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读书笔记2000字
在写读书笔记的过程中会产生新的思考,这有利于发现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好的苏东坡传读书笔记2000字是怎样的?这里给大家提供苏东坡传读书笔记2000字,供大家参考。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2000字篇1
我读了《苏东坡传》这本书,这本书主要讲了苏东坡的童年到流放岁月的事。我给你们说说我最喜欢的一章吧!我最喜欢《苏东坡传》第一卷第三章《童年与青年》。
《童年与青年》大体资料是以前的学生要把整本书背下来,背书时不仅仅要背书的资料、知识,连措辞也不可忽略。读书刻苦的苏东坡把整本书都抄了一遍,并且书没加标点符号,要学生自我根据课文的意思加标点。我觉的如果想学的知识有用,把它学透就能够了,没必要把整本书背下来,那个时代的教育方法有点不对,可是接下来几条我很赞同,学东西就要学透,不能半懂不懂,糊里糊涂的学过去。并且最终一条我十分赞同:让学生自我加标点,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读懂书,读透书,更好的学以致用。
我还喜欢《王安石变法》这一章,这一章讲到王安石定了一条青苗法,对穷人不利,而对朝廷很有利。苏东坡为了不让老百姓受苦受难,他和司马光等人一齐阻止王安石变法,更让皇帝禁用了这一法,苏东坡让老百姓受了益。我觉得苏东坡很顾全大局,不仅仅顾着自我,还关照着老百姓,我很支持苏东坡这种顾全大局的品质。同时我对王安石新定的法律很不赞同,为了让朝廷受益而不顾老百姓的安危。
苏东坡这个大江东去,浪涛不尽的千古风流人物会永远流传在人们中间。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2000字篇2
翻开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字里行间,一串悠长而又深刻的回忆被逐渐唤醒。
青山隐隐,波浪奔涌,水气弥漫。云雾缭绕间,站着一位中年,长袖宽袍,眼望前方,眉宇间散出一种气定神闲,手持折扇,豪放却暗藏淡淡的惆怅。这是《念奴娇·赤壁怀古》带给我对苏轼的印象。
初识苏东坡源于宋词。儿时的我总是摇头晃脑,咿呀念经,常常把“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挂在嘴边。那时还不懂得其中大意,就觉得写的真好,月亮上那些神话里的良辰美景都被包含其中了。再长大一些,经历过些许悲欢离合,我才终于明白“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千古绝唱中蕴含着绵绵情思与长长久久的美好祈愿。
诗词比赛让我走近苏东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他作为一位观赏者和诗人,对西湖之绝美抒发的赞叹;“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彰显着他强烈的报国之心,却又饱含着即将步入老年而壮志未酬的无奈;“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是他作为一位丈夫对亡妻跨越时空的深深思念。
偶然的机会,我观看了《经典咏流传》,谭咏麟演唱的苏轼的《定风波》让我印象颇深。当听到他用粤语唱道:“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瞬间,我的心被深深击中,整个人久久地怔住。恍惚间,一位白发飘飘的老者,拄着拐杖,在风雨飘摇中,步伐颤颤巍巍地向我走来,他伸出双手,仰天大笑。这种豪迈与乐观,仿佛是与生俱来,又深入骨髓。无论怎样的磨难,任凭无尽的风雨,他也毫无畏惧,永不言弃,
苏东坡的一生虽然跌宕起伏,但足以担得起“精彩”二字。我作为一名中学生,即使不能洋洋万言,写下许多豪迈诗篇,也希冀在闲暇之余去感受他“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达观心态;去体味他“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胸怀大度,收放自如。
在匆匆流年的时光长河里,在喧嚣陆离的世间百态里,我愿沏一壶清茶,细品东坡诗词之风度,探寻内心深处最平淡朴实之清欢。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2000字篇3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
《苏东坡传》是2012年1月1日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英国的丘吉尔。本书主要讲述了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的人生故事。
第一章童年时代
“乌台诗案”是苏东坡一生中最艰难的时期。尽管我们不能直接从本书中了解这一事件的始末,但是,从第四章中对苏东坡流放生涯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想象到苏东坡在“乌台诗案”中所经历的苦难。苏东坡在黄州虽然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但是,他并没有消沉堕落,而是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去面对苦难。苏东坡在狱中思出狱后,其弟辙四处奔走、上下打点,想尽快为哥哥赎身。这充分体现了苏东坡在文学和政坛上的影响力,也说明了他的文学成就不仅在当时,而且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第二章政治生涯
北宋时期的读书人,如果能在科举中考中进士,就能实现人生的大跨越。苏东坡就是这样的幸运者之一。在考中进士后,苏东坡进入翰林学士院任编修,后来又任起居舍人,还拜为知制诰,可以说正一步步走向仕途的顶峰。如果一直这样下去,那么苏东坡的前途将会无可限量。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苏东坡突然被贬出京,任杭州通判。在杭州任上,苏东坡取得了丰硕的政绩。但是,因为所作所为过于生硬激烈,再次被贬谪,这次被贬到密州、徐州、湖州。这些地方大多是当时社会比较混乱、民生困苦前线。如果换了别人,也许早就心灰意冷、怨天尤人。但是,苏东坡却依旧抱着乐观、豁达、通达明理的心态去接受命运的安排。他希望在地方做事有政绩、对百姓有恩泽、对自己有所成就。这种宠辱不惊、乐观向上的心态不仅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文学史上的趣谈。
第三章幸福时光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在苏东坡的生活中,处处都是矛盾。他身在官场,却始终保持着天真直率的性格。他善于用理性思考问题,用诙谐幽默的方式应对困难和挫折。在密州任职时,他带着随从射虎,表现了豪迈的气概;在徐州任职时,他率领百姓抗洪筑堤,表现了为民请命的勇气;在湖州任职时,他敢于冒犯皇帝的旨意,为民请命减赋税,表现了敢于为民请命的胆量。总之,苏东坡在政治上虽然遭受了很多挫折,但是他始终保持着一颗乐观豁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第四章流放生涯
“乌台诗案”发生后,苏东坡被贬至黄州任团练副使。在这个官微职卑的职位上,苏东坡依然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他经常驾着小船,游山玩水。在与朋友的书信中他说:“前日与大开兄言:欲卜居清江。”在黄州时期是苏东坡一生中文学创作最旺盛的时期。他亲自躬耕,号其田为“东坡”,人们称他为“东坡居士”。从第四章中对苏东坡流放生涯的描述中可以看出,苏东坡在黄州虽然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但是,他并没有消沉堕落,而是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去面对苦难。在第五章中有一首《定风波》是表现得非常好的一首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是苏东坡被贬途中遇雨的经历,反映出了苏东坡面对困难时从容淡定的心态和宠辱不惊的性格特征。
第六章晚年岁月
北宋元祐八年(1093年)10月1日到2日夜里,宋哲宗下诏将新党范纯仁、曾布等人逐出朝廷;3日到4日夜里颁行新法;5日夜里开始改元为绍圣元年;6日到7日夜里颁行绍圣新法。新党重新执政后,对旧党人士大开杀戒和贬谪之路。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2000字篇4
《苏东坡传》是一本介绍苏东坡的传记,作者林语堂用优美的语言讲述了苏东坡的一生。
苏东坡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他是一个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作品被广泛传颂,至今仍然被人们所喜爱。他也是一个政治家,曾经在朝廷中担任过重要的职务,他的政治观点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书中,作者还介绍了苏东坡的家庭和生活,他有一个贤惠的妻子和一个可爱的孩子,他的家庭生活非常幸福美满。但是,由于政治斗争的激烈,苏东坡不断地被贬谪和流放,他的生活也变得非常艰难。但是,他并没有放弃,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理念,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苏东坡的才华和人格魅力。他是一个有思想、有才华、有勇气的人,他用自己的行动和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我也深刻地认识到了自由、平等、正义等价值观的重要性,这些价值观是苏东坡所倡导的,也是我们今天所应该坚持的。
总之,《苏东坡传》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传记,它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苏东坡的一生,还可以让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2000字篇5
作者说:“我认为我完全明白苏东坡,因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欢他。”我读《苏东坡传》,是因为我想了解苏东坡。我想了解他,也是因为我喜欢他。
他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
苏东坡早年成名,登上仕途,不曾想随后的人生却是在宦海漩涡中坎坎坷起伏。
乌台诗案入狱后被贬黄州,后又放置x大半个中国的穷山恶水,都有他的足迹。他身处逆境,受人排斥,受政治上勾心斗角所累,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他在跌宕起伏的人生中历经的种.种委屈、落寞、孤独、清贫、艰险……但他总是能坚持一份天真淳朴的童心,应对忧患一笑置之,不为利益而动摇,也不为俗见而改变自我的信念。
谪居黄州的苏东坡,落魄得让人心疼。担着可有可无的闲职,领着微薄的俸禄只能举家食粥度日,还有恶疾缠身的痛楚……他并没有所以偏激和消沉,在他遨游赤壁之时,应对“江上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发出“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感叹,应对起起伏伏的人生,他风轻云淡地说出“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份洒脱和坦然让“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逐渐消失,代之出现的是光辉温暖和亲切宽容的成熟。当他发现当地百姓有弃养女婴的恶习时,于是毅然拿出自我少得可怜的薪资,到处写信筹措资金,举办育婴堂,救活了无数婴童。苏东坡在自我寒冷彻骨的人生低谷里,依然不曾忘却要去温暖别人。
在新旧当权派的夹缝中艰难求生,却从不舍弃自我兼济天下的初心。他是黎明百姓的挚友,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极有“民主精神”的斗士。他与社会上各行各业人都有交往,帝王朝臣、诗人隐士、药师、酒馆主人、道士僧人、贫穷百姓、甚至不识字的农妇等。在杭州广州地区兴办水利,建立孤儿院和医院,创办监狱医师制度,颁布严禁杀害婴儿的律令。在处理王安石新法改革遗患时,他全力从事救济饥荒,为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不惧与朝廷抗争。为减免贫民百姓欠税而向朝廷恳求。这才是真正能做到关心大众疾苦的高士该有的济世情怀。
苏东波无论悲喜,无论沉浮,都能怀揣初心,一路向前。这份豁达乐观也激励着我。
上个学期,我经历了人生中比较黯淡的一段时光,参加嘉禾中学自主招生考试,差十几分没有考上,而整个竞赛1班仅有几个同学没有被录取,这对于成绩处于中上游的我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虽然有教师和父母极力安慰,难免还是会耿耿于怀,以往有过退出竞赛班的念头。不经意间又看到了书房的《苏东坡传》,脑海中不禁浮现出苏东坡高大的形象。相较之下,想想自我这一点青春年少的挫折和失落算得了什么。仅有此刻不怕挫折,进取向上,学好知识和本领,才能将来有本事帮忙别人解决困难,有期望成为像东波居士肯为百姓谋利益的人。于是心中便又重新燃起期望,咬牙坚持。
读了《苏东坡传》,我更加了解他,我也就更加喜欢他。从此,我愿怀揣这颗初心,同他一齐继续向前。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2000字篇6
《苏东坡传》是著名历史学家林语堂先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苏东坡的生平和思想的描述,展现了北宋时期的文化、政治和社会风貌,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苏东坡的机会。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苏东坡的才华和人格魅力所吸引。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更是一位思想家和政治家。他的生活经历丰富多样,他的思想深邃而独特,他的性格豁达而乐观,这些都让我对他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苏东坡的生活经历在书中得到了详细的描述。他出生于北宋中期,家庭背景良好,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在文学、艺术、哲学、政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然而,他的政治生涯却屡遭波折,多次被贬谪,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我深受启发。
苏东坡的思想也十分独特。他主张“儒道释”三教并重,认为人的思想应该自由自在,不受拘束。这种思想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也有所体现,他的诗词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他的政治思想也十分开明,他主张“务实”的政治方针,强调以实际效果为标准来评价政治得失。这种务实精神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学习。
书中的一些情节和细节也让人印象深刻。例如,苏东坡在黄州期间的文学创作,他创作的《赤壁怀古》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词作品成为了经典之作。又如,他在杭州任知州期间,大力治理西湖,使得杭州地区的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些细节和情节都展现了苏东坡的才华和人生态度。
从个人角度来看,《苏东坡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苏东坡的才华、思想和人格魅力让我深深地折服。他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明白了在困境中如何保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同时,书中提到的苏东坡的文学创作和政治事迹也让我受益匪浅。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2000字篇7
苏东坡是一位多才多艺,生活多次多彩的人。他是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百姓们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月下的漫者,是诗人......这些还是永不足一勾画出苏东坡的全貌,也许到现在也没没有人能够完全了解他的人品品性。苏东坡,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政治上的钩心斗角与厉害谋算,与苏东坡格格不入,他反而好像是和弗兰西斯. 培根相反的人。他的诗词文章,或一时有感而发,或随兴而为之。但都是真性自然流露,顺乎天性,刚猛激烈,正如他所说的“陈春鸟秋虫之声”。虽然他一直卷在政治的旋涡当中,但他却觉月吟诗作赋,独处于政治之上。但他有体恤民众,为百姓做好事。
书中有一回这樟写道,苏东坡现在自己衣食足堪自给,心满意足。他今日之使我们感到亲切自然之处,是那一片仁爱心。当年在他所住的地方溺死初生婴儿的野蛮风俗,最使他痛心,所以他立刻提笔给本地太守写了一封信,请朋友带信亲身去见太守。由此可见,苏东坡他是一个有仁爱,体恤民众的人。事后,苏东坡自己还成立了一个救儿会,为乡村贫苦的孕妇提供帮助。苏东坡说,如果一年能够救一百个婴儿,该是心头一大喜事。而且他自行每年捐出十缗钱。他行的才是最上等的佛义。
这本书记载的是一个诗人、画家与老百姓之挚友的事迹。他感受敏锐、思想透彻、写作优美、作为勇敢,绝不为本身利益而动摇,也是不因俗见而改变。
所以,苏东坡过的快乐,无所畏惧,像一阵清风度过了一生,不无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