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军大业》观后感

| 郑航

给中国的献礼影片《建军大业》是“建国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其中还有《建国大业》和《建党伟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建军大业》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建军大业》观后感精选篇1

当一部红色主旋律的电影,拍的不再以讴歌为目的,你就知道你遇见了多么鲜活的生命,看见了多么残酷的历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开篇四一二前夕的上海以灰黑色主调展现在影片中,山雨欲来的气势呼之欲出。接下来的__、与杜月笙的会面、周先生的鸿门宴、报社的屠杀都宣告了在那个别样的时代共产党员的力单势薄,以及革命任务即将在各阀派的私心下即将宣告失败。这个时候以周先生等人为代表的爱国人士扛起了革命大旗,为解放全国奔走各地,聚集了一大批有志之士,打响了南昌起义的第一枪,有胜利更不乏失败,终于走出了“农村包围城市”这一符合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星星之火就以燎原之势蔓延了整个神州大地。

“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无上光荣。”这是该剧的信仰,当一支队伍将书生、农民、工人、屠夫、学生等普罗大众都集结在一起时,管理起来是尤其困难的,但他们却做到了,只因为心中有希望,肩上有责任,对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爱的深沉。为了创造一个富饶强大的国家,他们当初所做的一切,都无上光荣。而身为他们的后代子孙,我们也应该学习这种敢为人先,决不放弃的精神。我们也为拥有这样的榜样而感到无上光荣。

“要做勇士,不要做烈士。”朱德将军的一句话说尽了战争的残酷,在剧中红军不再是一个刻板印象,他们也会因为物资短缺而去“强借”银行的资产。毛主席也不再是一个运筹帷幄的伟人,他会跟同志争吵、会“贿赂”看押他的百姓、会打败仗。而反动政府也不再是以往的贪婪、怕死形象。在南昌起义中贺龙为对手的敬礼,三河坝战役中敌军为牺牲的黄埔军校友厚葬,都摆脱了教科书般的说教,诠释了历史中这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大家都在努力活着,也都为不同的信仰奉献着。在一个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世界,只有红军这支队伍是为百姓而战。

看完电影,你才发现。在历史书上那短短的几行字,却是别人极其波澜的一生。在我们的书上,毛主席也好,周总理也好,十大元帅十大将军也好,都是能独当一面的大人物。回到那个年代,他们有的也不过就是而立之年,有的甚至不到20岁。但在面对比自身实力强大太多的军阀势力,却从不胆怯,亦不退缩。粟裕和__在门口站岗时的对话“现在不懂,总有一天会懂的。”于是他们都成了革命力量中的主力军。周总理与宋庆龄的对话“为了革命,我们一起努力。”于是周总理带着孙中山先生的教诲创造了一个自由民主的新中国。粟裕在主力部队被伏击后跟__会面说“我一定会打回南京城”。而现实中,在22年后解放南京城的就是粟裕麾下的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他真的打回了南京城。而毛主席一句枪杆子里出政权也终于带领广大工农开天辟地。意气风发,最是少年。

周总理在年幼时就说过,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如今的和平年代,我们不仅仅要刻苦读书,我们更要在自己的岗位兢兢业业,让生活安定,愿国家富强。

《建军大业》观后感精选篇2

“八一”建军节前夕,来到了电__观看了《建军大业》这部电影。这是一部极具历史意义的电影,南昌起义振奋人心,井冈山会师星火燎原,最后的三河坝战役更是催人泪下。看完之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一颗爱国的炙热之心跳跃着。

从南昌起义到三河坝战役,每一位战士都全力以赴,奋力前行。战争的场景直接重击内心深处,令所有人热血沸腾。建军来之不易,中国来之不易,爱国之情油然而生。整部片子不仅表达了战友之情、家庭之情,更表现出了我们中华民族好男儿的血性,整部电影让人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性,也更加让人珍惜今日来之不易的和平。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是毛主席提出的,我们应时刻谨记在心,不管何时,祖国利益摆在第一位,不为一己之私卖国求荣。习近平总书记从前指出“祖国是公民最坚实的依托,英豪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从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为挽救革命,于当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义,从而创建中国共产党的人民军队,这是“八一”建军节的献礼,也是为牺牲的同胞们深深的缅怀,正是由于我们始终坚持的一个目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最终才能走向成功。

看完这部电影,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不去拼搏?我们更应该珍惜当下的一切,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发扬党的精神,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勤勤恳恳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建军大业》观后感精选篇3

7月28日,全院观看了90周年献礼大片《建军大业》,看完之后,我内心颇为震撼。真实的历史,比电影更为残酷、艰难,英雄们的壮举更值得可歌可泣。

《建军大业》以1927年南昌起义这一事件为主线,秋收起义为辅线的形式呈现出来的,高度还原了当初中国共产党建立军队的困难,体现了老一辈革命者开创新中国的决心。

整部电影让人热血沸腾。其中有两处地方让我印象最为深刻。其一是毛泽东临下湘西,与杨开慧的依依惜别,孩子们一声声“爸爸”,饱含沉甸甸的不舍之情,久别重逢,但是为了新中国这个“大家”只能忍痛舍弃自己的“小家”,再一次远离他乡。电影里,那一声声呼唤,催人泪下。俗话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必定有一个伟大的女人,杨开慧微笑着含泪:“莫回头,一直走,莫回头。”义无反顾的把毛泽东腿上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建立新中国的路上。其二就是朱德率领3000多人死守三河坝,抵抗钱大钧部队一万余人。在最后一天,钱大钧发动最后总攻时,为了让更多的人活着出去,留下革命的希望,自愿留下的200余人队伍最终与钱大钧部队同归于尽,这样的悲壮让人唏嘘,让我们对革命先烈肃然起敬,是他们的牺牲才换来了现在我们的和平。

影片中出现了很多的革命前辈,很多人的一声,在电影里就是短短几分钟,可是他们的一生都是用鲜血和生命抒写了信仰与国家热爱一生,值得后人千秋敬仰。

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感激当年浴血奋战、舍小家为大家的革命先烈,致敬为后代人的幸福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生命的战士们,现在的我们更应该牢记历史、珍惜现在。

《建军大业》观后感精选篇4

在第90个“八一”建军节的到来之际,观看了《建军大业》,看完之后,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90年前的青年英雄,举枪赴国难,视死如归,今天我们所有的和平,都是百年之前,先辈们用他们的青春、鲜血和生命替我们争取来的,向所有为革命事业奋斗的先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这部2个小时的电影,开场展现了当时共产党人面临危险,毛泽东提出了关于发展农民武装力量的想法,他和周恩来一拍即合,两人各自在湖南、南昌展开了革命工作的过程。

片中细致地展现了南昌起义的过程,贺龙和叶挺所带领的部队浴血奋战,战争戏拍得相当壮烈。贺龙有勇有谋、叶挺富的意气风发全部展现的淋漓尽致,而用计消解守城士兵军力的朱德,其举重若轻的风采也都非常传神。

随后,毛泽东在湖南与妻子杨开慧的告别、与卢德铭的汇合,创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武昌起义后朱德领着不倒3000士兵死守三河坝,与钱大钧3万士兵大战3天的过程,让人看到当年共产党员视死如归的精神,尤其是最后留下200名志愿者为其他战友断后的情节,让人感到热泪盈眶,整个过程的困难与精彩,都被这场电影一一的展现了出来。

这段跌宕起伏、炮火轰鸣、动人心魄的历史战争,它不是别人家的故事,是我们不该忘记的曾经,可能是我们的太爷爷太奶奶曾经经历过的,现在的我们不应该忘记,以后我们还应该讲给我的孩子,甚至是后辈。这是我们国家团结一致的魂。

我们没法从除了记载以外的地方知道历史的过往,但或许,总有那么一段时光要追溯、回忆,让我们明白,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把生命的意义与国家的发展紧紧融合在一起。

《建军大业》观后感精选篇5

“这些被战火洗礼过的灵魂,将同人民的命运融在一起,无上光荣”是影片《建军大业》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要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影片讲述了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为挽救革命,于当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义,从而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故事。

剧中李易峰饰演的角色何长工让我影响深刻,历史人物何长工非常受毛泽东的器重和信赖,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他出过洋留过学,是个卓越的军事家、教育家、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办了多所高等学府。当然,值得我们尊敬和铭记的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大到中央的领导人,小到最基层的群众,战士,只要是在解放中国的战争中为民族独立流过血和汗的,都应成为我们尊敬与铭记的对象,他们的名字就应被世代传唱!

该片有两处高潮,其一是周恩来等人率军进攻南昌城,久攻不下南昌城的制高点,此时叶挺挺身而出,主动请战,率炮兵部队轰炸制高点,其颜色,背景音乐的搭配让整个部队的情绪达到点。其二是朱德率3000人死守三河坝,以3000人抵抗钱大均部队1万人,在最后一天,钱大均部队发动最后的总攻的时候,朱德部队留下的部队严防死守,最终与钱大均部队同归于尽。最后的悲壮让人唏嘘,让我们对革命先烈肃然起敬,是他们的牺牲才换来我们的今天。

本片因剧情内容的原因,所以整部影片都很热血,让我看了很激动,有种热血沸腾的感觉。而且里面的场景很贴合实际,不浮夸,很精致,不失大体又面面俱到。影片的节奏不快不慢,恰到好处,细细品味又不会过于冗长。剧情抓住两个点去描写,很有空间感,不会跳出去,能紧紧的抓住影片的中心。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的燃情时刻,电影《建军大业》献上了一份集聚质感,集聚热血,集聚敬意的诚意之作,作为“建国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建军大业》重现了这段峥嵘历史,令人热血沸腾,也希望更多的观众能够看到这部电影,铭记英雄革命的热血青春。

    相关文章

    747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