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反思与心得感悟简短
写心得可以帮助人们用文字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时也可以培养人们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好的教师反思与心得感悟简短应该怎么写?快来看看,小编给大家分享教师反思与心得感悟简短的写作技巧和示例,供大家参考!
教师反思与心得感悟简短篇1
20__年,通过认真细致地学习业务知识,我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教学业务能力和水平有不同层次的提高。“我们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
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是教学能手,更是科研先锋,这样的教师,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教师应该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立足课堂,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积极探究,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一名教师“只有研究和分析事实,才能使教师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事物中看出新东西,能够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这是创造性的劳动态度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兴趣,灵感的源泉。”教师只要增强自己的科研意识,把自己的课堂、班级当成自己的“实验室”、“试验田”,并投入精力去做,就一定能使自己变科研的局外人为局内人,变可能性为现实性,实现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当我们的教师走上了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就会得到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同时也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展示了新的希望。
我认为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是培养自己在教育中智慧性行动的不二法门。在确定树立教学风格,形成教学思路,预计教学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认识和能力,积累有意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在情境教学中,根据已有经验对各种可能性进行猜想和假设,教学情境准备的意向框架越周全,即兴发挥就越敏捷,智慧性行动也就越自然、越高效!激情是教育智慧性行动的点金石,没有激情的教师即使再有智慧,再机智,也不能在情境教学中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所以,只有通过教师激情演绎的情境教学,才是一个展现自身智慧性行动能力的平台,所表现出的机智也越光彩夺目。时代的呼唤,事业的使命,教育的责任,激励着教师们长期精心耕耘在教育这方热土,一位位教师,桃李芬芳,硕果累累,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敬重,这真是教师职业的魅力所在。下面谈一谈我的体会:
一、我的收获
其一,更加深入了解到一些教育政策法规,教育模式和相应的教学策略。在教学实例中找到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更新了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感受了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的渗透,懂得了如何更有效地实施教学。
其二,更进一步了解到,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教师队伍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不仅是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个人幸福之所系。老师不能只是一桶水,而应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要做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既需要有扎实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知识、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又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谛,了解学生发展的规律,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具备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教师既要做“经师”,又要做“人师”。
二、努力方向
其一,作为一名老师应该要博学求精。在学科知识上要不断的提高水平,还要在其他方面有所涉及。这对我们自己在教学方面也有帮助的。现在的教科书更趋于实用性和时代性。因此,要不断的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知识水平。
其二,在教学中应该不断的学习新课程标准,在教师的不断成长的过程中要努力的完善自我,做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做个永远的好“学生”。
其三,我要克服的是自己的不足。作为老师首先要有诲人不倦的精神,才能很好的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耐心是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学生犯错误时迫切想得到的是理解、信任和帮助,而绝不是批评和惩罚。教师放下架子与学生面对面地平等交流,学生感到被理解和尊重,顾虑自然消除,有利于弄清事情真相;师生之间心与心的沟通,能让学生敞开心扉,坦陈自己的想法,我主动真诚地与学生交流。
其四,在教育工作中,我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勤勤恳恳,努力使自己在工作中多一点科学的方法、艺术的手段,让每一个孩子都展开笑颜,努力提高课堂实效,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
总之,孩子是明天的希望,而教师则是托起希望的人。他们的成功便是我们的成功,凝结着我们努力的汗水。他们是我们生命的延续,完成我们未能完成愿望。在教师这条道路上我们任重而道远,我要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但我也相信在这片天空里,我们能绽放出自己绚烂的生命之花。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怎样才能不辜负“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怎样才能完成党赋予的培养人才的责任,这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并要用实践作出回答的问题。
教师反思与心得感悟简短篇2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爱教育。有敬业爱岗的精神,正确认清和对待教师责任,提高意识、能力。歌德说:“你要欣赏自己的价值,就得给世界增加价值。”“尽力履行你的职责,那你就会立刻知道你的价值。”奉献是人类世世代代进步所尊崇的高尚的道德品质,所以我们的工作就是奉献,通过向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使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对此,我们的责任在于教育和引导,重在树立让学生满意的思想观念,努力实现学生合理的要求。为了把教育寓于服务之中,使我们的教育得到学生的认可,成为社会满意的教育。
其次,要爱学生。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可能是学校中最不容易满足的群体。他们思想活跃,对周围的人和事容易理想化,而我们又习惯把学生当成“不懂事者”,对他们的声音往往听不见或者不想听,对他们所做的事情往往是不屑一顾,做错了事情不去深入了解就一味的批评。事实上,学生是一个活的“生命体”,他们有属于自己的感受和要求,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闪光点,努力地去挖掘,其实就能发现他们每个都是祖国的花朵。要把“学生当成人来培养”,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意见,师生之间应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师生之间的教与学实际上是一种矛盾,处理得好就会像父与子、母与子的关系,但处理不好就会产生对立态度。我在今后的教育中,注重把学生当成朋友,改变师道尊严的旧习俗,彻底转换观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师生共同发展,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
最后,要爱自己。塑造师表风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增强教师职业的光荣感、成就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正确处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忠于职守,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楷模,做社会的表率,注重自身全面发展,增强自身师德修养,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实现自身价值。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的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教师的素质不高也难以教出高素质的学生。随着“育人”时代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内容,那么就要求老师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视野和思维不能仅仅着眼于孩子的现在教学过程中,应开发多方面的智力。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明白了:师生之间是一种人格上的平等,教师是服务于学生的,并在服务的同时教会他们怎样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句话,教师专业发展是实现教师人生价值,让学生满意的客观需要。
愿“爱教育,爱学生,爱自己”成为我们的师表之基,师风之根。
教师反思与心得感悟简短篇3
11月的每月研修活动如期而至,听大咖们分享他们关于科学教育的一些想法和理解,是一种享受。
我们常说站在儿童角度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设计,听完贾老师的分享,我对教学活动的开展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教师要站在发展儿童科学思维的角度设计教学。
贾老师用一个比喻精准形象地说明了科学课中科学概念、科学探究以及科学思维三者的关系。就三者来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是最难的但也是最核心的。接着贾老师以《声音》一课为例,深入浅出地向我们阐述了如何让思维方法进入教学过程:
首先,教师要学习掌握基本的科学思维方法的定义,这是教师理解教材、设计环节、开展活动的基础。当孩子能独立思考时,他就开始思维,孩子简单的外显的行为其实就发生着思维的加工。难在教师透过行为看出孩子科学思维的本质,本人还在第一阶段,关于科学思维方法的理论知识我非常欠缺,这也是我接下来需要攻克的入门关。
在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思维方法后,教师要进行自我训练。训练方式可以是研究教材,识别教材中外显或内隐的思维方法,也可以通过听课强化训练。在听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带着关于科学思维方法的思考:本节课的思维方法应该是什么?教师是否将这种思维方法表现出来?学生有没有发生这种思维方法?教师在大量的训练过程中逐渐构建自己教学中的探究逻辑。
最终,教师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施以培养。
思维方法进入教学,既凸显了给予学生观点而发展的实证行探究活动,又帮助师生明晰逻辑推导的&39;过程,强化了探究过程的教学指导目标。可以说,科学思维方法的应用为科学课注入了灵魂,孩子的科学探究、科学论证有迹可循,孩子更像科学家一样做科学,像科学家那样拥有“探寻谜团的好奇心和解开谜团的创造力”。
教师,作为科学家的指导者,需要研究思维方法,运用思维方法,最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
教师反思与心得感悟简短篇4
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信息与日俱增,社会各个领域的科学知识不断由单一走向多元,不断向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注意搜集专业发展的新动向、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无疑是当代教师一项富有挑战性的目标和任务。
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不贪名利,切实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力求为学生创造的教育。从为应付考试到为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方便。
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教师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是一项永不间断的工作:学习专业知识、学习育人方法、学习教学技术,从书本中学、从网络中学、从他人身上学、从教学实践中学……终身学习无疑是艰苦的,同时也是快乐的。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务实求真,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并将所学知识充分应用于教学实践,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引导和启发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自我增长和应用知识,学会怀疑和创新。
教师反思与心得感悟简短篇5
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没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那么,在新的课改形势下,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有效备课呢?
教师首先在思想观念上要有新的突破和创新。可以说,没有教师的思想上的一次重大转变,就不会有整个备课内容方法上的突破。
教师要上好课,必须知己知彼,深入了解学生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已经掌握的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预想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及预设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这样就能防止脱离实际、传授内容过深而使学生茫然不懂。因此,备学生我们应该做到了解班级的基本情况、个性特征、学习基础、对教学方法的反应、个性品质、动态变化。
备课要确定好教学目标,除了“双基”以外,还要注重:(1)每节课都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方法的培养目标,落实这一主要目标,比教学生掌握知识更为重要。(2)每一节课都要重视数学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教学目标。在课时学习目标的制定和把握上,一定要着眼子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眺出“双基”目标的框框,注意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
备课要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一般的说,重点内容的主要特征一是应用广泛,二是与以后学习的关系最直接、最密切。比如,动物在生物圈中的意义,这一内容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它是后面学习分数乘法应用题最直接的基础,又是解答应用题组成判断的重要概念。无疑,它在全册教材中有举足轻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和作用,是全册教材中的重点。
在确定重点以后,又如何在教学中突出重点?我认为:就课堂教学的节奏而言,讲解重点内容时教师的语调要放慢些,教学节奏宜缓。在这种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余地的教学节奏下,学生才可能听清重点,想明重点。
难点,就是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小学数学教材中,有的内容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理解;有的内容纵横交错;有的内容本质属性比较隐蔽;有的体现了新观点和新方法;有的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呈现了较大的差距等等。这种内容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材的广度和深度、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心理特征来确定,才能达到有效备课的最佳效果。
教材中有些内容对掌握某一部分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些内容就是教材的关键。作为教材的关键,它在攻克难点、突出重点过程中往往具有突破口的作用。一旦处理好教材的关键,与其相关的教学内容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备课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
最后,教学需要反思,反思才能提高。只有具有反思习惯的教师,才会迅速成长。因此,教师上课以后必须要进行反思。课堂中教师是否教得轻松,学生是否学得愉快?这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是否都讨论透了?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率如何?等等。课后反思,是最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