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粮食拒绝浪费国旗下讲话
现在不玩命,将来命玩你, 现在不努力,未来不给力,永不放弃是你梦想实现的唯一秘诀。下面给大家分享珍惜粮食拒绝浪费国旗下讲话,欢迎阅读!
珍惜粮食拒绝浪费国旗下讲话篇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今天国旗下演讲的主题是《珍惜粮食,杜绝浪费》。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办校是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节约资源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校硬件设施日趋完善,现代化的办学条件和办公设施一应俱全,学校给我们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环境,旨在能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但是在我们身边不难发现存在许多浪费的现象:如食堂的泔水桶总能浮出混杂的剩菜剩饭,饮水机旁的垃圾桶塞满了没吃完的外卖,甚至连很少人食用的古龙也无法避免浪费的现象,学校还存在着浪费的现象。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粮食是人类生存之本,是经济社会发展之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大幅提高,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十三亿人的吃饭问题。我们国家现在虽然已解决了大部分人的温饱问题,但是还有一些贫困山区的人们,他们还在为衣食无着而忧虑着。可惜的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损失浪费粮食的现象也十分惊人,有数字显示中国一年内在餐桌上浪费的饭菜,能养活2-3亿贫困人口,这样惊人的浪费何时才能停止,我们又怎能浪费粮食呢?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粮食,从种到收,加上中间的加工环节,到吃到我们嘴里,需要多少人的辛勤劳动。节约粮食是一种美德,也是对劳动的尊重。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粒米也可以折射出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待节俭的态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浪费粮食的不良风气必须坚决刹住!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深化“光盘行动”,节约每一粒粮食,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珍惜粮食,杜绝浪费,从每一餐做起。在此,我向同学们发出节约粮食的倡议:
1、自觉树立节粮光荣的观念,养成节约粮食的习惯。
2、在食堂购买饭菜时,自觉排队,不插队,不拥挤。
3、按自己食量适量点餐,吃完所有饭菜,不浪费。
4、不偏食,不挑食,营养均衡身体好。
5、就餐时保持桌面地板卫生,餐后主动送还餐具。
6、注意就餐时语言和举止文明,不喧哗打闹。
7、对周围浪费粮食的行为及时进行劝导制止。
8、自觉服从食堂文明就餐劝导志愿者的劝导。
珍惜粮食拒绝浪费国旗下讲话篇2
亲爱的老师,同学,上午好!今天我要演讲的主题是勤俭节约。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从小到大都应该去做到的一个好习惯,更是我们应该去发扬和传承的美德,对于小学生来说,现在正处于一种养成良好习惯的年纪,对于自己的心理和学习能力来说,都是非常好的年纪,所以我们能更加应该懂得一些自己需要去尽力维护和养成的好习惯,好品质。世界上的所有的东西都不是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都会有一个枯萎竭尽的时候,所以我们更加的应该懂得勤俭节约。
我们换位思考一样,要是生活中的一些资源被我们用尽了,那么我们就没有这种东西可以用了,就好比说是电和水,这是我们生活中所不能缺少的东西,但是它们又是非常的缺乏的东西,有一条新闻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的电资源和水资源是会用尽的,如果我们接着对水和电没有限制,没有节制的使用,那么将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生活中将没有电和水可以供我们日常的生活,所以可想而知,勤俭节约对于我们的生活和未来是多么的重要。再者说,我们应该都听说过粒粒皆辛苦这句话吧,我们现在所有吃的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苦劳动的成果,更是从小开始我们的家长和老师就告诉过我们不要浪费粮食,我也相信我们所有的学生在学会悯农这首诗之后,我们都会懂得要节约粮食,杜绝浪费粮食这样的行为,更是对于自己在生活中,更是应该做到吃多少就乘多少的习惯。
很多时候,一个好的习惯和好的品质都是需要我们在生活中通过自己的一点一滴的小细节来建立的,应该从自己生活上的细节开始出发,只有当自己的一些小事情得到了更好的完善之后,我们才有可能建立起更好的品德。所以勤俭节约这件事是我们力所能及可以做到的事情,但是也需要我们从生活中的小事情开始做起,就比如说是在生活中,无时无刻做到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不浪费粮食,我也相信我们都会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
珍惜粮食拒绝浪费国旗下讲话篇3
尊敬的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
一日三餐离不开餐厅,餐厅是大家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营造清洁舒适的就餐环境,不仅关系着每位同学的生活,而且直接体现了每一位学生的个人形象。文明之风吹拂校园,讲文明、树新风是我们每一个文萃娃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食堂是我们在校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营造清洁舒适的就餐环境,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一、要有规则意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生活中规则无处不在,一定的规则能保证人们更好地生活。文明用餐要求我们做到"班级要整队到餐厅就餐,不拥挤、不喧哗;严格遵守就餐纪律,按时就餐,在指定餐位用餐,不得擅自调换餐位,不敲盘、不喧闹;吃饭时不谈笑,不交头接耳,不得敲打盘碗;吃完饭要把垃圾带出去,安静地走出餐厅。"
二、有勤俭节约、爱惜粮食
吃饭就一定要爱惜粮食。尽管同学们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背得滚瓜烂熟,可真正上了饭桌,浪费粮食、挑食的学生每天都有。文明用餐其中最突出的一条要求就是:不挑食,不浪费,把餐盘内饭菜吃干净。希望同学们挑食、浪费的现象一天天减少,餐厅的剩饭剩菜也越来越少,以节约粮食为荣,以浪费粮食为耻。
三、文明用餐
文明用餐,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播种的是一种习惯,收获的是一种品格"。让我们为共同营造一个文明有序的用餐环境而努力,争做文萃小绅士小淑女!
珍惜粮食拒绝浪费国旗下讲话篇4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小朋友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小二班的张老师,又到了星期一升国旗的日子了。上个月的10月16日,你们知道是什么日子吗?哈哈,大家都不知道吧,告诉你们,是世界粮食日。这这可是世界性的节日哦。
1981年起,世界粮农组织把每年的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日”,也许,我们的一些小朋友已经不太愿意吃这些每天都能吃到的白米饭了,缠着父母要去吃肯德基、麦当劳。而就在昨天,今天,明天。地球上仍有很多人吃不饱、由于全球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粮食的数量却没有增加,所以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挨饿,许多国家,有很多小朋友没有饭吃,也没有面包、馒头吃,每年约500多万儿童因饥饿和营养不良而夭折,可是我们有很多小朋友们却不懂得爱惜粮食,
你们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怎样的行为猜是爱惜粮食的行为?我们要节约每一粒米,每一粒粮食,不能随意的把饭菜倒掉,吃饭的时候也要把碗里的饭粒吃干净,更不能挑食,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吃到粮食,我们要从小做起,节约粮食,让世界上更多的小朋友都能吃饱。
下面请小朋友们准备做早操。
珍惜粮食拒绝浪费国旗下讲话篇5
尊敬的同学们、老师们:
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珍惜粮食,杜绝浪费》。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相信这首李绅的《悯农》很多同学都听过了吧,它的意思是:农民种粮食并不容易,那是用他们辛勤的汗水浇灌的。正午时分,农民还在为禾苗除草,汗水不断的滴落在禾苗下面的土壤里。谁知道我们盘中的美餐,它们粒粒都凝聚着农民的辛苦,所以我们就不能够浪费粮食,可是我们身边又有哪些人做到了呢?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浪费粮食的现象比比皆是。在家里,有的同学很挑食,吃了几口饭就倒掉了,说这饭菜是自己不喜欢吃的!有的同学光想买零食,不想吃饭;有的同学着急去玩,盛饭的时候,一慌张就把饭粒洒在地上!其实这些都是在浪费粮食!也许你并不觉得自己在浪费,也许你认为浪费这一点点算不了什么,可是,据测算,如果每人每餐掉一粒米,一日三餐就掉39亿粒米,约7.8万千克,那么全国一天浪费的大米够一个人吃620年。同学们,你们是否想到世界上还有许多吃不上饭的人们在苦苦挣扎,你们知道吗,在发展中国家,平均每5个人中就有1个长期营养不良,有20%的发展中国家人口粮食没有保障。饥荒已成为地球人的第1号杀手,每年平均夺去一千万人的生命,因此节约粮食值得我们深思。同学们,珍惜粮食就是珍惜农民的劳动果实。节约是美德,节约是品质,节约是责任。让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在校园蔚然成风,从现在做起,行动起来,珍惜粮食,杜绝浪费,争取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正确的观念,以节约为荣,浪费可耻。
2、珍惜粮食,适量用餐,避免剩饭,减少浪费。吃多少盛多少。
3、不偏食,不挑食。要知道每种食物都有不同的营养,无论是否喜欢,都尽量把盛在自己碗里的食物吃完。
4、看到浪费的现象要勇敢地劝阻。
5、做节约义务宣传员,向家人、朋友宣传节约粮食,杜绝浪费。在外出就餐时,尽量按食量点餐,实在吃不完就打包。
同学们,“一粥一饭,当思来自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为艰。”据统计,每年全球粮食总量的三分之一被浪费,年浪费量达十三亿吨,相当于全球谷物产量的二分之一,足足可以养活整个非洲的人民。这个数据是多么惊人!如果少浪费一些粮食,世界上就不会有人吃不饱饭了,就不会有人因为饥饿而死了。节约无小事!我们要以勤俭节约为荣,以随意浪费为耻,节约粮食就是在珍惜我们的生命。
为了提醒人们珍惜粮食,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每年的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日”。在中国,勤俭节约本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新世纪的我们,更应该把这种民族精神发扬光大。让我们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爱惜粮食、节约粮食,吃干净碗里的每一粒饭、每一口菜,做一个节约的人!在此,我向全社会呼吁:珍惜粮食、反对浪费、从我做起!
希望大家行动起来,让珍惜粮食,杜绝浪费成为共同的追求,让节约这一传统美德在大桥中学绽放光芒!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