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值得看的励志故事

| 小龙

  生活总是喜欢开玩笑,苦难遍布各处,一些励志故事这时候或许是再好不过的选择。在这个时代励志故事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今天小编整理了一些励志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励志故事【热门篇】

  “小白是一个捉妖天师,有一天她在捉妖的时候遇到了小黑,一只怀孕的母妖把自己的蛋塞到了小黑的肚子里,然后小黑就生了一只萝卜,其实是一个长得很像萝卜的妖怪,看来唐僧说错了,人确实是‘人他妈’生的,妖有可能是‘人他爹’生的……”

  这是我在美拍上发布的“吐槽《捉妖记》”1分钟短视频。播放量已经超过了690万次,点赞9.7万多次,评论4000多条。

  我不是学播音主持的,也没接受过什么发音技巧训练,普通话也不算标准,从小就觉得自己的声音不够阳刚。

  而这一切的改变要从半年前开始说起,“几分钟看完《×××》”这系列视频在网上大火起来,朋友丢给我一个链接,对我说:“看看吧,挺好玩的,我觉得你也可以。”我只回了他一个“呵呵”,开什么玩笑?尽管嘴上否认着,但是沉寂多年的内心却突然躁动起来。

  这么多年来,我常常感到愤愤不平,我不停地发问:为什么火的总是别人?

  大学我学的是编导专业,那时候真的是发自内心地热爱这个专业,只要脑子里有创意,就能马上扛上摄像机跟同学们把它“变现”。在那个连“微电影”三个字都还没流行起来的年头,上传到优酷的,多半会被推荐到原创频道的首页;再看看现在的自己,工作已经四五年了,一直做着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

  北岛有一段话: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想起了大学同学们和当时的自己,我似乎听到了那声音,稀里哗啦,声声刺耳。或许,是时候开始改变了。

  在我看完了《超能陆战队》,憋了一肚子的槽要吐,终于开始动笔,才察觉原来自己并未远离喜欢的专业。趁晚上同事们都走光的时候,一个人在办公室里偷偷拿出手机录音,视频剪辑后只剩下一分钟的内容。

  视频网站同类的视频已经有很多,竞争太激烈,当时美拍等短视频社交App火起来了,最后决定发到美拍这个平台上。后来又纠结用什么昵称,自己看过片子又想起个有趣的昵称,在“片儿哥”和“片儿爷”之间徘徊,最后还是打算低调点,就叫“片片”。

  美拍号“小片片说大片”就这样建好了,我成了第一个在短视频App上吐槽电影的人。

  时间在无数个一分钟后一天天过去了,突然有一天,我的视频上了热门,然而负面评论也铺天盖地袭来。但我坚持每周更新,点赞的声音终于也慢慢多了起来,粉丝数突破了十万、二十万,越涨越快。各种各样的私信填满了收件箱,有求合作的,有给我推荐电影的,还有让我做广告的,每一条私信我都会认真看完并尽心回复,然后就突然发现了这么一条:

  “您好,我是万合天宜影视公司,您做的视频很有趣,是独立完成的吗?有没有兴趣来我们公司聊聊?”

  当时突然想起《当幸福来敲门》这部电影,体会到男主角长久地努力和坚持后获得理想工作的激动心情。心仪已久,无限憧憬投了无数封简历都石沉大海的公司,现在居然主动找到了我。后来顺利进入了自己喜欢的公司,和一群有趣的人一起做着喜欢的工作,似乎大学时的这种状态又回到自己身上。

  记得曾经看过这么一句话:感谢每一个不放弃的自己。但是对我来说,在“不放弃”之前,“开始”更加重要。感谢每一个勇于开始的自己,不开始,你永远不会知道自己能走多远。如今和同事们在一起,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实现的声音。

  励志故事【精选篇】

  我今天要讲的,是一个关于公平的故事。

  就像很多人回首往昔,都不知道为何会与某人结下友谊一样,我也有一个曾经觉得“这人跟我八竿子打不着”的朋友。

  (一)

  高一文理分班的那阵子,林来到我们班。

  林是难得的美人。而我看见林的第一眼,便看见她眼里的不羁。那是一湾清浅的湖,又好似曾掀起过巨浪。

  从闲言碎语中得知,林在初中时就是年级上出名的“坏女孩”——我当时给的一个狭隘又可笑的称呼;混迹在一帮子让老师头疼的男生中,翘课,喝酒,早恋,疯狂的事做了不少,怎会有心学习。

  而初中的我是一个颇受老师喜爱的模范生。在许多人叛逆狂乱的年纪,我的生活里依然是课堂、试卷与书本,从不受扰。对我来说,顺理成章地考上高中的尖子班是必然结局。

  林和我一个初中。以林中考的那点分数进入我们高中,其家底之丰厚不言而喻。

  年少的我有一个心结,那便是惧怕活得放肆的人,因自己的日子太过苍白。无故事可讲的我,怕被这些过得声色十足的生活家取笑了去。

  高一第一次月考后,因为成绩名列前茅,我和其他几个同学的名字、分数、照片被印在了教学楼走廊的公告栏内,以醒目的红色背景衬托。

  你知道的,学校总能以某种匪夷所思的方式拿到你最丑的照片,旁边标注出你的荣誉,细心地为你张贴在最显眼处,供人“瞻仰”。

  那是11月份的周一,空气清冽。早操结束后,大家纷纷向教学楼涌去。几个人高马大的男生挤在一起饶有兴趣地参观平时无人光顾的公告栏——大概是逃了早操,在四处闲逛时有所发现。

  他们似乎是在前几名的女生里看到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一群人放肆地笑起来。林跟那群男生关系很好。同样翘了早操,从小卖部懒洋洋回来的她走近那群男生。

  “笑什么啊你们?”

  一个男生解释道:“你看,第三名是罗生!”

  “罗生?!你在逗我?”

  “哈哈,不敢相信吧。我已经把她的照片拍下来了,回去就给罗生看,这小子要是知道自己和一个死胖子重名还他妈不得气死啊!”

  这句话后,一群男生笑得更夸张了。大概他们并不觉得事件本身有多好笑,只是在林这样出众的女生面前,难免希望做点什么给她留下深刻印象。

  林拨开人群,站在公告栏前。身后的男生闹嚷着用手机互相传照片,林却突然发了火。

  “把手机给我。”

  她对之前回答她问题的男生说道。语气平静,却冷得令人胆颤。

  然后,她接过手机,删掉了那张照片。

  “人家成绩好也碍着你们了?真他妈无聊。”说完离开了。

  那个罗生就是我。

  当时没有文理分科,林还在普通班。这个故事是我一个偶然经过的朋友告诉我的。

  我初见她时,就已认得她。她也认得我,只是不开口。

  我和林能成为朋友,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点是我们被随机分到了一个长期的学习小组,因为我“是个讨人喜欢的有灵气的胖子”(她很久以后给我的理由),我们成了长期同桌。不时拌拌嘴,讲点段子。

  第二点则是,我们班的大多数人情窦撬都撬不开,但我属于开得有点过度,时常小女生心思乱飞。我跟林偶尔讨论“坎坷情路”,在乏味的学习生活中,算是有趣。

  漫长时间啊,我向林展示尽了年少的盲目和无知。

  (二)

  作为一个体重和成绩一样稳居班级前三的胖子,十六岁的我不去担心自己的身材,倒是每日幻想着所谓“爱情奇遇”。

  对此,林常嘲讽我:少女心兮,不可欺兮。

  我有段时间跟一个学长发短信发得勤,渐渐地就跟林聊起他。

  我一本正经地与林谈论他的体贴、关心和彬彬有礼,什么下雨了会提醒我带伞啦,在我感冒时催促我吃药啦,在晚自习打来电话,含义不明地说一句“没什么特别的事,就是想听听你的声音啦”,让我不得安宁。

  我心里明白——我所描述的、他给的关心,如果有三次,那也是从三十次冷漠里拎出来的啊。我知趣得很,从不向林说他的名字。

  林说,她也遇到了相同的问题。她在自习课上悄悄把耳机塞给我,里面放着AFineFrenzy的AlmostLover——这首歌有个很好听的中文名字,未及恋人。

  我们有段时间每节自习课都听这首歌,直到林的手机被班主任缴了上去。

  年少的我每每听得几欲落泪,试图将虚无的感情强加给我那平庸无奇的十六岁。我才高二啊,是那种能偷看到喜欢的人一眼就开心得快飞起来的年纪,对于爱情我一无所知,对于自己,——我同样一无所知。

  我当时愚蠢地认为,我和林拥有着相同的心事。

  这种想法让我有一种可耻的、隐秘的骄傲:看哪,林,我多少还是有某件东西和你一样吧。

  这样的骄傲不久后就破碎了。

  那是上午一个课间,林的那个瘦瘦高高的好看的学长气势汹汹地来到我们班,在门口大声呼唤林的名字。林当时坐在教室中间,装作没听见。

  学长径直走到林的座位旁,把一个精致的项链盒重重放在林低头应付的习题册上,继而似是被迟来的羞涩击中了,轻声说了一句,给你的,不许不要。

  全班哑然。

  从学长走后一直到中午放学,林根本没动过项链盒。那天的午休时间我睡不着,趴在桌上,瞥见林打开了项链盒,对着那条羽毛状的项链笑了起来。

  我一直记得那个笑容。

  那个笑容并不强烈,并无惊喜之意。而是洋溢着一种掌控感,一种完全的、无需置疑的胜利。

  ——我看着林,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林的那个学长正是我口中的“学长”,我知道他的一切,而因为他的手机号是我找别人帮我要的,所以他只知我的名字,不曾见过我,甚至不知我和林是同桌。

  回头一想,我的“感情”除了一厢情愿,还剩什么?林才是有着真真切切的困惑,真真切切的欢欣、犹疑、悲伤。我天真地以为我和林有着同样的,属于十六七岁人儿的,轻飘飘又美妙的烦忧。

  我以为自己拥有的,不过是一次精神胜利。

  所以,不要一再跟我强调“长得好看的人才有青春”——我他妈早就体会到了。

  (三)

  转眼,就高三了。

  其实林自从进了我们班后,学习起来算是踏实,分数在班级上游。她神奇的地方在于,既可以与年级上的不良人物保持往来,没事儿违点纪,又可以在面对书本与习题的瞬间收起心,晚自习老老实实刷题,周末了跟她的酒肉朋友天南地北晃荡,饭桌上觥筹交错,畅聊人生。

  但这样的日子,她上高三过后也不再过了。连吃饭都同我一起,日子多寡淡,我是知道的。

  经过了灰头土脸的几个月,命运似乎决定要“公平”一次了。

  高考前林刻苦地学习了,作为她长达半年的同桌,我太清楚。但她失常发挥,只能去省内一个普通的二本。

  相反,考前几个月心气浮躁,频频被老师叫去训话的我却发挥得相当好,顺利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名校。

  北京是林向往的城市。小小年纪的林在物质上就做了胜者,她喜欢散发着欲望的城市。

  关于物质——她不担心拥有不了它们,它们于她而言,似是与生俱来。

  记得还在高一的时候,我陪她逛商场,她带我走进一家奢侈品店。她拿着好几个包挑选,问我哪个好看。我当时比较不出来啊,我说都挺好的。

  林突然说,其实我也不用选,…买多少都行。

  我冲她笑。

  上大学后没多久,一个我们俩都迷恋多年的明星来北京开演唱会,我咬牙买了门票。

  我在朋友圈发门票的图,她留言道,我好羡慕你啊。

  ——这句羡慕却让我觉得颇不是滋味。

  (四)

  我觉得书里说得很对,有钱并不能改变一个人,反而是没钱会改变一个人。

  上大学过后,林回归到她初中那种寻欢作乐的日子。她很快找到男朋友,然后分开,再找。

  她偶尔打电话来问我的八卦,我便向她倒苦水:“你们那边哪个男生喜欢胖子,倒是把他介绍给我啊!”

  说罢,两人一起放声大笑。

  我没有向她讲起,我过得一直很累。我打零工、做家教,缩衣节食,为的不过是多一点零用钱,弄一身像样的行头,毕竟与人打交道不能太过寒酸。

  高中时一身校服穿上一个星期、从不介意外表的自己,一定不曾料想过几年后的罗生会是这样的。

  接到父母责问的来电,我讲不出话来。我早不知何时自己开始了这样辛苦的追逐,亦不知它何时是个头。

  我不怪父母,他们每一分钱都来得不易,如此待我,已是溺爱。

  我只恨自己,恨自己为什么不是林?

  花光几乎所有的零花钱去看演唱会的那个月,我生活拮据到每天吃泡面度日。我那时常常沮丧地想,我不是属于这里的,林才是属于这里的,林才是该去看演唱会的那个人,林才是可以享用北京的那个人。

  大三的时候,我跟一个朋友走在校外的马路边,讲起林的事。彼时是四月的黄昏,天气极好。马路上三两成群的初中生,笑容灿烂得有被太阳灼伤的危险。晚风轻得像一个不能被说出的秘密。柏油马路被镀上金色,沉默而温柔。

  眼前的世界如此美丽啊,我嘴里的却是它的偏袒与恶意。

  我讲了林和我的许多事情,讲到我是怎样看着她被众男生簇拥,又片叶不沾身地离开;讲到她背着Gucci包,陪我在街边吃冒菜;讲到新加坡的毕业旅行里,我的不懂事和她惊人的成熟。

  讲到大学后的事情,不知怎的,我难过起来。当时路过的一家音响店正好在放就歌词来讲,我断章取义了。但我还是很不争气地哭起来。

  那个朋友给了我一个适时的拥抱。

  励志故事【经典篇】

  表妹大学毕业后签到了一家不错的企业,竞争非常大,半年实习期结束后五人留一个。

  我们都觉得她压力一定很大,可她却奇异地感觉非常轻松,因为公司并没有给她们安排太多工作,每天除了整理一些资料,就是为同事们泡泡咖啡。当然,与她们的工作量相符,实习期里,她们的工资也相当低。

  而整理资料和泡咖啡谁不会呢?正是因为工作难度低,工资又差,才过去一个月,实习生中就有人辞职,理由很统一:“泡咖啡太屈才,我是重点大学本科毕业生,为什么要做这些?”

  其中一位辞职的姑娘和表妹关系好,不仅自己辞,还要介绍表妹也来自己的新公司。公司小是小点,但好在薪水可以立刻翻倍,人也非常忙碌非常充实。

  其实,表妹泡咖啡也泡得很疲惫,而且原先的实习生刚走,新的实习生马上补充进来,分分钟被代替的感觉实在不好。但表妹看出这并不是常态,因为公司前辈们各个忙得要死,拿的工资在这座城市也绝对属于高薪。

  既然决定留下,表妹变得很用心,没事就看相关书籍,力争将整理资料和泡咖啡这两件事做到完美。有一天我去她家做客,发现她竟然买了一台咖啡机,不仅谈起咖啡的种类如数家珍,零基础的她居然学会了咖啡的拉花。看着咖啡杯里那朵简约的玫瑰,我有说不出的惊喜。

  天助有心人,半年过后,表妹留在了那家单位。如今,她再也没有赋闲的时光,而是成为一天恨不得当两天用的职场精英,有很多实习生排队来为她泡咖啡。

  谈起那段实习经历,她说:世上哪有屈才这回事?当你真的用心,你会发现做好一件小事也是不容易的,里面涉及的知识博大精深,需要我们怀有很深的敬意,付出极大的诚恳。

  用小事考验员工的工作态度,并不是表妹所在企业的独家风范。以前做记者时,我采访过一位知名企业的总裁。她提到自己选员工的宗旨,工作能力差一点无所谓,但工作态度一定要认真,对企业一定要有爱。所以,她总把一些相同的小事交给不同的员工做,比如设计一份表格、做一个PPT。结果很有趣,总是能力中上的员工完成得最棒。

  当时,我特别纳闷。其实,我自己在工作中也常见到有才华的人恃才放旷不得志,反而是工作能力中上、工作态度勤勤恳恳的人一直在往上升,我觉得特别不合理。

  总裁一笑,为我解疑。她说,一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就像结婚,如果一个美女选择和一个平凡的男孩结婚,却一直抱着下嫁的心理,觉得自己很委屈,要求男孩通过其他途径弥补她、呵护她、加倍对她好,否则就要扑扇着翅膀往高飞,你觉得男孩累不累?

  我听完一愣,觉得非常震撼、非常有哲理。

  企业就像男孩,一个企业如果想长久地稳稳地做业绩,进入高层的人绝不允许有一颗“下嫁”的心,而怀有“屈才”心理的人和“下嫁”有什么区别?!“恃才放旷”不尊重自己所做工作的人,不会珍惜工作机会,自然不会懂得感恩。

  不仅工作如此,其实任何一件小事都是这样。

  25岁以前,我一直觉得女人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就一定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会销售也好,会写稿也罢,总之,洗衣做饭收拾房间之类都是小事,会赚钱才是衡量成功的第一要务。

  所以,我们班有一位成绩颇好的女生因为特殊原因要去做家庭主妇,我还觉得特别可惜,太屈才了不是吗?早知毕业后要天天做家务,何必辛辛苦苦地高考、读书呢?

  直到前几年,我因带娃辞职在家,每天面对被宝宝搞得乌烟瘴气的房间无从下手,真恨不得坐在地上大哭一场。这才知道,觉得“屈才”的事也并不那么好干!

  为了学习收拾房间,我在网上买回一本关于收纳整理最畅销的书,无意中接触到一位最会做家务的女性——近藤麻理惠。从上幼儿园起,她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清洁、整理家人弄乱的房间。经年累月,就是这样一位普通女孩,在出了一本关于收纳整理的书籍、将自己做家务的心得与大家分享、帮到千万不懂收纳的主妇之后,竟迅速红遍全球。

  英国媒体称她是“日本整理女王”,美国《时代》周刊对她更是不吝赞美,将她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之一,上榜理由是特别会做家务。

  而这些赞美不仅带给她名气,也带给她非凡的财富。全球无数名门主妇花重金排队请她进行一对一的家务指导,她的讲座更是一票千金。

  当最会做家务的女孩影响全球、与亿万富翁们比肩,当教别人如何做家务成为金光闪闪的高端职业,我们的价值观是否经历了洗礼?

  古人说,一物精致便可动人,而这“一物”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简单的事,谁都会做,可越是简单越不容易出彩。重复的事,谁都会厌烦,但愈是厌烦愈考验做事人的耐心和智慧。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愿你认真对待经手的每一件小事,既有自信也有谦卑。

  也愿你,虚怀若谷、事无巨细,有一颗不屈才的心。
 

看了“毕业生值得看的励志故事”还看了:

1.

2.

3.

4.

5.

    相关文章

    53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