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教育学重要考点

| 小龙

应试教育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牺牲多数学生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应试教育忽视甚至是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教师资格证教育学重要考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重要考点篇1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32、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发展的水平。教学过程中要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

33、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35、主要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环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

36、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

3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38、常用的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③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⑧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3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0、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1)教学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3)结构合理。上课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4)方法恰当。(5)语言艺术。(6)板书有序。(7)态度从容自如。

41、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4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德行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发展的,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品德培养的开端,即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43、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础。

44、德育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5、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6、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是特别的重要途径,其它各科教学是最经常、最基本途径。

47、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三种。

48、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49、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其中观察法是一种最基本的了解方法。

50、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这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重要考点篇2

一、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

例如:新学期开始前,对学生进行摸底考试。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例如:在上课的时候,对学生进行随堂测验。

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称为终结性评价。

例如:每个学期结束的时候,期末考试。

【区别】

1.在教学过程中发生的顺序不同

诊断性评价是在教学开始之前发生,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总结性评价是在教学结束后进行。

2.主要目的不同

诊断性评价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的情况,形成性评价主要是为了改进和完善教学,总结性评价主要是为了给学生下结论,评定成绩。

【试题演练】

1.某高中依据新生中考成绩将成绩优秀的学生编入重点班,其余新生编入普通班,此时中考是(  )评价。

A.诊断性

B.形成性

C.总结性

D.冲刺性

【答案】A。

解析:根据实施功能的不同,可分为诊断性、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排除D。

题干中按照中考成绩来编制班级是在教学活动开始前,了解学生的情况,以便对学生实现更好的安置,为了更好的因材施教,属于诊断性评价。

二、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

相对性评价又称常模参照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评价。它主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在班级排名或者常模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评定成绩优劣,不考虑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

例如:把学生个体的学习成绩与常模相比较,根据学生在该班中的相对位置和名次,确定他的学习成绩在该班中是属于“优”、“中”还是“差”。

绝对性评价又称目标参照性评价。它是将教学评价的基准建立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之外(通常是以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来制定这一基准),再把该群体中每一成员的某方面的知识或能力与基准进行比较,从而判定其优劣。

简单来说,它主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试题来测验学生的学业成绩,判断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不以评定学生之间的差异为目的。

例如:小明这次考试考了78分,及格。

【区别】

1.适用考试类型不同

相对性评价适合选拔类、甄选类考试,而绝对性评价适合合格类、毕业类考试。

2.能否衡量学生的实际水平

相对性评价无法衡量学生的实际水平,绝对性评价可以衡量学生的实际水平。

3.参照点不同

相对性评价参照的是团体中的相对位置、名次,而绝对性评价参照的是具体目标、分数。

【试题演练】

2.以全班学生的平均分为基准来评价某个学生的成绩的优劣,这样的评价是( )

A.相对性评价

B .绝对性评价

C. 总结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答案】A

【解析】相对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的,以整体学生的学习水平去看待某个个体的学习水平,具有甄选性强的特点,可以作为选拔人才、分类排队的依据。但是相对性评价不考虑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过多地关注学生个人的发展。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重要考点篇3

1. 简述传统教育派和现代教育派各自的“三中心”主张

类似考题:比较赫尔巴特和杜威的教育思想

(1)传统教育派(赫尔巴特):

①教师中心  ②教材中心  ③课堂中心

(2)现代教育派(杜威):

①儿童中心  ②活动中心  ③经验中心

2. 简述几种教育起源论的主要观点,并作评价。

(1)生物起源说

代表人物:勒图尔诺;沛西﹒能

主要观点: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2)心理起源说

代表人物:孟禄

主要观点: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3)劳动起源说

代表人物:前苏联和我国的学者

主要观点: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产生的需要。

评价:神话起源说是根本错误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都忽视了教育的社会性。劳动起源说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与辩证法,从而为科学、合理地揭示教育起源问题奠定了基础。

3. 简述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类似考题: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1)教育者: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2)受教育者:是受教育的对象,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有的教材也称“学习者”。

(3)教育影响:包括教育的内容和教育手段等,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发生作用的中介。

(4)相互关系:上述三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实践系统。

4. 简述古代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

类似考题:简述封建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简述奴隶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2)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3)道统性(反映统治阶级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思想)

(4)刻板性(指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5)象征性(接受教育是社会地位的象征)

(6)教学组织形式以个别教学为主。

5. 简述现代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

类似考题: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简述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1)教育的终身化(保罗﹒朗格朗1965年提出终身教育的思想);

(2)教育的全民化(所有人受教育,特别是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所有中青年都脱盲);

(3)教育的民主化(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专制性的否定);

(4)教育的多元化(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是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6. 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促进国民收入和经济的增长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

(2)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

(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手段,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3)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7. 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通过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来实现其政治功能

(2)教育通过政治思想的“教化”来实现其政治功能

(3)教育通过培养各类政治人才来实现其政治功能

8. 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文化传承功能        

(2)文化选择功能

(3)文化融合功能        

(4)文化创新功能

9. 教育的人口功能

(1)教育有助于控制人口数量

(2)教育有助于提升人口质量

(3)教育有助于改善人口结构

10. 教育的科技功能

(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4)教育促进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开发和利用

11. 试述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

类似考题:学生/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2)阶段性: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同一年龄阶段则表现出相似的特点。

(3)差异性:由于人的发展的主客观条件不一样,在身心发展上存在着个别差异。

(4)不均衡性: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身心发展的速度和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或在同一年龄阶段的发展都是不均衡的。(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5)互补性:指身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时,可通过其它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互补性也存在于生理机能与心理机能之间。

12. 简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1)遗传:提供了生物前提 

(2)环境:重要的外部条件

(3)学校教育:主导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发展的内在动力

13. 影响学制的因素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人口发展状况

(5)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14. 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5)终身教育收到普遍重视

15. 简述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从生物可能性上决定着人的身心发展

(2)遗传不能最终决定个体发展的方向

(3)遗传素质的成熟水平制约着个体的身心发展水平(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16. 简述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社会环境是人身心发展的外部客观条件,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但由于环境的复杂性及其影响是自发的、分散的和偶然的(不像学校教育那样“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导致其影响又是有限的。

(3)随着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展,其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被动的、消极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过程。(出淤泥而不染)

17. 为什么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具有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18. 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19. 简述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

(1)学校教育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2)学校教育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学校教育要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协调、配合

20. 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

(1)导向功能

(2)选择功能

(3)激励功能

(4)调控功能

(5)评价功能

21. 简述教育目的的结构层次

(1)教育目的

(2)培养目标

(3)课程目标

(4)教学目标(学期、单元、课时)

22. 简述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

(1)教育目的的确立受社会发展的制约

①受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制约(政治经济制度)

②受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

(2)教育目的的确立受人的身心发展的制约

①受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②受人的身心发展需要的制约

23. 试述关于教育目的的几种价值取向

类似考题:试述两种主要的教育目的论(只答前2条)

(1)个人本位论

主要观点:教育目的应以个体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人的本性、本能的完善和发展的需要来制定。也就是说,教育目的要根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需要来制定。

代表人物: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斯泰洛奇、康德、马斯洛、萨特及中国古代的孟轲等人。

(2)社会本位论

主要观点:教育目的应以社会价值为中心,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

代表人物:斯宾塞、涂尔干、孔德、凯兴斯泰纳及中国古代的孔子。

(3)教育无目的论

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他主张“教育即生活”的无目的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就是社会生活本身,是个人经验的不断扩大积累,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教育之外再没有什么教育目的。

24. 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基本点/精神实质)

(1)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2)具有鲜明的政治方向(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25. 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类似考题:“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有哪些?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特征是体力和智力都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发展,是体力和脑力劳动相结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相关文章

    423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