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计划

| 何嘉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悄然流逝,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是时候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了!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教学计划,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生物教学计划

高中生物教学计划篇1

一、教材分析及课时安排

高中生物必修1模块让学生从分子水平认识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其中蛋白质部分是个重点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一节提到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以后学到载体蛋白、酶等知识都与蛋白质紧密相关。蛋白质种类繁多,功能多样,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学生从分子水平理解细胞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举足轻重,同时也为学好必修2基因表达部分打基础。蛋白质这一节内容分为氨基酸及其种类、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蛋白质的功能三部分。我们计划用两个课时完成这一节,其中第一课时完成氨基酸的结构及其种类以及氨基酸的结合方式的教学,第二课时完成剩下内容的教学同时通过练习加强巩固。本教学设计是针对第一课时来进行的。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教学目标分为以下三个子目标来完成。

1、知识目标:(1)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及氨基酸的结合方式。

2、能力目标:(1)通过氨基酸结构通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2)通过探讨氨基酸的缩合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氨基酸结构比拼活动,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以及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教学的重点难点是: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的结合方式;

四、学情分析及教法设计

生物必修1面向的是高一学生。他们学习化学才一年多的.时间,有机化学的知识比较肤浅,没有看过比较复杂的化学结构式、化学键,也没有学过有机物反应的过程,因此对本节课重点内容难以把握,给课堂教学带来比较大的障碍。本节内容如果按教材的编排,直接让学生观察氨基酸的结构,然后归纳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会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陌生的化学结构式让学生很难领悟,更谈不上

激发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习主体(学生)和客体(学习内容)发生交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内化过程,要么通过同化作用,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要么通过顺应作用,改组扩大原有的认知结构,把新知识包容进去。它并非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自主的、自动的建构过程。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甲烷、乙酸、氨气等化合物,具备了相应的知识基础。因此,对本节教材的教学采用问题引探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并采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本课设计情景让学生回顾学过的化学

知识,然后改组原有的知识结构,纳入新知识,最后分析、总结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然后介绍氨基酸种类,延伸到日常生活中蛋白质食品的正确选择上,联系到这些食物中的蛋白质组成,过渡到氨基酸的结合方式的学习。这里并没有按照教材通过看图来引出氨基酸的缩合方式,而是通过上述来实现知识点的过渡。把这幅图放在下一课时讲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多样性时才一起讲解。

高中生物教学计划篇2

一、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验内容增加,教学课时不足。与旧教材相比,高中生物新教材增加了较多的实验内容,其中考试大纲要求的必修模块的学生实验有19个。学校要在规定的模块教学时间内完成各个实验教学,实施中存在困难,部分地区在高二才开设生物课,各地区生物学科开设的课时有差异,个别学校还削减了生物学科的课时。教学课时不足对生物实验教学影响较大。

2、教师缺少对生物实验教学的研究。由于我国长期以来不重视生物实验教学,教师对实验教学缺乏研究。教师的实验计划、实验操作、实验结果的分析等能力普遍较差,对如何组织实验教学和对实验教学的课型研究不足。尤其是探究性实验。需要教师有较高的实验指导能力和实验技能,在这方面教师显得力不从心。

3、实验要求提高,课堂实施困难。高中生物新课程提高了学生实验的要求,实验内容包括实验方法、理论指导和实验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验计划、表达和交流,进一步探究等)。有些教师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如对学生进行实验方法和理论的指导。完成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和实验计划等环节,然而,课堂中教师在讲述实验原理、归纳讲评学生提出的问题之后,学生用于实验操作的时间已不多了,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分析以及进一步探究。

二、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计划

1、明确实验教学目标。明确目标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思维才会有方向,操作才会认真。

2、做好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实验教学和一般的授课有不同的要求,而生物教材又往往受地方性的季节性的限制。有些实验还需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到实验结果。因此,在实验课前做好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3、加强实验教学的组织管理。多数学生把实验简单地理解为“看”,对实验现象缺乏分析和思考,实验完毕后往往答不上产生现象的原因和实验的结论。如果缺乏严格的训练,将会导致教师疲惫不堪,学生一无所获。因此,应加强实验教学的组织管理,注意维持实验纪律,规范实验习惯合理指派实验大组长、小组长等。以确保实验教学质量。

4、分析实验程序和分析实验现象。—个较为复杂的实验过程是计划人员长期辛勤劳动的结晶,它往往是经过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反复摸索。所以,学生实验中,不能单纯地用实验指导进行“按方抓药”出现结果就行了。而要指导学生去分析实验中每一步骤的作用,每一个处理意义以及各步骤之间的联系,从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过程中,大致为:培养→解离→漂洗→染色→压片。要让学生了解根尖放在解离液中是为了使根尖细胞间变得松散,便于压片,否则根尖细胞很难压散,不利在镜下观察。另外。通过解离液的处理,使细胞迅速死亡。让细胞分别保留各自的分裂状态。漂洗是为了冲洗解离液,否则影响染色效果。在实验中。应根据学生程度和涉及原理的难易不同,由教师讲清或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既知道实验应怎么做,也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三、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去探索、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目标。新课程强调学生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高中生物问题,验证高中生物规律。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如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中,检测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那么,是否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检测呢,双缩脲试剂除可以检测到蛋白质的存在,那么乳制品中的蛋白质的含量有什么规定。蛋白质的含量如何测定呢?根据不同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怎样调整人们的饮食,才能有利于人体的健康和延年益寿,所有这些都可以在实验中向学生提出。培养他们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总之,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定会事半功倍,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四、在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

思维的逻辑性主要指能正确运用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的形式进行思维和表达思维的结果。生物实验中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推理,主要有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生物实验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比如探究“镁元素对植物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在缺镁元素的“完全营养液”中,一株小麦幼苗叶片发黄生长瘦弱,两株小麦幼苗叶片发黄生长瘦弱——当在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含镁元素的无机盐溶液后,小麦的生长恢复正常。归纳出镁是植物生活的必需元素的结论。

五、加强计划型实验题训练

生物实验在生物教学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尤其是近年来的高考生物试题更体现了这种趋势。高考生物实验题多以根据要求计划实验步骤、分析实验数据和现象、得出或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评价和优化实验计划方案等形式呈现。如果还是按照以前老一套的实验训练模式,只重视做一些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型实验题,学生是很难取得理想的高考成绩的。因此,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教师除了采取以上一些实验改革措施外,还必须要有意识地精选和精编一些实验习题,特别是一些不同类型的实验计划题(例题略),让学生进行全方位训练。

总之,学生在学习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应积极参与到实验教学中,发挥主动性,积极思考,积极探索,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教材中的实验原理、实验思想、实验方法而进行创新计划,实现能力的迁移,锻炼自己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生物教学计划篇3

一、 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

为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有效进行,在开课之前教师应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确定选择的实验、每个实验要用到的相关仪器、实验材料、药品,哪些需要提前购买或准备、需要多少课时、在学校还是在家庭中完成、具体的方法步骤、学生之间何时交流、怎么评价实验效果等。为确保计划的可行性,这些难度较高的实验,教师最好提前进行预实验把握时间。

二、 深入研究教材

各个课题中,课题背景阐明了生物技术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基础知识介绍了基本方法与原理,研究思路提示学生从哪个方面入手来解决问题,实验设计提供了试验流程示意图和参考资料,操作提示则从操作层面给出了指导性建议。由于这部分内容为新加内容,教师在进行每个课题的研究时,有必要自己先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甚至进行预实验。然后才有可能引导学生分析教材提供的资料,明确知识背景,理清研究思路,然后设计实验方案,动手探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掌握生物技术,形成实践能力。

三、观看视频、录像,用“讲授—演示”法进行教学

“讲授—演示”给了我们很好的策略,教师可以播放视频、录像、动画,甚至可以亲自在课堂上做实验演示给同学们看。这样学生也有收获,配合讲授,学生就能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框架。

四、建立实验活动小组

本模块对学生的要求是在自学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设计并完成实验,然后搜集和整理资料,写出报告,进行口头交流,相互讨论。为落实好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三维目标,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教师可以将全班同学按照三人或五人一组进行分组。这样既在活动中实现智慧共享,提供创新精神的土壤,在遇到挫折时相互激励,还能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五、 适当利用学生社区、家庭中的课程资源

从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目标出发,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利用社区和家庭的课程资源。比如到制作果酱的车间去参观,豆瓣酱的制作也可以在家里完成。有些疑难问题可以在网络中查找答案,可以寻求有经验的人的帮助。在具体的活动中帮助学生认识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加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

六、 设计好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不仅能了解课题活动效果,还能发现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遇到的困难,心理上的变化。在这种难度较大、历时较长、自由度较高的教学活动中,最后的实验评价能起到激发学生成功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的效果。可以利用检核表评价操作行为、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用这些辅助手段保证本模块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保证达成教学目标。

高中生物教学计划篇4

一、指导思想:

以教材为根本,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为指导,夯实基础,活化能力;抓实训练,讲求效果;加强协作,优化氛围,努力提高学生成绩。

二、基本要求:

(一)立足双基、夯实基础

生物必修3的教学要做到“立足双基、夯实基础、单元过关、梯度性提高。以基础为主,注重书本基础知识的讲解,尽量把每个章节中的重点的知识点讲清讲透,配以课堂练习和单元练习进行巩固,做到“堂堂清,节节清”夯实理论基础,训练学生基本技能,以讲带练,理清生物学知识,为全体学生的学业测试打好基础,为部分学生选修作准备。

(二)改善教学方法

1、按照学校教学常规,认真开展各项活动。

2、按照学校教学要求,深入研究教材教法,认真备课,把时间花在备课上;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效果落实课堂上。

3、坚持互听课活动,每人每期互听课不少于20节,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4、每周一次集体备课。备课内容包括下周所有教学内容,主备人预先备课,人人发言,并有记录。

5、坚持落实组内公开课活动。全员参加学习,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6、做到全组“两统一”,即教学进度统一、教学内容统一。

7、同心协力,互帮互学,信息、资料共享,教学研究气氛浓厚。

8、注重教学中兴趣、情感和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发挥好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动力作用,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9、向课堂要质量。力争上好每一节课,要加强备课,防止复习中的主观随意性,减少盲目性。课堂教学做到:一节课一个中心;抓重点带一般。重点知识要抓住基本要素,提高课堂效率,再现和归纳知识结构

10、向辅导要质量。一要依据教学目标适当留作业;二要及时反馈信息,以便发现问题,为辅导提供依据;三要及时辅导,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另外要结合各类过关考试,进行考后分类辅导推进。

三、本学期教学的总体目标及要求

1、用学过的知识和专业术语,正确描述基本的生物学现象、概念和原理。

2、初步学会理解、分析生物学中以图表、图解等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并能用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现象和实现结果。

3、了解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部分与整体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并能理解生物个体、环境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的问题。

4、了解所学实验的实验内容、包括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理解探索性实验的一般方法

5、了解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及其对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四、建议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读书背书。

2、树立生物学基本思想。

3、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教给学生一点联想。

5、有选择的精做、精批、精讲习题。

高中生物教学计划篇5

新学期,新形势。本学期教学工作任务高一年级3个班生物教学。为认真落实云南省教育厅“为了让中小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负担”要求。确实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特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生物与环境以及人与生物圈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科学方法练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练习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然观、科学的世界观,树立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让他们有社会决策意识,有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热情,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包括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生物与环境、人与生物圈的基础知识。教学重点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生物和环境的关系以及人与生物圈的和谐发展。教学难点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有关的实验和探究活动。

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年级有学生约__人,其中文科班两班,理科班一班,相比之下文科班的学生对学习生物课的爱好偏低,生物基础把握普遍较差,理科虽然学习爱好更好一点,但是基础依然比较差。每周课时只有三节,要完成教学任务,顺利通过会考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以上的种种情况,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教学方法和措施

1、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挖掘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情况,制定出切合教学实际的教学计划,做到心中有数。

2、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学生有一个健全的心理和一个稳定的思想状态,为搞好学习提供保障。

3、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制定学生小档案,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与提高。

4、认真备课与制作课件,真正做到备好每一课,上好每一堂。

5、认真设置作业,及时批改与反馈。

6、强化基础知识教学,会考主要测试考生在中学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把握程度和运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要使学生做到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清楚地认识某个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知道使用这些知识的条件和步骤,引导学生学会组织相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认真研究考纲和考题,认真指导学生做好各种测试,及时做好反馈。

8、认真指导学生进行会考模仿训练和理科班的高考模仿训练,为学生顺利通过会考和提高高考成绩打下良好基础。

9、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要使学生懂得如何才能学好生物,要引导学生掌握生命科学的本质规律,促使学生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习惯。要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和开展各项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相关文章

    244290