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大全

| 宇春

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大全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大全【篇1】

一、概述

本课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看图学文。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六幅图分别与第1—6自然段对应。课文以小蝌蚪找妈妈为线索,介绍了青蛙的生长过程。本课有三幅图,与五段话中的三个重点段落相对应:第一、二幅图画的是没有长腿和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在询问鲤鱼妈妈。第三幅图画的是长出两条前腿的小蝌蚪,错将乌龟认做妈妈。第四、五幅图画的是小蝌蚪已经长成青蛙,找到了青蛙妈妈。课文对每幅图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文字描述。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了解青蛙生长特点,懂得要保护青蛙和小蝌蚪。

二、教学目标分析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塘、群、灰、捕、迎、龟、裳、碧、鼓”这9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写“河、姐”等6个字。

2、能联系课文内容辨析“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

3、理解课文中描写青蛙样子的句子,及句子中的动词如“披”“露”“鼓”。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同时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2、通过生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课上通过字词训练、朗读训练及打写训练等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让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四)注意体现创新和实践能力:

在课外,可让学生到池塘边细致观察小蝌蚪、青蛙的样子,了解它们是怎样发生变化的,也可将小蝌蚪带进课堂,甚至可用录像进行直观教学。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难点:

1、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2、理解小青蛙在寻找妈妈过程中的心情,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四、学生特征分析

本课的学习者具有好奇心、善表现、思维活跃的特点。能借助课件自主学习,对趣味性、生活化、直观形象的图文的教学资源非常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五、教学策略的选用

1、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教师适时点拨,同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研讨突破教学难点。

2、通过运用教学媒体为突破重、难点服务。

六、教学资源和工具

1、本节课是在学生人手一机的教室内实施的。

2、跨越式教学资源、共翔课件

3、教师PPT

4、课文相关挂图、生字卡、文中动物的头饰。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 圆圆脑袋黑黝黝,长长尾巴水中游,长大是庄稼的好朋友。(蝌蚪)你们看见过青蛙吗?谁知道青蛙是怎样长大的?(学生猜谜,开展讨论)

2、课件出示第一幅和第六幅的内容,认识小蝌蚪和青蛙的样子。

3、板书、齐读课题:34.小蝌蚪找妈妈

【目的:通过猜谜和展示直观图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简述梗概。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大全【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仔细观察、虚心求教的习惯,培养热爱自然、观察动物的兴趣,具有热爱生命的情操。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别”;理解16个新词的意思,能在句子中找出“发现、孤独、确实”的近义词。

3、能仿照例句,根据规定的内容,用“原来……怪不得……”写一句话。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能有条例地写出青蛙蝌蚪和蛤蟆蝌蚪的不同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懂“不合群”,并能了解合群何不合群的蝌蚪的区别。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读准多音字“调、觉、难、别”的读音,掌握16个词语。

二、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质疑。

1、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请他们把比较有价值的写在黑板上。如:小蝌蚪为什么不合群?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样的?作者为什么要写不合群的小蝌蚪?

(二)带着问题读课文

1、学生自己读课文。

2、指名读感兴趣的小节,并纠正读音。(调、别、仍、难、觉)

(三)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题问题。

1、默读

2、同学间交流

3、集体交流

(四)抓主要问题。

1、请学生选择哪些问题是比较重要的。

2、再请学生选择一个次要的问题,带着两个问题到书中寻找答案。

(五)讨论

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样的?

从形体上看,独游的小蝌蚪比群游的小蝌蚪略微大一点;从颜色上看,独游的蝌蚪是青灰色的,而群游的却是黑色的。(指导朗读时,注意读出不同点)请学生讲一讲两类蝌蚪的不同。

课文中哪些地方是写小蝌蚪不合群的?

1)我发现有只小蝌蚪孤零零地在游,好像在跟那些成群结队的小蝌蚪闹别扭似的。

理解:闹别扭换个词

指导朗读,读出小蝌蚪那种可怜的样子。

2)不料,那只小蝌蚪又从队伍中钻出来,单独游到一旁去了。

和“孤零零”的意思差不多的词语是什么?(朗读时,强调“又”和“单独”)

3)可是,过了一会儿,他仍旧从队伍中钻了出来,自个儿悠闲地游来游去。

朗读时强调“自个儿”。说说“悠闲”的意思或做做样子。

4)我们在课文中找到了那么多和“孤零零”的意思差不多的词,你想怎么评价小作者?(体会汉语的丰富性,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

5)作者写得那么好,我们怎样把它读好呢?(齐读1、2两段)

这就是不合群的小蝌蚪,它跟成群结队的小蝌蚪是不一样的。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能干,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不仅能提出自己的疑惑,还能自己解决问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仔细分析原因,知道小蝌蚪不合群的原因。

2、能为青蛙妈妈写一则寻人启示。

3、能用“原来……怪不得……”说写一句话。

4、明白生活中有许多科学知识,懂得要学会生活中的科学知识,需要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并虚心求教。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读词语

合群 孤零零 成群结队 闹别扭 孤独 不料 队伍 单独 调皮 仍旧 悠闲 略微 难道 疑问 蛤蟆 怪不得

2、你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吗?

(二)讨论,解决上节课中的另外两个问题。

1、上节课我们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知道了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样的?

但是,课文中的两位同学和我们都一样,虽然有了这样的发现,却不知道原因。1、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我和永明的疑问吗?这个问句还可以怎么问?

2、如果我们平时碰到不懂的问题,有哪些办法可以解决呢?(如:查百科全书,上网查询,问老师)

3、书上的小朋友采用了问老师的办法。他们是怎么问的呢?怎样才能让老师很快地听明白?那么,我们在问的时候,就要求讲清楚,用一句话说明白,不罗嗦。谁会问?(先请学生说,在不能说清的情况下,出示两个句式。)

句式:老师,我发现有些小蝌蚪……,这是怎么回事?

老师,我发现有两种不同的小蝌蚪,一种……一种……,您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4、小朋友,你们能解释这个原因吗?

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自由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5、小朋友们明白了吗?

书上那个句子说明他们明白了?你能用“原来……怪不得……”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你明白了什么吗?(指导朗读)

6、讨论到这里,小朋友们有没有找到另一个问题的答案呢?在3月25 日,这么一个晴朗的日子里,我们去春游。作者为什么在日记中不写写小朋友们是怎么玩的,而写这么几只小蝌蚪?

(三)综合提高

我们的问题解决了,可青蛙妈妈还在烦恼呢!你看,这只不合群的小蝌蚪就这样离开家,在外面玩,青蛙妈妈可着急了。你能帮帮它,为它写一则寻人启示吗?讨论:启示中应该写些什么?(外形特征,性格脾气)

板书: 外形特征 性格脾气

灰色略大 独游 变成青蛙

黑色稍小 群游 变成癞蛤蟆

善于观察 虚心求教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大全【篇3】

一、教学内容分析

《小蝌蚪找妈妈》这是一篇很有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成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二、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情趣”教学理念,通过“说”、“读”的结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体验于阅读解读过程,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为小朋友的自主参与创造有利条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看图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能通过读知青蛙的变化。

3、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谜语导入: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猜猜它是谁?说谜面:大脑袋,圆肚子,细尾巴,黑身子,水里游。

2、生交流,说谜底。板书:小蝌蚪

二、学习小蝌蚪自然段

1、出示小蝌蚪图片,说说小蝌蚪长得什么样?

2、课文是怎样来介绍小蝌蚪的呢?(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图文)

(1)自由读,找出描写小蝌蚪的句子。

(2)点名读,齐读

(3)指导朗读:小蝌蚪可爱吗?是呀,多么活泼可爱的小蝌蚪呀,你能用朗读让大家仿佛亲眼看到这些活泼可爱的小蝌蚪吗?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青蛙自然段

1、小蝌蚪长大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播放录音,请同学们听完故事后想一想,说一说。

2、刚才,大家听故事非常认真,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用“——”在课文中画出小蝌蚪身体变化的句子。

3、检查朗读,点名分段读课文。

4、指名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生说,师板书: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不见,指出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来介绍。

5、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它们是怎样接近这些小动物的?它们都说了些什么话?

(1)点名回答:鲤鱼、乌龟、青蛙。

(2)小蝌蚪是怎样接近它们的?比较体会: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3)课件演示,播放动画。

a、小蝌蚪与鲤鱼对面迎上去的动画。

b、乌龟在前面游,小蝌蚪在后面追上去的动面。

c、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就游过去的动画。

(4)思考:为什么小蝌蚪认定大青蛙是它们的妈妈?

a、点名朗读鲤鱼和乌龟是怎样向小蝌蚪描述妈妈们的语旬。

b、看图填空。

课件演示:出示图文练习

c、指导学生读句子。

四、分角色读课文

同学们,小蝌蚪、鲤鱼、乌龟、青蛙,你们喜欢谁呢?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读课文。

1、小组分角色朗读。

2、指导分角色朗读。

五、夸夸想想

1、孩子们,你们喜欢青蛙吗?能夸夸他们吗?

2、自由说,点名说。

3、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青蛙的知识?

(1)点名说

(2)师补充

六、课堂小结

孩子们,现在知道了青蛙是益虫,今后我们要一起行动起来保护青蛙。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大全【篇4】

教材简析: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经典童话故事。内容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设计理念:读中观、读中练、读中思、读中悟,读中表情,读中达意,读中明理。

教学目标:

1、认识“蝌、蚪、迎”等13个生字,,初步理解“甩、迎、追、蹲、披、露、鼓、蹬、跳、蹦”表达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知道青蛙是有益的动物。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试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1、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1、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2、品悟小蝌蚪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优点。

教具准备:小蝌蚪各个时期形态图画五幅,词条卡五张,字卡四张。(注:本课是最最常规的家常课,未使用cai课件)画有小蝌蚪的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复习巩固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跟着活泼可爱的小蝌蚪走进了一个童话的世界。这里有坚持不懈找妈妈的小蝌蚪,这里有温柔慈爱的鲤鱼妈妈,这里有热心善良的乌龟大叔,最后小蝌蚪们成长为想妈妈一样的田园卫士。同学们,你们喜欢他们吗?

1、板书课题,生谈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2、带着问题自由读文。

3、拆换伙伴,巩固读词。

a、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许多生字,接下来我要考考大家,有信心吗?

b、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生答)

c、自己试着读(课后“读一读”)

d、开火车读

e、对游来游去进行扩词。如:跑来跑去……

f、用“你追我赶”说句话。

4、课文分了几个自然段,用手势告诉老师。

二、走进正文,各有侧重

(一)、启(第一自然段):想象画面,步入佳境。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注意欣赏描写小蝌蚪外貌的词语。

师:描写小蝌蚪外貌的词语都有什么呀?

生:灰黑色的身子。

生:长长的尾巴。

师补充大大的脑袋,并将词条贴于板上。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师:一群长着大大的脑袋,灰黑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的小蝌蚪在池塘里你追我赶快话的游来游去。(贴第一幅蝌蚪图)睁开眼睛,说说你见到了一群怎样的小蝌蚪?

生:可爱的

生:顽皮的

生:时尚的

生:快活的

师: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呢?

生:甩着

师:你能做一下动作吗?生做动作。

师:还从哪个词看出?

生:游来游去

……

师:那么,结合词语说一说,你应该怎样读呢?

生:读出高兴劲儿

生:读出快乐的心情

(生模仿老师有感情读)

(二)承(第二三自然段):抓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师:快活的小蝌蚪游哇游踏上了他寻找妈妈的旅途,在路上他先遇见了谁呢?生答,出示第二幅图。后来又遇见了——出示第三幅图。

1、鲤鱼阿姨,乌龟大叔和小蝌蚪都说了什么呢?请同学在文中用直线画一画,再读一读。

2、指两名同学分别读二、三自然段。

3、小蝌蚪问话前都用了表示动作的词。

生答“迎”和“追”。

4、结合图画理解“迎”(面对面)。

师:(指图,指导朗读)当小蝌蚪看见鲤鱼阿姨哺育小鲤鱼的温情画面时,更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思念,他急忙迎上去问:(生读)

师:你似乎不怎么想念妈妈,(再读)。

师:那么鲤鱼阿姨是怎么答的呢?(生读鲤鱼妈妈话)

5、结合生活、结合图画理解“追”。

师:小蝌蚪告别了鲤鱼阿姨继续向前游,当他看见乌龟大叔在水中悠闲地漫步时,连忙追了上去。

a、我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追?试举例

b、他为什么追呢?

c、这时心里头会是怎样?

师:误以为前方游动的就是自己妈妈的小蝌蚪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高声叫着——

生边读边评价(

师:你是一只想念妈妈的小蝌蚪。

师:你是一只无比激动的小蝌蚪。

……

(随机用小蝌蚪卡片进行奖励)

师:可乌龟大叔仍旧慢吞吞地说(“说”声音变粗)——(生读)

6、分角色朗读。

(三)拨(第四自然段):宣泄情感,以读养心。

师:鲤鱼阿姨的温柔慈爱,乌龟大叔的热心善良温暖着小蝌蚪,给了他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力量,那么他找到妈妈了吗?用最响亮的声音读一读第四自然段。(粘贴图四)

1、用浪线画出描写妈妈外貌的语言,再大声地读一读。

2、出示小黑板,指名读“荷叶上蹲着……一对大眼睛。”教师同时贴词条:(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并出示( )的( ),让学生进行扩词训练。

3、积累背诵青蛙妈妈的外貌描写。

a、师: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多美的文字呀,你能背下来吗?

b、生背诵。

c、(教师指图)辅助背诵,增识词语。

师:荷花旁边,荷叶上面,蹲着——(生接语,同时教师贴“蹲”字于青蛙妈妈侧,以下同),披着——(贴“披”于另一侧),露着——(贴“露”于肚皮上),鼓着——(贴“鼓”字于眼睛上部)。

师:这是小蝌蚪们的妈妈吗?

生:是

4、爱的呼唤,荡涤心灵;真情告白,启迪人生。

师:小蝌蚪们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妈妈,心情会是无比地——

生:激动

生:兴奋

……

师:于是小蝌蚪大声的呼唤——

生:妈妈,妈妈——

师:这是来自心底的呼唤。

(生再读,师再评价。)

师:此时此刻,妈妈就在眼前,小蝌蚪还可能对妈妈说什么呢?

生:妈妈我真想念你呀!

生:妈妈我终于见到你了!

生:妈妈我找你找得好苦呀!

生:妈妈我再也不离开你了!

师:(顺势而为)妈妈也再不离开宝贝啦!

师:(引读)妈妈低头看见了自己的孩子,她笑着说——

生:(读青蛙妈妈语)。

师:细心的同学可能早就发现,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指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找一找,读一读,用括号形式标记一下。

(师指图与学生共同回顾小蝌蚪的变化并在五幅挂图间板书)

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消失

(四)合(最后一段):内外延伸,厚实立体。

1、巧妙过渡,走进文末

过渡:执着的寻找让青蛙母子得以相见,身体的改变让青蛙变得跟妈妈一样,尾巴已经不见(贴图五)

师:同学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指图)看,小青蛙跟在妈妈的后面又启程了,他将和妈妈一起并肩作战,捉害虫,保庄稼,去谱写一个又一个美丽的童话。

2、适当小结,谈论收获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生:小蝌蚪很可爱。

生:小蝌蚪很勇敢也很坚强。

生:不对,应该说是很执着。

生:我知道了小蝌蚪刚出生时跟妈妈不在一起。

生:我知道了小蝌蚪要经过四次变化才能跟妈妈一样。

生:小蝌蚪身上有许多我要学习的东西。

3、由内向外,拓展放大

师:关于青蛙你还知道些什么?

(同学汇报搜集的资料)

生:青蛙每年能吃掉1万5千只害虫,是庄稼的保护神。

生:青蛙天生就是个歌唱家。

生:青蛙是益虫,但有的青蛙有毒。

生:关于青蛙的诗: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和资料的了解,我们更了解了青蛙是我们的朋友,我们不但呀喜欢他,还要爱护他保护他,请同学们带着喜爱之情再回读一遍课文。(生读)

三、布置作业:

回家后继续读课文并和爸妈演一演,下节课上我们进行分角色表演。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大全【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蛙变化过程,倡导学生养成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

2、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本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全过程。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头饰。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语,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大脑袋 圆肚子 细尾巴 黑身了 变变变……长出四条腿,丢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呱,抓害虫,顶呱呱。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画文中的生字。

2、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3、的故事录音,边听边画自然段序号。

4、自由读文,你读懂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了解蝌蚪变为青蛙的过程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⑴ 思考:小蝌蚪是什么样子呢?

⑵ “快乐地游来游去”是什么样子呢?请你想像一下,做这个动作。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 自读这一段,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这句话写了什么?

⑵ 分组进行讨论。

⑶ 画出小蝌蚪和鲤鱼的对话,想像他们谈话时的语气,读一读,再分角色表演。

⑷ 学生练读,表演。

⑸ 汇报,评价 。

板书:四条腿 宽嘴巴

3、仿照以上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至第五自然段。

4、学生自学成,汇的。

5、学生汇报情况。

6、观看青蛙的变化过程。

7、用自己的话说说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8、分角色朗读课文。

9、戴头饰表演。

10、老师小结:小蝌蚪为了找妈妈,不断探索,靠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去探究,才能取得成功。

四、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2、查找小青蛙吃害虫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

2、练习朗读本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重难点】

练习朗读,学本课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内容

1、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出感情。

2、分小组表演这个节目。

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抽字卡,指名读。

2、读词语卡片。

3、小组汇报。

三、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

2、书空。

3、学生访写、师纠正。

4、认真书写 。

四、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生字、新词。

2、预习“语文园地八”。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大全【篇6】

【教学理念】

低年级语文教学要紧紧抓住儿童的心理特征,融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寓知识的传授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学习中,在此之上,培养学生思维,训练其语感,提高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故事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趣中学,学中用,用中悟”。《小蝌蚪找妈妈》一文的教学设计,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为了从知识、能力、情感三角度落实好本文的教学,我在设计中还充分考虑到教材的特点,儿童自身的特点,抓住“六”个字──“变”、“趣”、“演”、“引”、 “板”、“读”,进行全文的设计。

【教学特色】以“趣”为经,以“学”为纬。

【教材分析】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看图学文,文章语言优美、画面形象、情节生动,很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口味。全文贯穿两条线:

一是“找”,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帮助下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二是“变”,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三次明显的变化。根据教学要求,这篇课文的教学要落实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⑴ 重点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动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⑵ 通过图文结合了解青蛙成长过程中的形体变化。

能力目标:

⑴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 借助学文,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让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教育学生从小保护有益动物。

【教学主要环节及意图说明】

一、变──变序教学,突出对比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有鲜明的特点:构段方式基本相同。都是按照“小蝌蚪看到了谁,说了什么”的层次来安排段落内容。因为这点,以往大多教师均从指导学生学法入手,按照故事发展安排教学。为了突出全文的重点,我采用了变序的教学方法来处理,目的是直奔主题,理清线索,把握重点,让学生对全文知识有更清的理解。变序法流程体现在:

1、小蝌蚪的外形特点怎样?

(学习第一自然段)

2、青蛙妈妈的外形特点怎样?

(学习第四然段)

3、小蝌蚪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

(找出小蝌蚪身体变化的句子)

4、小蝌蚪是在谁的帮助下找到了妈妈?

(指导对话朗读)

变序处理,我认为有三点好处:

1、对比鲜明:让学生通过对比的方法感知二者外形的不同特征,找出不同点,从而自觉生疑: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2、重点突出:鲤鱼妈妈及乌龟帮助小蝌蚪这一内容仅仅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但在全文中不是重点内容,放置在最后教学,使全文重点得到突出。

3、线索鲜明:一篇文章犹如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教师处理教材的工作就是去枝删叶的过程,突出主干,以便让学生更清楚地看到全文的线索。

二、趣──以趣促智,调动情感

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对于知识的学习与掌握,缺乏主动意识,只有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变知识的传授为娱乐体验,寓教于乐,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小蝌蚪找妈妈》本身就是一篇知识性、趣味性很强的课文,如何突出趣味性又不失知识性,科学有效地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我做了以下的设计:

1、儿歌朗读表演。

小蝌蚪长成青蛙时,身体发生了三次明显变化,为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一知识,在课文的学习中,我安排了儿歌朗读表演。(自编内容)

生:我是一只小蝌蚪,我要去找妈妈啦!

师:不好!

生:(接)怪事发生了。

师:(惊奇地)怎么了?

生:啥时长出后腿啦,接着长出前腿啦!

身子天天在变化,我已长成青蛙啦!(呱呱呱)

2、谜语引入课题。

利用儿童喜欢猜谜语的特点,我引用了两则谜语: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小蝌蚪)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通过谜语的引用,既增加了趣味性,又起到了导入课题的作用: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难怪小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了,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小蝌蚪一同去找妈妈。板书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3、自述介绍。

在第四自然段的学习中,为了让学生对青蛙的特征有更为鲜明的印象,我设计了角色扮演自述的环节:同学们,假如你现在就是青蛙妈妈,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吗?目的是引导学生练习用“鼓着”“披着”“露着”三个词语说话,活用词语。同时活跃课堂气氛。由于问题的设计让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他们的主体性,参与性一定会大大增强。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回答:

生: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阐述自己的特征)

生:我是一只大青蛙,我的本领可大啦!我一天可以吃七十多只害虫,一年可以消灭一万五千多只害虫。我是人类的好朋友。小朋友可要爱护关心我。(阐述自己的本领)

生:我是一只大青蛙,我的家族可大啦。有成员三千多种。我是绿衣青蛙,生活在水中,我的兄弟有很多,他们有的是穿红衣服,有的穿黑衣服,有的生活在陆地上,有的生活在树上……

三、演──以演悟理,形象生动

“游过去”“追上去”“迎上去”三个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重点,我摒弃了教师仅仅从字义上区别理解的方法,利用孩子们善于观察,善于模仿的天性,设计了以下环节的教学:

1、找一找:找出课文中三个动词所在的相关句子读一读。

2、看一看:通过播放软件,让学生从观察中初步体会三个动词表示的不同方向。

3、贴一贴:教师制作几个箭头,让学生根据看到的画面,通过箭头的不同摆贴来释义。

如:“迎上去”表示为:

“追上去”表示为:

“游过去”表示为:

4、演一演:理解词语的目的是应用词语,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迎上去”一词的意义,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当老师来到王明家,王明会怎样?(师生表演)演完之后,请同学们根据所看到的情景说一句话,要求用上“迎上去”一词。

如:江老师来到王明家,王明主动迎上去,说:“江老师,您好,欢迎您!”

通过演一演,说一说,学生们体会到“迎”指的是两者方向相对,而且带有主动热情的意思。课文中小蝌蚪迎上去的目的是找听妈妈的下落,所以读起来也要特别有礼貌。

四、引──巧妙过渡,浑然一体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顺利地从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转向另一知识点,我巧妙地设计了如下过渡语:

同学们,这篇课文不但语言优美,画面更加生动,下面请大家欣赏第一幅图──池塘里的小蝌蚪。(播放软件)

小蝌蚪虽然生活得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他们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什么。这不,他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他们找呀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就是一保可爱的大青蛙。(贴出青蛙图)

课文中青蛙妈妈说: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同学们,你们知道小蝌蚪是什么时候长成青蛙的吗?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到了他们的身体发生了变化?

小蝌蚪,你们找到妈妈,多亏了谁的帮助啊?(引出二、三自然段内容)

青蛙是人类的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农民伯伯亲切地称之为“护谷神”。为了让这位朋友生活得更舒适、安全些,我们作为他的朋友,应该用心去爱护关心他。同学们,你们能为他做点什么吗?(环保教育)

五、板──画龙点睛,提纲挈领

这篇课文的板书,我试图把“文字”与“图片”结合起来,突出趣味性,体现板书的“美”。

小蝌蚪找妈妈

六、读──读中悟情,积淀语感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学习语文,就是为了掌握这个重要的交际工具,既积累语言,积淀语感。于永正说过:掌握自行车、汽车等代步的工具的最好的方法就是首先拥有。车子可以买,语文呢?语文得靠读、背。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也是一篇很好的朗读训练范文。文中有三段对话,教学时指导学生体会对话的语气,从中学习交际,这也是本文的一个重要教学任务。

指导小蝌蚪与鲤鱼妈妈的对话朗读,应强调读出礼貌的语气;指导小蝌蚪与乌龟的对话时,应读出急切的语气;指导小蝌蚪与妈妈的对话时,应读出高兴,愉悦的语气,体会母子相逢激动的场面。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大全【篇7】

教学内容:

一年级第二册《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准备:

小蝌蚪生字卡课件,课文六幅插图课件,歌曲《小蝌蚪》。

教学教程:

1、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一群活泼可爱的小蝌蚪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小朋友想不想和它们交朋友?

生:(大声说)想。

(出示课件1)

师:谁认对一个词语宝宝就可以得到一只可爱的小蝌蚪。(认对后点击一下生字卡,小精灵欢快地说:“奖给你一只小蝌蚪”)

生认读生字。

2、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师:小朋友个个都是认字的能手,池塘里的小蝌蚪可高兴啦!

(出示课件2,即文中插图1)小蝌蚪长成什么样?看谁观察得仔细。

生仔细观察后纷纷举手说。

生一:小蝌蚪有大大的脑袋。

生二:小蝌蚪有黑灰色的身子。

生三:小蝌蚪长着长长的尾巴。

师:你真行,正确地读出了“长”的两种读音。小朋友试着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生自由读。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生读。

师:你带着笑容把“快活”读得重一些,小蝌蚪真高兴呀!谁也能高兴地读一下这段话。

生高兴地读。

师:真不错!小朋友读得这么高兴,李老师也想读一读,请小朋友认真听,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读得最棒!师范读后,问:老师读得好不好?

生一(评):老师把“一群” “大大”“黑灰色”读得重一些,把“长长”读得长一些。

生二(评):老师带着微笑读。

师:谢谢小朋友的夸奖(点击小精灵),你们想读好这句话吗?

生:(笑着说)想!

师: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这句话。

(出示课件3,即文中插图2)

师:图2中的小蝌蚪与图1中的有什么不同?

生: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

师:你真棒!(点击小精灵)小朋友都看一看,小蝌蚪真的长出了两条后腿。

生:真可爱!

师:小蝌蚪想做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想?

生看图说话。

师:小朋友真聪明,请小朋友找一找哪个自然写了这幅图画的内容。

生:第二自然段。

师:请同桌小朋友互相读读。

生读。

师:谁愿意来扮演小蝌蚪,读读小蝌蚪问鲤鱼妈妈的话。

生读:“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师:小蝌蚪是怎样去问的?

生:小蝌蚪是“迎”上去问的。

师:小蝌蚪不“走”上去问而是“迎”上去问,这是为什么呢?

生:(沉默)哦,小蝌蚪急着想见自己的妈妈。

师:谁来学着小蝌蚪急切的样子来读读这句话。

生读。

师:谁还能比他读得更急切一点?

生急切地读。

师:读得好,还加上了动作。(点击小精灵)小朋友自己读读这句话。

生自由读。

师:鲤鱼妈妈怎么告诉小蝌蚪的,谁愿意做鲤鱼妈妈。

生:(大声地读)“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师:平时,当妈妈看到你急着找东西时,妈妈是用怎样的语气对你说呢?谁能学着妈妈说话的样子读读鲤鱼妈妈说的话。

生自由读。

师:鲤鱼妈妈真热情呀!小朋友也热情地读读鲤鱼妈妈说的话。

生自己读第二自然段。

师:长出两条腿的小蝌蚪从鲤鱼妈妈这里知道了自己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没找到妈妈的小蝌蚪多着急呀!它们该怎么办呢?

生:(齐说)找哇!

(出示课件4,即文中插图3)

师:请小朋友学着上图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这幅图。先观察小蝌蚪的变化,再扮演角色读一读课文内容,好不好?

生分小组学习。

师:小朋友学得多认真呀!想不想来展示一下。

生看图说话。

生一:(自信地站起来)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前腿,它们找到了一只大乌龟。(点击小精灵)

生二:小蝌蚪游呀游,它们找到了一只大乌龟,这时小蝌蚪已经长出了两条前腿。

师:你用上了“已经”这个词,真棒!(点击小精灵)谁愿意来扮演小蝌蚪和大乌龟?

生争先恐后地举手。

师:请一名小朋友读旁白,你们俩来扮演小蝌蚪和大乌龟,其余小朋友当评委,好不好?

生表演。师:我们来评评他们的表演。

生评。

师:你表演时既有表情,还加上了动作,顶呱呱(点击小精灵)

生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

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一天天长大、变化,虽然很累,但它们不怕累,终于找到了妈妈。

(出示课件5,即文中插图4)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图上的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子?

生观察后说说青蛙的样子。

师:请小朋友边看图这听老师读第四自然段。(师范读)小朋友能不能学着老师的表情来读读这段话。

生模仿读第四自然段。

师:你们真棒!都奖一只小蝌蚪。(点击小精灵)小蝌蚪找妈妈真不容易呀!它们找到妈妈时的心情怎么样?青蛙妈妈的心情又怎么样呢?小蝌蚪有什么变化?

(出示课件6,即文中插图5)小朋友观察后说一说画面内容。

生说画面内容。

师:谁愿意来读读小蝌蚪和青蛙妈妈的话?

生一:(笑着叫:“妈妈,妈妈!”)

生二:(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

师:你们真行,读出了小蝌蚪和青蛙妈妈的高兴心情。(点击小精灵)小朋友想不想读读小蝌蚪和青蛙妈妈见面时的话语。

生:(齐说)想!

师:赶快立起书来读读吧!

生自己读第五自然段。

师:假如你们是蝌蚪,找到青蛙妈妈时会说什么话呢?比一比,看谁说得棒?(在小组内说)

生一:“妈妈,我们终于找到了你!”

生二:“妈妈,我要天天和你在一起。”

生三:“妈妈,我找到了你真高兴。”

生四:“妈妈,我们已经长成你这个样子了。”

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点击小精灵)

(出示课件7,即文中插图6)

师:小蝌蚪找到妈妈后,在干什么?它们有什么变化?

生看图后说画面内容,指导朗读。

生自由读第6自然段。

3、分角色表演,加深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师:小朋友个个都挺聪明,既会读还会表演。我还想看一看小朋友的表演,你们愿意把《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表演给听课的老师看一看吗?

生:(大声说)愿意。(戴头饰表演,一人旁白,一女生扮鲤鱼妈妈,两位女生扮小鲤鱼,一男生扮乌龟,一女生扮青蛙妈妈,其他学生扮一群小蝌蚪。)

生朗读全文

4、活动——歌舞表演《小蝌蚪》

5、总结,课外实践。

今天这节课上,我们知道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它们一找到妈妈,就跟妈妈学捉害虫的本领。它们天天捉害虫,一天能捉多少害虫呢?我们课后去探究一下,在下节课把你们了解的知识讲给其他同学听。

教学反思:

农村小朋友对小蝌蚪长成什么样,青蛙长成什么样,小蝌蚪长大变成什么,这些知识对于他们来说是轻而易举的。在课前我调查了一下90%的同学都玩过小蝌蚪,有的甚至还养过小蝌蚪,但针对小蝌蚪是怎样变成小青蛙的并非说得清楚。因而我在备课时,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朗读能力为重点,按照从观察——说话——朗读——表演的过程来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一开始,我利用课件“和小蝌蚪交朋友”复习生字这一教学环节,创设了一个能把学生领入意境的学习情境,利用儿童的好奇、好胜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使学生与老师之间更亲近。

“胸有成竹,有条不紊”。这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每幅彩图都配有一段相关的文字,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但要低年级儿童用自己的话来完整表达每幅图的意思,是有点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细致地指导学生,使学生心中有“谱”。在教学中,我用分段教学法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内容,只要学生说的话与画面有一点联系就作出中肯的评价,重点指导学生观察每幅图的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及鲤鱼妈妈、小乌龟、青蛙妈妈的表情后再叫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内容。一节课下来,收获还真不小。这样先指导观察后说话,学生就会心中有数,不至于东拉西拉,言之无序,自然而然就使学生边练边说,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文本之间要形成对话和交流的关系,朗读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道出了读的重要性。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体会、揣摩。我在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亲自参与理解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根据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的特点,我在本课教学中采用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这三种朗读方法,让学生从读中理解“迎”“追”等词语的意思,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去朗读,读后同学评价再加上老师的指导,反复练读。从读中悟出词意、句意,学生才能淋漓尽致地进行角色表演,使学生在自主、合作、轻松的氛围内培养了朗读能力,也加深了对课文的印象和理解。从本课的教学实验看,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选择恰当的朗读训练,既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又能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和理解文本的能力。

    相关文章

    35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