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感人经典事迹故事10篇

| 金梅

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是时代精神的一面旗帜,是公民道德的一座丰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雷锋感人经典事迹故事10篇,供大家参考,快来一起看看吧!

雷锋感人经典事迹故事10篇

雷锋感人经典事迹故事【篇1】

雷锋在日记中写道: "我觉得要使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这就是雷锋崇高的道德信仰。在实践中,他时时刻刻总是想到帮助别人,多为人民做好事。

1961年5月的一天,雷锋冒雨到沈阳出差。在去车站的路上,看见一个妇女携带着两个孩子在滂沱的大雨中向车站走去,雷锋急忙上前,脱下自己的雨衣,披在那位妇女身上,并帮助她们上了火车,到了沈阳又把她们送回家。

1961年夏日的一天,雷锋到佳木斯执行任务,在火车上扶老携幼,帮助列车员忙这忙那。列车到了滨江站,外面下雨:装卸工人忙着藏盖站台上的行李,火车一停,雷锋下车和工人们干了起来,一直干到开车铃响。

春节期间,人人都在休息,可是雷锋却想:这种日子,服务部门一定很忙,他就自动到火车站帮忙,给旅客倒开水,扫候车室,找座位。看见一位老太太背包袱上车吃力,就跑上前去,接过包袱,扶她上车。

雷锋就是这样永不停息地为人民做好事,他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雷锋感人经典事迹故事【篇2】

一次,雷锋从丹东报告回来,在沈阳换车时。无意间看见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大娘,白发苍苍,满脸皱纹,拄着拐杖,背着大包袱吃力地走着。

“大娘,您这是上哪去?”雷锋上前关心地问道。“哦,我从关里来,去抚顺看我儿子。”大娘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雷锋一听,和自己同路。二话不说,接过大娘的包袱。扶着大娘上了车。车上的人肩挨着肩,脚碰着脚,十分拥挤。雷锋扶着大娘挤过了一个又一个人。给老大娘找了一个位子。而自己却背着沉重包袱,没有坐下。

大娘告诉雷锋,他儿子出来好几年了,是位煤矿工人。这是她头一次去看他儿子。说着手颤抖地从怀里掏出了一封信。上面写着抚顺市信箱。

“小伙子,你知道这地方吗?”大娘十分急切地问。“大娘,我一定带您去找您儿子!您放心!”雷锋肯定地说。大娘听了,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车到站了,雷锋搀扶着大娘下了车。他们东打听,西打听。终于找到了大娘的儿子。临走前,大娘激动地握着雷锋的手,说:“谢谢你!小伙子,你是干什么的?住在哪?”雷锋弓下腰,说:“大娘,我是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大娘听了,顿时热泪盈眶,紧握着雷锋的手不放。

看完了故事,我对雷锋满是敬佩。是的,我们大家都应该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

雷锋感人经典事迹故事【篇3】

雷锋,这个名字早在60年代就响彻中华大地。他的崇高的思想和品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闪烁着时代的光辉。他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哺育下成长起来的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是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杰出代表。1963年的3月5日,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向雷锋学习!”全国人民热烈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掀起了一个学雷锋的热潮,雷锋精神开创了一代新风。

岁岁添仇 湖南省望城县,雷锋的出生地。从长沙城跨过湘江,顺着长宁公路西行15公里,在那连绵的丘陵之间,有个小山村名叫简家塘,这就是雷锋的家乡。1940年12月18日,雷锋出生在这里的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当时起名叫雷振兴。因为那年是农历“庚辰”年,家人就叫他“庚伢子”。

3岁的孩子,若在现在,正是在幼儿园里撒欢的年龄,可雷锋3岁的时候,爷爷却被地主逼死了;5岁的时候,父亲遭日寇毒打,病死在床上;6岁时,哥哥在资本家工厂被轧断胳膊,被资本家撵回家,后来得了“肺痨”,又无钱医治而死去;不久,他的弟弟小金满病死在妈妈怀中;7岁时,他母亲不堪忍受地主欺辱,悬梁自尽,他成了一个孤儿;他小小的年纪为了糊口上山砍柴,被地主婆在手上连砍三刀。

从血和泪中走过来的雷锋,9岁时就成了反霸清匪斗争中的儿童团员。年仅15岁,就成了新生政权的一名公务员。今天有些人弄张证明,就可以把自己的兵龄、工龄任意延长。那么,雷锋如果今天活在世上的话,名副其实地是一名老革命了。让我们沿着雷锋曾经走过的道路,去追寻他的足迹吧。

解放后,在安庆乡乡长彭德茂大叔的帮助下,雷锋进入小学读书。不久这个学校停办了。一天,雷锋到十多里外的一个山村放牛时,发现了一所学校。雷锋喜出望外,找到老师要求读书。开始老师不同意,在雷锋的恳切请求下,通过考试插班上了学。由于刚刚解放,人民生活极其困难,雷锋有时就在月光下看书写字。后来因为交不起学费,彭大叔便把他推荐到乡里当了通信员。无疑是雷锋当年品学兼优的缘故,多少年后,当有人采访雷锋生前的老师和同学时,他们仍然能清楚背诵当年编的快板书: “小小雷振兴,学习他最勤,上学他最远,功课他最尖,1956年秋天,彭乡长到望城县委开会。县委书记张兴玉想找个公务员,问他有没有好后生,彭乡长介绍了雷锋的身世和他在乡里的表现后,张书记决定把他调到县里来。彭乡长真有些舍不得放雷锋走,但是,雷锋到上级机关去,可以更快地进步,彭乡长又为他高兴。彭乡长给雷锋买来了蚊帐、热水瓶和一套新衣服,亲自把他送到了县委办公室。

螺丝钉精神的由来

在望城的山间小道上,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同时映入了张书记和雷锋的眼帘。小雷锋蹦蹦跳跳,一脚踢飞了螺丝钉。张书记却上前几步,弯腰捡起来,把螺丝钉上的灰擦干净,郑重地交给雷锋:“留着,会有用处的。”就这样一弯腰,一句话,一个老共产党员的言行竟然影响了一个年轻人的一生。在后来雷锋写的日记中,螺丝钉被雷锋反复思索,终于形成了独特的“螺丝钉精神”。

1960年1月12日,雷锋写道:“虽然是细小的螺丝钉,是个细微的小齿轮,然而如果缺了它,那整个的机器就无法运转了,慢说是缺了它,即使是一枚小螺丝钉没拧紧,一个小齿轮略有破损,也要使机器的运转发生故障的,尽管如此,但是再好的螺丝钉,再精密的齿轮,它若离开了机器这个整体,也不免要当作废料,扔到废铁料仓库里去的。”1962年4月7日,雷锋再次写道:“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机器由于有许许多多螺丝钉的连结和固定,才成了一个坚实的整体,才能运转自如,发挥它巨大的工作能力,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螺丝钉要经常保养和清洗才不会生锈。人的思想也是这样,要经常检查才不会出毛病。”

军营里的亮相

1959年12月,19岁的雷锋走进了军营。接兵的干部从这位身体条件并不太合格,然而却有着一张不寻常的履历表上看到,他在农业战线上是优秀的拖拉机手,在工业战线上3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18次被评为标兵,5次被评为红旗手,3次被评为节约能手,曾在报纸上被表扬过……接兵干部想,如果不是他坚决要求入伍,鞍钢怎么舍得把他送走。

新兵雷锋到部队的第一天,就代表千余名新战士,在热烈的掌声中,毫不怯场地登上全团欢迎新战友大会的讲台。全场两千双眼睛的视线集中在他身上。他昂首挺胸站在话筒前,个子虽然不高,却显得朝气勃勃,格外神气。他抖了抖落在身上的雪花,从裤袋里掏出讲稿,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大声念道:“敬爱的首长和全体老同志,让我代表新战士……”他刚讲上两句,大风就把讲稿吹叠起来了,他极力想展开讲稿,可是风仿佛故意找他别扭,刚展平,没等张嘴又给吹乱了。当时在场的团俱乐部主任陈广生想上前帮他一把,没想到雷锋干脆把讲稿一团揣进裤袋,冲着话筒来了个即席发言:“我们这些新战士,在60年代即将开始的日子里穿上军装,扛起枪杆,真有说不出的高兴。我们当中有工人,有社员,也有学生,来自四面八方,可我们只有一个心眼,学好本领,保卫祖国,当个像样的兵。刚才团首长讲话,希望我们争当五好战士,依我说,有在座的领导,有老同志的帮助,别说五好,有个十好八好也保证当上。”

全场轰的一下被逗笑了。雷锋显得有点慌乱,抓着话筒又说了句:“笑什么呀?我讲的都是实话。”他转身向首长敬个礼,全场又响起了一阵掌声。

这就是《雷锋的故事》的作者陈广生第一眼见到的雷锋。现在,陈广生已年逾花甲,但是,一个活龙活现的雷锋仍时时映现在他的脑海里。时间越久,他越怀念和普通人一样有着七情六欲,和普通人一样在阳光下呈现出多种色彩的雷锋。

陈广生并不责怪写信向他发问“真有雷锋这个人吗?”的青年朋友。他满怀深情,讲述他看到的一个个雷锋。

问《祝福》

自打那次新兵大会后,雷锋和俱乐部主任陈广生逐渐熟悉起来,他发现陈广生那儿有那么多书,从此,便成了俱乐部的常客。有一次,雷锋在陈广生的床头看到了《鲁迅小说集》,便借了回去。过了一段时间,雷锋还书时,陈广生问他,你读了哪几篇?雷锋说《呐喊》和《彷徨》里的许多篇都读过了。陈广生实在佩服他的阅读能力,尤其令陈广生永不泯灭的记忆是,当他们谈起《祝福》中的祥林嫂时,雷锋突然有些伤感的情绪。他说:“我这次看《祝福》又掉泪了。祥林嫂悲惨的一生很像我的母亲。”雷锋说到这里,泪水流了出来。他抹了抹眼角,说:“我母亲受苦受了一辈子,死在旧社会,死得很惨。那年我只有六七岁。”说着,雷锋忽然把话题岔开了。他说:“我文化水平低,有点看不明白,作者不会为祥林嫂祝福吧,也不是为鲁四老爷祝福吧,那怎么叫祝福呢?”尽管雷锋还不是很懂大文学家的用意,但他却那么喜欢鲁迅的作品。《祝福》显然在雷锋的心灵荡起了阵阵涟漪,陈广生觉得可不能小瞧了这个爱动脑筋的年轻士兵。

雷锋挨训

在所有记载雷锋的书籍里,大概很难看到正面描写雷锋挨训的文字。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伴随着雷锋的并不都是赞扬和荣誉。 雷锋每次到陈广生那里借书,都是高高兴兴的。有一天却阴着脸走进屋来。原来,雷锋在路上碰见了副团长,副团长却并不知道这是雷锋。雷锋乐哈哈地跟副团长打招呼,副团长却一眼瞅见了他露在帽沿外的“刘海儿”,狠狠地训了他一顿。陈广生当时在心里埋怨这位副团长对新战士态度有些过于严厉,但在口头上仍然安慰雷锋说,副团长抓部队就是严格,让雷锋不要放在心上。不一会儿,雷锋就消气了,又像过去那样有说有笑,临走还对陈广生说,回去就把头发理了。以后,陈广生果然见雷锋的头发短了。但有一次,陈广生笑着说:“我是被你的口琴声吸引来的,不是来检查军容的。”雷锋放下帽子也笑了。这时陈广生才注意到,他的头发虽然很整齐,但是额前的短发仍然是刘海式,只不过比过去短了点。陈广生抚弄了一下雷锋额前的短发,开玩笑说,“还敢留着,不怕团首长再看见了?”他嘿嘿一笑:“再上街,我把帽子戴低点。”陈广生心里偷偷笑了,好一个倔强的机灵鬼。

陈广生追述这个故事,无非是想说:雷锋是有个性的人,而不是通体透明的神。我们在宣传先进典型时,不应该像给演员化妆那样,把本来属于他的有个性的东西,包括缺点,遮盖得严严实实。那样,典型就只能在舞台上出现了。

一张“解放”照 在军营里仅仅度过了一年零八个月的雷锋,在他身上处处洋溢着当家做主人的自豪感。曾经为雷锋拍摄过不少照片的季增,当时在团宣传股担任摄影报道员,现在已是中国摄影家协会河北省承德市分会主席了。他追忆了这样一个故事: 记得1961年春天的一个中午,我挎着相机下连队采访,正赶上雷锋趴在地上保养车辆。这时我便走了过去,对他说:“雷锋,就在这儿给你照个相怎么样?”雷锋听了连连摇头:“不,你去给别人照吧,我的照片已经够多了。再说,照多了也是浪费。”我说:“你的照片是不少,可是在汽车上照的有吗?别忘了,你是驾驶员!”听了我的话,雷锋动心了,小脸蛋一乐:“照就照!”说着就从车底下钻了出来。

他在车前做好了照相的姿势,我也调好了焦距,就在我快要按下快门的时候,他突然对我说:“不在这儿照了,到那边去吧。”原来,雷锋想在“解放”牌汽车上照一张相,而他驾驶的车是苏式老牌汽车“嘎斯51”。这样,我就随他来到一辆“解放”牌汽车前。他指着车上的“解放”牌字样,对我说:“能把这两个字照下来吗?”我不解地问:“照这干什么?”他思索了一下,语气深沉地说:“没有解放,哪有我雷锋?”听他这么一说,我才明白了什么意思。就这样,我给他摄下了这张大家比较熟悉的照片。”20多年过去了,季增仍然保存着这张珍贵的原始照片。当驻军某部新闻干事孙云贵去访问他时,季增从他保存的相册里取出那张原始照片给他看。

接过相册,孙云贵好奇地翻阅着。这不是一本普通的相册,而是一本制作精美的雷锋照片专辑。雷锋当年的生活情景都集中在这本厚厚的册子里:有他艰苦朴素、缝补衣服的镜头,有他在车站扶老携幼、助人为乐的场景,还有他担任校外辅导员时为孩子们讲故事的场面……在那些褪了色的照片下面,都附有一张保存完好的底片,可见主人是多么的细心。季增说,这些照片大部分都是他拍摄以后第一次洗出来的。

“我把党来比母亲,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旧社会的鞭子抽我身,母亲只会泪淋淋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夺过鞭子揍敌人。”在雷锋的日记中,曾工工整整地抄录下了这首歌词,以至于后来不少人把它当成了雷锋的诗文。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把党来比母亲”,的确唱出了雷锋的真挚感情。现在却有一些年青人,没有体验过雷锋的经历,因而很难理解雷锋的这一情感,而仅仅把它当成一种艺术上的夸张。让我们来看一看雷锋的指导员高士祥,对雷锋入党的一段回忆吧。

雷锋感人经典事迹故事【篇4】

学习雷锋的小故事:“一件小事”

那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已经成家立业了。那年冬天,家里包饺子,发现醋没有了。我上街买醋。谁知刚刚走出商店,只见一位妇女脚下一滑仰壳摔倒在地,顿时口吐白沫昏了过去。我和一位不相识的女青年拦了一辆三轮车,把她送到附近的医院急诊室,我缴了急诊费。经检查,此人除了脑震荡外,还有心脏病。医生说:多亏你们家人得及时!当时,我从那位妇女上衣兜里,查到了她的工作证,于是我给她的单位值班室打了电话。很快,那位妇女的家人和单位的领导赶到了医院。我和那位女青年便悄悄离去。回到家里,媳妇问:“醋买回来了?”我这才发现,那瓶买好的醋真的不知去向何方了。我只锝把前因后果告诉家人。上小学的女儿听说后,拍着手说:“这是学雷锋、做好事呀!”

其实,我们这一代人,“学雷锋、做好事”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管是谁,遇到别人需要帮忙、救急的事情,都就应伸手相救。这不仅仅仅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而且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职责!雷锋是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他的伟大在于平凡,他的平凡更显得伟大。我也是一个共产党员,雷锋能做到的事,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也就应能做到。因此学习雷锋精神,不仅仅仅是青少年和共青团的事,也就应是每一个共产党员首先要做到的!

雷锋感人经典事迹故事【篇5】

雷锋小故事:添砖

有一个星期天,雷锋肚子痛,他趴在床上忍了一会,想硬挺过去,但又一想,明天还要出车,这样疼下去可不行,赶快爬了起来,跑到卫生连。

值班医生问了问病情,按了按肚子,给了些药片,嘱咐说:"不好紧,回去用热水袋压一压肚子,好好休息休息就好了,可别再累着呀!"

雷锋往回走,飘过一个建筑工地,工地上那热烈的劳动场面,一下子把他吸引住了。他心里赞叹着:"嘿,真了不起,不久以前,那里还是一片煤渣地,此刻就要盖起高楼大厦了。"在那里劳动的人,个个汗流浃背,干劲十足。砌砖的和运砖的,展开了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扩音器里响着一个尖嗓子姑娘的声音,鼓动得整个工地热气腾腾的。

他正要离开那里,忽听得那尖嗓子姑娘喊道:"……砌砖的同志大显身手,以惩每小时一千二百块的速度,打破了过去的纪录,运砖的同志加油呀!"雷锋回身一看,见运砖的两人一辆小车,一个拉一个推,个个干得挺欢,还是供不上砌砖的需要。他忘了肚子痛,跑到推砖场,操起一辆小车就干起来。他一个推一辆车,装得满满的;上坡时挺费力,几个工人赶来帮忙他,有个工人问道:"同志,谁叫你来的?"雷锋笑着逗他说:"你们叫我来的呀!""我们?""是呀,你们为了社会主义,干得热火朝天,就不许我来吗?"

雷锋觉得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添一块砖,也是好的,他越干越高兴,推着小车跑得飞快,一口气推了十几车,脸上的汗珠子直淌,衣服全湿透了。工地上的人都很纳闷:"哪儿来了这么个解放军战士,干得这么带劲!"有的说:嘿,真了不起,解放军同志干什么都是好样的!"

雷锋,一个以前让许多人感动、许多人热血沸腾、许多人默默学习的名字,不知从何时起,变得渐行渐远了。

于是,有人觉得,雷锋精神已经不再是时代的需要,不再是社会推崇的精神力量。

果真如此吗?这天的社会,果真不再需要雷锋精神了吗?

笔者以为,这种是一种不了解社会现状的表现,是一种不了解雷锋精神真谛的表现。其实,在这天,雷锋精神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

首先,雷锋精神是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最好注释。如果说“八荣八耻”是对社会主义荣辱行为高度概括的话,雷锋所做的一切,能够说就是对“八荣八耻”的直接注释,它告诉我们,只要这样去想、这样去做,就是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因此,雷锋精神与这天我们所倡导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完全呼应、完全匹配的,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所务必的。

第二,雷锋精神是社会正在崇尚的精神。这天,我们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中一个重要的资料,就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建立人与人之间良好和谐的关联。雷锋所做的一切,正是现代社会所务必的,也是当今社会最缺少的。帮人送东西、帮忙迷路的孩子,帮忙遇到困难的群众,扶老人过马路等,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却能温暖被帮忙人的心。这天,社会上有许多需要帮忙的人,有许多需要用爱心去完成的事,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像雷锋那样,从一件件小事做起来,去帮忙他人,为他人着想,那么,我们的社会能不和谐吗?

第三,雷锋精神没有失去时代特征。有人认为,雷锋是一个文化不高、没有专长的人,如果雷锋生活在这天,转业后很有可能成为一名下岗职工。如果下岗了,他还会去做好事吗?因此,雷锋精神不再具有时代特征,社会也不就应再提倡雷锋精神了。这种观点,完全是对雷锋及雷锋精神的曲解。我们说,与这天的要求相比,雷锋在文化知识、专业特长方面是已经跟不上时代的需要,但是不好忘了,雷锋是一个没有上过学的穷孩子,他的文化完全是透过自学所获得的。一个没有上过学的人,能够透过自学掌握那么多知识,如果他生活在这天,有什么技术他学不会,有什么学校他又考不上呢?有这样的精神的人,难道学习对他来说是难事吗?更重要的,雷锋讲求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他如果生活在这天,即使是下岗,我想,他也不会放下帮忙别人,而具有这种精神的人,在任何社会背景、社会体制下,都会成为企业和社会需要的人。

有一位工人端来一碗水,对雷锋说:"同志,喝碗水,休息一下吧。"

雷锋说:"不累,谢谢。"接过碗,一饮而尽,用手背抹了抹嘴,又推砖去了。

运砖供应不上的状况很快转变了。当雷锋刚刚装好一车砖的时候,尖嗓子的广播员甩着辫子跑出来,问雷锋:

"喂,同志,你是哪个部队的?叫什么名字?"

"你问这个干啥?"

"你给我们带来很大鼓舞,大家要求写篇稿子表扬表扬你。"

雷锋说:"我这天没事儿,到这儿干点活是就应的。有啥可表扬的。"说罢,推上车就走。

广播员感动地望着他的背影,自言自语:"还向我保密哩,我非打听出你的名字不可!"

整个工地你追我赶,热火朝天,大家越干越欢。上半天,超额完成了施工任务。中午,劳动结束后,雷锋拿起军衣,准备回连队时,一帮工人忽地把他围住了。这个和他握手,那个向他致谢。一个穿白衬衣的人,上前来拉住他的手,热情地说:"你到那里来劳动,给我们的鼓舞不小。"雷锋不好意思地说:“这有什么!我和大家一样,只是尽了我应尽的义务。"

那位女广播员又问道:"但是干了半天,还不知道你的名字叫什么呢?"

"我该回去了……"雷锋拔腿就走。

广播员故意板起面孔说:"同志,广播你的事迹,不能看成光是对你的表扬,这对我们今后的工作,也会有推动作用呀!"

雷锋只好说出了自己的名字。那位广播员一甩辫子,笑着跑。不一会儿,她那尖嗓子传遍了工地:

"感谢解放军,向雷锋同志学习……"

雷锋感人经典事迹故事【篇6】

学习雷锋的小故事:“红领巾小银行”

雷锋牺牲的第二年,____发出了“向雷锋学习”的号召。当年我正上初二。我们班成立许多了“学雷锋小组”,大家都用心开展“学雷锋、做好事”活动。而我在的一个小组大家一块儿商量,怎样用实际行动学习雷锋。之后有人提议:成立一个“红领巾小银行”,号召同学们把父母给的零花钱存起来,帮忙那些更需要的人。于是,“红领巾小银行”正式成立了,大家推选二位女同学当“行长”。全班同学都把自己的零花钱存在了“红领巾银行”里(其实,只是把大家的零散钱集中在一齐,以活期存款的形式存入银行)。一次,上思想品德课需要为全班同学每人买一本课堂补充读物,由于来不及收钱(同学们都没带钱),小行长不辞辛苦,去储蓄所取钱,并亲自到新华书店把读物买来,没有耽误大家的课堂学习。还有一次,一位同学得了急病去医院急诊室看病,需要急诊费,“红领巾小银行”发挥了作用,小行长跑步去储蓄所取钱,垫付了急诊费。对此,那位同学的家长万分感激!总之,这样的小事,太多了。到初中毕业时。小行长把同学们两年储蓄的钱退还给大家,当然还有一点点“利息”呢。

几十年过去了,也不知当年的“小行长”此刻何方?但从小培养勤俭节约、团结互助、关心群众、助人为乐的精神,正是毛泽东时代从小给我们的教育!

雷锋感人经典事迹故事【篇7】

雷锋有一句名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是雷锋崇高的愿望。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他无时无刻不在实践着自己的理想。

(一)雷锋同志入伍后,更是想国家所想,急人民所急。雷锋在1960年8月20日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望花区成立了一个人民公社,我把平时节约下来的100元钱,支援了他们;辽阳市遭受了洪水的灾害,我把省吃俭用积存的100元钱寄给了辽阳灾区人民。有些人说我是“傻子”,是不对的。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如果说这是“傻子”,那我是甘心愿意做这样的“傻子”的。革命需要这样的“傻子”,建设也需要这样的“傻子”。我就是长着一个心眼,我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

(二)“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佳话,就是从这里传诵出来的。

一次过春节,雷锋带领全班到抚顺瓢儿屯车站做好事。这个帮助打扫候车室,给旅客倒水;那个扶老携幼,帮旅客上下车。车站工作人员见到了雷锋,以为他又是趁出差的机会在为大家服务呢,一个工作人员走过来对雷锋说:“雷锋同志,春节还出差呀?”雷锋诙谐地回答“是啊,春节你们站上太忙,我们来出个公差……”

(三)1961年5月的一天,雷锋又冒雨到沈阳去。为了赶早车,早晨5点多钟,他赶忙起来带上几个馒头,披上雨衣就走了。在去车站的路上,透过雨幕,影影绰绰地看到一位妇女身上背着一个孩子,同时还领着个小女孩,在大雨中深一脚浅一脚地往车站走去。雷锋一见这种情景,急忙跑上前去,脱下自己的雨衣披在那背小孩的妇女身上,又背起地下走着的小女孩,陪同他们一同到了车站。上车后,雷锋见那小女孩冷得直打战,又把自己贴身绒衣脱下来,给那小女孩穿在身上。雷锋估计他们也没有来得及吃早饭,就把带的馒头给了两个孩子吃。火车到了沈阳,天还在下雨,雷锋又一直把他们母子三人送到家里。那妇女感动得热泪盈眶,紧紧握住雷锋的手说:“同志,我可怎么感谢你呀!”

“不在感谢我,大嫂,应该感谢党和____啊……”

当雷锋离开她家继续冒雨赶路时,真像刚刚完成一项党交给他的任务一样,冷也不觉冷,饿也不觉饿了,还喃喃地吟诵着这样的诗句:

我是人民子弟兵,我是人民勤务员,

我为人民做好事,再苦再累也觉甜。

雷锋感人经典事迹故事【篇8】

雷锋出生于一九四零年十二月十八日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简家塘村的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

祖父雷新庭,多年靠种地主唐四滚子10亩田,勉强维持一家半饱的生活,在高地租、高利贷和苛捐杂税的盘剥下得了重玻雷锋3岁那年冬天,地主唐四滚子,逼雷新庭一定要在年关前还清租债,雷新庭年关时节含恨去世。

父亲雷明亮,参加过____领导的湖南农民运动,当过自卫队长。一九三八年被抓夫,遭到国民党的毒打,造成内伤残疾,回到家乡后边养病边种地勉强度日。一九四四年又遭到日寇毒打,伤势更加严重,翌年秋天终于死去。

母亲张元潢出生在一个铁匠家里,十几岁后被送到雷家做了童养媳。成婚后辛苦操持一家人的生活,在公爹、丈夫、大儿子、小儿子相继辞世后生活日益艰难,在受到地主的凌辱及逼害之后,于一九四七年中秋节之夜悬梁自荆。

哥哥雷正德,十二岁时外出当了童工,在繁重劳动的折磨下得了童子痨(肺结核)。一天,他突然昏倒在机器旁,轧伤了胳膊和手指。被解雇后又到一家印染作坊当了童工,由于劳累过度,肺病加重,又无钱医治,没几天就死去了。

雷锋感人经典事迹故事【篇9】

鞍钢位于辽宁省鞍山市,全称“鞍山钢铁公司”,是新中国最早建成的钢铁工业基地之一,厂矿和城市同步建设,虽然行政隶属不同,但是人们习惯的把二者混为一谈,渐渐地,也就没有人去区分其中的细节了。

雷锋他们乘坐的火车缓缓地开进了鞍山车站,这就相当于开进了鞍钢的大门。高大的厂房、高耸的烟囱和四通八达的运输线路扑面而来,雷锋不禁赞叹:鞍钢可真大呀!

下了火车,安置好行李之后,领导安排新来的工人参观钢厂。首先是炼钢厂,走在铁水奔流的火炉旁边,与挥汗如雨的炼钢工人近距离地接触,雷锋的心情非常激动。

他走到一位正在对铁水检测温度和成色的领班师傅面前,谦虚地问:“请问学会炼钢要多长时间?”领班师傅不答反而笑道:“怎么,小伙子,你打算到我们炼钢车间来?”雷锋回答说:“我争取来,但是要看领导的安排。”师傅哈哈大笑说:“好!我们欢迎你!”

接下来参观的是鞍钢化工总厂。只听厂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各种运料汽车、运煤火车,在其中穿行,运行中的发电机、推土机、传送带等等,以及不断拉响的汽笛,形成一曲美妙动听的交响乐。

穿过厂房,来到煤常正巧一列运煤的火车隆隆地开进来,一辆翻车机很快地开到其中一节车皮上,整车的煤哗啦一声就被卸得干干净净。随后开过来几辆推土机,如巨大的铁锹一般,就把卸下的煤推到吊车下,吊车然后把煤送到配煤车间……一系列的程序如行云流水,把大家都惊呆了,他们不仅感慨!现代化的工业就是了不起!工人阶级就是了不起!

参观完钢厂的第二天,雷锋和杨华等20多个年轻人被分到化工总厂洗煤车间。并没有像想象中的那样分到炼钢车间。车间主任是于明谦。于明谦简单地了解了大家的情况,同时也把车间的情况介绍给大家。然后,他让新来的年轻人谈谈他们的想法和要求。

雷锋直率地说:“我是来炼钢的,当时在填表的时候就表明了志愿,为什么会分我到洗煤车间来?”

于明谦对雷锋的这种莽撞并不生气,相反很喜欢他的直率。他亲昵地拍了拍雷锋的肩膀,向雷锋解释了这样分配的原因。原来,炼钢的过程非常复杂,如果没有洗煤车间,不能及时地把大量的煤炼成焦,炼铁厂就没有充足的燃料,那么炼钢也就是空谈了。

雷锋想明白了于主任的话,联想起昨天看到卸煤的精密的流水线,对已经安排的工作也就欣然接受了。

临近岁末,生产任务十分紧张。这时推土机作业班因为缺少司机,严重影响了车间供煤。煤场白明利主任要求洗煤车间选送一名青工,条件是思想好、身体棒,懂技术。技术不熟练也没关系,可以来了边学边干。于明谦主任接到电话后,当即就把雷锋送了过去。

白明利虽然事先知道雷锋的经历,觉得他勉强还行。

雷锋感人经典事迹故事【篇10】

今天,我怀好奇的心情读了《雷锋的故事》这本书,书中对雷锋的一生进行了短暂的描写,使我读后深有感触。雷锋是个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的人。他把为乐于助人当作他的生活习惯,经常在工作中、生活中体现出来,他见到生活困难的人,或者是需要帮助的人就竭尽所能帮助别人。

通过读这本书,我又了解到雷锋出生在一户贫苦农民的家里,雷锋才四岁的时后,爸爸被日本人拉去当汉奸雷锋的爸爸不愿当汉奸,遭毒打后经常吐血,又没有钱治病,不久就去世了,从此家里没了经济收入,生活很困难。雷锋的爸爸去世了就相旦于家里少了顶梁柱。爸爸去世后的第二年,雷锋的哥哥才12岁就因为生病了,又没有治病不久也死去了。有一次,雷锋要回部队去,在人流中,雷锋看见一位年纪一以的老大娘,一手拄拐杖,一手拿个大包,很吃力的走。雷锋赶紧跑上前去问那个大娘要去哪儿,原来大娘也要去大部队,她要去看儿子。一听是和自己同路,雷锋立刻接过大娘的包袱,搀扶大娘一起上了火车。下火车后,雷锋又带大娘东打听,西打听,找了两个多小时才找到了大娘的儿子家,大娘的儿子拉雷锋的手,一再感谢……

我们要继续发扬雷锋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多做一些好事帮助困难人民,这样我们将会变得更温暖,更美好的! 

    相关文章

    372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