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课堂第三课主题观后感
推文网小编精心整理天宫课堂第三课主题观后感,希望这份天宫课堂第三课主题观后感优秀10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更多天宫课堂第三课主题观后感资料,在搜索框搜索
天宫课堂第三课主题观后感精选篇1
太空授课更在于营造出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社会氛围。正如女航天员王亚平在接受采访时所说,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都是学生。科学永无止境,探索不断前行,在一个未知的广袤领域,只有以谦卑的姿态、勇往直前的力量才能探索出那神奇的奥妙。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是当代中国人的重大历史责任。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啃硬骨头、涉险滩。要坚持推进创新,使科技创新成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要坚持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需求有机衔接,包容创新育人才,方能广纳贤才,为创新提供坚实支撑。科学永远是一个国家前行的基石。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程中,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才热爱航天、投身航天,需要全社会理解、支持这项造福人类的伟大事业。历史的潮流在呼唤年轻一代为科学而努力探索,但鼓励他们奋发前行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太空授课的深层次意义便在于此。
探索任重道远,多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一个民族才有希望。激发学子对于未知世界的求知欲与渴望,树立全社会为创新而奋斗不息的信念,让梦想张力无限。寻梦过程,无疑体现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默默奉献、坚定顽强的民族精神。
天宫课堂第三课主题观后感精选篇2
今天我们在线上第二次观看了天宫课堂,来自星空的知识,也让我有了更多不同的感受。这五个实验中,令我最深有感触的便是第四个实验太空抛物,在地球上的生活中,我们抛出的物体会因受地球引力,也就是重力的作用,沿一种抛物线的方向下坠,而在太空失重的情况下,物体从手中抛出后,会沿原有方向匀速直线运动,这也恰好与我们最近学习的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相吻合,宇宙也因此,仍然保持它那一抹神奇色彩。
这次直播,还向我们展示了即将要与天和核心舱对接的“问天”和“梦天号”。中国人永远不会停住他们向宇宙迈出的脚步,保持着那份独有的浪漫,我也一定会在以后学习生活的道路上,有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决心和信心。
天宫课堂第三课主题观后感精选篇3
这学期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叫《千年梦圆在今朝》,从此遨游太空的梦想就在我心里悄悄的萌芽了。今天我们终于可以跟宇航员一起来一个“天”与“地”的交流了。
太空真是太奇妙了!三位宇航员带我们做了许多有趣的实验。有一滴水变冰球的实验,有水滴搭桥梁的实验,还有水油分离的实验,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水油分离的小实验。
首先空间站的宇航员和地面上的同学们把装满水和油的瓶子摇晃,使水和油充分融合在一起。地球上因为有重力原因,水和油很快就可以分离开,但空间站没有重力,一直是融合在一起的。接着,航天员用一根绳子拴住瓶子,以画圆圈的形式进行摇晃。再接着见证奇迹的时刻到来了,水和油在离心作用下实现了分离。看着神奇的一幕又一幕,我觉得科学是永无止境的。
虽然有很多的专业术语我还听不明白,但是我也受益匪浅,探索太空任重道远,这也激发了我对未来世界的求知欲。
天宫课堂第三课主题观后感精选篇4
虽然我是一名小女孩,年龄只有7岁,但是我有一个愿望,长大以后能驾驶飞船飞上太空,当一名出色的航天员。
妈妈告诉我,要想做一名航天员,必须有强壮的身体。能耐受各种恶劣的环境,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掌握复杂的操作技能和应付意外情况,有献身精神,以适应航天探险活动。
妈妈还告诉我,航天员的一天是单调寂寞的:6点30分起床,7点吃饭,时钟指向8点钟的时候4个小时的上午训练准时开始。从下午2点到6点又是4个小时的训练,体质训练、心理训练、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飞船操作技术训练、装船产品训练……各种各样的训练是航天员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听了妈妈的话,我不禁对杨利伟叔叔更加崇敬。我多想像他一样飞翔太空,去探寻宇宙的奥秘。
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到我已经长大了,成了一名真正的宇航员。我带着宠物狗“百宝”飞上了太空,在月球上散步。吴刚叔叔和嫦娥姐姐带着小玉兔也赶来和我们一起唱歌、跳舞、玩游戏……我们还一起在月球上种树,种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和绿草。
我邀请嫦娥姐姐坐上我的宇宙飞船,到太阳公公身边转转、到金星上看看是不是全是金子、水星上是不是全是水、火星上是不是全是火……我也满载着前边宇航员播种的蔬菜、水果返回到地球,让地球上的人类共同分享。
虽然这是一个梦,但我相信,二十年后,中国一定会出现一位非常出色的女航天员,那就是我。
天宫课堂第三课主题观后感精选篇5
梦想像种子在地下一样,一定要萌芽滋润,伸出地面来寻找阳光。
我一直有一个十分棒的梦想,那就是航天梦,我从小就听电视上讲航天员有多么伟大!可以上另一些星球去,观察上面那些星球上的洞穴,看看上面有没有外星人,如果有,那我要带回地球仔细观察。
我希望我可以穿上太空服,戴上太空帽,到每个星球去,仔仔细细的系统的观察一遍,看看上面的陨石的样子。
可是,航天员要通过各种太空测试才可以进去火箭,飞上太空,听说航天员进入宇航舱要把鼻子夹住,因为里面没有空气,说话也要靠打手势,听起来都太有趣了,还有,在太空如果要跑起步来,那是十分慢的,所以叫太空漫步。
去年的暑假我和妈妈、姐姐一起去了北京的科技馆,走到航天馆的时候,立马吸引力我的注意力,我一步也不想往前走了。进入航天馆,第一眼看见的就是飞机和火箭,我和姐姐先进了飞行模拟器里面,坐在里面感受航天驾驶员的工作,摇摇晃晃的、晕晕的,各种仪器设备按键,应接不暇的映入眼帘。
感受完飞机,我们又上了火箭,火箭门口排队的人很多,终于轮到我和姐姐进入火箭,进去之后,好像我们瞬间就变成了航天员,关上火箭的舱门,工作人员给我们戴上一种特殊的眼镜,透过眼镜,我看到火箭一会变大一会变小,还有好多其他星球美丽的景色。下了火箭,我们还学习了很多与航天有关的知识。时间很快,我们的航天馆参观结束了,我立志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要当一名航天员。
我知道地球外有火星、水星、土星、天王星、闵王星等,地球在外星球看起来,就是一个蓝色的小点,因为地球表面有很多的海水,我奇怪为什么不是绿色小点,因为森林太少了。我要多多学习,探索发现更多有趣的知识。
一个人可以非常清贫、困顿、低微,但不可以没有自己的梦想,相信未来我的航天梦一定会实现。
天宫课堂第三课主题观后感精选篇6
“天宫课堂”第三课授课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采取天地协同的互动方式,由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担任“太空教师”,为大家进行直播授课。
三位“太空教师”为广大青少年展示了四个有趣的科学实验: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这次天宫课堂中还将展示出问天实验舱的一些神奇设备,包括科学手套箱、生命生态实验柜、生物技术实验柜和变重力实验柜等。同学们在地上也进行了上述实验,由于太空失重环境和地球的重力环境完全不同,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实验现象,引发人们的深思。
这次空间站的授课,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也大大增加了我对科学的兴趣,在我心中埋藏下了探索宇宙的种子。
绽放的水中花似祖国欣欣向荣的繁华,绽放着自己的光彩,热烈而又美好。在直播中,我们不仅学习到了许多知识,同时也看到了地球表面和太空的美丽景象,太空中遨游的每一颗星辰,大海中的每一滴海水,都承载着中国无数青少年的梦想。
这是“天空课堂”第二次在中国空间站开课,我们坚信,在未来,中国空间站会继续利用太空中独特丰富的资源,引导和鼓励青少们积极探索,弘扬伟大的科学精神,让我们怀着一颗热爱科学和探索未来的心继续期待接下来的课程吧!
天宫课堂第三课主题观后感精选篇7
到了2055年,人类发明出了一种新型的航天器。
这种航天器机身类似我们现在的轿车,机身长10米,高度最高达4,最低达0.5米,材料是来自外星的软体金属,上面有一条会发光的物体,这是力场保护罩的发射器。在机头还有一个三角形的超合金物体,上面有一个激光发射孔——这是航天器突破大气层时的穿透器,在返回地球时可以通过发射激光来保护机身。
机舱的玻璃是用当时一种新型的“防激光玻璃”技术造成的,这样在宇宙中既可以看清方向,又不会使玻璃破碎。但是在穿透大气层的时候,为了防止摩擦产生的巨大热量把玻璃烧化,在玻璃上方又装了一个能够升降的超合金保护片,在必要时可以降下来保护玻璃。
这种航天器的机舱较小,只能容纳三个人,但是却十分实用和方便航天器飞行有两种模式题目:手动模式和自动模式。手动模式就是从座椅上方落下一个能够与人脑连接的头罩,航天员想做什么事,航天器就会按照航天员大脑中的指令行事,启动这种模式一般用在航天器自动模式程序出错的时候。
而自动模式就是航天器按照出发前指定的程序运行,甚至吃饭、排泄等都会根据人体学准时给你弄。机舱中的座椅是一种特殊的感知仪器,这种座椅每天都会准时检查你的身体,如果身体有异常,它就会用一种高科技的红外线医疗法来医治航天员的身体。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这种座椅还会自动接上安全带,落下氧气罩。这种航天器的引擎内装的是一种特殊的原料。
这种原料通过科学技术巧妙地把原子拆散并且重组,让燃料中的粒子和宇宙中的粒子产生碰撞并产生粒子波来推动航天器前进。在飞船上方有一个圆圆的东西,这种物体类似我们现在各种各样的天线。
它能够和航天局通话,从而安全降落在航天器跑道上;它能够探测航天器周围的情况,避免和陨石碰撞;它能够发射探测波,探测未知星球的情况。
未来有了这种航天器就会让人们更便捷的去做实验还有去外太空翱翔。
天宫课堂第三课主题观后感精选篇8
中国空间站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蕴含着独特的丰富教育资源,对激发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弘扬科学精神、热爱航天事业具有特殊优势。
“天宫课堂”结合载人飞行任务,贯穿中国空间站建造和在轨运营系列化推出,将由中国航天员担任“太空教师”,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并采取天地协同互动方式开展。
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在这两次授课中,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精彩的太空科普课。时隔7个月,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又给我们带来了“天宫课堂”第三课。
“天宫课堂”第三课将继续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3名航天员将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旨在传播普及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天宫课堂第三课主题观后感精选篇9
今天,爸爸带我去看了中国贸易中心的航天展,我高兴极了。
到了航天展的门口,我们买好票,向馆内走去,这里的门票真贵啊,就我和爸爸要208元。
我们先去看了各式各样的航天火箭和飞行器的模型。有前苏联的“卫星号”、“东方号”、我国的“长征号”、美国的“土星5号”等。讲解员介绍说,火箭是一种运载工具,是专门用来向太空发射东西用的。它装上弹头就是“导弹”;装上人造卫星或飞船就是“运载火箭”;装上空间探测器就可以进行科学实验。我想,乖乖,这家伙可真是个“神”,要是都装上了“核弹头”,这人类不就在一瞬间被它毁灭了吗?这可是个“真神”呀!
火箭的发射是靠高压气体的“反冲”作用推动的。而高压气体的产生,是靠带有燃料和助燃氧化剂的发动机点火燃烧生成的。它的发射能力,主要取决于发动机的“级数”,“级数”多的,就像一个一个的接力棒,这样发射得就比较远。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还参观了长征一、二、三、四号的发射过程,看到了我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神六”飞行员费俊龙和聂海胜那为国争光的骄人英姿;我还看到了航天员穿的航天服,除头盔和胶皮手套外,整个航天服是用一种特殊的高强度涤纶制成,重10千克,航天员只需3分钟就可穿戴整齐。讲解员说:“航天服主要是航天员在出舱活动时穿的。在轨道飞行期间,航天员可以穿飞行制服或便装,但在航天器发射和再入大气层期间,必须穿一种特制的防护救生服。”通过观看录像,我还看到了航天员在飞船上吃东西的场面,那些食物好像都在空中漂浮着,航天员吃的时候一抓一抓,看起来真有意思。
天宫课堂第三课主题观后感精选篇10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举世瞩目,万众欢腾。从那时起,航天员成为我崇拜的对象,飞往浩瀚无际的太空成为我远大的理想。
为了获得更多的航天知识,12月13日,我和爸爸、弟弟一起来到会展中心参观20__飞天壮歌——中国首次太空漫步航天展。
我走在会展中心一号大厅的展厅里,仿佛漫游在航天世界中,航天员在飞船中所吃的食物令人惊讶,高29米的火箭更让我大开眼界,航天服、各种卫星、嫦娥一号这些航天用具让我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通过这次参观使我知道:这次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是我国3名航天员首次成功实施空间出舱活动和空间科学实验。这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是我们建设新型国家取得的又一个标志性成果,是华夏儿女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伟大壮举。
我们是21世纪的接班人,虽然此时不能为航天事业做贡献,但是我们应该做到遇到困难时航天精神是我们的指路灯;碰到挫折时航天精神为我们鼓劲。一次又一次的亲身体验让我见证了这个道理。
记得有一次,爸爸让我把奥数书的几道奥数题目做完,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拿起奥数书跑回书房,认真地演算起来,可是途中遇到了“拦路虎”,我想了又想,实在想不出来,就跑到客厅问正在看报纸的爸爸,爸爸眉头一皱,指了指在书房中横挂的航天精神挂幅,挂幅醒目写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然后爸爸对我若有所思一笑。我恍然大悟,急忙跑回书房认真思考起来,我在草稿纸上算了又算,想了又想,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算出来了,一股成功的喜悦之情涌上心头。这就是航天精神的力量,是它在鼓励我,让我知道坚持不懈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东风在续飞天梦,神州大地庆神舟。作为祖国航天事业忠诚的支持者,我衷心祝福祖国航天事业一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中国航天人一定继续谱写航天事业的壮丽篇章。而我则要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响亮地回答:21世纪的接班人也有能力接住祖国航天事业的接力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