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 小龙

《遇见未知的自己》,每个人读有每个人的感受,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读会有不同的感受。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1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张德芬写的一本关于现代都市人应该怎样活着的哲理小说。这是一本关于都市人身,心,灵修行的书。这本书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小我,什么是真我。所谓的小我,就是受外界的一切而影响的自己,而什么是外界的一切呢,也就是说金钱,名利,地位,权势,以及一切身边发生的事情,包括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虚荣,这些都是小我的表现,小我会被身体里的潜意识所控制,也就是说时候有些事情你会不由自主的去想,去争。而做到了也未必就会得到真正的快乐,即使是快乐,也是来自外界的,一旦外界的让你感觉快乐的源头不在了,自己会很痛苦的。而身体里的那个真我呢?那个真我不会随着一切的改变而改变,甚至于有一天我们离开了,这个真我也不会消失!而通常能做到真我的人我想是少有吧!

《遇见未知的自己》一文中有许多富含哲理的句子,而这些句子和以往我所认为的略有不同。在以往的岁月中,常听到的一句话是“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因为父母是命中注定的,是唯一的,他们对你的爱不会掺假,不求回报,是无私的,是伟大的,是这个世界最美好的事物!而朋友是你自己结交的,道不同不相为谋,既然你选择了这个人当你的朋友,那你们之间也就能交心,那在你有困难时,朋友就会来帮助你。我想这大概是很多人都认为的观点吧。但是,在《遇见未知的自己》一文中,却有着这样一句话:“亲爱的,外面只有你自己,没有别人。”是的,除了那么几个患难之交见真情的挚友外,都市中所谓的社交圈中所结交的朋友,都是有目的性的。此外,朋友会经常随着岁月的流转,环境的变迁而更新,对于朋友的好坏也不是那么容易区分的。所以,求人不如求己,别人也许会不求回报的帮你,但是绝不会在损害自己利益的基础上帮你的!所以,只有自己足够强大了,我们才能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好好地生活下去。所以,只有自己足够强大了,我们才有能力保护自己想要保护的人。所以,只有自己足够强大了,我们才不会在生活的重压下迷失自己。

《遇见未知的自己》一文中,有这样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是谁?我不是谁?这是文中两个白袍老人的问题,我已有了我自己的答案:我就是我。我不是别人。每个人都像生活在一个看不见得牢笼中,放不开手脚,害怕碰壁。这个牢笼可以是法律、可以是道德、更可以是我们心中的榜样。每个人都说过,至少心中暗暗想过,将来要成为某某。可是这个世界上已经有了那个某某,这就够了,为什么你还要去当别人的翻版呢?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无可取代的。做自己,活出自己的风格、活出自己的风采、活出自己的风范,活出自己的人生。

《遇见未知的自己》,每个人读有每个人的感受,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读会有不同的感受。也许,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当我重拿起这本书读时,我会有不同的领悟和感受。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2

这几天一下班就在读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一书,看后很是感慨,现代人面对快速变迁的社会,修养与欲望明显不成比例,反求诸己,修心,正心,养心,才能有好的心态。书中有一句话堪称经典: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生命来无影去无踪,无法臆测也难以琢磨。无论身处力争上游的快跑阶段,还是人生减速慢行的彷徨时期,唯有保持关照内心并感恩的心态,一切真相才能水落石出。

书中说,这个世界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能量的争夺!这确实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震撼!日本的江本胜博士做了一个实验,让水分别听音乐,读文章,接受电池波。然后分别冰冻两小时观察状态,结果发现水的结冰程度会因为听到,看到,接受到发生很大的变化!还有一个实验就是分别把三碗同样的米饭放在一起,第一碗米饭每天对它说我爱你,你很漂亮,第二碗你不理它,第三碗对它说它很难看,结果一个星期过后第一晚米饭只是有点泛黄,第二碗发霉发臭,第三晚还算好点,这些实验证实了一个观点,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有能量的。

我们大脑每秒钟要处理四千亿位的信息,但我们只能意识到两千位的信息,所以我们会有选择的去看东西,并且以此来体验这个世界上的人和事物。至于如何选择,就是受个人从小被灌输的各种约束俗成的观念,信念,标准,价值观等的影响。完全是因人而异的,所以每个人环顾四周看到的是自己想看到的东西,其它的大脑会自动排除,所以每个人的价值观和成见也是这样形成的。还有如果你不断重复的做某件事情,从生理学角度我们神经细胞就会建立长期固定的关系,比方说每天你都生气,感到挫折,每天都很痛苦悲惨,那么你每天都在重复地为那张网络神经连接和整合,这就变成了你的一个情绪模式。还有更糟糕的是当我们身体层面和大脑层面产生某种情绪感受时,我们的下丘脑会马上分泌一种叫做“胜肽”的物质。随着细胞跑到我们全身各处,久而久之我们的身体就会对某种胜肽产生依赖感,如果你长久不生气的话你的细胞会有生理需求逼着你去发脾气。这个是很恐怖的,就像吸毒上瘾一样!

总结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折射,就像镜子一样反射你的内在。当外境由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要记得向内看,看看自己哪个地方又被触痛了,看看自己是不是还有阴影还没整理好,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事物上,先在内在层面做个调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应付那些外在可改变的事物。

每个发生在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份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比较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恨和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个灾难也可以是个礼物。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的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它内在的蕴藏的丰盛美好,因为这是上天精心为你打造的礼物!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3

这几天一下班就在读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一书,看后很是感慨,现代人面对快速变迁的社会,修养与欲望明显不成比例,反求诸己,修心,正心,养心,才能有好的心态。书中有一句话堪称经典: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生命来无影去无踪,无法臆测也难以琢磨。无论身处力争上游的快跑阶段,还是人生减速慢行的彷徨时期,唯有保持关照内心并感恩的心态,一切真相才能水落石出。

书中说,这个世界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能量的争夺!这确实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震撼!日本的江本胜博士做了一个实验,让水分别听音乐,读文章,接受电池波。然后分别冰冻两小时观察状态,结果发现水的结冰程度会因为听到,看到,接受到发生很大的变化!还有一个实验就是分别把三碗同样的米饭放在一起,第一碗米饭每天对它说我爱你,你很漂亮,第二碗你不理它,第三碗对它说它很难看,结果一个星期过后第一晚米饭只是有点泛黄,第二碗发霉发臭,第三晚还算好点,这些实验证实了一个观点,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有能量的。

我们大脑每秒钟要处理四千亿位的信息,但我们只能意识到两千位的信息,所以我们会有选择的去看东西,并且以此来体验这个世界上的人和事物。至于如何选择,就是受个人从小被灌输的各种约束俗成的观念,信念,标准,价值观等的影响。完全是因人而异的,所以每个人环顾四周看到的是自己想看到的东西,其它的大脑会自动排除,所以每个人的价值观和成见也是这样形成的。还有如果你不断重复的做某件事情,从生理学角度我们神经细胞就会建立长期固定的关系,比方说每天你都生气,感到挫折,每天都很痛苦悲惨,那么你每天都在重复地为那张网络神经连接和整合,这就变成了你的一个情绪模式。还有更糟糕的是当我们身体层面和大脑层面产生某种情绪感受时,我们的下丘脑会马上分泌一种叫做“胜肽”的物质。随着细胞跑到我们全身各处,久而久之我们的身体就会对某种胜肽产生依赖感,如果你长久不生气的话你的细胞会有生理需求逼着你去发脾气。这个是很恐怖的,就像吸毒上瘾一样!

总结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折射,就像镜子一样反射你的内在。当外境由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要记得向内看,看看自己哪个地方又被触痛了,看看自己是不是还有阴影还没整理好,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事物上,先在内在层面做个调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应付那些外在可改变的事物。

每个发生在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份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比较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恨和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个灾难也可以是个礼物。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的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它内在的蕴藏的丰盛美好,因为这是上天精心为你打造的礼物!

 

    575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