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巴黎圣母院》的读后感

| 春竞

推文网小编精心整理雨果《巴黎圣母院》的读后感,希望这份雨果《巴黎圣母院》的读后感优秀7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更多雨果《巴黎圣母院》的读后感资料,在搜索框搜索

雨果《巴黎圣母院》的读后感(篇1)

这本书看完好几天了,那感觉就像是有一团说不清是什么的东西一直堵在心里,很想找人和自己探讨,很想让它澄清。书里面的经典情节很多很多,那里面展示的很多,我不能就这样不停的重复,就这样借着几个点,简单的说几句好了,

让我印象深刻的场景是作者笔下的当时的那些建筑,那些奢华的象征权力的教堂,人们还不知道可以拥有自己的思想,以及为了自己的愿望可以做什么事情,一切都假借神圣的宗教,一切都假借神圣的教堂来展现,展现建筑家的审美观,也就是个人的才华,或者展示自己的能力,我想那时的人们,把人性深深地埋在一件神圣的宗教的外衣下面,典型的人物就是副主教--克洛德。从那许多的错综复杂的毫无章法的建筑群,我们不难看出,当时人们的内心是怎样的压抑,怎样狂躁,那些像雨后春笋一般从地下冒出来的教堂的尖顶,正是人们扭曲的灵魂在对着苍天做这无声的哀号!

教堂里面是那么的阴森恐怖,这让人联想到在宗教的遮拦下,当时社会是怎样的肮脏和败坏,真善美的宗教和利用宗教制造血腥事件,形成了强烈的感官刺激。通篇都是在这样的对照下进行的,让人的心灵深刻的体会出迷茫,困惑,和不安,如果有一把利剑,你会尽你的全力去刺破那层蒙在社会上空的阴云,那阴云是邪恶的,你对它充满了愤怒和鄙视,就像书里面的那些流浪汉们对待社会的疯狂的报复。可是你不能,因为如果你想刺痛那些邪恶,你就先要将代表着真善美的上帝打倒在地,那是多么残酷的事情啊!还有比人丧失本性更悲哀的么!

印象深刻的是这样的几个人物,代表美丽善良的姑娘--爱斯梅拉达。她不仅有迷人的外貌,更有一颗纯真善良的心灵,从她对待那只山羊,救下那个落魄的诗人,对于伤害过自己的卡齐莫多,送上的水和怜悯,对待爱情的牺牲,等,我们看到她是美丽的,她的身上心灵上没有污垢,她是没有被污染的。可是,这样的天使一样的姑娘,受到的是怎么样的对待呢?流浪,在最肮脏的环境里面生活,被所谓的上流社会排斥和嘲讽,被玩弄,被抛弃,被诬陷,被威胁,最后,作了彻底的牺牲。

书中描写了一个那样的社会,和在那个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人物的状态,麻木的如那个弗比斯,最底层的如老鼠洞里的那几个隐修女,疯狂的副主教,还有尽全力反抗的最丑陋的卡齐莫多,副主教和卡齐莫多形成了人性上的鲜明对比,同样爱上了美丽的姑娘,同样的遭到了拒绝,他们的爱都是那么的热烈,那么的诚挚,可是,一个是占有,一个是奉献,已占有为目的的,当目的无法达到的时候,他想到的是毁灭,毁灭别人;以奉献为目的的,当无法奉献的时候,想到的也是毁灭,毁灭自己。

我想这也就是世界名著的真正魅力所在,他让人看到的不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他深刻的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一些活动,无论放在什么时候,什么社会,人的共性是始终存在的,对美好的向往,对美好的追求,对美好的赞美,人是一个天使和魔鬼的综合体,人和人的经历没有相同的,也就是说,社会本身就不可能让所有人享受到同等的待遇,这种不一样的待遇,让多少人的内心失去了平衡,失去了对美好的追求阿!林林总总的肮脏的巧取豪夺,充斥着我们的眼睛,振荡着我们心灵,我们该怎么办?

我想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答案。

雨果《巴黎圣母院》的读后感(篇2)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写的。雨果在搜索圣母院时,在一座尖顶钟楼的阴暗的角落里发现墙上有几个大写的手写的希腊字母——“‘AN’ARKH”,因受雨水的侵蚀,字已经黑黝黝的,完全陷入石头里。这几个字母形状奇特,呈现峨特字体的特征,仿佛是为了体现这些字出自中世余某个人的手迹,这些难以名状的符号,尤其是这几个希腊字母所组成的词蕴藏的宿命、悲惨的寓意深深地打动了雨果。于是,雨果就以古老的圣母院为线索,挖掘下去,从而完成了《巴黎圣母院》这部举世闻名的文学巨著。

这本书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在巴黎圣母院的钟楼里,神甫弗罗洛收养了一个孤儿,他长得奇丑无比:独眼、驼背、跛腿、断牙,叫卡西莫多(译)。他日复一日地为人们敲着钟楼上的大钟。卡西莫多虽然外表丑陋,却有着一颗常人都不一定会有的善良而向往美好的心灵。卡西莫多的丑与美正好与那外表风度翩翩,内心阴险狡诈的神甫弗罗洛形成鲜明的对比,因为某种原因卡西莫多与养父闹矛盾。本以为女主角爱斯梅哈达(译)的出现能使他们关系缓和,然而却没想到就因为爱斯梅哈达使得他们的父子关系愈演愈烈,最后到爱斯梅哈达惨遭神甫毒手,卡西莫多从此便憎恨神甫而神秘失踪。

大约是在一年半或两年后,人们在一个隐秘的山洞里意外地发现了一对相拥的骷髅,姿势十分奇怪。一具是女的,身上还残留着几片白色衣袍的碎片,紧拥着这一具骷髅的是男的。他脊椎歪斜,头压在肩骨里,一条腿比另一条腿短。而且发现这具男的不是与女的同一时间死亡,因此可以断定,这具尸骨生前的那个人是自己独自一个人来到这里,并且死在这儿的。而当人们要将他(她)们的骨骼分开时,他刹时化为了尘土……

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故事情节生动感人,它形象地讲述了在旧社会人们的不平等与劳苦的奴隶制社会的黑暗,似乎作者要以这个题材牵引着人们的思绪往哪里去。从这本书里反映出了人世间各种各样的人生,而一个人一生能够体验的多少种酸甜苦辣,雨果都把它诠释在这一本书中,而故事的来源仅仅是那几个发霉的希腊字母。

我觉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特点、个性鲜明,看后让我真正体验到人类非比寻常的善与恶。卡西莫多奇丑无比,本来可以讲话,但因为不和人接触,人们也不敢与他接触,到后来就只能“哇—哇”地乱叫了。可他并没有就此厌倦人世、憎恨所有人,他依旧为人们任劳任怨地服务,一心为好人做好事。他一次次把爱斯梅哈达从罪恶的手中救回,一次次把爵士送回安全地带,他甚至还在一次事故中就了全镇所有人……他图什么,他什么也不图,难道就为了让人们不惧怕他吗?不可能。人们永远也不可能对这个丑陋的大怪物好。

故事的结尾是个悲剧,这个悲剧似乎想告诉人们:真理在人们面前永远只能是悲剧!同时这个悲剧也在劝诫人们不要以貌取人,要学会在复杂与不安的世界中寻找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毕竟,真理往往掌握在明白事理的人手中!

雨果《巴黎圣母院》的读后感(篇3)

圣母院里的钟次第地敲响,咚咚,咚咚……沉重地,凄婉地,好像在陈述着一个故事。

那是些浓烈得化不去,深刻得褪不了的形象:独眼的敲钟人伽西莫多,美丽善良的爱斯梅拉达,还有渊博却邪恶的克洛德副主教。

初始,伽西莫多的出场仿佛给我投射了一个丑恶的影象。他的独眼,他的聋哑,他的驼背,他的巨大和丑陋都让我先入为主地把他当作了大反派。婴儿时,他是一个人人见了都想把他烧死的丑小鸭;青年时,他是一个表面风光但人人唾弃的“愚人王”。他的脸仿佛注定了他就是恶魔的化身。到后来,我才看清他那清澈、崇高的灵魂。他对像使唤奴隶一样,役使他的克洛德忠心耿耿,这是怎样的一种单纯?他对曾经对他有恩的爱斯梅拉达,用尽全部生命的悉心照料和赴汤蹈火,是怎样的一种如火一般刚烈的爱情?他受尽了人世间的歧视和欺凌,却又满足的,勤劳的当着他的敲钟人。如此美丽,如此可敬的人性难道在他那丑陋的外表下就一文不值了吗?

相比而言,如果说伽西莫多的外表丑陋,那么克洛德的心灵便更加令人鄙视。一开始,良好的背景让我觉得他是个学识渊博的善良人——他收养了丑陋的伽西莫多,他是人人敬畏的副主教……。但是当故事的情节愈演愈烈时,我读懂了他精神世界中的畸形。他不择手段地“爱”,让他卑鄙地,变态地劫持爱斯梅拉达,并且因“爱”成恨地要置她于死地。这是一种自私的,低微的,霸道的“爱”,充满了病态的“爱”,那不算是爱,只是伤害……

然而,那书中最美的笔墨都倾注在了爱斯梅拉达身上:她美丽,因为她有一张天真清纯的脸孔;她善良,因为她的内心充满了同情和爱心。她可以为了保存甘果瓦的生命而嫁给他,她给饥渴难堪却无人理睬的敲钟人送水……她有菩萨一般无人能及的心肠,她有倾国倾城的美貌,她是善与美的化身!

怎么能不引起我的思考?人性的层层面面是多么复杂却简单:尽管人的精神世界是双面的,没有完全的丑,也没有绝对的美。但是,美就是进步的方向,美就是最原始的目的。就像书中说得那样:“美就是完整,美就是全能,美就是有生命力的东西。”

当灭灯钟响彻在巴黎圣母院里,所有故事都结束了……但那古老的故事将永恒地被传诵……

雨果《巴黎圣母院》的读后感(篇4)

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崇高的背后藏着粗俗,善与恶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

——雨果

在巴黎,1842年1月6日,吉卜赛美貌少女爱斯梅哈尔达的精彩表演引起了人们的阵阵喝彩。而人群里的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却完全失去了自制,因为他爱上了爱斯梅哈尔达,他感到要么占有爱斯梅哈尔达,要么杀死爱斯梅哈尔达。当晚,他指使加西莫多——被克罗德收容,成年后成为敲钟人的一个天生畸形的人去抢爱斯梅哈尔达,结果爱斯梅哈尔达被国王队队长法比救下。第二天,加西莫多被带到广场上受鞭刑,克罗德不与理睬,而善良的爱斯梅哈尔达却给他水喝。有一天,克罗德无意中发现爱斯梅哈尔达在与法比约会,他不禁妒火中烧,用匕首刺伤了法比,又嫁祸于爱斯梅哈尔达。然后,加西莫多把她带进了不受法律的巴黎圣母院,但最终还是被放上了绞架。而克罗德也被加西莫多从高高的顶楼推了下去。

读完小说,心中总是无法平静:善与恶、美与丑总如阳光和阴影,形影不离,有善,必有恶,有美,必有丑,这不仅仅是外表上的,更是内心里的。克罗德的虚伪,爱斯梅哈尔达的美丽,加西莫多的善良,法比的风流,都让这小说升华成了一部伟大的悲剧。其实,悲剧之所以感人至深,是因为它其中的人性的东西打动了读者的心。而在《巴黎圣母院》中,打动了人心的人性的东西就是美与丑的互相存在。

悲剧之所以成为悲剧,就是先把美好的东西展示给人看,然后再将其打碎。在广场上,爱斯梅哈尔达,一个活生生的美丽少女,最后竟然被人诬陷,死在绞架上,这让我久久不能释怀。为什么?为什么?渐渐地,我才明白,爱斯梅哈尔达的死如此让人感伤,这就是因为她的美被完完全全地撕裂了;而且,周围的丑让她显得格外善良,她的死也就格外地震撼人心了。

再说说加西莫多,他是一个非常矛盾的人,美丽与丑陋在他的身上都显露了出来。丑陋的外表下却有着令人惊叹的善良的心灵,不然,为何在爱斯梅哈尔达被关在牢笼中时,爱斯梅哈尔达没有想到那给了自己所谓的“海誓山盟”的法比,却只想到了救自己于危难时的加西莫多。最终,“人们发现有两具尸骨,一具搂抱着另一具,姿势十分奇怪。……人们要把他从他所抱的那具尸骨分开来时,他顿时化作了尘土。”由此看来,克罗德对爱斯梅哈尔达的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法比的则是临场作戏,也只有加西莫多的才是真爱。

美丽与丑陋只有一线之差,善良与恶毒相距并不很远,阳光下总有阴影。

雨果《巴黎圣母院》的读后感(篇5)

当我轻轻打开这扇门,有一对尸骨互相拥抱着,看着它们化作两缕轻烟,消逝在蓝天白云之际……

我匍匐了一百年,微笑着燃烧了一百年,只待与你灰尽烟灭的重逢,因为你是我生命中全部的信仰。

散步在长廊上,仿佛法国人就藏在那不远处的房屋里,一下子感觉胸口郁闷了。“不知他们是否还记得那时候——寒冷的冬天,颤抖着蜷缩在角落里时,饥饿到自己都不知道已熬过多少个夜晚时,你们的国王和官员享受着温暖的火坑,你们的国王享用着山珍海味,人间佳肴,”现在浪漫的法国在那时还未呈现在我们眼前,只感觉到达官显贵,平民艰苦。

悠闲着走出长廊,我似乎感觉得到卡西莫多从钟楼上下来的轻松。“当他第一次敲响钟声时,他的命运已被注定了,当自己发现丑态无比时,却不自卑,在四月一日那天,被众人选为‘丑王’,被别人耻笑,他却毫不在意,只想着能否喝上一口水。是她动弹了自己的心,上前给被绑着的他一碗水喝,似乎就在这一刻,在卡西莫多的心中藏下了一把火焰吧。”也许是因为这一切的一切,映下了一段难忘的故事。

慢慢走上桥阶,有一种难以脱身的感觉。“爱斯美腊达在那个刑场上结束了生命的旅途,在那一刻,不知道她有多少坚强和失望,木木地站在那儿,只知道在那所教堂的顶上,有一个人在暗自流泪吧?”有多少次相遇,让彼此默默记得对方,不为任何原因而相慰。

站在桥中央,只让清风亲吻我的脸颊,吹干我的泪水,为一对似乎远在天边又似乎近在咫尺的情侣叹息着,也许在雨果起草这部《巴黎圣母院》时也未想到有如此结局吧?

在现实的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变得更美,似乎在朱光潜的《谈美书简》中也写到了美也是要有一定的装饰的,即如此的爱情是不显示于现实之中,只让人有种渴望,达到那种理想的境界。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太现实了,就像他们现在说的,在现实中,每个人的素质似乎会表现得略微低下一点,虽懂得理论与道理,却不付诸于行动。也许这就是一种悲哀吧!卡西莫多的外在丑与爱斯美腊达的外在美,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感觉是一种诺言。雨果究竟在批判什么,赞颂什么,为什么不直接挑明卡西莫多与爱斯美腊达的关系呢?我觉得这是一种希望吧,希望在另一个世界中成就这段美好姻缘吧?

他们没有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凄美哀婉,也不像罗密欧与朱丽叶那样刻骨铭心,也不是张爱玲笔下的《半生缘》,或许也没有张恨水《啼笑因缘》那么残忍吧!

仰望蓝天与白云,我渴望听到一丝回音。“我们过得很好!”是从我心中响起的旋律,顺着下桥沿着河岸走,看着碧波荡漾,心中无数心酸泛滥成堆。

静静靠着树干坐在河边,任清水来打湿我的双脚,任冰凉穿透我的鞋,硬生生地让我记得那种刺痛,但这似乎不那么沉重或深厚,只是隐约作痛,而没有钻心的痛,梦想中渴望的伊甸园,承载了太多的欢乐与单纯,使那种忘我的感觉表现得太为明显了,可现在,不再需要任何伪饰和装扮,因为每个人已不再如此伟大或是神圣了。

世间的物质,是因美丽而美丽,是因丑陋而丑陋的;也不是因美丽而美丽,也不是因丑陋而丑陋的。

或许当我再一次翻开《巴黎圣母院》时,我的感触不会如此淡薄,甚至可能会让我认为自己很荒谬吧!因为它给每个人的感觉不同——用哲学的术语来讲,每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思维方式、立场、知识结构都不同。

心绪澎湃交替着潜伏在我的心中,也许在某一个角度来看,这种想法真是一种谬论,但是它给我的印象即为如此。

我站了起来,拍打身上的杂草,拖着冰冰的双脚,走向了石径小路,曲折而又蜿蜒。美术老师说,这样的设计是会让人有一种重新开始的意味。

兴许真的有一天,天空依然蔚蓝,云朵依然雪白,静静地躺在草地上,看着蓝天与白云,不也是一种心灵上的释放吗?

兴许真的有一天,我们心中的“伊甸园”会实现,在这切切实实的世界里走尽生命的最后一刻。

兴许真的有一天,他们不会在乎外在的美与丑,世界会变得更美妙,“伊甸园”也越来越真实呢!

相信着梦想的实现,沿着梦想实现的轨迹,逃离社会现实的压抑,追求属于自己的天堂。

也许有一天我们真会相遇……

雨果《巴黎圣母院》的读后感(篇6)

早就听闻《巴黎圣母院》这本着作。在初三的暑假,怀揣着浓郁的好奇新的我饶有兴致的读完了这一本小说,真是令我感悟良多。

这是一本描述人性美丑的名著,故事发生在一个中世纪的愚人节。那天,流浪的丑聋人卡西莫多在广场上表演歌舞,有个叫埃斯梅拉达的吉卜赛姑娘吸引了来往的行人,她长得美丽动人舞姿也非常优美。

这时,外表正经的巴黎圣母院的副教主克罗德?弗罗洛一下子对美丽的梅拉达着了迷,他内心燃烧着情欲之火,疯狂地爱上了她。于是他指使相貌奇丑无比的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达抢来。结果途中法国国王的弓箭队长非必斯救下了埃斯梅拉达,并抓住了卡西莫多。他把敲钟人带到广场上鞭笞,善良的吉卜赛姑娘不计前仇,反而送水给卡西莫多喝。敲钟人虽然外貌丑陋,内心却纯洁高尚,他非常感激埃斯梅拉达,也爱上了她。天真的埃斯梅拉达对非必斯一见钟情,两人约会时,弗罗洛悄悄在后面跟着,出于嫉妒,他用刀刺伤了非必斯,然后逃跑了。埃梅斯拉达却因被费罗洛陷害被判死刑。

行刑时,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达从绞刑架下抢了出来,藏在巴黎圣母院内,乞丐群众为救爱斯梅拉达而冲入教堂,误与卡西莫多大战,爱斯梅拉达被由克罗德带领的军队冲入圣母院所杀,最后卡西莫多愤然将克罗德从教堂顶楼摔落地下,最后卡西莫多抚着爱斯梅拉达的尸体殉情。

卡西莫多的外貌其丑无比,“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巴,茅草似的棕色眉毛所堵塞的细小左眼,完全被一个大瘤所遮盖的右眼,那上下两排残缺不全,宛如城堡垛子似的乱入遭的牙齿”,但是,他懂得感恩,也可以为了自己心爱的人做任何事,他的内心依然是那么的善良。年轻的埃斯梅拉达心地善良,清新单纯,是一个没有任何心机女孩。

而费罗洛,表面上是一个清高的教主,但内心也渴望拥有一份难忘的感情,但在后面因为得不到埃斯梅拉达的心而由爱生恨,做出种种有违道德的事情,实在令人厌恶唾弃。这三人是书中最具特色的人物,前两人是美的代表,而后一者呢,就是丑的象征。当然,书中还描写了许多麻木的人,如那个弗比斯,最底层的如老鼠洞里的那几个隐修女,以及大街上那些无知愚昧的众人,都可以认为是丑的象征。

在看完《巴黎圣母院》后,最多的就是对卡西莫多的同情,他的正直与单纯却深深地打动着我。他自小因为畸形而被抛弃,由副教主收养,长大后也不曾离开教堂。他从没有得到过别人的一点关爱,但是他的心灵却和他的外表大相径庭。他向往着美和爱情,然而,埃斯梅拉达太优秀了,对他来说,埃斯梅拉达是一位女神,是高高在上的,也绝对不容一个污点。他开始自卑,痛苦,他的爱情给他带来了痛苦。但是他们的爱超越了生与死,上帝终究给了他们一个爱的世界。最后的结局正是文章出彩的一笔,也是我最喜欢的。

相对的,我认为费罗洛也是一个很可悲的人。年轻貌美的埃斯梅拉达使他陷入了情网却一发不可收拾,但这种感情发展到后面使他走火入魔,愈爱愈恨,只想毁灭她,从不为她考虑,甚至还陷害了善良的埃斯梅拉达,真是一个可笑的小丑。

副主教和卡西莫多形成了人性上的鲜明对比,同样爱上了美丽的姑娘,也同样的遭到了拒绝,他们的爱都是那么的热烈,那么的诚挚,可是,一个是占有,一个是奉献,已占有为目的的,当目的无法达到的时候,他想到的是毁灭,毁灭别人;以奉献为目的的,当无法奉献的时候,想到的也是毁灭,毁灭自己。

《巴黎圣母院》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它告诉了我,这个世界上没有神,也没有神性。没有人是完美的,所有人都带着缺陷。没有人是完全理智的,都带着或多或少人类本身的疯狂。这是一场正义和邪恶,美丽和丑陋,纯洁和肮脏的较量,是一幅光怪陆离又鲜血淋淋的爱情悲剧画卷,又是一部上至法王路易十一下至乞丐贱民的史书。在《巴黎圣母院》中,作者以极大的同情心描写了巴黎最下层的人民、流浪者和乞丐。他们衣衫褴褛、举止粗野,却拥有远远胜过那个所谓有教养、文明的世界里的人的美德。互助友爱,正直勇敢和舍己为人的美德。

雨果《巴黎圣母院》的读后感(篇7)

我是个不太喜欢读书的人,但我知道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着实是个好习惯,可以提升一个人的气质和才华,谈吐不凡、气质优雅说的就是读书人。我不止一次在心里给自己定下一周读几次书的计划,通通未实现罢了。

由于疫情原因,今年迟迟不能开学。三月的时候,突然就想读书了,于是不给自己写计划定目标的机会喘气了,直接打开微信阅读,便搜了一本书开始读。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巴黎圣母院》这本书,因为前段时间巴黎圣母院失火,微博上了热搜。一时间,朋友圈、抖音、空间都在谈论这个话题,而我除了知道这是一座古迹,其他的便再不晓得了,心中无所感想,只觉得有些尴尬。那段时间网上还传着一句说笑的话:有文化的人看到巴黎圣母院着火后都在感慨,卡西莫多失去了他心爱的钟楼;而没有文化的人大喊一句:WC,好大的火!我当时看到这个段子觉得很好笑,这不就是在说我么?顿时心里更是尴尬了几分。

许久不读书的原因,我速度很慢,几乎是一字一字在读。以前的文章,不那么通俗易懂,读快了就囫囵吞枣,免不了要再读一遍。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总想起初中时,总能看到初中生必读书目……,现在想想,还是那个时候更适合读书。那时候,我们情窦初开,性子懵懂,所以看书是书,很能接受作者的词藻寓意。而现在读书难免会代入自己的三观想法,若没有解析,真的会越来越偏离一本书的主旨。

《巴黎圣母院》中主要讲述了一位吉卜塞女郎和四个男人之间的故事。埃斯梅是一位外表奇美,宛若天仙的吉卜塞女人,她多才多艺,经常带着自己的山羊在教堂外面表演,以此赚钱维持生活。克洛德是这座教堂的副主教,可以说是一位受人敬仰的圣人,在人间做着天使的事。偏偏这样一位道貌岸然的人,却内心粗鄙肮脏,他偏执地爱上了埃斯梅,一步步将埃斯梅逼入绝境,再步步威胁她接受自己的爱。弗比斯是国王侍卫队的队长,埃斯梅把帅气绅士的弗比斯比作天上的太阳,深深地爱上了他,然而弗比斯却是在玩弄她的感情。可悲的是,埃斯梅在克洛德面前誓死捍卫着自己的清白,坚守着自己对弗比斯那至死不渝的爱情时,弗比斯不仅没有救她,还和其他女人结婚了。

埃斯梅是个天性善良的人,曾救了两个男人,一个是甘果瓦,一个是卡西莫多。甘果瓦起先垂涎埃斯梅的美貌,被拒绝后,他就一心放在赚钱上。埃斯梅的山羊聪明伶俐,是生财的宝物,甘果瓦为了得到山羊,与克洛德设计害埃斯梅,还牵连了许多吉卜塞人。而卡西莫多却是个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人,他为了报答埃斯梅多次救她于险境,并爱上了埃斯梅。但他却相貌丑陋得让人作呕,尽管心灵美好,却也改变不了人们对他相貌的厌恶。人都是向往着美好事物的,就算卡西莫多对埃斯梅再好,埃斯梅依旧害怕着他的相貌,依旧期许着她的骑士来解救她。

一切美丽的事物,都看不透暴风雨来临的前夕,只觉得片刻的宁静便是幸福,殊不知恶魔正在悄悄的伸手。作者通过复杂多面的人性来反映了大自然是一个复合陈杂的状态,尽管人们崇尚着高雅,但是这个世界就是善与恶,黑暗与光明共处的。丑陋与美丽无限靠近,畸形地紧挨着,极力匀称。

弗比斯这样的人,现实生活中也有,倒没让我有太多惊讶,只是文中说弗比斯是悲哀的,因为他娶了一个自己不爱的人,可是我却觉得薄情寡义的人心中并没有爱,他只渴望权势带来的满足,所以他幸不幸福,我还真不好说。克洛德这个人物可以说是在我心里留下了阴影,我看完了书还觉得有股后怕。这个人的爱太扭曲,太偏狂了,简直就是教堂里封印着的恶魔,将人一步步拉入地狱,还不给人一点求生的机会。他觉得自己很可怜,我却同情不起来。也许只有卡西莫多让我觉得有些深刻,首先是他的相貌,让我从幻想的视觉上都忘不了。那里所有的人都欺压、厌恶、排斥他,他自卑、孤僻、忧郁的心里却开着一树花,美得旁人无颜色,就是这样的反差使我印象加深。

绅士有可能是靠衣服的包裹,好人有可能是上帝忘记了爱他,只不过不一定每个人都看得清,就算看清了,也不一定不会做一只扑火的蛾。这个世界就是这般的,美好与丑陋总是相辅相成,又有着不可调和的内在矛盾。

    相关文章

    213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