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700字10篇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700字怎么写?读后感是在阅读了书籍等作品之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产生的一些感想,通过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就成为了读后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700字万能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700字篇1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名叫《三国演义》的名著,作者是罗贯中。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故传》,《水浒全传》。代表作品有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
本节主要讲得是: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事,是一部情节曲折的章回体小说,是结合真实历史民间传说编撰而成的。小说讲述的是东汉末年时期魏、蜀、吴、三国为统一天下而兴起的战争,其中存在着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有曹操乱世奸雄的形象,关公手持青龙偃月刀,长须飘飘的形象,张飞豪迈奔放草莽英雄的形象,现实与想象结合构造出一部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赏《三国演义》,翻阅此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页画,刘关张双手各端一碗酒,共立"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约,面前香炉直立立焚着三炷清香,面前香雾缭绕,桃花满园,此情此景无不令人感慨万千!如今桃园三结义己成为人们广为流传的佳话,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也无不叫人感动。
品《三国》,会从中收获到不少为人处事的经验,它为我前方末知的道路燃起一盏明灯,周公瑾正值英年素有大志,功成名就,本应度过一段美好人生,就因妒忌诸葛亮比自己城府深,竟生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怨言,设计陷害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结果怄气含鲜血而死,生前所得尽失。它用事实警戒我要以宽心来看待事物,接受事物这一事列,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仔仔细细地走好追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当我们看着别人成功时,往往忽略了他们在成功道路上付出的艰辛。就像冰心说的"成功的花,人们只惊讶它现的惊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我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700字篇2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每当这首《临江仙》出现在我的视野里,耳畔就仿佛响起古典剧《三国演义》中杨洪基那深沉而雄浑的音调,令人神往,令人神思。心底平静的湖面也泛起美妙的涟漪,思想也像插上了翅膀一样随着歌声穿越千年时光,去追溯令人向往的历史……而这,都缘自《三国演义》——心中永远的经典。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故事。要看过《三国演义》的人有谁不被诸葛亮那惊人的智慧所震撼?有谁不为周瑜的心胸狭窄而感到可惜?有谁不为刘备的仁义、惜才所感动?有谁不为曹操的奸诈而气愤?有谁不为关羽的重义气而感到折服?谁不为黄盖的忠心而敬佩?“三国智者”这个称号我感觉应该颁给诸葛亮,因为草船借箭这个流传千古的故事早就已证明了诸葛亮智者也。
诸葛亮的才华让我赞叹不已;就连书中的徐庶、庞统、姜维也非常尊崇他。他料事如神、胆大心细,什么阴谋诡计都瞒不过他。他是个鞠躬尽瘁的人,还精通天文地理,无所不晓。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空城计、木像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事是常人想不到的。他还会搞发明,比如:“木牛流马”,就是为提高运输速度,帮助人们减轻疲劳、减少劳力和财力。但是我最佩服的人却是关羽。他“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英勇无比,是一位重情义的人。“刮骨疗毒”就让我对他更加刮目相看,关羽一边让华佗给他治疗,一边又在和别人专注地下棋。如果换成是我,不打麻醉,肯定不能忍受这让人接受不了的疼痛。关羽真是一位神人呢!
学习方面我们要向诸葛亮学习,学习各方面的文化知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当我们面对困难时,要向关羽一样敢于面对努力克服、勇往直前,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700字篇3
久远的三国,慷慨激昂。人才辈出的大时代——义盖云天的刘备、耍弄权术的曹操、预谋天机的诸葛孔明,还有大叹时不我予的周瑜……即便是千百年后的今天,依旧令人悠然神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的一首《念奴娇.赤壁》用百字便再现了火烧赤壁的悲壮惨烈,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以及许许多多流星般划过历史天幕的谋臣武将。
三国时期曾涌现出一大批文臣谋士。其中以诸葛亮为称最为显著。从三顾茅庐到草船借箭到七擒孟获再到空城退敌。无不体现出他的智慧超群,神机妙算。当年,刘备三顾茅芦,最终以真诚打动孔明,孔明发誓愿效犬马一劳,他让小童取出一幅地图,挂起来,指点说“这是西川五十四洲的地图。将军想称霸,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您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再取西州建基业,与曹、孙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孔明的一番话,使刘备如拔云见青天,使刘备连忙败谢。这就是未出茅庐,三分天下。
除了三分天下外,还有诸葛亮的空城计也是古今流传。诸葛亮可谓是才智第一人。
诸葛亮除了才智以外,还有一个值得后人赞叹的品质—忠心。他以当年立下誓要跟随刘备后,便一直效力在刘备身边,尽心尽力,至死也不忘吩咐姜维、蒋琬等人治理好蜀国。他临死前,还设下了退敌之计,立蒋琬接任丞相,并长叹道:“我再不能讨贼了!苍天啊!为什么对我这样无情!”,可见其精忠报国之心。
诸葛亮聪颖灵敏,才智过人,令人惊叹,但更让人钦佩的是他的忠诚。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他依然活着。诸葛亮代表的正是机智、忠心、正义这一永不毁灭的精神。
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本身,而在于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多少。只有精忠报国,把一身的才华精力都放在贡献上,才可做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悠悠三国,浪淘尽。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700字篇4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故事大概内容是:东汉末年,汉灵帝刘协昏庸无能。后被董卓夺权,曹操等地方诸侯组成联盟,立袁绍为盟主,征讨董卓。董卓后被吕布谋反刺死。再经过一番群雄割据,刘备、孙权和曹操三国鼎立。刘备占益州(今四川),曹操占北方大部分地区,孙权占江南地区。就这样,又经过了100多年,曹操手下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权。建立晋朝,统一天下。
《三国演义》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空城计、三英战吕布、草船借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诸葛亮的三把火——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每次针对的敌人都是曹操,虽然曹操拥有百万雄师,但对于才华横溢的诸葛亮来说,几把火就可以将这些兵士烧的片甲不留。我就给大家讲讲火烧博望坡吧!三国前期,曹操为了统一全国,而攻打刘备,此时刘备投靠刘表,驻在新野。曹操派大将夏侯敦进攻新野。这时刘备已经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诸葛亮在新野设下埋伏,令赵云去诱敌深入,然后火攻。夏侯敦一时轻敌,大败而归……
我还认识了三国时期的许多人物,如:英勇无畏的赵子龙、乱世奸雄的曹操、才华横溢的诸葛亮、英俊潇洒的周瑜、忠诚勇猛的关羽。
读三国的历史,让我开始对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给了我许多启示。人要足智多谋,不能野蛮行事,做事还要三思而后行!此时此刻,我又想起了易中天先生品三国时他说的一句话:”三国演义人物总共有三种形象,第一是历史形象,第二是民间形象,第三是文学形象。”其实火烧赤壁和空城计等都是为了美化诸葛亮而编写的。文学形象的周瑜气量狭小,嫉妒诸葛亮的才华,并有“既生瑜何生亮”之说,其实历史上周瑜心胸宽大,蒋干说他雅量高致;刘备说他气量颇大。
三国的历史议论纷纷,没有对也没有错,只要你细品三国,就会有自己心中的三国。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700字篇5
三国演义这本书读完后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主要写了:东汉末年,朝政腐败,黄巾军蜂起,镇压黄巾军起家的曹操,经过多年的征战,逐渐统一了北方,他准备趁机统治了全国赤壁一战,被孙刘联军打得大败,不久,孙权杀了刘备的义弟关羽,刘备为了报仇,率大军伐吴,但没成功,大败伐吴。刘备病死,丞相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诸葛亮征服了南方蛮族,又采用联吴抗魏的方针,先后六次出兵祁山伐魏,没能成功,诸葛亮最后病死军中。不久,司马氏掌握了魏国政权,灭掉了蜀、吴两国统一了全国。
其中有许多人物,比如:英勇无比的赵云、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我最喜欢诸葛亮,因为他足智多谋,料事如神,非常聪明,快要到赤壁大战的时候,他把二十几艘船上插满了稻草人,往敌人水寨而去,引敌人放箭,敌人真的中计了,白白浪费了十万多支箭!又有一次,诸葛亮带着两千兵马和一些文官去搬运粮草,突然,司马懿带领几万人马前来攻打,士兵们慌了神,而诸葛亮叫一些士兵扮作老百姓自己上城弹琴,其他人躲起来,司马懿又中计了连忙退兵。
我还喜欢赵云,因为他英勇无比,208年,刘备兵败,向南逃往江陵,曹操派麾下精骑快马追赶,终于在当阳长阪附近追上了刘备。此时情势危急,刘备便丢下妻儿,仅带着张飞、诸葛亮、赵云等数十骑向南逃逸,这时赵云却反而向北进入曹军势力之中。当时,有人看到赵云向北而去,因此对刘备说,赵云必定是向北投靠曹操去了。刘备闻言,用手戟掷那告状的人说:“子龙是不会弃我而去的。”
赵云在曹阵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连斩数将,终见夫人抱阿斗。赵云多番劝夫人上马,夫人不上。最后曹军渐进,云无奈,只好保幼主而走。中间又斩数将。最后赵云怀抱刘备的幼子刘禅,两人都平安地回到刘备身边。
《三国演义》真不愧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呀!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700字篇6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怀着激动的心情,翻开《三国演义》。
公元220-280年,中国历史上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此后若干年,由司马炎一统天下。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第一部章回小说,其真实性七分,人物个性鲜明。曹操是一个政治野心家,心狠手辣,一副奸雄形象,死后称为“大魏武皇帝”。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常山赵子龙,即蜀汉五虎上将之一赵云。其中子龙救幼主环节中,赵子龙单枪匹马闯进曹军大营,曹军众将见子龙孤身一人,一哄而上,将其团团围住,没想到,赵子龙枪挑刀砍,左突右挡,曹军竟无一人能抵挡。这一仗赵子龙怀抱刘备儿子——阿斗,杀的曹军天昏地暗,最终独闯龙潭救出阿斗。此后,刘备为了赢得军心,假惺惺将儿子摔在地上,说为就竖子,险些丧我蜀军子龙大将。
三国争雄中,刘备得到了卧龙诸葛孔明,凤雏庞统,曾经水镜先生说过,此二人得一人即能成天下,而刘备居然两人均得,但最终未能赢得天下,究其原因主要有:意气用事,刘备得知关羽死后,并不冷静,出兵东吴,结果造成蜀吴联合破裂,两败俱伤。刘备的后代,刘婵即阿斗即位后,终日不理朝政,昏庸无道,后被人称为付不起的阿斗。
周瑜这人,在小说中,是一个气度狭隘,刚愎自用之人,其临死前,曾叹气“既生瑜何生亮”。曾经想孙权妹妹联姻刘备,控制刘备的地盘和政权,而诸葛亮将计就计,最后周瑜的计策是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反观诸葛亮,面对与自己旗鼓相当的庞统,在刘备面前极力推荐,在庞统不幸战死后,嚎嚎大哭,显真君子的气度。
当今社会,人才济济,天外有天,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们要做的不是处心积虑干掉别人,而应该学会包容他人,与优秀的人交朋友,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700字篇7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更是本家喻户晓的好书,让人爱不释手。这段时间,我如饥似渴的拜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品读之间,我被书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住了,犹如身临其境。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从桃园三结义到吴末帝孙皓投降的期间,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比如“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汉寿侯五关斩六将”“用奇谋孔明借箭”“孔明三气周公瑾”等。其中,最让我受启发的故事是“关羽大意失荆州”,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孙权让吕蒙率兵去攻打荆州,陆逊利用关羽的骄傲用计,让关羽放松警惕,把荆州的大部分人马调去攻打樊城,致使荆州被吕蒙的军队占领了。这个故事体现了陆逊的聪明机智,关羽的骄傲自大。
在“关羽大意失荆州”这个故事里,我的心情不由自主随着故事的情节此起彼伏。当我读到陆逊向吕蒙献计时,我暗暗为陆逊的聪敏叫好;当我读到关羽把荆州的人马调走时,我对关羽的粗心大意感到失望;当我读到吕蒙占领荆州的时候,我不禁叹惜——唉,这都是因为关羽自恃英雄、骄傲自大之后果。
“关羽大意失荆州”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我期末考试时粗心大意的事情:在我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数学期末考试。在考试前,监考老师叮嘱我们一定要仔细读题,认真检查,然后就把试卷发了下去。我一看试卷,题目好简单,就把老师的话当成了耳边风,快速地写了起来。写完试卷,我也不检查,就在座位上熬时间。“铃铃铃”,交卷时间到了,我得意洋洋地把试卷交了。过了几天,当我一看我的成绩单,我顿时惊呆了——我才得了93.5分,如果我不骄傲自大,粗心大意的话,我一定会得满分。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了:我们做人一定要谦虚,不要轻视别人,也不要骄傲自大、粗心大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错误。这就是所谓的“满招损,谦受益”。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700字篇8
在这个暑假里,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再次读了一遍《三国演义》这本书,《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题材小说,但并不是简单复述三国的历史,而是一部经过艺术加工的文学作品,它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汉未至晋统一的一百多年间,魏、蜀、吴统治集团内部以及三国相互之间的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对当时动乱的社会状况有所反映,塑造了诸葛亮、曹操、关羽、张飞、周渝、刘备等众多的人物。表现出鲜明的拥刘诟曹的正统思想和儒家的仁政思想。同时也谴责了雄豪混战及暴君的苟政,寄托了人民渴望明君仁政、社会安定的愿望。
在三国里,每独自一个人物都具备不一样的性情,笔者塑造的痛快淋漓,细细品尝,让读者似乎进入一种境界。比如狡诈的曹操,机智的诸葛亮,胸怀狭小的周瑜,谦虚恭谨的刘备等人物形象。
在这本《三国演义》中让我最敬佩的是曹操。可能别人对曹操有一些误解,曹操是一个奸雄,他有勇有谋。有官渡之战的大获全胜,也有赤壁之战的失败经验。在我的眼中,曹操不再是大众所唾弃的那个白脸,他是一个英雄。没了曹操,刘备便失去了光彩;没了曹操,谁来贯穿整部《三国演义》?每个人物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应该正确看待三国里的每一个人,正如看待这本书一样。
几百年来《三国演义》广泛流传,脍炙人口,已经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有深远影响的巨作之一,正因为如此《三国演义》成了古代灿烂文化的一颗明珠。
《三国演义》,一部丰富而深刻的巨作,仅凭我的三言两语又怎能细说?如今,硝烟散去,英雄不在,千年古事已俱付尘灰,只剩那“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古鼓角铮鸣”的淡淡哀伤。但心中永远的经典——《三国演义》却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有人说:“每一本书,都象一盏奇特的灯,不过它照的不是黑夜,而是求知者的心灵。”而《三国演义》更是一盏灯,一盏明亮而永不熄灭的灯,它不仅照亮了我的心灵,更照亮了我的人生。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700字篇9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例子举不胜数。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像汉室刘禅,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让天下人耻笑的事情,乐不思蜀。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做出这样的时移俗易的事情来呢?
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征战。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在白门楼听从谋士的计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和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
再谈谈国家,魏,曾经煊赫一时;蜀,曾经功成不居;吴,曾经名震江东。这么来看,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格。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经过一番刻苦的努力,终于当上了水军大都督,总统水兵。不过他太过于嫉妒,死正中年时。从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仔仔细细地走好追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700字篇10
这个学期,我利用课余时间读完了《三国演义》这部中国古典名著。书中主要讲述魏、蜀、吴三个国家之间的争斗,最后三国归魏,从此天下太平的故事。
书中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鲜活的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狭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我还明白了“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含义。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
关羽真勇敢啊!攻打樊城时,关羽被毒箭射中右臂,毒已渗入骨头。将士们找来名医华佗给关羽治伤。关羽问华佗怎样治法?华佗说:“我怕你害怕,立一柱子,柱子上吊一环,把你的胳膊套入环中,用绳子捆紧,再盖住你的眼睛,给你开刀治疗。”关羽笑着说:“不用捆。”华佗切开肉皮,用刀刮骨。在场的人吓得用手捂着眼。再看关羽,一边喝酒,一边下棋。过了一会,血流了一盆,骨上的毒刮完,关羽笑着站起来对众将说:“我的胳膊伸弯自如,好像从前一样。华佗先生,你真是呀!”用尖刀刮骨头一定疼痛难忍,而且当时没有麻醉药,可关羽居然还能一边喝酒,一边下棋,这是常人所做不到的,难怪连神医华佗都赞叹道:“我行医以来,从没见像你这样了不起的人,将军乃也。”想想自己,平时碰到一点困难挫折就畏缩,甚至痛哭流泪。有一次,我不小心被一块玻璃割破了手指,鲜血顿时流了出来。虽然血没关羽流的多,但恐惧加上疼痛,我哗哗大哭,眼泪和鼻涕流了一脸,邻居的小朋友们都笑我。现在回想起来,我只是伤了一点点皮肉就嚎啕大哭,以后怎么面对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与挫折呢?再说和关羽刮骨疗毒相比,我这点皮肉之苦又算得了什么?
读完了《三国演义》,书中的精彩动人的故事和英雄人物的事迹让我大开眼界,我不仅懂得了许多历史知识,同时还学到了一些描写人物的方法,真是受益匪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