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优良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 跃瀚

中国,一个泱泱的文明古国,五千年的沧桑绵长的历史淘尽了不尽的文化遗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承优良传统文化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

传承优良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传承优良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精选篇1)

前一段时间,经朋友介绍有幸参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讲座,连续5天的学习,我像一名刚刚上学的小学生一样,聚精会神的听好、理解好老师的每一句话。

听着老师的讲座、听着老师唱着的德音雅乐,感受到了自己心灵从未有过的震撼,记得第一节课前,老师示意所有学生和老师全体起立,共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候!我真的是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了!我是伴着眼泪唱完国歌的!工作三十年了,一般情况下,都是在大型的党、政机关特殊会议开模式上有唱片放出、参会人员随着唱的,我只是觉得很庄严、严肃,但是从未感动过,那么今天为何感动流泪呢?

是因为参加这次讲座的有小学生、大学生、中年人、老人、工人、农民、有职业、无职业、企业家、国家干部还有来自各个层面的自愿者等方方面面的人组成的群体,唱的是那样真挚,那样充满激情。

我感到我们的人民都是爱国的,对国家都是充满无限期望和爱戴的!我感到我们的国家是会越来越繁荣昌盛的!我为我是中国人而骄傲、而自豪!几天来,老师给我们讲了《弟子规》《孝经》《女戒》,并结合实际讲了“涵养女德幸福人生”、“夫妇相处之道”、“家庭教育之根本——母教”、“如何做一名好女人”等课题。我深深的被感动着、被震撼着。多次流下眼泪。

我是60年代出生,从小学、中学、大学的课本上从未接触过《弟子规》等传统文化,父母没有读过书,只是从父母的身体力行、言行举止当中去体会、去学习做人要善良、待人要诚恳、做事要认真和公正。如今已是天命之年,已做了女儿、妻子、母亲、儿媳。

回顾自己走过人生路程,过去自我感觉做的很好,但是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以后。对自己是一次心灵的洗涤,觉得自己很渺小,与孔圣先贤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特别学唱《跪羊图》歌曲时,觉得自己对父母亲的尽孝流下了终生遗憾。父母亲已经去世,只能与二老梦中相见了!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我觉得我们当前处在人与自然发生冲突,引起生态危机;人与社会发生冲突,引起道德危机;人与自我发生冲突,引起精神危机的时代,学习传统文化非常及时必要。要加大力度弘扬我们的孝心、感恩心、善良心。让国民都知道“百善孝为先,百恶淫为首”;“诸事不顺因不孝,怎知孝能感动天”的道理。

大力弘扬敦品立德,文明向上的家风,家是国之本,国是天下之本。家和谐了,国就和谐了;国和谐则天下就太平了。感恩词:感谢国家培养护佑;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老师辛勤教导;感谢同学关心帮助;感恩农夫辛勤劳作;感谢大众信任支持;感谢一切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付出的人!

传承优良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精选篇2)

通过这几天在学校崇德楼听老师们讲课,我深深地体会到做人的道理。老师们讲了一个又一个富有意义的故事,给我的启发很大。

在我4岁那年,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得了重感冒,不停地咳嗽,爸爸妈妈担心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匆匆忙忙地带我去医院。一路上,街道静悄悄的,人们都沉浸在睡梦中,爸爸妈妈不管自己有多困,只是在担心我。到了医院,爸爸妈妈已经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

医生检查之后说:“发高烧了,40度,必须打一针,然后吃药,多注意喝水和休息,过几天就好了。”听了医生的话,爸爸妈妈才松了一口气,心中那块沉甸甸的大石头终于落下了。我们按医生开的方子去药店抓药。回到家里,妈妈照顾我,爸爸去熬药。他们已经忙得汗流浃背却不辞辛苦,看着爸爸妈妈一副憔悴的样子,我非常心痛,也非常感动,因为我有这么关心我、爱我的爸爸妈妈。

要学会感恩父母,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美丽的世界,含辛茹苦地抚养我们长大,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是他们告诉我们要勇敢地去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当我们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时,是他们耐心地交道我们,给我们分析。他们不求一丝回报,从无怨言,默默奉献。难道我们不应该孝敬父母吗?难道我们不该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吗?

我们不但要感恩父母,还要感恩老师,老师为了我们,无私奉献,每当进入深夜时,我们已经走进了甜美的梦乡,可是老师却在窗前为我们批改作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千古绝唱的诗句用来赞美老师是最适合不过了。

我们要认真学习《弟子规》,并好好落实,做一个有崇高道德、礼貌仁爱的人,将来为社会共享我们的一份小力量,把中华传统文化与美德传承下去。

传承优良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精选篇3)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道德。五伦八德:夫义妇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忠、朋友有信。而其中,百善孝为首,我们就应该以身作则,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慧。

人生当中有很多挑战,改坏习惯的过程是不断上进的,但不是直线上升,而是总会有很多波折的曲线上升。在我们平常处事行事的过程中,别人对不对不是最重要的,首先要看看自己做的是否正确。“各自择,天心地宁;各相择,天翻地覆”,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少说抱怨的话,多说宽容的话;少说讽刺的话,多说真诚的话;少说命令的话,多说尊重的话;少说批评的话多说鼓励的话。家里的每个人,都做好了,那这个家自然兴盛,自然和谐。

百善孝为先,什么是孝?如何行孝?有父母去奉养,又亲爹、亲娘可以叫,是一种人生的幸福,不能做“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后悔事。

我们中国人的孝并非愚孝,舜的故事告诉我们孝敬父母,不能让父母难受,伤心,“大杖则走,小杖则受”的心灵才是对父母真正的孝顺。

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今之孝者,立身行道,而扬名于后世。

传承优良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精选篇4)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包容万象、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涵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方面。它根植于封建主义的土壤,经过五千年的锤炼,成为中华民族兴国安邦、炎黄子孙安身立命的文化根本,成为支撑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成为推动中华文化发扬广大、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漫漫中华五千年,悠悠历史数千载,中国传统文化在经历几次全盘否定和摒弃后,凤凰涅盘、浴火重生。洋文化泛滥、道德标准阙失、心浮气躁、功利化趋势日益严重的今天,依然独树一帜、熠熠生辉。

初步接触中国传统文化时,黯然失笑、心生不屑,觉得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花精力去学习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古董”,耗时费力,跟不上时代潮流,是重蹈封建思想覆辙。怀着较劲找茬的心态,我不屑地捧起那一本本中国传统文化书籍,眼球像扫描仪一样机械地扫看着,就这样一天、两天、三天.......渐渐的自己也被传统文化潜移默化了。当枯燥的文字,拗口的语句,慢慢为自己所接受;为人原则,处世之道为自己所认可。

当接触到儒家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的倡导悟道、求道、体道、行道,无为而无不为;佛教崇尚的的利己利人,功德圆满;《周易》推崇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些思想时,心头更是为之一振,直叹自己才疏学浅,只了解传统文化的冰山一角。

古圣先贤用更多的时间总结过去,思考未来,所以他们睿智。他们真正是在用心地活着,好好的活着,真正让自己达到精神与躯体的结合,诠释活着的内在含义。而生活在现代社会忙碌的我们,被太多世俗的东西所束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我们目前的障碍物远不止“一叶”。物欲横流、攀比严重、穷奢极欲、功利心强的现代风气,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迷醉了我们的心窍;让我们仅局限于自己的世界里。梁漱溟先生认为人类面临三大问题,顺序错不得:一个是解决人与物之间的问题,二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三是解决人与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

人内心的贪嗔痴,使我们的境界充其量也就仅仅局限于第一个问题而无法达到更高。时代纷繁复杂,忙碌的人们,终要面对自己的内心,而这种面对,在今天变得更难、却也更急迫。我们都需要答案。而中国传统文化是古圣先贤抛却世俗的欲望,经过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它就是改变现代心浮气躁功利的社会风气的一剂良药。但再好的良药也得有人愿意接受,愿意把自己的生命托付于它,才能发挥功效。外国人非常注重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而我们中国人却时常有把薪火相传几千年安身立命之本的济世良药全盘否定和摒弃的冲动,岂不痛哉?

一人独自走在街上,发现戴手串的人越来越多。那一串串手串,或左或右。我相信其中不乏有人仅仅是为了装饰,更多的却带有祈福和安心的意味。

这的手串真能够安抚我们那份不安、焦虑、怀疑、悲观吗?我想只要我们能够体悟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精髓,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社会会是一个安静祥和的社会,我们还需要借助外来的东西增强自己的内心吗?古人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如果我们能够潜心专修传统文化的一小部分,那么我们心中的那份不安与焦虑将会烟消云散;我们的心胸会开阔许多;我们的心境会开朗许多;我们的心灵也会纯净许多。

当有一天我们拥有古人那般深厚传统文化的底蕴时,我们离佛家所说的无悲无喜、无欲无求的境界又近了一步,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世俗所奴役。那人生会是怎样一种情形?我很期待。

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数千年先人的宝贵经验和智慧,我这晚辈后生尚不具备如此深厚的功底,不敢妄加评论。但我始终相信人的处世之法深藏其中;帮助人类处理好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己内心三大问题之道深藏其中;中国乃至世界的之道深藏其中。五千年的历史传承,无数仁人义士以生命和实践换来的宝贵财富,能够承受的住这几百年科学发展的考验,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如今的中国社会,急需传统文化匡时济世。一个民族要强大,首先文化要强大。我们没有理由不学习它,不传承它,不发扬它!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要传承,要发扬;但它更需要我们去接受,去实践,去体悟。学古不泥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去;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传统文化宽抚我们的内心,让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只有与时代结合,运用到生活中去,传统文化才是活的,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立于不败之地。我相信五千年祖辈的智慧会在日益强大的中国和富有创造力的中华儿女的传承和发扬下,在世界文化之巅闪烁出属于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让世界见证中国传统文化的神奇与博厚!

传承优良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精选篇5)

现在的网络经常报道有关于学生因心理问题出现的跳楼,自杀等一系列问题,引起中国的教育先师及有志之士的深刻反思,在他们的探讨、追寻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从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中国缺失了对经典文化的传承,导致现在的学生缺少德行的熏陶,偏离了人的本心,没有敬畏心。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有这个责任并且需要担负起这个责任,向学生传承这个经典文化。

一、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教师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我认为,教师是学校传统文化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

是能者什么都会;是圣者不会犯错;是权威者具有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

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学习传统文化能让教师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

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通过教师的传统文化的学习,我也知道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古老文化的中国有这样一句格言3岁看小,7岁看老。这充分说明了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何其重要的影响。结合我的实践经历和周边情况,我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做了认真地分析。我认为,我们目前正处于一个社会的转变期,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多元化的价值观,来自升学、就业、竞争等方面的压力,各种不可测的变数,引发了学生心理疾患的上升,也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过去与现在虽然做了不少探索性工作,但审视我们目前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层出不穷的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存在种种不足也是明显的。为何不足?很有必要追根溯源,以利对症下药。

这个药就是我们的传统经典文化,我们的《弟子规》、《三字经》、《道德经》等。从小在孩子们的心里埋下一颗分辨好坏的种子,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德行的标准,从而自我规范自己的行为。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传承优良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精选篇6)

今天,我从“嘉一”学习回家,就马上打开电脑,找起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我一打开传统文化的资料,就出来了许多传统文化。比如:筷子。中国象棋。风筝。十二生肖剪纸??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京剧脸谱,中国结。所以我花了一个京剧脸谱,中国结太难画了,就叫妈妈买了一个。

妈妈买的中国结非常特别,很好看。中国结是用两条线编成的,外面一圈是红色的。里面一圈是黄色的。而且,中国结下面还有一个接一个的京剧脸谱。第一个是红脸的,第二个是蓝脸的,第三个是白脸的??其中最有趣的是那个黑脸的。我问:“小姨他叫什么”小姨说:“你看他的脸黑黑的,一看就知道是包公”。我又问:“小姨,为什么他是包公”。小姨说:“你看,他额头上有个月亮,这就是包公。”我听了小姨话想:这些脸谱可真有趣啊!

以后哦,我一定要多看京剧,了解只见村东头老婆婆家里,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便向老婆婆家扑了过去。快到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劈里啪啦”的炸响声,“年”吓坏了,就再也不敢往前走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窜了。

从此以后,每到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光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后来这风俗越传越广,逐渐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

传承优良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精选篇7)

端午节到来的时候,一家人会围坐在一起包粽子,以前我不懂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后来妈妈告诉了我端午节的由来,让我明白了端午节的一些列活动是我国流传了几千年的民间风俗,也是传统文化中的一种。为了继承和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我决定:今年向妈妈学习包粽子。

我坐在妈妈的旁边,看她是怎么包粽子的。妈妈首先拿出三张翠绿的芦竹叶子,把它们错开叠放在一起,然后拿住叶子的两端,一转,叶子就围成了一个漏斗的形状了。然后妈妈左手握住漏斗的下部,右手往漏斗里加米,米中间加入一颗蜜枣,最后用筷子压实米粒,再把漏斗上方的叶子盖下来,把多余的叶子拧到旁边,漏斗的顶部就形成了类似于三角的形状,妈妈再把一根棕绳缠在角上,一个可爱的粽子就包好了。看着妈妈熟练的手法,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包起来。拿着叶子转成漏斗状,可一不小心,叶子就破了,妈妈告诉我要控制好力度,我换了张叶子继续,在漏斗里放上糯米,准备把上方的叶子盖下来,却怎么也盖不住,原来是米放太多了,我赶紧把米弄出去一点,经过一番忙碌之后,我终于包好了一个粽子。虽然看起来没有妈妈做的漂亮,但是这也是我辛苦学习的成果。我又继续包起来,手法也越来越熟练了。

看着满锅冒着香气的粽子,我想我一定要告诉我的小伙伴们:我学会包粽子了。

传承优良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精选篇8)

近年来,我们中间涌现了无数的哈韩,哈日族,也出现了无数的欧美控。唯独冷落了她——我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我们记住了西方的愚人节,万圣节,圣诞节。就是没有记住元宵节和重阳节。我们指导复活节的彩蛋,却不知道端午节的艾叶。我们的传统文化好像被我们忘记了。然而,这绝对不能发生。既然身为炎黄子孙,就应该牢记自己的使命,弘扬传统文化。

端午节刚刚过去,神州大地每一个角落都弥漫这亘古不变的艾香,这个从尼罗将走出来的节日,你还记得吗?《诗经》《楚辞》《史记》《资治通鉴》等等,这些传之万代的经典名作,我们有了解多少呢?

我们喜欢上网打游戏,把键盘敲得稀里哗啦的写博客,写日志。却在写作业,写作文是提笔忘字。汉字是世界上最有韵味的文字,也是凝聚着古人智慧结晶的字体,我们却不会写了,甚至经热衷于错字百出的火星文和古怪的网络语言,却忘记了自己应把中华文化发扬光大的神圣使命。当我们品味咖啡的香醇时,也应回味一下茶的清香吧;当我们在熟练的使用刀叉时,也想一下筷子的便捷吧;当我们学习西方绅士风度时,也要铭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品,当我们朗诵泰戈尔,普希金时,更要体会来自李杜的韵味。

所以,同学们,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的瑰宝,不要让它湮没在时代的潮流中才追悔莫及,从这一刻开始,我呼吁大家潜心学习,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先祖们知晓我们不愧为炎黄子孙。

传承优良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精选篇9)

琅台上,红尘里,水袖轻摆,身影淡得像水墨画。透明如醇蜜的阳光在闪烁,咿咿吖吖的川剧调穿越时光,出走千年,讲述着那个时代传统文化的辉煌……

大红的幔布扯开了,踏着清亮的鼓点,和着浑厚的胡琴,武旦一个回马枪亮相,唱调一清一浊,点染心尖,似从远古而来。唱出对传统文化骨子里的欢喜;五彩变化的脸谱,交织着人生的酸甜苦辣。流淌着有声有色的历史。人生如戏,戏亦如人生。唱不尽的兴亡起落,弹不尽的悲伤惆怅。在别人的故事里留下自己的痕迹。

浮一袭水袖,拭尽戏里的故事。掷,抖,扔,抛,衣袂飘飘,游离于光影之外。飘舞的水袖牵着一缕缕的浮香,延绵的水袖量出长长的思绪。欲言又止,亦或顾影自怜,仿佛尘世里绽放的青莲,一颦一笑,世界填满了色彩。稀碎的舞步卷起一地沉醉,把瞬间凝成岁月……

只可惜,时光荏苒,芳华似指尖流砂,这文化的独白也会淡去,天色已晚,早已无人识浓妆。成于满清,兴于民国的川剧,战火的纷烟没扰乱它,却逐渐湮没于战后的中国。终是国外的洪流冲刷了传统。崇洋媚外不知何时变成潮流。戏院中拾一席而坐,听雅韵于台上,茶的芳香氤氲着文化的芳华,寻觅往昔的旧梦,这样的场景何时能重演?

鱼不可脱于渊。中华的儿女走多远,心尖上永远有传统文化的根。在衰落遗失的边缘坚守,在功名世俗的繁荣坚持。

文化熏染沁润心灵,是智慧的结晶。走在未来的道路,我想携一曲质朴的川调,看它穿越时光,缱绻心中,一阙舞尽芳华……

传承优良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精选篇10)

山西是一个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地方,其中有很多民风民俗,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山西十分闻名的剪纸艺术。

在民间剪纸产生在劳动者之中,劳动者的审美情趣又直接受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心理的影响,凭黄河水、黄土养育的山西人民具有粗犷豪放、朴实敦厚的气质和性格。他们飞剪走纸,将自己的情思、才华和美好的心愿都倾注在朝夕相伴的剪纸中,构成了特有的地域习俗与人文心态,并显示着极高的审美价值。

山西吕梁地区的剪纸含有汉代石刻艺术所具有的质朴、粗犷雄浑博大之气晋南剪纸刀笔遒劲,酣畅淋漓,且具有粗中见细、拙中藏巧的特点:雁北的广灵、灵邱剪纸凝重而艳丽,酣畅淋漓。

剪纸在民间的流行,往往伴随着生辰、婚嫁、丧葬、喜庆节日和日常生活。生活习俗是促进剪纸发展的社会因素,同时又形成了丰富的剪纸和不同的剪纸样式。

剪纸在节日也有各种各样的比如说:元宵节,家家门前悬挂彩灯,灯的造型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彩灯上张贴的剪纸丰富多彩。以影形而转动为之“走马灯”,刻镂的灯花为适应转动均是侧面侧身,灯花的功能是美化灯,这就要求剪出的花样必须契合透光照明,为此,灯花的线条比较纤细,黑白对比不太明显,块面相间比较均匀。

作为具有实用与审美功能的民间剪纸艺术,是人们生活中最廉价的装饰品,也是最能体现主人意愿的精神产品。

    相关文章

    685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