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 春林2

推文网小编精心整理金陵十三钗观后感,希望这份金陵十三钗观后感优秀5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更多金陵十三钗观后感资料,在搜索框搜索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篇1

看到《金陵十三钗》这个题目时,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那十二位不平凡,命运多舛的大家闺秀,隐隐中觉得金陵十三钗大抵也是如此,可我只猜中了一半。请原谅我得知十三钗只是十三位青楼女子时的不齿与诧异,在我的印象里千百年在乱世中兴风作浪、被人瞧不起的总是青楼女子。但唯独你和你的姐妹们,你们是乱世中的佳人,而你更是这其中不一样的存在。

赵玉墨,是你让我明白了迷人的莫过于人的骨气。“那个二十六七岁的窑姐突然朝英格曼神甫跪了下来,头垂得很低,说我们的命是不贵重,不值得你搭救,不过我们只求好死,再贱的命,譬如猪狗,也该死个干净利落。”1937.12.12,当来到这座美国教堂避难时,你的十二个姐妹浑身解数,使尽花言巧语,并想用美色说服神甫.只有你选择了静静地跪下……那一刻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你震撼,一个弱女子在危难前竟能有这般胸怀,谁能不为之动容!我也深深地记住了你,这一幕的迷人更甚于你的外貌,仿佛刻在了心里一般挥之不去。玉墨,外表上的美只能在短时间内给予我震撼,而精神上的美却最能打动人,让人记忆永远。就像说起王昭君,人们想起的是她为了国家免受战乱而出塞的美丽,说起唐朝的文成公主,人们想起的是她为了祖国太平远嫁西藏的美丽。

赵玉墨,是你让我明白了有一种勇敢叫弱者为弱者的挺身而出。“好,有种你们就在这里藏到底,占人家地盘,吃人家口粮,看着日本人把那些小丫头祸害!你们藏着是要留给谁啊?留着有人疼有人爱吗?”玉墨,说这段话的时候,你仿佛变成了一位能够保护小丫头的强者,可是你自己知道那只是坚强的伪装。被人抛弃的童年,被人“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卖笑时光,还有即将到来的耻辱蹂躏摧残。你和小丫头们都是弱者,又或者你比她们更加不幸。历史上无数的弱者,苦难者,一辈子哀叹自己的不幸,一辈子为所作为却渴望他人来改变自己的不幸,又或者一辈子以自己的不幸为借口报复社会,而勇敢的你,却选择了挺身而出。就算注定是这个时代的弱者,你也要当一名对这个时代有一点儿用处的弱者。但你不知道,当你说出了那番话时,在我眼中,你便是金陵最强大的女子,你的勇敢值得百年后的每一个强者弱者铭记。你带着自己的姐妹们穿上教堂里数十三个小丫头唱诗的服装,走向教堂外那批垂涎欲滴的日本人,谁都知道,这一走或许再也回不来了,多半也被摧残地不成人样,可你勇敢如你,无怨无悔如你。

赵玉墨,是你让我明白了生命的高贵蜕变自卑微。“我的书娟姨妈远远看见了她的背影。还是很好的一个背影,没给糟蹋得不成形状。”玉墨,但在我眼里这就是最美的背影,尽管它变得得丑陋苍老,可就是这个背影,它挽救了十三条少女的生命,它夜以继日地被沉重的耻辱挤压着,这耻辱足以折磨一个女人致死,但它为了能在胜利之日的审判庭上像一道血淋淋的证据一般立着,为了能够洗雪万千女性的耻辱,苦苦支撑着。玉墨,这一刻有谁还敢说“她只不过是一个青楼女子”“她天生命贱”!玉墨,就算卑贱,那也只是过去,此刻的你背负了太多,经历了太多了,是一个高贵而又沉痛的存在!有多少人安于卑贱 ,自轻自贱,殊不知没有人的生命生来高贵,你为他人、集体、社会奉献着想的过程,就是一个蜕变的过程,时代使然,它不一定会和百年之前的抗日战争时期一样撕心裂肺,但它一定是“痛”的,当忍受住了这种剧痛,也许生命里才会有一丝高贵。

不一样的乱世佳人,不一样的你!

古往今来,很少有作家把青楼女子塑造成文学作品的正面形象,更不用说在抗日战争的背景之下了。当别的作家以残酷、激烈的实地作战警醒读者时,严歌苓奶奶却选择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选择了在世人看来无比弱小的群体,选择为受尽了蹂躏的你们说话!玉墨,我不愿意像其他人一样用那三个字来称呼你,尽管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已经过去了将近百年,但你们依旧是中国社会不怎么愿意提起的痛,人们对你们依旧只有无尽的惋惜、同情!但真的只是这样吗?你和你的姐妹们的一言一行让我所感受、体会、懂得的,是一种持续的、刻骨铭心的震撼、精神洗礼,是一种高贵,是一种勇敢。

你是乱世里不一样的佳人,你也是一名值得每个人铭记的战士!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篇2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74年纪念日,举国上下好像对这个特殊的日子非常的漠然,大家好像都沉浸在圣诞节前的降价购物的狂喜中,甚至于官方对于这样的国难日也没有太大的动静,中国人是不是太健忘了?以至于短短的几十年,我们就可以忘记那段惨绝人寰的历史,就可以忘记掉我们的国家曾经遭受过的差点亡国亡种的悲痛,就可以忘记掉我们的同胞曾经经历过怎样的人间地狱饿般的劫难。

今天我走进了电影院,观看了张艺谋导演的《金陵十三钗》,影片又一次把我带进了那段嵌入我们灵魂,深入我们骨髓的惨痛历史中,那是中国历史上最悲惨最深重的耻辱,那是永远也不可能愈合的伤疤,那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必须世世代代牢记的仇恨:南京大屠杀,整整六个星期,南京变成了人间地狱,30万同胞惨死在敌人的刀枪下,无数的妇女惨遭蹂躏,到处是死尸,到处是鲜血,山河失色,日月无光。在这场毫无人性的杀戮中,每个人的命运都和整个国家的命运连在了一起,这里面有像花骨朵般还未绽放的十三四岁的教会学校的女学生,有秦淮河边倚栏卖笑出卖肉体的妓女,有一个教堂的小打杂,有一个开始还只是想赚点钱捞点油水的美国殡葬师。当死亡向他们逼近时,当一群花朵般纯洁娇艳的少女即将遭受到日本鬼子禽兽般的蹂躏时,相信每一个身处其间的有一点点做人的良知的人都会挺身而出,在残酷的战争面前,他们每个人都完成着自己的心灵救赎,那个二流子殡葬师成为拯救女孩们最关键的人物,那些秦淮河边卖笑的妓女们和那位教堂小打杂顶替了女孩们慷慨赴死。

影片对这些生活在人群最底层的妓女们进行了很成功的刻画,有两组镜头给我印象特别深刻,一组是妓女们进入教堂霸占了地窖的画面,妓女们袒胸露乳,浓妆艳抹,话语粗俗,一片活色生香的场面。一组是妓女们打算顶替女孩们去赴死亡之约,她们洗去铅华,剪掉头发,当屏幕上出现了妓女们脱掉艳丽的旗袍,用窗帘布裹住自己的胸部的时候,我相信所有的观众也随着她们进行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她们看起来是那样的纯洁,那样的高尚,就像小说中写到的:人生来是有贵贱之分的,女人尤其如此,如果一个国家的灾难都不能使这些女人庄重起来,她们也只能是比粪土还贱的命了。这群可敬可佩的妓女们,用她们的生命洗涤了身上的污垢,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展现出人性的光辉,那一刻她们像天使般纯洁,像圣母般高尚。

影 片中还有一个人物的塑造,我觉得非常成功,那就是佟大为饰演的军人李教官的形象,他是整个沉重压抑的背景下最亮丽的色彩,他是中华民族冲破黑暗走向光明的一线曙光,他是中国人不屈不挠,誓死卫国的精神的代表,中国正是因为有着无数这样的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才使中国从那个噩梦中惊醒,奋起反抗,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最终把日本鬼子赶出了中国的土地。

向张艺谋导演致敬,非常感谢他能拍出一部这么优秀的电影,整部电影延续了张导原有的对光影对色彩对画面的高超的掌控能力,浓墨重彩的花卉旗袍,摇曳的女人的身姿,教堂顶上七彩的玻璃映射进的阳光,女孩深邃幽暗的目光,都是整部片子体现出张氏独有的的电影语言和高超的摄影技巧。同时这部电影也让人看到了张导对整个故事情节的铺陈和讲述的能力的提高,一百五十分钟的片长,毫无拖泥带水,冗长沉闷之感,整个故事情节环环相扣,铺成自然,有沉重,有压抑,有悲情,有人性,有希望。影片进行了恰到好处的煽情,让人忍不住的流泪,但却不滥情,让人不至于只沉浸在故事的悲痛中。影片对细节的表现非常细腻准确,比如,豆蔻和香兰回妓院取东西,途中惨遭日本鬼子的蹂躏,张导很有节制的处理了整个画面,并不像《南京南京》那样让观众直视那惨烈的画面,而是巧妙地利用镜头的遮挡让观众既看到了日本鬼子禽兽般的恶行,又顾忌到了我们中国人的脸面和感情,谁愿意直面那惨痛的画面?即使是电影当中,我们的情感也无法接受的。特别是影片的最后,当最后一个上车的妓女哭着喊着说自己不是女学生,她不去,那场戏拍得很细腻,体现了真实的人性,没有人面对死亡会安之若素,没有人面对凶残的禽兽会不害怕。

看完整部电影充斥我整个头脑的就是“禽兽”“仇恨”两个词, 让我们永远不要忘记那段惨痛的历史,让我们努力地建设我们的国家,因为,我们的命运是和整个国家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精选优秀范文相关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篇3

看《金陵十三钗》时,不仅心情沉重,而神经高度紧张,为那些弱女子含恨毙命流泪之余,胸中充满了仇恨,咬牙切齿的恨!

看到了尸横遍地,血流成河的南京;看到同胞们惨死在日寇屠刀下;看到无辜的妇女被糟蹋;看到无家可归的孤儿,心如刀绞。

可想,那个年代惨遭不幸的又何止南京一座城市?

影片中战争残酷镜头和鲜活的生命历历在目·······

英勇无畏的李教官,用血肉之躯谱写着对祖国人民的大爱。抢救奄奄一息的蒲生,用智慧狙击日寇,给女学生逃生赢得了机会,战斗到最后,献出宝贵的生命。

会英语的墨玉与十二个沦落风尘的秦淮河妓女,从人性缺失的见死不救,到毅然收养照顾蒲生,最后替代女学生赴庆功宴的几个情节,让人性光辉得以展现。

以书娟为首,未经历过苦难的女学生,单纯可爱憎分明。当得知赴日军庆功宴的后果时,大家集体跳楼,这种不可辱的精神让人感动。

业余神父约翰,原本是唯利是图的美国人,在日本鬼子的兽性面前唤起良知。为了爱,奋不顾身的去找香兰和豆蔻,途中遇友有机会逃离,但他选择留在教堂。为了解救女学生,千方百计的修卡车,把生死置之度外,让人性光辉得以升华。

当汉奸的父亲,为了救出女儿和学生们,尽一份有人性的父爱之心,最后还是被自己主子枪毙了。告诫人们,这就是当汉奸卖国贼的应得下场。

伤痕累累的小蒲生,激起豆蔻像亲弟弟一样的精心照顾,临死时还挂念着家里的麦子,被痛苦折磨的情景令人心酸,看到豆蔻临死时流淌在发间不知是血是泪时,含泪的恨在心中燃烧。

男扮女装的小男孩乔治,代替女学生赴会,深知此去无回,可毫不畏惧。可想结果,无辜的孩子成为战争的牺牲品。

最后日寇的车开走了,带走的,不是一群沦落风尘的女子和一个女扮男装的男孩,而是人性升华的灵魂。

看完后,心里想的最多的就是:要和平,不要战争!我们的祖国要强盛,我们的民族要团结!

《金陵十三钗》是一部警醒民心,激励长志,不忘历史伤痛的好电影!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篇4

昨晚上看了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总体上感到这部片不错。尤其是结尾处理得不错。并没有按老路再现那些让人悲壮的情形。学生与妓女之间的关系并没有用太多的台词去表现,配合几个在特定场合的人的眼神的特写够了,超拔的高明。

但是我想说的是此片最大亮点在于他原始地再现了在无情残酷的战争面前的人性。贪生怕死是人性的最原始情性。当然这种最原始性情在后来的信仰影响下可以升华成从容不迫视死如归的精神。电影里这些妓女她们没有什么信仰,但是她们却有人性最本能的善良比如为了弹一首曲子给临子的战士听却为了那一盘弦付出2条人命的女子。为了女学生逃出日本人的魔窟,明知是送死他们仍慨然地化妆成学生前往日本人军营。电一影中那个在学生们面前裸体更衣的场面如果配一点赞歌略带悲怆的音乐就好了。因为在学生们眼里和我的感受一样,她们的裸体是那么的青春美好,洁白无瑕。导演意也如此。尤其是她们摔碎镜子把最尖利的玻璃碎块用布裹起来藏在胸前。10秒左右的镜头却是那么的悲壮,此景此情丝毫不亚于慷慨悲歌赴秦的荆轲。

自古侠义出风尘,虽然张导通过虚构了有名有姓的十三钗来叙述一个悲壮故事表达了在战争中的人性善良大义一面,同时日本人的凶残也映衬得淋漓尽致。但是我想在那场城破人亡的灾难中,相信也出现过电一影中描述那样的英勇青一楼女子,尽管她们湮没于硝烟尘土,其实,她们也是侠之大者!

最后,老油条张导毕竟是老油条张导,他的片子确实不错,较之早先出道的〈红高梁〉或是已有好些日子的〈英雄〉,这次有炉火纯青之势。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篇5

最近《金陵十三钗》的电影正在上演,有幸在散文在线的首页上发现原作,就第一时间收藏,读《金陵十三钗》,泪纷纷如雨下,日本鬼子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人神共愤,血流成河的南京,血的教训,这只是南京城里小小的一隅——教堂,但战争中的教堂在铁蹄和淫威下风雨飘摇。唱诗班的女学生,从墙头爬进来的妓女们,还有死里逃生躲避追捕的中国伤兵,神父英格曼,阿多阿多,伙夫陈乔治,这些人物暂时被迫呆在一起,这十三个妓女,以出卖肉体为生,说话、做事、举手投足都表现出了她们那个圈子里的习气,英格曼神父反感她们,怕她们影响那些稚气未脱的女孩子,但又无法拒绝无路可逃的她们,勉强收留她们暂住教堂,豆蔻的凄惨遭遇,让这些风尘女子开始正视现实,身边的.姐妹惨遭轮奸,救过来后已疯疯癫癫,而那几个中国伤兵,下场更惨,连做了截肢手术的王蒲生也身首异处,妓女们冷静的埋葬他们,这些人没有前途和将来,死亡,是迟早要面对的事情。

玉墨随身多年的一把剪刀,该是一段预示,与其遭蹂躏惨死,不如拼死一搏。姨妈书娟幼小的心灵对玉墨充满仇恨,这个破坏自己家庭的名妓,她恨不得去毁了她的脸。然而,为了救唱诗班的这些女孩子,这些妓女,她们化装成女学生的样子,去替她们,日本兵带走了这些如花似玉的女子,她们义无返顾的带着剪刀,牛排刀、发钗,带着一切可以利用的利器走了。苟且偷安,何如轰轰烈烈的死?把生存的希望留给这些孩子们,妓女,这些最最下层的人身上,闪现着傲人的光辉。书娟忏悔了,玉墨再也回不来了,或许,她该早一些原谅她?

但是,今天的我们可以原谅一切,一切都被可笑的原谅了,去恨谁呢?军国主义?还是自己软弱的祖国?血淋淋的历史铭记在心,而惠特林女士,一个善良有正义感的美国人,在亲历和目睹了地狱般的南京城后,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最后自杀。活人姑且做恶梦,宁可不活,禽兽的行径为人所不齿,但愿后代们都记住这段历史,南京——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金陵十三钗,只是这鲜血历史中的小小一段。

严歌苓女士笔触清新,细致感人,一口气读完,泣不成声,这就是我的祖国曾亲历的灾难,中国人是不会忘却这段历史的,十三钗也将和历史一样永存。

    相关文章

    49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