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作文一千字

| 新华

冬至作文一千字篇1

12月22日是冬至,放学后,妈妈把我接回家,我做完作业,就和妈妈一起包饺子。

妈妈把一碗面粉倒到面盆里,再加上适量的水拌匀,然后揉到一起。和了一会,一碗面粉就变成了一个光溜溜的面球了,我也忍不住下手和了几下,妈妈看我揉个不停,就说:“好了,别揉了,盖上盖让它醒醒吧,咱们准备菜!”

妈妈拿出一个大白萝卜,把它洗个干干净净,用擦子擦成丝,我看着妈妈擦几下以后又换个面,换了几下以后像一枝削好了的铅笔。我决定试一下,结果怎么也削不动,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削了一下,削了四五下,就没有力气了,我拿开擦子一看,啊!这可不是丝,是末,我花了这么多功夫都白费了!妈妈说:“没有关系的,反正还要剁,只因为你的力气小才会这样!”妈妈把擦好的丝放到锅里煮一下,趁这一会妈妈把肉拿出来,我把肉放在盆里,在妈妈的指挥下,我放了三勺盐、一勺鸡精、倒了一些味达美酱油、放了一些香油,就开始用筷子搅拌,妈妈让我顺着一个方向搅,说这样拌的馅好吃。我搅匀了,妈妈也剁好了萝卜,我把肉和萝卜都放在一个盆里,就开始使劲地往一个方向搅,直到把它们搅匀了为止。搅完以后,我觉得胳膊很酸,我不得不休息一会。

把馅拌好后,又拿出来和好的面,在面板上揉,我揉呀揉,把面揉成了一条“小蛇”妈妈拿起刀子“嚓嚓嚓“把面切成小块儿,我也试了几下,呀,刀子可真沉,我费了很大的劲才把这条“小蛇”全都切完,我们把切成的小块儿搓成圆柱形,又把它们按成扁的,我擀皮,可是,手怎么也跟不上去,两个手不知道怎么配合,擀好了,可是是个长圆的,之后我又擀成六边形、五边形、小花边,可是就是没有圆圆的,妈妈擀的皮又薄又圆,我觉得擀皮太难了!我们把馅放进皮中间,用食指和拇指把皮提到中间捏在一起,再把两边的捏到一起,一个饺子就成了,我捏的饺子扁扁的,馅有点少;妈妈包饺子是挤的,饺子肚子鼓鼓的,我们一边包妈妈一边对我说:“你知道吗?冬至这一天是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过了这一天,白天就一天比一天长了,冬至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重要的节气之一,这一天,大家几乎都会包饺子,现在还流传一句民谣“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有人管”的说法,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为大众治耳之恩。

包好饺子,我们把饺子放到锅里开始煮,妈妈说开锅以后要加三次凉水就熟了。很快,香喷喷、热乎乎的饺子就出锅了!

饺子的味道真好,自己动手做得更好吃!也可能是饿了,我吃了一大盘!真香呀!就是做完以后,觉得胳膊有点酸!挺累的!

冬至作文一千字篇2

冬至节蒸冬,是北方一些地方的老习惯、老传统。

虽然,民间流行着“冬至饺子夏至面”的习俗,但一个节日的庆贺和纪念方式从来就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活动交叉在一起的,互相衬托,显得多姿多彩、丰富充实。

“蒸冬蒸冬,扬场有风。”就是农家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民谣,寓意冬至蒸了冬,明年夏秋两季扬场时就会有风,而风遂人愿,把辛苦劳动打来的粮食扬得干干净净。这样,粮食早日入仓,人们才能早日歇手,也免得遭遇了坏天气而糟践了丰收的成果,谚语蕴含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之意。而“冬至不蒸冬,穷得乱哼哼”这句民谚,则提示人们冬至节不要忘记蒸冬。

蒸冬就是蒸窝头儿。虽然窝头儿是农家的家常便饭,基本上是日日蒸、天天吃,也没有什么新鲜奇怪的。但到了冬至节这一天,窝头儿就有说道了。首先,窝头儿的用料不太一样。平日一般都是用玉米面或高粱面蒸的,而冬至节这天蒸的窝头儿,家庭条件好些的,是用小米面,里面还掺着红枣泥儿。蒸出来的窝头儿黄里透红,黄亮亮、红扑扑,人见人爱,不要说吃了,看上一眼就让人咽口水。条件不济的,起码也要往玉米或者高粱面里掺上红枣泥儿。另外,平日蒸窝头儿随便什么时间。而冬至节这天,必须是早晨蒸窝头儿。

在冬至节的前两天,家家户户就开始在石碾石磨上碾高粱米、磨玉米面了。因为是为冬至节准备的,因此碾得烂一点、磨得细一些,特别费工夫。头一天晚上,家庭主妇就从瓦罐里倒出一些红枣,煮熟、去核,再揉成枣泥儿备用。

冬至那天,天刚刚破晓,全家人就开始忙碌了。男人去井台挑水;妇人则开始用瓷盆和面;而年龄稍大点的孩子,则被父母命令赶快起床去打扫院落。猫和狗也爬起来,抖抖身子,走出窝口。农家的冬至节,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此时,只见主妇先往面盆里挖上大半盆玉米面,再按一定比例放进去一些高粱面或红薯面以及枣泥儿。然后用温水和面,和到软硬合适后再醒一会儿,然后将面揪成馒头般大小的胚子,接着,就像变戏法一样,主妇的十根手指快速在面胚子上捻动着,一眨眼,便捏成一个黄金塔一样的窝头儿。只见窝头儿底部用大拇指旋出一个窝儿,而整个窝头儿的周边薄厚均匀。这样的造型受热均匀,熟得快。在主妇捏窝头儿的同时,婆婆或小姑子开始在灶房烧锅。待窝头儿捏好后,一锅水也就烧开了。把窝头儿放入蒸笼里,先烧大火,再换小火。待窝头儿蒸熟,日头也刚好冒红儿。揭开锅盖的一刹那,整个灶房立即被热浪般的蒸汽充盈了,一股香气扑面而来。这正是:冬至蒸冬热腾腾,香气逼退刺骨风。男女老少心欢喜,日子如同红日升!

冬至作文一千字篇3

听老人们常说,冬至一到,一年中最冷最难熬的日子就到了,数九寒天的日记就开始了。可今天并不算冷,但真的是冬至节。古老的节气,遥远的由来,却是今天的好节日!

冬至,俗称冬节,在二十四节气中,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

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俗话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从天文学角度看昼夜长短变化的依据是:冬至日的白天是一年中最短的,太阳几乎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过了冬至后,随着太阳直射的北移,白天的时间渐渐长起来,所以冬至这一天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

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冬至吃饺子,你知道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吗?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呢。呵呵。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朋友,今天你吃饺子了吗?赶紧去吃吧,要保住你的耳朵平安过冬哦。哈哈哈哈!

冬至作文一千字篇4

今天冬至,放学后,妈妈把我接回家,我做完作业,就和妈妈一起包饺子。

妈妈把一碗面粉倒到面盆里,再加上适量的水拌匀,然后揉到一起。和了一会,一碗面粉就变成了一个光溜溜的面球了,我也忍不住下手和了几下,妈妈看我揉个不停,就说:“好了,别揉了,盖上盖让它醒醒吧,咱们准备菜!”

妈妈拿出一个大白萝卜,把它洗个干干净净,用擦子擦成丝,我看着妈妈擦几下以后又换个面,换了几下以后像一枝削好了的铅笔。我决定试一下,结果怎么也削不动,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削了一下,削了四五下,就没有力气了,我拿开擦子一看,啊!这可不是丝,是末,我花了这么多功夫都白费了!妈妈说:“没有关系的,反正还要剁,只因为你的力气小才会这样!”妈妈把擦好的丝放到锅里煮一下,趁这一会妈妈把肉拿出来,我把肉放在盆里,在妈妈的指挥下,我放了三勺盐、一勺鸡精、倒了一些味达美酱油、放了一些香油,就开始用筷子搅拌,妈妈让我顺着一个方向搅,说这样拌的馅好吃。我搅匀了,妈妈也剁好了萝卜,我把肉和萝卜都放在一个盆里,就开始使劲地往一个方向搅,直到把它们搅匀了为止。搅完以后,我觉得胳膊很酸,我不得不休息一会。

把馅拌好后,又拿出来和好的面,在面板上揉,我揉呀揉,把面揉成了一条“小蛇”妈妈拿起刀子“嚓嚓嚓“把面切成小块儿,我也试了几下,呀,刀子可真沉,我费了很大的劲才把这条“小蛇”全都切完,我们把切成的小块儿搓成圆柱形,又把它们按成扁的,我擀皮,可是,手怎么也跟不上去,两个手不知道怎么配合,擀好了,可是是个长圆的,之后我又擀成六边形、五边形、小花边,可是就是没有圆圆的,妈妈擀的皮又薄又圆,我觉得擀皮太难了!我们把馅放进皮中间,用食指和拇指把皮提到中间捏在一起,再把两边的捏到一起,一个饺子就成了,我捏的饺子扁扁的,馅有点少;妈妈包饺子是挤的,饺子肚子鼓鼓的,我们一边包妈妈一边对我说:“你知道吗?冬至这一天是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过了这一天,白天就一天比一天长了,冬至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重要的节气之一,这一天,大家几乎都会包饺子,现在还流传一句民谣“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有人管”的说法,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为大众治耳之恩。

包好饺子,我们把饺子放到锅里开始煮,妈妈说开锅以后要加三次凉水就熟了。很快,香喷喷、热乎乎的饺子就出锅了!

饺子的味道真好,自己动手做得更好吃!也可能是饿了,我吃了一大盘!真香呀!就是做完以后,觉得胳膊有点酸!挺累的!

冬至作文一千字篇5

小时候,每到冬天。午饭小妹噘嘴蹙眉时,母亲总会柔声细语地哄着:“乖,把饭吃了。冬至到了,咱们就包饺子。”我和哥哥没有小妹那么娇气,一边呼噜呼噜扒拉着夹杂有几片白菜叶子的糊涂面条,一边憧憬着啥时候才会到冬至呢?在小妹“打破砂锅问到底”地催问下,母亲说:“下雪时就到冬至了。”

第一场雪漫天飞舞,而冬至却没有如约而至。这下子,期待了许久的我和哥哥终于也绷不住了。母亲又说:“门前啥时候支锅杀猪,就冬至了。”于是,我们兄妹几个每天早起的第一件事便是跑到门口,眼巴巴地张望着对面的空地。

终于有一天,哥哥兴高采烈地告诉我们,门口空地上有人挖坑支锅了,估计是要杀猪,盼星星盼月亮,冬至到了!

门前的空地上赶集似的围拢了男女老少,只见深坑上架着一口乌黑发亮的大铁锅,坑里的柴火“哔哔剥剥”地燃烧着,锅里的水“汩汩”地冒着泡,人们都乐呵呵地注视着水雾缭绕的场景,孩子们更是在人群中钻来钻去,嬉戏玩闹着。尖叫着、叫嚷着,平日里性情火爆的大人们,此时此刻的脾气却出奇的好。只是偶尔呵斥一声“猴崽子!”

中午放学时,白白胖胖的猪肉就已挂在了杨树下。哥哥还在为错过了“杀猪”的精彩一幕而懊悔不已的时候。我和小妹却异常兴奋:寸步不离地跟着母亲。母亲在肉摊前左挑右选、捏捏这儿,按按那儿,终于选了一块肥肉,掌刀的一边割,母亲一边说:“哎哟!多了多了,别砍偏了,那块儿瘦的别砍了……”细细的一条儿肉,母亲小心翼翼地放在大瓷碗里,让我龙宫献宝般的捧回家,小妹迈着小腿跟在后面,一边瞅着,一边警告我:“不准偷吃哦!”

“叮铃铃……”放学的第一声铃声响起,书包早已背好。对于学生们经不起“回家吃冬至饺子”的诱惑,老师颇为无奈地苦笑着挥挥手,“哄”的一声饥肠辘辘的我们蜂拥而出,奔跑的声音散落在没有围墙的校园四周。每个人心里都在念叨着:“饺子啊,今天冬至,快到我的碗里来!”

头上袅袅绕绕着一层云雾般的跑回家,扔掉书包,扑向饭桌。

“香不香?”小妹自顾自地吃着,母亲赶紧捏起冷好了的饺子放进我和哥哥馋涎欲滴的嘴里。

“还不先洗手去!”母亲一边嗔怪着,一边把一个个圆鼓鼓的饺子下到锅里。接着便拿着蒲扇用力扇着炉火。看着一个个白白胖胖的饺子在锅里此起彼伏,真好!暖暖的冬阳里,吃着冬至饺,真香!

转眼又到冬至了,不禁又一次忆起了童年时的冬至饺……

冬至作文一千字篇6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逢年过节就吃汤圆,但却从未尝试过自己做汤圆。十二月二十二日是冬至,所以我们班在星期二举行了我们盼望已久的活动——做汤圆,吃汤圆。

在活动开始之前,家委会的家长们就把教室打扫了一下,每个课桌桌面都铺上了保鲜膜,膜上放着一碗豆沙馅团子。我们在“铃铃”地上课铃声中,开始了做汤圆活动。家长们一个挨着一个的发糯米团。一开始我学着家长教的方法包了起来,先拿了一些已经和好的汤圆团,放在手心中间,两只手不停地使劲搓,搓成了一个像鹌鹑大小的“小皮球”接着汤圆团就变成了像小饭碗似的“小酒窝”,之后我把面粉撒在保鲜膜上,向“小酒窝”洒了一些面粉,把之前准备好的馅团子也搓成圆形,放进“小酒窝”中,再把“小饭碗”的窝口封死,这样一个汤圆就成形了。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这不才开始,我不小心馅放多了,捏来捏去,总不能合拢,汤圆简直就是一个调皮捣蛋鬼,一点也不听话,等我捏完这一头,它立马又从另一个头钻出来了,我只好无可奈何地试着把另一个头捏拢,可是它又从这边露出来了,没有办法,只能加点糯米粉,继续搓起来,汤圆上立马出现了一条条小裂缝,豆沙馅就溢出来。我气急败坏,在裂缝处使劲一捏,捏是捏拢了,可是汤圆却变成了一个棕白相间的“大花脸”,我环顾四周,同学们做得得心应手,好不快活,我默默地给自己打气,吸取上次失败的“大花脸”教训,少放了一些豆沙馅进去,小心翼翼地,一指一指地捏拢,接着在手掌心,轻轻揉搓起来,最后,一个圆嘟嘟的大圆球就诞生了。我心里想:“太好了,我这一次终于大功告成了!”接下来,一个,两个,三个……看着这些白白胖胖,洁白无瑕的汤圆,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幸福和开心。

这时,家委会的家长们收走我们的汤圆,放进沸腾的锅里煮,过了一会儿,汤圆就从锅底慢悠悠地浮出了水面,好似泡澡的胖子,悠闲自得,远看,一个个小球挨在一起聊天;近看,小球黏呼呼的,好像连体婴儿,让人忍不住垂涎三尺,闻一闻还有一股清香扑面而来……,吃起来汤圆,里面的馅和汤圆汁流淌进我的嗓子眼里,顿时,有一股香甜甜的暖暖的味道直流进我的心里,劳动的果实“真香”那!

这次活动不仅让我尝到了成功的滋味,更让我悟到“失败乃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只有不断从失败中积累经验,才能令自己不断提高,加油!

    相关文章

    66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