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飘》的读书笔记

| 新华

读书笔记是通过记录自己的读书心得和体会,更好地掌握知识,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写关于《飘》的读书笔记要注意什么?这里给大家提供关于《飘》的读书笔记下载,供大家参考。

关于《飘》的读书笔记篇1

连写几篇,都以失败告终,我对小说便怕起来了。怕写,也怕读。读了对我创作无益,读之何用?也许我根本不是写小说的料,何必在这棵树上吊死?再加上老家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工作压力山大。不仅小说,其他文学作品也懒读怕写。

“《雪花飘飘》这篇小说有点意思,值得细读,我原来觉得清鸟(王兆玲的笔名)的散文写得好,没想到她小说也很优秀。”原以为从此告别了小说。不料,朱华胜老师,在桃色文谷QQ群里这几句话,又燃起我对小说的兴趣。

朱华胜老师是曲靖市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华东文学》执行主编,江山签约作家,江山逝水流年社团副社长,近年他的小说在全国各大报刊闪亮登场。他推荐的小说都写得不错,有些还对小说创作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多位小说作者,从他推荐作品阅读中受益。他的话,让我不由对《雪花飘飘》感兴趣起来。原只想看看这篇小说,有点什么意思,怎么个有意思?没想到,我一口气读完,这篇七千三百多字的短篇小说,又连读三遍。

阅读《雪花飘飘》的过程中,让我想到一句话,那就是探幽览胜人物处境向坏路。

小说从大鹏面临入夜,深冬,牛角山环山公路的行路难开始。到连续开车八个小时的极度疲劳。到地面积雪未消,天空飘起雪花。到雪越下越大。到瞧见油针滑下警戒线。到迷糊中,一条黑影在眼前一闪。到为解饥饿吃完仅有的一块面包,喝完车上的最后一瓶水。到背包被劫,五年多的积攒顷刻化为乌有,五年多的忍气吞声这么简单地被否定。一步步把主人公大鹏推向绝境,也一步步将故事推向高潮。

大鹏进无可进,退无可退,似乎只有死路一条。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回想起与闵月的纯洁爱情,与张蓓蓓的龌蹉情感,大鹏更觉对不住闵月,无颜再见闵月,不死不行,不死不足以解脱。大鹏如果在这里死了。《雪花飘飘》也就不是一篇成功的小说,充其量是个在外吃软饭的男人,回家钱财被劫,无颜见老婆,自杀身亡的故事。这种故事再平常不过。小说要讲故事,但它还承载着剖析人性,挖掘人性的重任,它要把引人向美向善的主题,藏于吸引人的故事之中。

文似看山不喜x,一波三折最引人。正在大鹏非死不可的时候,作者巧妙设计出一个神秘的手机铃声,引出埋于大雪之中迫切要回家的大姐。大姐丈夫得了尿毒症,大姐在城里当月嫂养家,为省车费,偷爬上一辆货车,遇落石翻车,她跳了车。大姐家的遭遇,大姐对丈夫的挚爱,唤醒了大鹏的良知,唤起了他对自己所作所为的回忆,也唤起了他对妻子闵月的深深愧疚,更重要的是唤起了大鹏做人的担当。小说让大鹏由想死,转向了想活,因为他找到了活下去的勇气。他再次想起丢失的背包,但这时想到它,不是为自己,也不是为闵月,更不是为张蓓蓓,而是为眼前这位身处极端困境,却对丈夫充满爱,对生活充满希望,无限执着的大姐。大鹏人性的善开始回归,他的人生价值在救助大姐的过程中得到体现。小说的思想性得到完美体现。

小说结尾:“太阳出来了,世界变得更加清亮……”是天气变化的真实描写,同时也是小说主人公大鹏内心的真实写照,他扫除了内心对纸醉金迷生活的沉迷,也不再为张蓓蓓的'威逼利诱所屈服。大鹏身后歪歪扭扭,深一脚浅一脚的回家脚印,便是最有力的佐证。

一位著名小说家曾经说:小说要给人物设置一个远景,为达到远景目标,他不断地努力,但是总因为各种问题,使他总达不了目标。他为此特意举柳晓红的短篇小说《小镇来了马戏团》为例。按这位小说家的说法,《雪花飘飘》中大鹏的远景目标,就是把从俄罗斯带回来的昂贵貂皮大衣送到闵月手中。为此,他提前一天返程,连续八个小时开车;为抄近道,把豪华轿车开上四周悬崖峭壁的牛角山环山公路,也不管公路是新修的;为制止眼皮沉沉下坠,他不惧严寒,几次三番打开车窗,让冷风灌进车里,驱赶疲劳;为早点走出牛角山,他把车速提了又提,红牛喝了一瓶又一瓶;为避免轿车缺油,他把暖气关了;一条黑影在眼前闪过,他手忙脚乱刹车,四下里张望;为抵抗肚子的空鸣,他吃完了仅有的一块面包,喝完了车上最后一瓶水。大鹏为达目的,真是无所不用其极。但他终就抗不住睡意的侵袭,睡着了。大鹏五年的积攒顷刻化为乌有,五年的忍气吞声被简单地一下子否定。这一睡,把他推到生与死的边缘,把小说推到最高潮。

与《小镇上来了个马戏团》中主人公,演出开始时,他们却睡着了不同。大鹏得知背包丢了后,他想到的是死,他也确实只有死路一条,这很符合故事发展的规律。但小说家就是要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你看着他要死,我偏不让他死,让他活。还不是我让他活他就活,而是要让他自己想活,自己要活下去。为此,作者巧妙设计了路遇迫切要回家的大姐,让大姐的遭遇,大姐对生活的坚定信念,对丈夫的挚爱,感化他,逼出他内心的人性,找到自己的价值,找回活下去的勇气。

小说一波三折,一山放行一山拦之后,终于柳暗花明。在迭宕起伏中挖掘出人性,展示了人性中丑的同时,也发掘出了人性中的美。如闵月十岁时,来到牛角山村,第一天过独木桥,面对陈年失修的独木桥,过到一半,再不能前行,嚎啕大哭,大鹏拉她过了河,从此,每天在河边等闵月过河。还有身埋雪堆的大姐,丈夫说他的尿毒症是医不好的,她不相信,她要与他白头到老,为了丈夫,为了公婆孩子,为了医治丈夫,她毅然出去当月嫂等。这些人性美,人性善的文字,读来荡涤人心。

小说,写的是人,揭示的是人性。小说家要让读者对自己的小说感兴趣,保持小说故事发展的神秘性,无疑是一个捷巧。把人物命运处境一步步向坏路上推,便是小说创作的一种方法。王兆玲老师的短篇小说《雪花飘飘》便是这样,正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她一步步把大鹏的命运处境向坏里推的过程中,不断地挤压出他的人性,推到不能再推的顶点时的转折,又给人以希望,让人感到柳暗花明。让人为大鹏捏把汗,会心一笑,扼腕。叹大姐的悲苦,赞大姐的坚强后,又为大鹏主动送大姐回家赞叹,为他勇敢回家欣慰。这正是小说创作的探幽览胜人物处境向坏路的最完美结局。

关于《飘》的读书笔记篇2

以前也读过许多的书,当然其中也包括《飘》,但那时只是泛读并没有精读。再一次拿起《飘》细细品读,才有了不一样的感觉。现在我把它粗略的介绍给大家。

《飘》是一本有助于了解美国南北战争背景的书,英文名为《come with the wind》.故事开始于某个春天,16岁的斯佳丽笑容明媚,骄傲,直率,简单,就像调皮的风一样。优越的家世清秀的脸庞,美丽的衣裳,她从来不知道这世界上还有什么风雨和灾难。

战争前的日子,惬意得人只看得到阳光。然而,美好的事物总是那么短暂,忽然,失败来得那么快。一厢情愿的爱情幻想被击碎,儿戏般的嫁人,又在短短两个月后成了怀者遗腹子的寡妇。美国此时,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她所爱的人上了战场,她一度深爱自豪的家园荒废了,失去了母亲,父亲也因此受到的刺激,脑子糊涂了。从此,她不在有任何依靠,困苦无依。但倔强坚持的她并没有想命运低头,面对一切,她咬紧牙关,挺着胸膛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挑起了整个家庭。

她在生活的磨砺下,她细嫩的双手磨出老茧,她回忆那些已经逝去的人和往事。回忆那一去不复返的幸福生活,思考一片黑暗的未来中种.种艰难困苦。这时她对自己说:“从现在开始,我和我的家人不会再过一天没有东西吃的日子了”这就是她唯一的精神之柱,她用她的坚强与执着,使她们家的生活一点点恢复了起来。

故事说到这里,女主角已经在战争的熔炉里,完成了一次由软弱到刚强的全新蜕变。斯佳丽很坚强,也很热情,是个活泼可爱的女人。她喜欢幸福和富裕的生活,她一直在追求自己理想的爱。

成长是一个自然而然发生的过程,时暖时危,却不停歇,也是自己一点一点挣脱旧的躯克,注入新的血液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没有人可以代替而必须亲身经历的。

回到青春的最初,自己也和斯佳丽一样,无忧无虑的生活在校园里,除了校园内的人和事,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原来可以那么丰富多彩。大一的生活,对所有的事物都感到新鲜好奇,与宿舍的姐妹天南地北地聊天,谈理想和所学专业,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和各项比赛,来回于图书馆和教室之间,看着时间匆匆流过,不知不觉,自己已是大二的学生了,身边的一切不断地发生变化,看着大一新生稚嫩的眼神。想着当时初来乍到的自己。现在,宿舍里不再有成群结队的去逛街的热情,未来怎样谁也不知道,我所能做的就是尽量充实自己,人总是向前看的,只是为了未知的拼搏。

好好学习,这是一个学生该做的事情;

好好美丽,这是一个女孩应该有的情怀;

好好快乐,这是任何一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得到的生命的感觉。

本人学识有限,仅仅是做了一下粗略的讲解与介绍,有机会希望大家能自己亲自阅读一下《飘》。因为旁观的乐趣永远没有亲身经历的实在真切。《come with the wind》是很适合渴望成长和正在成长的女孩子读的作品,让我们期待成长,哪怕命运捉摸不定,成长道路上无数的变幻和无奈的消逝,但这一切都不能阻挡我们成长的脚步。

强者不是压倒一切,而是不被一切压倒,让我们女性越来越美丽吧!

关于《飘》的读书笔记篇3

书本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描写了瑞特和斯佳丽(白瑞德和郝思嘉)永远不同步的爱情,白瑞德真诚一心一意爱着守护着等待着斯佳丽,最后等来的是死心,等到斯佳丽发现自己原来爱的是白瑞德而不是阿希礼时,已经来不及了,白瑞德的心已经死了。

1、当斯佳丽需要帮忙时,白瑞德总能及时出现在她身边,帮助她,安慰她,陪伴她。

2、白瑞德打破自己不结婚的原则,真诚向斯佳丽求婚。

3、婚后,白瑞德事事满足她,迁就她。

4、可斯佳丽的心却一直在阿希礼身上,她没意识到,那只是崇拜自己幻想出来的偶像而已吖。

5、白瑞德用了极大的真心去爱斯佳丽,极大的耐心去等待斯佳丽来爱他,可他终于明白他等不来斯佳丽的.爱。

6、当斯佳丽发现自己真正爱的是白瑞德后,白瑞德的心已经死了,要离她而去了。

人吖,就是这样,一直在追寻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却忽略了自己能拥有的美好,当失去了一切后,后悔也来不及了,还是珍惜当下吧。

读完这本小说后,心情是压抑沉重的,是心酸的,看得不好受,凄美,看哭了。

关于《飘》的读书笔记篇4

所有随风而逝的都是属于昨天的,所有历经风雨留下来的才是面向未来的。“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飘》

当爱情面临生活的无情考验,当爱你的人你并不爱,你爱的却又爱上了别人,当这世界充满了虚伪,当生活的苦酒一齐向你袭来。看啊,这人间,纷繁复杂,光怪陆离。所有的这一切,被浓缩在一本伟大的书中,这就是——《飘》。

主人公郝思嘉是一个青春美丽,活泼动人的贵族小姐。优越的家世以及她那美丽的容颜,让全郡的男子对她倾心,以能和她跳支舞甚至说一句话而感到骄傲。但思嘉心里却唯独只爱着艾希礼。她以为自己整个的生命只有艾希礼。

她也任性,自私,自己的东西绝不允许别人占有,包括自己爱的人。但面对自己喜欢的人,思嘉勇敢地去爱,她不顾世俗,不愿做一个自己讨厌的淑女。在艾希礼要宣布自己将与媚兰结婚的宴会上,她向艾希礼说明自己的心意,大声喊出她爱他,但她遭到了拒绝。

妹妹和同伴都嘲笑鄙夷他,奶妈和爸爸也极力反对,爸爸对她说,“你嫁给谁有什么区别呢?只要他是个南方人,想法跟你差不多就行了。你把自己的幸福拱手相让,去追求令自己并不幸福的这种东西”。爸爸的话是大多数人的看法,他无疑是理智的,会为思嘉找到一个生活上合适的伴侣,面对爱情和婚姻,理智的人往往都会牺牲后者。但令人可笑的是,他又怎么会知道思嘉心里的幸福是什么呢?

她爱艾希礼,艾希礼却选择了媚兰,在所有人看来,这无疑是一桩完美的婚姻,媚兰温柔善良,优雅大方,仿佛就是十二橡树园最佳的女主人。

但艾希礼明白,她心里是喜爱思嘉的。是啊,面对这样一个青春动人的女孩子谁能不动心呢?但喜爱归喜爱,要在一起生活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就连媚兰也说,男人会和这种女人调情,但不会娶她的。这也成为艾希礼一生的一个悲剧,他长期处于不安状态的人,心理上既不能终于他的太太,但也不能真的`出轨去爱思嘉。

终其一生,思嘉也没有得到艾希礼。前前后后结了三次婚,但没有一次是为爱情所结,。为了与艾希礼赌气,她竟然就轻易地与查尔斯结婚,这时的她多么年幼无知啊,没有经历过生活,也不明白婚姻的真正含义。试想查尔斯没有在战争中死去,那她要相伴一生的就是十几岁时一时冲动与之结婚的人,多么可怕。又或许她不顾世俗,还是毅然追求艾希礼,那查尔斯就是这场婚姻中最悲惨的人了!是啊,生活,岁月,有时候你没得选择,也可怕的令人心痛,谁走知道午夜梦回躺在你身边的那个人心里又想着谁?

战争很快爆发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南方袭来,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无情的战火销毁了一切,夺走了很多人的生命,陶乐庄也被夷为平地。思嘉成为了一个寡妇,但她对死去的查尔斯一点也不表示同情,面对一身黑色的衣装,她几乎感到窒息,“为什么,为什么不让我跳舞,为什么要穿这难看的衣服?我毫不伤心,我为什么要一直假装?”这就是思嘉,我们在为她的无情和冷漠咬牙切齿时,也被她的勇敢所折服。他大胆走向瑞德,在众目睽睽之下和他跳舞,她不管别人怎么想,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是的,她从来不会因为世俗的限制而抹杀自己的天性,敢爱敢恨,爱得大胆,恨得也分明。她有足够的勇气,无需虚名。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简单随性的思嘉却能超乎常人地拜托这种枷锁。当然,查尔斯始终成为了那最悲剧的一个,他到死也不知道自己的妻子终其一生没有爱过她哪怕一分钟。

如果这时她还是那个任性的少女,那么战争终会让她认清现实,也明白爱情和婚姻的区别。这冷酷的战争象征着生活的苦难,它总会在某一刻你不经意中悄然来到,无论你是否做好准备,它都会向你袭来,你无法躲避。王公贵族达官显贵躲不掉,平明百姓奴隶更是躲不掉,甚至庄园里的最后那只鸡也没能躲掉。

她目睹了横尸遍野的街道,所有人在逃亡,亚特兰大一片混乱,她也想要逃离,可这战争给她的第一个考验也来了,当然,她也成功地经受住了考验。面对即将分娩不能立马离开的媚兰,她选择了留下来。尽管她自私,但她没有扔掉这样一个“累赘,”,而且这个人还是她的情敌,一窍不通的她给媚兰接生,将孩子顺利产下来。我们不禁赞美那个在平常自私自利的思嘉在此时是如此的勇敢和有担当。是的,在大是大非面前,她还是保持着冷静的头脑,她还拥有做为一个人的良知。

最后,在瑞德的帮助下,她带着媚兰和幼小的婴儿,踏上了回家的路,这一路的艰难无法用语言描述,没有人会知道能否走回去,但思嘉硬是靠着自己的顽强意志回到了陶乐庄。中途瑞德的离去,让她感觉到了恐惧,是啊,此刻面对生活风霜雪雨的时候,她是多么希望身边能有一个人陪伴着她。但她也明白,有些路,必须自己独立走,没有人可以替代。人们常说,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在人生的旅途中,会有无数的人走入我们的生命,也许他们都会陪我们走上一段路,以消磨我们旅途的冷清与寂寞,或许给我们的恐惧带来一点安慰,但最终的路,只有自己走,没有人可以替代你,也没有人可以一直陪你走下去。

回到陶乐园,一切已经变了样,昔日美丽充满生机的大庄园如今已毫无生机,像死灰一般沉寂。妈妈在惊吓中已经去世,爸爸神经错乱。家里唯一留下来的只是一大堆债券,没有吃的,没有钱,生活刚给了她一点希望,却又重新让她陷入绝境。但只要活着,只要有土地,就可以重新开始。她脱掉华丽的裙子,围上了围裙,她穿上了仆人下地时穿的鞋,走向了土地,用自己的手劳作,日光晒黑了她的皮肤,沉重的劳作让她的手变得粗糙。但她却有了不同于以往人生的特别收获。她渐渐明白了父亲对她说的话的含义,土地是世上唯一值得你为它奉献,值得为它奋斗、牺牲的事物,因为它是唯一永恒存在的东西。是的,当你为什么东西付出过劳动时,你就会爱上它的,她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在土地上播撒着一家人的希望。她在土地中,渐渐变得成熟,更加坚强。

而战争归来的艾希礼却一直沉湎于往日的幸福生活无法走出来。他抱怨战争,是战争让他失去了他所爱生活,他说,这里的生活太接近现实,如果没有战争,他将一生快乐地沉醉在十二橡树园里。面对残酷的现实,他没有勇气站起来,而是一直选择逃避。是啊,同样面对生活的苦酒,有人将他一饮而尽重整山河再出发,而有人就借酒消愁,郁郁终生。

直到媚兰的死终于让他跌到底谷,媚兰活着,他还有人可以说话,可以寄托感情,而如今他失去了家园,失去了妻子,也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和勇气。而此时,看到面对她的表白无动于衷的艾希礼,思嘉终于明白,他根本就没有爱过她,她这么多年爱的,只是一个不存在的东西。万念俱灰之中,她想起了瑞德,她明白了,自己已经在无意中爱上了瑞德,只是自己并不知道,可此时的白瑞德再也不会相信她了,她和瑞德,爱到分离才相遇。生活总是给我们开一个又一个的玩笑,总是在阴差阳错中失去了很多东西。

战争改变了太多的东西,也改变了人的模样。思嘉从一个任性活泼的青春少女蜕变成一个成熟稳重的人,但也有东西没有变,那就是他对爱的追求,那种敢爱敢恨的无谓精神。

幼小的女儿死去,亲爱的丈夫也离她而去,生活这次又只剩下她一个人了。她走到庄园中,俯身亲吻脚下的这片土地,重新振作起来,红彤彤啊晚霞照耀着这片土地,夕阳下,她的身影高大而迷人,看到这里,再也忍不住,任泪水流淌,被她感动的一塌糊涂,无论怎样,一切都过来了,她挺过了那人生中最为艰苦的日子,所有随风而逝的都是属于昨天的,所有历经风雨留下来的才是面向未来的,她已经涅槃重生,长成另一个思嘉了。“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这是一部令人读起来回肠荡气的伟大著作,用细腻的笔触和宏伟的篇幅描写了一个女人一生的无奈、独立以及成长史。她从始至终深爱着一个人,但前后三次结婚皆是为了生活,过尽千帆皆不是。但这也是书告诉我们的,生活毕竟是生活,它有着太多的含义,你不会因为失去了一个人而无法活下去,任何人的离开和任何打击会给你带来一时的伤痛,但你还没有失去全部。只有经历过生活的磨难,才能真正明白它是我们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我们才从生活中成长起来,明白人生的真正含义。

关于《飘》的读书笔记篇5

一直以来不喜欢看翻译的外国名著,还自嘲的感觉翻译的真烂,买《飘》是因为一朋友在我耳边经常唠叨她的经典,也就在当当网上买回来了,静静的躺在床头柜上好久了,一天是在无聊的很,我随手翻看了几页,谁知居然越看越有趣,看上册的时候我感叹的是美国的历史,看下册感概最多的是斯佳丽和瑞特的爱情。

关上书,脑子里都是书里的情节,斯佳丽,瑞特,玫兰妮,阿希礼,黑妈妈,埃拉,塔拉庄园,美国南北战争。有几点让我感触良深:

1。美国的南北战争,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建立在深深的阵痛之上的。

2。斯佳丽每一次遇到挫折总是想到埃拉(她的妈妈)和塔拉庄园(她的家乡)。回想起自己每当遇到困难时何尝不是这样,家和妈妈永远是自己的避风港。妈妈——每次下班回家,看着楼上的灯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小跑着跑上楼,妈妈总是开着门在迎接我。

3。玫兰妮,她不是人,她是神,一位伟大的女性。

4。黑妈妈,永远忠诚于自己的上司,如此之人,一生何求?

5。斯佳丽和瑞特的爱——自虐似的马拉松似的爱情。很多时候,相爱的恋人在乎的东西是飘渺的?在斯佳丽病重时她心理明明想的是瑞特,为什么没有说出口?瑞特那么牵挂着斯佳丽,为什么都不进房间看看,两人都在乎对方,都渴望心灵的感应,也许了解的太多,也许了解的太少,这一对恋人过的有些自残。

    相关文章

    779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