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革命故事

| 小龙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创造性地建立了新民主主义和谐社会,形成了良好的党风、政风、民风,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以政治清明、社会进步、党政军民团结、人民安居乐业著称于世。对此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延安革命故事,以供参阅。

  延安革命故事篇(1)

  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延安时期,毛泽东到各个干部学校给学员作报告,经常是安步当车,不让接送。1939年秋的一天,他去马列学院作报告,从学院到毛泽东的住地杨家岭有四五公里,中间还横着延河水。半路上遇到了学院派来接他的教育处长邓力群等人。

  毛泽东抢先问:“你们4个风风火火的,要干吗子去?”邓力群回答:“学院领导派我们来接主席。”毛泽东笑了笑:“接我?是怕我忘了今天的报告会吧?学院给我的任务,我是忘不了的。”邓力群连忙解释说:“我们是来接主席的,我们来晚了,很不好意思。”毛泽东扬起手来摇了摇:“这样做有点不好,1个人作报告要4个人接,要不得!要不得!”他环顾一下四周,幽默地说:“哦,4个人,轿子呢?你们不是抬轿子来接我呀?下回呀,跟你们领导说,再加4人,来个八抬大轿,又体面,又威风。要是还有人,再来几个鸣锣开道的,派几个摇旗呐喊的,你们说好不好?”大家闻言都笑了。毛泽东笑着循循善诱:那才不像话嘛!皇帝出朝,要乘龙车凤辇;官僚出阁,要坐八抬大轿,前呼后拥,浩浩荡荡,摆威风。我们是共产党人,是讲革命的,要革皇帝官僚的命,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我们既要革命,就要和旧的制度决裂,就万万不能沾染官僚习气。我们两万五千里长征都走过来了,从杨家岭到马列学院,这几步路算不了什么。我们要养成一种新的风气,延安作风。“我们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毛泽东的一席话,深刻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风采,使大家受到了一次生动的教育。

  延安革命故事篇(2)

  咱们是一家人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喜庆节日,每逢春节,亲戚朋友都要相互拜年。党中央在陕北期间,群众发展生产、安居乐业,给毛泽东和中央首长拜年成了中央驻地周围农民每年必不可少的一件喜事。1942年春节,枣园等地的农民纷纷选派代表,带着油馍,提着米酒,给党中央和毛泽东拜年。1943年春节,新市场、桥儿沟、杨家岭、枣园等地的群众,组织了十几个秧歌队,抬着各种年货,敲锣打鼓,到枣园给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拜年,秧歌队整整演了3个多小时,欢声笑语,其乐融融。有一年,延安川口区六乡人民给中央机关拜年,不但组织了秧歌队,还准备了高跷、龙灯、旱船等,欢腾的队伍足足排了半里路。群众精心制作了一块红底金字大匾,上镌“人民救星”,隆重地献给了毛泽东主席。每逢这时,毛泽东都要留群众吃饭。

  群众热情这样高,毛泽东反而觉得有些被动。1945年春节,毛泽东早早就跟周恩来商量:“今年赶个早,不要让老乡又抢先了。”他和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带着礼物赶到枣园乡政府,提前给老乡拜年。一位老人拉着主席的手说:“现在大家丰衣足食,全是共产党领导的好。本应我们给你们拜年,怎么你们倒先给我们拜年了。”周恩来笑着说:“不要分你们我们,咱们是一家人嘛!”

  正因为是“一家人”,毛泽东才能率领中央前委转战陕北,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因为在我们党身后,站着无数这样的“一家人”。

  延安革命故事篇(3)

  给普通农民祝寿

  1945年元宵节的前一天晚上,毛泽东到枣园外边散步,看见几个老农在地头休息,就走过去和他们拉家常。交谈中,毛泽东听说有两个老人是同庚,年已六旬,正月十五正好是他俩的生日,便说:“很好哇,你们是六十花甲的人了,应该给你们祝寿才好!”老人说:“咱下苦人过生日贺啥寿呢?”毛泽东说:“如今翻了身,生产又好,人寿年丰嘛。明天正好是元宵节,请你们到我那里坐坐,大家一起祝个寿,把村里所有老人都请来,千万不要客气。”

  第二天下午,毛泽东早早让人备下酒菜,请来枣园村24位60岁以上的老人。他把老人们让进中央书记处会议室,给大家一一敬酒,饭后还请老人们一起观看电影《列宁在十月》,并赠给每人一条毛巾一块肥皂做贺礼。

  一位姓刘的老汉双手握着毛泽东的手,边摇边流着泪说:“毛主席,你是咱庄户人家的大救星,你对咱太仔细了,把什么大大小小的事都办了。咱祖宗三代都没人做过寿哇!”说着就大哭起来,旁边的老汉也都感动得落下泪来。

  毛泽东亲切地说:“过去是苦,可今天翻了身,当家作主了,大家应该高兴啊!”

  毛泽东曾多次拒绝给他贺寿,但却亲自给这些普通农民祝寿,多少年过去了,这件事仍在陕北广为传扬。

猜你感兴趣:

1.

2.

3.

4.

5.

6.

    相关文章

    53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