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重要必背的知识点

| 业鸿

生物是理科学科中最简单的,因为它有文科的性质,但也有理科性质,高二必背的生物知识点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二生物重要必背的知识点,欢迎大家来阅读。

高二生物重要必背的知识点

高二生物基础知识点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是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5)杂交——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

二、名词。

1、微量元素:生物体必需的,含量很少的元素。如:Fe(铁)、Mn(门)、B(碰)、Zn(醒)、Cu(铜)、Mo(母),巧记:铁门碰醒铜母(驴)。

2、大量元素:生物体必需的,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C(探)、0(洋)、H(亲)、N(丹)、S(留)、P(人people)、Ca(盖)、Mg(美)K(家)巧记:洋人探亲,丹留人盖美家。

3、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这说明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4、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显不同,说明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着差异性。

5、原生质:指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质,包括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膜三部分。不包括细胞壁,其主要成分为核酸和蛋白质。

三、语句。

1、自由水和结合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血液凝固时,部分自由水转化为结合水。自由水/结合水的值越大,新陈代谢越活跃。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2、能源物质系列:生物体的能源物质是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生物体内的主要贮藏能量的物质是脂肪;动物细胞内的主要贮藏能量的物质是糖元;植物细胞内的主要贮藏能量的物质是淀粉;生物体内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A-P~P~P);生物体内的最终能量来源是太阳能。

3、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四种有机物共同的元素是C、H、O三种元素,蛋白质必须有N,核酸必须有N、P;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例: DNA、叶绿素、纤维素、胰岛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化学成分中共有的元素是C、H、O)。

4、蛋白质的四大特点:①相对分子质量大;②分子结构复杂;③种类极其多样;④功能极为重要。

5、蛋白质结构多样性:①氨基酸种数不同,②氨基酸数目不同,③氨基酸排列次序不同,④肽链空间结构不同。

高二生物必备知识归纳

生长素

一、生长素的发现:

1、胚芽鞘: 尖端产生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基部起作用;

2、感光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3、琼脂块有吸收、运输生长素的作用;

4、生长素的成分是吲哚乙酸;

5、向光性的原因: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二、生长素的合成:幼嫩的芽、叶、发育的种子(色氨酸→生长素)

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又称极性运输;

运输方式:主动运输

分布:各器官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的分布在生长素旺盛部位.

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生长素是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

2、作用:

a、促进细胞的生长;(伸长)

b、促进果实的发育(培养无籽番茄);

c、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d、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

3、特点具有两重性:

高浓度促进生长,低浓度抑制生长;既可促进生长也可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生长素发挥的作用与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的种类(根〈芽〈茎).

四、其他植物激素:

1、恶苗病是由赤霉素引起的,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

2、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分布在根尖);

3、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衰老脱落(分布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

4、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5、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6、植物激素的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7、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生物的变异

(1 )基因突变

①基因突变的概念: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②基因突变的特点: a.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b.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c.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d.大多数基因突变对生物体是有害的 e.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③基因突变的意义: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④基因突变的类型:自然突变、诱发突变。

⑤人工诱变在育种中的应用:通过人工诱变可以提高变异的频率,可以大幅度地改良生物的性状。

(2) 染色体变异

①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缺失、增添、倒位、易位.如:猫叫综合征。

②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包括细胞内的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和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减少。

③染色体组特点: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b、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的染色体形态、大小和功能各不相同 c、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

④二倍体或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由未受精的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发育成的个体均为单倍体(可能有1个或多个染色体组)。

⑤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和幼苗.原理:当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细胞分裂前期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⑥多倍体植株特征:茎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

⑦单倍体植株特征:植株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单倍体植株获得方法:花药离休培养。单倍体育种的意义: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只需二年)。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1、细胞外液:指存在于细胞外的液体。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

2、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所构成的液体环境。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神经细胞、肌肉细胞等组织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4、常见内环境成分:水、无机盐、激素、脂类、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维生素、气体分子、尿素、尿酸、氨、血浆蛋白、抗体等。而载体、血红蛋白、胞内酶则为常见不是属于内环境成分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7、酸碱缓冲对:指血液中含有的成对的具有缓冲作用的物质,可调节PH值维持稳定。

8、稳态的实质: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9、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0、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一免疫调节,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人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出现细胞代谢紊乱。

1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12、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

1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性

1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实现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15、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

16、突触传递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17、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

18、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

19、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20、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

23、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还有CO2的调节。

24、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

25、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胰岛B细胞分泌)——葡萄糖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蛋白质

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胰岛A细胞分泌)——糖原分解、脂肪转化为葡萄糖

2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2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神经调节快、时间短、作用范围小。

23、体温调节寒冷刺激——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又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这就是反馈调节。

24、水盐平衡调节:饮水不足、失水过多、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促进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从而减少尿量。

25、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如:扁桃体、淋巴结、骨髓、胸腺、脾等)、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T细胞与B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三部分组成。

26、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

27、特异性免疫分为;体液免疫(主要是B细胞起作用)、细胞免疫(主要是T细胞起作用)。

28、抗原:指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病毒、细菌表面的蛋白质等。

29、抗体:指浆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30、移植器官:器官被认为是抗原,起排斥作用的主要是T淋巴细胞,手术成败关键取决于供者与受体的HLA(糖蛋白,组织相容性抗原)是否相同.一半以上相同就可,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使免疫系统变得迟钝。

31、在胚芽鞘中,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向光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32、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原因:

①:横向运输(只发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

②: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到下端,不能倒运。

③: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生长素多生长的快,生长素少生长的慢),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33、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在一般情况下: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34、生长素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

35、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36、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2.4-DNAA,乙烯利).

37、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38、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39、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有:

⑴、标志重捕法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并标志数×第二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中有标志数。

⑵、样方法: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常用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等距离取样法。

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比较强的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样方法适用于活动能力较弱的生物种群密度调查。

40、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大小和密度变化的主要决定作用,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大小和密度变化的次要决定作用。

41、模型种类:概念模型,物理模型,数学模型。种群增长的曲线模型是数学模型。

    相关文章

    517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