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感人故事

| 龚锴

古代人类的故事总是围绕其生活实践,他们急切地想要洞察自然,故而以自身为模型,想象整个宇宙都像人一样,拥有生命和意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汶川地震感人事迹,仅供参考。

汶川地震感人故事

汶川地震感人故事精选篇1

一个普通的母亲,亿万为人父母者中的平凡一个,在无情的自然灾害面前,她却不辞数千里、不顾生命危险前往地震的中心地带寻找、救助自己的儿子。不抛弃,不放弃,在消防官兵们的全力救援下,她儿子终于在被埋一百二十四小时后,奇迹般地获救。

龙金玉是贵州黔东南凯里市的一个普通居民,是一所学校的行政人员。五月十二日的汶川大地震,却让这个离震中数千里地母亲格外关切———她的儿子就在震中地映秀镇工作。她开始每天给儿子打电话,电话打不通!托人打听,但杳无音信。最初(公文有约为您提供)的几天,电视成了她获得儿子消息的唯一渠道。茶不思饭不想,天天以泪洗面的她焦急地等候在电视机前,希望能够得到儿子平安的画面。但映秀镇几乎被毁灭性震毁的景象让她万分焦急紧张,她儿子正在映秀镇工作!

“死的活的都要看到!”在哭了几天后,对儿子的挚爱让金女士做了一个同事和邻居们都不敢相信的决定:亲自去地震最严重的汶川县映秀镇寻找儿子。她丈夫告诉她:“等等吧,地震情况还不明,还有余震,现在去,不安全!”金女士说:“不行,一定要看到儿子,哪怕是埋葬他的废墟!”

十六日,金女士只身出发了。随身连吃的.都没有带。“我什么都吃不下,”她说。从家乡到贵阳,再飞到成都,她行色匆匆。第一次一个人出这种远门的她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两眼漆黑。有人给她吃的,她吃不下。在听了她的事情后,一个成都的司机非常感动,主动要求免费送她到映秀。车在距离映秀不远的地方,因为道路不通,不能继续开车前行,只能下车。

下车后,金女士步行前进,一个人往里走。路上遇到一些救灾的解放军,他们好心地告诉她:“前面路没有修好,而且随时可能因余震塌方,最好不要走。”金女士感谢了战士们的好意,继续前行。

金女士到达的时候,已经是十七日下午了。她赶到儿子被埋的映秀宾馆,发现那里是一片废墟。消防人员们在那里忙着救人,医护人员也等在那里。

有爱就有奇迹。金女士一打听,原来正在被救援的就是她的儿子蒋雨航。金女士非常高兴,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不过她仍然有些担心,一方面怕里面不是自己的儿子,一方面又怕儿子被埋时间太长,无法被成功抢救。

经过消防官兵十多个小时的抢救挖掘,金女士的儿子终于在被埋一百二十四小时后成功获救。消防官兵们的努力终于获得了回报,金女士的爱心也收获了硕果。这是生命的奇迹,也是爱的力量。在自然无情地打击面前,爱让我们的世界充满温暖,让人对未来从满希望,充满信心。

汶川地震感人故事精选篇2

5月16日,汶川地震已经过去了4天。4天来,发生在灾区的一个个自救、互救、援救的故事,不断撞击着我们的胸膛。在大灾难突然降临的`那一刻,爱,迸发出了最动人的力量――亲人之间,生死相依;朋友之间,相互激励;陌生人也挽起手臂。这些故事,让我们落泪,也让我们坚强。这些故事激励着我们,只要我们咬牙挺住,只要我们不放弃、不抛弃,希望,就在前方。

去世前,她给孩子留下短信。

5月13日中午,救援队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没有了呼吸。通过一堆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双膝跪地,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地支撑着身体……救援队员从空隙伸手进去,确认她已经死亡,又冲着废墟大声呼喊,没有任何回应。这是震后的北川县,还有很多人在等待着救援。救援队走向下一片废墟时,队长好像意识到什么,忽然返身跑回来,他费力地把手伸进她的身下摸索,高声喊,“还有个孩子,还活着!”

一番艰难的努力后,人们终于把孩子救了出来。他躺在一条红底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三四个月大,因为有母亲的身体庇护,孩子毫发未伤。

随行的医生过来准备给孩子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地看了一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大灾难面前,母爱,孕育了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奇迹。

汶川地震感人故事精选篇3

5月12日下午,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洪口镇永安坝村小学24岁的教师苟晓超,一如往常值守在三楼教室里。突然,整栋教学楼开始晃动、颤抖。他几乎是本能地大喊:“同学们,赶快跑!”几乎同时,他冲到阳台上,大声呼叫其他班的老师和学生。

大部分学生从午睡之中被突然惊醒后,都迷迷糊糊不知所措。苟晓超一边喊“快跑,危险,快,快……”,一边迅速抱起一名学生往楼下冲。到了楼下,来不及喘一口气,立即返身冲上三楼。他又抱起两名学生,向楼下冲去……

当他再一次冲到三楼,再一次抱起两名学生,再一次向楼下冲去时,顶楼轰然倒塌。被苟晓超抱下楼去的学生得救了。然而,苟晓超被垮塌的.混凝土和砖块砸断双腿,胸部也受到了重伤,倒在血泊之中……

学校其他教师和村民立即实施救援。看到有人准备搬自己身上的砖块和混凝土,苟晓超断断续续地说:“我……恐怕……不行了,快……快……救学生。”他艰难地用手指着顶楼说:“上面……还有学生……还有……”

苟晓超今年5月2日刚刚结婚,5月12日回到学校上课。当日下午,苟晓超所在的教学楼在地震中倒塌。洪口镇中心卫生院医疗条件有限,苟晓超又被紧急转往县医院。因伤势过重,苟晓超在半途中轻轻地闭上了双眼。

汶川地震感人故事精选篇4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四川发生了8级地震,在这短短的7秒钟带走了亿万人的生命,在这其中有许多的.感人事迹,下面我就来说说吧!

四川绵羊中汽学校的谭千秋老师只是一个平凡的老师,在地震的那一瞬间他没有选择逃亡,而是张开双臂把四个学生压在他身下,四个学生得救了,而谭老师却牺牲了。他在那最危难的一刻,用自己的无私无畏向世人展示着他们的良知。他们用鲜血甚至生命维护师尊,铸就了师魂。荆利杰是刚入伍半年的消防队员,命令发出,荆利杰第一个奔向废墟。他不怕余震想留在废墟上搜寻幸存者,但他被战友和群众拖了下来。就在这时,人们突然发现废墟中有一个男孩在呼救。 荆利杰下意识地正要转身奔向废墟,余震再次发生,并引发了更大面积的坍塌。一块巨大的混凝土眼看就在往下掉,战友们和群众马上把荆利杰死死拉住,拖到了安全地带。 就在这时,他跪倒在地说再让他去救一个……

有了这么多的英雄人物,再大的灾难我们也不怕。

汶川地震感人故事精选篇5

北川1名女子砸腿喝血亲手锯腿被困3天后获救。

一个结婚多年仍不敢一个人睡觉的“胆小”女人,为何有亲手锯掉右腿的勇气逃生?是想见到儿子成才的母爱,支持着她!

龚天秀说):我们家在农业银行宿舍楼三楼。当时我午休刚起来,还穿着睡衣,正准备换衣服上班去。突然房子摇晃了一下,我还没有反应过来,房子又剧烈晃动。老公大喊“地震”,然后抓起一件睡衣一边包我的头,一边把我推向卫生间方向。我们准备向卫生间跑。但是还没有进去,楼就塌了。楼塌的时候,他一直用胳膊护着我。我们掉到了楼下。当时什么都看不到,全是灰尘。我们掉在一个夹缝里面。我右腿被一块楼板砸住了,神志还很清醒。老公一直死死地把我护在胳膊下。我说,你松一点。他说,我可能不行了,估计要死了。我说,我们现在安全了,你怎么说这样的话。我一摸他的背,全是血。他的头肯定被砸了。

他要我坚强点。我们还有一个娃,去年刚大学毕业。他要我把娃看严一些。要娃走正道。一足不慎,就全毁了。我说,我晓得。我们俩对娃一直管得很严。我会要求更严格一些。

我一直大声地喊他。开始他还答应,大概半小时后他就没有声音了。我就一直紧紧地抱住他。

第二天我看到一点亮光,就开始喊。使劲地喊。我的同事刘华清也被压在我上面的废墟里。她伤得不重。她不要我喊,要我保存体力。

当时想死了算了。但是一想到老公给我说的话,我就要活下去。我一直抱着他身子。我右腿已经不流血了,估计里面形成了血栓。后来我就摸了一块砖头,使劲砸右小腿,小腿被砸烂了,开始流血,然后我就把这只腿顶在老公的背上,血从他的背上流下来,我用嘴接着喝。当时被困在里面,我只能这样才能喝到血。

喝了一些血,有力气了,我接着喊。第二天我能听到外面有人说话的声音,一有动静我就喊。喊一会喊不出来了,我就砸腿,然后喝一些血,接着喊。但是外面听不到。外面一点点声音我就能听到。我听到外面有人说,这里又垮了,那边又死了几个人。就是没有人知道下面还埋了人。后来麻木过去了,腿开始痛。要不是为了娃,我宁愿不出来,死在里面,也不愿砸自己的腿,太痛苦了。我是一秒钟、一秒钟地熬。

第二天估计快天黑了。我喊了一天,突然听到我们行长江山的声音。我当时一下子来劲了,拼命地大喊。我说,江山,我在这儿,我是龚天秀,快给我搞点水来。第三天消防队来了。后来我知道,是陕西消防总队渭南中队的人,来了十几个人。他们在上面也不敢动。水泥板抬不走。先把一些小的墙渣搬走后,露出了盆子大一个洞。一个武警战士把头伸过来,我看到他了,还能碰到他的手。

是啊,后来他们找来锯子,把上面压的`木头锯掉。但是我被压住了腿,出不来。我告诉这个战士,我把腿砸烂了,还剩下一些皮肉连着的。我让他去找把锯子,我把腿锯掉。

我是为了娃,我只要能出去,只要有一双眼睛能看到娃,我还有思维能管着娃就行了。把娃儿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是我们俩一辈子的希望。

把皮肉锯断了,筋还连着。我又问他们要剪刀。后来他们递给我一把剪刀。前前后后弄了半个小时,终于把右小腿弄掉了。爬过一段距离后,战士就把我拉出来了。我非常感激大家来救我。非常感谢来自全国的救援人员。我还想对正在遭难的乡亲们说,一定要坚强,一定要勇敢,只要勇敢,能出来,一切都会好的。

汶川地震感人故事精选篇6

5月14日10时,震后第三天,当解放军官兵掀开因地震完全坍塌的绵阳市平武县南坝小学的一根钢筋水泥横梁时,眼前的一幕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一位死去多时的女老师趴在瓦砾里,头朝着门的方向,双手紧紧地各拉着一个年幼的孩子,胸前还护着三个幼小的生命。

她叫杜正香,是南坝小学学前班中班的代课老师,不过孩子们更喜欢摇着她的手喊她“杜婆婆”,其实杜老师今年才48岁。

“看得出她是要把这些孩子们带出即将倒塌的教学楼,她用自己的'肩背为孩子们挡住了坠落的横梁。”参与搜救的解放军战士说。

杜老师以生命守护的五个孩子最终没能生还,这可能是她唯一的遗憾。

她的同事、语文老师杨树兰说,杜老师要不是为了救学生,自己一个人肯定能跑出来。地震发生时,正好看见杜正香一把将送孙子上学的严明君老太太祖孙俩推出了摇晃中的教学楼,转身冲进一楼的教室,连抱带拉救出几个孩子,之后她又冲进了已是烟尘滚滚、不停摆动中的教学楼。

这是杨树兰最后一次看到的杜正香身影。

汶川地震感人故事精选篇7

当抗震救灾中的英雄们用最朴素的语言,讲述自己感天动地泣鬼神的故事时,亿万人的心灵被震撼了,无数人的泪水夺眶而出――

蒋敏,一位年仅28岁的普通民警,包括母亲和年仅2岁的女儿在内10位亲人被大地震夺去了生命。她强忍着巨大的悲痛,不停地在灾区奔忙,几度昏倒在救灾现场,15天后才回到北川祭奠亲人。她对记者说:“我失去了那么多亲人,却得到了更多亲人,永远不会孤独。”

5月15日,在一个受灾群众安置点,看到饿得哇哇大哭的婴儿时,江油县女民警蒋小娟毅然敞开胸怀,同时给两个孩子喂奶。她说:“孩子们太饿,就一边喂一个吧。”而此时,她不满半岁的'儿子却正在老家农村吃米粉。

有一位军人,当战友不让他再进入废墟救人时,他愤怒地指着身上的迷彩服大喊:“一个兵,穿上军装的时候,就不再是你老子的儿子,你老婆的男人!而是老百姓的儿子,国家的军人!”

清华大学博士梁苏会向灾区人民献血时,看到已经排了上千人的长队,她冲到队伍前面恳求道:“求您了,抽我的血吧!”

灾难面前这些顶天立地的人既是普通人,也是时代英雄。他们的话语虽然朴实无华,却格外真诚,所以才掷地有声,才能感动亿万人,影响后来人。

这些实话似乎没有一点儿文采,甚或有点粗鲁,但正是这些毫无雕琢的语言,闪烁着人性美的绚烂光辉,让人更感到亲切、真实、可敬、珍贵,是提炼我们民族精神的宝贵素材。

抗震救灾中的英雄们,或忍着痛失亲人的悲伤,或忍着亲人离散的忧苦,或忍着连续奋战的疲劳,或忍着幼子挨饿的心痛,面对被地震伤害的同胞和毁坏的家园,只有一个信念:救人!帮人!所以,他们的语言简单而朴实。

抗震救灾中的英雄们用朴实而又感人的话告诉我们,只有做到了,说出来的话才有分量;只有真诚的话,才是人世间最动听的语言。

汶川地震感人故事精选篇8

“妈妈,我想你!” “瑞瑞乖,你快快长大点,妈妈把你带到彭州读书书哈……”

这是5月12日中午12时许,彭州市公安局民警蒋敏和她远在北川县、朝思暮想的两岁小宝贝的一次电话通话。

两个小时后,14时28分,蒋敏与女儿永远天各一方。在这场灾难中,蒋敏全家10口人死亡。揩着永远也揩不完的眼泪,蒋敏转身投入彭州抗震救灾第一线。

对于地震幸存者而言,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首先想到的是第一时间给家人报平安。但就在那一刻,蒋敏工作的彭州市通讯中断,电话打不进来,也打不出去。

19时10分,出门巡逻回来的`蒋敏再次拨动那个再熟悉不过的电话号码,然而,传来的还是那令人揪心的忙音。

20时30分,电话依然无法拨通。

13日凌晨6时许,蒋敏的手机响了,来电显示对方号码是北川的。“喂!”蒋敏刚刚和对方说了两句话,顿时泪如雨下。

蒋敏在哭,旁边女警也在哭:蒋敏的舅舅哭着打来电话,蒋敏的爷爷奶奶、母亲、女儿全部遇难……除了舅舅,蒋敏在北川的全家10口人已经确认死亡……

“道路不通,通信不通,我回去也没用,还不如在这里做点事,帮帮和家人一样的灾民。”遭受重创的蒋敏,此时异乎寻常地选择了坚强。

地震发生后,蒋敏一直和战友们忙碌在救援第一线,维持震后秩序,帮助安置源源不断从灾区送下来的灾民。她想走,但不能走,也不忍心走。

看着蒋敏在抗灾一线一天天忙碌憔悴,领导和同事们非常担心,特意把她调换到了指挥中心,但一天后,她又要求到了一线。

因为连日的劳累和悲伤,蒋敏晕厥过去。现场的警官们赶快把蒋敏扶到板凳上,用手托着她的头,经医生检查发现,她的血压很低。在医生的坚持下,蒋敏被送到了医院输液,但一醒过来,她马上要求再次回到安置点。

“我还行,我不能占医院的床位,我也不能停下来。”蒋敏挣扎着回到天彭中学安置点。

28岁的蒋敏出生在北川县,是个漂亮的羌族姑娘。女儿降生后,由于夫妻工作繁忙,无人照顾,瑞瑞只得随外婆住在北川。

女儿两岁了,会打电话了。蒋敏告诉记者,女儿既乖巧又聪明,每次都会在电话里背唐诗给妈妈听,还会甜甜地说:“妈妈,我想你。”“妈妈,我爱你。”

“现在,我再也听不到有人叫我妈妈了,这个电话,就像通往天堂,再也没有人接听。”张燕告诉记者,因为一家分居三地,蒋敏曾多次对他们说,自己对女儿对母亲充满愧疚。

汶川地震感人故事精选篇9

汶川5.12大地震发生时,小林浩同其他同学一起迅速向教学楼外转移,未及跑出,便被压在了废墟之下。此时,废墟下的小林浩表现出了与其年龄所不相称的成熟,身为班长的他在废墟下组织同学们唱歌来鼓舞士气,并安慰因惊吓过度而哭泣的女同学。经过两个小时的艰难挣扎,身材矮小而灵活的小林浩终于爬出了废墟。但此时,小林浩班上还有数十名同学被埋在废墟之下。

9岁半的小林浩没有惊慌地逃离,而是再次钻到废墟里展开了救援,经过艰难的救援,小林浩将两名同学背出了废墟,在救援过程中,小林浩的'头部和上身有多处受伤。爬出废墟后,由于通讯的中断,小林浩同在外打工的父母失去了联系,焦急的小林浩同14岁的姐姐和妹妹一起在映秀镇滞留了两天,2008年5月14日,他们三人同其他乡亲一道,经过7个小时的艰难跋涉,走小路逃出了震中映秀镇,转移到了都江堰,其后又来到成都与堂哥汇合。2008年5月19日,小林浩同其姐姐和妹妹一起被安置在了四川省儿童活动中心,这里安置了所有来自灾区的孤儿。小林浩到成都市儿童医院做了身体检查,还好并无大碍,只是一些皮外伤。

2008年5月20日,中央电视台和各大地方电视台播出了《九岁救灾小英雄林浩》的专题采访报道,小林浩那稚嫩的童音、超出年龄的成熟与勇敢以及善良的品格感染了几乎每一个中国人,当有记者问他为什么不自己逃走而是留下来救同学时,他回答说:我是班长!

汶川地震感人故事精选篇10

缅怀伤痛,是对生命应有的姿态,更是为了更好拥抱明天,砥砺前行。死者长已矣,生者或余悲。但愿逝者能忘却地震来临瞬间的惊悸;但愿生者谨记生命力量的坚韧与伟大、人间大爱的无私与朴实,珍惜当下,奋力前行。

十年前的汶川大地震,天崩地裂,山河倒转,到处都是残垣断壁。曾经秀丽的山川,变成了一片废墟,这里已经成了人间炼狱。撕心裂肺的哭喊,轻声无助的呢喃,响彻这片天地。很多家庭因此而伤痕累累,很多的人失去了至亲至爱的家人。这次大灾难,让人们铭记于心,也让人们学会了坚强。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国家的关心下,在全国人民援建下,大家团级一心众志成城,组成团队为灾区的重建工作而努力。近十年过去了新的新的汶川县城重新矗立而起,时间已经抚平了人们心里的创伤,当年因灾难继续向着自己梦想奋斗的人,已经成功的实现了理想。站在人生新的一个高度,在属于自己的路上前行,祝福他们。

2008.5.12,中国人永远难忘的日子。北川,那场强震中受灾最重的地区。即便山河破碎,中国人还是挺直了脊梁。或许我们在自然面前依旧渺小,但我们绝不屈服。众志成城,筑成了今天的新北川。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天崩地裂,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特大地震。如今,十年了,时间的.沉淀或许可以抚慰伤痛,但那段想起便泛泪光的记忆,却不曾褪色。

汶川地震过去10年了,满屏的汶川记忆,一种集体痛感依旧在。失去亲情友情爱情同胞之情的烈度太大,时间装不下,躯体也装不下,这块大地上依然有心灵的余震。对逝者最好的纪念还是生者更幸福,否则悲伤只在表面流淌。只有家园更坚固,生灵更平安,才是真正的重建。祝福汶川,平安中国!

“那年我大你两岁,今年我大你十二岁。”十年了,时间可以抚慰伤痛,却抚不去思念与记忆。今天,一起传递这条微博,祭奠每个逝去的同胞,也祝福这座重生的城市。汶川加油,一切安好。

汶川地震感人故事精选篇11

四川什邡市红白镇中心学校的教学楼在地震中坍塌,师生伤亡严重。二年级语文老师汤宏在生死一刻的最后选择令人感佩和动容。这是一名20出头的年轻教师,家里的孩子刚刚六七个月大。地震发生时,他所教的'班级位于一楼,完全可以逃脱,但他却选择留下来救护孩子。汤老师最后的姿势定格在这样的画面上——两个胳膊下各抓了一个孩子,身子下还护着几个孩子。被他用血肉之躯护住的孩子们幸运地活了下来,他却在瓦砾中牺牲。

该校800多名师生绝大多数顺利脱险,但英语老师吴忠红却永远离开了他爱的学生。地震袭来,吴老师引着学生从楼梯口疏散,听到有学生还没下来时,他义无返顾地从三楼返回四楼,这时楼体突然垮塌,吴老师和几名学生被吞噬……

抢险战士从废墟中找到吴老师的遗体时,已是第二天早上7点钟。随后,吴老师转身上楼营救的两名孩子的遗体也相继从被掩埋的瓦砾中被找到。在现场的人,热泪湿了眼眶。因为吴老师被挖出来时,身体僵硬,面部一条很深的伤口,惨不忍睹。虽然当时那一幕已经没有人能够讲述,但是抢救人员根据挖出遗体的位置以及先后顺序,可以肯定地判断出,吴老师已经将两名孩子护送出了教室,并在身后守护他们。只是灾难无情,没有放过他们。

望着断壁残垣,林霞、白艳霞、付瑶等几位学生止住了蔓延的悲伤,走上前去在警戒线上系上了一朵朵白花。虽然远在天堂的吴老师已经听不见她们的声音,但她们只想为将死亡从她们身边推开的吴老师寄去哀思,用小白花捎去她们的心里话——吴老师,您放心,我们一定坚强地活下去,好好学习……

汶川地震感人故事精选篇12

年轻的母亲临终喂奶

5月13日下午,都江堰河边一处坍塌的民宅,数十救援人员奋力挖掘,寻找幸存者。突然,一个令人震惊的场景出现在人们眼前:一名年轻的妈妈双手怀抱着一个三、四个月大的婴儿蜷缩在废墟中,她低着头,上衣向上掀起,已经失去了呼吸,怀里的女婴依然惬意地含着母亲的乳头,正在不停地吮吸,红扑扑的小脸与母亲亲密地贴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人们小心地将女婴抱起,离开母亲的乳头时,娃娃立刻大哭起来。看到女婴的反应,在场者无不掩面悲恸。“我无法想象,一个死去的妈妈还在为自己的孩子喂奶,从母亲抱孩子的姿势可以看出,她是很刻意地在保护自己的孩子,或许就是在临死前,她把乳头放进了女儿的嘴里。”救援医生龚晋掩面而泣。

    相关文章

    77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