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 何嘉

推文网小编精心整理初三上册语文教案,希望这份初三上册语文教案优秀5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更多初三上册语文教案资料,在搜索框搜索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精选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的方法。

(2)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

(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创造性阅读和评价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创新阅读、深入体验。

(2)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文中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和谐温馨的亲情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对象分析:

现在,学生由于课业负担重,普遍厌烦理论性的讲解、分析作品,热衷于创新活动,张扬个性。所以,教学中要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中,并且锻炼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我的叔叔于勒》的故事情节、了解了具体的环境。今天,我们将举行一场演员招聘会来深入了解人物。

二、准备应聘

将全班同学分为四大组、十二小组,四大组分别分析于勒、菲力普、克拉丽丝、若瑟夫的形象,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应聘演员,(第一环节:自我介绍;第二环节:表演技巧。)演出“巧遇于勒”片段。

三、招聘演员

1、自我介绍

考查演员对剧本的熟悉程度。所以,演员必须以剧本中的人物为第一人称来介绍自己所饰演的角色。

例如,准备竞争于勒这一角色的同学可以这样介绍:我叫于勒,法国哈佛尔人。年轻时不懂事、糟蹋钱,把自己应得的那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哥哥应得的那一部分。后来,我被家人送上从哈佛尔到纽约的商船,打发到美洲。到美洲后,我决心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做买卖发了财,本打算回到祖国赔偿哥哥的损失,过幸福、快乐的生活。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一次商战中,我残败!一夜之间我破产了,沦落街头。还是一位好心的船长看在同是法国人的份上,收留我在他的船上卖牡蛎勉强维持生活。哎,晚景凄凉呀!

2、表演技巧

演员选择某一细节进行表演,以展示自己的表演技巧。

3、最终裁定

全体学生举手表决,最后裁定胜出者,淘汰落后者,确定演员名单。

四、准备演出

应聘上的演员准备演出:设计好动作、神态等,其他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写二百字左右的短文:想象一下菲力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样?

五、购买门票

按照交短文的先后顺序排好座位。

六、检查门票

各组口头展示自己所写的短文,检查门票的真伪及优劣。

七、正式演出

各位演员展示自己的表演技巧,深入理解人物的神态、语言和动作等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的方法。

八、评价小结

1、学生对整个活动过程或某一环节做一个简单评价,或者畅谈感受,或者提一些意见建议。整个环节学生自己先以书面形式评价小结,再用口头形式展示。

2、学生畅谈对于主要人物:菲利普夫妇、于勒的认识。

九、分析主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本课主题,并将分析结果在班上交流。教师稍加总结。

十、教师小结

今天,同学们整节课完全沉浸在享受劳动和创造的快乐中:参赛演员的每一个动作、语言、神态都是各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购买门票环节大大激发了各小组的创作热情。评价小结环节又使学生对课本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分析主题环节更使我们对课文有了深入而全新的理解。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精选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探究小说的主题。

2、过程与方法: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等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进而揭示小说的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

【教学重点】

把握小说中菲利普夫妇的主要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多角度探究小说的主题。

【教学方法】

开放性与启发诱导式。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猜测质疑

1、让学生用一个字来概括画面的内容。

2、体会文中两处环境描写的作用。

3、导入:概括你阅读小说的以有知识,你认为本节课我们应该探究什么问题?就这篇小说你还有何疑问?

二、梳理问题,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学生大胆猜测与质疑。将问题分类,按由主到次的顺序解决。

菲利普夫妇:自私、虚伪……

于勒:生活贫困、狼狈不堪

“我”:善良、有同情心,没被金钱腐蚀

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前后不同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三、探究小说主题

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及小人物的辛酸,表达了作者渴望真诚平等的人际关系。

四、拓展延伸

设计两道习题:(考察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训练学生基本语文能力)

1、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出一则上联“十年苦盼天涯咫尺亲人好似摇钱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对出一则下联。

2、假如在船上遇见的于勒是一个百万富翁,菲利普夫妇又该如何表现?让学生尝试即兴创作并表演课本剧。

五、布置作业

1、选作题:

请学生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接着续写小说的结尾。

(激发学生想象,让学生能结合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进行创造性的发挥,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2、必做题:

要求学生每人课外至少阅读莫泊桑的一篇小说,如《项链》、《羊脂球》等。两周后开莫泊桑的读书报告会。

(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的写作,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进一步整体感知莫泊桑小说的'艺术魅力。)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精选篇3

【教学目标】

1、明白生活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道理。

2、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初步了解议论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

议论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与讲练结合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掌握页__释,思考课后“探究?练习”中的问题。

2、三个回形针,一张卡通纸。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出示图片)你在图中看到了什么?

设问:1+1=?

学生自由发言,课件提示:

一把锯子+一片森林=一片荒漠…

一支笔+一张纸=一幅画、一首诗、一首歌、一个世界…

一个李白+一壶酒”=诗百篇

我们只要调整一下思维模式,就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得到异乎寻常的答案。今天,我们来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罗迦?费?因格及其作品简介

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曾任加利福尼亚创意顾问。著作有《当头棒喝》、《创造性纸牌》等。“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2、明确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学习议论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

进而复习举例论证方法。

能力目标:

提高独立阅读、认真探究、积极讨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

在生活中有意识的开发自己的创新能力。

3、检查预习

汲取(jí)吸取。汲,从下往上打水。

根深蒂固(dì)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锲而不舍(qiè)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孜孜不倦(zī)勤勉的样子。

不言而喻(yù)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持之以恒(héng)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三、默读课文,自主探究,思考下列问题:

(1)、“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为什么?

(2)、“寻求第二种答案”的途径?

(3)、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

(4)、发挥创造力的关键是什么?你有这方面的经验吗?

(5)、找出课文中的举例论证,并分析其作用?

(6)、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什么?

教师点拨:

⑴只有这样才会激发人们的去思索,去“寻求第二种答案”,才有发明创造

⑵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

⑶①学识渊博,精通各种知识

②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③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

⑷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⑸列举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印刷机、排版术的事例以及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交互式乒乓球游戏的事例

作用:举例论证创造性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⑹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四、文章小结

论证中心: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人?

论证过程: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确立创造性思维方式——拥有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

——坚信人人都有创造力——创造性人才必备的条件

五、扩展练习:

1、请把你所崇拜的富有创造性思维的伟人介绍给大家。

贝多芬:

他幼年早慧,在年轻时就确立了作曲家的地位。也许是命运的捉弄,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刻,他却失聪了。但是,在这之后的八年中,他依旧继续着音乐家的生命,大大发展和改变了古典音乐。他是德国最伟大的乐曲家之一,创作了如:《英雄》、《命运》、《田园》等交响曲,《月光》、《热情》、《黎明》等钢琴奏鸣曲。

莎士比亚: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戏剧家、诗人。他重要的喜剧作品有《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等;历史剧《理查三世》、《亨利四世》;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莎士比亚被马克思誉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在过去的几千年人类历史中,最独领风__者为成吉思汗,而才华者是莎士比亚。”

伟大的德国诗人歌德有一句名言“说不尽的莎士比亚!”

中国戏剧家曹禺曾赞叹:“莎士比亚是一位使人类永久又惊又喜的巨人!

爱因斯坦:

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科学革命的旗手。他从小脑中就充满许多奇思妙想,例如4岁时就奇怪为什么罗盘针总是转向南方?它周围有什么东西推动它?

爱因斯坦是人类历创造性才智的人物之一、他一生中开创了物理学的四个域: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宇宙学和统一论、

他是量子理论的主要创建者之一、他在分子运动论和量子统计理论等方面也作出重大贡献、(其余略。)

2、认识了这么多的伟人,他们因为富有创造性思维而成功,那么怎样才富有创造性思维呢?谈谈你的理解。

3、发挥你的创造力:

两个三角形(可以任意缩放和摆放)可以拼成什么形状?

六、布置作业:

1、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正如罗迦?费?因格所说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请你以不同角度从《龟兔赛跑》的故事中提炼观点。(至少两个)

2、一个寒冷的冬天,纽约一繁华大街上,有一个双目失明的乞丐。那乞丐的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自幼失明”。从他身边经过的人都装着没看见似的走开了。有一天,一个诗人走近他身旁,他便向诗人乞讨。诗人说:“我也很穷,不过我给你点别的吧!”说完,他便随手在乞丐的牌子上写了一句话。那一天,乞丐得到很多人的同情和施舍。后来,他又碰到那诗人,很奇怪地问:“你给我写了什么?”那诗人笑笑,念那牌子上他所写的句子:

你们猜:诗人给乞丐写了一句什么样的话?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本课时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着手,激发学生的兴趣,建立“我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自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朝创造型、创新型人才的方向健康成长。

2、导入部分新颖有趣,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3、学生活动设计比较合理。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活动,在阅读思考表达中进步。学生活动的部分他们都表现得很好。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等人的创造性成就由学生来介绍,既有利于发掘他们的知识储备,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你有过这方面的经验吗?”“如何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引导学生谈自己的经历与感受,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创造性思维。

4、补充了很多创造性思维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并联系自身。

5、听读课文不必要。学生一边听读,一边思考问题,一边还有自己的默读进程,有一心多用之嫌,不如由学生自由读。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精选篇4

课前准备:

1、分四人一组,各组发白纸一张,选定组长为本组的中心发言人。

2、3个回形针,一张卡通信纸。

3、课前预习,比如自学生字词、找出成语、熟悉课文内容等。

4、准备大作本。

教学目的

1、学习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2、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3、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

4、帮助学生确立理解“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与创造性思想、创造力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端正态度,积极投身到创新的洪流中去。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难点: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活跃一下气氛,从而为课堂教学打下情感基础。课堂:由课前的歌曲提问: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有什么?进而提问:在同学们的眼睛里春天是什么?在老人的眼睛里春天是什么?

师:有3个学生回答了不同的答案。看来生活中事物的标准答案不止一个。

真如苏东坡的诗句所云: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所以说:每一种事物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观察的角度不同,结论也不相同。

二、整体感知

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

1、作者提出了哪几个问题?由此你认为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为了使论点有力,作者采用了什么论证方式?

2、“用浪线划出引起你思考的警句,并结合自己谈谈会。”

请组长把小组的共同见解作好记录。

学生读书2分钟,然后自由交流:4—5分钟,由组长负责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做好记录,教师可以参与到其中的一组中去。

二、交流见解

第一题

指导回答问题的思路:问题———观点———论证方式

问题一:创造性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观点1、渊博的学识2、有探求新事物、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3、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的毅力)

事实论据:约翰?古登贝尔克的事例(第8自然段);罗兰?布歇尔的事例(第9自然段)——都是从自然科学方面设例。

问题二:创造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观点411、任何人都有创造力,创造的意识在自己的思想里。

2、即使是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也并非是轻而易举的获得灵感。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而形成的。

3、区别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的细小的想法。)

事实论据:举例论证: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

第二题

交流引起你思考的警句,并结合自己谈谈会。

教师总结: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1、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2、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

3、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楔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三、创造火花(过渡语: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寻求第二种答案,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创造力,下面我们就动一动手,来发挥一下自己的创造才能。)

材料:

3个回形针,一张卡通信纸。在实践中探索回形针的用途。

(夹书、书签、钓鱼钩、__的花夹子、当拉链坠、门帘、项链)

目的: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使学生明白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四、本文写法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目的:反思学习过程,学有所得

v1、充分运用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有力的证明了论点——————事实是证明论点的最有力的武器。

v2、引用的成语、典故颇多,增加了文章的语言的气势———————议论文的语言在该简练处简练、该生动处生动。原则是始终为论点服务

五、写作实践

下面就请同学们以课文创造性思维的必须要素之一为论点,充分运用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以及一些成语、典故,给文章添加一个自然段。

要求是:立意新颖,不流于俗套;紧扣中心,有一定深度;语言简明,150字左右。

学生写作,后交流,学生评价,教师评价。

六、奇思妙想(作为机动内容———时间多,当堂交流,时间少,作为作业)

说一说自己想发明创造什么?你准备怎么去努力实现你的发明创造。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精选篇5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复述故事情节。

2.分角色朗读张飞和刘备的对话,抓住描写张飞的关键词语,感悟张飞的性格特点,学习侧面描写衬托人物特点的方法。

3.体会刘备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4.学会尊重他人、以诚待人、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品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诸葛亮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在任何时候提到诸葛亮,作为一个中国人,都会有一种由衷的自豪感。因为,这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百分之百的中国的智多星。今天,我们将学习的“三顾茅庐”不过是诸葛亮众多故事之一,但是,仅仅从这一个故事中,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我们就可见一斑。(板书课题、作者)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积累生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拜谒(yè)  纶巾(guān)  末胄(zhòu)

愧赧(nǎn) 倾颓(tuí) 存恤(__ù)

殆尽(dài) 疏懒(lǎn) 鄙贱(bǐ)

如雷贯耳(guàn)   顿开茅塞(máo)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窗外日迟迟:太阳缓慢落山的样子。

未审得入览否:明白,知道。

不胜愧赧:因羞惭而脸红。

屏人促席:靠近。

奸臣窃命:篡夺国家权力。

而不知存恤:爱惜,体恤。

总揽英雄:广为延揽。

惟将军图之:考虑。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现在曹操已经拥有了百万军队,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高低。

②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益州地势险要,有千里肥沃的土地,是物产丰富的地方,高祖依靠它成就了帝王之业。

2.作者链接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山东东原(今山东东平)人,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回答:谁“三顾茅庐”干什么?

【交流点拨】刘备三顾茅庐寻求智者诸葛亮的帮助。

2.以各种形式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通过读课文,了解刘备、诸葛亮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交流点拨】刘备求贤如渴、礼贤下士;诸葛亮满腹经纶,智慧过人。

3.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1):刘备准备第三次去拜见诸葛亮。

第二部分(2-3):刘备与诸葛亮见面的情形。

第三部分(4):诸葛亮随刘备出山。

(二)深层探究

1.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交流点拨】第二段中张飞、刘备的对话以及“下马步行、徐步而入、拱立阶下、等了半晌、又立了一个时辰”等细节描写;第四段中“在庄中共宿一宵”等情节。

2.文章主要写刘备与诸葛亮的见面,却多次写到张飞,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交流点拨】文章多次写张飞与刘备的对话,是通过写张飞的急躁、鲁莽来反衬刘备三顾茅庐的耐心与诚心,表现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美好品质,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3.文章是怎样刻画人物形象的?

【交流点拨】小说通过典型的人物语言和行动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刘备礼贤下士、求贤若渴,为了见到诸葛亮,他甘愿立上“半晌”“一个时辰”,态度十分恭敬,张飞则是粗犷豪放,莽莽撞撞。诸葛亮则是一个经天纬地之才,从他未出茅庐而能对天下形势正确分析即可看出。

四、板书设计

五、拓展延伸

1.学了《三顾茅庐》后,你有什么收获和启发呢?

【交流】①我们对人一定要诚心诚意;②当今社会也要形成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的风气;③要学习诸葛亮,平时刻苦攻读,关心天下事,立志成才。

2.课后阅读《三国演义》或观看相关影视作品。

    相关文章

    276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