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教育家精神争做高素质教师主题征文

| 国峰

教育家精神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价值引领和行为准则,更是广大教师、校长和教育工作者毕生努力的方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践行教育家精神争做高素质教师主题征文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践行教育家精神争做高素质教师主题征文

践行教育家精神争做高素质教师主题征文篇1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且赋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它关系到千百万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于祖国的未来。今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在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显得极为重要。

教师是一种社会职业,它可以是一些人所热爱的事业,也可以是谋生的手段。__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这句话道出了党和国家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要达到这个要求,关键是要提高教师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当今正面临着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教育同时也面临激烈竞争。学校要发展、壮大,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师德师风环境作后盾。

在思想上崇尚、遵守师德,在行为上,体现师德,在社会实践中进行道德修养,真正认识善和恶,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依靠自己的师德标准去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位学生,从而在教书育人中感受一份愉悦,一份成功。

今年,学校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了一年一度的政治学习,目的是为了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修养,为全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加明确了自己所肩负的重任,认识到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师该如何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呢?正如有人说的那样“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重在自重。”教师要自敬自重,必先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诚信立教,首先要做到淡泊名利,敬业爱生,在为人处事上少一点名利之心,在教书育人方面多一点博爱之心;创新施教,要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同时要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个人以为,师德师风所包含的内容,自古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但“育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内容,现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要求老师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其中在业务素质上,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要求老师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师德师风应注入新内涵通过此次学校组织师德师风教育学习,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思想指导下,我谈下面的一点体会:

一、爱岗敬业

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师规,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在与家长联系上相互探究如何使学生发展的方法、措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

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三、积极进取,提高业务素养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

四、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践行教育家精神争做高素质教师主题征文篇2

敬业,是一种人生态度,是珍惜生命,珍视未来的表现。是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职业和工作。敬业精神是个体以明确的职业追求、朴素的价值观念、忘我投入的志趣、认真负责的态度,从事自己的主导活动时表现出的个人品质。其核心是无私的奉献意识。这也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

古人云:“爱人者,人恒有爱;敬人者,人恒敬之”。我们为他人解除痛苦而付出辛劳,却能收获别人的真心爱戴和敬重,这是对我们医务人员的最高奖赏,是我们人生价值的最佳体现. 我们也将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面对患者。

感恩,是敬业精神的源头活水。生活和工作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常存感恩之心的人,更能珍惜工作赐予他的一切,也更容易拥有一个成功的事业。感恩不仅仅是一种美德,也是一个人敬业做事的基本条件。

我们的工作是服务人民,我们的岗位构筑了我们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最佳平台。

也许有人会说,能达到默默奉献无怨无悔的境界,古往今来能有几人?

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感人的例子:前有5.12汶川地震时的惊心动魄,363人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不畏艰辛,抢救伤员,不计回报;今有年初的患者爆满,病人数量连续刷新纪录,通宵达旦手术,孕妇护士回岗坚守,等等。这些就是无私奉献的典范,他们就是爱岗敬业的榜样!和他们相比,我们有什么理由,又有什么借口不努力地完成好本职工作呢?全心全意为患者解除病痛,俨然已经成为了363人内心深处最起码的职业道德要求。

杂念,精细入微,对于医学而言,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真理和谬论往往只有一步之遥。今天的363医院,从细处入手、科学决策,精诚团结、精细管理,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事实证明,细节是成功的关键,精细是致胜的法宝。

虽然我们的工作十分普通,但却维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和安康;虽然我们的工作万分繁忙,但是却能够拂去患者心里的寒冷,带给他们爱的温暖。

所以,我们363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始终坚持救死扶伤,防病治病的社会主义医德医风根本任务。长期树立并坚持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职业道德观。将为患者服务作为关键,尊重、关心患者,营造文明、和谐的就医环境,形成平等、相互理解的医患关系。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解除痛苦。秉承“救死扶伤”的理念,廉洁奉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大众,不无故推诿病人,不无故拒绝诊治,不故意泄露患者隐私。视患者为亲人,无论民族、性别、年龄、职业等均一视同仁。此外,经常换位思考,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严谨务实,不辞辛劳,奋发进取,努力专研医学技术,恪尽职守,认真负责,任劳任怨,精益求精。

“长路奉献给远方,玫瑰奉献给爱情”,我们363人已经决心把自己的青春、汗水、才智奉毫无保留地献给医疗卫生这神圣的事业。奉献,也必将成为我们每一个员工的理想和信念。

如今,爱岗敬业已然成为必然,也是必须的选择。363员工也必将戒骄戒躁,认真工作,不断综合提高。并长期保持以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的态度来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就诊患者,做好人性化服务工作,为广大患者营造出温馨的就诊环境。

常言道:金杯、银杯、不如口碑。现在的363人早已经将集体荣誉视为第一荣誉,相互鼓励,互助互进。在社会主义的浪潮中, 363员工同呼吸,共命运,攻坚克难,精诚团结,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为践行我院“优质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构建和谐医疗环境、平等医患关系,谱写出伟大中国梦!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践行教育家精神争做高素质教师主题征文篇3

在历史的长河中,教育家的身份值得人们敬重,他们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使他们的思想能够传承下去,教育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要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教育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教育这条漫长的路,一不小心我们就会犯错误,这个错误可能会击垮我们前面走的所有路,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扎实的基础,才能走的更远。就好比登山,登山者需要小心谨慎地走完每一个小路,稍有不慎就会落入万丈深渊。一步一个脚印对于登山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做好登山者登山前做的每一件事,比如锻炼出一身适合登山的体质,准备好登山所需的每一个物品,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希望登上顶峰,登上胜利得彼岸。所以,教育需要一步一个脚印。

教育需要一个好老师来引导我们。雅思贝尔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的本质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我们受教育的过程中,有一个好的老师去教导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好的老师能把我们引领到好的环境去学习,他所传授的知识也能带给我们启发。传闻孔子有3000多名弟子,他们受到了孔子儒家思想的启发。成为社会上的精英。孔子这样的大教育家将他的弟子带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弟子的成就自然也不会太差。

教育需要我们心灵平静的去学习。用心去学习,用心去感受知识带给我们的快感,你会感受到知识的美好。心平气和的去学习,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你会发现你学的东西比平常要多。如果一味地追求成绩而心浮气躁,想通过捷径得到学习的方法,那是不可能的。心不平静下来,你永远都学不进去,也不可能取得一个好的成绩。当你专心致志,想要真正学好一样东西时,你会发现,学习这个东西会很简单。而你心浮气躁去学习,还想获得成功,那是万万不可能的。与其烦躁的学习,不如把心静下来,再去学。你会学的很好。学习就是这样,所以教育需要我们心灵平静的去学习,而非心浮气躁。

在现代社会,人们总想着快点做完一件事,而且做另一件事。忽略事物间的过程,教育这件事很难,也很简单,我们应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践行教育家精神争做高素质教师主题征文篇4

假期是一个自我增值的时间,而读书是自我增值最简单的方式。放假前我在网上订购了基本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争取在假期中再为自己充充电,看看人家是怎样教学的。

这几天,我读了《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一书中的铅几个部分:老师的自白、最佳师表、最差师表和恰当的交流。在这几个部分中我了解了一些年轻教师对教师这个工作岗位的看法以及对学生的看法,在他们的看法中,我也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但都是一些处理不当地方的影子。我了解到了最佳师表是什么样子的,最差师表又是什么样子的。这几个部分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师应该如何与学生交流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为老师在与学生交流的时候应该就事论事,而不是攻击孩子的品行。举个书中的例子:一个孩子忘了把书还给图书馆。就事论事老师说道:“你借的书已经过期了了,应该还到图书馆去。”攻击孩子品行的老师却说:“你太不负责任了!你总是拖拖拉拉而且健忘。你为什么不把书还到图书馆去?”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会怎么样的?也许看到学生的这种情况我会很生气,进而会像攻击孩子品行的老师那样说,结果可能学生立刻把书还回去了,但是心里很怨恨老师,导致学生还会出现类似的错误。而就事论事老师针对这一事情让学生意识到事情的根本所在,让学生自己主动还书还感谢老师的理解,不但解决了问题还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所以作为老师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我们要遵循就事论事的基本原则。

作为老师,生气也应该有艺术。在教学管理活动中,面对拥挤的课堂,学生无休止的提问,还有突发的一些事件,老师不可避免地会碰到令人生气的情况。遇到生气的情况老师也应该清楚自己的情感并尊重他们。当然了,老师不是圣人,也不可能时常保持耐心。书中告诉我们老师也可以不必时时保持耐心,但必须始终值得信赖。聪明的老师并不惧怕自己愤怒的情感,因为他懂得如何表达愤怒而不造成伤害。他知道生气的艺术在于不侮辱别人生气的时候,聪明的老师也会表现得真实。他描述他所看见的,他所感受的以及他所期望的。他只是就事论事,而不是进行人身攻击。书中所说告诉当想要生气的时候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说出来的话要让孩子信赖,真正解决问题。当老师生气的时候,孩子一般都会集中注意力,洗耳恭听,所以这个时候老师应该学会用丰富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愤怒,让孩子知道老师生气了而且又没有攻击学生的品行。

作为老师要善于邀请学生合作,这样可以减少孩子的敌意。减少敌意的方法之一是让孩子自己决定他在学校里的事务。当遇到事情时,老师要善于与学生交流,在交流时当老师传达出对学生的尊重并且维护了孩子的自尊时,孩子的敌意就会减少。减少敌意的另一种方法是象征性地答应实际上并不能做到的事情。用上“我真希望”或者是“但愿”这样的词语即使做不到学生也会认为老师理解学生,这样还能鼓励孩子们自我约束和互相帮助。老师不能只通过施加压力迫使孩子合作,也不能通过到的说教来促使孩子服从。要邀请孩子合作,与其改变他们的想法,不如改善他们的情绪。

老师与学生交流是存在一定一定艺术的,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习,还要自己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摸索。通过读这几部分的内容,我也发现了自己与学生交流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读过书之后我会好好反思的,争取在交流艺术上有所提升。

践行教育家精神争做高素质教师主题征文篇5

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是一个人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的准则。中华民族素来以严谨的作风和得体的礼仪闻名于世界。而这,全都归功于良好的家风家训。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优良家风的典范。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被后世尊为“亚圣”的孟子,小时候很贪玩,孟母为了把他教育好,曾经搬过三次家。刚开始时,孟子的家在墓地附近,年幼的孟子经常看见送墓扫墓的情景,于是总学着跪拜、哭嚎。孟母认为这样对孟子的影响很不好,就把家搬到了闹市附近,可孟子又学起讨价还价来,孟母又把家搬到学校附近。从此,孟子每天看到的都是富有学识的读书人,听到的都是朗朗的读书声,便跟着读起书来。一次孟子逃学回家,孟母一气之下,把织布机上的梭子折断,说:“你学习就像织布一样,需要日积月累才能学成,而现在你逃学回来,就像这快织好的布一样,以前的功夫都白费了。”孟子听后如梦初醒,开始努力学习,终于成了有用之才。试问,若孟子没有这样一位深明大义的母亲,他还会有以后的成就吗?

无疑,孟子受到了最好的教育——家教。家是我们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我们学习人生基本准则的地方。家庭教会我们辨别好与坏,善与恶;教会我们面对成功与失败,平坦与崎岖;教会我们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怎样朝着梦想前进。

有人会问,难道家教一定是摆大道理吗?其实不然。回望我们的童年,长辈对我们的教育往往是从“一粒米、一根线”开始的。而这看似不起眼的“一粒米、一根线”,也许就是人生长跑的起点。或许我们早已听腻了长辈的唠叨,厌倦了父母的教导,但这生活中不经意间刮过的一阵阵“耳旁风”,就是我们的家教。这些似乎被我们轻视的“耳旁风”,其实早已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们:做一件事前,我们总会习惯性地思考这件事是对还是错,会不会对某个人有影响,会产生什么后果。这些或许连我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改变,正是家教使我们受益之处。

一个人一生受到的最好的教育,就是他的家教。我们身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更应该自我勉励,秉行并传承良好的家风,为民族复兴夯实基础!

爱岗敬业征文 篇6

看了这期医院爱岗敬业的稿件征集通知,让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美)阿尔伯特·哈伯德《把信送给加西亚》,里面有一则招聘教师的广告:“工作很轻松,但要全心全意,尽职尽责。”事实上,不仅教师如此,对待所有的工作都应该全心全意、尽职尽责才能做好。而这正是敬业精神的基础。

今天早上,我打扫屋子的时候,发现一堆报纸,静静地躺在书房角落的木柜里。时间在一点点流逝,纸质开始变黄,不经意间打开报纸,才发现原来是有关医院的一些新闻片断。它们扑面而来,顿时变得清晰透明。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大致的轮廓人们已经耳熟能详,我们知道它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成都军医学院第47医院,经过6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了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和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而我们却很少记起成医人背后的故事。

一位哲人说过:“一个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尽心尽责,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求得不断的进步。这不仅是工作的原则,也是人生的原则。”

郑志成,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一位退休的老人,现在任然担任我院大外科主任的工作。与郑教授相识是一种缘份,与郑教授相知更是一种福分。初次见到郑教授给人的感觉淡定平和,两鬓斑白,爬满眼角的细密皱纹,充满慈祥的面容。如果没有足够的了解,很难把这位68岁相貌平常的老人与屡屡在我院重大外科手术中做出惊人成就的人物联想起来。

但他的确很特别。

西谚云:有一种性格就有一种命运。在郑教授看来,有一种性格就有一种生命造型。郑教授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一直从事于临床工作和教学,无论是治病救人,还是教书育人,他都竭尽全力、无怨无悔。郑教授说,40多年来,他前行的脚步曾面对荆棘但从未中断过;他思想的翅膀曾遭遇风暴,但从未停止过飞翔。直到今天他心中还燃烧着年轻时的激情。

作为一名军人,时刻谨记:“要不忘党恩,报效国家。”这种教诲培养出的感激党和国家的种子在郑教授心中深深扎根,历尽时光而不改初衷。

为了这一理想,郑教授“平生不羡黄金屋”,“衣带渐宽终不悔”,是那样的执着沉迷。郑教授今年68岁,回首间就将跨过“耳顺”之年。在繁重的工作之余,他更感到时间的紧迫,“不用扬鞭自奋蹄”。对于郑教授而言,工作不是牺牲,而是享受;工作不是重复,而是创造;医务工作者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是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应当如星辰,远望一盏灯,近看似一团火,永葆事业的激情。为此他放弃享受安逸的晚年生活,抱着“治病救人”的理想,坚持在医疗战线上不断探索。

“我们必须相信,我们每个人都能把某件事情做好,而且当我们发现这件事情是什么的时候,我们就必须努力干下去,直到成功为止。”郑教授说,在钻研技术改革之时,()在漫漫长夜耕耘之际,他总是想起居里夫人所说的这句话,而这,恰恰是他能够不断战胜自我,挑战极限的精神支柱。

冬去春来,日月交辉,在郑教授的人生篇章里写满了“充实”二字。不断奋斗、不断追求的郑教授走到今天已是硕果累累。但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却常说越来越力不从心了,“恨不得再读十年书”,而这恰恰是“心血倾尽仍恨少,爱到深处痴几分?”治病救人与伏耕工作对郑教授来说早已不是一份职业,而是一种欲罢不能的生活方式、生存状态和历史弥坚的人生信念。

近年,一些好心的人总是关切地对他说:“您还干呢?别太玩命了。”言下之意:您都干了大半辈子了,干嘛还要拼命?当我再次提起这个问题时,郑教授淡然一笑,把目光移向远方,似乎陷入了沉思:“是啊,我为什么还要做呢?有一段时间,我确实无言以对。但后来看到的一个小故事使我找到了答案。据说曾经有人询问一位登山者何以要登山,这位登山者不假思索的回答道:‘因为山在那里。’这个回答正中我意,他是如此简单而深刻。是啊,靠登山升不了官发不了财,还有生命危险,但对于登山者,山就是他的宿命。他抗拒不了来自心灵深处的召唤。有时,我也问自己:这片土地,这个时代,这个职业给了我一个什么样的精神指令,使我要不停地干下去?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在某种意义上思考并完成它就是我对世界的发言,它已经成为我生存的一种方式,年过60,我已不大可能去创造太多经典的美丽故事,但我要对脚下养育我生命的泥土尽可能做些朴素的回报。我不能不干,一如登山者不能不登山一样……”

当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郑教授正在为下一次手术,进行一场严谨的准备,看着郑教授忙碌的身影,我们祝愿这位老人身体健康,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

在我记忆的湖泊中,还有许多像郑教授一样默默奉献的人,他们就像鲜花一样常开在人们记忆的湖畔上,每当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看到这些前辈执着的身影时,都不禁问自己:我们是否真的走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是否像画家仔细研究画布一样,仔细研究职业领域的各个细节问题?我们是否为了增加自己的知识面,而认真阅读过专业方面的书籍?我们在自己的工作领域,是否做到了尽职尽责?

引一句罗曼·罗兰的话来为我们回答:“琴弦松弛,弹不出悦耳的声音;生活的闲散,点不然青春的火焰。”实现自我,是我们曾经的期盼,更是现实的挑战。岁月必将有消退的时候,当我们卸去装饰、洗尽铅华之后,是否会忆起曾经的付出,留下浅浅的笑靥……

记忆就像一位不速之客,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它就来敲击我们的心灵之扉,且还来不及询问“你是谁?”它就已出现在我们面前了,让我们还来不及审视自己。当我们回过神来,才发现:我们正在成熟,我们认为,一切珍贵的东西我们就要去学习。人生在世,一息尚存,绝不松劲,用我们的思想、行为、青春来改变这个世界,感染我们身边的世界,尽管我们会遇到“荆棘”,面对“失败”,挑战“极限”,但我们固执的认为,我们必须共同努力,用心去改造自己。如果你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请让我告诉你:不论你身边有何工作,都要尽心尽力地去做!你也能创造不平凡的人生!

    相关文章

    746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