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学期

| 育祥

通过制定和实施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学期,希望你喜欢。

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学期

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学期【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重点指导写好“级、划、尝、改、亏“这几个字。

2、读准文中使用的一些充满生活气息的词语,读准含轻声和多音字的词语。

3、默读课文,找出表演前后我的心理变化的句子,并创设情境仿照写一写。

4、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体会演出的过程我为什么“一点儿也记不起来。”

教学重点:

找出表演前后我的心理变化的句子,并仿照写一写。

教学难点:

体会演出的过程我为什么“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仿写一段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准备稿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题目,激趣导入

1、老师先请大家看一幅图片,这是什么?(出示老虎的图片)图片上是一只什么样的老虎?老虎会什么本领?(板书题目:一只______的大老虎)(生自由补充:凶猛、威风……)

2、(师补全板书题目: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看到这个词语,你一定觉得很奇怪,“窝囊”的老虎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有趣的故事。

【设计意图:用真实的大老虎的样子对比文中窝囊的大老虎,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

1、你喜欢这篇课文吗?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提示语:我(谁)扮演一只大老虎(干什么)结果演砸锅了。

师小结:概括一件事要抓住主要人物、事情、结果。可以用上课文中的关键词。

2、老师从课文中找了一些词语,考考你们都读得准确吗?(分组出示课文中的词语)

演技撤换砸锅笨拙逗乐殷切半晌豁虎跳撇嘴头罩羡慕(易读错)

角色四脚着地直冲脑门露脸哄堂大笑(多音字)

窝囊糨糊亏得窟窿比划将就打瞌睡(这组加点字变浅色)(轻声词)

接连不断唉声叹气垂头丧气踱来踱去通情达理(成语)

3、哪些词你觉得很有趣?因为这些词充满生活气息,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吗?

4、哪些词你不明白意思?先从课文中找出含这个词的句子,读一读猜猜是什么意思?换个别的意思相同的词试试。

【设计意图:用填空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关键人物和事情经过结果概括课文。把字词放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或是换一个意思相似的词,或是请同学帮助等方法去理解难懂的字词,时刻归纳总结学习方法。】

三、细读课文,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1、(出示提示句)学生根据事情的发展,边读画出我心理活动的句子。

看着同班小朋友在台上又唱又跳,我……

老师挑选演员分派角色的时候,我……

演哥哥的小朋友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演不好时,我……

老师鼓励我说演老虎不用豁虎跳时,我……

在老师指导我怎样演老虎时,我……

演哥哥的小朋友还是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演得窝囊时,我……

演出时,我听到台下一阵哄堂大笑时,我……

演完时,我……

演哥哥的小朋友又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我……

我至今还不明白……

2、请你用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说一说演出前后我的几次心理变化。

板书:期待自信紧张不明白

3、再完成课后第一题填写完表格。

4、为什么演出的过程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了”,你有过紧张得的时候吗?回想一下,你有过这种经验吗?

【设计意图:课文很长,情节一波三折,很多心理活动没有明显的“我想”做提示,孩子们可能看不明白什么样的句子是心理活动。所以先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过程找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再用几个词总结归纳我的心理变化,最后完成课后题的表格,学习有梯度,由易到难。】

四、创设情境,练写心理活动

1、心理活动是指我们的心情和心里的想法,故事中的小作者把自己演出前后的心理活动变化写得丰富而生动。喜怒哀乐都是我们心情,你能说出一些表示心情的词语吗?两字、三字、四字看谁说得多?(难过后悔快乐激动兴奋得意美滋滋垂头丧气兴高采烈……)

2、下面这些情况你遇到过吗?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又会想些什么?(说一说)

试卷发下来了,我只考了86分,而且错得都是计算题,我……

放学路上,我……妈妈做了许多好吃的菜,可我……妈妈问:“期中试卷发下来了吗?考了多少分?”我……我慢吞吞地把试卷拿给妈妈,妈妈一看不禁皱起了眉头,我心想……可没想到妈妈看了我一眼,并没有批评我,而是安慰我说:“这次没考好不要紧,自己找找原因,争取下次进步!”听了妈妈的话,我心里……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事情发展写写自己的心理活动,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才能有感而发。】

五、变换题目开导作者

1、作者一直觉得自己演砸了锅所以不开心,你觉得“我”真是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吗?谁能把题目改一改。你想怎么开导“我”呢?(引导学生说:“我”是一只可爱、有趣的大老虎,给大家带来了快乐。)

2、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历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情,不论是高兴的,还是难过的,不论是好事,还是傻事,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我们最美好的回忆。平时同学们要多留心生活,把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及时记下来。

第二课时

一、认读生字

1、出示“我会认”和“我会”的字在文中的词语,指名领读。

2、出示注音生字,开火车认读。

3、观察字形、结构、部首。说说哪个字最难认,交流识字方法。

二、指导写字

1、出示几个要求会写的大字。(级、划、尝、段、改、亏、强、枪、达、挖)

2、动画演示“级”、“划”“尝”“段”“强“的笔顺。注意“及”和“戈”“弓”字笔顺。“段”的第一笔是撇,提醒学生不要连写。

3、“尝”上面要和“学”上边区分。“改”左边第三笔是提。“亏”字下面是竖折钩,不要和“专”字下面混淆。“达”第三笔是点。“枪”右边不要写成“仑”。“挖”最后一笔折要向左斜。

4、形近字比较:级极枪抢亏专技枝

5、多音字组词:划角

6、把每个字认真写三遍,同桌互相检查纠错。

【设计意图:本课的生字很多,易错的笔顺和易读错写错的字都很多,而且每个字特点各不相同,有的字笔顺和重要笔画都要强调,需要多花点时间来学习。】

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学期【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你见过什么样的船?用简介的语言描述一下。

生描述各式各样的船

1、老师出示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艇,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走进大自然,采摘芦叶做小船。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2、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互相欣赏。

3、出示预习提纲,小组合作学习。

(1)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再在组内交流

(1)组员轮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每人准备提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4、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梳理问题。

a汇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生字:横、竖、蜘、蛛、窄、喇、叭、航、浩、荡、桅

词语:风帆、保险、手艺、晴朗、浩浩荡荡、远航、

强调字形:竖(坚)航(船)喇、窄

b说说本文写了什么?

着重引导学生探究下面三个问题:

(1)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

(2)芦叶船给作者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3)“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三、自读自悟,想象画面。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想象画面,同时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

2、小组互相交流

四、指导书写,巩固字词。

1、交流认字方法。

2、提示写字中易出错的地方。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2、读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听写本课词语。

2、同桌互评互改。

二、研读品味,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

1、谈话导入。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非常有趣,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吧。

2、合作学习,感受童年的乐趣。

(1)同桌一起细细的品读课文。课文写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找出有关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

(2)“我们”做成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说说“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小组交流,各抒己见)

(3)通过交流,通过感悟课文的内容,你现在最想说什么?

三、朗读训练,加深体验

1、最后一段是作者丰富的联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

2、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

四、读背说写,积累语言

1、配乐朗读课文。

2、把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

3、能画一画你想象中的芦叶船吗?

五、拓展延伸

你喜欢作者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自己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

六、作业

1、理解句子。

2、课外阅读《芦苇》和《风筝》。

板书设计:

飘向竖河——长江——东海

2、芦叶船

带来惊喜——希望——向往教学反思:教学没有花俏的设计,甚至由于电脑坏了,连课件也没有用到,可是,就在最朴实的读读说说中,给了孩子们最大的参与空间,师生同台诉说自己的感悟,激辩不同的观点,看似热闹中收获了思维的训练与能力的提升——这样的课堂该是本色的回归吧。

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学期【篇3】

教学要求:

1、口语交际的内容是介绍健康小常识。了解一些健康小常识。

2、通过查找资料,可以丰富自身的知识水平,通过介绍可以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在认真倾听别人发言时,学会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3、习作写自己想写的内容,写人、记事、写景、写物、编故事、写读后感都可以,要求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不写错别字。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口语交际和习作。

2、难点是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通过学习,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短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对于文章内容来讲有一定的难度,应在多读的基础上,理解内容。

教学时间:

六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读背古诗《夜书所见》和阅读《邯郸学步》

教学要求:

1、读读背背古诗,了解诗意。

2、阅读《邯郸学步》,明白成语含意。

教学重点:阅读短文《邯郸学步》。

教学过程:

一、读背古诗:《夜书所见》

1、试读通全诗。不明白的查。

2、抽读,集体读。

3、了解含意:叶绍翁的《夜书所见》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想想:

A:作者描写了秋天的哪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B:你读后明白了什么?

4、精析:菊花围绕着茅舍,好像晋朝陶渊明的家,我绕遍篱笆边的菊花,一直到日渐西斜,不是在百花中偏爱菊花,而是菊花开过之后没有其他花开了。

补充:

菊花(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菊(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二、阅读《邯郸学步》

1、学生自读,扫清字词障碍。

2、通读短文。抽读,小组内读。

3、思考问题:(1)燕国的那个年轻人学来学去,连路都不会走了?

(2)作者借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燕国的那个年轻人今天跟这个人后边走几步,明天跟那个人后面走几步,可学来学去,总是不像,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的步法,又把自己原来的走法丢掉了,所以他最后连路都不会走了。作者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不能盲目,不能机械、简单地模仿别人,而应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4、说说你的体会。由学生自由讲解,教师引导。

三、练习:

1、读背古诗。

2、讲故事《邯郸学步》,说清成语含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

教学要求:

1、介绍健康小常识,知道一些健康的科学知识。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

教学准备:

收集一些有关的健康小常识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引入。

二、分组介绍:

1、以四人小组介绍,并记一记笔记。

2、小组搜集整理。

三、交流:

代表向全班介绍。

提示要求:

1、自己向别人介绍时要注意口齿清楚、简明扼要。

2、听别人介绍时要认真、有礼,如有不同意见可作适当的`补充。

3、因为每一种小毛病都有很多种解决方法,但注意说话要谦虚,不能引起争吵。

四、练习:

整理你本课了解的健康小常识。

补充资料:

①剧烈运动后,不能马上坐下休息,实在走不动,也应请同学扶着走一段。

②烈日下突然晕倒,要赶快到阴凉通风处,在太阳穴上涂风油精等。

③上体育课时扭伤了,应先立即用冷水敷,让血凝固,24小时后再用热水敷。

④课间不小心擦伤了,要及时用碘酒或双氧水消毒,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

⑤要注意保护视力,课间一定要走出教室向远处看看,让眼睛作适当的调节。

⑥流鼻血时,不能仰头,而应把相反方向的手高高举起。

⑦春天的时候不能到外面小摊上乱吃东西,因为春天是传染病多发的季节。

⑧咳嗽时,可用冰糖、贝母炖梨子汤喝;⑨黄瓜和西红柿都很有营养,但两样东西不可以放一起吃。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习作写你想写的内容。

教学要求:

1、写自己想写的内容,可以是写人、记事、写景、写物、编故事、写读后感。

2、要求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不写错别字。

3、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不写错别字。

教学过程:

一、读题目明要求,研讨习作提示。

最近,你有特别想和别人说的话吗?这次作文,就请你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比如,一件有趣的事,自己喜欢或讨厌的人,想对别人诉说的愿望、委屈,一次旅游见到的景物,自己一个奇特的想像总之,写人、记事、写景、写物,编故事(神话、童话、科幻故事),写读后感、观后感都可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注意不写错别字。

问:1、写什么内容?

2、要求是什么?

二、习作准备:教师介绍。

介绍本次习作在命题上没有任何要求,同学们可以任意写自己想写的人、事、物等。因此,同学们可以各展其能,写自己特有的想法,写与众不同的经历,写对你产生很大影响的人或事关键是选材要新,角度要新,要让人有新鲜感,或出乎意料之感。

三、学生习作,教师指导。

四、写好后认真读一读,修改。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评讲习作。

教学要求:

1、通过评讲,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内容要具体。

2、培养学生修改习惯,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教师介绍:

1、有趣就是有趣味。写到有趣的地方,要把自己深藏于内心的高兴、激动反映出来,做到乐在其中。

2、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既要把事情的全过程,即事情是怎样发生、发展的,结果怎么样,一一写清楚,还要把有意义、有趣的地方写具体。

3、要认真修改。文成于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从小要养成认真修改的好习惯,文章是否表现出有意义、有趣,事情经过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都要反复阅读,认真修改。

二、抽生读习作,全班评议。

1、是否通顺?完整?

2、内容具体吗?

3、怎样改,提出方法。

三、学生修改习作。

四、抽读优秀习作,共同欣赏。

第五六课时

教学内容:

单元检测,学生独立完成本单元测试题。

佳作引路:

一天晚饭后

程方

上个星期六晚饭过后,我们一家三口在院子里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呼拉圈比赛。

(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比赛开始前,我们先开始抽签。爸爸第1号,妈妈2号,我第3号。别看爸爸已到中年,性子可急啦。一上场,他就匆匆忙忙地拿起呼拉圈往身上套。准备工作还未做妥,就见他把手用劲一甩,呼拉圈转动起来,爸爸腆着肚子,弯着腰,越急越转不下去,越急呼拉圈越不听使唤。三次,总共只转了9下。我和妈妈笑得前仰后合,爸爸不服气地冲着妈妈说:你比我好不了多少。(爸爸在呼拉圈比赛中的表现。腆弯越越越越笑得前仰后合,写出了比赛的情趣。)

轮到妈妈了。妈妈虽然不像爸爸那样急,但也没有找准窍门,前后左右乱扭身子,呼拉圈一下子快,一下子慢。结果比爸爸稍好一点,共转了14下。爸爸还取笑妈妈:我说你不行就不行吧!妈妈说:呼拉圈这玩艺儿看起来简单,实际上不容易,这回我算领教了。(领教了点明妈妈受到教育,表现了比赛的意义。)

该我上场了。因为我平时在学校练过,掌握一定的技巧,就是腰转动的速度要与呼啦圈的速度同步,所以我不紧张,信心十足。呼拉圈在我身上唰唰地飞转起来,十分有节奏,而且姿势十分优美,不时赢得爸、妈的叫好声。爸、妈在一旁数着数,一直数到421。这时,妈妈说:行了,行了,别转了,你已经赢了。我听了妈妈的话,停了下来,欢快地跳到爸、妈中间,一边一个吻。(我在比赛中的表现。因为所以再次表现了比赛的意义。)

一家人在欢笑中结束了这次有趣的比赛,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再次写出了比赛的情趣。)

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学期【篇4】

【教材分析】:

《扁鹊治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寓言两则》中的一篇。本文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

主要写扁鹊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

这篇寓言故事耐人寻味,有着多元的寓意,从蔡桓公的身上,我们分析出:刚愎自用、太过固执就没有好的结果;还可以读出应该防微杜渐,把“毛病”扼杀在萌芽状态。否则,它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严重。

一次次通读课文后,文章中的两条主线显现出来:一条是扁鹊劝蔡桓公的句子,一条是蔡桓公明知扁鹊是名医却不倾听别人建议的几次语言和神态的表现。教学中,两条主线并进,更能深入理解文章所蕴涵的道理,对于文本,也做到了多元化解读。

【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的阅读教学要能够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四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基本达到要求,因此,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本文是古文翻译而来的这一特点,引入古文,让学生和古文来一次“亲密接触”,使学生体验到学古文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肠、烫、汤、睬”等生字。

2、能用题目拓展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读好人物的对话。抓住人物对话,揣摸人物心理。

4、懂得防微杜渐,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5、引入古文《扁鹊见蔡桓公》第一段,体味文言之美,感受学古文的乐趣。

【教学重点】:

自读自悟了解蔡桓公“讳疾忌医”的语言神情,体会人物的心理;反复地读扁鹊的解释,明白寓意。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练习纸、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交流以前读过的寓言故事,让学生明白寓言故事的特点————小故事,大道理。

二、揭示课题,简介主角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2、读了课题,想知道什么?

3、简介扁鹊。

4、过渡:扁鹊是一位名医。创造了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是中医的鼻祖,曾经治愈了大家认为已经死去的.虢国太子,被誉为神医。可是有一位病人,居然让这位可以起死回生的神医束手无策,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大家一定会在《扁鹊治病》里找到答案。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自读情况:认读生字。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谁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告诉我们,这个故事在讲什么?

四、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人物想法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你能不能了解扁鹊和蔡桓公的内心想法呢?

生: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我觉得扁鹊是非常诚恳的想为蔡桓公治病。(带着感情读)

扁鹊是名医,还应带着关心去读。(指名读)

师:同学们从扁鹊的语言中体会到了扁鹊的内心,从他的动作又能体会到什么?

找动词:“一会儿”体会到时间很短暂。

师:是啊,扁鹊不愧是名医啊,只用了“望闻问切”中的“望”,而且是一会儿就看出蔡桓公有病,这可见扁鹊的医术高明。(板书:医术高明)

2、再读读蔡桓公的语言,你能从蔡桓公的言行中体会到什么?

生交流并指导朗读。

3、确实是一位自以为是的蔡桓公啊。刚才我们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内心,从而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课件出示学法:品读言行——体会内心——感悟性格)

师:大家用这种方法学习第二三次拜见的情形,你能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想法的变化了吗?

五、自主学习后两次见面情形

学生用以上方法自学,教师出示自学目标:

1、扁鹊心情有什么变化?

2、揣摸蔡桓公的心理?

师:扁鹊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从语言体会到扁鹊越来越焦急。)

(课件出示重点语句:)

(引导朗读)扁鹊是一位有责任的名医,看到蔡桓公明明有病,却不肯医治,他急啊!

看到大王的病越来越严重,他急啊!

看到大王的病更加严重了,国不可一日无君啊,他心急如焚。

师:我们把扁鹊的三次劝说放在一起,分男女生来读,要读出扁鹊的心情一次比一次焦急。

(男女生对读)

师:可是蔡桓公呢,对扁鹊的劝告有什么表现?(不高兴。不屑一顾。)

师:蔡桓公面对扁鹊一次又一次的劝说,会怎么想?

学生交流

师:扁鹊一遍又一遍说他有病,蔡桓公却一次又一次否认,蔡桓公怎么样?

“固执己见”。(板书)

师:我们把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得更深入了,扁鹊一次又一次冒死进谏,你觉得扁鹊怎样?

有责任心。很高尚。很爱国。

师:(小结)是啊,这都体现了扁鹊的医德高尚。(板书:医德高尚)

师:(再次总结学法)那么作文时我们可以通过(生: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这就是高明的写作方法。

师:扁鹊第四次见到蔡桓公时,他的病已经深入骨髓了。根据我们前面的学,完成一份蔡桓公的病历。(课件出示表格)

(师引导读病历)

师:蔡桓公是一个明君,他在位时到处招贤纳士,想有一番作为,可惜年仅44岁就病死了,蔡桓公死于什么呢?(不听别人的劝告,自以为是。)

六、理解寓意,拓展延伸

1、找到了死因,再看病历,刚开始只是微小的毛病我们用“微”来概括(板书),结果不治,不听劝告,病情渐渐加重,我们用“渐”来概括(板书),最后病死。这说明要活好,需要听取别人的意见,要“防”啊(板书),用一个词来概括“防微杜渐”这充分说明了小错不改会量成大错。

2、初识古文:通过这个寓言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很多道理。这则寓言出自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韩非所著的《韩非子》。这样生动的一个寓言故事,课文用了436个字来写,而韩非仅仅用了198个字就讲清楚了。

今天我们就来读读原文的第一段(课件出示):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jiàn),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hào)治不病以为功。”

3、我来读原文中的句子,你能不能找到课文中相关的语句呢?

七、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激趣:在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长河中,许多寓言故事阐明的深刻的哲理警示着每一个人,其实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寓言故事都是从古文中翻译而来,如:郑人买履,亡羊补牢等等。

2、推荐阅读:《扁鹊见蔡桓公》原文,另外自己课下搜集一篇古文寓言故事,了解故事并熟读古文。

【板书设计】:

扁鹊、蔡桓公

医术高明、自以为是

医德高尚、固执己见

防微杜渐

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学期【篇5】

第一课时

一、交流信息,导入新课

1、在你的印象中,台湾是个什么样的地方?用一句话概括说一说。

2、自由读“语文百花园四”中“我的采集本”部分。读后说说你对台湾有哪些新的了解。

3、台湾还有一个世界出名的奇特景观,人们赞叹它(板书课题):台湾蝴蝶甲天下。

二、揭示课题,据题引疑

1、齐读课题。

2、谁知道“甲”是什么意思?

3、从课题中,你想到了什么?想知道些什么?

三、自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2、自主识记字形,再与同桌交流。

3、借助生字卡,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四、带疑读文,理解内容

1、自主读课文,边读边想。

①课文是围绕哪个句子来写的?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台湾蝴蝶甲天下”的?

②你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台湾蝴蝶甲天下”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③结合课件或挂图(标本),体会台湾蝴蝶品种多、数量大。

④结合课文插图,读有关句子,感受黄蝶翠谷的奇异景色,再用自己的话把黄蝶翠谷的奇异景色向大家作介绍。

2、小组交流。

五、朗读全文,自主体会,把不明白的问题记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认读生字词。

2、说说课文的叙述方式(结合课文内容)。

二、交流感受,质疑问难

1、再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2、读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在小组中与同学交流。

3、把自己不太明白或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请教同学或老师。

三、拓展思维,开阔视野

1、讨论:台湾适合蝴蝶大量繁殖,具备哪些自然条件?除此之外,你认为还有什么人为的原因吗?

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学期【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戎、诸”等3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字。

2.能把文言文读正确,读出节奏,读懂意思,并能背诵。

3.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歪路。

【教学重点】

1.能把文言文读正确,读出节奏,读懂意思,并能背诵。

2.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歪路。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重点)

2.能把文言文读正确,读出节奏,读懂意思,并能背诵。(重点)

【教具准备】

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故事导入。

教师口述:同学们都喜欢看历史精典故事吗?说说你看过哪些历史精典故事?

师:本单元,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非常好看的历史精典故事。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过渡语: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本单元第一个历史故事《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课文,看看从中能受到什么启示吧!(板书:《王戎不取道旁李》)

【设计意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这里由故事导入,目的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资料介绍

〔王戎〕字浚冲,晋初任荆州刺史。因平吴有功,封为安丰侯。王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竹林七贤”之一。“竹林七贤”包括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魏氏春秋》说,此七人“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他们常在竹林之中肆意酣畅,大都崇尚老庄之学,不拘礼法,生性放达。透过“七贤”的文章创作,可窥到他们各自的志向意趣。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戎马一生诸子百家竞赛唯一

(重点指导生字:

戎:“戎”和“戍”是形近字,不要读成“shù”;

诸:不要只读一半音,不要读成“zhě”;

竞:“竞”和“竟”是形近字,都读“jìng”。)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注意声母易读错:诸(zhū)竞(jìng)。

注意韵母易读错:戎(róng)。

(2)学习多音字:折(zhéshézhē)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②读一读:

这两批货物都打折(zhé)出售,严重折(shé)本,他再也经不起这样折(zhē)腾了。

(3)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尝的确如此。

竞走曾经。

唯争着跑过去。

信然只有。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讲了王戎和小朋友在路边看到树上有很多李子,其他孩子争相摘李子,王戎认为必是苦李。)

(2)梳理课文思路

练填空:课文先写(起因);再写(经过);最后写(结果)。

四、学习“会写字”

戎、尝、诸、竞、唯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诸、唯”属于“左窄右宽”;“衔”属于左中右结构;“尝、竞”是上下结构的字,“尝”上宽下窄;“竞”上小下大;“戎”是右上包围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笔顺。)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微、缓”和上下结构的字“茂”,学生练写。

戎:戈字左边没有撇、斜钩要长,下边一横稍往上拉、中间是一撇不是一竖。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初步感受王戎的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意思。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歪路。(重点)

2.学习作者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来表现人物特点。(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文言文,你还记得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吗?

师:王戎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这节课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王戎不取道旁李》神话故事,仔细读课文,读懂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环节,既温习了词语的朗读,又让学生凭借词语回忆了课文内容,还进行了语言概括能力的训练。】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思考:王戎与其他孩子表现有哪些不同?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其他孩子“竞走取之”,只有王戎“巍然不动”)

三、精读古文,深入理解。

过渡:古文大家已经读得背得很不错啦,那它的意思你们理解了吗?

1.让我们先来看第一句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谁来读一读?(生读,注意节奏)

这句话中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小儿)(诸)(尝)

这个词语提的真好,谁愿意来帮助他解决?

(“诸”说明当时一起游玩的小孩很多,不是一两个,练习下文就知道当时其他孩子求取摘李子了,从侧面表现出王戎的善于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思考:其他孩子的表现与司马光的举动有什么关系?

(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王戎观察的细致入微和推理判断的'正确。)

有一点想要提醒小朋友,尝可不是常常的常,这儿有三种意思,你觉得是哪一种?为什么?

(1)品尝(2)曾经(3)尝试

(曾经)

现在你能连起来说一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了吗?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过渡:是呀,王戎那天和诸小儿玩了什么呢?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尝试着用小古文说一说!

同桌说,指名说。

捉迷藏、爬山、打陀螺、玩老鹰捉小鸡、捉蝴蝶、跳绳、抓蛐蛐儿、爬树……

让我们一起读好第一句吧!

2.过渡:正当小朋友们玩得欢天喜地的时候,他们又看到了什么?请男生一起来读一读。

师:接下来的故事情节,请小朋友小组合作来说一说。

师:第一幅

(小朋友们来到了路边,他们发现路边长着一棵茂密的李树。)(板书:起因:路边李树多子)

师:这棵李树长在哪里?

(路边。)

你怎么知道的?道边李树。

师:这就是李树,你看到了一棵怎样的李树?

(高大)

(李树上长着许多沉甸甸的李子,就快把树枝都压弯了。一个个李子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把树枝都压弯了,这就叫“多子折枝”。)

大家能读好这句话了吗?

出示小古文。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师:谁来说说第二幅?

(小朋友们都爬到树上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这么做。)

小古文是: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老师这也有一个李子,你瞧瞧。

它什么样?你觉得它的味道怎么样呢?

(诸小儿看着满树的李子,馋得直流口水。)

师:诸小儿怎么做的?

(竞走)

师:竞走这个词语,我们在识字中已经学过,什么是竞走?(板书:经过:诸儿:竞走取之王戎:唯戎不动)

在小古文里也出现过竞走这个词,在哪一课?龟兔竞走就是龟兔赛跑。所以竞走“争先恐后的跑过去拿”的意思。是大家都比赛着跑过去,谁也不让谁,老师送大家一个词,就是争先恐后(齐读)。

(“唯”就是只有。)

你能读出诸小儿的争先恐后,王戎的镇定吗?

谁来说第三幅?

(看到路边的李树结满了果子,诸小儿口水直流,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冲向李树,像猴子一样一下爬到树上摘果子,只有王戎站在原地不动。)

诸小儿会会怎么问呢?

(你怎么不摘李?你傻啦,为什么不去?你怎么站在这儿不动?)

人问之,“之”是谁?

(“之”就是王戎。)

谁来问一问?指名读。齐读。借助注释理解课文。

方法指导:

借助注释学习文言文

注释,好比拐杖,它可以帮助我们逐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门径。阅读文言文时,要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出处、写作背景、文化常识、与课文有关的作者经历,读懂字句,疏通文意,进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文化内涵和表达的情感。然而,拐杖不是腿。用好注释,最重要的还是要学会分析,独立思考。

运用:如“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多子折枝”的注释是:李子很多,树枝快压断了。需要根据注释补充意思为:(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结了很多果实,压得树枝都弯下去。

王戎什么反应呢,谁来说第四幅。

小古文是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王戎告诉小朋友如果李树长在路边而且长满树的话,那肯定是很苦的李子。)

王戎怎么知道的?他去尝了吗?

那他是随便猜猜的吗?他怎么想的?

(李子如果是甜的,早就被采光了。)

师:李子究竟苦不苦?一开始诸小儿相信王戎的话了吗?

(没有,摘了吃了,才相信的。)(板书:结果:果为苦李)

那就是“取之,信然”。你明白了吗?(板书:仔细观察善于动脑推理判断)

(李子果然是苦的,大家相信王戎说的话了,这就是信然。)

这句话只有4个字,我们一起读一读。

王戎事先就知道李子是苦的。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首先要善于观察,对事物有强力好奇心,且有丰富想象力;其次观察事物时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我们应该学习王戎的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文章最后讲“取之信然”说明他的推理是正确的,他是一个聪明、机智、善于动脑的孩子。

3.写作方法

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过写“唯戎不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这手法对表现王戎的聪明才智起到了什么作用??

(对比)???(反衬了王戎的聪明过人)?

联系实际讲对比:对比的手法看起来好像很深奥,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用。而且经常用。?

生活中这样的对比还很多,以后注意在作文中也多运用。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从聪明过人的王戎身上,你能学到什么?遇到事情多观察,多思考,多分析推理,不盲目行动。(如果做到这样,你也可以像王戎那样聪明)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方法,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水到渠成。既锻炼学生写作,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合作朗读

1.小古文理解了,相信你们肯定能读得更好了。请小朋友小组合作读读看。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师:用各种方式读,还能读出趣味来呢!

2.看来现在你们都是朗读高手了

五、课堂小结

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弯路。

六、当堂检测(选做)

1.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教材课后题第2题。)

2.课后寻找其他的人物故事,交流一下你了解到的更多的知识。

板书设计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起因:路边李子多仔细观察

经过:诸儿:竞走取之王戎:唯戎不动善于动脑

结果:果为苦李推理判断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这是一篇文言文,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而且,为纯粹的古文,因此在教学时,教学生朗诵古文的技巧方法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也为今后的古文教学培养良好的语感。在做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时,我从培养文言文的朗读方法开始着手,做到让学生读准节奏,才能正确理解意思。第一节课以读为主,理解大意,再做到熟读成诵。第二节课是以精读理解字意,实词和虚词的理解用法,再到句意及全文的理解,明白期中蕴含的哲理。教学环节上安排,把全文按照五个画面分开,让学生通过这五个画面,理解每字每句话的意思。图文结合,理解起来就容易得多了。

不足之处:

在学生朗读时,虽然我用了许多的方法,比如范读,课件作用,但是学生的朗读还是不够到位,留下了许多遗憾。

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学期【篇7】

第一课时

一、有趣的汉字:积累形近字

出示词语。

1.学生自由读一读、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2.汇报交流,明确:每组词语中加点的字都是形近字,它们的偏旁不同。

3.同桌合作记忆形近字。

4.拓展练习。

比一比,用下列形近字组词。

蓝()

篮()糖()

塘()完()

玩()炊()

吹()

二、词语超市:积累四字词语

1.学生默读三组词语:你觉得它们分别是描写什么?

2.讨论明确:第一组词语是描写山;第二组是描写水;第三组是描写植物。

3.学生自读自悟,体会词语描写的画面。

4.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选词造句。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

如“惊涛骇浪”“波涛汹涌”等词语要读出磅礴的气势。

6.拓展:积累描写天空的四字词语。

三、读读想想:积累比喻句

1.学生自读教材中的四个句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讨论明确:

(1)比喻句及比喻词:这些句子都运用了打比方的写法,都是比喻句;但是它们的比喻词不相同,有“如”“似”“若”“像”“好似”“如同”等。

(2)体会比喻句的.好处:运用比喻句能将事物描写得更形象、更生动。

3.学生选用不同的比喻词练习说话。

4.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比喻句。

(1)他长得好像他的爸爸。

(2)话音刚落,金币像雨点一样落下来,把他砸倒在地。

(3)他如同一只胆小的猫,蜷缩在角落。

四、写字板:归类写字

1.学生观察写字板中的六个会写字,发现它们的结构特点及写的时候应该注意的地方。

2.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自由写字练习。

4.写后互评。

五、阅读欣赏

1.学生自读短文《迷人的郁金香》,完成练习:

(1)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2)积累词语,补充“我的词语库”。

(3)找出你喜欢的句段读一读。

2.拓展:课外阅读描写花的文章。

第二课时

一、提前布置

1.学生准备:提前将这一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花仔细观察或查查资料,了解花的知识、特点(花的品种、产地,形状,开花的季节,花期的长短,花的生长环境、用途等)或养花的经验故事。

2.教师准备:布置教室环境,用花的盆景、图片、影片装饰教室。

二、课堂交流

1.欣赏导入。

2.学生小组活动。

小组内当解说员开展交流活动,介绍要点:

(1)清楚明白,抓住花的特点进行介绍;

(2)语言生动,让别人听懂、感兴趣;

(3)交流时可以一问一答,互动起来。

3.班级汇报。

小组代表在班级进行汇报,众生评价。

4.教师总结。

第三课时

一、明确习作要点:

在口语交际活动的基础上,把你介绍的内容写下来。也可以选择你喜欢的其他植物写一写。题目自拟。

二、指导习作

1.引导学生回顾口语交际课上你介绍的花;或者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植物。

2.介绍花时,可以学习课文《仙人掌王国》的总分写法,有步骤地介绍,抓住鲜明特点进行重点介绍。

三、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第四课时

一、引导学生自评

将你的习作读一读,重点修改不通顺的句子、标点符号,还可以增减一些内容,对文章进行润色。

二、引导学生互评

同桌之间或者好朋友之间交换习作,互相评价。

互评重点:发现对方习作的优点;帮他提建议,如错别字、内容方面等。

三、教师点评

1.教师评介本次习作的整体情况。

2.教师以两三篇不同程度的习作作范本,引导学生共同点评,教师作引导讲评。

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学期【篇8】

教学内容

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口语交际──"未来的…。"

⑵习作──想象作文。

⑶学习"我的发现"。

⑷积累名言。

⑸了解科技新知识。

2、过程与方法:

⑴在交际写作中训练想象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⑵在积累、了解中扩大语言能力,了解有关科技方面的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口语交际与完成习作。

教学准备

课件(有关科幻)、范文、幻灯片等。

课时安排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内容

口语交际。

目标

通过交际训练学生想象与口头表达能力。

准备

课件(有关科幻)。

过程

一、播放科幻课件

1、仔细看,讲讲哪些产品十分先进。

2、师:这就是未来的产品,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次想象训练:口语交际──"未来的…"。

二、交流

大家畅所欲言:讲讲自己对未来的什么最感兴趣?

1、学生自由讲:

A生说:我想设计一套衣服,人们穿在身上感觉到冬暖夏凉。

B生说:在21世纪我想研制一种药品使病人吃后起死回生。

C生说:我想设计一种无人架驶汽车在遇到危险时能自动避开。

2、教师针对学生发言给予归纳:

同学们的想象非常神奇,很好!下面还有很多奇思妙想有待于我们大家去探究、去讨论,教案《《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三、分组进行交流,补充

四、各小组选派一人上台进行口语交际

1、台上表达:

可以边画边讲,也可以边讲边演示。

2、台下提问:

以交通为例:

汽车:

⑴如何能让汽车在水里行走?

⑵如何肥让汽车自动避开危险?

⑶如何变小?

3、台上回答:

台下可以补充说明。

五、讨论

六、评一评谁最讲的最好

七、作业

请你设计未来的食品拥有什么特点?

第二课时

内容

习作。

目标

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写作能力。

过程

一、导入

1、师:上一节课我们进行了口语交际,展开了想象,讲述了未来的先进衣服、药品、汽车、食品…

2、师:今天我们就来写一篇科幻习作,未来的…

二、回忆口语交际内容

目标锁定一种产品进行具体指导:

1、未来的衣服有什么特点?

⑴四季服特点:

四季皆穿,冬暖夏凉。

⑵环保服特点:

具有自洁能。

⑶治疗服特点:

拥有按摩功能,防治疾病。

2、未来服有什么结构?

3、未来服给人们带来什么便利?

三、根据内容各自命题

抽1~4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作文题目,并指出作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准备按什么顺序进行习作?

四、分小组进行交流

互相启发。

五、学生分头写作,教师相机指导

第三课时

内容

修改作文。

目标

培养学生能按习作的要求进行修改作文。

准备

范文。

过程

一、复习导入

你们的作文写完了吗?谁能说一说自己习作的`题目及习作的内容?

二、出示范文

学生对照范文自评自改。

三、分小组交流,每组推选一个最佳作品在台上交流产

1、把全班学生分成三大组。

2、每组推选一名在台上念。

3、评比:

抽学生说一说所念的文章中,你认为好的地方与不足地方,对不足的地方应该怎样修改。

4、对照佳品习作再一次自我修改。

四、作业

抄写作文

第四课时

内容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宽带网。

目标

1、学习纠正错别字。

2、积累名言,了解科学知识。

教具

幻灯片。

过程

一、导入

学习"我的发现":

1、出示幻灯片:

百衣百顺、默默无蚊、有杯无患、骑乐无穷。

2、想一想以上是什么广告?

服装蚊香磁化杯摩托车。

3、找一找这些成语中的错别字(故意用错):

衣──依蚊──闻杯──备骑──其

4、再从生活中找几例进行练习。

二、积累名言

1、出示名言:

指导朗读。

2、说一说你读懂了哪一句?说给大家听。

3、讲一讲这些名言都应用在什么方面?

三、了解科学知识

1、自由读一读"宽带网"。

2、说一说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

3、互相交流:

讲一讲面对科技腾飞的日子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四、作业

记背名言。

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学期【篇9】

教学简析

本文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讲述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_、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本文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读自悟和理解感受方面的学习能力,本文内容浅显而且贴近学生生活,再加上语言风格上的独特魅力,学生会比较容易理解课文内容。只是在揣摩写作特点时会感觉比较难,需要教师加以适当点拨、引导。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体会母爱的伟大,并通过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

教法学法

教法:“情景设置法”、“质疑引读法、”、“朗读感悟法”、“提问法”、“点拨法”等。

学法:“圈点标注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朗读法”、“质疑法”。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上一篇课文我们到认识了性格古怪而又淘气可爱的猫。其实老舍先生家还有一只动物——母鸡。他是不是也像喜欢那只猫那样喜欢它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老舍先生家的《母鸡》。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序,勾画出生字并读一读。

2.把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再读给全班听一听。

3.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三、阅读质疑

1.通读课文,找出文中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句子读一读。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一向讨厌→母鸡←不敢再讨厌

过渡:是什么原因使作者态度发生如此变化呢?

四、自主探究

(一)指导探究一至三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是什么原因使作者一向讨厌母鸡呢?划出相关语句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2.学生汇报

(1)讨厌的原因有那些?(指名回答:母鸡的无病_、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

重点语句解析:

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这是作者夸张的写法,讽刺了母鸡的炫耀。聋子本来是不怕吵的,作者用“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讨厌母鸡的情绪。)

(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读: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它那嘎嘎的叫声总是——(没结没完)特别是到下蛋的时候,母鸡差不多是——(发了狂)

3.揭示总分的写作方法。

请同学们看板书:作者先总说讨厌母鸡,再分别叙述了讨厌母鸡的理由,你知道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吗?(总分)

4.请用讨厌的语气齐读课文1、2、3自然段。

5.老舍先生对待母鸡的情感,前后是怎样变化的?

(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二)指导探究四至十自然段。

1.讨论:是什么让作者“一向讨厌母鸡”?又是什么让作者“不敢讨厌母鸡”?

2.交流重点语句:

(1)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这三句话都是在写母亲,对母亲的赞颂之情在逐句加深。作者为母鸡身上所表现出的母爱所震撼,认识到天地间所有的母亲都是英雄。这是对普天下所有母亲的赞颂。)

(2)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作者用“不敢”来表明自己对母鸡情感的变化。他此时已不是简单的喜欢,而是对母爱的一种纯洁、神圣的尊敬,是情感的升)

(三)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的写法特点

1.两篇文章的结构都非常清晰。

《猫》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由两部分构成,并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为过渡句,将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母鸡》可以明显分为母鸡孵鸡雏以前和孵出鸡雏以后两部分,以过渡段使文章浑然一体。

2.在叙述动物的特点时,作者善于用总分段式。如写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写母鸡时,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它令人生厌的三个方面。

3.在表现小动物的特点时,作者用事实说话,通过对点滴小事生动具体的描写,使笔下的动物呼之欲出。

4.在情感的表达上,《猫》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无论是猫的古怪,还是猫的淘气,从始至终都是一种喜爱之情;而《母鸡》则写了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用前后的强烈对比,加深了对母爱的赞颂。

5.在语言的运用上,是老舍先生一贯的无雕饰的生活化的语言风格。在《母鸡》中,运用的几乎都是群众口语,有着浓郁的“京味”,如,“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咬下一撮儿毛来”,“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读这些文字时,使人感觉不是在读,而是在听街坊邻居说,是那样的生动鲜明而又通俗易懂。

6.总结:同样是写小动物,用的方法不同,给人的感受就不同,所以同学们在自己的写作中,要注意文章的表达方法。

五、作业布置

1.熟练朗读课文。

2.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

板书设计

猫──古怪、可爱(围绕中心句写)突出特点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不同的认识)/

附:相关链接

1.词语

如怨如诉:形容没完没了地抱怨、诉说。本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形容母鸡拉长音的叫声影响人的情绪,令人讨厌。

趁其不备:趁人不防备的时候。文中指母鸡在欺负自己的同类时是出其不意地下毒手,非常凶狠,让人厌恶。

警戒:戒备。文中指母鸡为了保护小鸡的安全,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并不畏任何强敌,随时准备作战,表现了这位鸡母亲的负责、慈爱、勇敢与辛苦,也表达了作者的敬意。

鸡雏:幼小的鸡。

颤颤巍巍:抖动摇晃的样子(多形容老人或病人的某些动作)。

欺侮:欺负。

反抗:用行动反对;抵抗。

消瘦:形容身体极瘦。

凄惨:凄凉悲惨。

慈爱:(年长者对年幼者)仁慈而充满怜爱之心情。

2.多音字

似:shì(似的);sì(相似、似乎);

恶:è(凶恶、恶劣);ě(恶心);wù(可恶、厌恶);

差:chā(差别、差距);chà(差不多、差生);cāi(出差、差使);cī(参差、参差不齐)。

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学期【篇10】

一、教材简析

《语文园地七》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口语交际与习作:通过口语交际与习作训练,深入思考和交流成长中的故事和成长中的问题。

2、我的发现:通过阅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和习惯,体会到:读书时要深入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后,要想办法解决问题。

3、日积月累:积累一些古代名句,通过了解古人对于成长和人生的一些积极向上的看法,受到启发和激励。

4、展示台: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成果,体验成长的快乐。

教学时间

4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课前布置学生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收集资料)

一、引入学习

1、回忆本组课文,围绕“成长的`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

2、谈话: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过获得成功的喜悦,有过遭受挫折的烦恼,也遇到过困惑不解的问题。但无论怎样,成长的经历都是令人难忘的。

板书题目:难忘的成长经历

二、明确要求

1、自读题目,勾画口语交际与习作的要求。

2、交流:

说、写自己或别人的成长故事;

交流读《乌塔》的想法,写“从《乌塔》想到的;

讨论信中的问题,写回信。

三、口语交际

1、认真阅读书中提示,以及《乌塔》、书信,确定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2、按要求独立准备,并说给自己听一听。

3、根据选定话题进行分组。

选同一话题的人过多,则可再分小组,每组以4—6人为宜。

4、分组交流,要求每人都有机会交流自己的看法。

5、指名在全班交流,集体评议。

6、根据评议修改自己的谈话内容,说给同桌听,注意两人间的交流。

四、引导总结

1、请你来总结这次口语交际活动。

可从同学表现、老师表现、交际内容、交际方式等进行总结。

2、请你为下一次口语交际活动提建议。

教学后记: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引入

谈话:上节课,同学们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交流了难忘的成长经历。听过之后,我也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起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那些难忘的经历。

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难忘的成长经历”。

二、明确习作内容及要求

1、写自己或别人的成长故事。要写得清楚具体。

2、写“从《乌塔》想到的”。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3、给“需要帮助的王虹”写回信。要把想说的意思写清楚,书信格式正确。

三、指导习作

1、根据自己选择的话题理出提纲。

2、交流提纲,分组指导。

话题一:写谁的什么事。阅读本单元课文学习如何写。

话题二:《乌塔》主要讲了什么事?你对文中什么问题最感兴趣?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建议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例子)。

话题三:王虹遇到了什么烦恼?你的看法是什么?你认为她该怎么做?(指导书信格式)

四、学生独立习作,老师巡视指导

五、习作交流与讲评。

1、指名读习作,集体评议。

2、每个话题选出代表作讲评。

六、修改誊抄。

1、生根据讲评修改习作,可同桌互相提建议修改。

2、誊抄习作。

七、拓展活动

话题一:编成短剧演一演。

话题二:开展读书心得展示活动。

话题三:自学信封写法,把回信寄给老师。

教学后记:

第四、五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

一、我的发现

1、自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对你有什么启发。

2、归纳小结阅读方法:一边读一边想。

3、交流自己的读书经验,说说自己读书时是怎样深入思考、发现问题的,以及发现问题后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二、日积月累

1、自由阅读,要求读得通顺流利。

2、指名读,纠正读音。

3、默读,从中选择一句说说自己的理解,也可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谈谈体会。

4、背名句竞赛。

5、你还搜集了哪些关于成长的名言?交流。

三、展示台

1、谈话: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回忆了自己成长的经历,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了别人的成长故事。你打算怎样展示这些成果呢?(自由说)

2、个人或分组汇报自己展示成果的形式,根据不同形式安排展示程序。

3、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

4、总结,评奖。

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学期【篇11】

教学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知识要求: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能力要求:在学习中展开联想;体会作者的联想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重点难点: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的联想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一边朗读一边想像当时的劳动场面,理解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具准备:中国地图,长城的图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我们刚刚欣赏了被誉为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的美景,体会到了大自然的伟大神奇。今天我们又将一起登上长城。那些同学去过长城?

2、请几位同学说说长城是什么样的。(可以用书上的词语)

3、出示中国地图,找出长城的东西端各在什么地方?长城经过哪些地方?

二、介绍长城

三、仔细看图,从图上你了解到了什么?

四、自学生字,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的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第一段,你从这段中知道了什么?

2、老师肯定学生发言。这段是作者从远处看长城,是从整体上看长城像一条长龙,突出了长城的长,请同学一块读读这段。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去登长城,站在雄伟的长城上看看长城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请一位同学做导游给我们介绍一下吧!读读这段课文。听的同学从文中找一个词来概括长城给你的印象。

2、大家说得真好!下面我们边看图边读课文,看看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到长城的高大坚固。

小结:本段具体地给我们介绍了长城的结构,从长城的建筑材料,城顶的样子,城墙的外沿的'垛子,射口的构造和作用,城台的样子和作用等方面做了具体说明。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如同实实在在看到了长城,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站在这样的长城上,作者想到很大,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第三自然段。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学生自己读课文,标出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说什么?学生讨论后发言。

三、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你对“伟大的奇迹”如何理解?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补充相关内容,加深对“伟大奇迹”的理解。

四、出示相关图片,把感情融入课文朗读。

五、喜欢哪一段课文?尝试背诵。

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学期【篇12】

教学目标:

1.学习11个生字。逐渐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对野荷花顽强生命力的赞叹,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从作者的描写中体会荷花的品质。

教学难点:

使学生从荷花的品质中受到教育,并敬重这种品质。

基础知识:

1.正音字:脾(pí)隙(xì)剔(tī)缀(zhuì)

2.形近字:篇-偏 豪-毫 茂-戍 炼-练

3.释词:

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

沁人心脾:吸入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令人感到舒适。也形容优美的诗文、音乐等给人清新、爽朗的感受。

气喘吁吁:呼吸急促,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

媲 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比美。

4.生字:

偏:释义:①不正;倾斜;离开中心的;跟“ 正 ” 相对:偏离|偏僻|偏远|太阳偏西了。②不公正;只注重一方:偏护|偏心|偏爱。③辅助的;不占主要地位的:偏方|偏师|偏房。④离开正常标准:偏差|偏见|气温偏低。⑤跟愿望或一般情况相反:偏偏|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豪:释义①才能出众的人:豪杰|英豪|文豪。②气魄大;直爽痛快:豪情|豪迈|豪爽。③值得骄傲;感到光荣:自豪。④指有钱有势:豪门|土豪。⑤强横:豪强|巧夺豪取。

茂:释义:①植物长得盛:茂盛|茂密|枝繁叶茂。②丰富精美:图文并茂|声情并茂。

祖:释义①父母亲的上一辈:祖父|祖母|外祖父。②家族中较早的先辈:祖先|高祖|祖传秘方。③事业或派别的首创者:鼻祖|祖师|佛祖。④姓。

批:释义①在文章、文件、作业等上面写评语或意见:朱批|眉批。②对下级文件表示意见或对文章予以批评:批改|批阅|批注|批语。③大量买卖货物:批发|批购|批量。④量词,用于大量的货物或人:一批纸张|一批游客|第三批学员刚刚毕业。⑤对错误、缺点等作出否定的评论或评判:批判|批评|挨批。

拢:释义:①合在一起;使不松散:合拢|两脚并拢|他笑得嘴都合不拢了。②靠近;到达:靠拢|拢岸。③聚起;总合:归拢|拢共。④梳(头发):把头发拢一下。

迎:释义:①接:迎接|迎送|欢迎|辞旧迎新。②面向着;正对着:迎面|迎头赶上|迎风招展。

碗:释义①盛饭菜的器具,口大底小,一般是圆形的:饭碗|茶碗。②像碗的东西:轴碗|橡皮碗。③量词:一碗米

隙:释义①裂缝:孔隙|门隙|缝隙。②(地区、时间)空闲:间隙|空隙|田边隙地。③机会;空子:乘隙|无隙可乘。④感情上的裂痕;人际关系上的隔阂:有隙

炼:释义:①用加热等办法使物质纯净或坚韧:提炼|炼铁|冶炼|炼油。②用心推敲琢磨,使词句精美简洁:炼字|炼句。

扮:释义:①化装;装成:打扮|扮演|女扮男装。②面部表情装成(某种样子):扮鬼脸。

教学准备:荷花图片、有关荷花的诗文。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设计(A案)

第一课时

一、直接进入主题:今天我们学习新课《野荷塘》,齐读课题,谁能谈一谈你对课题的理解。

二、读文学习生字:

1.初读课文,注意字音,能流利、通畅地朗读。

2.绘声绘色读文,划出生字。

3.自主学习生字,教师适当补充

4.字形重点强调。

5.字,组词,编故事,巩固生字。

三、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2.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直奔主题,进入讲读:

1.初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写了去乌苏里江边的小镇看到了一塘美丽的野荷花的事。

2.得知这里也有荷花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十分激动,渴望去看一看。

3.请你读一读。

4.指生分角色朗读,读出乡亲的热情,读出作者的兴奋。

5.那里的野荷塘、野荷花究竟是什么样的?(香、美)读出这种香和美。

6.作者的心情如何?你有何感受和体会?(作者为这荷塘而惊叹。看到了荷花的坚韧与顽强的生命力。)

7.离开野荷塘,我又有怎样的感受?再到荷塘感觉如何?

流连忘返,再到荷塘仿佛进入了一个缥缈的童话王国。

8.学习这篇文章后你有何收获?(学生畅谈)

二、布置作业:1.朗读《野荷塘》;2.欣赏《荷塘月色》。

第三课时

1.听写生字;

2.朗读展示,看谁读得好。

3.处理课后习题:

(1)读词,联系文中的词句解释词语的意思。

(2)填一填,比一比。整理本单元三篇文章的思路,即写作顺序。

4.全班欣赏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

5.作业:(1)抄写词语(2)搜集素材,为写作文做准备。

教学设计(B案)

一、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同学们,你们建见过开满荷花的池塘吗?能不能向大家描述一下你你见到过的荷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野荷塘》。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他眼中的荷塘的。

二、整体感知,了解野荷塘的美。

1.读文,想想作者几次来到野荷塘?每次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自由读课文。

2.把自己的收获适当做标记。

作者两次来到野荷塘,第一次在白天,第二次在晚上。研读课文7.8.9.10自然段。

三、 点上探究,体验野荷塘的美。

再读课文,想想作者两次到荷塘,他的感受如何?

(把握重点词语进行理解。)

四、指导朗读,再现野荷塘的美。

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1) 师配乐范读。

(2) 指导学生配乐朗读。

(3) 指名读。

五、与文本对话。

读完课文后,说说自己的感受。把感受写在日记本上。

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学期【篇13】

教学目标:

1、正确、有韵味地朗读、背诵课文1-5行。

2、看柱石,说出每一行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3、历届古代人的思想和事理,能结合实际说出对我们的启发意义。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孟母三迁图、相关事例录像、图片、重点处文字文稿等)

2、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三字经》的有关资料;了解课本中《孟母三迁》、《五子登科》等古人教子事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知出处解题意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了解《三字经》的相关知识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18课《三字经》板书:18《三字经》 (齐读)师:通过课前预习,你对《三字经》有哪些了解呢?(指明说) 《三字经》:我国旧时的启蒙教材,相传为南宋学者王应麟所著,全书1140个字,结构严谨,内容丰富,均用三个字为一节的韵文写成,读来琅琅上口,教材选取了开头的120个字,分成10行。板书:(节选)

2、情景导入。

师:《三字经》既是古时候的启蒙教材,就让我们想象一下那时候的私塾老先生是怎样教学生读的呢?

投影:图片(老先生教学生图)文字(人之处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指名读——带全班演示一下想一想:老先生这样读有什么好处?

小结:

1、让我们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味美。

2、有利于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师:结合你刚才悟到的特点,再来读读前两行文字指名读-评价-再指名读-范读-齐读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古文,三字为一韵,读来琅琅上口,但离学生生活实际甚远,与现代文读法差别很大,初次接触,学生不免有些茫然,不知道该怎样朗读,为拉近课文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先让学生了解《三字经》的相关知识,认识这是古时候的启蒙教材,在边观察私塾先生图片,便想象老先生一手捻胡须,一手拿书教学生诵读的情景,既激趣,又能引发学生联系生活中已有的经验想象、体会诵读的方法,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情景,达到参与学习的目的。)

二、读诗文晓诗意感悟语言

1、读准字音

师:这篇文章的多音字较多,为让大家读得更准确,我们先来读读这些文字投影:窦燕山择邻处教知道教五子弟于长非所宜跟老师一起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导诵读全文

师:把这些文字送入课文,便体会读法,便练习学生展示:每人一行―老师纠错―学生跟读(设计意图:文中多音字、易读错字很多,学生除度,会手足无措,设计老师范读的目的是给学生正确的导向,降低朗读的难度,使学生有兴趣探究学习,并为规范朗读打下基础)

3、逐字、句,翻译理解

师:针对古文,要想知道他讲述的道理和文章的内容,就要把他翻译过来,请同学们想一想,翻译古文有哪些方法?板书:看注释查字典问老师同学交流上网查找师:请你们运用、选择其中的一些方法,自己翻译1-5行文字自译后,合同桌交流,互相说一说每一行文字的意思,在不懂的地方划上?号。全班汇报交流要求:先读-再译-其他同学认真听,提出不懂问题-同学、老师解答。一行: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指名翻译-同学提问-解答-相机出示

投影:习相远

A、学习、伏羲、练习

B、受环境影响

C、习惯、习性

D、姓 习礼仪

师:这是老师在古汉语词典中查到的解释,请你判断一下,在“习相远“中应该选哪一种解释,为什么?在“习礼仪“中应该选哪一种解释,为什么?

小结:

古文中,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不同,我们就该象这样“刨根问底”,逐字去理解。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知道古文翻译应先看注释,初知大意,再根据大意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辨别其中某一个字的意思,明确相同的字,由于语言环境的不同,意思也有所不同,促学生思考。)二行:苟不教性乃迁教知道贵以专指名译-其他同学提出问题-相机理解苟:如果乃:就迁:变化道:方法、规律贵:可贵以:认为、以为专:专心致志持之以恒三行:西孟母择邻处字不学断机杼理解“择邻处”相机投影:《孟母三迁》图片音乐(学生或老师讲故事)师:孟母一次又一次带着孟子搬家,选择好的邻居而定居下来,这是为什么? (教育孟子专心学习)理解“断机杼”

师:想象,织机上的梭子断了,就不能再继续织布了,这块不就成了一块废材料,孟母又问什么要这样做?(教育孟子做事情要持之以恒。) 小结:“孟母择邻、断机杼”这两个事例,验证了上一行文字中的那三个字所蕴含的道理呢?板书:贵以专请你把2、3两行文字带着你的理解再来读一读四行、窦燕山有一方教五子名俱扬相机理解:燕山是人的名字吗?(地名)义方:教子中好的方法。扬:传播

小结:

无论孟母还是窦禹均,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选择了很好、很适合、很有效的教子方法,这又是在讲那三个字的含义?板书:有义方五行: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生译-师问: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引导体会:家长的过错(实际上是对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教育子女,还要选择好的方法。)老师的怠惰:(实际上是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偷懒、漫不经心、不负责任。)

小节:这句话讲了为人父母、老师的一种责任板书:师长的责任教育严格指名串讲前五行的意思。 (设计意图:针对2-5行文字,采用了以学生译-提问-师生互答-讲故事助理解的方法进行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课堂是师生交流、生生互动的过程,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方法,学会质疑,学会解疑,深入文字,获悉答案。)

三、诵诗文悟诗情拓展提升

1、引导诵、背前五行文字出示投影:前五行文字指名带着你的体会诵读背诵:自由练习三个字中去掉其中两个,同桌练习背诵每行各剩开头一个字,指名背一齐配乐背诵。

2、积累、应用师:这节课,我们不但领会了古人的思想和事理,还做到了背诵,但在生活中,我们的父母毕竟不是孟母、窦禹均,老师也不同于孔子那样的大教育家,对于他们责任重的“贵以专、有义方”教育严格中的“度”把我不一定很好,于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许多学生不理解的事例,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边看边思考:站在同龄人、朋友的位置上,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放录像:事例

A、教师严格要求,让我学会了游泳

B、我迷恋电脑,妈妈严加控制

C、考试成绩不理想,爸爸严厉批评学生在音乐声中思考指名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要求,用上今天学到的事例和道理)

师:我替他们谢谢你们!

3、总结学法

师:愉快的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顾一下,我们是则养学习这几行文字的

归纳板书:读译解诵背用

作业:

请同学们用今天这种学习古文的方法,课下自己学习课文的6-10行文字,准备下节课交流。

(设计意图:诵读,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又一次感悟,对语言文字韵味的深层品味。背诵意在积累,两环节同时又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再次回顾,结合录像)

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学期【篇14】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唤起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热爱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

2、积累用不同构词方式描写颜色的词语;领悟描写事物动态变化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领悟描写事物动态变化的表达方式。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谈话

天空中的云来去匆匆,我们只觉得它美,但很难把这种美景写下来。六、七十年前,作家肖红却以优美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火烧云图景。今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绘,想象火烧云那纷繁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想象画面

1、自由朗读,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读后反馈:

a、指名分节朗读。

b、说说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哪些奇妙的'美景?

c、出示图片(投影)并作归纳,理清文章思路。

教师归纳:火烧云上来时,大地笼罩在光亮的晚霞之中,色彩繁多形态多变。火烧云下去了,恍恍惚惚。

三、美读课文,品味语言

1、反复吟读,要求边读边想象画面。

2、晶读,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火烧云的美?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如第一自然段,作者一连用?个“……了”的句式,写在霞光的照射下,大地万物都改变了自己的颜色,也写出了当时人们的欢乐愉悦的心情;第3自然段,作者用三种不同形式的词语写出了色彩的纷繁;4、5、6三个自然段,分别用跪着的马,凶猛的狗,威武的狮子三幅图写出火烧云瞬息万变,由小到大,由清楚到模糊,最后不见了的变化过程……)

3、通读全文,要求根据自己的感受,读出对火烧云的喜爱之情。

4、熟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把它背下来。

四、讨论和练习

作者在写火烧云的颜色时说“还有些说不出来,见也没有见过的颜色”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颜色多得无法形容)

五、布置作业。

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学期【篇1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和过程,以及雾凇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重点:体会雾凇的美丽奇观,弄清雾凇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难点:弄清雾凇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第22课——雾凇。说说看,雾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名交流)

过渡:雾凇到底有多美呢?它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二、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快速阅读第一小节,思考这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指名交流)

板书并解释:奇观——奇异的景象

2.从哪里看出来雾凇是奇观?

①雾凇很美(哪写词语可以看出来?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

②雾凇很壮观(从哪看出来?十里长堤 缀满)(相机指导:雾凇是在哪里出现的呢?十里长堤。这词语说明雾凇——壮观。)

板书: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 十里长堤 缀满

3.同学们想看看这美丽壮观的雾凇吗?

出示雾凇图片,相机讲解。

4.此刻,你最想说什么?(指名交流)

5.你喜欢它吗?能带着你喜爱的感情读一读吗?(指名交流,学生评价。你能像他读得一样好吗?或者你能读得比他好吗?)

6.让我们再来品位一下这美丽的北国风光!(齐读第一自然段)

7.这样的景象真是太美了,难怪人们要把它称为——奇观。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1.南方有雾凇吗?(没有)此时你最大的疑问是什么?(指名交流,学生提问)

2.你能在文中哪里找出答案呢?(第2节)

3.指名读第2节。谁来说说看,答案在哪里?(指名交流)

4.雾凇成因:(板书:成因)

①饱和的水汽——吉林有过于饱和的水汽吗?从哪里看出来?

a.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弥漫着阵阵雾气。

b.每当夜幕降临……十里长堤。

板书:水汽

②遇冷凝结:吉林温度如何?能零下30摄氏度。

板书:遇冷 凝结

5.你最喜欢第二自然段中的哪写句子?能给我们读一读吗?

a.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模糊了。

b.这蒸腾的武器,慢慢地、轻轻地、……镀上了白银。

生读。评价。指导体会“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等词语”。

6.就这样,雾气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引读)——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7.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第二节,用心记住雾凇形成的过程。

四、精读第三自然段

1.夜晚来临,十里长堤上本来还是一片黑森森的林木,只不过一夜,就变成了千姿百态的玉树琼枝!

实在让人称奇。(出示多媒体)请同学们仔细观赏,选一个镜头,用几句话描绘一下。(指名交流,评价)

2.看着这千姿百态的玉树琼枝,此时此刻,你最想用哪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你理解这句诗的意思吗?(指名交流)你来读一读它。从你读的'过程当中,老师感受到了你的感叹!

3.谁能用赞叹之情读好第三节?(生读)

4.让我们一起漫步在松花江畔,感受一下这如诗如画的美景,齐读第三小节。

五、拓展

1.现在,你就是一名导游,要向来自全国各地以及全世界的游客介绍吴淞,你打算讲哪写内容?(景象、成因)

2.先向你的同桌介绍。再到前面来交流。(两三名)

六、作业

1.背诵这篇课文。

2.向同学或亲朋好友介绍一处你游览过的自然风光,讲清楚它的特色。

板书设计:

美丽 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

奇观 壮观 十里长堤 缀满

22.雾凇

成因 水汽——遇冷——凝结

    相关文章

    737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