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心得800字

| 新华

写心得可以锻炼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有助于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写好聊斋志异心得800字有什么技巧?这里给大家整理聊斋志异心得800字,方便大家学习。

聊斋志异心得800字篇1

楼阁山水,人物鸟兽,各尽其长;嬉笑欢乐,愁怒哀苦,确有神情。――题记

在浦先生笔下一个个妖魔怪并不可怕,他们有着比普通人更珍贵的感情。义犬的舍生取义,救助了只与它有一面之缘的人;促织的以身保家,帮助了一家人度过了重重危机;三蛇的忠心耿耿,为蛇人养家糊口谋求生口……这一幕幕无不感动着我,试问人类有这种感情吗?有但不多,更让我感动的是,这些鬼怪并不可怕,而是一改以往形象,用真诚待人。这值得我们去珍惜去体会,这是真情!蒲先生让我看到了世界充满感情的另一面。

浦先生教我学会舍生取义,忠心待人,让我在探求人生的道路上迈进了更大的一步!

浦先生对封建礼教的不满和对理想爱情的向往也表现在此文中。俗话说得好“窈窕淑女,君子好求”,王生对婴宁的念念不忘感动天地,小翠对王元丰的真心真意,天地可鉴。那潇洒艳丽的粉蝶让阳生废寝忘食,那俊丽清秀的小倩让宁生为情而拼命,那含冤而死的连城为自己的爱人日夜操劳。人世间的至情至爱是多么美妙的东西啊!情爱在蒲先生的笔下更显得完美无瑕。让我们体会到了人间最美好的东西。

蒲先生教我懂得了人间的至情至爱,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又让我在人生道路上上了一个阶梯。

爱恨转眼繁华梦,梦醒徒流一剪红。镜花水月太匆匆,梦中留有你笑容。远处娇人杨柳风,神情交错心晃动。何为情?何为爱?何为恩?何为义?情爱终叫人眷属,恩义永流世人心。远去的蝴蝶,近去的梦,情爱恩义缠绵此生中。

魑魅魍魉,恩义情爱完完全全溶入在这部巨著中,它记述着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它不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不因时代的变迁而被遗忘,它吸引着不同时代不同种族的人,让我懂得了用心去看人生。谢谢蒲先生!

聊斋志异心得800字篇2

假期里,我和妈妈去书店买了一本《聊斋志异》。它非常有趣,不久我就看完了这本书。

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聊斋志异》是一部经典小说,是非常值得阅读与欣赏的,它是明末清初著名作家蒲松龄的代表作,据说他是在40岁左右写成的。我想:为什么蒲松龄会起这样一个书名呢?这个问题使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那一天,我看了书中的“前言”,才知道原来“聊斋”是他书屋的名字,“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的就是奇异的故事。

《聊斋志异》是古代灵异、志怪小说的集大成者,有“空前绝后”之美誉。《聊斋志异》看来偏偏讲的鬼、狐、仙、怪,其实字字都是人、情、世、态,字里行间无不饱含出作者对人生的丰富体验和深刻智慧。

在《聊斋志异》中的《婴宁》这章中,讲述了一个容貌美丽的狐仙婴宁与一位叫子服的秀才相恋的故事,婴宁有情有义、心灵纯洁,比现实中的人更加可亲可爱。虽说她是一只托给鬼母所养的狐狸精,可她并没有邪恶,喜欢笑。她让子服将自己的父母合葬,并且感激子服一家人对自己的关照,后来,子服的母亲给他们两个人主持了婚礼,一年过后,婴宁生下一个胖儿子,不认生,见人就笑,很像他母亲。

其实,《聊斋志异》表面上在讲鬼、狐一类的故事,而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腐败。我从这本书上感受到了,蒲松龄当时所在的那个时代,贪污成风,赃官比比皆是,清官没有几个。想到这里,还有谁没有理由再去好好学习,去把社会不规则的事情改正过来?我想,每个读过《聊斋志异》的人,都能深刻的体会这本书的含义,要是想过上美好、不被欺负的生活,那么我们就要从现在开始,从身边做起,以自己为榜样,做一个有素质的人。在这里,我又不禁佩服作者的慧眼明珠,佩服他敢于正视现实的精神!

这些故事,让我入迷,我不禁大声朗诵起来,吸取其中的精髓。

聊斋志异心得800字篇3

为了情,可以不避生死,不论阴阳;为了情,可以起死回生,感天动地。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不惧怕一切的,而人与神、人与鬼之间也拥有超越一切的力量,这是我从蒲松龄的文字中学会的——情。

《聊斋志异》中的人神鬼狐的形象极为突出。《水莽草》中“鬼不得轮回,必再有毒死者,始代之”而被害的祝生却因痛恨此种轮回,不再祸害别人而尽心尽力去救别人,积成功德成仙;《香玉》里身为花神的牡丹花香玉被人移走,深爱着她的黄生日日哭吊,感动了花神,最后还魂复生,结为夫妻……原来,“爱总有奇迹”在古人心中早已种下了不解之结,在那个“灭人欲”的传统理念横行的时代,蒲松龄是个异类,坚守着自己的理念,尊重的是自然本性和自然感情,才历尽一生的心血成就了这本不朽之书。

情,说来说去总绕不过的一个字,承载了古今多少人、多少事、多少梦、多少苦痛、多少甜蜜才有可能领悟的感受。“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在这本书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古人的浪漫以及不顾一切的勇气与执著,那是现代人身上所稀缺的情感。而今的我们依旧没有书中所说起死回生、举翅蓝天的能力,更不可能以花为妻、与鬼相谈、以狐为友,但是我所执著地看到的是“情”,无论是舍身成仁的友情、感动天地的爱情、苦苦为儿的亲情,都是值得现在的我们再一次体会的,也应是我们所珍惜的,因为我们的生活不可能“三年之后”“十月愈后”那样简单,我们是要好好生活的,好好寻找属于自己的故事。

“以人事之伦次、百物之性情说之。”《聊斋》用它魔幻的笔法构成了一个个小而精的故事,构思奇幻委曲,记事诙谲蔓妙,行文典雅纯熟,风调寒峭高古。《聊斋》的魅力就是如此,像一块巨大的磁石硬生生地吸引着我的眼球,欲罢不能。再谈到“情”,在这不同于其它书籍的背景下,又显得生动而不夸张,灵活而不做作。

狐虽是怪,鬼虽非人,神虽有不可控,但是,情,看上去那么深奥却容易体会,只在一念之间方能成为刻骨铭心的记忆。聊斋中也有些我不能懂的“愚昧”,孤身一人而被迷惑的蠢,不念家人的孤注一掷,毫无主见的听从顺从,或许那是古人落后思想的阻碍罢了。

为了情,可以不顾自己。

为了情,可以拼尽全力。

为了情,终是为了情。

聊斋志异心得800字篇4

古之书,今之著作,在时间中慢慢流淌,在传承中越发光芒,我读了许多的书,有介绍革命者的红颜,也有趣味横生的格列夫游记,但是,我今天读的这本书,是一本关于古代野史的《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这本书看似荒诞不经的笔法,却道出了古代的人情世故,人间冷暖。它所记载的是并不真实,却是真实社会的一个缩影,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有许多的感触,当我读到这一则故事:古代有一个穷书生,他非常的喜好读书,但是却因为正直的文风,每年都没有考中进制,而且他还有个坏习惯,就是在没有考上的时候总是要借酒消愁,所以他也培养了喜好饮酒的坏习惯。他每天都将书准备到一个纸蒌里,等第二天放在阳台上,将阳光打在书上,把书的异味都去掉。

这一天晚上,他突然听到房间中有什么异响。刚开始还以为是屋子里的老鼠在乱窜呢,但是后来他发现这响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大,而且好像不是从屋内发出来的,是从房顶上传过来的,他走出屋门,仔细的一看,原来一只狐狸在津津有味的阅读书呢,他不仅读的声音很高,而且很动情。书生一见大喜,连忙把他引进了家中,酒肉款待,从此之后这位叔和狐狸便成为了挚友,从此,相依,相伴,相依相随。当书生死去的那天,狐狸还在他的坟前动情的哭泣呢。这则故事虽然短小精悍,也有些荒诞,但是却道出了世间最美好的,人与动物那真挚的情感。

聊斋志异有些故事,它讲述的是一个个不真实的故事,但是思想品德精神内涵却是令后人,难以深入挖掘的,他在这一个个荒诞无聊的背后,蕴含了多少心酸的往事,他在这一幕幕辛酸往事的时候,又蕴含了多少历史的沧桑?在这荒诞不经的文字中,我们看到的并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段段历史,一段段情感,一段段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大美文字!

《聊斋志异》真乃一本奇书!

聊斋志异心得800字篇5

在读一本书时,首先要对作者有一些了解。《聊斋志异》的作者是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四次科考而不第,一声穷困潦倒,留给后人的唯有他数十载坚持与努力撰写而成的、名传千古的《聊斋志异》。

可能有些同学还不清楚它讲述的是什么。志异,顾名思义,就是记录怪异的事情。其实是些鬼、狐之类的事。说实话,一开始我就是把它当作玄幻小说来看的。其中也有几个故事,是我们曾经听过甚至学习过的,比如《画皮》、《聂小倩》、《崂山道士》等。但后来我发现我错了,在一个个可笑、可悲、可愤的故事中,都是当时的社会真实写照。就以《席方平》为例,席廉得罪了富豪羊某,为羊死后买通冥间的狱吏旁掠而死。席方平代父伸冤,魂赴冥司告状,可是从城隍到郡司直至冥王都收到了羊某的贿赂,不仅冤屈莫伸,反遭各种刑罚。这篇文章表面上虽写幽冥,实则影射人间,写尽了劳动人民的苦难与强大的意志力,也侧面反映了当时商业巨贾的权力之大与贪贿之多。正如郭沫若所言:“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除《席方平》以外,还有不少故事给我带来深刻的启迪:《崂山道士》讽刺了像王生一样好逸恶劳、投机取巧的人;《画皮》叫人要透过外貌洞悉人的本质;《偷桃》、《口技》描写了当时民间高手的超凡技艺。

《聊斋异志》中所描绘的,都透露出作者对科举制度的鄙夷,对封建社会的厌恶和对当朝官员腐败的仇视。在对不同人物的描绘中,显现了人性中潜在的怯懦与自私。然而,对于鬼与狐来说,也是存在两面性的,有好鬼与善狐,也有恶鬼与狡狐。对于向善的狐的描写,也是作者对理想的爱情的赞颂与向往,但也不妨是对男权至上的哀叹。在满清政府当权时,能创作出这等讽刺意味与对新事物的赞颂并存的作品,不得不说蒲松龄是一代奇才。

蒲松龄自己也不会想到,三百多年后,竟有一代又一代人去研究《聊斋》、解读《聊斋》,这个终生没有中举的老贡生,这个饱读诗书却三十年以教书为生的老夫子,这个穷困但不潦倒的老叟,现在是否泉下有灵,看得到这一幕。不知在另一个幽冥世界里,他可曾完成自己的夙愿,寻得到一个没有压迫、和乐安定的世界?也许,仍旧有人做着和他一样的梦,让他们轻轻地睡去吧,他的灵魂与《聊斋》同在……

聊斋志异心得800字篇6

假期里,我和妈妈去书店买了一本《聊斋志异》。

它非常有趣,不久我就看完了这本书。

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聊斋志异》是一部经典小说,是非常值得阅读与欣赏的,它是明末清初著名作家蒲松龄的代表作,据说他是在40岁左右写成的。

我想:为什么蒲松龄会起这样一个书名呢?这个问题使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那一天,我看了书中的“前言”,才知道原来“聊斋”是他书屋的名字,“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的就是奇异的故事。

《聊斋志异》是古代灵异、志怪小说的集大成者,有“空前绝后”之美誉。

《聊斋志异》看来偏偏讲的鬼、狐、仙、怪,其实字字都是人、情、世、态,字里行间无不饱含着作者对人生的丰富体验和深刻智慧。

在《聊斋志异》中的《婴宁》这章中,讲述了一个容貌美丽的狐仙婴宁与一位叫子服的秀才相恋的故事,婴宁有情有义、心灵纯洁,比现实中的人更加可亲可爱。

虽说她是一只托给鬼母所养的狐狸精,可她并没有邪恶,喜欢笑。

她让子服将自己的父母合葬,并且感激子服一家人对自己的关照,后来,子服的母亲给他们两个人主持了婚礼,一年过后,婴宁生下一个胖儿子,不认生,见人就笑,很像他母亲。

其实,《聊斋志异》表面上在讲鬼、狐一类的故事,而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腐坏。

我从这本书上感受到了,蒲松龄当时所在的那个时代,贪成风,赃官比比皆是,清官没有几个。

想到这里,还有谁没有理由再去好好学习,去把社会不规则的事情改正过来?我想,每个读过《聊斋志异》的人,都能深刻的体会这本书的含义,要是想过上美好、不被欺负的生活,那么我们就要从现在开始,从身边做起,以自己为榜样,做一个有素质的人。

在这里,我又不禁佩服作者的慧眼明珠,佩服他敢于正视现实的精神!

这些故事,让我入迷,我不禁大声朗诵起来,吸取其中的精髓。

聊斋志异心得800字篇7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意思是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

蒲松龄从小就喜爱民间文学,喜好搜集民间奇闻异事,他一生贫困潦倒,当了三十多年的农村教书先生。可是,他去南方一年的幕僚生活也为创作《聊斋志异》做了必须的准备。南方的自然山水和风俗民情开阔了他的眼界,幕僚的身份使他有机会接触社会各阶层人物,异常是官僚缙绅和下层歌姬,为他在《聊斋志异》中塑造各种官僚豪绅和众多女性形象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在这部小说集中,作者寄托了他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孤愤,人物形象刻画得鲜明生动,多谈狐、鬼、花、妖。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假、恶、丑。他们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抨击了科举制度的腐朽,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表达了作者既有对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又有对怀才不遇、仕途难攀的不平,既有对贪官狼狈为奸的鞭打,又有对勇于反抗敢于复仇的平民称赞。

《鬼哭》就是一个典例。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谢迁之变时,贼人占据王七襄的房子,官兵入城平定贼患,剿灭了盗贼。王学使派人处理掉家里的尸体。从此,宅子里总是出现鬼哭,直到做道场超度他们,这才灭除鬼患。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为人凶狠残暴,鬼也不会怕他,公道正直,鬼也会感化。以‘人’的面目出现还不能吓住‘鬼’,请不要装扮成一副‘鬼’模样来吓‘人’!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鬼神之分。那些损人利己,残害百姓,助纣为虐,仗势欺人的人在人们心目中就是“鬼”。反之,在生活中那些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尊老爱幼的人在人们心目中就是“神”。以前的封建社会让人们无法安居乐业,但此刻虽说科技发展迅速,人们不必为吃饱穿暖而发愁,但总有一些贪官、小人做出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不到目的,决不罢休。这些人是社会的败类,是国家的耻辱。

世界上总有善恶之分,我们虽然不能做什么,可是能够适当的改变。让善良多一点,恶毒的人少一点,甚至使这个世界没有恶,仅有善,让世界变成一个和谐、完美的家园。

    相关文章

    779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