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长津湖》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观后感就是把我们观看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写下来的文章。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电影《长津湖》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1
回想自己过去的那些年,仿佛没有那么强烈的要为了国家如何如何的感觉,即使有,可能也是口号之类的,心里的触动并没有那么的强烈。可是最近几年,心里的触动和感动特别的频繁。承先辈长风,更要传承使命,铭记他们因何战斗。70年前,战火烧到国门,无论是滚滚硝烟里出生入死的战士,还是辘辘轮声中支援前线的民众,都为了保家卫国而团结一致抗敌。
我们开始看了,一九五零年毛主席宣布,我们中国要彻底支援韩国,抵御美国。放映出解放军叔叔他坐着一艘小木筏子回到家里,然后又开始了接到上级的命令,停止探亲,紧急集合有重大事务要公布,可怜的解放军叔叔,便开始集合了。
现在可能有人问了,为什么他们一听到命令就要去紧急集合呢?不能不听命令吗?这是这样的,军人有一则法则,无论是如何都要听从上级的命令,如有违反轻则关禁闭,重则开除军籍,永远也当不了军人。
他们坐着列车,准备去往朝鲜,与美国打仗。他们下了火车后,突然天空飞过了几架美国战机,丢了好多炸弹,把他们的火车,解放军,都给炸没了,只有一些幸存者继续带着,手上的弹药以及枪械,往前走,路上他们不是碰到了美军战机就是,被侦察机侦查到,再次被轰炸机给杀伤。可是志愿军还是坚持用毅力完好无损的把电台运送到了毛岸英的手里。
他们继续开始战争,他们先看到了前面灯火通明,开始拿起望远镜,瞄准着他们看去,其中那个士兵喊到:“不用打是自己人。”他又看去:“我们的志愿军叔叔他们继续往前走着走着,登上了高山不怕寒冷,吃着自己温暖的小土豆垫一垫肚子,而那时的美军,却在过感恩节,吃着美味的食物,穿着温暖的衣服,别提有多惬意。他们扛着枪开始冲锋了,他们的对手则是丰富老湛的北极熊团,他们有最精锐的装甲兵,有最精锐的坦克,有最精锐的武器,有最精锐的装备。个个都比志愿军强,但是志愿军靠着坚韧的毅力以及智慧打败了北极熊团,最终夺到了北极熊团的团旗。
这是个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这是个机遇与挑战共存的时代,我们青年组工干部应该与历史同行,与时代同行,担当重任,“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无怨无悔,奋勇前行。时代给了我们机遇,社会给了我们挑战,只要我们志存高远,我们就能找准前进的方向,只需阔步向前,只需怀着崇高的理想,不灭的信念,勇敢的走下去,不屑的去奋斗。或许我们会遇到挫折,但不要气馁,不要管外面的风风雨雨,它怎能淋湿我们心头青春的火焰!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2
大年初一,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最终在期盼中上映了,受到上一部影片的感染,我在上映的第一天就早早的买票观看了。影片持续了上一部的故事,讲解并描述了七连战士奉命担当炸桥任务以阻挡在长津湖战役溃败下来的美军陆战一师后撤的故事。
总体上来讲,演员的演技和特效画面都是一如既往的好,吴京、易烊千玺等演员的精彩演出的确是没得说。其次,一部好的电影作品还须要编剧能够站在观众的角度,深谙人性情感的起伏规律,能够娴熟而奇妙的带领观众去进入情节,一同的喜怒哀乐。比如上一部《长津湖》在前面的叙事、铺垫、小插曲等都支配的恰到好处。
那么相较于上部作品,这部电影的问题可能就在这里,故事推动的节奏忽视了观众情感的起伏规律,煽情的地方过多且略显突兀,画面的起承转合有些凌乱,剧情的前因后果交代不清,可能会影响观众对故事整体的把握。
还有,我国斗争题材的影视剧普遍缺乏对敌人的客观描写和特性刻画,比如我们从不敢于详细而客观地去演绎日本军人。那么这部电影里已经起先尝试更客观的讲解并描述我们的对手美军了,这已经是个不小的突破了,不过我们仍旧把他们描写的太傻太天真了,真心希望我们的电影人能够在这方面更进一步,也请信任我们观众的接受度和包涵度。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3
今天下着雨,妈妈带着我和妹妹去电影院看了《长津湖》,1950年美国侵占朝鲜,妄想通过鸭绿江进攻中国。毛泽东和彭德怀等中央领导人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于是派志愿者支援朝鲜。
《长津湖》深深地吸引我,惨烈的战斗,无数的无名英雄倒下了,在战斗中,他们节俭,一天只吃一个能咯掉牙的小土豆,志愿者也是有血有肉的人,有友情,有亲情,他们都宁愿牺牲自己保护战友,他们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在零下40度的恶劣环境下,十余万志愿军翻山越岭,隐蔽接敌。衣着单薄的他们昼伏夜行,严密伪装忍受着酷寒,饥饿和疲劳在覆盖着厚厚积雪的山脉和树林中连续行军,以惊人的毅力克服千难万险,悄无声息地抵达了预设战场,并通过大范围的穿插迂回包抄,最终让美军撤离战场,取得了胜利!
最让人感动的是,美军在撤退到最后一个关卡时,他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他们发现了志愿军九兵团一个连官兵成战斗队形散开卧倒在雪地里人人都是手持武器的姿态,注视着前方,没有一个人向后,整整100多人的连队,全部冻死在山头!全部化作了晶莹的冰雕。
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是多少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所以我们要牢记使命,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4
影片呈现了无数换取祖国今日昌盛平和的战士官兵的作战能力、英勇品质与奉献精神。从伍家三子到炮兵雷公、退伍指挥员以及全连只剩下一人的特等战斗英雄,甚至是在片尾出现的因为坚守而冻僵在阵地而无一人后退的无数志愿军们,他们的鲜血是热的,他们的灵魂更是热的。
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在朝鲜处于生死存亡、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的危急关头,党中央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开赴朝鲜。历经千难万险,打败了不可一世的美国侵略者。这次战役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是扭转局势的关键一战,而人民志愿军也付出了惨痛的牺牲,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极端天气中,很多先烈是以端着枪的姿势被冻僵,体现了志愿军战士服从命令视死如归、冻成冰雕也不退缩的革命精神。
在电影中有一句话我让我印象深刻“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了,我们的后辈就不用打了。”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吃的、穿的、用的都不用愁。这都是因为老一辈帮我们打了属于我们的战。如果他们没有选择上战场,保家卫国,那有可能下一个上战场的就是我们的父母,又或者会到我们。电影中有一个男孩他也才19岁,跟我年龄差不多,但是他都有为国捐躯的精神。而我们现在生活在这个没有战争的和平年代,我们能做的只有好好训练,为国争光。
我们观看完这部电影就离场了,我不知道有没有彩蛋。但是当我走出电影院,看着路上车水马龙,灯火阑珊的时候,我知道这应该就是这部电影的彩蛋了吧。那一刻,我知道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的新中国,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没有他们我们现在可能也吃不饱,穿不暖,天天过着担惊受怕的生活。既然他们给了我们这种生活环境,那我们就应该好好训练,取得好成绩来报效祖国。
那些为了保卫祖国未来拼死战斗的战士,才是我们心中真正的英雄。何其有幸生于华夏、国家繁荣昌盛,在祖国发展的今天,我们更要勿忘过去、铭记历史、珍惜今天的来之不易,用我们的决心和努力献出自己力量,维护祖国美好的未来。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5
在这个国庆假期里,有亲人的相聚、有同学的陪伴、有师生间的情谊,有收获、有欢乐,更有感动。
10月5日,我跟同学一起观看电影《长津湖》回来,心情久久难以平复,三个多小时的电影,感觉还意犹未尽。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抗美援朝的故事,影片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们这一代不打这个仗,那么我们的下一代也要打”。这句话说出了多少志愿军的心声,让每位观影者都能深入其境地感受到,这就是一个国家打不垮的钢铁脊梁。
在观影的过程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生于中国,何其有幸。
人民志愿军在出发打仗的火车上,车厢打开,万里江山尽收眼底,在枪林弹雨的高节奏剧情中,突然有了这样的山河安好、波澜壮阔的一幕,真的让人感受到当时为什么那么多人不顾生死也要去异国他乡打这一场保卫战,因为他们的身后,有他们想守护的大好山河。
在感恩节这一天,美国军队在军营里大口吃肉,而我们的中国军人在荒山野岭吃土豆挨饿受冻,这一幕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对比在这样条件恶劣的情况下,我们的中国军人依然屹立不倒,坚持抗战到底。
如今吃饱穿暖的我们要知道,抗美援朝长津湖冰雕连,在零下40度潜伏六个昼夜!这不是演习,这是历史!为了阻止美军,很多战士冻成了冰雕。
冰雕连战士的绝笔信中写到:“我爱我的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这让无数人瞬间破防,是什么样的精神和信仰,支撑着年轻的志愿军战士,让他们卧倒在雪地里一动也不动,怒目前方等待敌人,他们没有一个人退缩,整整100多号人的军队全部冻僵在风雪之中。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与阵地永恒地坚守在一起,成为人民军队史上最为悲壮的冰雕连。这些永不后退的冰雕,是冰天雪地里立起的一座座精神丰碑。让人流下热泪的是那一群为祖国和人民浴血奋战的英烈。
影片中还有一幕让我泪奔,雷公冒着生命危险,开车把敌人发射的标识弹运走,引开敌人,自己却忍着疼痛,毅然决然地向前方开去,标识弹散出的红色气体,仿佛一条象征胜利的红色彩带划过硝烟漫天的战场。他冒着枪林弹雨,冒着滚滚硝烟,最终还是被美军炸弹炸飞,雷公快断气的时候说了一句,别把我留在这儿,把我带回家吧!这一幕让我想到了最近荣归故里的英雄们,人们没有忘记你们,国家更加没有忘记你们,从20xx年到现在,已经有700多名烈士回到了祖国。
他们用付出宝贵生命的坚守,换来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幸福,不能忘,不敢忘,绝对不可以遗忘。透过历史的烟云,我们应该用什么来回报和告慰烈士的英灵,我想:不仅仅是在影院流下的眼泪,而是时刻铭记永世不忘,发奋自强,循着他们的脚步,誓死守护这份如他们所愿的———山河无恙。
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我们应当好好学习,奋勇拼搏,才能够对得起70年前逝去的烈士们的鲜血和生命。中华民族崛起,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任务。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6
今天同学去看了长津湖之水门桥,我不得又一次感叹和平的来之不易,以及抗美援朝军人们的英勇善战。
中间有几个片段令我记忆犹新,其中一个就是勇士们在准备炸水门桥前出发时一同凝望祖国的方向的场景——那座高高的雪山。是啊!祖国的方向,太阳升起的方向,是那么的明亮,可是他们要向相反的方向走,去迎接黑暗,迎接战斗,迎接牺牲。目的就是为了保护那东边升起的阳光,那近在咫尺的祖国。
或烈火烧身,最后一步也要赶到机关枪前,堵住枪眼。或不顾生死,看着扔来的手榴弹,为了保护队友,果断扑上去抱住。或不知疼痛,腿断了,也要把信号传给传令人。我在脑海里一遍又一遍的浮现政治老师的话:这道题要回答的是抗美援朝精神——前赴后继,不畏死亡,坚持不懈,无私奉献……
有的英雄长眠于雪山之下,被折磨人的暴风雪摧毁,也许至今他们还在异国他乡。不过,我们带回来的,我们要默哀,要崇敬,没带回来的,也希望他们能够去往极乐净土。感谢你们,是让你们让新中国在国际上有话语权;感谢你们,是你们保住了家门口,让全国人民安全的生活;感谢你们,是你们珍贵的抗美援朝精神,让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深受感染,永久铭记你们——我们的英雄。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7
电影《长津湖》主要讲述的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发生在东线战场的第二次战役――长津湖战役。影片以第九团七连官兵们的视角描述了战争的全过程。由新兴里到下碣隅里,战士们在零下40多度的严寒中拼死战斗,他们从四面八方涌出,把美军引以为傲的陆军师彻底击溃,为整个抗美援朝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
影片中留下了很多令我印象深刻的场景和台词。譬如:七连战士的食物与美军的食物。七连以冻土豆为食,而且土豆的数量也极其地有限,影片中伍万里就因咬冻土豆而磕掉了一颗牙。无奈战士们只有把冻土豆放在自己的心窝处,用体温捂热一点点再拿出来吃,每天都是如此。反观美国官兵,他们是大鱼大肉,蔬菜、水果、火鸡,好不丰盛。
“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了,我们的后代就不用再打了。"这是影片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正因为父辈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与艰辛,所以他们为了子孙后代的安稳生活,不惜在战争中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他们是无私的,他们是伟大的,他们也是平凡的。回想战争爆发时,13万热血儿女在一声令下便义无反顾、勇敢地走上了战场,他们是英雄,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没有冻不死的英雄,也没有打不死的人。"这是攻占北极熊团后,团长谈子为所说的话。战争远比电影更加残酷,如今的我们不可能回到那个充满战火与硝烟的时代,我们能做的就是:珍惜眼前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历史,需要缅怀!
英烈,需要铭记!和平,需要珍惜!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8
在这一战之前,没有人会相信零下40度的冰天雪地里,可以潜伏十多万人。没有人会相信,中国人敢去主动围歼美军。没有人会相信,这只简陋的中国军队能击溃全副武装的美陆战一师。这一战就是“长津湖战役”。
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在朝鲜处于生存存亡、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的紧急关头,党中央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在恶劣的环境下忍受着饥饿,在凛冽刺骨的寒风中甘愿化为冰雕,也丝毫不曾退缩。最终,他们凭借着钢铁般的意志和英勇无畏的精神,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更打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威和国威,也是这场胜利让我们国家从此变成了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
影片开头,战士们在火车上打闹,不经意间,火车车厢打开,出现了万里长城,这里有他们想要守护的祖国大好山河和子孙后代,所以他们能不顾生死,也要去打这场保卫战。他们说:“这仗我们不打,我们的下一代就要打。”他们用一代人的鲜血,换来了后代人的和平,这是他们的流血牺牲,赢得了这场不屈之战,才使得西方列强不敢再轻视我们,为我们赢得了发展的尊严和底气。
影让人热血沸腾,却也令人不禁潸然落泪。《长津湖》讲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赴朝作战抗美援朝的故事,剧中以伍千里率领的穿插七连为例,讲述一群战士为了保家卫国而奉献出自己的力量,甚至是生命的故事。
一群南方士兵勇敢的挑战北方的严寒。当时正是冬天,一位位战士趴在零下20度的冰面上伏击敌人,尽管寒冷刺骨却一动不动。战士们的身上仅穿着厚不足3厘米的衣服,寒风和大雪把他们变成了一座座冰雕。志愿军战士们吃的是一个个冻的发黑的土豆,硬的硌掉了小战士的牙。当时的我们用的是两条腿和八路军时代使用的毛瑟98K,射程不超过300米的迫击炮。而美军一个个穿着厚厚的军大衣和皮夹克,吃着热乎乎的烧鸡,开的是飞机和坦克,用的是M60式发射器配置,带着雷达追踪装置的火箭弹及每分钟发射过百发的马克沁、加特林。从武器配置和后勤保障对比来看,美军必胜。然而,中国人民志愿军就是凭着那一杆拉一下的三八大盖硬生生的把美军打过了三八线!
记得小时候,觉得锅里的熟土豆特难吃,但现在,我会仔细的品尝每一个土豆。我觉得这一定比那一个个黑土豆美味很多,况且,我们现在能吃熟的土豆,是因为生的已经被吃完了。就如梅生所言:“仗被我们打了,我们的后代就不用打仗了”!
中国人民为什么能打赢这场实力悬殊的战争,只因心中有二字:爱国!我们,也应心中有这二字,因为一个忘记战争的国家终将败亡。72年前有一场战争,72年后不知是否会有新的战事,所以,从今天起,我们更要好好学习,努力向上,将来为国家献上我们的力量。加油吧,少年!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9
“没有打不死的英雄,只有军人的荣誉。”这是电影《长津湖》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我们应该缅怀那些烈士们,他们在战争年代饱受着环境的恶劣,与战争的疲劳。而我们呢,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
这里面有一个片段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感恩节的时候,美国军营的士兵吃着火鸡,甚至还可以喝到咖啡,而中国的战士们却在雪地里啃着冰冷的土豆。在这种差距悬殊的战斗中,中国人竟然赢得了胜利。我们眼中看似晦涩的知识点,是他们风雨飘摇的一生,是他们连尸体都无法完整的交给亲人,却为革命献身的一生。这样的英雄是值得我们后辈一直铭记的,我们所崇拜的也应该是这样保家卫国的英雄。
在美国的士兵吃火鸡时,两个士兵的对话也让我感触很深:“明年感恩节一定请你到我家去”。“好,要是我们能活着回去的话”。
这让我想到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信》中的一句话: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不会是强盗。那些美国的士兵肯定也不希望战争,肯定渴望光明与和平,但是在大的势力下,他们只能选择屈从。
这可能是美军最后失败的原因之一,士兵们是因屈服统治者的野心而作战的,而中国革命者是为守吾土而奋不顾身,为了他们的下一代不再有战争,这种信念支撑他们无所畏惧的迎着敌人的炮火冲去,最终取得的了战斗的胜利。
如今我们生活在国泰民安的和平年代,但永远不能忘记我们的祖国是那些先辈们用甘于奉献、无所畏惧的勇气,抛头颅、洒热血替我们打下的。就像影片中所说:“这仗真不想打,但为了未来百年的发展,这仗不得不打。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10
电影《长津湖》大气磅礴、场面宏大,让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我深深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顽强震撼不已。“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一场正义之战、信念之战,也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立威之战”,由此形成了持续振奋中国人民斗志的“抗美援朝精神”。
71年前的今天,为保卫新中国的胜利果实,回击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人民志愿军毅然决然开赴朝鲜战场,与世界上最强大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生死对决,最终赢得了战争胜利,这是何等气壮山河、感天动地!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在环境恶劣、条件艰苦、敌强我弱、力量极其悬殊的情况下,我军灵活运用近战、夜战、山地战、穿插战、围歼战等战术优势,以我长击敌所短,打败了美军号称“王牌中的王牌”的北极熊团,取得了重大战役成果。这次战役极大提振了志愿军和全国人民的斗志,摧垮了不可一世的美军战争意志,为全面夺取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争取了战略主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其间展现了我军高超的战术智慧和志愿军将士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意志,体现了党的领导和全国人民同仇敌忾的强大凝聚力,彰显了中国军人为党为国舍生忘死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强大精神力量。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辈用流血牺牲换来的;今天山河无恙、盛世繁华,是一代又一代勤劳智慧、英勇无畏的中国人民接续奋斗出来的。正如电影中毛主席说的,“只为中国之今日,这一仗真不想打,但为了中国几十年、上百年的和平,为了不让西方人看不起我们,这一仗就不得不打。”也如电影中穿插七连指导员说的,“这一仗我们不打,我们的后辈就要打,我们就是要为后辈打出一片和平安宁。”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必将彪炳千秋、万古流芳。抗美援朝的胜利充分表明,中国人民是不畏强暴的人民,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气概是我们的民族之魂。
今天的祖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巨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正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迈进。我们更要铭记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铭记在战争中浴血奋战的志愿军将士,以他们为榜样,弘扬“抗美援朝精神”,时刻以祖国的强盛为己任,在党的领导下,自觉加强政治建设,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立足本职,做好自己的工作,为祖国发展进步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11
今天晚上,爸爸妈妈带我去看了《长津湖》,看完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这是一部抗美援朝的电影,里面有这样一句话让我很触动。他是这样说的“假如我们不打这一仗,就要让我们的下一代来打。”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了,我们的后代就不用再打了。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仰慕我们的烈士们。让我影响深刻的是我们中国军人在冰天雪地里吃土豆,挨饿受冻,而美国军人在军营里大口吃肉。在这样条件恶劣的情况下,我们的中国军人依旧坚守阵地,抗战到底。
让我非常感动的是雷公勇敢地转移标识弹,牺牲在敌人的炮火中。最后说着“我好疼,我要回家。”是怎样的精神让他义无反顾冲向战场?
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的是一排排志愿军战士在零下四十度的阵地上,保持着战斗姿态成为了一个个永不倾倒的“冰雕”。 没有先辈们的浴血奋战,就没有如今的繁荣兴盛!我们要时刻铭记,永世不忘,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12
我今天去看《长津湖》,看老一辈革命者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换得如今我们没有硝烟的幸福生活,又比平日里更多了一份感慨。
我在电影院遇到了两拨人让我印象深刻,一拨是年轻的父母带着两个小男孩来看这部电影,结束后两个小孩站在海报前举着少先队员敬礼手势一起合照,没有嬉皮笑脸而是满脸认真;一拨是我原来初中的数学老师和他儿子,他年轻时候当过兵,现在他儿子也是一名优秀的海军战士。我想这就是传承!这就是永垂不朽的精神!
“我们现在不打,下一代也要打这场仗,我们现在是替下一代打”。被这部电影深深触到,战争场面拍的真的是太棒了,场面宏大气势很足,人物群像也展示的很深刻,中段炸通信台那段很激烈,心都被扣着,紧张感拉的很好嗯。还有食物对比,心里酸了,战役的补给装备差别实在悬殊,最后的冰雕更是绷不住了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啊!《长津湖》还是很可以的,值得一看呐,准备好纸巾吧。 3。电影长津湖观后感想200字
《长津湖》拍出了中国人的智慧和胆识!志愿军取胜靠的是发扬自己的优长专找敌人的弱点来打,靠的是勇敢加战术、勇敢加智慧。朝鲜战场上的美军“钢多气少”,步兵怕近战、夜战,他们离开飞机大炮的支援,战斗意志就会大减。志愿军则大胆地实施近战、夜战,大胆地实施穿插、迂回和包围,经常将美军步兵和坦克的联系割断,经常组织小分队直捣敌人指挥所和炮兵阵地。《长津湖》艺术化再现了作战过程,塑造的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有胆有识,令人印象深刻。
伍千里、雷公排长等基层指挥员贯彻“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作战指导思想,指挥机动灵活。新兵伍万里,在老兵们的言传身教下,在激烈的战斗中迅速成长,勇敢又灵光。伍百里、伍千里、伍万里,伍家三兄弟象征着红色基因在中国军人中永续传承。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13
“没有打不死的英雄,只有军人的荣誉。”这是电影《长津湖》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这部电影,讲述了抗美援朝战场上,最惨痛的一幕。回想看过的中国历史:八国联军,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我们的祖先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残酷的时代,有多少名烈士用自己的鲜血画成了江河?又多少位战士让敌人给他们敬了军礼?是他们奋勇前进,用生命换来了胜利!
《津湖战》影片中士们把胜利与鲜血留在零下40度的冰天雪地里。战士们没有车,没有飞机,没有坦克,没有面包。敌方的人数是我们的数倍,敌方的装备比我们先进百倍。我们中国的战士穿着单薄的衣服,啃着冻僵了的土豆,英勇顽强拼死一搏。尽管好多战士牺牲了,尽管好多战士冻死在冰天雪地里,但是靠土豆充饥的他们最终胜利了!
军队里最年轻的战士,年仅19岁!他们放弃了青春,放弃了亲人的爱,为国而战!为了祖国的未来而战!
标识单看见了吗?雷排长把还给敌人时,眼中的火光。看见了吗?杨连长推开了战友,一个人冲上去。看见了吗?董存瑞双手高举着炸药包……
北京烈士陵园是我唯一不怕的陵园,毕竟活着想保护我们的英雄。死了,我们应该都敬佩他。
《长津湖》战争过后,人们说长津湖的湖水红了……雪山上的雪也红了……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因为我们身体里流淌的是祖先的血!
《长津湖》电影的观后感 篇天空阴沉沉的,压抑极了,正如我此时的心情。今天在学校观看了《长津湖》——这部让亿万观众热泪盈眶的战争电影,让我对抗美援朝精神有了更深的了解。
激烈的对战、战士们坚定有力的目光、敌机的轰鸣、满地的尸体……每一个画面都震撼着我,何况当时战争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更残酷。这场战争,中国军队打出了自己的威风、血性和精气神,让世界看到中国团结、不可辱的力量,让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国家为之震惊。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完不成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这是特级英雄杨根思曾经发出的英雄誓言,为了保护阵地,他毅然与敌人同归于尽。“这场仗我们如果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的眼泪再次滚落下来。是啊!没有革命先烈们的无私付出怎会有我们现在如此美好、安定、幸福的生活?
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享受着祖国强大后的安稳生活。当我们挑剔着眼前的可口饭菜时;当我们厌倦了坐在教室学习时;当我们节假日跟家人团聚玩耍时;我们是否会想起眼前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是否会反思、改正和珍惜?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14
抗美援朝,是我国曾做出的一须重大决策,在这场艰苦的战斗中,许许多多志愿军战士为其赴汤蹈火,视死如归,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壮歌。而《长津湖》这部电影则再次向人们讲述了这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长津湖》让我看得心胸澎湃,震憾不已。讲述的是志愿军第九军团钢七连等各个战士与美军顽强战斗的故事,一位位抗美英雄在这部电影里都刻画得十分传神。名叫伍千里的一家三个兄弟全在钢七连为了祖国的江山社稷,人民的幸福生活而浴血奋战,他们还结识了不少战友,一个个都是顶天立地的人民英雄:有文化底蕴却并不柔弱的指导员梅生,默默在背后为战友解决阻碍的狙击手平河,不畏生死,奋勇拼搏的余从戎,在战场下插浑打科,在战场上却一个个配合得天衣无缝,形如一人,满身血肉模糊也要与敌人拼死搏,令人心生敬畏。
长津湖战役是在一九五零年十一月至十二月展开的,时遇朝鲜50年来最冷的天气,当时气温零下40度。美军喝咖啡,吃烤鸡,穿皮大衣,我们的战士只有单衣和每人一天一个冻的能硌掉牙的土豆。某一个连的战士被活活冻死在阵地上,死去的士兵都手握钢枪,保持着进攻的姿势,被后人称为“冰雕连”。
让我最难以忘怀的,还是老兵雷公的英雄壮举,我们不如美国科技发达,这就失去了制空权,任凭美国的侦察机在我们头上盘旋,眼睁睁地看着战斗机我国领土上肆意妄为却无能为力,美国可以把铁轨炸毁,把运送后勤的车炸飞,但无论多么先进的武器,都击不跨战士们的斗志,打不倒我们团结一致的心。在与北极熊团这个美军王牌斗争时,我军比不上他们精良的装备,比不上他们的丰衣足食,是靠那颗滚烫的爱国赤心奋勇杀敌,取得一些优势的,但无论多么健壮的身躯都是由血肉垒出的,正当我军与美军殊死拼搏时,美军投下了一枚标识弹,火红的烟雾立马快速地蹿到天上与空中的美军报信,顿时,颗颗冰凉的炸弹被投掷了下来,战士们有的被炸得肉血模糊,有的则永远倒在了战场上。雷公是一位身经百战的老战士,粗犷的外表下却是一颗细腻的心,他爱唱乡调,在看见标识弹的时候,雷公毫不犹豫地跌跌撞撞奔向了它,抱起它开着车远离了阵地,对死亡气息那么敏感的他,毅然决然地走向了死亡,当雷公奄奄一息时,开口唱到“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更是让人潜然泪下,又不由得肃然起敬。
只有科技发展才能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勿忘历史,振兴中华!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15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三周年。20xx年9月2日,第八批109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全社会呼唤“英雄可归矣”。在暑假期间,我观看了电影《长津湖》。该片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极寒严酷环境下,中国人民志愿军东线作战部队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扭转战场态势,为长津湖战役胜利作出重要贡献的故事。
在这部影片中,每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都令我动容。在影片中伍千里连长他们成功破坏了敌人的通信塔,当他们在清理战场上所获的装备时,突然听到飞机的声音。不久,敌军就成功在那个地方投下了标识弹。随着标识弹的不断燃烧,敌军一架又一架的飞机也随之而来。紧接着,敌军投下一颗又一颗的炸弹。雷公为了不让更多的战士牺牲,他毅然地用尽力气拔起地上的标识弹放在车上,然后一个人开着车往另一方向驶去。他成功的转移了敌军的战火,但他也在此次行动中不幸牺牲了。雷公颤颤巍巍地说着疼的时候,令人流泪到不能自已。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是当美军以几十辆坦克与十几架飞机进行冲锋时,中国军人杨根思望向四周,到处都是战友们尚滚烫的身体,随即抱起一个正在燃烧的炸药包,冲向我们的敌人,与敌人同归于尽。在寒冷的北方,军队在看到敌军侦察机时,所有士兵都停下了拿棉服动作,火速登车,派发资源的同志们边追车,边将棉服丢进车内。
战争总是开始的猝不及防,很多时候根本来不及做好准备,就要站上战场,拿起枪杆,背起炸药,视死如归。没有人是铜墙铁壁做的,战士们一样会痛,但是,在保卫人民,保卫国家面前,这些疼、痛就会被他们隐藏起来,战士们留下的,永远都只有坚毅无悔的背影和美好的未来。
他们说:“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他们不再打仗。”他们说:“希望下一代,活在一个不再充满硝烟的年代吧。”在影片的弹幕里有人这样说:“无声的号令加上军人的默契等于只为身后祖国人民。”我们的先辈们所有的英勇,不顾一切,都是为了后世的太平,为了让下一代不再像他们这一代一样艰苦,我们走的现在和平宽敞的大道,都是前人用血肉堆叠起来的。
《长津湖》最让人动容的一点:所有认为不合逻辑的内容,全是史料记载的事实,我们先辈就是如此过来的,就是一声命令下,数千万老百姓的儿子就上了战场,用他们的青春生命换取现在的我们的和平生活,历史剧的魅力就在于此,真正的历史更残忍,真正的战争更残酷,真正的先辈更英勇。所有的胜利都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铭记历史,守护这片先辈们誓死守护的红色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