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匠精神的作文

| 新华

创新工匠精神的作文篇1

一年前我升入县里的这所高级中学,进入高中之后高中的种种生活让我眼花缭乱,我甚至经不住各种诱惑,父母不在身边,所有的时间都有自己支配,我最喜欢的就是一个人自由自在的,而且最不喜欢的就是学习,一没有了约束,我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也忘记了自己是谁,忘记了自己该干什么。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导致了我成绩一落再落,最次的时候我竟然沦为全班的倒数第一,等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我的整个高一生活已经被我虚度了,我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但我并不想放弃,我不想把这三年的日子虚度过去,我从没有想过在我身上会有奇迹发生,我只能不顾一切的朝前冲,我必须通过这样让我功成名就,我有梦想,我不想就这样放弃,我的父母没有社会关系,家里的经济也不是特别的好。我如果想要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想要的生活,就必须靠自己的双手,我必须学会克制自己,我要为我的未来着想。我想要的生活是平平淡淡的,但那也应该是我自己争取到的,多年之后我会为我如今的努力而感到骄傲。

高中是每个人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也是人生中最丰富多彩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有些人过得轰轰烈烈,有的人却碌碌无为,我就是正处在这个学期的一个人。

如今我已经是一名高二的学生,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我想弥补,但自己使出全力却好像打在了棉花上,毫无着力点,高二的生活也一点都不等人,不知不觉第一次月考第二次月考就这样过去了,对于我来说每次考试我都会拼尽全力,但结果却不尽人意。自从高二开始我就不知疲倦的学习,做题,但每次考试成绩出来都让我觉得我做的都是无用功,每次考试的成绩进步是进步了,但是那微乎其微的进步让我感到心凉,如果凭着这个进度,到了高三的时候,我也不过还是个小人物。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自己的未来把握在自己的手上,没有到最后一刻,我是不会妥协,不会放弃的,我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我会让我的高中生活变得有意义,我的人生中不能留下空白,它必须是充实、快乐的。

创新工匠精神的作文篇2

上周三,我跟随玉溪日报小记者团来到玉溪市博物馆参加文博会,了解玉溪的文化和工匠精神。

早上,我和妈妈一起来到了玉溪市博物馆,虽然天气很炎热,但是,博物馆前却很热闹:大家有的看展位上的展品,有的忙着布置展位,有的和朋友一起有说有笑地聊天……我在附近转了一下,发现大家都集合了,我便也跟了上去。

首先,我们先去看了开幕式,还拍了几张照片,之后便进了博物馆。我们开始自由活动,我向着博物馆内部的展位进发,这里有瓷器,有陶器,有铜器,有银器,还有丝绸制品……虽然有些东西非常小巧,但价格却不低,不愧是匠人匠心制造!

其次,在几经走访之后,我们了解了很多陶瓷匠人的故事和此次文博会的参展物品,参展物品有生活类的,动物类的,人物类的和幽默类的,还有云南少数民族的服饰,古代中国的汉服和过年时贴的窗花。在另一个场馆里,我发现了那里摆放着一些玉溪市名工匠和技术人员的名字和取得的成果,以及他们的一些小故事。

最后,我们还用陶泥制作了可爱的小章鱼,可是我一直都没有时间拿去把它烘干,于是便把它放在包里,虽然它的两只眼睛不怎么美观,但是我觉得整体来说还是非常可爱的,它还带了个耳机呢,看起来酷酷的。

这次活动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玉溪文化的博大精深,还被工匠们的精神所折服,我以后一定好好学习,将来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

创新工匠精神的作文篇3

圆规,一只立脚,一只笔头。只有拥有相同的圆心与半径,首尾才能契合,形成一个完美的圆。墨守成规,顽冥不化,但它却是我最喜欢的一种工具。

“素描最是要耐得住寂寞才学得好,这东西看着容易,却最磨耐心……”老师在与新同学家长谈论时,我正不停交换各种型号的铅笔,做最后的调整。纠正了一排显得僵硬的线条、轻擦反光面使立体效果更突出、斟酌落笔的轻重给阴影上色……不厌其烦地画长短不一的线,

我仔仔细细地用圆规,缓慢而小心地在素白的纸上,画下了一轮优雅美丽的圆。

画室里四面都是白茫茫的墙,看了让人直觉头晕目眩。一待便轮了三轮春秋,我的画一副一副的被挂上去,墙上就成了黑色和白色交织缱绻的地儿。瓶和罐,水果与蔬菜,加上一只玻璃杯,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组合。我想起鲁迅先生在《秋夜》里写的一段话:我的院子有两棵树,一颗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评论大家们都说这番景象单调寂寞,是的。我看着那些画,也这么认为。

创新工匠精神的作文篇4

看过《工匠精神》这本书以后感触很深,会让我有时候浮躁的心情平静下来。

态度的根本是:我是谁不重要,我做的事才重要,如何让自己做的事重要,要让自己做事的结果超越直接领导的期望。这句话能让我正确看待自己和自己的工作,而且做工作的结果是要超越领导的期望,而不仅仅是达到领导的期望,我们常常以为达到领导的期望就算完成工作了,其实我们要以更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

工作中,一个人把自己所有的焦点都放在自己做的事上,才会有人把你当回事,对于大部分人想获得的认可,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建立在自己做出的事情的质量上,如果你在为别人不认可你而抱怨的话,不如提高自己做事的质量,这样工作上对你的认可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做工作就是做结果。

老师讲的挖坑和种树的例子非常好,但是我们在工作中也有可能会犯这样的错误,也许我们受了情绪的影响,也许我们在工作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要完成什么样的结果,只管我在做这份工作,我做了这份工作,至于工作的结果和质量跟我没什么关系,那就大错特错了。

遇到问题时,永远不给领导提问答题,而只给出附带多种备选方案的选择题,作为员工必须清楚身在公司的最根本任务,是为公司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而一个最可怕的下属就是总以为比老板聪明;

其实,上班时间消极怠工,装装样子,最终浪费的还是自己的人生。可是很多人工作了一辈子,都不会懂得这个道理,他会觉得工作的时间是老板付酬的,偷一点懒,就占一点便宜,其实,那消磨的都是自己的人生。凡事要积极主动,凡事团队第一,凡事高标准严要求。每天问自己,今天我哪里做得很好,今天我哪里可以做得更好。

作为一个在胖东来工作四年的我,首先我在胖东来学会了做人,做一个善良坦诚的人。通过这本书己受益匪浅,理解了许多,找到了自己工作的定位,明白只有把结果做好了,才是对自己和别人负责。只有用感恩的心去对待人和事,拥有良好的心态,才能把事情做得最好。

书中很多闪光点,值得我们去体会,关于书中的安排,表达,声音,词语等等都值得我们去慢慢总结。

创新工匠精神的作文篇5

工匠精神是什么?工匠精神就是一种扎扎实实埋头苦干、潜心治学追求精益求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实干精神。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然要弘扬这种埋头苦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因为一个国家、民族要强大、要崛起,靠的不是嘴皮子,而是实实在在的工业、农业、军事、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实力。一个国家、民族只有在各个方面具备了强大的实力,才能在各种险恶环境中屹立不倒。

既然谈到实力,那么实力从何而来?实力不就是从追求埋头苦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而来的吗?只有具备了这种工匠精神,农民才能踏踏实实致力于土地,勤于耕耘,精心种田,科学管理,让土地打出更多的粮食;只有具备了这种工匠精神,教师才能毕生致力于坚守三尺讲台,精心务教,潜心钻研,培育桃李,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杰出的人才;只有具备了这种工匠精神,作家或学者才能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沉身实干,潜心治学,创造出更多更优秀的精神食粮,给予人们精神享受和教益。

依次类推,各行各业皆是如此,弘扬扎扎实实、踏踏实实的工匠精神,科研人员才能拿出引领世界的科技产品,独领风骚;工人才能生产做工细致、耐实、令人佩服的产品;军人才能在真刀真枪的战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俗话说得好:“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历没有哪一个强国、优秀民族是把强国梦建立在空中楼阁上的。二战中,美国之所以能够很快崛起,就是因为以强大的工业作后盾,这使美国能迅速生产出战场需要的军工物品,以源源不断的武器供应赢得了太平洋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中,我们国家之所以被日本鬼子侵略,就是因为我们国家工业落后,科技落后,经济落后,教育、文化等都落后,因此一个泱泱大国,虽有四万万同胞,然而与日寇也是血战了十四年之久才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知耻而后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像宝剑在淬火中才能百折不挠,只有像凤凰在涅槃中才能永生。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真真正正地崛起,就必须崇尚这种实实在在的工匠精神,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这种实干精神,务必去除那种华而不实、投机取巧、投机钻营、不肯实干的虚浮风气。只有这样,正气才能弘扬,虚浮之气才能消失,埋头苦干、潜心治学、追求精益求精的风气才能回到来。正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撸起袖子加油干”。倘若有了这种实实在在的工匠精神,何愁国家不兴、民族不强。

创新工匠精神的作文篇6

不久前写过一篇《工匠》,现在想说说工匠精神。假以时日,会有_部门给出明确的释义。在当下,要突出的显然是对产品“精益求精”的精神。翻开历史看看,古代的杰出工匠应当说完美地诠释了这种精神。

欧阳修《归田录》载,汴京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而制度甚精,都料匠预浩所造也”。都料匠,工匠的总管或曰总工匠,前文所引柳宗元《梓人传》的传主就是一名都料匠。预浩把塔建好后,却是“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成了斜塔。大家都奇怪这是怎么回事,预浩解开了谜团:“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意大利的比萨斜塔闻名于世,但至于为什么会倾斜,直到今天也不明所以,可以肯定的不是设计者的初衷;而“年龄”远远大过比萨斜塔的开宝寺塔,则是在充分考虑到气候因素前提下的刻意之举。这样来看,不光前人要感叹预浩“用心之精盖如此”,今天我们又如何不该伸出大拇指?“国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至今木工皆以预都料为法”,当之无愧,可惜预浩撰写的“《木经》三卷”已经失传,只在沈括《梦溪笔谈》中还能见到片段。开封见今仍有开宝寺塔,为首批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之一,是否预浩建的那个不太清楚,太多的古代建筑都是这样,尽管建造技术十分高超,却没有留下工匠的名字。比如西安小雁塔,更有“三离三合”的神奇,即:三次地震时_,又三次自行“复合”。神奇的原理是什么呢?近代在修复小雁塔时发现,当时的工匠根据西安地质情况将塔基用夯土筑成了一个半圆球体,受震后压力会均匀分散,从而使塔身像“不倒翁”一样。

周密《癸辛杂识》云:“汴梁宋时宫殿,凡楼观、栋宇、窗户,往往题‘燕用’二字,意必当时人匠姓名耳。”这显然只是一种猜想,哪有某个工匠,即便都料匠也罢,能够包揽一切的道理?但历那些留下了姓名的工匠,又往往不能与作品进行对应。朱启钤等先生编辑、杨永生先生新编的《哲匠录》,便是一部关于古代工匠名录的书。书中“所录诸匠,肇自唐虞,迄于近代;不论其人为圣为凡,为创为述,上而王侯将相,降而梓匠轮舆,凡于工艺上曾着一事,传一艺,显一技,立个言若,以其于人类文化有所贡献”,因此,举凡“营造,叠山,锻冶,陶瓷,髹饰,雕塑”等方面的能工巧匠,一概收录。像圣字辈的鲧、禹一类,将相级的曹操、萧何、杨素、韩琦等,在他人看来,“沦为”工匠或许有些屈尊吧。

工匠精神每令我们叹为观止,还有一种更要肃然起敬。明朝宋濂写过一篇齐桓公责备工师翰的寓言故事,工师翰就是一名工匠。宫殿坏了,建新的,工师翰全权负责。先去伐木、用木排运出山,然后“麾众徒,操剞劂斲之,运绳尺剫之”。五个月后,大功告成。桓公一看,“东阿之楹有樗者”——东宫有根柱子是用臭椿树做的,不高兴了,责备说:“樗,散木也。肤理不密,渖液弗固,嗅之腥,爪之不知所穷,为柣为枨尚不可,况为负任器耶?”这种树一堆毛病,不密实,闻着臭,做成门槛什么的都不合格,何况要承重?工师翰假装委屈,我把别的地方都弄得那么好,“嘉木以为桯,文磶以荐址,画藻以奠井,坚垩以厚墉,陶甓以饰黝”,梁柱缺了一根用椿树凑数,不成想就被责备了。桓公给他讲道理,宫殿就是靠柱子支撑的,“一楹蠹则倾隳”,怎么能行呢?工师翰这时也讲道理了,国家稳固正如同宫殿稳固,如果“众壬进”,_臣当道,能行吗?桓公说肯定不行。工师翰说,那你只看到臭椿柱就是“察其小而遗其大”了,看看现在朝里掌权的,雍巫、夷鼓初、寺人貂、开方,这四个都是什么人,“皆蠧矣”。桓公恍然大悟,“于是解四子政而召管敬仲任之,齐国大治”。工师翰先故意露出破绽,然后以桓公之矛攻桓公之盾,逻辑如工艺般严谨,进谏效果也就自然可期。

如果说宋濂笔下的还只是寓言故事,那么宋朝李诫编撰的《营造法式》不仅是对建筑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而且更有助力防止_的社会价值。李诫即工匠出身,“其考工庀事,必究利害,坚窳之制,堂构之方,与绳墨之运,皆已了然于心”。但该书在技术层面之外,还明确了劳动定额,以及运输、加工等所耗时间,对于编造预算,施工组织都有严格规定,相当于一套建筑工程的制度、规范,从而能够有效地杜绝物料浪费和工程管理人员中饱私囊。如李诫这样一种工匠精神,不是同样足令我们景仰吗?

当下为什么要提出培育工匠精神?在我看来,出发点显然不是要打捞传统手工艺,而是旨在将传统手工艺中蕴藏的精益求精注入现代企业。这两年,我国游客不是走到哪个国家就在哪里“扫货”并不断成为新闻吗?究其原因,国人口袋鼓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在于国货信誉有待提振。这样来看,就不难明了此种提法的战略意义了。

创新工匠精神的作文篇7

纪伯伦在《沙与沫》中写道:“有一些人在人生道路上越走越远,是因为他们忘记了出发点。”

车胤囊萤读书,孙康映雪读书,本是指赞扬他们为读书而勤奋学习的精神。而如今车胤为读书而花费众多时间去捕萤火虫,孙康等至下雪天才读书,是否本末倒置了呢?这种“表面工程”因何而来?我想,是我们在人生之路中失去了初心

所以,回到最初的原点,拾起你丢下的初心吧。

然而,是什么使车胤,孙康失去了初心呢?我想原因还得分外因和内因。

其一,是外物的诱惑。人们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在金钱,权利面前,一张张狰狞嘴脸即刻显现出来。试想车胤、孙康何尝不是为了他人的赞扬,而自以为是地坚守自己的“品德”,于他们自己来说,还是个勤奋读书的榜样。而对我们而言,这种榜样却已变味。

其二,是内心的不坚定。从古至今,坚守自己初心的人何其之少,然而正是这样的人,才获得梦想的成功和心灵的慰藉。川端康成,面对教授们的质疑,将别人眼里“小孩子的玩意”一直留存在心底。终于有一天“凌晨四点,海棠花未眠。”再说那陈俊贵,只因班长给其一粒馒头救了自己,而花费自己20多年的青春去守着班长的坟墓。若无内心的坚守,他们的成功从何而来?更别说孔子的治学理念,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理念,中国航天梦想的实现……

“万种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有着这样坚定的信念,何尝怕像车胤、孙康一般,被那“万种”所带走。

而关于现代文学艺术,有多少还保留着最初的心。走进书店,玲琅满目的是各促销手段,“最畅销作家”、“最经典文学”、“最……”。文学上的利益已让众多作家蜂拥而上,将文学置于金钱之中,可还记得你们最初写作的心?莫言曾说:“真正的作家,不必像群吠的狗,去获得哪些准贵族的私心,而是像一只沉默的鲸鱼,稳重的呼吸。”

再看看电影界,多少商务电影充斥着这个时代。你们可还记得在第五届金扫帚奖上,获得奖的导演么?他说:“自己在多年的创作中失去了初心。”可还记得赵本山在担任导演说道“我只做我能做的事”。

诚然。不少人已恍然大悟,不少人在迷途知返。然而还有那些不知所措的人,请回到最初的原点,保持一颗仍快乐的心,去守住自己心中那块不可更改的天地。林徽因曾说:“正真的宁静不是远离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筑藩篱。”

让车胤只为读书,让孙康只求深思。丢弃囊萤和映雪,只回到最初勤奋的原点,不让自己离出发点越走越远。

    相关文章

    661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