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想
推文网小编精心整理《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想,希望这份《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想优秀13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更多《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想资料,在搜索框搜索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想篇1
在老师推荐的书目中,《红星照耀中国》吸引了我。作者以一名外国人,一名记者的身份写下此书,它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努力。
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民主的道路上,曾经有很多国际友人对中国给予过各种形式的帮助,比如埃德加·斯诺。
主席曾经说过,斯诺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作为一个美国记者,斯诺是第一个把中国共产党、红军介绍给全世界的人,让更多的人知道,在东方的大国有着这样一个政党,这样一只队伍。
党的初期,由于共产国际的干预和一些不安定因素,曾受到过很大的损失,新生的中国共产党多次面临生死存亡的局面。然而领袖们的睿智使党走上了正确的道路,确立坚定不移的纲领,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为中国,为中国人民,进行着不屈不挠的顽强抗争。
只有人民拥护和支持的政府,才能让国家看到未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没有被侵略者的刺刀击退,没有被当权者的白色恐怖吓倒,在无数人的流血牺牲之后,更多的人勇敢地站出来,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崇高的事业。
在多方打击和封锁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和所领导的队伍却在逐渐壮大,在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之后,没有人能再轻视这股不可抵挡的力量,一切关于“无知土匪”的谣言不攻自破,这是一个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政党,这是一个有着执着信仰、严格纪律的政党。
《红星照耀中国》可以让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所经受过的苦难、牺牲,今天的幸福来自昨天的奋斗,多少人的流血才造就我们今天的辉煌。
历史是沉痛的,幸而这种情况不会再次发生,党领导下的中国日益强大,但是,昨天的硝烟虽已散去,鲜血虽已干涸,这段历史却该永远保存在后代子孙的记忆。
了解过去,才能更加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这种伟大,将会给中国带来新的辉煌!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想篇2
利用暑假的空闲时间,我阅读了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巨著,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强的报道性作品,记录了自一九三六年六月至十月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情况。
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到处都是荒弃的天地、饥饿的人民和频繁的战争。那也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跻身历史的大舞台,他们或智慧、或英勇、或民主、或仁义……
一九三六年,三十一岁的斯诺,一位孤单英雄怀揣着对中国革命和战争种种好奇和疑问,冒着生命危险,踏上了红色苏区,只为寻求真相。从这一年的六月至十月,他用旁观者冷静、客观又带着些幽默的笔触,带我们走进了那段红色岁月。没有空泛的理论和枯燥的政治术语,也不同于目的性明确的宣传稿件,在他笔下,一个个的生活、战斗的场景扑面而来。斯诺采用采访、叙述、日记等多种形式,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乐观、自由、平等、和谐的“红色之邦”。
在这本书中,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赋予了永恒和崇高。不论是彪炳史册的主席、周恩来、朱德等,还是年龄虽小斗争经验却很丰富的“红小鬼”,他们仿佛从书中走了出来,眼神坚定,笑容纯粹,有血有肉,丰满立体。这些红军战士偶尔也会有些粗鲁、莽撞,但是内心的赤诚、意志的坚韧却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熠熠生辉。
通过斯诺的笔墨,我们得以窥见红色中国的产生、发展、壮大的原因,了解到那片红色区域上人们的生活和战斗。书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和生活让我们犹如踏上了那片土地,呼吸着那纯净的山风。在微风中,我们仿佛可以嗅到理想,嗅到那些即使历经绝境也没有动摇的信念,那些牺牲自己保全他人的高贵心灵……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需要我们去了解,更需要我们去把握它发展的客观规律。让我们跟随斯诺的脚步,走进那段风云起伏的历史,感受那充满激情的岁月。相信经过这趟“红色旅程”,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想篇3
《红星照耀中国》是埃德加·斯诺的纪实类文学作品。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我的目光就锁在了作者名字这一栏,为什么外国人要写这本书?于是好奇心便激发我读完了这本书。
最终看完发现,作者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十分客观地陈述了战争期间的事情。读完这本书,给我的感触非常深刻,我发现历史并没有我所了解的那样简单。我看见战场上那英勇奋战的军人,他们无所畏惧,所向披靡;我听见每一次战争的枪炮声,它们声声入耳,十分残酷;我闻见每个战场上血洒的味道,它们血染战衣,凄惨无比……总而言之,斯诺以十分细腻的手法写完这本书,每一章都使我在阅读时仿佛身临其境。
印象最深刻的是长征那几个章节,曾经学习《七律·长征》时,仅仅体会到了红军不怕困难的精神,并没有完全了解困难如何解决。但当我阅读完时,不能说是感同身受,不过我很清楚,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这种幸福安康的生活,每一个为成功付出的人都值得我们尊敬。
在看最后一篇“再回百色世界”时,我也曾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也曾暗骂帮着外人出卖自己人的愚蠢;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在那个不被世界看好的中国,在那个有家却不敢回的时光里∶有为未来奋斗的人,有卖国求荣的人,有无家可归的人,更有无数的冤民。
而现在,21世纪的今天,是和平安稳的时代,是几乎所有人都认可的中国,是四海都可以为家的时光里∶仍有为未来奋斗的人,但少有卖国求荣的人,更没有无家可归的人。我们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要以一往无前的姿态去谱写属于我们的新时代的篇章。
如今再次回想之前的疑问,那便是迎刃而解了。我明白,这是见证者对事件的叙述,也是他们记录的历史故事。我清楚,《红星照耀中国》的非凡之处在于它记录了鲜为人知的革命故事。一本书,是无数革命人一生的写照,亦是后世千百万人民了解历史的有效资料。
最后,我想说∶百年沧桑,中国巨变。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弘扬光荣传统,延续红色血脉。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想篇4
合上《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有一点让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书中的许多人物均在童年中经历苦难,但苦难真得像我们想象中那样习以摧毁人的意志信念吗?我看未必。
苦难虽然很长,但从另一个层面来读,苦难会成就一个人。
红军司令员彭德怀,少年时便经历过苦难。“他六岁那年死了母亲,他的父亲续弦后,后母增援彭德怀,因为他使她想起了她的前任。她送他到一所老式私塾去念,在那里常常挨老师打。”这里《西行漫记》中对其童年的描述。
彭德怀的童年固然很苦,但同时童年也铸造了他那平易近人,简朴,接地气的性格,坚定他革命的信念。可以说,是童年的苦难成就了彭德怀司令。
苦难的童年是许多共产党员的共同特点,因此,才有了的长征,以及抗日战争的胜利。
放眼古今大多名人,苦难是否也伴随他们呢?
正是乌台诗宾以及仕途上的苦难使苏轼挥笔一就,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嫦娥”的美好祝愿,正是司马迁的宫刑之辱,才使他铸就了“史享之绝唱,天韵之离骚”之史记;正是杜甫经历妻离子散之苦,才挥笔一就,写出了“感时光溅泪,恨别鸟惊的兵荒马乱之景。
苦难锻炼一个人的意志,培养一个人的自立、能力,磨拣一个人的体格。“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经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乱其所为”。
但,经历苦难一定就能成功吗?当然不是。
彭德怀有一度时间被捕,但他在国民党的严刑拷打下,仍保持自己的意志,宁死不屈,并未吐露一句秘密。在被释放后,成为司令。倘若彭德怀贪生怕死,招供了,那个战于不胜的司令肯定也不古在了。
因此,在经历苦难时,只有坚定信念,锻炼自我而不是被苦难打败,难有这样,才能利用苦难,最终成就精彩人生。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想篇5
跟随着斯诺的勇气一起走进在外界“臭名远昭”的苏区,发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群体:他们纪律严明、英勇无畏、心系群众、坚持马克思主义、将国家的利益高置于自己的生命之上——他们就是共产党。斯诺本是抱着冒险的心态来访,却发现了东方神秘国度的一个真相,写出一本轰动世界的书,并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这个“危险的”红色中国。
你有像斯诺一样勇于求知的精神吗?
我想,大部分人的回答是“没有”。在许多人眼里,他的决定也许是愚蠢的,为了探明事情的真相,不惜用自己的生命去冒险。但你是否又有这种非同一般的勇气?或是对你来说,独自走夜路就是勇气,一人在家就是有胆识。别傻了,与他相比,这根本算不了什么。现在的孩子就像是温室里的花朵,捧在手心怕磕着,含在嘴里怕化了,我也是这样。我甚至害怕漫漫长夜,不由地将那神秘的黑暗一下联系到死亡。我害怕孤身一人,怕那寂静无声中的孤独感。是,我没有勇气,无法面对孤独。
你有像红军一样的毅力和坚持吗?
我想,大部分人的回答是“没有”。在许多人眼里,红军长征路途中受到的困难与磨难都是天方夜谭。而可笑的是,我从小一直坚持到现在的也只剩下学习了。我从五岁开始练拉丁,一直坚持了八年,获过无数奖项。舞蹈中的我可以卸下一切负担,自信地重复着一个个早已烂熟于心的舞步。随着年龄增大,我居然开始渐渐讨厌那个满是童年回忆的舞房和那一首首活泼的舞曲,但我找不到讨厌的缘由。我爱上了新潮的英文歌和爵士,在快乐之际也不免对那个我放弃的舞种心生愧疚,但又不想重新踏起拉丁的舞步,只是一味逃避……
你有像共产党一样的精神信仰吗?
我想,大部分人的回答是“没有”。我们只是漫无目的地生活,却又寻找不到生活的目标,只是为了生活而生活,活得富足而茫然。他们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他们坚持马克思主义,为给中华人民谋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而流血斗争。他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在战斗之余不忘娱乐休息,与村民一起唱歌……这样的生活真的苦吗?我开始反思,一直学习的我好像也没有明确的目标,那么我真的是为自己而学吗?
我想我明白了:要有面对恐惧的勇气,要有坚持下去的信念和生活的目标。
这本书带来的,不仅是红区共产党的真实生活情况,更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思考我们与他们时,反差带来的往往是更有价值的改变。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想篇6
当我第一次见到《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时,就表现出了对这种有政治偏向的书的厌恶,而当我打开它时,我终于明白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的意义。
《红星照耀中国》讲述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色中国对中共各级领导人及农民、工人等民众的采访与观察,以及对红色中国的评价。
在本书中,我最敬佩的人就是红军中的“红小鬼”。在红军队伍中,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尽管都还是些娃娃,却跟随部队经历风雨,在跋涉中渐渐成长,在战火中走向成熟,用不寻常的童年谱写出一曲曲生命的壮歌。斯诺遇见的第一个红小鬼是一个号手,只有十五岁,穿着网球鞋,灰色短裤,带着一顶褪色了的灰色帽子,上面有一颗模模糊糊的红星。但是帽子下的号手可是一点也不“褪色”的:红彤彤的脸,闪闪发光的明亮眼睛,看起来精神极了。这样一位“红小鬼”却是已经当了四年红军的“老红军”了。这个孩子说他小时候被红军帮助过,那时他就发誓要参加红军。十一岁,他参加了红军,虽说只是吹号,但他作为一名军人,是要有多么坚强的意志与精神啊!他的年龄与我不相上下,但是他做的事却是许多同龄人都做不到的,他们中的某些人还上前线打仗,冒着生命危险,他们也勇往直前。这样的“红小鬼”,确实是令人敬佩的。
我最敬佩的历史事件就是红军的长征。红军的长征是迫不得已的,红军为了避免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不得不向西北长征,分成了西、南两个纵队,在出其不意的情况下出发了。红军在努力下终于撤出了江西(主力部队),余下的部队则留在江西继续抗争国民党。红军成功地突破了第一道碉堡线之后,就开始走向它历时一年的划时代的征途,首先向西,然后向北,这是一次丰富多彩,可歌可泣的远征。本次长征共有两万五千里长,在这途中,有无数的困难和挫折,牺牲了无数的红军战士们,然而红军一直在往前,从未后退。这也是红军的长征是军事伟大的业绩之一的原因。“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此乃红军气概。恰如斯,他们才走完,六千英里遥遥长征路,虽坎坷崎岖,但他们终望见了“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那“正西风落下长安,飞鸣镐。”的战争年代,他们知道“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但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这是主席的誓言,亦是红军战士的誓言。
红星永远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想篇7
《红星照耀中国》是震撼世界的成就,这本书的意义首先在于它是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红军的真实情况。1936年,埃德加·斯诺冒生命危险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在延安,他解开了心里的疑惑。
《红星照耀中国》中对人物的外貌刻画细致入微,如第二篇中,对周恩来的外貌描写,个子清瘦,中等身材,胡子又长又黑,外表却仍不脱孩子气,眼睛又大又深,富有吸引力。还有第三篇中对主席的外貌描写,面容消瘦是一个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半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的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还描写了彭德怀,林伯渠等人,并配附大量照片,为后人留下许多珍贵影像。
第三篇中还写了许多关于主席的事,表现了主席的性格特点,如主席在街上和两个年轻农民谈话,作者起先没认出他,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像中国农民一样质朴的人。他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生活简朴,甚至有些粗俗,而且不拘小节。
作者还写了,主席对作者写的文章或者拍的照片,从来不加任何检查,使作者尽力弄到能说明苏区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材料,这使作者非常感激。流露出作者对主席的敬佩、赞美之情。
这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作品值得我们仔细品读。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想篇8
在暑假中,我阅读了经典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它的作者是一个美国人,也许人人都会诧异吧:一个外国人了解中国吗?他是怎么想的呢?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找到这本书,一刻不停地阅读起来。
作者名叫埃德拉·斯诺,他是著名的美国记者。他来到中国西北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主席、周恩来等进行多次谈论,并且深入红军的现实生活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地方人情、大致行动进行一五一十的记录,再经过写作成了现在的《红星照耀中国》!
作者在书中的语言朴实,黑白分明。作者对“白匪”国民党进行了狠狠的驳斥,称之为“狂热疯子”“无知土匪”;对中共领导人、红军战士还有红小鬼加以赞扬。其中作者赞扬主席“博览群书”“工作仔细”“颇有天赋”。
是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们虽然出身卑微,却有一份救国救民的信念,并且为了实现它不懈努力,不为一时的成功而得意忘形。他们还清贫朴素,去努力达到新的目标,不知疲惫,为国家效力,不求功名只求国家富强、和平。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创造了全中国的未来。
红军战士们也是赞赏有嘉。一边是国民党重兵的围追堵截,一边是恶劣到极点的自然环境和匮乏的物资供应,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这些红色战士,不仅谱就了长征这样举世罕见的伟大史诗,而且铸就了无与伦比的精神丰碑。
《红星照耀中国》一经发表,就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他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革命的灿烂辉煌,让成千上万的青年燃起爱国之心,即使八十几年后的今天,这本书也不曾褪色。
如今的我们身处和平年代,当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在空调间里享受凉爽,不妨好好想想:是谁让我们过上了这样的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啊。他们身处硝烟时代,用自己的血和智慧铸就了今天!知道了这些,我们是不是应该学习他们坚持不懈、一心为国民、在强大的困难面前毫不退缩的精神?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想篇9
红军,崛起于微末之际,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终铸一段传奇佳话。
——题记
有人说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战争史,烽火连天,但从中涌现了一群可爱的、令人敬仰的人,他们有着“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气势,开天辟地。如今他们穿过重重岁月展现在我的面前。一本书,名叫《红星照耀中国》,作者美国记者斯诺。
双手怀抱着书,我的脑海中浮现着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片段。当时斯诺初到西北,寻访到了当时共产党的领袖。那时的西北基础设施条件非常落后,工业尚未兴起还完全是个农业区,而红军就深深地扎根于此。斯诺在那些与主席秉烛夜谈的日子里,与那些士兵和共产党员相处的过程中,了解到了不少他的事迹。他有着中国农民勤劳朴实的性格,生活上与共产党员们平等相处,每天都在超负荷的工作着,常常因此而熬夜。看了苏维埃掌权人物这一章节,我对主席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他的敬仰之情悄然而生并流淌在了我的心间。
红军领导人,主席他向我们向作者展示出他的博大胸怀,体现出的也是红军战士的热情与豪爽。正是他们无私奉献,他们视死如归,他们信仰坚定才有了如今富强民主、繁荣昌盛、和谐稳定的生活,让我们成长在一个无忧无虑,安全而自由的时代。
“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亲身经历得到的感受永远是最深刻的,有幸本学期学校进行了一次军训,让我们体会到作为一名军人的苦与累,不只是历史上的红军,我们当今中国的所有现役军人们都有大无畏精神,他们夜以继日的努力训练,所为的无非是维护我们当前和谐稳定的生活。如今,我们体验到了他们艰苦的九牛一毛。我们的训练只是那不到一周的时间,而他们呢?他们是日日夜夜未曾停下,以年为计算单位,又怎能是我们能完全体会到的呢?太阳暴晒,暴雨倾盆他们又何曾怕过一分?我们现在的学习虽然压力大,但是又怎么和军人们保家卫国的光荣使命相提并论呢?
《红星照耀中国》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红色的世界,在其中经历一段段红军的故事,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红色革命。反省自身,我们应当弥足珍惜如今的生活,奋勇学习,守护红军战士用血与泪铸就的美好时代,去开创,去追逐,去放飞我们伟大的中国梦,这就是我们的使命,我们新时代的梦想。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想篇10
《红星照耀中国》当时因为便于在“白色中国”发行才译成西行漫记的,坦率地讲,我更喜欢红星照耀中国这个名字,觉得更有中国革命的特色,更有力度,更有影响力和冲击力。
今年有幸去延安等西北地区参观学习,所以对书中提到的很多景物都有直观印象,那是一个什么地方呢,时过七十年了,依然属于欠发达的地区,同事们去一趟“面子上”都有反应,依然是一地干渴的黄土和太阳能晒开石头的缺水区。
翻开书本,心就平静下来了,作者平铺直叙、娓娓道来他的西部之行,而一个个鲜活人物跃然纸上,一幅红色苏区斗争图浮此刻眼前。作者运用欧美作家善用的描述的手法,以平视的角度,朴实的笔触给我们讲述着那段历史。朴实的语句却将东西方文学的区别体现的淋离尽致,当时这样的文章就应算作新闻或通讯了,而在这天就是一部传记了。
朴实的语句却感觉别样而新鲜,外国人看中国的革命对每个读者和关心中国的人来说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我们还是看看作者是如何描述别样情景和人物的吧。
“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这是对周恩来同志的描述。
“我开始有一点点懂得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这样长期地、这样毫不妥协地、这样不象中国人地进行战斗。”这是作者对中国革命的初步认识和认同(当然象中国人地战斗我们不明白是一个怎样的战斗)。
“在我看来,主席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这是对伟人主席的描述――是一个喜欢憨笑的人。
从他的记叙中也让我们看到了极为难得看到的、很有点神秘色彩却极为悲壮的西路军的有关资料。西路军的很多故事、当然也包括很多女红军战士惨烈经过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在中国革命史上可能是绝无仅有的,当年的残酷是我们现代人无法想象,而那种信念、意志也令我们不能望其项背的。如果你感受过西北的风沙,有幸、有缘你可能在宁夏、青海依然能听到当地百姓将一种树叫“红军杨”,折断树枝略呈红色的液体慢慢地渗出来,百姓们说那是当年红军的鲜血,每一节树枝中间有一个十分规则的、鲜红的五角星,百姓们说那是红军当年头上的红五星。这个故事是我听来的,我们无须去分辩真假,而那段悲壮、惨烈的历史却是真实的,至今放在档案里、在百姓中间口口相传,而经济仍欠发达或者说贫困的当地百姓对红军的那份感情言语间听来让你落泪,你是男人也会的。
让我们铭记那段历史吧,珍惜这天所拥有的,跟一位美国人――斯诺一样深爱这片红色土地或者说更爱这片土地,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想篇11
跟随着斯诺的勇气一起走进在外界“臭名远昭”的苏区,发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群体:他们纪律严明、英勇无畏、心系群众、坚持马克思主义、将国家的利益高置于自己的生命之上——他们就是共产党。斯诺本是抱着冒险的心态来访,却发现了东方神秘国度的一个真相,写出一本轰动世界的书,并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这个“危险的”红色中国。
你有像斯诺一样勇于求知的精神吗?
我想,大部分人的回答是“没有”。在许多人眼里,他的决定也许是愚蠢的,为了探明事情的真相,不惜用自己的生命去冒险。但你是否又有这种非同一般的勇气?或是对你来说,独自走夜路就是勇气,一人在家就是有胆识。别傻了,与他相比,这根本算不了什么。现在的孩子就像是温室里的花朵,捧在手心怕磕着,含在嘴里怕化了,我也是这样。我甚至害怕漫漫长夜,不由地将那神秘的黑暗一下联系到死亡。我害怕孤身一人,怕那寂静无声中的孤独感。是,我没有勇气,无法面对孤独。
你有像红军一样的毅力和坚持吗?
我想,大部分人的回答是“没有”。在许多人眼里,红军长征路途中受到的困难与磨难都是天方夜谭。而可笑的是,我从小一直坚持到现在的也只剩下学习了。我从五岁开始练拉丁,一直坚持了八年,获过无数奖项。舞蹈中的我可以卸下一切负担,自信地重复着一个个早已烂熟于心的舞步。随着年龄增大,我居然开始渐渐讨厌那个满是童年回忆的舞房和那一首首活泼的舞曲,但我找不到讨厌的缘由。我爱上了新潮的英文歌和爵士,在快乐之际也不免对那个我放弃的舞种心生愧疚,但又不想重新踏起拉丁的舞步,只是一味逃避……
你有像共产党一样的精神信仰吗?
我想,大部分人的回答是“没有”。我们只是漫无目的地生活,却又寻找不到生活的目标,只是为了生活而生活,活得富足而茫然。他们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他们坚持马克思主义,为给中华人民谋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而流血斗争。他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在战斗之余不忘娱乐休息,与村民一起唱歌……这样的生活真的苦吗?我开始反思,一直学习的我好像也没有明确的目标,那么我真的是为自己而学吗?
我想我明白了:要有面对恐惧的勇气,要有坚持下去的信念和生活的`目标。
这本书带来的,不仅是红区共产党的真实生活情况,更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思考我们与他们时,反差带来的往往是更有价值的改变。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想篇12
假期在西安参观华清池时,本是奔着《长恨歌》的凄美故事,却被参观了“西安事变”的旧址。这可说是改变了中国历史的事变,竟就在一片郁郁葱葱中,幽静的蔽所发生了。
屋舍间一排排的玻璃窗上,残留的弹孔痕迹令人心惊肉跳,破碎的玻璃,裂痕狰狞的向外扩散着填满了玻璃窗。前方的山,当年的蒋介石便是惊慌的在险峻山路上一路逃遁,却终遭囚禁在此。
《红星照耀中国》的开头与结尾便均有提及,这消息着实令作者惊鄂,他在苏区与红军们共同生活,观察记录,与他们相伴。在那段岁月里,他遇到许多被他戏称为“拥有天价人头”的红军将领们。他们毫不在意的行走街市,与农民们友好相处。那份真挚与朴实,也感动着埃德加。斯诺的心。
不难看出,作者的态度也在无形间变化着。刚到此地时,不甚明了的他心中好奇且怀疑,那份疑惑在谈话中不断加深着。他时常问询将士们的生平,却越发困惑,这群狂热的革命者们为何将革命视若珍宝,与一切其他都重要百倍,那献身般的追求使他不解,直至前线,与那出身入死,在前线奋战之人深切交流,才终是得了些思绪。
斯诺是绝对的中立者,他不时与民众们争讨他们对共产党的看法,他听见一致的回答,“还是共产党好啊!”一路上,共产党所到之处,兴建工厂,兴办学校,农民们安定的过着他们的日子,士兵们日复一日刻苦的锻炼。
而国民党所过,却尸横遍野,浓烟滚滚是烧毁的房屋。土地、牲畜被夺走,沉重的负税令农民们不堪重压,无论干何事,总有道税压在心头,令人胆寒。
斯诺思索着,他总是认为共产党也总该干过抢夺压榨似的事儿,但那开始时的讥讽却是烟消云散。虽不能断言他的心已归属于红军,但最终离去时,那句“谁真的害怕人民,谁信任人民?”却不难看出此时的他,心中孰轻孰重。
我尤对书中那群少先队员们颇有好感,与我们一般大的年纪,却在为他们心中的革命事业一丝不苟的尽一份力量,那勇敢与自尊令人钦佩。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总抱着一股执着的劲儿,不论是热血或是对革命的追崇,这群孩子们的心中,革命早是攀上高位的,他们也无一不对此坚信不疑。
红军战士们都普遍年轻,他们参加进长征时,多是十几岁的少年,他们充满了活力,往往提及长征,总与艰难、困苦挂勾,但当斯诺问及此时,却总听见他们爽朗的回答,“不累!”
在这里,每位将领,每位战士,每个农民,都在尽他们所能向斯诺——这位来到苏区的“外人”展现着他们的魅力,毫无保留的诏示。
如今,红星照耀的中国,为其抛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们,你们看见了吗?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想篇13
在老师的推荐下,我看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是一部关于血的历史书籍。它让我们知道了谁为我们创造了现在的幸福生活,还让我们了解到了中国红军所遭受的苦难和经历的艰苦岁月,是多少人的鲜血才铸造了我们的今天啊!
先让我谈谈印象最深刻的红军吧。说到红军,首先浮上我的脑海的是他们的热忱和信念。他们永远都是以最温柔的态度和最亲近的口吻对待老百姓,跟老百姓亲切聊天,无论身份的高低,永远都会以平等的姿态与他们相处。据斯诺介绍,红军指挥官始终与战士们同吃同喝同住,与战士们在一起打闹,而且还经常坐在一起谈天说地,非常地和睦,以至于连孩子们都积极踊跃加入他们。
其次就是红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那勇敢斗争的灵魂。斯诺在书中“大渡河英雄”片段中提及,当红军面对敌人的火药炸弹时,面对空荡荡的索桥时,他们从未退缩,而是始终勇往直前!光是这一点,就已然突破敌人的防线。
长征之路,如此的艰难,红军跨越了大半个中国。在漫漫的长征途中,他们面对的不仅仅只是敌人的火药炸弹,还有恶劣的自然环境。红军面对的不仅仅只是翻山越岭,还有比这更艰难的自然环境,如布满积雪的雪山,那寒冷的温度给人的生存带来了直接且强劲的威胁,甚至将人活活冻死。《长津湖》中一个片段所示,众多战士就在积雪中因酷寒而失去生命。而他们虽被掩埋在积雪中,但却始终保持着稳握钢枪的姿态。仅此一画面,即可感受到红军战士对革命的崇高信仰。
我敬佩红军,因为他们没有把任何物质追求放在革命精神的上方,他们坚信“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获得独立,那他们的前景一定是黑暗”。他们用实际行动换取了中国农民的信赖,同时激励着中国农民拿起武器去与敌人斗争,为中华民族的奋起而斗争。这也证明了,中国红军对老百姓的影响之大。
红军战士们舍生忘死,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一抹浓墨重彩的红色,是他们成就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这就是我眼中的红军,也是我的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