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物理教案
推文网小编精心整理高二下学期物理教案,希望这份高二下学期物理教案优秀5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更多高二下学期物理教案资料,在搜索框搜索
高二下学期物理教案(篇1)
一、教学计划
1.坚持精心设计和讲授每一课,认真学习和分析高中新教材的特点,狠抓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落实,强化学科内部的综合意识。
2.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运用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这种概念是第一次学,要重点让学生明确抽象概括的方法。(4)了解与相关概念的定义、含义、联系和区别。定义的语言表述可以不同,但数学表述要相同。注意从定义公式中推导出定义物理量的单位。其次,把握好进度,不要急功近利。尤其是在难教的情况下,要把握进度,不能随意增加难度。
3.这学期一定有很多练习。如何高效地获得结果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尤其在习题和习题讲解上。家庭作业和课堂练习要分类分层,做到纵横交错。作业保证学生每次都能认真完成,绝不盲目多计划。
二、及时反馈
这学期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后都要有完整的反馈机制。例如,在课堂上立即进行反馈练习。作业有问题的同学要和他们沟通,了解问题,以便及时改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要经常交流。
三、针对学习最困难学生的具体措施
确保这些学生理解他们需要理解的基础知识,一找到问题就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我们要正确引导他们,排除心理障碍,适当放慢语速,让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而螺旋上升。
四、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帮我把每一节课教好;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对物理保持兴趣。然而,我应该吸取过去一年的教训。和学生搞好关系,不是和一些学生亲密无间,而是关心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五、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
1.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学生主动互动教学”,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教学、学生倾听的单一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学习体验的过程,教师作为交流者(甚至是导师)出现在课堂上。教师以话题的形式介绍教学内容,与学生讨论,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得出结论。你甚至可以像相声一样在讲台前和一个或多个学生交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发言。但问题是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思考,否则时间有限,会浪费很多时间。
2.信息技术的应用和集成
信息技术是工具,是平台。我认为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它可以提供足够的教材,为我们提供获取信息的好方法。多媒体也是一种先进的课堂教学手段。生活中的许多物理现象都可以通过视听瞬间反映出来。教室里可以方便地展示一些重要的板书、表格、图片和例子。通过多媒体课件,实验演示可以生动形象,物理模型可以通过课件进行透彻分析。但是我不认为多媒体设备是用来投射简单的讲稿的。所以我上课用的多媒体设备主要是用来展示多媒体课件和媒体素材的。
高二下学期物理教案(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多用电表”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二章第八节的内容,它是电流表、电压表改装学完后,研究欧姆表的改装问题,又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深化和实际应用,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能巩固电学问题的分析思路,加深对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交流能力,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
2.教学重点:欧姆表和单量程多用电表的制作原理。
3.教学难点:理解欧姆表和单量程多用电表的制作原理。
4.教材的处理:
本单元内容可分两节可来处理,本节为第一课时,主要是探究电流表改装成欧姆表、多用电表的原理。
第二课时为学生实验课,练习使用多用电表及相关练习巩固。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分析:
①掌握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并已熟练掌握了电路串并联的规律,会利用该定律列式求解相关问题。
②掌握了电流表改装成大量程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原理和刻度方法。
2.学习能力分析:
①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不断提高,具备初步地、独立发现事物内在联系和一般规律的能力。
②具有初步的概括归纳总结能力、逻辑推力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利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方法测量电阻的阻值。
②理解并掌握欧姆表及单量程多用电表的制作原理,知道简单的双量程多用电表。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欧姆表原理的分析,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探究、合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思辨、表达、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物理的兴趣。
②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善于发现、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资源
PPT课件、探究学案、指针式多用电表、数字式多用电表
五、教学流程图
学生
给出各种器材
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
提出问题:如何利用电流表表头测电阻?
评价方案,选择方案?
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
欧姆表的原理
改进方案,引导发现本质规律
出示电流表、电压表、欧姆表电路图
单量程多用电表
双量程多用电表
课堂总结交流
分析组合,设计简单的电路图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
我们已经学习过把电流表表头改装成电压表和量程较大的电流表的原理,能利用电流表表头测电阻吗?
探究一:利用电流表表头测电阻
1.给出器材
待测电阻R__
电源:E=2V,r=0.5Ω
电流表A:Ig=10mA, rg=9.5Ω
电压表V:量程3V,内阻约3kΩ
变阻箱R0:0~9999Ω
滑动变阻器R:0~1000Ω
电键、导线若干
若还需其他器材,可自选
2.指导学生进行设计(电流表表头与其他元件进行组合)
3.评价方案
教师:如果能从表盘上直接读出所测电阻值就好了,请选择其中一个方案。或者你有更好的设计吗?
设计利用表头测电阻的方案,画出电路图。
学生代表板书设计方案
学生分析比较几个方案,从中选出方案或提出更好的方案。
通过开放性的实验设计,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同时给学生提供一个合理的思维空间,便于课堂的教学生成。
探究二:利用表头直接测电阻
1.出示电流表表头刻度盘。给出相关数据E=2V,r=0.5Ω;Ig=10mA,
rg=9.5Ω;(以R0=390Ω为例),
引导学生进行表头刻度改装。
2.对刻度情况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不足之处,进一步完善方案
3.提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
若电流表内阻rg未知,怎样可使10mA处表示所测电阻值为0?
4.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发现本质规律。
若将变阻箱换为滑动变阻器R,还可使10mA处表示所测电阻值为0吗?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结合具体数据,分组进行计算,改装表头刻度。
学生发现刻度与R0的取值有关。取R0=190Ω,可充分利用刻度盘。
学生发现电流表内阻rg未知,可进行测量,再调节R0,可实现,满偏电流处表示电阻为0,同时也发现,总内阻不变。
学生发现只要将A、B接线柱短接,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指针满偏即可实现满偏电流处表示电阻为0,无须知道各元件电阻为多少。
通过层层递进的几个问题,引发学生积极的参与思考。促成学生有效的生成。根据学生课堂表现随时调整引导思路。
欧姆表原理
1.出示改进后欧姆表原理图,结合探究过程,讲解欧姆表的原理;欧姆调零的目的和作用;中值电阻的决定因素;刻度盘的特点。
2.原理:
3.刻度:
(1)AB短接,调节R使得指针满偏(欧姆调零)。
目的是什么?或有什么作用?
原理:
(2)指针指在中间刻度处,所测电阻值是多少?
把此电阻称为中值电阻,中值电阻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欧姆表刻度的特点:
学生深化理解欧姆表原理等相关内容,把握欧姆表的本质规律。
最大限度利用表盘刻度
由电源电动势和表头满偏电流决定
左大右小;左密右疏
学生设计电路图
通过分析,体会等效思想
从特殊到一般,归纳总结,探寻本质规律
探究三:简单的单量程多用表
1.出示电流表、欧姆表、电压表的原理图
要求学生组合成简单的多用电表,注意电源与表头的连接。
2.引导分析电路结构
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综合,实现创造。
体会等效的思想
简单的双量程多用表
出示双量程多用电表电路图,引导学生分析各挡功能,
分析各档功能,比较量程大小
认识多用电表
利用多用电表实物图介绍其功能,简单强调欧姆表使用的注意点。
为下一节实验课做准备
交流评价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什么方法?还有什么疑问?
学生总结交流
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表达及概括总结能力。
作业布置
重新思考第八节课本内容,完成课后问题与练习1、3题
若有问题相互交流
带着问题为下节课做准备
高二下学期物理教案(篇3)
一、指导思想
遵照学校教学处、科研处的教育教学计划和物理教研组的教学计划,全面展开物理教学工作,实施素质教育;依据学生现状,努力抓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物理思想和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大力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二、教学目标
1.总的目标: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把握物理学科的基本特点,关注物理学科与科技、社会的密切联系和相互影响,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达到让全体学生在本学期期末考试中能取得较好成绩
2.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本学期所学内容中重要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的基本规律,能区别相近概念;掌握基本规律的成立条件和适用情形,能熟练运用规律解答物理问题。依据区期末统一考试要求,将高二上学期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复习,并与本期内容相结合,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
(2)方法目标:掌握电磁感应、交变电流、振动和波动、几何光学与物理光学、动量等章节中的知识点,常规题的处理方法,知道特殊题型的分析方法和处理方法,知道一般计算题的规范答题的基本步骤,能基本达到规范答题的要求。能与电场、恒定电流、磁场、电磁感应内容知识相结合,了解知识综合性较强的题型的处理方法;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能量的观点和守恒的观点来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将力学知识应用于电学知识中的综合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期的教学内容中有高考中重点考查的知识点,也有一般考查的知识内容,故本期教学非常关键。又因为本期教学的知识点多,内容比较广,使得学生学习的困难比较大。
四、学生情况分析
现在高二理科学生虽然经过三个学期的物理学习,但很多学生的基础掌握得还不是很好,特别是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中成绩差别较大,部分学生计算能力很差,逻辑思维能力有待于提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于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一方面要充分了解他们,与他们多沟通,给他们以信心,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另一方面要抓住课堂这块主要阵地,讲究技巧和趣味性,切实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一方面注重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指导,还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求他们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为期末考试和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措施
1、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先学后教、交流互动、精讲拓展、及时反馈的思想;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维为主攻,训练为主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分层施教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要科学、灵活、适用。板书讲究艺术性、规范性。注意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意识,变单一的知识传授者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不断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和运用,切实提高现代化设备的利用效率。积极制作课件,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发挥现代化设备的作用。要注意研究教育信息化与物理实验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途径、方法、策略,为物理课堂教学服务。
3、扎扎实实做好教学工作,理论联系实际。做好分层教学,不同的层次教学应有不同的的深度和广度,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控制好教学进度。又要面向高考,更好地注意教学难度的循序渐进,知识逐步扩展加深,逐步提高学生的能力。加强课堂的管理,每节课都能顾及听课的所有学生,耐心细致,充分展现物理学的生动有趣,提高学生听课的兴趣。做好尖子生的提高,差生的辅导,认真按实际情况,做到抓两头、促中间,达到全面提高。特别是培优、补差工作要真抓实干。
4、着力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加强质量监督,每天有当堂检测,每周有周测训练,课堂教学达到精讲巧练,确保教学质量继续稳步提高。严格控制当堂检测和周测布置的情况,在量和质上有所体现。对所有学生的当堂检测和周测,做到全批全改,以便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注意解题规范训练。
5、及时反馈本学期要在课上和课后有一个较完整的反馈机制,比如在课上及时进行反馈性的练习,练习中有问题的学生要与之交流,从中了解问题所在,以便及时改进教学。对课后的作业要及时批改,错误较多的题目做好记载,因为题目解答的错误反映了知识点掌握得不好,以利于对知识点的复习巩固。
高二下学期物理教案(篇4)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对高一内容掌握地比较好的学生不多,故加强基础教学。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不高,普遍认为物理难学,部分学生甚至有排斥感。需引导学生改变思想认识,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学期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分为选修3-2与选修3-4。选修3-2为电磁学的后半部分,电磁感应与交变电流为教学的重点,选修3-4为机械振动、机械波与光。本学期任务较重,要求在本期内完成选修模块的教学任务,以便后面高考复习时间上的安排,便于对学生进行高考的第一轮基础复习。
本学期教学目标
旨在让学生掌握电磁感应、交变电流、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具体的现实生活中去,明白物理源于生活必将服务于生活的道理,体会到通过使用物理规律解决问题的优势与便捷。本学期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应向高考相靠近。
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客观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教材,将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水平结合起来;
2.认真备课,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把握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3.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困惑;
4.认真积极批发作业、试卷等,及时反馈得到学生的学习信息,以便适时调节教学;
5.认真做好教学分析归纳总结工作,教师间经常互相交流,共同促进。
高二下学期物理教案(篇5)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上一节了解了简谐运动的位移特点的基础上,以简谐运动为例,学习描述振动特点的物理量,为描述其他振动奠定基础。进而使学生了解不同的运动形式应用不同的物理量描述。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的含义。
2.理解周期和频率的关系。
3.知道振动物体的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并正确理解与振幅无关。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总结频率与振幅无关,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的概念;相位的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
1、振幅和位移的联系和区别、周期和频率的联系和区别;
2、对全振动概念的理解,对振动的快慢和振动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理解; 3、相位的物理意义
四、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了交流电后对周期性的运动应由周期与频率描述并不难接受,但对振幅的意义理解是一个新问题,因此要区分位移、振幅、路程的概念,从而使学生能够理解振幅。
五、教学方法
思考、讲授、实验相结合。
六、课前准备
弹簧振子、预习学案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学生回答预习学案的内容,提出疑惑
(二)精讲点拨
1.振幅
演示:在铁架台上悬挂一竖直方向的弹簧振子,分别把振子从平衡位置向下拉不同的距离,让振子振动。
现象:①两种情况下,弹簧振子振动的范围大小不同;②振子振动的强弱不同。
在物理学中,我们用振幅来描述物体的振动强弱。
(1)物理意义:振幅是描述振动 的物理量。
(2)定义: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 ,叫做振动的振幅。
(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振幅的单位是米(m)。
(4)振幅和位移的区别
①振幅是指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而位移是振动物体所在位置与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
②对于一个给定的振动,振子的位移是时刻变化的,但振幅是不变的。
③位移是矢量,振幅是标量。
④振幅等于最大位移的数值。
2.周期和频率
(1)全振动
从O点开始,一次全振动的完整过程为:OAOAO。从A点开始,一次全振动的完整过程为:AOAOA。从A'点开始,一次全振动的完整过程为:AOAOA。
在判断是否为一次全振动时不仅要看是否回到了原位置,而且到达该位置的振动状态(速度)也必须相同,才能说完成了一次全振动。只有物体振动状态再次恢复到与起始时刻完全相同时,物体才完成一次全振动。
振动物体以相同的速度相继通过同一位置所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连续的两次位置和振动状态都相同时所经历的过程,叫做一次全振动。
一次全振动是简谐运动的最小运动单元,振子的运动过程就是这一单元运动的不断重复。
(2)周期和频率
演示:在两个劲度系数不同的弹簧下挂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让这两个弹簧振子以相同的振幅振动,观察到振子振动的快慢不同。
为了描述简谐运动的快慢,引入了周期和频率。
①周期: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的时间,叫做振动的周期,单位:s。
②频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全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Hz,1Hz=1 s-1。
③周期和频率之间的关系:T= 1f
④研究弹簧振子的周期
问题:猜想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可能由哪些因素决定?
演示:两个不同的弹簧振子(弹簧不同,振子小球质量也不同),学生观察到:两个弹簧振子的振动不同步,说明它们的周期不相等。
猜想:影响弹簧振子周期的因素可能有:振幅、振子的质量、弹簧的劲度系数。
注意事项:
a.秒表的正确读数及使用方法。
b.应选择振子经过平衡位置的时刻作为开始计时的时刻。
c.振动周期的求解方法:T= tn,t表示发生n次全振动所用的总时间。
d.给学生发秒表,全班同学同时测讲台上演示的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
实验验证: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系着小球,让小球在竖直方向上振动。
实验一:用同一弹簧振子,质量不变,振幅较小与较大时,测出振动的周期T1和T1,并进行比较。
结论: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与振幅大小 。
实验二:用同一弹簧,拴上质量较小和较大的小球,在振幅相同时,分别测出振动的周期T2和T2,并进行比较。
结论: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与振子的质量 ,质量较小时,周期较 。
实验三:保持小球的质量和振幅不变,换用劲度系数不同的弹簧,测出振动的周期T3和T3,并进行比较。
结论: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与弹簧的劲度系数 ,劲度系数较大时,周期较 。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得到:弹簧振子的周期由振动系统本身的 和 决定,而与 无关。
⑤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
对一个确定的振动系统,振动的周期和频率只与振动系统本身有关,所以把周期和频率叫做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
3.相位
(观察和比较两个摆长相等的单摆做简谐运动的情形)
演示:将并列悬挂的两个等长的单摆(它们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向同一侧拉起相同的很小的偏角同时释放,让它们做简谐运动。
现象:两个简谐运动在同一方向同时达到位移的最大值,也同时同方向经过平衡位置,两者振动的步调一致。
对于同时释放的这两个等长单摆,我们说它们的相位相同。
演示:将两个单摆拉向同一侧拉起相同的很小的偏角,但不同时释放,先把第一个放开,当它运动到平衡位置时再放开第二个,让两者相差 周期,让它们做简谐运动。
现象:两者振动的步调不再一致了,当第一个到达另一侧的最高点时,第二个小球又回到平衡位置,而当第二个摆球到达另一方的最高点时,第一个小球又已经返回平衡位置了。与第一个相比,第二个总是滞后1/4周期,或者说总是滞后1/4全振动。
对于不同时释放的这两个等长单摆,我们说它们的相位不相同。
要详尽地描述简谐运动,只有周期(或频率)和振幅是不够的,在物理学中我们用不同的相位来描述简谐运动在一个全振动中所处的不同阶段。
相位是表示物体振动步调的物理量,用相位来描述简谐运动在一个全振动中所处的阶段。
4.简谐运动的表达式
(1)简谐运动的振动方程
既然简谐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可以用正弦曲线或余弦曲线来表示,那么若以__代表质点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t代表时间,根据三角函数知识,__和t的函数关系可以写成
公式中的A代表振动的振幅,叫做圆频率,它与频率f之间的关系为:=2公式中的 表示简谐运动的相位,t=0时的相位 叫做初相位,简称初相。
(2)两个同频率简谐运动的相位差
设两个简谐运动的频率相同,则据=2f,得到它们的圆频率相同,设它们的初相分别为 1和 2,它们的相位差就是 (t+ 2)-(t+ )= 2- 1
讨论:
个物体运动时其相位变化多少就意味着完成了一次全振动?
(相位每增加2就意味着发生了一次全振动)
②甲和乙两个简谐运动的相位差为3/2,意味着什么?
(甲和乙两个简谐运动的相位差为3/2,意味着乙总是比甲滞后3/2个周期或3/2次全振动)
(3)相位的应用
(三)课堂小结
本节学习了描述简谐振动特点的物理量:振幅、周期和频率,知道振幅是描述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是最大位移的绝对值,标量,并与振动的位移与路程进行了比较,知道位移是矢量,路程也是标量。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五)布置作业:问题与练习1、3
九、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