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大学生的故事_大学生励志小故事

| 小龙

  大学生多阅读一些励志故事,得到的不仅仅是饭后谈资,更是精神上的财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励志大学生的小故事,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励志大学生的故事(一)

  郑龙华,男,1959年5月生于浙江省临安市。幼年失去双手,1981年开始自学摄影,他先后在国内外举办过各种形式的摄影展览,并多次在各种影赛中获奖。郑龙华于2006年5月20日在家乡浙江省临安市启动“生命之光”——一位无手摄影家对话100位残疾人精英的摄影活动。经两年多的时间,他先后独自走遍全国100多个县及港、澳、台地区,行程达6。3719万公里,采访了各行业100位残疾人精英,拍摄图片4。5万余幅,整理文字素材52万字,撰写采访手记19。86万字。2007年5月,郑龙华被评为杭州市劳动模范。

  由他拍摄的100位成功残疾人士的照片《一位无手摄影家对话中国百位残疾人成功人士》,展示了没有健全的手或脚、甚至身体不能直立的残障人士的成功故事。

  49岁的郑龙华说:“我选择展示他们阳光的一面,而不去关注他们肢体的残缺。尽管拍摄残缺更有视觉冲击力,但我希望这些作品能带给人们希望和鼓舞。”为了这组照片,他花了近3年时间。

  他用镜头记录了一个个成功的残障人士:虽失去右手但创立了“谭木匠”木梳传奇的谭传华、虽由于幼时疾病腿部行动不便但创立“江民软件”的反病毒软件专家王江民、虽由于先天佝偻身高不足1米却坐着轮椅宣传环保的甘肃省清水县秦亭镇店子村袁建明……郑龙华要展示残疾人的“健全”生活。“我希望这些作品是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大家照到自己:这些伤残人士在这种情况下做事都能成功,每个人都更应该用心做事。”

  如郑龙华所努力的,照片鼓励了很多参观者。北京第四聋人学校18岁的葛斌用手语说:“来看展览之前,我感觉非常迷茫。但看到这些照片,我很感动。我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拼搏努力。”他指着一个肢残运动员的照片说,“我能够感受到她很努力!”

  北京第四聋人学校19岁的刘建超用手语说:“我来自四川,汶川大地震后,那里很多人和我们一样,不幸成为残疾人,他们更需要用这些故事来进行励志教育,勇敢地面对生活。”

  从1岁落入火炕失去双手后,郑龙华对于生活的磨砺便不再陌生。他用双腕夹笔写字、两次考上大学却被拒收、找工作碰壁……困顿中,同学寄给他台旧相机,22岁的他开始用双腕操作这台“精密仪器”,走街串巷为村民拍照,两年后在上海第一次获奖。

  “摄影让我第一次有了自信。以前我很内向、封闭自己,因为我清楚自己跟别人不一样。”……、郑龙华说,“当别的摄影师,拍拍我的肩膀说,‘老郑,拍的不错啊’,我才觉得我和他们一样,在艺术上也能创造出好作品。”

  残疾人的生活体验与他人不同,郑龙华觉得最大的不同是“困难多于顺利,每做一件事都要付出很多”,“残疾人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励”,在他看来,对残疾人最致命的打击是“失去信心”。

  郑龙华曾在浙江省临安市残联工作,这段经历让他更熟悉残疾人的感受:“残疾人比较敏感,有时,你的一个眼神、一个不屑的动作,在常人看来没什么,但对于残疾人可能就不一样,他们可能会多想。这也可以理解。”

  在他看来,社会对残疾人的保障近年来提高得很快,包括教育就业等,但“仍滞后于社会发展”。此次残奥会对志愿者培训中有一条原则广为传播:帮助残疾人时,要先征得对方的允许。“他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去做。比如残疾人有时更需要自食其力地工作,而不是等救助。”

  励志大学生的故事(二)

  蔡依林是歌坛响当当的“拼命三娘”,一次又一次变化多端的高难度演出,为她赢得了“天后”的美誉,但也因为对自己太过严厉,曾被人笑称“不是偶像,是铜像”。要等她自己说“慢一点儿的人生,才是我最想要的”实在不容易。但今天,蔡依林真的做到了。

  Jolin从小就是个“好学生”,好胜心强,所以一心一意只想把书读好,因为表现突出才能让老师注意到她,不知不觉就给了自己很大压力。她后来在事业上的每一步选择,都跟这种“和自己较劲”的性格脱不了干系。

  自专辑《七十二变》开始,Jolin从唱甜歌的“少男杀手”,一下变身“潮流天后”,她在表演中加入自己独特的舞蹈、造型风格,渐渐独树一帜,掀起全民“比舞”,争做“蔡依林第二”的高潮。

  专辑《舞娘》刚推出那阵子,所有人都吓了一跳,想不到歌手除了唱歌,还可以演出那么高难度的彩带舞、劈腿、高空旋转……这在歌坛是从没有过的。在后来的《唯舞独尊》演唱会上,Jolin又向前推进一步,挑战很多人眼中的“不可能”表演:吊环、鞍马统统上阵,像个奥运体操选手!即使对专业舞者来说,那些动作都需要花十几年才练得成,Jolin却集中练习几个月就能掌握诀窍。

  说起最辛苦的经历,Jolin却平静得好像在谈论别人。为了练好《花蝴蝶》MV的芭蕾旋转长镜头,她笑说自己常常从练习室的一端一口气旋转到另一端。在最后拍摄的时候,她连续旋转了至少20圈,NG超过50次,跳舞跳到磨破脚趾,却还是忍痛继续。最终完成的那一刻,也成了她最难忘的回忆。

  究竟为什么她要这么拼命挑战身体的极限?Jolin说:“那些动作有些是之前看过,很喜欢的演出,一直留在记忆里,等到需要的时候,我就主动提出要加在作品里。刚开始工作人员都觉得好危险,劝我不要,但我就是觉得有趣,没做过的事总是很吸引我,所以我就疯狂地去学、去练,要做就做到底!”

  台湾媒体曾这样评价她的蜕变:“蔡依林不是王菲、周杰伦那样的天才,她是‘地才’,是靠一步一步努力拼出来的。”Jolin很喜欢“地才”这个词,2007年发行的表演DVD就取名为“地才”。她还写下一句非常俏皮的话:“原来只要坚持,天才和地才也可以没差别。”

  Jolin没有“金钟罩”和“铁布衫”,更不是刀枪不入的“钢铁女侠”,她时常感到无力。说到这里,让人禁不住想要疼惜眼前这个女孩。“人言可畏,这是没办法控制的。可能你想的东西、你的个性跟言论,和别人诠释的不一样,但却被无意或故意扭曲、误解。这是很恐怖的。”

  可想而知,过去林林总总的风波带给她多少冲击。最厉害的一次,莫过于和周杰伦的“双J恋”,那时各种猜测和诋毁铺天盖地地把她吞噬,甚至一度传出Jolin伤心到崩溃的消息。再后来,媒体上热炒的绯闻男主角变成彭于晏,然后是现在的男模锦荣。真真假假,让人雾里看花。但不管对方是谁,Jolin的爱情哲学始终是“平淡、简单,不要轰轰烈烈”。“因为那样会很痛?”“对!”她回答得很干脆。

  因为生性好强,Jolin以前会把所有的事都闷在心里,结果变成内伤。

  过去就算健康亮红灯,她都会对自己的身体说:“给我撑着!我现在就是要往前走!”但现在,她懂得听身体的话。“我不知道别人的工作方式是怎样的,我现在就是该工作的时候就工作,很坚强!但是当身、心、灵提醒我该休息的时候,我就会马上休息,不把自己绷得过紧。”她说现在最大的梦想是下了舞台之后,大家最好都不要理她,让她可以自在地走在街头,一个人吃东西、逛街,做一个平凡的女孩。

  都说30岁是女人一生最重要的转折点,过了而立之年的Jolin对人生也有新的体悟。“30岁是女人最好的时候,想想看,十几岁你还在念书;20岁,你只知道去达成别人的要求,套进别人给你设定的样子,也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但30岁以后,人会更自信一点儿,学会判断,懂得为自己作决定。”说完,Jolin懒懒地靠在窗前,阳光从背后穿过她的发丝。放松自在的模样,让她看起来格外动人。

  让人纳闷的是,工作那么忙、那么拼,Jolin怎么还有时间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甚至每项都做到专业水准?

  Jolin的漂亮指甲一直被时尚潮女争相仿效,抢足了风头。

  因为学艺太精,美甲这个嗜好现在已经变成Jolin事业的一部分——担任创意总监,为美甲品牌提供彩绘设计。难道她做任何事都要做到极致,连嗜好也不放过?“把嗜好变成事业,多少都会有压力。美甲是我的兴趣,但因为我只负责颜色而不是管理者,所以压力较小。很多人要我开甜点店,但是对我而言做甜点纯粹是好玩。”最近,点子不停的Jolin又有了新想法,她想成立一个网络平台,跟志同道合的朋友分享自己的爱好。“目前只是一个概念,不只是跟时尚有关,主要是分享我所有感兴趣的事情,比方我欣赏的某个网站或设计师,我喜欢的音乐或是可以让女生变漂亮的一切!”

  谈到下一步目标,Jolin睁着大眼睛,充满期待地说:“我还是希望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希望可以活得更开心,不要有太大担忧。”从去年开始,她就一直忙着筹备“Myself世界巡回演唱会”,今年夏天发行的新专辑也褪去从前“女超人”的战衣,呈现生活中最真实的自己——那个有喜有忧、热爱一切美好,又渴望被爱的女人。

  不久前,Jolin在微博上转发了一条语录:“渴望有这么一个人,在早晨7点发来短信,写着‘猪,起床了’;渴望有这么一个人,将最无助最伤心的我搂在怀里,像爸爸一样抚摸我的头;我对他可以不是最好的,但他对我一定是最好的……”

  转发时,Jolin还用“竖起大拇指”的表情,表示很赞!

  假使真如她所愿,这样的情景实现了,我们相信,那时的Jolin一定比现在还要美。

  励志大学生的故事(三)

  一个男孩,1952年出生在纽约的“地狱厨房”区,并在这里长大。这个区位于曼哈顿西边,是蓝领人群的居住地。这里的孩子长大后,往往只能成为警察、建筑工人或是码头装卸工,要不然就是罪犯。然而,这个区又与百老汇相邻不远。男孩从小就向往着能登上大舞台,成为一名演员。但是,对于他这样一个在贫民区长大的孩子来说,无异于痴人说梦,他只能将这个“不切实际”的理想深深埋在心底。当他17岁开始到演艺班学习时,他谁也没有告诉,甚至对他的女友也守口如瓶。

  但是,男孩却默默地努力着、坚持着。在上世纪70年代,他通过演戏一共才挣了2000美元。为了心中的渴望,他搬到了好莱坞,靠开出租车和到酒吧当招待员维持生计。他的父亲劝他说:别想入非非了,找一份正式工作,别忘了你已经有了太太和女儿。但是,他仍然坚持他的选择。

  1983年,他的弟弟在一次抢劫案中被杀。他搬回老家,埋头写作,并把他对生活的艰辛和失去亲人的痛苦倾泻到自己的作品中。1988年,他的一部话剧在百老汇的一个小剧场上演了,后来又搬上了银幕,他渐渐有了些名气,便又搬回了好莱坞。但到2003年,他再次失去了工作,没有了生活来源。这时,他的一位导演朋友给他打来电话,请他帮忙写一部关于“9·11恐怖事件”之后反映人们生活的电影。两人开始编写剧本,完成之后,却不被任何一家制片厂看好。人们认为,这个作品与时代格格不入,太陈旧、太写实了。但是,他却认为,这个剧本能带给人们更多的警醒和反思。于是他继续寻找着,甚至为了筹钱卖掉了房子。最后,他终于找到了一家独立制片厂愿意试一试。这期间,经费极其有限,他不得不减少自己的工资以支撑下去。

  2005年5月,一部名为《撞车》(又译《冲击效应》)的剧本开始在剧场上演,大获成功。后来这部剧本改编成的电影获得了2006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拥有6个奖项的提名,最终赢得了三项大奖——最佳画面、最佳剪辑和最佳原创剧本奖。他就是罗伯特·默斯科,54岁这年,他一夜成名。

  在黑暗的失败地狱和辉煌的成功舞台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要坚持你的选择,锲而不舍,愈挫愈勇,终有一天,成功的阳光也会沐浴在你的身上。

    相关文章

    526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