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文学”的思考与启示

| 福萍

新时代面临新挑战,当代青年当主动隔离“孔乙己式”眼高手低的思想,争当身体力行的“实干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孔乙己文学”的思考与启示,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孔乙己文学”的思考与启示

“孔乙己文学”的思考与启示篇1

【长衫困不住当代青年】

“学历不但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

近日,一句“失意书生”的独白登上热搜,引来大量年轻人的共情。他们说:少年不懂孔乙己,读懂已是书中人。

说的是念了大学,却找不到心仪工作的困顿和苦闷。

年轻人为何与孔乙己共情?

孔乙己是鲁迅小说中的经典人物形象。同名小说《孔乙己》创作于1918年,发表在1919年4月的《新青年》第六卷上,是鲁迅先生最喜欢的作品。

在小说中,孔乙己的形象是善良、迂腐、穷酸、爱面子。鲁迅先生曾说,孔乙己是酒馆里唯一一个站着喝酒还穿长衫的人。

站着喝酒,说明没钱,没地位,穷困潦倒;穿长衫,代表维护着自己体面的身份,甚至宁愿去偷,也不愿意去做他以为的低贱的赚钱的事。

如今的一些刚走上社会的年轻人,用“孔乙己文学”映衬自己当下的处境。

最近三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攀升。2022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1076万,创出历史新高。同时,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就业情况受到冲击,找一份专业匹配且待遇尚可的工作,肉眼可见变得越来越难。即使找到工作,也要为收入下降等不确定性焦虑。

在一些人看来,学历没有兑现利好,而是成了身上难以脱下的“孔乙己长衫”:自己受过高等教育,曾经意气风发,步入社会后发现如此“内卷”,象牙塔的知识无法满足工作所需,骨感的现实已经支撑不起丰满的理想。

巨大的反差,让一些人情绪消沉,不愿意从事比自己预期低的工作,尽管这个工作可能是自己喜欢的。这种不上不下的“悬浮”状态,让他们感觉自己像极了鲁迅笔下的“孔乙己”。

互联网文学背后的焦虑

近年来,互联网上颇为流行“__文学”,比如之前的“废话文学”“林黛玉文学”“鼠鼠文学”,都属于网络时代的新玩法。

网友们用带有调侃意味的文字展示个性,寻求点赞,识别圈层。这种玩法互动性强,手法略显夸张,有时候显得非常“丧”。

但自我调侃只是自娱自乐,情绪宣泄,不是洪水猛兽,不必过于大惊小怪,上纲上线,更不要一味地站在高处批判。

如今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在求职和生活中面临较大的压力,很不容易。“孔乙己文学”背后的焦虑,是生活状态一种正常的情绪性反映。

如今早已不是“咸亨酒店”的天下,全社会不会对年轻人的困境袖手旁观。在今年的全国__上,代表委员们为解决年轻人的难题纷纷建言献策。

建立公平的就业环境,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一步。全国人大代表刘希娅提出建议,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不得随意拔高用人学历要求,在用人上不唯学历,不拔高学历,不得设置对同等职业教育学历的歧视性门槛。

保障包括年轻人在内的劳动者的休息权也刻不容缓。蒋胜男在提案中表示,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制造业等行业因特殊岗位临时赶任务存在的“996”情况,很多企业非临时的过度加班。“996”成为常态不仅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家庭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且严重违背了劳动法规的规定。类似的提案和议案还有很多,很接地气,也很有针对性,推动着问题一步步解决。

当代青年正处于人生中最丰富、最具活力、最有冲劲的阶段,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情绪图谱中,“焦虑—羞耻—绝望”是一个闭环。全社会应该协同发力,协助他们走出暂时的困境,走上“焦虑—勇气—希望”的正循环道路。

长衫困不住当代青年

话又说回来,“孔乙己的长衫”就是现代青年的学历吗?也未必。

长衫是古代社会知识分子进入士绅阶层的常服。久而久之,长衫被当作知识分子的标志性符号,用来区别身份。

落魄的孔乙己穿着又脏又破的长衫被人嘲笑,固执地将读书人的身份进行到底。长衫很好地展示了这位50多岁的落第文人的迂腐。这和当代年轻人的整体形象相去甚远。

根据信号理论,学历是个体能力和潜力的识别信号。获得学历者只能表明个体在某一阶段完成某项能力测试,和身份并无明显关联。

学历的价值,只有在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掘自身潜力的情况下才能得以体现。孔乙己之所以陷入生活的困境,不是因为读过书,而是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不愿意靠劳动改变自身的处境。长衫是衣服,更是心头枷锁。

读书获取学历,可以丰富我们的灵魂,提升我们的能力,扩充我们的格局,让我们以书本知识为起点,看到更广阔的世界,而不是把人分为三六九等,给自己设置条条框框,让学历成为束缚手脚的“长衫”。

不久前,一则标题为“我:毕业5年,存款5000 她:中传硕士,火锅店保洁”的视频登上热搜。

视频中的两位主人公均为双一流大学的毕业生,面对镜头自我调侃着各自毕业后的“高开低走”。她们并不是没有机会取得别人眼中的成功,而是辗转之后,选择理想与现实二者之间的平衡。

哲学泰斗伏尔泰曾说:“人生布满了荆棘,我们想的唯一办法是从那些荆棘上迅速跨过。”自嘲一下是为了舒缓压力,为了更好地前进,但不要沉溺其中。管理好自己的心态,正确面对逆境,才能厚积薄发。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代表着生机勃勃的开始。经济正在复苏,就业形势正在逐渐改善,青年一代将会有更广阔的平台、更多样的机会和选择。

一时的困难不等于一生的失败。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孔乙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当代有志青年绝不会被困在长衫中。

“孔乙己文学”的思考与启示篇2

【不做脱不下“长衫”的“孔乙己”】

近期,“孔乙己文学”被网络热议。孔乙己是鲁迅短篇白话小说中的人物,是站着吃酒而穿长衫的唯一一人。“站着吃酒”说明了他的经济、社会地位不高,而“穿着长衫”说明他摆读书人的“谱”,看不起底层阶级。初读不觉书中意,再读已是书中人。广大网友们表示:“学历没有成为我的敲门砖,反而成为我下不来的高台和孔乙己脱不去的长衫。”因为读过书、上过大学,已不甘做“平庸”“底层”的工作,而现实却架着我们“上不去也下不来”。基层怎可缺人才?科技兴国、人才强国,国家富强需要基层干部“架钢筋”“浇地梁”“注水泥”,基层干部不能做脱不下“长衫”的“孔乙己”。

放得下“面子”,以人民公仆的意识正己思。孔乙己“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孔乙己看重颜面,身上的长衫是他读书人的身份象征,即使又脏又破也要穿着它,心底有一份优于底层劳动人民的“尊荣”,不肯把自己同他们混为一谈。基层干部最忌如此。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人民群众是我们的“根基”“血脉”与“力量”,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基层干部的基本要求。“知政失者在草野,知屋漏者在宇下”,要勤于深入群众,坚定地走群众路线,多与人民群众沟通,方可知政利弊;“偏听则暗,兼听则明”,要勤于兼听广纳,求民意之真,集思广益,为政务实;“永远做人民的小学生”,要勤于向群众学习,任何时候群众都是我们最有力的后盾,也是我们汲取智慧的源泉。基层干部不能执着于身上的“长衫”,要以人民公仆的意识为民办实事。

守得住“尊严”,以公正廉明的态度正己行。“(咸亨酒馆)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孔乙己是封建社会的落魄文人,放不下读书人的“清高”,终无法维系生计,堕落至偷窃换钱的地步,失了“尊严”。《淮南子·修务训》言:“若夫尧眉八彩,九窍通洞,而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基层干部的“尊严”建立在一言一行之中,为民言、以公行,才能久立;言行一致,表里相应,遇事坦然,才能常有余裕。基层干部当把谨言慎行、公正廉明上升为政治自觉,时刻躬身自省,把牢思想、言行之“舵”,与不良之气争斗,练就“百毒不侵”之身。惟此,基层干部才不违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之意,才能筑牢立身之本,守住干部“尊严”。

耐得住“寂寞”,以艰苦奋斗的作风正己事。孔乙己“幸而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抄抄书,换一碗饭吃。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做。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如是几次,叫他抄书的人也没有了。”孔乙己脱不下长衫,却不勤勉;虽是读书人,却无法进学,终于是一事无成、沦为谈资。“征途漫漫,惟有奋斗”,“90后新农人”张莎莎毅然决然返乡,扎入田间地头,成为村民们公认的“育苗专家”;“大山的女儿”黄文秀主动请缨来到贫困山村,一年多时间走村串户让88户人家成功脱贫;“草鞋书记”杨善洲退休后深入大凉山植树造林创办林场,艰苦创业22年,兑现“为群众办实事”的承诺……积极主动、担当作为,传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以革命先辈为榜样,立足岗位实际,命为民请、事为民敬,肯抓实干、砥砺前行,基层干部当如是。

“孔乙己文学”的思考与启示篇3

【拒做“孔乙己” 争当新时代有为干部】

近日,“孔乙己文学”引发热议,意为自恃过高而无所作为的生活态度。面对此现象,我不禁深思: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怎能以“孔乙己”的态度接下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干部,我们应拒做“孔乙己”,以赤心报国、笃实好学、担当作为努力成为无负时代、无负历史、无负人民的有为干部。

立赤心报国之志,无负时代。有志者,事竟成。广大青年干部应志存高远,并以此为奋斗目标砥砺前行,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何为远大的志向?当然是在时代考卷中答出优异的成绩。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总理,到“毕生所求,就是让所有人都吃饱饭”的袁隆平,再到“要为人民造一条结实的桥”的茅以升,无一不是在时代中为国效力、为民解忧,交出了成绩斐然的答卷。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当代青年,更应胸怀大志,将个人理想和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做有担当的青年干部,敢于承担时代责任,勇于挑起时代大梁!

练笃实好学之功,无负历史。回望百年奋斗征程,正是因为有一代代有为青年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真抓实干,我们党才能不断赢得胜利,创造出举世无双的辉煌成就。然而当下仍有部分青年干部在前辈耕耘好的土地上浪费青春,不以实干立身为荣,反以花拳绣腿为喜。这正是给自己套上了孔乙己的“长衫”,越发脱离群众,越发不切实际。我们应引以为戒,积极主动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把精力集中到干事创业上来,迎着新历史阶段的朝霞,以奋斗之笔绘青春画卷。

扬担当作为之帆,无负人民。孔乙己之所以无所作为,是因为在面对困境时一蹶不振,不愿意靠劳动改变自身的处境。但孔乙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当代青年干部绝不会被困在“长衫”中。“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我们理应拿出有担当、有作为的精气神,不断用新作为开拓新局面。唯有担当作为,人民急难愁盼的问题才能得以解决;唯有担当作为,人民的民生福祉才能得以增进;唯有担当作为,人民的美好生活才能得以实现。而青年干部本身,也只有在担当中历练,在作为中成长,才能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中施展抱负,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接班人”。

“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广大青年干部,让我们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与时代同步伐,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艰苦奋斗,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孔乙己文学”的思考与启示篇4

【读懂“孔乙己文学”里的困惑与焦虑】

学历不但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近来,“孔乙己文学”持续走热。不少网友纷纷发表类似失意独白。热议之下,“成功学”“读书无用论”等又一次被搬了出来。

说起来,互联网时代,新表达层出不穷,什么文学都不稀奇。相较于父辈,当代青年有着更活跃的思维、更张扬的个性、更外向的表达。从“丧文化”“佛系”到“废话文学”“林黛玉文学”,一直以来,大家也都习惯了就着各类话题自我调侃一番。但就现实来看,吐槽、自嘲的确不少,可又有几人真正“躺平”?可以说,很多表达都是一种独特的解压与打趣方式,而不是周遭生活的主流选择。

“孔乙己文学”背后,当然也混杂着当代青年的困惑、焦虑、迷茫。一方面,高等教育渐成标配,学历渐渐褪去光环,大学生们怀揣这样那样的理想抱负走向社会,但找一份专业匹配且待遇尚可的工作并不容易,现实骨感带来的心理落差确实存在。另一方面,这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年轻人工作节奏快、生活压力大,一边要奔跑冲刺,一边要学习充电,又要面对各方面的物质诱惑,以及家庭生活的现实负担,奔忙苦累是常态。基于这样那样的现实,感慨学历没有兑现理想中的美好,可以理解。相关方面积极正视年轻人的时代特征和表达方式,重视年轻人面对竞争焦虑和困难挑战时的切身诉求,也是更紧迫的课题。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早已不是“咸亨酒店”的天下。这个时代的诸多年轻人也不是那个迂腐、麻木、偏执、自大的孔乙己,大家时有抱怨,但更多的是对现实和自我的清醒认知。在这个更多元的社会,学历当然不是包打天下的万能钥匙,但也决不是什么束缚奋斗的“长衫”。不然,如励志博士黄国平、清华学子魏祥,谁不是在书海求学中一步步拓宽了人生可能,又当如何解释?

时代的列车疾驰,压力大、挑战多,但也有机遇、有舞台。这些年,有人在大城市闯出了一片天,也有人回到故乡拓宽了一片地。前段时间,“211大学毕业5年存款5000”的视频走红,那份自然坦然以及从头再来的勇气令人动容。事实上,有不如意,有跌倒失败不可怕,怕就怕没有放下身段学习探索、脚踏实地努力拼搏的精气神。不自怨自艾,多与社会沟通、与时代同行,才能真正跨过一道道坎,成就属于自己的精彩。

鲁迅先生曾写到,“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面对压力,还是要相信天道酬勤。与之同时,社会各方也要携起手来,给年轻人多减减负、加加油,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正向循环夯实,如此,“越努力越幸运”就会成为更多人的信念。

“孔乙己文学”的思考与启示篇5

【脱不掉的长衫?我为什么不喜欢“孔乙己文学”】

近段时间,“孔乙己文学”火了。“学历是我下不来的高台,孔乙己脱不掉的长衫”“如果没有读过书,我一定心甘情愿地去工厂里拧螺丝,可是没有如果”这样的话术在网上引起许多网友模仿,话题也在各大新媒体社交平台上引起热烈讨论,频繁登上热搜,甚至有很多网友感叹自己成了“现代版孔乙己”。正值当下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困境,这一话题带动青年的就业压力和关于成功的标准问题再次受到热议,“读书无用论”观点又甚嚣尘上,又一次在青年网民中成功引起了一波共鸣。

笔者清晰记得,鲁迅的原文里,孔乙己的确是一位除了读书写字没其他本事的人,是可笑的,也是可怜的。“穿长衫”却生活窘迫“站着喝酒”,长衫是他作为文人的清高,也是他挣脱不了的枷锁,可能这个知识分子形象,击中了少部分当代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但我们不能忽视小说中的一个真相:酿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文中写得明明白白——“好喝懒做”“总是偷”……笔者认为,所谓的“孔乙己文学”,是对安分守己寒窗苦读年轻人莫须有的侮辱,并不是每个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内心都住着一个自甘堕落的孔乙己。

诚然,大学生就业是很长一段时间来网友关切的热点话题,特别是今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预计毕业的大学生规模是1158万人。对大部分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现实生活中难免会出现“现实配不上期望”的困境。尤其在疫情中上了三年大学的这一批毕业生,刚出校门就遭遇了“史上最难就业季”,难怪有网友形容这是“雪上加霜”。就业市场存在差异,找工作的年轻人各自有不同预期,加上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等各种因素,很多年轻人可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但我们不得不认清一个现实,社会是丰富多彩的,就业市场更是竞争激烈,作为求职者不管是低学历还是高学历,都要经过市场历练,不能因找工作难而不愿踏入社会,因恐惧“内卷”而选择“躺平”。只要出来工作,不管干什么,都无贵贱之分,何谈“如果没有读过书,我一定心甘情愿地去工厂里拧螺丝,可是没有如果”?更何谈“学历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

我们还应该警惕,当下在一些网络热门议题背后,“读书无用论”仍有市场,一些人通过短视的计算,认为长时间读书、受教育与眼前短期回报不成正比。但现实情况是,教育始终是保证个体完成身份转变的最佳“赛道”,也是所谓“逆袭”最现实的基础。只有明白教育本义的人,才知道如何在“赛道”上蓄力前行,在逆境中为自己翻盘。读书受教育的意义绝不能被低估,“读书有用论”应该是一个社会颠扑不破的价值理念。

刚刚过去的__,__在江苏代表团参加审议时,返乡创业的魏巧代表向__讲述了自己的“新农人”故事:种植了2万多亩水稻,亩产达1100斤,通过数字化管理,大大提高劳动效率,还有效带动了周边农民致富。越来越多的青年人跨界来到农村,成为“新农人”。他们的出现,让农村有了新气象,也为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增添了新动力。“乡村、现代农村农业发展的空间仍然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对这句话,魏巧始终记忆犹新。

如果我们思想上还有所谓“脱不掉的长衫”的包袱,被“长衫”束缚住自己的个人发展,恐怕无法弯下腰来听呼声、挽起裤腿下田地,可能会错过在广阔天地中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必然出路。我们都应意识到,不管身处怎样的时代环境,一个人总会遇到困难,但面对困难是放松要求、绕道而行,是自暴自弃、直接“躺平”,还是迎难而上、战胜自我,考验着每个年轻人抉择的勇气和坚持的毅力。我们只有脱掉了思想上的“长衫”,才能真正跑起来,真正矢志接力奋斗,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更加美好的生活!

    相关文章

    387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