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上册作文教案

| 金红

推文网小编精心整理中学语文上册作文教案,希望这份中学语文上册作文教案优秀6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更多中学语文上册作文教案资料,在搜索框搜索

中学语文上册作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父亲人物形象

2、能力目标:切合文章联系实际感悟真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父辈的坚韧,体悟父辈的艰辛与责任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把握父亲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点拨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设计:

一、导入,板书课题

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阅读课文

1、检查预习,认清字词

2、讲述故事情节(简要概括主要情节,理清思路)

三、理解阅读

1、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的笔墨

2、“父亲坐在绿荫里,……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表现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3、奇怪的是造新屋的过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很详细,这是为什么

4、父亲回来时,为什么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小结)

问题探究(二)说说父亲

1、说说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2、说说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什么你从哪里读出来的(跳读、思考、讨论、交流)

四、感悟阅读

1、思考文章的标题能否用“父亲”或者“新屋”等来替换,原因何在

2、你从文中读出了我对父亲怎样的情感反复咀嚼文末句话,体味一下。

中学语文上册作文教案(篇2)

教学目的

1.了解文中借事喻理的写法。

2.掌握课文细节描写和对比的手法。

3.体会家庭生活的健康情趣,培养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析读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和细节描写,表现3次养猫的乐趣和痛惜之情。

2.感受作者在文中提倡明辨是非,反对主观武断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运用析读法,按“粗读一细读一精读”三个步骤组织教学。

2.运用程序教学法,按“写什么一怎样写一为什么要这样写”三步组织教学。

3.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适当点拨。按“自读一质疑一释疑一练习”的过程组织教学。

媒体设计

课前制作好《猫》的光盘或投影片,准备好语言学习机。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先点一两名同学谈自己最喜爱的宠物,并说明为什么喜爱它。然后教师相机点拨,早在几十年前,郑振铎先生写了“我家”3次养猫的经历,让我们随他一起去感受生活的情趣吧!(板书课题,放猫图片)(解说:这主要考虑本文.写作年代距今较远,以此激发学生“动情”,引起兴趣。)

二、解题

本文是短篇小说。作者郑振铎(1898~1958),现代作家,文学史家,著名学者,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刨导者之一。福建长乐人。著有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海燕》等;论著《文学大纲》等。《猫》是作者的小说集《家庭的故事》中的第一篇。作者于1928年10月24日为这本集子写的《自序》中说:“我不曾写什么小说,这一个集子所收的不过是小小的故事而已。……我写这些故事,当然未免有几分的眷念(指对旧家庭——引者注)。”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听课文录音或示范读课文。圈画勾点精美的字词句,自行注音释义。

忧郁 郁闷 怂恿 安祥 居然 蜷伏 惩戒 断语

(2)思考。

①小说写了什么中心事件?

讨论明确:3次养猫的经历。

(解说:可以以此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②讨论:A、全文共分几部分写“我”养猫的经历。B.同学们讨论发言:有的说以时间为序,每次养猫为一部分,可分为三部分。有的认为结合“我”的感情变化,可分两部分。C、教师点拨:按作者3次养猫的不同感情,共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14)记叙前两只猫受宠。可分两层:一层(1~2)写第一只猫病死(略写);二层(3~14)写第二只猫亡失(较详)。

第二部分(15~34)写第三只猫受屈而死(详写)。可分三层:一层(15)写第三只猫来得可怜;二层(16~29)写鸟被咬死后,猫蒙冤遭棒打;三层(30~34)写“我”明白真相后的自责和悔恨。

(解说:为此整体感知文章结构和故事情节,概览全文内容,把握文章的脉络。)

2.细读课文,美点揣摩。

(1)鲜明的对比。

①讨论:作者为何不单写第三只猫,而要在前面写第一、二只猫。

②同学们思考发言:可能会说出记叙、描写、对比之类。

③教师点拨全文对比的两大群落。(也可参照课后练习二中1题的4个方面列表比较)

一是第三只猫是只野猫与前两只都是主人喜爱而要来形成鲜明对比;二是它毛色难看,性情忧郁,不喜欢玩游,而第一只猫像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第二只猫会乱跑、爬树、扑蝴蝶。三是它终日懒惰地伏着,这与第二只猫“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形成对比。因此,大家都不喜欢它,它是只“若有若无的动物”,连最爱猫的三妹“对于它也不加注意”,这与前两只猫全家视若宝贝的地位形成鲜明的对比。

不难看出,前两只猫的受宠,反衬了第三只猫遭冷遇,而第三只猫遭冷遇的地位,是酿成它的悲剧的直接原因。经过这样层层铺垫,故事推进到高潮“芙蓉鸟事件”。在这个事件中,猫的负屈含冤与“我”的暴怒虐待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解说:围绕两大对比群,文中衍生了若干小对比,由此可引导学生品味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对比艺术的无穷魅力。)

中学语文上册作文教案(篇3)

内容预览:

综合性学习《说不尽的桥》教案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借助网络和图书来查找资料的习惯和能力

较全面地了解有关桥的结构、功能、建材、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活动准备:将学生按兴趣分成科学、乡土、文学、艺术四个兴趣小组,分别收集资料,并且在每组选出主持人和组长,负责汇总资料及制作课件。各小组进行交流。

活动步骤:

1、 导入

“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风趣地说桥。跨越障碍的通道,这是桥简洁准确的定义。桥梁是人类所建造的最古老、最壮观、最美丽的建筑工程,记录了人类的文明,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在这两个星期中,同学们通过上网,查找书籍,询问家长等途径对桥和桥文化进行了学习和探究。今天,就让我们向大家来汇报一下我们的学习成果。

2、 展开活动

1、科学组

主持人介绍桥的基本构造(桥墩,跨度,承台,承重结构等)

分类:梁式桥(梁分成简支梁,连续梁以及悬臂梁)

斜拉桥(桥塔与桥面之间有许许多多钢索相连)

悬索桥(容易与斜拉桥搞错,判别方法:观察是否有一根主索与其他钢索相连,若有就是悬索桥)

拱式桥(拱分成上承式拱,下承式拱和中承式拱)

建桥的常用建材(钢铁,木料,石料等)

根据已介绍过的知识看图片竞答图示各桥分别属于哪种桥

竞猜桥梁之最(中国最大的斜拉桥 上海扬浦大桥

世界上最大跨的的悬索桥 日本明石海峡大桥

世界上最大的石拱桥 湖南凤凰乌巢河桥

中国石拱桥中桥孔最多 苏州宝带桥)

2、乡土组

请同学们说说所知道杭州的桥名(八字桥、锁澜桥、望山桥、跨虹桥、压堤桥等)

看杭州名桥的图片,说说这些名桥的动人故事,体会这些故事所体现的桥的文化底蕴。(断桥、望仙桥、西泠桥、长桥等)

3、文学组

主持人介绍与桥有关的成语(濠梁之上、河梁携手、架海金梁)

主持人说解释,同学猜成语(桥归桥,路归路;过河拆桥;河梁之谊)

介绍与桥有关的对联

(一楼一水一桥,千古文章千卷画;万国万商万旅,满城春色满湖诗。

贯通八百里重湖,浩渺今看联一线;翻遍几千年历史,巍峨那见有斯桥。

小江桥,桥洞圆,圆似镜,镜照山会两县;大善塔,塔顶尖,尖如笔,笔写五湖四海。

吉利桥横形半月,太平梁峙映双虹。

浅渚波光云影,小桥流水江村。等 )

介绍与桥有关的歇后语:(九曲桥上散步--走弯路;

烂板子搭桥--白搭;

烂桩子搭桥--不牢靠)

配乐诗朗诵《再别康桥》

交流描写桥的诗歌。

(鸡声野渡溪桥滑。《疏影》吴潜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竹枝词》刘禹锡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商山早行》温庭筠

朱桥翠径,不许京城尘飞到。《谢池春》陆游

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桥风。《临江仙》陆游)

4、艺术组

欣赏富有艺术美的名桥(绍兴纤夫桥、八字桥,泰顺廊桥,扬州五亭桥,广西三江程阳桥,福建泉州安平桥,西安灞桥等)

欣赏画家笔下的桥(孟克《桥上的少女》,梵高《阿尔的吊桥》,达芬奇《蒙娜丽莎桥》等)

欣赏邮票中的桥

介绍有关桥的音乐和电影(《北京的桥》,《卡桑德拉大桥》,南斯拉夫著名电影《桥》,《廊桥遗梦》,《桂河大桥》,《遥远的桥》,《魂断蓝桥》等)

3、 活动小结

请同学们谈谈进行了这次综合性学习后的心得和感受。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一起领略了桥的风采,思考了桥的内涵,,而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们拓展了思路,学会了探索,懂得了思考,掌握了不少新的学习方法。就让我们大家一起跨越各种障碍,去构架属于自己的时代桥梁吧。

中学语文上册作文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在掌握相应的生字生词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把握诗歌整体含义。

2、读出诗歌的感情感受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3、感受诗歌中的爱国主义及诗人忧国忧民悲己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感受诗歌的爱国主义情怀。

难点:读出诗歌的感情感受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导入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是现代诗人艾青《我爱这土地》中的一句话,在那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年代,诗人艾青借助一个鸟的形象表达自己对祖国对民族的爱。就在几千年前,同样是在战乱的环境中,同样有一位诗人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对民族的爱。今天,我们就穿过历史的烟云,回到唐朝,去走进这位诗人,去感知一种苦难,体验一种伤痛。那就是杜甫的《春望》这首诗。

一、作者介绍

1、出示杜甫画像,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回顾有关杜甫的文学常识。(先请同学们回答杜甫的文学常识)然后老师简要补充介杜甫生平、思想。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爱国主义诗人,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2、介绍《春望》写作背景,揭示课题。

“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乱是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前后达八年之久。这次历史事件对唐朝后期的影响尤其巨大,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在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诗人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后,不顾安危投奔而去,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此时杜甫与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二、初读诗篇,整体感知。

1、老师先泛读一遍,认读生词

溅抵()搔()浑()胜()簪()

2、个别学生范读,教师正音。

3、齐读

学者周汝昌说:古诗“音乐性极强,节奏性特美,乃是世间上千种语文的唯一的一种‘诗的语文’,无与伦比!”请大家大声地、自由地朗读,用自己的声音来诠释古诗无与伦比的美吧![学生自由读,组长组织读]

三、合作研读,品味意境,交流感受。

(一)简述律诗,各联和近体诗(二)简述平仄(三)梳理诗意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城:国都指长安破——形容国都沦陷,城池残破深——形容荒草丛生,满目凄凉译文: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

引导学生想象:和平年代繁华的国都是一番什么景象?(人山人海、熙熙攘攘,街上是比肩接踵,集市上是人声喧哗,一派繁荣的景象。)

对比——而今,叛军占领的长安城只见草木不见人,人到哪去了?(被抓、被杀、逃难)指导学生朗读:语调低沉,语速稍慢。

提问:面对人烟稀少、杂草丛生的长安城,诗人的心情如何?哪句诗最能表达诗人此时的心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感叹溅泪:落泪恨:悲伤惊心:心惊、害怕

译文:感叹时局,看到花开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提问:花香鸟语是最美好的事物,能够给人带来愉快的心情,但诗人却为何对花落泪、闻鸟惊心呢?

讨论解疑:关键在于两个词

时——为____时局而感伤

别——为生离死别而激愤,因为作者此时心情感伤、激愤,再美好的事物也不能给作者带来愉悦的心情,所以```````

提问:在这样动荡的年代,在这样“恨别鸟惊心”的年代,诗人最盼望的是什么?(——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烽火:战火连:连续三——复数,几个月抵:值,相当

译文:战火连绵,久久不息,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

质疑:薄薄的家书怎值万两黄金呢?

答:亲人的平安,亲人的健康比万两黄金还珍贵。

提问:诗人盼啊盼,他多么希望战乱早日平复,他多么希望得到一封报平安的家书啊。他盼到了什么程度?——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白头:白头发搔:抓短:稀疏浑:简直胜:禁不住(“胜”在古代读作shēng)簪:簪子(注意写法)

译文: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明确:老师可以告诉大家,当时杜甫年纪45岁,同学们认为杜甫年纪大吗?没错,不大,45岁正直壮年,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诗人只是不惑之年却已经满头白发,这是为什么啊?没错,因为杜甫他将自己的喜怒哀乐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忧国忧民,为祖国,为百姓白了头发,那么我们来总结一下杜甫是怎样一位人呢?总结:爱国,眷恋亲人。

同学们知道了杜甫是怎样的诗人,那么接下来,同学们回顾全诗,带着杜甫对国家的热爱与担忧之情有感情重读此时,配乐朗诵(男齐读——女齐读——一起读)

四、感情基调

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感情基调是指作品的基本观点的情感取向,是语句中具体思想感情的综合表露。如:欢快、忧愁、寂寞、伤感、恬淡、闲适、激愤、坚守节操、思念等)这首诗感情基调:忧愁、伤感

找相应的字词来说明。

(破、深、感、花溅泪、恨、鸟惊心、烽火、白头、不胜簪)

五、主题探讨

全诗通过写作者春天望见的长安城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眷恋亲人的感情。

六、合作探究——本诗修辞手法

1、反衬手法,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答:“国”是指都城,即长安--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繁华热闹可以想见。但是,目前的长安,惟有“山河在”,这不就意味着过去的繁华都城已被叛军糟蹋殆尽,剩下的只有山山水水了吗?春天来了,城里到处都是“草木深”,不就意味着人烟稀少才让草木丛生吗?用反衬的手法突出战乱给祖国,人民带来的伤害。

中学语文上册作文教案(篇5)

通过片段训练,使学生能进行细致的描写。

片段练习

通过片段练习,掌握进行细致描写的技巧。

演示实验——练习——分析——片段练习——方法

(一) 组织教学、课堂导入: 同学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到最可怕的是写作文,往往胶尽 脑汁而无处下笔, 搜肠刮肚找不到一个词语。 其实, 你们都是幸运的, 因为前人留给我们太多的宝藏, “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李太白的杯中酒,曹雪芹笔下的十二金钗,只要我们能多读好书,再掌握一定的.作文技巧,又何愁写不好作文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解决作文中的一个难题: “怎么进行细致的描写”?

(二) 讲授新课

1、 教师演示:教师手拿一个纸飞机,用力射出去,然后飞机掉 教师演示到了地上。 要求: (1)同学们要仔细观察,然后用一段话进行描写。 (2)同学们之间交流、分享。

2、摘录例句: 、摘录例句: a、老师把纸飞机用力的射了出去,飞机在空中飞了一圈,掉到 了地上。 b、老师右手拿一个纸飞机,高高向斜后方举起,身体向右倾斜 45 度角,右脚后退一小步,头微微抬起,向斜上方看,用力的将 飞机射了出去。飞机在空中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女子,画了一道优 美的弧线,轻轻地站在了地上。

3、分析:这两段话,你认为哪段写的好?为什么?

4、教师引导分析:得出“描写三原则” 。师总结:描写是什么呢?我认为描写就是把你看到的东西,可能是一 个人、一件物品、一个场景,告诉没有看到的人。 如果你要告诉别人什么, 首先一定要告诉别人。师总结:描写时,除了告诉别人“有什么”“怎么样”外,还要告诉别人“像什么”(板书:像什么)运用一定的修辞,这样才能使你的作文生动形象。“有什么”使我们明白了描写的对象,“怎么样”使描写具体起来,而“像什么”使描写变得更形象、生动,这三点就是描写三原则。

5、下面,同学们按照描写的三原则,检验一下自己刚刚的描写,进行修改。

6、教师让同学们将自己修改后的片段读出来,然后同学之间进行互评,教师让同学们将自己修改后的片段读出来。

7、美文共赏: 朱自清的《春》 分析:春天里“有什么”? 春天里“怎么样”? 春天的事物“像什么”?

8、作业:每人发一张图片——小鸭游水图, 让同学们课后按图片所画进行 描写练习。要示:用词准确,100 字左右。

9、板书设计:

三式妙法巧绘大千世界

1、有什么(对象) 描写三原则: 2、怎么样(细致) 3、像什么(修辞)

10、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对描写的练习,同学们都有一个感觉:原来作文很简单。这也是这节课,我要告诉同学们的一个道理——作文 并不难。 但也有一部分同学词句匮乏,以后教学中,一定要加强词句的积累。

中学语文上册作文教案(篇6)

教材解读:《白鹅》是著名漫画家,作家丰子恺先生描写动物的一片佳作。作者描绘了一只白鹅,从刚抱回家开始,就给人留下了性格高傲的印象,继而又通过白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细致刻画了这一特征。文章语言幽默、诙谐,极富情趣,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

设计理念:努力做到“求真、求实、倡简”,注重三维目标的整体融合,紧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本,体会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并重视语文实践应用,在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提高语文能力。充分发挥“导”与“学”的功能,让学生在师生共建的自主、互动的情景中学语文,用语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3、学习抓住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4、学习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时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

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观察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直奔重点

1、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大作家丰子恺笔下的白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同学们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白鹅的特点,真的不错。其实,文中有一句话就告诉了我们白鹅是一个怎样的动物,你知道诗哪句话吗?

3、学生交流。引出中心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指名读,齐读。(板书:高傲)

4、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1)白鹅的高傲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用课文中的话说一说。 “白鹅的高傲,要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板书:叫声,步态,吃相)

(2)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情大家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

(3)小结:这是个过渡句,不经承接了上文“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还引出了下文“鹅的叫声……”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表达自然,条理清楚。

二、自主阅读,感受高傲

课文就是从白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几方面写出了鹅高傲的特点,请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特点的,在你感受深的词句上画记号。

三、互动交流,品读高傲。

根据学生汇报情况,随机调整教学流程,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找到的重点语句。

1、品读叫声的高傲,

(1)指名读句子,谈理解。(板书:严肃郑重,厉声呵斥)

(2)交流想想,如果鹅也会说话,你们猜猜他会说什么?

(3)练习朗读句子,读出鹅叫声的高傲。

(4)小结:正因为鹅的勇敢尽职,它的高傲才显得可敬,怪不得作者说:“好一个高傲的动物”(齐读)

2、品读步态的高傲

(1)指名读句子,交流:白鹅走路有什么特点?

(板书:傲慢从容,大模大样)

(2)你认为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白鹅走路的特点的?

(3)指导朗读

①见过净角出场没有,净角就是京剧里的花脸(教师表演净角走路)

②想象鹅就在你的眼前踏着这样的步,读出它的高傲(指名读,评价)

(4)小结:你们看,这鹅连走路的样子都那么高傲,难怪丰老先生要感慨它是(齐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3、品读吃相的高傲

(1)作者说:“鹅吃饭,常常使我发笑。”鹅的吃相怎么会高傲得使人发笑呢?请大家默读5—7自然段,把你觉得有趣的地方画出来,想想为什么喜欢,然后再续读。

(2)说说你喜欢哪些描写?为什么?

四、体会情感,总结写法

1、学了这篇课文,你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2、作者这么喜欢这只白鹅,为什么还要说它鹅老爷,架子十足,高傲,厉声呵斥,傲慢从容,三眼一板?,

3、小结:作者用这些似乎有贬义的词语写白鹅的个性,更让我们感觉到作者对鹅的喜爱,这种运用反语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4、文中除了用这种写法来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外,还用了什么方法呢?

(引导学习发现拟人,对比的写法)

五、拓展延伸

这篇课文又很多有趣,生动的语段,同学们可以积累在你的摘抄本上,可以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同时,也可以观察椅子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采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篇观察日记。等学完这组课文之后,我们要比一比,看谁写的小动物能灵活灵现地展示在我们面前。

板书设计:

姿态:伸长颈子,左顾右盼

步态:从容傲然

白鹅——高傲可爱

叫声:厉声呵斥

吃相:三板一眼

    相关文章

    486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