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散文集读后感

| 小龙

泰戈尔散文集读后感1

“一时间,我觉得我的微躯,是一颗小星,莹然万星里,随着星流。一会儿,又觉得我的心,是一张明镜,宇宙的万里,在里面灿着。” --宗白华

又是一个闲暇的休息日,我不禁再次翻开这套令我爱不释手的《泰戈尔散文诗全集》。在它的字里行间穿行,我好像看到了泰戈尔那黑色的眼眸,看到了那眼眸中闪烁的睿智光芒。在未接触这本书前,泰戈尔在我心目中是一位神秘的诗哲:住在世外桃源般的林中茅庵里,用诗歌为神编纳美丽的花环,独善其身。直到翻阅以后,我才明白他总是一再中断自己平静的生活,用他强有力的声音支持一切正义事业。而且他还是最早领会圣雄甘地非暴力主义主张的意义并予以支持的人。

其实,当我第一次轻轻翻开它的扉页,目光就再也不能移开。在喜马拉雅山的另一端,那个叫做印度的国度,仿佛披着一层神奇、美丽的面纱,那里是泰戈尔的家乡。泰戈尔笔下的云彩、溪水、野花驱动着我的想象,伴我酣然入梦。

大诗人庞德在听叶芝朗诵泰戈尔的诗篇时曾说,这是为“一位大诗人,一个比我们中间任何一个都要伟大的人的出现而感到激动不已”的时刻。的确,泰戈尔是大师中的圣贤。

每每翻开这本书,它不同凡响的品位总使我感动。它深邃、幻丽,像无垠的蓝天,又似恒河的波影。他诗歌中表现出的完美性、和谐性、古典性等都使他的诗显得异彩闪耀、博大精深。看他的文章就好像在聆听它的诉说,就好像感觉到了大师的奕奕神采。任何时候,打开《泰戈尔文集》不管指尖停留在哪一页,我都会读下去,而且瞬间进入那种感觉——泰戈尔的感觉。那是充满生命力的、洋溢着欢乐的、点燃着光明的大千世界的感觉。

泰戈尔散文集读后感2

清梦如歌,天马行空的奇想,真诚朴实的祈愿,都可以映漾在梦境里,倒影在歌声里,化作悠长,化作美丽的希望……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千千万万个梦想,读完泰戈尔的《新月集》,其中的《纸船》让我感慨万千。

文中的小孩每天把纸船一个个放在急流的溪中,用大黑字在纸船上写上姓名与村名,可见他是多么渴望与异地的人们相识,希望异地的人能通过这一小小的纸船知道他,认识他。这让我想起了我童年时妈妈给我讲漂流瓶的故事,稚气的我就到处找合适的瓶子,也想做个漂亮的漂流瓶,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与联系方式,好让拾到的人知道我。可最终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淡忘。

那时的我们是多么天真啊!《纸船》引着我又回到了童年。我曾经想在漂流瓶上贴上五颜六色的粘纸,而作者则想把黎明才开的秀利花载在船上,让它们在夜里平平安安的带到岸上。他是多么希望与未曾相识的人分享自己的秀利花,给那些清晨可能发现小船的人们一个大大的惊喜。我在寂静中体味着那份纯真,在回味中想象着那位充满稚气的孩子。

整首散文诗充满着奇幻与童真,孩子仰望天空,把那小朵的云比作张满帆的船,渴望着天上的伴侣放下船来同他比赛。点点滴滴,流淌在童年里,温馨而美好。我好想再一次回到童年,像那孩子一样,将纸船轻轻的放在溪中,目送它漂去……

这,让我回想起有一年去海边,我在去那儿的前一夜在一张张精美的纸带上写下我那小小的愿望,写下自己的姓名与地址,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折成一颗颗星星。第二天一早,我来到海边,在海风的陪伴下望着那蔚蓝的天空与巍峨的远山,将星星放在胸前,闭上双眼,面朝大海再一次许下愿望。随即,奋力向大海抛出那五彩的星星,顿时星星如彩蝶般在空中飞舞,又如落花般悠然而下,落在那层层浪花中,随波漂去。

星星啊,你就如同那纸船,载着我的梦想远去吧。看着你飘落的瞬间,我知道,梦想终于起航。

漂吧,漂吧,载这我那小小的梦想而去吧。

夜来了,我怀着无限的期待进入梦中,梦见天上的星星正和我的星星赛跑,梦见我的星星在子夜的月光下缓缓地浮泛而去……

梦想已经起航……。

泰戈尔散文集读后感3

我深深地熟悉故事的章节,它就在我心中敲击,它是强烈的,深到无底,它是沉默的,像无梦的睡眠。

书中的柯赛特,马吕斯是美好的,他们是那里最为真实的象征。每个人都有伪装,那伪装下的心正是当时社会的颜色——黑暗。可他们,却在这样的环境下,仍然具有着真诚与善良。我也只是在阐述,阐述着故事,而深深铭刻在心的,是冉阿让这个高大的形象。其实,很敬佩他,那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对他肯定的赞美。

当时统治的社会,是那么得惨不忍睹,冉阿让被迫无奈在面包铺里偷了一块面包,却被判了五年苦役,四次越狱都得不到自由,而是十九年的苦役。冉阿让进去的时候,青春年少,出来的时候,老气横秋。这是怎样的一种社会,他是如何挨过了这么多年的折磨,苦役生活使他灵魂一面上升,一面堕落。也许,改变他的正是那个主教,他偷了主教的东西,而主教却没有责备他,还送了他东西。主教说,他赎的是冉阿让的灵魂。十九年来冉阿让第一次流下眼泪。

正是这样,那个囚犯冉阿让消失了,乐善好施的马德兰出现了。经市民推选,他成了市长。他的改变,他的坚持,却是那位主教非凡的宽厚,惊人的慈爱让他受到了巨大的震动。他的形象,在这一刻,成为了书中最为光辉的亮点。

冉阿让不断地帮助一个又一个人,可在他遭遇劫难的时候真正帮助过,关心过他的人,竟还没有寥寥数人!透过冉阿让,让我想到了泰戈尔的一句诗:“我想我将为你忧伤,还将用金色的诗歌铸成你孤寂的形象,供养在我心里。”

故事里,我看到了“寂寞”这两个字的影子,它不论何时都夹杂在里,那种压抑的感觉让我心口窒息。不是觉得冉阿让在那种美好而欢乐的气氛中逝去,不是最好的结局,而是觉得正是这样的环境才让人更加沉湎于悲痛之中。他虽然是安详平静地逝去了,可他的内心还在孤独着,寂寞着,周围的一切,都是幸福而安逸,可他毕竟还是一个人,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人。心灵上的枷锁锁住的并不是观看幸福的双眼,真正封锁住的,是人内心的寂寞,把寂寞藏匿在心底,就永远都得不到了释放——

《悲惨世界》中没有提到一个“悲”字,可全书却处处被一层似有若无的悲伤笼罩着,看似平静简单的语言,却让人心头所凉,这种情感从书的一开始就有。

是真的,寂寞才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可怕的东西,它是魔鬼手中用来交换青春的咒符。书中的冉阿让可以在自己苍老的身躯上背负起一个受伤的年轻人,穿过整个巴黎市区的下水道。那个时候,他健康得可以再活上一个六十年。他把柯赛特视为自已的女儿,让他这个,从没爱过,孤身一人,从未领略过父亲,朋友的感情的人得到了极大的安慰。柯赛特成了他生命中的唯一亮光,唯一给他过欢乐,幸福,温暖的人。可是,当柯赛特与马吕斯结婚后,他却经受不住寂寞的侵袭,在那样舒适,富足,美好的家中迅速地衰老,逝去——

真正催人老的不是无情的岁月,而是吞噬人灵魂的寂寞。

所以说,当我们用心来观察周围的人时,是不是也突然觉得该给他们送与温情与安慰。往往是在人老的时候耐不住寂寞,耐不住安静,喜欢热闹,即便是不长时间,也让他们觉得满足。卞之琳有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何其不是,身在其中,自会感觉出与亲人之间的快乐,亲近于亲人,以欢笑送与他们,便是幸福。

    57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