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400字

| 新华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400字篇1

《月亮与六便士》是一部非常有名的小说,作者是毛姆。它的名声很高,还没读过,便大概知道里面的核心,会偶尔假文青的用来形容理想主义。我读过之后,除了对里面画作妙惟肖的描写感到震撼之外,反而没了之前那许多感慨。

没读过之前,我以为小说主角是个为了理想而奋斗终身却又穷困潦倒的可爱的小年轻。描述为可爱,是因为,我觉得,男主至少是个心地善良纯真的人。然而事实是,男主是一个脾气暴躁没礼貌的大叔。这个大叔的原型是知名画家高更。大叔的前期其实是一个典型的“成功”人士,六便士的生活似乎有点低估他的社会地位。然而,或许就是这种反差早就了这个角色的不平凡。第一个反差,是大叔的年纪,他不是我们刚步入社会的小年轻,而是有很让人羡慕的家庭的人,这样的人,让他放下所有去追求遥不可及的“月亮”,似乎有点不可思议,得需要多大的决心?第二个反差,是大叔的社会地位,如果他一无所有,我可以想象,一个逼到绝境的人会遭遇怎样的涅盘重生,可偏偏是顺利的幸福的成功的人,可以不顾虑“沉没成本”,从头开始。这需要多大的勇气?

我没有研究高更的真实历史,对于这本小说,太过超于现实世界的描述和有时过于牵强的逻辑,难免让我感觉真实。但或许,真实并不是这部小说的初衷吧。纵使这位天才有着非凡的天赋,但于我个人,我不喜欢他。除去表面的不负责任,和对家人带来的伤害不说。我最痛恨的是他对朋友的态度。我忘了那个唯一欣赏他的朋友的名字,暂且叫他小胖吧。小胖也是一个画家,在见过他的画之后,非常惜才,纵使男主脾气暴躁还没礼貌和修养,小胖依然对他很好。可惜男主非但不感恩,还出轨了小胖的妻子。其实这一点逻辑我一直觉得小说没交代好原因,因为一开始小胖的妻子是很讨厌男主,和小胖关系非常恩爱。

后来莫名的,就被男主吸引,我记得用了一个因为他有“野性原始”的吸引力来简单解释了小胖妻子的出轨,或许男主的身上有太多的难以解释的现象吧。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400字篇2

“人往往不是自己渴望成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为的人。”

——题记

不久前,我在书店里看完了毛姆的著作《月亮与六便士》。放下书本,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的独特个性、出众的才华、凄惨的结局,都印在我心中挥之不去。

这本书写的是一个画家的命运,或者说是一个天才的一生。故事的主线并不复杂,思特里克兰德是一位收入可观的证券经纪人,他过着普通人所追求的幸福生活。但是,突然有一天,他选择追寻艺术,在夜校学习了一年绘画以后,他离家出走,只身一人前往巴黎,后来到了南太平洋小岛塔希提并在此因病去世。在他生前,没有多少人欣赏他的作品;在他逝世后,却成为被大家所称赞的天才。

书名来自《泰晤士报文学增刊》上的一篇书评,该文作者评价《人性的枷锁》的主角菲利普,“和许多年轻人一样,为天上的月亮神魂颠倒,对脚下的六便士视而不见”。月亮象征着崇高的理想追求和美妙的精神境界,六便士则代表着世俗的鸡虫得失与蝇头小利。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可大多数人追寻梦想,只是为了成功。思特里克兰德仅仅因为爱好画画,抛弃了别人为之羡慕的家庭和事业,甚至几次险些因饥饿而死,他的画作也从来不被人们所认可。但他却毫不在意,他不后悔为此所做的一切。在他的生命中,画画就是他的全部,甚至在他双眼失明时,他还在木屋的墙壁上作画。他的这种选择,注定不被世人所理解,但毛姆却在书中给了我们最好的诠释:“无论处在怎样的境地,无论年龄、受教育程度、外界环境如何,我们都有选择一生中最想为之努力的东西的自由。这种自由只取决于我们自己,与其他任何东西无关。当我们有勇气做出选择的时候,就已经身在生命的自由之中了。”

毛泽东在《满江红》里写道:“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思特里克兰德珍惜时光,主宰生命,的确得到了他所追求的东西,他创造了一个世界,“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却抬头看见了月光”。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大部分人终究被六便士所困,抬头看见了月光,低头却捡起来六便士。太多的欲望和束缚包裹着我们,我们就这样蹉跎一生。我们最终都过着被生活选择的日子,而没有勇气去选择生活。

其实真的羡慕思特里克兰德,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他一样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当你投身于自己喜欢的事业时,就算不被理解,或者受尽非议,也应该泰然面对。纵然拼命一番后,还是没能达到最后的终点,那又如何呢?至少可以对自己说:“我拥有自信和勇气,我在自己喜欢的道路上努力过,即使遍体鳞伤,我也心满意足了。”

“世界上一定有另一个你,也在为某个梦想,很拼命地努力着。”愿你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愿你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白月光。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400字篇3

《月亮与六便士》是英国小说家毛姆所写的一部小说,讲了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抛弃家庭,放弃一切去画画的故事,下面我们来看看作者阅读了《月亮与六便士》之后的感想吧。

书的内容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抛弃家庭,放弃一切去画画。果然有很多人读完这本书就告诉我们应该勇敢追寻自己的崇高理想,不要在乎他人的眼光,然后全盘否定安定体面的生活方式及现今社会状况,一本正经地给自己灌鸡汤。

考虑问题的逻辑从来不应该是简单的是或否

首先,作为一个普通的新时代社会青年,大家的普遍状态是的我有一个小小的梦想,但客观条件不允许,或者又是自己能力有所欠缺,甚至自己也犹犹豫豫不太确定到底想要的是什么。然后我这时候看了这本书,脑子一热,就觉得我不管我要追求自由,你们不懂我,这个社会太世俗太虚伪了。非要等现实给自己来一巴掌才能幡然醒悟。

思特里克兰德会有这样的所作所为,是因为他既可以无视社会舆论,也可以完全不在乎物质享受,本质上就是对这个社会无所求!他是这样说的:“我告诉你,我必须画画儿。我由不了我自己。一个人要是跌进水里,他游泳游得好不好是无关紧要的,反正他得挣扎出去,不然就得淹死。”而我们绝大多数人并不具备这种纯粹的喜爱,拼搏奋斗是为了好工作,好生活,或者说是选择的权利,努力也都是想要一个结果的。我们的兴趣爱好也只是被称为兴趣爱好,如果真的达到他那种程度,我们根本不会自责和懊悔过去的不作为,然后发誓要好好努力;而是会像网瘾少年沉迷于吃鸡游戏一样无法自拔。生活中对于我们来说有意思,有价值的事情太多了,父母,朋友,甚至逛街吃饭,玩玩游戏,追追剧都在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普通人更重要的分清主次,追求利益最大化。想要更好的生活,可是觉得努力奋斗太辛苦,目标其实没那么重要,安于现状也没什么不可以;如果不甘心就这样下去,对世界还是充满好奇,那多去尝试也值得肯定,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没有对错高低之分。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本心。

想要诗和远方,不妨先安顿好眼前的“苟且”生活。做好本职工作,不给家人增添负担;然后付出比别人多数倍的财力精力,慢慢的打磨自己;最后无论结果好坏,都能自己承担。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400字篇4

一直知道这本书,包括那句“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也引用过,大致猜测是关于梦想和现实的故事,但最近才突然开始找来读。很少一口气把一本书给读完,愣是熬夜看完(得亏不是很长),很是喜欢。

读的快就难免囫囵吞枣,没有那么细致深入的理解。因为是第一主人公的口吻在读的时候很有代入感,作者笔下的人物也都性格鲜明立体真实,很诡异的是,即便是被描述的如此怪异自私残忍冷漠无赖的天才画家斯特里克兰,也有那些让人发笑甚至觉得很可爱的瞬间。看很多评论比较各个人物的性格,如何如何不喜欢斯特里克兰,而我却奇怪地透过文字像布兰奇或是阿塔莫名被这个天才画家吸引。可能因为极度真实的一面对现实的讽刺,也可能因为那追寻梦想的坚定和超凡意志,也可能只是因为他是天才画家而自动忽略那些性格和行为上的不足。所以对天才画家的结局还是有点唏嘘和可惜。那幅人与自然的巨作像是生命最后的挽歌,却像布兰奇的画像那样对斯特里克兰来说画完后就毫无作用,实现精神涅槃后的付之一炬,有点儿悲壮意味。

嗯,最后,我只能说“红毛”是天选之人。现实的我们无法做到斯特里克兰那般放弃一切和无视一切甚至做出有违道德伦理的事,只为心中的梦想而活。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天命,斯特里克兰的天命就是成为伟大的艺术画家,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天命都是这般远不可及难以实现的存在,也可能如最后那个医生所说某种程度来说他也是某方面的艺术家——生活,大多数人的天命可能大多一致,成为一个普通人过好这普通的一生。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400字篇5

两天前得到一个消息,于我是一个灾难性的消息,是晴天霹雳。窗外秋意正浓,银杏树灿烂地黄着,在阳光下拼命眨眼睛以讨人们的欢喜,而我却只注意到了被风吹落的叶子,有时候一片一片在空中打几个旋然后无声地落下,有时候许多树叶集体逃离树干,带着沙沙的响声落到了地面......我的心情随着这些树叶跌落到了谷底。这种时候我往往把自己关在家里,与外界隔离,慢慢消化我的焦虑、担心与绝望。

窗边的小桌上放着一本书,是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我知道月亮代表理想和希望,六便士代表现实,我现在遇到的问题正是理想与现实相悖的问题,于是翻开书读将起来。渐渐地我的思想被毛姆带到了20世纪初的伦敦,随他参加伦敦热闹的社交,认识了各种各样的人,跟着他来到巴黎、来到澳大利亚的小岛塔希提......我的心情也随着书页的翻动跌宕起伏,时而兴奋,时而绝望,时而好奇,时而期待。当我读完书的最后一页,窗外已经一片漆黑,奇怪的是我却看见了树叶摇曳,仿佛舞台上身着金黄舞裙的舞女正在谢幕。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离开是一种选择,就像春天树叶重回枝头,这没有对与错,更没有希望与绝望。

《月亮与六便士》讲述了一个中年人为了自己的理想(或者叫初心)放弃当下安逸稳定的生活,选择离家出走。然后他遭遇贫穷,饥饿,无处安身,病痛折磨等百般困窘,但他都毫不在意,也从不后悔,最终,他得到了他自己所追求的东西。故事其实很套路化,用第一人称旁观者的视角讲述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与众不同的一生。对思特里克兰德的执着与坚持我不以为奇,好奇的是他的动机。仅仅是为了理想“画画”吗?如果是这样他应该很珍惜自己的作品,可是他不是,他将作品随意丢在墙角,随意送与他人。他在乎的是画画过程,享受的是内心深处所希望的-宁静与美。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人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我想这部作品作者终究想要表述的是这些问题。

毛姆说“从事自己最想做的工作,生活在让自己开心的状态下、自己心安理得,这样算是把人生给搞砸了吗?还是要成为知名的外科医生、年收入一万英镑、娶得美娇娘,这样才算成功?我想这取决于你赋予人生的意义、你对社会的要求,以及你对自己的要求。”这句话让我很受益。我的苦恼我的焦虑都来自儿子的一个决定,而这个决定跟我希望的正好相悖,于是我担心他的将来。是呀,儿子的人生在于他对自己的要求,而不是我对他的要求,惟愿他将来做他想要做的那种人,而是他不得不做的那种人。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400字篇6

在阅读这本书之后,我询问了几个好友对书中人物的看法。大家对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敢于去追逐月亮,他选择面对苦难和厄运,这样的孤勇,便是我们凡人所不可及。也有人评价:他抛家弃子,即使是为了梦想,也该批判。可是梦想和金钱之间的抉择,哪有我们说的那么简单,不能一味的做非黑即白的判断。“月亮是那崇高而遥不可及的梦想,六便士是为了生存而不得不赚取的卑微收入。”很多时候,我们把问题简单化了,理想和现实摆在一起,你选哪个?但是我们通过思特里克兰德的经历,会看到,冲突往往非常复杂。

书中的月亮象征着梦想,而六便士象征着现实。比起当时的很多人,思特里克兰德拥有的六便士已经很多了,可是他哪怕知道这样做会失去他现有的幸福生活,他哪怕最后的结局可能是“我用尽了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他还是选择了追逐自己眼里的幸福。我想起来奥斯卡王尔德的一句话,我认为它是对这个作品最好的诠释: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我们这个年龄的人,也许每个人都怀揣着梦想,我们不断追寻月亮的脚步,可是在这一路上,不断被现实打磨,磨平了棱角,磨掉了锋芒,逐渐融入这个社会。我们逐渐带上了面具,逐渐失掉了真心,逐渐成为一般人。也许到了人生的末端回想起这一生不过也就是那个“我用尽了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的结局。一般人都不是他想做的那种人,而是他们不得不做的那种人。我们之所以羡慕他,因为我们终究只是一般人。“每个人都只看到脚下的六便士,只有他抬头看到了月亮。”因为现实太现实,所以坚持梦想的人显得最难得。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如果他没有这样的选择,也许他过着令人艳羡的人生,他的家庭幸福,他的事业成功,可是他会后悔,因为这种幸福不是他眼里的幸福,即使是最后平凡的一生,他也想拼尽一腔孤勇去试试。

追求梦想的过程是追逐自己的厄运,因为追逐梦想的过程也是个苦难的过程,能否克服苦难还是个未知数。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的最后到底是什么,所以去试试追求自己的幸福吧。最终,我们要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因幸福而高贵。无论是选择月亮,还是选择六便士。做好自己,而不是成为千篇一律的别人。我们是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是公式化的符号。保持自己的独特性,才能让自己永远认识自己:这还是我。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400字篇7

绝大多数的人都是过着“六便士”的生活仰望着“月亮”。我也是如此,但又有些不同。我不断的朝着“月亮”跑去,但是我没法像思特里克兰德那样将自己的外衣一层一层的脱掉,抛下一切便启程。我想绝大多数像我一样的人都是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大的容器里,天生带来的活泼与棱角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变淡慢慢的被磨平。人们的一举一动都要符合着普世的准则,稍有不同,环境就会变本加厉的还给你,杀你个措手不及。

我时常是个愤世嫉俗的人,不屑于循规蹈矩,不屑于把自己外表打磨的光亮,好让自己不论在哪个角落都显得相称。我也时常钦佩像林黛玉那样的人,不为世俗所动。

可是我仍然是个矛盾的人。因为我发现,我慢慢的变得会看人脸色说话了,我慢慢变得圆滑了。爸爸曾经经常教导我,做事情总得留个心,不然像你这样的出去,不免上当受骗。果然,上过几次当后,我变得“机智”了。你看,我现在生活的还不错,或多或少也是受恩于它。

我常常问我自己,我追寻的是什么?我给不出一个很好的答案,但又好像已经有了答案。我想象过年轻时为事业奋斗,老来和另一半隐居山林。想想空来淘米浇地,闲来看书解闷的生活也还算是不错。但是,这些“梦想”又多是不现实的。罗胖说,大多数人去古镇旅游都期望白天看到小桥、流水、人家,晚上回了宾馆躺着的是沙发,做的是SPA,面朝着的是带着江南烟雨的河流,背对着的是超级豪华大酒店。你看,人们希望的和真正的做法总是矛盾的。我或许也是一样的,我也是容器里的一员。

于矛盾中求生存本身就是困难重重,但不可否定的是,它仍然是生活的常态。是的,所以很多人都过着“六便士”的生活也就不足为奇了。

可是,可是,我知道的,我不能这样。

虽然,这让人悲愤不已的过去,仍然在继续。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400字篇8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还未读过这本书,我却被封面上的这句话吸引了,我并不理解它的意思,只是觉得其中蕴含着深意。读过书后,我明白了,月亮高挂于天空中,周围满是星星的衬托,令人遥不可及,看似伸手就能碰到,实则距我们三十多万千米,如同人们的理想。

而六便士,是当时英国面额最小的钞票,象征着人们的生活,象征着人们有上顿没下顿的生活。

文章主人公查尔斯为了理想,放弃了眼前的六便士,去到了异国他乡,勇敢自由地追逐理想。

文章吸引我的,还有一句话“人世漫长得转瞬即逝,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无论你见到什么都是你对人生的理解,对人生意义的阐述。没有人能阻碍你实现梦想,同时也没有人能帮助你,代替你去实现你自己的梦想。世界上有着千千万万的人,有些人敢爱敢恨,追逐心中的梦想;有些人屈服于命运,平平凡凡地生活;有些人不问世间凡事,隐居山林,安逸地度过一生。

人生的不同,取决的并非出身,而是你站在现实和梦想的岔路口时你的选择。查尔斯人至中年,事业有成,本可以就这样平凡地生活着,但他不甘于命运,追求内心那绘画理想,弃家而走。

查尔斯一生都在追逐星辰,努力朝着月亮靠近,终其一生,却默默无闻,直至他逝去,他的画作才让人发现,在艺术界大放异彩。这却让我想起荷兰画家梵高和法国画家莫奈,他们的遭遇同查尔斯一般,穷困潦倒或遭人排斥。短短一生中,受尽了磨难,却在逝去后,影响了人类上百年,直至今日,仍有无数人热爱着他们的画作。梵高一生有数不尽的画,他曾在给家人的信中描述自己的画,几乎每一幅画都有他用自己细腻的语言描述,可见他是多么热爱绘画,热爱着自己所创作出来的心血啊!

人生路口的选择不同,你的人生就不同,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无论你选择向生活低头还是勇敢追逐梦想,那都是你看待生活的意义。可能你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却获得了你所想象的美好人生;可能你追求自己的梦想,穷困潦倒,一生都在磨难中度过;也可能你选择了平凡地度过着一生,轻松自在,安逸享受,不受权利压迫,不受金钱诱惑……

有人说,选择你的人生,你可能会因一念之差错过一夏天的六便士,迎着一冬天的孤独寂寞。去做自己喜爱的事情吧,去追求你所在乎的,热爱的吧,别让自己后悔。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400字篇9

“人们若想保住他们灵魂中的善良,就要一天做两件他们不喜欢做的事。”说这话的人是有大智慧的,我已然在一丝不苟地遵循这一真知行事了:因为我每天都要起床,还要睡觉。

我总觉得绝大多数人选择的这种生活方式好像欠缺了点什么。我承认这种生活方式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那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血液里的激情却想追求一种更为狂放不羁的旅程。对我来说,这种简单快乐的生活有某些让我惊恐不安的东西。我的心渴望能活得更加惊险刺激。要是我的生活还能有所改变,有无法预知的刺激的话,我是愿意去攀爬怪石嶙峋的山崖、畅游暗藏危险的浅滩的。

只有诗人或者圣徒才会自信满满地在沥青路上浇水,然后期盼着百合花会盛开在路面上,作为他们辛勤劳动的回报。一个人追求他人认可的欲望若是太过强烈,对舆论的无情职责太过恐惧的话,就会自己主动把敌人引进门里。

我有好胃口是因为我是年轻人,而他有好胃口是因为他有麻木不仁的良心。一个恶棍的性格如果被塑造得既充满逻辑又十分完美的话,那么这种践踏社会秩序的性格一定会让它的创造者着迷。

当有些人说他们不在乎别人怎么评价自己时,他们多半是在自欺欺人。通常,这些人会坚持走自己选择的路,只不过是因为他们相信没人会明白他们的奇行怪癖,最多也不过是因为有几个邻居友人的赞赏在支撑着他们的信念,让他们敢于违背大多数人的观点行事。当反常规是你这一阶层的人推崇的常规的话,那么你想在世人眼中显得反常规倒也不是什么难事。这种行为可以让你获得极强的自尊。你尽可以鼓起勇气去扬扬自得,还不会承担风险和面对负面影响。但是,也许渴求他人的认可才是文明的人类最根深蒂固的本能。当一个反传统的女人违反了威严的礼规,使自已暴露在各种唇枪舌剑的遣责之下时,没有谁能比她还要火急火燎地跑向尊严的庇护所了。有些人对我说,他们不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我是不会相信的。这不过是无知的虚张声势罢了,他们仅仅是想表示:他们不惧怕別人指责自己的小瑕疵,而且他们深信这些小瑕疵是不会被发现的。

但是这里有一个男人,他真的不会介意别人如何看待他,因此常规情理对他没有任何束缚。他就像是一个浑身涂了油的摔跤选手,你无法抱住他。

追逐梦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头看到了月光。上帝的磨盘转动很慢,但是却磨得很细。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400字篇10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到了月亮。”

人世漫长得转瞬即逝,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查尔斯就是那个终其一生在追逐星辰的人。

每一个人都被囚禁于铁塔,个人的思想永远独立而不受侵犯。于是我们以语言,以符号,以艺术呐喊理智的美妙,而我们的灵魂是不同的,因此也只能踽踽独行。与他人指尖相触,却永不心灵相通——世俗成了纯洁的罪人,仿佛就如这个独立而又别致的灵魂,永远保持着对这物欲横流的世界与人之凡俗的不屑与蔑视。可他是痛苦的,他挣扎于精神至高的自我与躯体的欢愉间无法解脱。

安逸有序的幸福并不被他的血液所接纳,查尔斯对于嶙峋怪石与急流险滩的渴望发自于精神,来源于艺术。旁人避之不及的旅程他甘之如饴,惮怕并未如黑暗般笼罩他的灵魂,他的向往是桀骜不驯,是不平凡——他在不惜一切地追寻壮美伟大之物。

所谓清高自傲,所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所谓遗世独立。这些在语文习题中写得厌了的词句,却是正因确有其事而确有其词的。

他属于火山口,他属于天空。

查尔斯保持着对自己绝对的骄傲,而又对最终的那个“存在”保持着他“愚诚”的渴望,就如水滴融入大海,一粒火星欣喜如狂地没入烈火随后化为灰烬,跟熔岩喷薄,触摸天空,最终与世界的根源,与他的精神本我融为一体。

生命始于虚无,并注定归于虚无。它或许是一种信仰上的存在,一种真理,本质,如同世界起源那样简单而又复杂的存在。它是值得一个敏感细腻的灵魂为之倾倒、崇敬、沉醉、迷恋的存在——于是查尔斯在生命的终点为它殉道,为他一生的狂热与追求殉道。

如同文中之“我”所说,他就像一位永不止步的朝圣者,不停地在寻找一处心中的圣地,寻找高深莫测的涅槃。可人却是群居动物,就算怎么样走到边缘的地带,依是分离不了的,因此“我”所感到的对他无法抗拒的同情,或肃穆而悲,抑或轻佻而讽,都蕴含其浓厚而复杂的情感。因为其如飞蛾扑火,但他知道自己会体无完肤,却也义无反顾地剖心泣血,化为火焰。

海德格尔说“向死而生”。只有死亡的鼻尖才能让我们感受到生的紧迫。一旦死亡的阴影稍稍放下他的爪子,我们立刻恢复自己的败家子本性。骄纵,懒惰,懦弱,缩在自我的临时棚户里得过且过,偶尔避想窗外远处的地平线上,有一个自我在勇敢奔跑,脚下的道路充满危险并因危险而瑰丽。而那个自我或许便是查尔斯·斯特里克兰的野性灵魂。

藏在静谧冰河六千里贫瘠土地下的心脏满腔炽热,要将积雪融化。

    相关文章

    674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