5.1%。

相对而言,国有企业的工资增幅一直是非常稳定的,2022年的工资为108132元,平均增长率为9.3%,超过了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的总体平均增长率。

集体企业可能是城镇非私营单位的工资水平最低的单位了,2022年平均工资为68590元。

(二)城镇私营单位的社会平均工资,相对而言要比非私营低得多。2022年社会平均工资为57727元,平均每月4810.58元,比上年增长7.7%,实际增长5.3%。

私营单位的划分是按行业来的,可以分为十多种行业。其中工资水平最高的是信息传输、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年平均工资达到了1028亿元,比上年增长18.7%。

(三)其实国家也有在统计农民的收入。每年人社部都会发布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根据有关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农民工的人均工资待遇为4072元。2022年的农民工总数量为29077万人,2022年会略有减少。

另外,国家统计局还公布了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就业人员的年平均工资为79854元。

其实从各种工资水平来讲,最起码有百分之七八十的人会感觉本人的收入低于这些平均工资。这些工资是平均值,工资越高的人对于平均工资的带动幅度越大。像有的人工资动辄年薪百万,能够平均几十个人的工资待遇。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工资水平实际上是按照统计口径来确定的,并不是大家每个月的到手工资。按照1990年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国家统计局统计的工资主要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和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而且相应的工资都是应发工资,没有扣除社保、公积金、个人所得税等个人负担部分。即使我们拿到的工资是社会平均工资水平,每月到手的工资也只有其工资水平的百分之七八十。所以,大多数人的工资水平达不到平均工资水平也是正常的。如果说我们月工资收入达到了平均工资水平,至少能够超越80%的人了。

总体来说,社会平均工资也是一种社会导向,如果说用人单位在招聘新职工时,肯定会参照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标准设定工资额度。

    相关文章

    336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