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高考的心得

| 新华

感悟高考的心得篇1

一次,学校组织我们全体同学去看一部电影,名叫《高考1977》。

这部电影主演有:潘志友、陈琼、张国强、老迟、陈甫德。影片描述了在1977年之前,许多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他们足足等了十一年,当得知高考恢复时,所有的人似乎看到了希望。但是,要去参加高考的人,必须要有推荐表才可以。所有的人都在争取着推荐表。虽然,在矛盾中被推上风口浪尖的小根宝因为意外事故不幸死亡。但是老迟最终被他们的毅力深深地感动了。1977年12月10日,孤独地坐在考场外的老迟等来了拿着填满考卷却没有上交的潘志友……想留下的终究会留下,而想离开的,无数像老迟这样的“主任”再也不会动用他们的公章设置障碍了。最后,老迟看到了这么多人考上了大学,欣慰的笑了。

这部影片告诉我们许多道理。现在的我们复习时,环境是多么的好,复习资料又是那么的齐全。然而,现在有的人复习的热情却不像以前。我们是否应该反省一下。我们读了那么多年的书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将来考上理想的大学,再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完成自己的人生梦想,为了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为了自己,为了这个社会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让自己的人生尽量没有遗憾,少留遗憾,不是吗?如果我们现在整天的无所事事,那等到高考成绩下来时,我们就会后悔莫及了。所以,我们要像影片中的人一样,不畏任何的艰险和困难,为着自己的梦想一直拼搏。

感悟高考的心得篇2

未曾想过这三年的高中学习,随着高考结束,在此时此刻彻底的落下帷幕,我一直都希望在这样的环境下面会遇到的问题,高考的结束之后我我是非常感慨的,我也一直都对自己很有信心,我认为有很多事情可以逐渐的去提高,让自己一点点去积累这方面的知识,随着高考的结束,我想我也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我认为自己的有很多方面都是可以做的更好,这让我感觉非常的有意义,我也有一些感想。

步入考场的时候我是非常的紧张,现在我也是能够清楚的体会到这一点,我希望能够做好这些事情,能够考的一个好成绩,但是随着高考的结束,我更加是能够清楚的感受到这些,我希望在这个好的环境下面所经历的一切,这对我的帮助很大,此时此刻我是非常轻松的, 长期积累的一些压力甚至让我感觉自己是喘不过气的,这段时间我确实深刻的体会到了这一点,我一直都在好好的复习,这对我来讲有很大的帮助,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我经常都会考虑到很多,在这些事情上面这是非常难得的,我想要让自己一点点进步就必须要去提高,现在虽然卸下了千斤重担,但是我一直都没有觉得自己是做不好的,没有什么的太多的心理负担,这种感觉是非常的好。

随着高考的结束,我也会想了过去的很多事情,有很多真的是让我印象深刻,这段时间让我非常的有成就感,考试结束也是让我有非常多的想法,高中这一阶段的学习结束,有些事情我心里是非常的清楚的,当我回想过去的点点滴滴,确实是让感慨很多,有些事情是没有办法尝试的,这让我感觉无比的深刻,在这一点上面我对自己很是有信心,在这个过程当中我非常坚定态度,有些事情是没有办法去估量的,过去确实是有很多的压力,但是我也是过得非常的充实,我在学习当中也非常看中对自身能力的提高,在考试结束之后真的是无比的有感慨,我所做的一些事情都是在为自己各个方卖弄考虑,现在我也想把这些事情做好,只想好好的调整心态,然后等待考试成绩,这让我无比的坚定自己的态度,我也会继续去落实好相关的准备,不管是能不能考上大学我都会努力的去提高自己,对自己要求严格一点,这非常的关键,感激高中三年,怀念这段青春。

感悟高考的心得篇3

高考的战斗号角吹响了,我们百日冲刺、奔袭高考主战场的时候到了!十多年的寒窗苦读,十多年的秣马厉兵,都将在最后的高考中理解检验。十年寒窗,为了打造智慧的利剑,我们付出了太多汗水和泪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此时,是为我们的宝剑淬火加锋、大显身手的时刻了。

一百天,我们能够突飞猛进;一百天,我们能够铸就辉煌;一百天,我们能够创造奇迹;一百天,我们能够赢得一生!

在这一百天,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心。古语云:“思其败则必败,思其难则必难。信其行则可行,信其成则可成”。应对高考严峻的挑战,我们要克服自卑的心理,不要认为一切已成定局,因为只有高考结束才是定局,不要悲观地看待自我,我们要相信:强者将更强,之后者也能居上!

在这一百天,我们要有顽强的意志。高考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竞争非常激烈。只有基础扎实、知识全面者才能捷足先登。在这一百天,练习难度将进一步加大,知识的容量将进一步扩充,考试的次数也将更加频繁,我们要重视每一次练习、每一次周考、每一次月考,不放过一道错题、难题,在回顾和总结中不断提高。遇到困难和挫折,我们要顽强应对。从困难中,我们获得动力,从挫折中,我们找准方向。

在这一百天,我们要有拼搏精神。是雄鹰,就应该搏击长空,是海燕,就应该勇斗风雨。拼搏,意味着我们要聚精会神地听好每一节课,意味着我们要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份试卷,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升潜力。而合理地安排时间,持续充沛精力和高的学习效率则是我们全力拼搏的前提。

十年寒窗,十年风雨,一百天是新的起点,一百天是新的征程。既然我们播下了梦想的种子,我们就要用心去浇灌。那么,就让我们在这青春最亮丽的时光里,创造高考辉煌、谱写人生华章吧!

感悟高考的心得篇4

到自己考了第一,刘锦通反应很平静。

锦通说,自己不是特聪明的孩子,上小学的时候还觉得自己特笨呢,常常为了一个问题在那里冥思苦想,为的就是:为啥是这个样子呢?而上初一时自己也一直都时班级的十几名,不过自己一直都是一股劲,就是靠着一小步一小步提高,慢慢地就不一样了。

不少人都好奇,成绩好的孩子都是咋安排学习时间的。提到时间的安排,锦通笑了,也没有什么特别啦,不会在那里弄个表格什么的,一般都是随机安排,根据一周或者是一天各科的重点分量来安排,哪一科分量中就会倾斜一些。还有就是自己觉得稍稍薄弱的科目,就会“偷偷”的加时。说到这,锦通做了个鬼脸。

锦通说,如果一定要说点时间上的安排话,那就是自己不会熬夜,“睡太晚会影响第二天的学习质量的,再说了,成绩绝对不是靠时间堆出来的。”“一般每天都会在10点半左右就休息了,晚点也就是11点也休息了。最后初四冲刺的时候,也没有几次熬到12点的。

锦通说,自己原来是个话很少的人,刚上初中时甚至有同学笑话他是个“书呆子”。“后来我就想通了,自己一个人在那里思考并不会快乐,而多和同学交流常常还能碰出点火花呢。所以,现在他们都说我特别能说。”

语文:也要提炼归纳

锦通说,可能不少人都认为,提炼归纳是学数学之类的科目必须的,其实,对于语文还是挺重要的。这几科中,语文曾经是锦通最薄弱的科,150分的总成绩只能得不足120分。

如何提高的,锦通概括了四个字,“多读多看”。“别小瞧了这些,语文阅读不是占很大比重嘛,每次我都会非常细致的读阅读的原文,反复研究后面提出的问题,这中间要注意总结归纳,发现它们之间有‘共性’的地方,遇到不同的题则发现其‘个性’的地方,二者一结合,语文成绩就上来了。”

数学:不要局限于书本

初中时锦通曾经获得省数学竞赛一等奖,平时模拟考试也都会答140分以上,可他昨晚悄悄告诉记者,小学时数学成绩挺一般的,甚至可以说不好。后来接触了奥数,“我倒不是提倡大家都去学奥数啦,就是觉得,如果可以让自己的知识面稍稍高于课本一点点,不仅仅局限于书本那些,思维开阔一点,那么学数学就会成为一种乐趣。”

锦通说,数学题要做,不过要精选,别一套又一套做起来没完没了,这样会让自己失去对数学的兴趣的,“要少而精”。

外语:让自己在外语环境中

谈到外语,锦通平静的脸上生动了几分。“不少同学都觉得听力挺难,其实听说是分不开的,一定要张嘴,要会说了,自己才能真正听明白录音中的发音。”锦通说,虽然咱平时都不能随时随地接触到外教,但是可以想点“办法”啊,“外语老师不是都说要有语言环境嘛,一般有时间,我就会给自己放录音,可以的话就跟着他们讲,别怕错,就在那自己对自己说,让自己生活在自己‘造’的语言环境里。当然,如果能找到一个对话伙伴那是再好不过了。”

“外语的语法一定要准,这个还得靠练习,没有啥好办法。我和身边的同学都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忽略细节,外语考试时常常会在小的语法方面丢分,就是那种特别简单的地方,于是就自己跟自己较针,怎么就错了呢,慢慢地就好了许多。”

物理:让心中的知识形成“反射”

“好多人开始学接触物理时都觉得挺难的,但是你要是抓住了物理知识间的那些‘细节’,记住它,就会发现物理其实并不太难。”锦通如是说,他中考[微博]前物理最好的模拟成绩是118分(满分120分)。

认真这个词,锦通说了几遍,“最初接触一个知识点时,一定要认真记,把它印在心里,书里的黑体字啊,划线的部分,都是需要认真关注的,都得认真记住……”

见到记者重复“认真”这个词,锦通笑了,“真的,来不得一点含糊,物理老师都教我们要产生‘反射’嘛,我想认真了才会真的印在脑子里吧,见到试题,才会很快反映出来,然后才会有思路。”

化学:一环都别落

锦通说,如果大家觉得物理各个章节相对独立一点的话,那么化学就是更明显的一环扣一环,一环都不能落,都不能不“结实”。

不少同学都会觉得化学的实验题挺难的,可锦通自有心得,“实验题要多见,老师做实验时你得看细节,看历年真题时得善于归纳思路方法,别在那里背题,要真正的开阔思路。”

同学中不少人感觉基础比锦通好,可是答起化学题简答题时总是没有锦通得分高,“得答到点子上啊,拿到题得知道考的是哪个范围的知识,然后才具体到相应的点来分析,别东一下,西一下的答,这样会莫名其妙丢分的。”

今天的内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

感悟高考的心得篇5

当激昂的音乐在耳畔奏响,报告厅内所有的师生起立高唱国歌,原先打闹嬉戏的我们,此刻都一脸严肃,眼神中透露出坚毅。

今日有幸,作为学弟学妹的我们,受邀参加__级高三百日誓师大会。此前,我们心中多少认为高考还十分遥远,在学习上也免不了会出现疲乏的状态。此次誓师大会,确是在我们头上猛然敲响的一记警钟。

台上是忻吉良老师用他资深的教学经历教导学生,我们这些准高三坐在台下,亦是满满的收获。

基础不好,地动山摇。不论是哪一门科目,基础决定日后你的学习生涯是否顺利,稳扎稳打的基石才能筑就高楼大厦。再讲到规范,想必不少同学要涕泗横流了,因为不遵守规范吃的亏,那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除去这两点,是否对自己有信心也十分重要,懦弱和逃避只需要一个小小的理由,但我们仍需坚信自己能冲破重重障碍,撷取胜利的果实。

高考,于现在的我们而言,不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我们要执笔奋书,随时做好与它决斗的准备。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且让我们努力,努力,再努力!如誓词所说,我们不负父母的期望,不负老师的厚望,不负青春的理想,为自己交上满意的答卷!

感悟高考的心得篇6

学习没有捷径,但是学习有方法。无论是高中理科还是高中文科,只要找到方法,所以的问题将迎难而解。下面是有途网小编整理的历届高考状元总结的学好高中文科的经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怎么学好高中文科

我在学习时,喜欢频繁地与同学进行热烈的讨论与交流,在活跃而融洽的学习气氛中令自己得到进步。学习的时候集中全部精力去投入,要求自己一定要达到高效率。(李滨兵,湖南湘乡一中,文科666分(130,134,133,269),北京大学)

也许是由于我为人比较热情,对于需要帮助的人从来不会拒绝,所以同学们遇到难题总爱向我求助。不少同学都来我家问过题,一呆就是一下午。我从来不觉得被别人占用了这么多时间是种损失,其实帮助别人答疑解难的同时对自己也是种提高。(罗佳媛,内蒙古呼和浩特二中,文科668分(143,125,145,255),北京大学)

我认为,课堂上的45分钟,顶得上课外通宵达旦的复习和补课。夜自习是我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的时段,我努力做到当天的知识当天复习,两三天后进行一轮系列复习,并做相关学习资料对知识进行检测。(朱萝伊,浙江象山中学,文科684分(137,134,133,280),北京大学)

高中文科学不好的原因

首先,高中文科在学习上要与生活的时间安排缺乏科学性,如睡眠时间不能保证,文体活动时间被挤占,这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经常走神”。这当然会严重影响学习效率的提高。

其次,高中文科的学习过程缺乏主动性,如过份地依赖对教材的阅读而很少采用做笔记、卡片等更有效的文科学习方式;很少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变成了阅读就是背书,这显然不利于归纳、比较、分析和概括等学科能力的培养;对考试麻木不仁,消极应付而很少进行研究,积极应对。这种被动学习的态度与行动,显然与“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高考改革方向相悖,因而也就难以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最后,记忆方法尚未优化。毫无疑问,高中文科各学科“主体知识系统的基础还是必须识记的,这是学好文科的基础,也是顺利应试的前提。调查表明,无论是识记的内容还是识记的方法,文科生们都未必能很好地掌握了,这当然不利于知识的巩固,也不利于备考。

感悟高考的心得篇7

一直看到网上热评《高考1977》这部片子,虽然上世纪七十年代我还未出生,但想一睹--结束恢复高考这段历史真容的我,最近很有兴趣地在家看了这部片子,一直以为这种主旋律的片子肯定枯燥乏味,也就最多让我了解下当时历史时期下,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生活状况,但是我看完后发现,我错了。更没想到第一遍看完后又抽空看了第二遍。不论是第一遍时的震憾、喜悦和感动,还是第二遍回味时的悲痛、酸楚与羞愧。影片在很多地方着实打动了我,使我感触颇多。归纳下来,共有三大关键词:梦想、奋斗、尊严。

梦想,每个人都有平等追逐梦想的权利!

电影里那群知识青年应该跟我差不多大,但跟他们比起来,我发现他们都比我活得幸福,比我活得实在;挺简单的道理,因为他们比我更有梦想。或者更准确的说他们更知道自己的梦想在什么地方;抑或是他们的梦想知道在什么地方实现,他们可以为了梦想连性命不顾地去扛300多斤的大包,可以为了梦想去冒天下大不韪到书库“偷书”,可以从远在千里之外的上海赶回黑龙江考试。当我看见影片中一群被耽误了11年但仍渴求知识的青年拼命奔跑跟时间竞赛、跟火车叫板的镜头时,真为他们压抑了多年的梦想能得以实现而大快和解恨。这是一个与梦想追拼的画面,那一刻我觉得我这个貌似物质和精神都丰富充实的人与他们的距离相隔实在太远。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没有梦想的人,可我的梦想到底是什么?我真的没办法用一句话语精准地表达出来。只觉得脑子里塞满了各种各样的梦想,不论是生活上、学习上、还是工作中。但这些梦想归根结底却都不是我发自内心的,基本都是受外界影响而产生至我思想中的。忽然间有种可怕的顿悟,醍醐灌顶般的顿悟,意识到这并不是梦想,而是一种欲望,是一种贪婪,是《沉思录》里一直想教导世人需要解脱的一种状态。发自内心的梦想是给人以纯洁的心灵启迪与归属,这与是非成败没有任何关系,而欲望和贪婪则是满足别人眼中的自己。所以,从简单意义上来说梦想在于发自内心深处的寄托,欲望和贪婪在于别人的眼光。如果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真可算得上是一个没有梦想的人了,别人的眼光左右着我的思想,他人的意见影响着我的判断,客观的事实决定着我的成败。我就是一粒棋子,周围的世界就这样被无形的力量控制着,无人可依,同样也无处可逃。静心思考,如何找到发自内心的梦想源泉,是我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毕竟,有梦才有远方。

奋斗!为了那场高考,有人付出了生命,有人抵押了爱情。

影片所描述的上世纪70年代,中国广大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准备用实际行动支援祖国建设,在经历了孤独、严寒、远离亲人的各种考验后,他们认识到只有改变自己才能去适应这样的生活环境。于是聪明肯干的番志友,家庭成份不好的陈琼,义气上进的强子,敏感弱小的根宝,都在经历了苦闷挣扎后默默接受了现实。一切听从组织安排,绩效考核、组织审查、群众投票,为了争几个工农兵上大学的名额,身体孱弱的小根宝300多斤的大包也拼命去扛了,身为女性的陈琼当修路先遣队队长的拼命也当了,这些大家都有目共睹。为了梦想、为了将来努力奋斗着。当----复出发表讲话,貌似已经习惯了农村小天地的知青们都预感到,一场大变革将迅速在全国蔓延。‘变革’俩字放在21世纪的今天可能不足为奇,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这一秒和上一秒也大相径庭。然而十年--对知识的破坏和对尊严的践踏,已使我们的国家千疮百孔,所以陈琼的父亲会说,恢复高考比高考本身更有意义!虽然没有经历过那样的年代,但是我同样经历过高考,经历过高考的艰难沧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不同的是80后的我只能把高考当作我人生中一个必经的旅程,一段记忆深刻的日子,一个为梦想、为学校、为家庭、同样为自己奋斗努力过的阶段。但我想,片中那个年代的人肯定会把高考记忆当成弥足珍贵的财富,因为其中充满着激情,充满着跳跃的心。那一代人经历着时代的巨大变革,从单位推荐、组织审查、群众投票上大学到自愿报名、统一考试、择优录取上大学,这变化,是很大的变化,是天翻地覆的变化。个人的奋斗在时代面前显得如此微不足道,那个时代的生命太脆弱,如蝼蚁一般,而那个时代的人也够坚强,在十年的磨难中依然维持着对生活的热情,依然有骄傲,依然有爱情,依然能幽默,依然有改变命运的执着。不去探究他们的动机,相比其它而言,那些无足轻重——单单这份执着地奋斗就足够令我折服了。我感动着,不仅仅因为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也被他们的奋斗精神所折服,他们是了不起的一代,是中国社会大变革中经历过大风大浪仍屹立不倒的一代。

尊严,一个人必须捍卫的东西。

这里不得不提下影片中个性鲜明、有血有肉的角色——张图强,他是一个义气、上进、刻苦、拼命、倔强,同时很有思想的上海知识青年,以绝食来反抗老迟决定高考报名前需测验的故意刁难,来捍卫自己的尊严同时也是党中央给符合条件青年的高考权利。他的那句“革命加拼命,拼命干革命,有命不拼命,也是等于零”实是表现出对“革命”的一种无奈。实际上,组织的政治性、组织性、原则性当时都体现在老迟的公章上了,什么都要组织盖章才行,就连自由恋爱结婚生子也要组织盖章才行。我不仅要问,一个公章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公章就是法律?有公章就能为所欲为?在我看来,这实在是不可思议的,但在那个年代,这确是铁的事实,让不曾经历过那种荒诞、惨烈的我唏嘘不已。面对老迟阻挠高考的伎俩,强子带动大家绝食抗议,还上演了冒充招生办的闹剧,体现了知青们维护自我权利的不屈不挠。高考的意义不在于高考本身,它成了梦想和尊严的代名词,也许就像偷书的目的并不在偷。如果一句话,一块印章就能决定他人的命运,那命运必定是悲哀的。诺言同样体现尊严,就因番志友对老迟的许诺而放弃上大学这样一个可改变一生命运的机会,虽然在我看来实属不智,但一诺千金,一个男人的尊严也由此升华,这些弥足珍贵的品德是否同样值得珍藏呢?

影片中的爱情也深深打动了我。陈琼为了将来能就近守护着心中所爱的另一半,毅然选择让老迟帮忙找个婆家准备扎根在黑龙江,不为别的,就为能在另一半想找人说说旧事聊聊过去时有人在旁边说说话,实在动人心魄。同样也是因为爱,番志友可以自编自演了报考、赶考的“真实”一幕,送走了心中所爱,生怕自己不参加考试会影响陈琼上大学的机遇,这是多么伟大的力量。虽然影片里没有交待他俩结果如何,但我都祝愿他们能有情人终成眷属,百年好合。

1977年,这个不平凡的年份。沉睡11年的民族被一个老人,一个智者叫醒了,这一年12月10日,高考的大门重新打开,预示着把知识重新还给了中华民族,让国家再一次自主的选拔人才。人可以无力,但不能无知,国家同样如此。

历史不能被重演,也无需被重演,它只是为后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感悟高考的心得篇8

今天下午,我们可爱的辅导员好体恤我们这班放假前活蹦乱跳的孩子们。一于以播放电影的方式结束国庆假期前最后一次课程。而且老师给我们选的电影还挺有品位和高度的,不管看不看过,同学们都津津有味地观赏了全片。

依稀记得读后感的格式是怎么样的,我想观后感的格式应该也差不多的吧。荒岛余生,好一个有点惊险和令人神往的名字,之前确实是没看过,但是听说主演是大名鼎鼎的汤姆汉克斯,想必也是一部很有高度和深度,充满了人生哲理的好电影吧。看下去,果真,惊险,凄凉,悲怆,感动,百感交集。

觉得这部电影的主角明显度实属最高,特别是描述他飞机失事流落荒岛的.时候,一个人的生活,寂寥,凄惨,寂寞到要在一个球上画一个脸蛋作为自己倾诉的同伴,一眼四年。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顿时转变到原始人的生活方式,吃的虾蟹,喝的是椰子汁,听起来很不错。但是叫自己吃四年没有味道的虾兵蟹将,喝四年椰子汁,那就有点不同了。这不,四年后的他,面黄肌瘦,饱经风霜。一个人在荒岛上的四年生活,而且只能对着一个脸蛋聊天,正常人都会变得有点不正常。

电影中的主人翁,虽然看起来真的有点不正常了,但是那种求生的欲望依然强烈,毕竟他还有很多牵挂,信念,或许就是他坚持下去的动力。他知道还有人在等他,等他回去,所以一直保留着那个怀表,里面有一张他女朋友的照片。

四年荒岛生活,让他死过一次,当在海上漂泊的他听到巨轮开过的那一刻,他知道自己将要重获新生了。回到原来的工作的飞机,公司,现代生活的职业当中。最重要,最着紧的,是他将会重新见回心爱的人了。

如果结局是重逢久违的爱人,一起生活得美满幸福,那应该是中国式结局吧。但是外国式结局总是那么耐人寻味,四年后,已经不是他所想,经已物是人非。值得赞赏的是,他一点都不自私,不会要他已为人妻的前女友难做,选择的是离开,这样对谁都好,虽然有点伤感,有点残忍,但是就像他对前女友说的那句话那样:“你应该知道的”。大家都应该知道的,知道接下来怎么做,怎么处理。

于是,他又重新站在了那个十字路口上,眼神好忧郁,很迷茫。但是导演专门安排了个为他指路的妙龄少女出现,这分明是他接下来将要走上阳光之路的预兆。放下以前的,好好过接下来的日子吧,生活,还得继续,我们都是。

感悟高考的心得篇9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高中三年的时光像东流的河水一去不复返。这三年里我们有汗水也有喜悦,有痛苦也有快乐,这三年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篇章。

20__年我们迈着步伐进入高中生活,那时带着对高中生活的憧憬与紧张,还有不成熟的思想。我们的内心都会有一点点恐惧,要接触新的朋友、新的环境、新的校园,但三年之后,这些在高一时认识的同学也许会变成一辈子的朋友。

在还没进入高中的我们肯定听说过高中生可怕的学习压力,还有高中写都写不完的作业,这让我们对高中生活产生了不小的恐惧。在我们刚进入高一时,压力或许还没有那么大,但经历过高三的我们一定清楚高三学生面临的升学的压力。高三这一年我们努力拼搏,挑灯夜读,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在一次次的考试中磨练自己,提高自己的水平。当然,其中的辛苦与喜悦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但是,高中三年并不是只有痛苦学习的回忆,还有许多与同学和老师在一起相处的快乐时光。

还记得高一刚开学,我们彼此都不认识、不了解,学校为此举行了跳大绳比赛,为了提高班级的凝聚力,也可以借此机会互相认识。我们在体育课上练习,互帮互助,都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记得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学校突然停电,班主任带领我们一起玩一些小游戏,同学们轮流在台上唱歌,唱到熟悉的歌时,同学们会一起跟着唱起来,班主任也忍不住给我们献唱一首。在数学课上,难题解不开时,数学拔尖的人便会出来“解救”大家。这一点一滴都是美好的回忆。

高中三年,我也希望你们不要辜负,三年即是辛苦、拼搏的三年,也是喜悦的三年。我们要为自己的目标奋勇向前,不辜负自己十几年的学习,希望你们努力过、拼搏过,对得起自己、父母、家长和老师。

校园里,我们留下了青春不羁,欢声笑语。课堂上,我们留下了激烈的辩论,思想的光芒。图书馆中,我们留下了辛勤的努力,坚定的信念和意识。宿舍里,我们留下了一起夜谈,分享快乐与悲伤的美好回忆。体育场上,我们留下了男生奋力拼搏的汗水和女生加油的呼声。这三年的记忆将一直珍藏在我们的心中!

感悟高考的心得篇10

在我看来,这部影片有点名不符实。所谓《高考1977》,主要角色当然应该是参加高考的年轻人。但实际上,影片给人印象最深的却是两个父亲。一个是孙海影扮演的农场革委会主任老迟,一个是赵有亮扮演的历史反革命陈甫德。从性格和气质上说,这两个人物是截然相反的。老迟是个没文化的大老粗,他讲组织原则,讲党性,讲立场,但有点不通情理,甚至对知青有点粗暴;陈甫德是个知识分子,他充满父爱,为女儿不惜以身犯险,但却毫无组织纪律观念,甚至为了女儿高考可以私刻公章,冒充国家干部。

当然,老迟最后转变了。从一个铁石心肠的工农干部,变成了一个“肩起命运的闸门,将年轻人放到光明中去”的勇敢的父亲。看到老迟亲自开着农场拖拉机送知青赶考的场景,我脑子里最先浮现出来的就是前面这句鲁迅曾经讲过的话。影片开始,思想僵化的老迟像是飘浮在历史天空中毫无生命气息的一粒尘埃,而到影片最后,他终于向着人性的光辉敞开了胸怀。相比之下,陈甫德的形象就显得苍白了许多,这个肩负着历史十字架,却极富自我牺牲的父亲形,以一种虎头蛇尾的方式,在影片的结尾不知所终。对此我曾不无遗憾地说,这个人物的结局,不应该是一串欲言又止的省略号,而应该是一记铿锵有力、斩钉截铁的惊叹号。

与这两个父亲息息相关的,是那两枚公章,这是影片中最发人深省的影像符号。第一枚公章,是永远别在老迟裤腰上的农场革委会的公章。它是组织与权力的象征。在那个年代,一切个人命运都取决于这枚公章,一个人的生老病死、穿衣吃饭,每一个与活着相关的细节都必须盖上相当于组织认可的公章。离开了公章,一个人就如同被剥夺了生的权利。于是,老迟因为拥有公章而成为一个侧身于权力巅峰的人,对于农场知青来说,他不是别的什么,而是掌握知青生杀大权的上帝。

而陈甫德这样一个在社会底层挣扎的历史反革命,竟然毫无顾忌地用私刻公章的方式,向组织和发起了挑战。在当年,这极可能为他带来杀身之祸。但为了向女儿赎罪,为了她的前途,他甚至不惜铤而走险。也许这是出于陈甫德的一种道德自信:当所有人都对他另眼相看的时候,他却一如既往地坚信自己的清白。于是,他私刻公章就不再是一种作奸犯科的下三烂,而成为一种为亲情自我牺牲的伟大的父爱。

与两枚公章相映成趣的是农场中那个整天哇啦哇啦叫唤的大喇叭和高高在上的了望塔。高音喇叭也是一个组织的象征,是中国集权时代话语霸权的独特符号。从大喇叭里传出的是组织的声音,它可以随时随地昂首阔步地闯入每个人的私人生活。只要喇叭一响,所有个人空间立刻四分五裂,每个人的自我意识也会在组织强大的声浪中土崩瓦解。

了望塔也以另一种方式喻示着组织的无所不在,它高高在上,以一种上帝的视线,将每个人的生活一览无余。对知青而言,大喇叭和了望塔是某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圣物,而对老迟来讲,却是他行使权力、塑造威严的权杖,他可以在麦克风前为所欲为,用自己的声音笼罩着整个农场。影片就是从这样一种角度,揭示出那个年代个人与体制的紧张而又微妙关系。

与两个父亲比较起来。影片对知青群像的刻画又要显得更薄弱一些。但是即便如此,在这个知青群像里仍有一个最后死于非命的小根宝,带给人一种深刻的触动。小根宝这个人物代表那一代知青中一种最为绝望的生存状态。他们从小学就开始抛开书本闹革命,与真正的老三届相比,他们的青春完全被----耗费殆尽,一俟高考恢复,命运的大门洞开之际,他们忽然发现,自己根本走不动了。机会来了,可他们却无力抓住。最后只能用死于非命让自己与那个黑暗的时代一起永远地沉沦下去。

与小根 宝的悲剧相比,主人公潘友志身上则更为集中地体现了一种理想主义情怀。事实上在当年的知青当中,像潘志友这样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不在少数。他们一度都追求完美的人格,为了自己曾经许下的诺言,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前途。但是历史却跟这群热血青年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当社会现实面对突如其来的历史性转折的时候,他过去许下的诺言立刻就变得毫无意义。

这个时候,是继续坚守自己的承诺,还是顺应历史的大潮而改变自己的人生方向?这个两难问题是他们在那样一个历史关头所遭遇的最为严峻的挑战。留下还是离开?是遵守自己对老迟的承诺,还是以毁约为代价来换取自己更好的人生前程?在影片中,他最终选择了留在农场。对于这种选择,也许有人觉得他不太识时务,也许有人觉得他是在逆潮流而动。可是,他毕竟坚守了自己的信仰,饯行了自己的承诺。你尽可以说他是一个荒.唐时代的牺牲品,但至少与今天大量擅长见风使舵的聪明人相比,他们那一代人的心理要更为健康许多。

    相关文章

    64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