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感动中国人物张富清老英雄事迹观后感范文大全5篇

| 燕玲2

  张富清老英雄,背后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向英雄致敬!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张富清老英雄事迹,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张富清老英雄事迹(一)

  1948年2月,他在陕西宜川县瓦子街参加革命,开启了自己的英雄之旅。

  壶梯山战斗、永丰城战斗中,他任突击组长,先后炸掉敌人三个碉堡,立下赫赫战功。

  1955年1月,他退役转业,告别军营,扎根湖北来凤县,锁住荣誉,尘封战功,为当地发展和群众过上好日子不懈奋斗。

  1985年1月,他站完最后一班岗,离休。人离休了,思想却不离休,他坚持学习,三十多年如一日。

  无论何时、何地、何境,他都把组织的要求摆在第一位。作为一名有着71年党龄的老党员,他精神上追求卓越,物质上毫无所求。他,就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

  从革命战场到人生战场不改本色

  1924年12月,张富清出生于陕西汉中洋县马畅镇双庙村一个贫农家庭。兵荒马乱的年月,他在家种过地,给地主当过长工,没有上过一天学。1945年下半年,家中唯一的壮劳力二哥被国民党抓壮丁,为了一家人维持生计,他用自己将二哥换了出来。

  宜川战役中,国民党军整编第90师在瓦子街落入我军伏击圈被歼,作为该师杂役的张富清,选择参加革命,成为王震所领导的英雄部队——359旅718团的一名“人民子弟兵”。

  1948年7月,壶梯山战斗打响。这是1948年9月我军转入战略决战前,西北野战军为牵制胡宗南部队而发起的澄合战役中的一场激烈的战斗。在这场战斗中,张富清荣立师一等功,被授予师“战斗英雄”称号。

  1948年11月,永丰城战斗打响。此时,我军已转入战略决战,西北野战军配合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作战。在永丰城战斗中,张富清带着2个炸药包、1支步枪、1支冲锋枪和16个手榴弹,攀上寨墙,炸掉了敌人两个碉堡,在身受重伤的情况下,独自坚守阵地到天明,数次打退敌人反扑。他因此荣立军一等功,被授予军甲等“战斗英雄”称号,并被西北野战军加授特等功。

  一次特等功、三次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战斗英雄”称号,这就是张富清在战场上向党和人民交出的答卷。

  1953年3月至1954年12月,张富清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部队文化速成中学学习。1955年1月退役转业时,张富清坚决服从组织安排赴湖北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他带着爱人孙玉兰扎根来凤县,一口皮箱,锁住了他在战场上获得的全部荣誉。

  每一个岗位都担当作为竭尽所能

  到来凤县后,张富清先后任城关粮油所主任,三胡区副区长、区长,建行来凤支行副行长等职务。每一个岗位,他都脚踏实地,竭尽所能,担当奉献。

  为了带头示范,他让爱人孙玉兰从自己分管的三胡区供销社下岗,让大儿子张建国到卯洞公社万亩林场当知青。

  面对工作中的困难,他不躲不绕,想方设法,克服解决。刚开始进驻生产大队时,群众不买账、不认可。为了让群众接受自己,他住进最穷的社员家,白天与社员一起干重体力活儿,晚上开完会后,帮社员挑水扫地。

  他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进驻卯洞公社高洞管理区,群众反映出行难、吃水难后,他带着社员四处寻找水源,50多岁的年纪腰系长绳,下到天坑底部找水。他带着社员修路,与社员一起在绝壁上抡大锤打炮眼。

  任三胡区副区长、区长期间,他推动水电站建设,让土苗山村进入“电力时代”。

  1961年至1964年期间,张富清主导修建了三胡区老狮子桥水电站,供附近的两个生产队照明。这是三胡区历史上第一座水电站。“从一个区来讲,能够照上电灯是祖祖辈辈多少年来都没有的事,电灯更明亮,比照桐油灯好多少倍呀!”讲起这件事,张富清高兴地说。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心中无我,付此一生。这就是战斗英雄张富清,在工作岗位上向党和人民交出的答卷。

  深藏功名60余载连家人都不知情

  1985年1月,张富清站完最后一班岗,从建行来凤支行副行长岗位上离休。

  离休后,张富清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住老房子、穿老衣服、用老家具、过老生活。

  虽然离休了,但他未有一丝懈怠,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卧室的书桌上,摆着成堆的学习资料。书桌右侧的抽屉里,放着他的药——享受公费医疗政策的他,为了防止家人“违规”用自己的药,不惜锁住了抽屉。

  2012年,张富清因病左腿截肢。为了不影响子女“为党和人民工作”,88岁的他装上假肢顽强站了起来。

  60多年里,张富清将赫赫战功深埋心底,从不提起,他的老伴儿和儿女都不知情。2018年底,国家开展退役军人信息登记,张富清隐藏半个多世纪的战功才得以发现。

  讲起登记的初衷,张富清说:“我起初不想把这些奖章和证书拿出来,但考虑到如果不拿出来,那就是对党不忠诚,是欺骗党的行为……”

  战斗英雄的事迹披露后,诸多光环加身,他依然是老样子,一切都没有变,还是那个坚守初心,保持本色的张富清。

  “我要在有生之年,坚决听党的话,党指到哪里,我就做到哪里,党叫我做啥,我就做啥。”张富清说。

  张富清老英雄事迹(二)

  “英雄模范们用行动再次证明,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29日在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在社会各界引发热烈反响。

  大家表示,要敬仰英雄、学习英雄,忠诚担当、砥砺前行,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共同谱写新时代人民共和国的壮丽凯歌。

  以国家之名褒奖英雄模范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今天受表彰的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是千千万万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贡献的杰出人士的代表。他们身上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们的事迹和贡献将永远写在共和国史册上!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93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是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习近平总书记将这枚沉甸甸的‘共和国勋章’授予我,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这份光荣属于核潜艇战线的每一员。感谢党和国家对我们的肯定和鼓励,感谢全国人民的支持和信任。”黄旭华说。

  “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黄旭华铿锵的话语,道出了英雄模范们的心声。

  “感谢祖国还惦记着我,这是党和国家对我几十年来付出的认可和鼓励。”原国家羽毛球队总教练、“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王文教说。

  为了振兴祖国的羽毛球事业,王文教在上世纪50年代毅然从印尼回国。在他担任国家羽毛球队总教练期间,先后涌现出56个世界单项冠军。王文教希望,今天的运动员们要树立爱国报国的信念,继续艰苦奋斗、努力训练,为中国体育事业铸就新的辉煌。

  誓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只是为党和国家、为人民做了一件应做的事情。”胸前佩戴着习近平总书记颁授的共和国勋章,94岁的张富清十分激动。这位战斗英雄曾经为了建立新中国浴血奋战、九死一生,转业后又深藏功名60余年,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人民。“我要牢记党的恩情,永远跟党走,听党话。我要为党和人民做出我应该做的事,奋斗一生。”张富清说。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友谊勋章获得者玛哈扎克里·诗琳通走遍中国大江南北,积极推广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中泰友好,为中泰关系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杰出贡献。她说:“中国作为一座象征改革发展、社会进步和现代化的光辉灯塔,正以自信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之林。我愿为促进我们国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友好合作事业贡献力量。”

  弘扬英雄模范身上展现的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

  “今天我们以最高规格褒奖英雄模范,就是要弘扬他们身上展现的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我颁授奖章,我非常激动,这是党和国家对我的认可,我倍感珍惜。”“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都贵玛说。这位来自草原的普通牧民,在上世纪60年代初主动养育了28名孤儿,用自己的一生书写了“国家的孩子”与“草原母亲”的传奇故事。如今,都贵玛的28个“国家的孩子”都扎根在牧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希望这份荣誉能够激励我的孩子们,教育好自己的子女,继续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她说。

  作为与新中国共同成长起来的作家,“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王蒙见证着新中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以及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新时代必将是大有可为的时代。我希望一直写下去,也希望有更多的优秀作家出现,为国家、民族和历史创造新时代的经典。”王蒙说。

  “英雄模范们用行动再次证明,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获得“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的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深有感触:“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这个荣誉是对国家文物事业的支持和肯定,是对敦煌研究院多年来不断艰苦探索、奋斗的肯定。”

  扎根大漠50余年,樊锦诗潜心石窟研究,为敦煌莫高窟的永久保存与永续利用作出了重大贡献。“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把敦煌保护好,找到更多的方法去传承文化遗产,要让敦煌世世代代传下去。”

  荣誉激励人心,旗帜引领方向。

  “青蒿素的发现正是源于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和广大科研人员的不断攻坚克难、默默付出。”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副所长胡开治振奋地说,“我们将继续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在中医药领域加强原创性研究,让中医药这座宝库更好地造福全人类。”

  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做好每件平凡的事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引发强烈共鸣。

  “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李保国的爱人、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研究员郭素萍说:“保国再次获得荣誉,这对我们来说既是激励,也是动力。我要尽我的全力把保国未竟的事业做完,对得起保国,对得起农民,对得起这份荣誉。”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政治系副教授沈逸把“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于漪当作自己的榜样。在沈逸看来,于漪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发展树立了标杆。“作为教师,要用满腔热情从教,潜心教书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

  英雄楷模的先进事迹,给宁夏固原市西吉县涵江村驻村第一书记秦振邦提振了信心。他说,开展扶贫工作,就是要立足岗位,从一件件小事做起,努力为群众办好事,保障更多人稳定脱贫。

  “英雄榜样们忠诚、执着、朴实的品格,激励着我们一定要恪尽职守,把好动车组生产的安全关。”中车长客股份有限公司高速动车组制造中心调试车间首席操作师罗昭强说,下一步,我们还要跟上榜样们的步伐,在创新上发力,创造中国高铁事业新的辉煌。

  张富清老英雄事迹(三)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新华社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从认识张富清的朋友,到第一次通过媒体报道走近英雄的人们,社会各界对深藏功名、坚守初心的张富清由衷敬佩。

  大家表示,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中,我们看到了他对英雄的关切与敬意,对全社会凝聚奋斗新时代强大力量的殷殷期许。我们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到实处,以英雄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70周年华诞献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致敬英雄:不改本色,深藏功名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强调,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

  认识张富清多年,湖北省来凤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张昌恩对老英雄深藏功名的淡泊与崇高,有着更深的体会。

  “我曾教过他的子女,只知道这是一个家教严格的普通家庭,他是一位乐观、朴实的转业军人,工作挑最苦的干,作风扎实。”“身边凡人”与战斗英雄的鲜明对比,深深震撼着张昌恩。“张富清同志的非凡,是因为他心中只有党、只有国家、只有人民;他的平凡,是因为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他用笃定的坚守,让我们看到了共产党人的本色和境界。”张昌恩由衷感慨。

  勋章的光芒,照亮尘封的往事。来凤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信息采集专班工作人员聂海波至今记得,去年底当他看到张富清家人带来的材料时,内心是何等惊讶与激动。

  “张富清的一生,铮铮铁骨令人敬仰,淡泊名利更是令人敬佩。英雄无言,他的光辉经历却掷地有声,让我明白了人要以怎样的方式度过一生,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聂海波说。

  张富清的英雄事迹,让他所在老部队、新疆军区某团的官兵们倍感光荣,深受教育启迪。政治处组织股股长陈辑舟说,习近平主席对老英雄的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极大鼓舞了我们部队官兵,大家倍增“学英雄、讲传统”的自觉,查找“短板”、澄清模糊认识,更加坚定理想信念。

  伟业的铸就,从来都是无数的付出与牺牲。

  “我们党为什么能够创造奇迹?张富清的事迹与精神,就是成就奇迹的力量,就是读懂奇迹的‘密码’。”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忻平说,我们致敬英雄、学习英雄,就是要学习他们对党忠诚的革命本色,学习他们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学习他们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以实际行动展示共产党人的精气神。

  传承精神:坚守初心,无私奉献

  在部队,张富清保家卫国;到地方,张富清为民造福。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强调,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

  “作为一名军人,张富清用九死一生立下赫赫战功;作为一名党员,他又在退役转业后俯下身子、甘守清贫,始终为国家、为人民奉献光与热。他为我们退役军人作出了表率,我要以新的作为和贡献,无愧于曾经穿在身上的军装。”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一家企业的副总经理翟小龙说。

  坚守初心,不论何时何地;赤诚奉献,不分任何岗位。粮食局、三胡区、卯洞公社、外贸局、建设银行……从转业到离休,数十年如一日,张富清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

  今年5月初,中国建设银行总行专门在湖北恩施组织了向张富清学习的研讨会,学习这位老党员不畏艰难、居功不傲、不计得失、一生奉献的精神。

  “我曾经觉得,英雄是活在书本上、活在记忆里的,现在我认识到,英雄就真真切切地在我们身边。”中国建设银行恩施分行行长向黔说,“我们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向老英雄学习,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和担当,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取得更多、更扎实的成绩。”

  为党分忧、为国奉献、为民服务,是张富清始终如一的坚守,是一代代优秀共产党人的写照,也鼓舞着奋战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党员干部们。

  “我们学习榜样、传承精神,就是要在属于自己的战场上赤诚报国、无私奉献。”正在下乡了解脱贫进展的湖南省石门县壶瓶山镇党委书记段少帅看了关于张富清事迹的报道后,当场决定把村里所有党员和群众代表组织起来,学习英雄事迹。

  石门县是位于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县。作为长期奋战在这里的基层扶贫干部,段少帅说,我们要有更大的耐心、更强的韧劲,下“绣花”功夫把扶贫工作做好,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不负时代:万众一心,爱国奋斗

  “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催人奋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

  对清华大学化学系博士生滕续聪来说,科研道路充满艰辛,但一次次实验失败磨砺着他的意志。“和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的张富清老人相比,这些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滕续聪说,作为一名学生党员,要以张老的精神与情怀激励自己,遇到困难时敢于攻坚克难,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不求显赫、不为功名,踏踏实实把每一项工作、每一次任务做好,这是老英雄张富清给我的启示。”来自辽宁省丹东市银行系统的基层干部刘宗盈说,“相比于革命前辈,今天的我们赶上了好时代,更要不遗余力地肩负时代赋予的使命,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伟大梦想的奋斗之中。”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湖北省军区官兵积极学习老前辈张富清的英雄事迹,结合深化“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自觉以英雄为榜样,积极投身强军兴军伟大实践。

  “作为新时代的军人,我们要铭记英雄、崇尚英雄,学习英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同心共筑强军梦。”湖北省恩施军分区司令员施岐峰说。

  70年砥砺奋进,70年苦难辉煌。壮阔的中国道路上,一代代人接续奋斗,书写爱国奉献、矢志不渝的篇章。

  “英雄是时代的标杆,英雄精神是指引我们前行的明灯。”西南政法大学教授程德安说,弘扬奉献精神,重在践行、贵在力行,只有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在平凡岗位上用刻苦奋斗实现一个个不平凡,我们才能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落到实处,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张富清老英雄事迹(四)

  写满付出与奉献的人生,总能给人心灵带来深深的感动。

  95岁的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来刻意尘封功绩,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这样的感人事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所指出的,“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

  越是平凡处,越是见初心。战争年代,张富清担任的是最危险的突击任务,因为他坚信“越是艰险,越要向前”;建设时期,他二话没说立刻启程赶赴偏远落后地区,因为他抱定“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建设祖国”的坚定信念;有着征战沙场的英勇事迹,有着屡立战功的不朽功勋,却从不显摆,而是深藏功名,因为他认为,做这些只是一名共产党员的本分……张富清用一生的默默付出、无私奉献、克己奉公,诠释了共产党人的高尚人格和崇高品质。这既是一位老党员的初心本色,更是一笔启迪后人的精神财富。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从“愚公”李保国,到“樵夫”廖俊波;从“燃灯者”邹碧华,到老英雄张富清,正是一个又一个实干家、奋斗者的无悔奉献,换来了新中国的辉煌成就。让我们以他们为镜、为标杆,从他们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在本职岗位上恪尽职守,奋斗新时代、筑梦新征程。

  富清老英雄事迹(五)

  64年前,张富清回乡探亲,和孙玉兰第一次见面。

  他俩同村,算知根知底。她问他的问题是:“你在当兵,有没有加入组织?”

  “我入了党。”他回答。

  她挺满意:这个人,一点不炫耀,问到才说。

  其实她是妇女干部,还去他家慰问过军属呢,那些出生入死的事他却提也不提。

  通了半年信,他写道:“你来武汉吧。”

  “好啊,那我就去玩几天。”她想。

  空着两手就上了长途车,临走前,她去乡里开介绍信,书记说:“傻女儿,你去了哪得回来!一年能回一次就不错了!”

  “这话叫他讲到了!真的,多少年都回不去了!”讲这话时,她呵呵笑着,已是一头白发了。

  果然,到了武汉,他们领了结婚证,接着就奔恩施。

  路真远啊!走了半个多月,先坐船,再坐车,又步行。她在车上吐得昏天黑地,脚和脸都肿了。好容易到了,他又问:恩施哪里最艰苦?

  就又到了来凤。

  她没带行李,他行李也不多:一只皮箱,一卷铺盖,一个搪瓷缸子。

  来凤的条件跟富庶的汉中没法比。“我们那都是平坝坝,哪有这么多山?”

  租来的屋,借来的铺板,就成了一个家。做饭要到门外头,养了头小猪,白天放出去,夜里拴门口。“它原快死了的,我买回来养,又肯吃又肯长。”她很得意。

  工作也不错,他是副区长,她在供销社当营业员。日子这么过着,挺好了。

  可是有一天,他回来说:“你别去上班了,下来吧。”

  她不理解:“我又没有差款,又没有违规,你啷个让我下来?”

  “你下来我好搞事。”他说。

  换别的小夫妻,要大吵一架了吧?

  “这不是吵架的事情。”她说,“是他先头没说清楚:国家有政策,要精简人员。他说了,只有我先下来,他才好去劝别人下来。”

  她就这么回了家。先是给招待所洗被子,后来去缝纫社做衣服,领了布料回来,白天黑夜地做,做一件挣几分钱。

  几个孩子帮着打扣绊,还要出去拾煤渣,挖野菜,到河边背石头。一家六口只仗他一人的工资过活。孩子们长到十几岁,都不知道啥叫过节。

  他去驻村,又选的最偏远的生产队。她一人拉扯四个孩子,经常累得晕倒。

  住院,几个孩子围着她哭,她搂着轻声安慰。身体好点了,又马上缝补了干净衣服,买了辣椒酱,用药瓶分装好了,让孩子带到山里给他吃。

  “哪个干部家里过成你这样?”有人替她不值。

  “你怨他干啥,他是去工作,又不在跟前。”她叹口气。

  那时,他的心里,一定也沉沉的吧?!

  离休回家,他从“甩手掌柜”立刻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买菜洗衣收拾家,到处擦得锃光瓦亮,叠得整整齐齐,角角落落都一尘不染。

  连做饭也是他。“你炒的不如我炒的好吃。”他总这样说,把她手里的锅铲抢过来。

  离休生活三十多年,都是这样。

  上个月,她突发心梗,他拖着一条腿扑到她担架前,带着哭腔:“你怎么样了?他们说给你送到医院,你挺不挺得住?还是到医院去吧,你不用为我担心呵……”

  旁边几个年轻人都看哭了。

  这次采访,记者里好多小姑娘,七嘴八舌地围着问:孙奶奶,跟着张爷爷,背井离乡,吃苦受累,后悔吗?

  “有么子(什么)后悔呢?党叫他往哪里走,他就往哪里走。反正跟随他了,他往哪里走,我就往哪里走。”孙玉兰说。

  “您当年看上爷爷哪点?是不是一见钟情,特崇拜他?”

  她一下子笑了。

    相关文章

    21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